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出
你還沒有通知

工研院

GettyImages-2183548481

搶救代表處改名危機?林佳龍率無人機廠商赴立陶宛,立國新總理:沒計畫與台灣外長見面

歐洲 Abby Huang

為強化台灣在全球無人機供應鏈地位,外交部長林佳龍本月率領20家台灣無人機廠商訪問立陶宛。訪團赴立陶宛時機,恰逢立陶宛國會大選後,新政府過渡期間。立陶宛社會民主黨籍的準總理帕盧卡斯日前表示,新政府將尋求與中國全面恢復外交關係,更稱於2021年允許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是一項「重大的外交錯誤」。

GettyImages-2179150210

CoWoS兵家必爭主場在台灣:台積電明年產能再倍增,輝達包一半、微軟亞馬遜谷歌也搶

科技 中央通訊社

台積電明年CoWoS產能再倍增,輝達包辦一半,微軟、亞馬遜也搶。台積電預期2025年CoWoS產能將持續倍增,工研院預估2025年全球先進封裝市場規模比重將達到51%,首次超越傳統封裝。

b4hlim5owgo1u9y4ugkkqqd1mmdofb

台灣半導體中心開IC設計培訓課程,歐洲學生:比去美國更有吸引力

科技 中央通訊社

這次半導體中心IC設計課程還有來自烏克蘭、斯洛伐克、白羅斯、保加利亞、西班牙的學生;其中透過晶創計畫申請的學員,錄取率不到5成。培訓結束後,部分學員也將在半導體中心,或到新思科技、致茂電子實習。

shutterstock_2188161933

工研院總監楊瑞臨:台灣半導體9埃米製程之前領先至2032年,國際合作加強研發安全

科技 中央通訊社

楊光磊表示,台灣不是一片藍天、沒有烏雲,在面臨少子化的危機,應加強生產力;此外,在能源與環境方面應尋求平衡。針對補貼政策,楊光磊說,補貼是最糟糕的投資,因為一次性補貼不夠,投資報酬率很差,最好的投資是投資前瞻研究,他認為台灣不應錦上添花補貼半導體。

xegwj3n6rw6nuizo7nbwh5tipjl1d4

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張忠謀稱已實現自己認定的成功,「我不死,但正逐漸凋零」

科技 中央通訊社

報導指出,張忠謀投入晶片產業數十年,假使他1985年就選擇退休打橋牌,他仍會是該領域的傳奇人物;但他卻回到台灣,重塑了自己,並徹底改變了半導體產業。張忠謀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的年紀。沒有人比張忠謀更能體現中年創業的驚人優勢,他在美國工作了30年後,帶著特定信念返回台灣,「當時的我,想打造一間偉大的半導體公司」。

GettyImages-2051582462

因應勞力短缺,日本Uber Eats推「機器人外送服務」,台灣智慧物流要跟進仍有局限

科技 陳柏吟

日本Uber Eats在東京日本橋推出機器人外送服務,期望透過此新措施應對日本國內人力短缺和人力成本上漲的問題。然而,目前機器人的行動能力仍不比人類,道路的易行性和通訊設備的穩定性都將成為智慧物流服務能否成功普及的核心。在機器人外送功能變得更加成熟、便宜前,易於工作的環境將成為它們能否存活的關鍵。

tx7ih49zk6zka9klsbnkfvumcqkb8j

台積電熊本廠今年量產,專家:兼顧地緣政治與供應鏈韌性的全球布局重要據點

商業 中央通訊社

楊瑞臨表示,美國是台積電最大市場,當地需求大於日本,而各國政府補助情況,將影響台積電未來各地產能規模與擴產速度;若美國補助金額不如預期,熊本廠不排除可能成為台積電滿足美國及德國客戶需求的第2供應來源,是台積電全球布局的重要據點。

工研院攜手台塑建立首座「二氧化碳捕捉及再利用」示範場域

《洞見未來》:看好台灣「地熱發電」潛力,工研院已持續耕耘多年且陸續繳出成果

能源 精選書摘

正如同深耕台灣產業技術研發已逾50年的工研院,從每一個「當時」,選擇下一個「願景」,面對多變的未知世界,以及新興科技議題的挑戰,工研院始終扮演與時俱進的關鍵角色;透過10大跨域趨勢,擘劃技術藍圖,進行研發策略布局,與產業攜手,創造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工研院堅守承先啟後的角色,提供台灣科技研發的解決方案,也協助國內產業跨越技術鴻溝,推動跨領域科技應用,協助產業轉型升級,成為台灣未來經濟成長的動力,掌握未來決勝關鍵,迎向下一個50年。

shutterstock_1650361483

全球「氫能電動商用車」興起,台廠力拚關鍵零配件一條龍產業鏈

商業 中央通訊社

觀察國際氫能車發展趨勢,有從電動乘用車轉向商用電動車的跡象,洪于展表示,例如韓國現代長期開發氫能電動巴士,歐盟專案規劃在法國、德國、比利時、瑞士等國運行長途氫能電動重型卡車。在美國,主要藍圖鎖定長途重卡以氫能動力因應減碳需求。中國在氫能車優先布局電動商用車,占氫能車比重達95%。

1nl519mn0ac7hnn3butphqtqo26mex

歐盟徵收碳關稅,半導體業「淨零」打群體戰,工研院協助SEMI打造「碳盤查平台」

環境 中央通訊社

工研院綠能所環境技術總監蔡振球表示,透過數據透明化,可以促進廠商積極減碳作為,增進投資與改變,提升競爭力,並形成良性調整。產業鏈一起打「群體戰」,可以不畏歐盟的CBAM和美國的CCA,與國際廠商競爭,並展現台灣產業努力成果,引領全世界調整改變。

96h90qxdpc4azs6zcr4633u7sf4oqw

【專訪】立陶宛經濟暨創新部次長:擴大與台科技合作,中國非優先互動國家

歐洲 中央通訊社

台立之間的友誼始於2021年台灣疫情爆發,立陶宛慷慨捐贈疫苗給台,台灣人自發性購買立國巧克力和啤酒回報。如今立陶宛駐台貿易代表處成立將滿週年,談及中國制裁手段,澤麥提斯說,「立陶宛可以決定與誰發展何種經濟關係。」與不同經濟體互動時,立陶宛考慮民主、自由,因為他們知道失去這些價值的感受。

ci0nn53h4ivtcutdy9yfyosy7lei3q

胡佛研究所談美中台「矽三角」競合,學者:美國半導體產業高度仰賴全球供應鏈,台灣為最重要夥伴

印太 中央通訊社

部分戰略家臆測,半導體產業對全球經濟或中國經濟均不可或缺,成為台灣「矽盾」;若無極度挑釁情形發生,中國領導人不會甘冒風險、引爆可能危及其自身或全球晶片供應的爭端;其他國家亦會設法阻止衝突。不過,學者認為,若僅以此邏輯來思考並不明智,因為北京若決定動武,很可能是出自於其他政治或地緣政治因素考量。

5rki8gfhwt5utetzx9vvp9e4syzg7v

【專訪】立陶宛「晶片國家隊」Teltonika:取得台灣工研院技術授權,預計10年內增產10倍

歐洲 中央通訊社

「我們期待未來擴大與台灣的合作」,茲丹尼奧斯基斯說,該集團自2015年起就開始向台灣採購晶片現貨,即便將來建立8吋廠,也沒有能力全部自製,仍需尋求材料、設備供應乃至購買部分晶圓,希望與台積電、聯電及其他台灣企業往來。

oxz4uwpmcrnhzhg1mrmqd8eggwrht1

【專訪】駐立代表黃鈞耀:讓立陶宛成為連結歐洲晶片設計與台灣晶片製造的節點

國際 中央通訊社

黃鈞耀認為立陶宛所在的中東歐地區,是台商全球布局的潛力區。原因之一是這裡教育水準高,有利於研發;二是此區市場從波羅的海到黑海,人口上億;三是中東歐營運成本不像西歐那麼高。「尤其俄烏戰爭改變了地緣政治,中東歐的經濟、科技力量會隨著政治地位的提升而獲得加強」。

photo-12

台製「獵風者」衛星將升空:每日提供7萬筆數據,台灣成為氣象資料輸出國

科技 中央通訊社

未來獵風者衛星升空後,每天能提供接近7萬筆數據,亦可在劇烈天氣、比如颱風生成初期,就得以進行觀測,以提早知道會不會發生,進而強化科學研究跟氣象預測的資料量,與福衛七號並肩作戰,讓台灣成為國際氣象資料輸出國,為全世界氣象、科學界帶來貢獻。

GettyImages-1251437417

立委控台灣花2億和工研院「買半導體技術」奉送立陶宛,外交部:協助建構基礎能力、非幫忙建廠

政治 Abby Huang

根據協議,立陶宛公司將獲授權使用工研院的半導體晶片製造技術及設備,合作協議中1000萬歐元將由台灣外交部提供,另外400萬歐元則由立陶宛公司支付。不過外交部表示,這與設立半導體製造廠動輒需要數百億美元的資金相比,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t69b7x87e4vtf221xsakqa9g5f7wr4

工研院成立50週年扮經濟奇蹟推手,新任務助台灣打造「韌性社會」

經濟 中央通訊社

因應生成式AI帶給產業的影響,工研院今年初即成立跨單位的GAI策略小組。劉文雄舉例,如果請AI機器人寫文章,它馬上就寫出一篇文章,這就是它的優點;但如果問機器人「誰是工研院院長」,問了10遍,結果每次答案都可能不一樣。機器人可能「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寫得像真的一樣,其實是錯的,這很可怕。

kd4jwifxln4m4ypiqp16xh7fi05rr8

【專訪】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帶入「逆思維」推動溝通文化改變,董事會給成績A+

職場 中央通訊社

劉文雄認為,對於工研院重要的是文化改變,只有文化改變才能讓組織永續。如果是改變組織架構,等他離開後,別人再改回來,當初的改變「就沒了」,意義不大;而改變聊天、討論事情的習慣,慢慢就會存留下來。

01北科大講座教授胡石政為國內外晶圓製程汙染控制的權威

北科大胡石政獲國家產學大師獎:晶圓製程污染控制權威,研究無塵室30年對國內半導體產業貢獻卓著

教育 李芯

這10年來,胡石政光是為北科大帶進的產學合作收入、技轉及專利衍生金等,金額就高達2億元,其中,他和台積電合作的晶圓微小污染控制解決方案,改善了傳統晶圓載具的缺點、提升產品良率,不僅獲得英特爾、美光採用,還推進到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新廠。

gettyimages-1229715663-594x594

吳聰敏《台灣經濟四百年》:把台灣半導體的發展歸功於小欣欣豆漿店的早餐聚會,是一個神話故事

經濟 精選書摘

台灣人的所得從1960年代初期以來持續地高速成長,被經濟學者視為是奇蹟。事實上,20世紀的百年期間,台灣經濟成長的軌跡,在人類歷史上極為罕見。對於研究經濟成長機制的學者來說,台灣自20世紀初以來的成長經驗,極具教育意義。

友站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