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
小粉紅怒喊「仇日無罪」!連中共都敢罵的「愛國者」會起義造反嗎?
悲劇的發生不僅沒有讓這些言論稍安勿躁,反而令其愈演愈烈,有人質疑胡友平女士是「日本特務」,叫嚷「抗日鋤奸」,鼓譟成立「當代義和團」,宣稱「最好全日本沉島,種族滅絕」,連《人民日報》也發表評論反對「仇外情緒」。官員們會擔心這些愛國網民揭竿而起嗎?會提醒自己的家人小心被攻擊嗎?
贏球敬禮,輸球也敬禮,為什麼日本人這麼愛鞠躬?
鞠躬不僅表示敬意,還可以用來表達歉意或感謝,所以有時會引起外國人的誤解。有時,外國媒體及網友會誤解稱這種鞠躬是「為輸了比賽而道歉」,但實際上更多的則是以鞠躬的形式來表達「感謝大家的支持」、「大家的加油給了我們力量」這樣的心情。
胡川安《餃子與味噌》:吃日式炸雞要配什麼呢?日劇《四重奏》中的四個人討論要不要加檸檬汁
無論是日式炸雞或是炸雞,兩者都不是日本原來的食物。但現在我們在日本的各式各樣的店家,都可以吃到日式炸雞,是一種國民的美食,甚至在日劇《四重奏》或是《深夜食堂》中都可以看到日式炸雞。
《腸理》:俗諺「吃冷飯」是指待遇不好的意思,其實這樣吃反而能增加腸內菌的養分
冷掉的白飯裡抗性澱粉會增加。一般澱粉會經過消化酵素分解後被小腸吸收,但是變成抗性澱粉以後,構造就會變得複雜、無法靠消化酵素分解。於是,原本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也和水溶性一樣可以成為腸內菌的養分,製造出有益我們身體的短鏈脂肪酸。
林一平《旅途遇貓》:審查委員最怕「虱目魚型」魚骨圖,內容寫得烏魯木齊、不知所云
魚骨圖又稱因果圖(Cause and Effect Diagram),是由日本質量控制兼統計專家石川馨發明的一種圖解法,用以辨識和處置事故或問題的原因。石川馨被稱為品管圈之父(Father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日本人的表達方式曖昧難懂?聽到「這句話」,代表你跟日本客戶的關係穩了
日本人做生意的規矩和台灣真的很不一樣,他們表達方式很曖昧。對我們台灣人來說,日本客戶講話像隔了一層紗似的,讓我們感覺不夠直接明瞭。那麼,到底該怎麼跟日本人做生意?我的經驗如下。
《離開朝鮮的返鄉船》:化著濃妝的「露助女郎」的出現,給日本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作者李淵植嘗試跳脫「日本人=殖民者」的簡單框架,重新爬梳史料、手記及回憶錄,透過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講述不同階級、不同立場的日本人如:朝鮮總督府高官、資本家、軍警、教師到一般市井小民,在帝國解體、殖民解放情勢下的終戰經驗。
南京玄奘寺「供奉日本戰犯」牌位爭議,充滿中國人在無神論教育下對宗教認知的荒誕
中國大部分網友對寺廟牌位制度毫無認識,把往生牌位當作牌位,把超渡當作供奉,於是完全扭曲了吳啊萍這種行為的目的,以為她是尊崇戰犯。對吳啊萍來說,真是無妄之災。
【小說】許旭蓮《春之夢》選摘:我無法沒有怨言地讓心愛的人赴戰場送死,我是當不了真正的日本人
《春之夢》描述台灣日治時代的昭和初期,一位出生後不久,台灣人的雙親相繼過世,在橫濱被一對日本人夫妻收養,取名依江。她的人生觀和當時一般日本女性不同,對敵國的語言英語、西洋電影及爵士樂感興趣,是個走在時代前端的女性。
【沖繩返還50週年】日本作家書寫沖繩:當地人對我這個「內地來的人」沒什麼好感
沖繩人們對日本內地的認知及代代相傳,正如日本內地對「沖繩不是鐵板一塊」懷有一樣的認知。美國世界與大和日本,正如已故的西銘順治(第三代沖繩縣知事、眾議院議員)所說,「想要成為大和(日本人)卻也成為不了的沖繩。」
《德國人沒那麼愛工作》:如何讓團隊夥伴願意欣然合作?我和德國同事的午餐外交
在午餐席間,我有時也會不經意的問一句:「你最近方便先幫我處理這個工作嗎?」即使在國外,被請客的話也容易產生不好意思的心情,於是我的同事就願意把我的工作優先往前調整。
向山海致敬:台灣人建立與山海的關係,為什麼需要原住民族觀點?
台灣當前透過戶外活動的推廣,扭轉我們與山海疏離的關係,積極納入原住民族的觀點,能為建立山海關係增添豐富的可能性,更是重整原漢關係的好契機。
被遺忘的二戰台灣史:馬來半島大逮捕,被送往「集中營」的南洋台灣人
電影《太陽帝國》裡被關押在日軍集中營的英美平民,或許是多數人對戰爭集中營的印象。然而鮮少人知道,二戰期間曾有數百位身處南洋的臺灣人,因為被視為日本人,一夜間失去所有,集體送入集中營拘留。 「研之有物」專訪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鍾淑敏研究員,她挖掘集中營筆記、報紙等史料,尋訪當年集中營的臺灣人,試圖填補這段被遺忘的海外臺灣人歷史。
【書評】《熱源》:書寫民族與國家的衝突,重新尋找人與人最真誠的關係
川越宗一的《熱源》著重描寫的,是不同民族在還沒成為「日本人」前,他們如何共存生活;以及在被成為「日本人」(或是「俄國人」)後,彼此互助,一起面對新的壓迫。
川島芳子「自我分裂」的悲劇人生:滿洲國的男裝麗人,何處是歸屬?
這樣對自己國家、民族的混亂,在川島芳子的堂兄溥儀身上也能看見,與《川島芳子》敘述時代相同的電影還有《末代皇帝》,這兩部電影共同呈現主角們在多重角色中翻滾掙扎的模樣,除了憤怒與悲傷,我認為更多呈現的是無奈。
《金窩、銀窩、狗窩》:坐椅子是一種養成的習慣,對健康的影響也與抽菸相似?
人類在坐息姿勢方面分為兩派:高坐派(即所謂西方世界派)與蹲踞派(所有其他地方均屬之)。註儘管並無什麼鐵幕分隔這兩個世界,但兩派的人相互都認為自己無法適應對方的用餐姿勢。
《臺灣漫遊錄》書評:關於故事結束之後的和解
一如《臺灣漫遊錄》書中對每道菜品的精細解說,在令人著迷的文字薰染下,真正重要的,是一段漫長脈絡的理解、以及傳統上閱讀行為的顛覆。
在日本,有辦法從遊客外表分辨韓國人、台灣人或中國人嗎?
我在日本認識不少懂中文的日本人,當中也有不少中文表達能力相當高的人,但是我還沒有遇過能分辨台灣、香港、中國口音的人,而且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台灣和中國的用詞差異。這就是懂中文的日本人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