巴達維亞
《閩南海上帝國》:鄭氏閩南帝國是名副其實的白銀帝國,見證了「南海文明」的興起
沒有閩南人創建的海外據點,鄭和的船隊就無法七下西洋;沒有閩南人與印度、阿拉伯世界的海上交往,歐洲人就無法進入亞洲!看閩南人如何縱橫海洋,走入世界歷史的舞台,把海上絲路、鄭和下西洋、歐洲人東進,交織成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故事!
《東南亞史》:當長袖善舞的東南亞女性,遇上為商業與殖民而來的異族男性
了解歐洲人的東南亞女性先驅,就像了解之前的華人一樣,她們自然成為了翻譯和協商者。東南亞群島區有證據顯示,即便在語言不是問題的情況下,女性還是會擔任協商談判的角色,這應該是因為女性具備商業角色且習慣於議價與和解;同時,貴族男性不願從事這類的事情,唯恐這會貶低自己的地位。
《風之帝國》:儘管華人已融入「努山塔里亞」,但至今仍被視為主宰商業的外人
無論是外國統治者,還是當地蘇丹,都很少視華人社群為政治威脅—對馬來人來說,武吉士人或亞齊人可是頗有威脅。當權者不見得認為華人聚落多多益善,但他們至少願意容忍這些創造財富的人。
《巴達維亞號之死》:巴達維亞的東印度群島總督,跟任何東方統治者的權力一樣大
從巴達維亞把請求的訊息發到尼德蘭再收到答覆,至少要花十八個月,因此強勢總督即使面對十七紳士的命令,都能違抗數年,而且的確有總督這麼做。
漫步雅加達老城區,透過荷殖舊建築見證一座城市的興起
雅加達老城區內兩家銀行博物館對面的雅加達老城火車站,1930年代落成後,透過鐵道連結爪哇島各主要城市,以及丹戎布里歐國際港車站,巽他椰港的地位從此一落千丈。
《典藏台灣史》(三):東印度公司如何突破亞洲傳統貿易勢力,發展新航運路線?
公司在亞洲設立了20多個商館來負責收集各地的貨物,形成一個完整的貿易網。並以巴達維亞為總部,設聯合東印度公司總督於巴達維亞主持亞洲貿易事務,利用網絡支援的方式來對抗亞洲傳統商人。
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建巴達維亞,華人被任命為「甲必丹」成殖民者合作夥伴
福建人是中國商業領域重要的中間商,因而也是荷蘭貿易不可或缺的環節。中國帆船將瓷器、絲綢一船船從廈門運到巴達維亞,吸引東南亞各地商人帶著香料前來交易。
荷蘭東印度公司昏昏欲睡,經濟中心迅速從麻六甲、巴達維亞轉移到加爾各答
從18世紀初起,荷蘭龐大的商業機器開始運轉失靈。有人把這歸罪於東印度公司職員日益嚴重的營私舞弊。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辦事員」在這方面比荷蘭人有過之無不及,但這並不妨礙英國公司在1760年前後躍居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