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哥亮
高流藍寶石大歌廳《秀場傳奇》故事展:AI還原豬哥亮導聆,珍貴展品重現台灣娛樂文化黃金年代
臺灣娛樂史上的藍寶石大歌廳,曾是高雄的地標,也是秀場文化的縮影。高雄流行音樂中心舉辦「藍寶石大歌廳《秀場傳奇》故事展」,以「藍色幕前」和「紅色幕後」兩個區域,呈現秀場台前風采與幕後辛勞。展覽中上百件珍貴的歷史資料,得以讓參展者彷彿回到當年秀場盛世。
葉郎《從前,有個錄影帶店》:這股《豬哥亮歌廳秀》旋風也曾以盜版錄影帶的形式「出國比賽」
「錄影帶的故事跟所有科技媒介的故事有非常接近的發展模式:新生的刺激和興奮、本能的恐慌和抵抗、打亂又重組的秩序、雨過天青之後的百花齊放,最後上場的是遲暮將至的感傷和悼念。相信我,這個故事會比錄影帶裡頭的電影還要精采。」——葉郎
去電影院浪費兩小時還不如去買刮刮樂:近年台灣賀歲片票房淒慘,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詐團圓》、《山中森林》、《我的婆婆怎麼把OO搞丟了》為什麼會落到這種賣很爛的地步,因為賣相太差的貨品是要怎樣賣出去?你會去菜市場買品質不佳或是腐爛毀壞的肉類蔬菜水果嗎?賀歲片拍那麼爛,這些人有沒有想過,觀眾花幾百塊看電影,為什麼要看這麼差勁的東西?當爛口碑傳出去,自然沒人會捧場,雖然過年領了年終或紅包,手頭閒錢充裕了一點,但也沒蠢到這種地步吧。這些錢我還寧願去買刮刮樂,總比丟錢讓這些沒有成長的賀歲國片,持續胡亂製作拍片好吧。
【藝文圖表】賀歲片票房破億神話不再?近年只有角頭系列達標
農曆春節向來是台灣本土電影的必爭之地,各大片商紛紛推出適合闔家觀賞的賀歲片,力圖趁假期人潮衝高票房取得佳績。但觀察近年台灣賀歲片票房冠軍,票房破億越來越困難,近年僅有角頭系列電影破億...
一個「棄老」的社會,如何懂得尊重傅達仁和李坤城的「叛逆」?
許多人談論「下流老人」的危機,卻忽略傅達仁、周遊、李坤城等等的「上流老人」追求,政府積極推廣長照政策的同時,應該傾聽長者真正的心聲,以免淪為一廂情願。
生命告別為何隆重:解析台灣喪葬禮俗
奠禮是一個人生命的最後舞台,家屬與生前親友等在奠禮中與亡者告別,漢人社會也都十分重視奠禮的舉行,藉由或簡或隆的禮儀來送亡者最後一程,也是漢人社會甚至是人類社會普遍的人情世故。
生命告別為何隆重:解析台灣喪葬禮俗
奠禮是一個人生命的最後舞台,家屬與生前親友等在奠禮中與亡者告別,漢人社會也都十分重視奠禮的舉行,藉由或簡或隆的禮儀來送亡者最後一程,也是漢人社會甚至是人類社會普遍的人情世故。
眼睜睜看著笑聲打破禁忌:豬哥亮的語言與戲角
豬哥亮的過往,與他在大眾文化中的意義,恐怕不只是一個喜劇泰斗的墜落。其在新劇團開始的表演人生,更代表台灣用自身庶民文化,去接納並且稱霸現代化流入的種種(新劇團、電視劇、歌廳秀等等)時代,已經全然逝去。
【插畫】真的不用照三餐告訴我靈堂內外發生了什麼事
豬哥亮驟逝,雖然這些過往的人在我們心中,或多或少都會帶來一些遺憾,但電視媒體真的用不著照三餐來告訴大家,靈堂內外發生了什麼事情。
豪賭贏來的笑聲:秀場之王豬哥亮
他在秀場的表演,融合短劇、歌唱、脫口秀風格,直至今日仍是台灣傳統娛樂節目的雛形,儘管對豬哥亮的表演風格以及內容褒貶不一,可確定的是,隨著豬哥亮的過世,或是宣告本土綜藝娛樂以及傳統歌廳秀的表演風格就此告終。
賀歲檔期這一仗:觀眾愛的是賀歲片還是類型片?
台灣類型電影的發展歷程,始自台語片,類型電影需要健康的電影工業產業鏈作為強力的後盾,若只是一昧學習好萊塢,一但資金與技術跟不上,模仿了一招半式,票房失利也毫不意外。
港台賀歲片惹爭議:《大尾鱸鰻2》污衊原住民、《澳門風雲3》在騙錢?
賀歲片長期以來是本土電影對抗好萊塢商業大片的重要指標,《死侍》和周星馳新片《美人魚》都開出亮眼票房;相形之下....
這些從小聽到大的經典廣告歌,原來都是改編自日本歌曲和中國民歌
看著電視長大的各位,應該都會哼上幾句知名的廣告歌曲吧?尤其是看球賽轉播時,似乎某些公司的產品會持續強打,聽著聽著就背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