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出
你還沒有通知

儒家思想

shutterstock_2439233057

《孔子大歷史》:為了讓儒家未來「混得下去」,子貢一步步編造出孔子的神話

歷史 精選書摘

在比較忠實的儒家文獻《論語》和《禮記》裡面,孔子沒有對任何「超自然」的現象發表過意見,他一直生活在很現實的世界裡面。但稍晚的史書裡,卻記載了一些這方面的故事,很可能是子貢神化孔子的產物。但子貢這些神化孔子的舉措只取得了有限成功,因為其他弟子很難配合。

什麼是思想史_-_ISBN9789570874167(封)

《什麼是思想史》:歷史學者其實是引渡人,而思想史家的引渡法門就只能是語言

歷史 精選書摘

本書從精神史、舊文化史、觀念史等文類開始考察,從長時間的學術變遷討論英語世界思想史的源流與關鍵發展。本書強調歷史研究莫不受到當地歷史與知識興趣的影響,一方面說明「跨境思想史」與「比較思想史」何以在中國與東亞特別活絡,另一方面提醒此地思想史家如何直面這兩種思想史寫作的問題與挑戰。

1

人的一生或許都曾當過「猴子」,但「君子」的人格特質或可作為生命的依歸

教育 讀者投書

儘管人生在世,面對外在現實環境時,難免會有不順心、不如意時。不僅如此,世間眾人易受外在物質的影響,而使內在心境、情感動搖,甚至有走向負面境地的可能。但是,人之生命境界並非不可改變,而先秦儒家所揭示之「君子」人格型態,或是一個可以努力的目標。

GettyImages-468775282

孔子為何「述而不作」:我們可以套用古人言來探討現今事嗎?

TNL+ 人文 風恂

很多人都會誤以為儒家思想是孔子所創建,其實這麼說是不對的,因為孔子所談的東西都是周公在談的東西,孔子所說的禮樂教化也是周公過去對於理想社會的論述。簡單說:「孔子只是重覆把周公的思想及言論套用於現在的社會。」

shutterstock_1124844173

談「哥吉拉事件」炎上:太太的回應,等於不斷在「收藏品」與「婚姻關係」兩大問題上提油救火

TNL+ 社會 傅紀鋼

為何討論「哥吉拉事件」成了全民運動?就因為兩大要點涉及的各種狀況,都直接戳到每個人的生命經驗。人人都在華人儒教社會的價值觀下,受到各種限制,無法做自己,然後蒙受到各種委屈。

RTS2XAFP

懦夫連幸福都害怕:為何研究顯示東亞人較「厭惡幸福」?

生活 Lo's Psychology

東方人不把幸福置於首位的生活理念,也許來自追求中庸的儒家思想。

shutterstock_287369033

從孟子「辨王霸」到賴和〈一桿稱仔〉,論政府該如何建立社會公信?

人文 風恂

如果一個政府的公信還存在,不需警察強力威嚇,百姓自然會主動發自內心認同;反之,如果政府失去社會公信,甚至包庇警察胡作妄為,反抗作用力不是更大嗎?如同賴和小說描述的情境。

shutterstock_1639558711

《福澤諭吉自傳》:讓陳腐的漢學繼續占據少年的腦子,日本就無法進入西方文明之國行列

人文 精選書摘

我不僅不信漢學,不注重漢學,從年輕時開始,我就想更進一步把陳儒腐說一掃而空。一般的洋學者或翻譯員詆毀漢學者並不稀奇,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傷害,然而我讀了不少漢文書,卻假裝不懂漢文,而且還抨擊漢學,因此格外受到憎恨。

16pic_385245_b

行銷國際的軟實力:西方人為什麼會被韓劇吸引?

生活 Madeleine

其實歐美地區原來對亞洲的電視劇的接受度不高,但近年來有許多拉丁裔、白人與非韓國裔的亞洲人猛追韓劇。想知道韓劇怎麼行銷到國際嗎?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西方人為何會被韓劇吸引。

16pic_385245_b

行銷國際的軟實力:西方人為什麼會被韓劇吸引?

生活 Madeleine

其實歐美地區原來對亞洲的電視劇的接受度不高,但近年來有許多拉丁裔、白人與非韓國裔的亞洲人猛追韓劇。想知道韓劇怎麼行銷到國際嗎?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西方人為何會被韓劇吸引。

孔子 Statue of Confucius at Confucian Temple in Shanghai, China

《從城市國家到中華》:生活於城市國家時代的孔子,與各國的豪族大夫

人文 精選書摘

在與孔子相關的事件記載中,對某些豪族的相關論述都是受到了戰國時代或漢代的人對孔子的觀感所影響。除了「都市裡有著豪族」之外的任何訊息,例如明顯受到後代觀念所影響的個人言論,都不能真的認定為該時代人物的言論。

1024px-PekingUniversityGate

北大性侵案沉冤20年,正是中國儒家文化最黑暗的一面

社會 余杰

苦命的、卑微的中國父母們,只能暗自祈禱:我們的孩子最好不要是女兒;如果是女兒,最好不要太聰明、太漂亮;如果既聰明又漂亮的女兒上了最高學府,千萬不要遇到「狼師」。

未命名

從韓國觀察到的精神文化,反思台灣的文言、白話之爭

社會 讀者投書

雖然不想談論到政治,但總覺得,課綱的廢立、文白之爭、臺文中文之爭等,已經不是單單只是文學、文化的問題了;很大一部分,是關於「政治」,一個臺灣和中國之間的問題。

u5fm53djzj3tts49tohvfg4dp92yc1

當品德教育成為一種服從,適當的教養方式又是什麼?

教育 讀者投書

當學校談到品德教育,講到最多的應該只是服從吧。台灣的儒家思想常將品德優良視為「對師長的服從」,但卻沒有告訴學生原因,與學生進行良性溝通,而是以「這樣做就是不對的」,甚至是「因為我是老師所以你就要聽我的」之類的權威式訓話草草結束,而這當然對維持學校的秩序很有幫助,但出了學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