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半島
《閩南海上帝國》:鄭氏閩南帝國是名副其實的白銀帝國,見證了「南海文明」的興起
沒有閩南人創建的海外據點,鄭和的船隊就無法七下西洋;沒有閩南人與印度、阿拉伯世界的海上交往,歐洲人就無法進入亞洲!看閩南人如何縱橫海洋,走入世界歷史的舞台,把海上絲路、鄭和下西洋、歐洲人東進,交織成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故事!
《抵達安康》:阿姨店裡的越南風格比較淡,不久之後,印尼姑娘們出現了
17位年輕作者,透過人類學田野調查的方式,採訪在安康社區、校園、巷弄、市場、街邊小吃店的越南移民,以13個生命故事串聯出一段隱藏的越南/台灣史。說故事的人有計程車司機、賣米線的老爺爺、市場雜貨店的阿姨、美甲店老闆;有過去是跨國企業千金的奶奶、在西貢經營布行的一家人,還有中文老師、跨國轉學生。他們是近在我們身邊的活歷史,串聯台灣與越南,無比重要卻大隱於市。
《東南亞史》:越南與寮國王室已走入歷史,存續至今的柬埔寨王室卻給人民帶來苦難
編按:本文節錄自《東南亞史》第17章,「印度支那諸王的晚暮」一節探討了越南、寮國和柬埔寨的王室,在二戰爆發、民族獨立運動興起後所面對的衝擊。最終越南與寮國的王室不敵共產勢力的崛起而殞落,柬埔寨王室則因施亞努國王在各勢力間長袖善舞而得以延續至今,但也因與赤柬的合作而給人民帶來了苦難。
《半島之龍》:自古以來多次擊敗中國的越南人,才是「龍的傳人」
越南學者陳玉添教授在其名著《探索越南文化本色》中就主張「龍」的概念及「神農」的傳說係源自越南的祖先──百越民族。換句話說,越南人才是龍的傳人、炎帝的子孫。
《東南方的國度:一趟行經越南、柬埔寨、寮國的旅程》:一名記者眼中殖民地革命前夕
《東南方的國度:一趟行經越南、柬埔寨、寮國的旅程》作者諾曼.路易斯在法國結束殖民中印半島前夕,在那經歷了一場旅行,記錄了當時的人民在革命前夕的騷動。
重返印度支那(七):談越南、寮國與柬埔寨的軍事聯盟
至今,越南、寮國以及柬埔寨的整合是建立在軍事上的連結,這是源於1945年9月法國殖民主義者侵佔了西貢,並將戰爭擴大到越南南部、南中部和柬埔寨、寮國下寮地區後所引致的。
突破海島國家孩子想像的一堂課:今天不是要去南勢角站嗎,為什麼一直在講東南亞?
這些海島孩子,對於一個飛行時間僅有3、4個小時的半島國家,竟是那麼陌生,今天用「味覺和視覺感知」建立了第一印象,誠心希望如果有機會討論家族出遊地點時,可以提出:我想要去東南亞看看是不是老師說的那樣。
從興盛王國到隱沒雨林少數民族:消失於現代國家版圖的占族
曾蔚為燦爛的占族古文民,位在轉運核心區位帶來強盛光景;現在卻在夾縫中苟延殘喘,成為分居各地的「少數民族」,藉著觀光財討生活。一同走進濕熱的雨林,從斑駁的磚瓦建築中,看見由美麗和哀愁編織的占族歷史。
從興盛王國到隱沒雨林的少數民族,消失於現代國家版圖的占族
曾蔚為燦爛的占族古文民,位在轉運核心區位帶來強盛光景;現在卻在夾縫中苟延殘喘,成為分居各地的「少數民族」,藉著觀光財討生活。一同走進濕熱的雨林,從斑駁的磚瓦建築中,看見由美麗和哀愁編織的占族歷史。
中南半島經濟快速發展下,「緬甸」為何成為國際發展論壇關注焦點?
援助與國際發展論壇(AIDF)公布了一系列圖表資訊,內容關於中南半島地區的基礎設施的進用調查,而因為種種法規與現況,緬甸成為第三屆援助與國際發展論壇亞洲高峰會關注焦點。
東南亞歷史上的今天:泰國法政大學大屠殺40周年
現任教於威斯康星大學的歷史系教授Thongchai Winnichakul表示,這場40年前的事件,至今依舊揮散不去,「10月6日沒有一天不在我的腦海裡。」
東南亞歷史上的今天:泰國法政大學大屠殺40周年
現任教於威斯康星大學的歷史系教授Thongchai Winnichakul表示,這場40年前的事件,至今依舊揮散不去,「10月6日沒有一天不在我的腦海裡。」
東南亞歷史上的今天:泰國法政大學大屠殺40周年
現任教於威斯康星大學的歷史系教授Thongchai Winnichakul表示,這場40年前的事件,至今依舊揮散不去,「10月6日沒有一天不在我的腦海裡。」
纜車征服中南半島第一高峰,大量遊客對當地觀光與生態是福是禍?
不只遊客,還有另外一群人也很關心纜車,他們是國內外生態專家、鳥類保育人士、生物學家,對於纜車建造跟未來增加的遊客,他們擔心會帶來生態的改變
纜車征服中南半島第一高峰,大量遊客對當地觀光與生態是福是禍?
不只遊客,還有另外一群人也很關心纜車,他們是國內外生態專家、鳥類保育人士、生物學家,對於纜車建造跟未來增加的遊客,他們擔心會帶來生態的改變
每個故事都需要「第三人視角」:一位小男孩到離家千里的雅加達,才意識到自己是「黑人」
所有的寫作開始的原點都在「我」這個人身上──我看到了什麼、經歷了什麼、我想寫什麼、或我要做什麼,可是這個我,永遠有盲點。
每個故事都需要「第三人視角」:一位小男孩到離家千里的雅加達,才意識到自己是「黑人」
所有的寫作開始的原點都在「我」這個人身上──我看到了什麼、經歷了什麼、我想寫什麼、或我要做什麼,可是這個我,永遠有盲點。
每個故事都需要「第三人視角」:一位小男孩到離家千里的雅加達,才意識到自己是「黑人」
所有的寫作開始的原點都在「我」這個人身上──我看到了什麼、經歷了什麼、我想寫什麼、或我要做什麼,可是這個我,永遠有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