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
《膽大黨》第七集:就是要你哭的淚腺鐵槌,但處處可以看出「節制」兩個字
《膽大黨》第七集的文戲直擊觀眾淚腺,令人忍不住潸然淚下。其精采程度無庸置疑,並且非常「易懂」,你甚至可以不用太懂男女主角「厄卡倫」和「小桃」兩人到底為什麼要跟妖怪「長髮女」交戰?以及如何捲入這件事等等,就能跟著動畫組的節奏,專心沉入「長髮女」的過去。
丹麥語的20個關鍵詞(14):就算馬斯克或嫦娥要奔月,日德蘭「Jylland」島民也能為他們鎖上秤陀
有丹麥人調侃說「你別高估我們,這裡就是個鴨塘」,其實不盡然。有許多丹麥的雄鷹,從丹麥以外的世界叼來不少大魚,只不過鴨塘的鴨子們有眼無珠,享受雄鷹捨命搏擊長空之成果的同時,還要嘲笑雄鷹不會hygge。丹麥人的靈魂,就是鴨子和雄鷹的辯證結果。
日本人打造「妖怪」的精神世界,寶可夢更是江戶時代「妖怪革命」的正統繼承者
從《鬼太郎》、《妖怪手錶》,到最近的阿瑪比埃、《鬼滅之刃》等,對於日本人來說,妖怪是很容易讓人親近的。儘管其他國家也存在幽靈等超自然現象的傳說,但很少將它們創作成各種角色,製作以它們為主角的動漫、電影等。為什麼在日本,本應令人懼怕的妖怪卻走向了娛樂化呢?
河童原是要人命的恐怖妖怪,為何逐漸演變為可愛的滑稽形象?
河童是一種令人恐懼的妖怪,它生活在河流或池塘中,會抓住正在游泳的人的腿,把他們拖到水中溺死。它還是個討厭鬼,會使人發瘋或患病。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它成為各類作品的角色之後,其形象卻逐漸變得可愛起來。
細思極恐《西遊記》(二):所有的妖魔鬼怪,都是校外教學的NPC
在《西遊記》裡,關於人間妖魔橫行的事情,神佛基本上都是知情的。他們只是假裝不知道,只是假裝「疏忽」,孫悟空稍微逼供,就全部說出來了。因此關於人間的苦難,沒有一個神仙是無辜的。
【專訪】《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作者瀟湘神:故事是虛構,歷史卻不一定完全真實,「我們其實一直活在虛構世界裡」
《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中,神祇試用看似是結合神秘學的高科技產品,但神祇的超能力來自何處?瀟湘神揉合台灣歷史、國際政治角力的現實,解開這道源遠流長的謎題。
日本河童可怕妖怪形象的背後,反映出人們對水的恐懼
河童是一種令人恐懼的妖怪,它生活在河流或池塘中,會抓住正在游泳的人的腿,把他們拖到水中溺死。它還是個討厭鬼,會使人發瘋或患病。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它成為各類作品的角色之後,其形象卻逐漸變得可愛起來。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亞洲要塞(下):台灣當代藝術作品如何翻轉「幽魂」超自然形象?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始於台灣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也終於台灣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幽魂、地獄、恐怖及可怕並非展覽首要呈現,其背後關於亞洲宗教信仰的文化脈絡,以及台灣當代藝術作品如何翻轉「幽魂」這個超自然形象,並深入探究社會議題與歷史踏查,是台灣策展方的初衷。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亞洲要塞(上):在台灣文化與集體記憶之間,抗衡法國視角與亞洲他國內容
美術館在規劃台灣藝術作品的初衷與目標為:以台灣為主,在法國策展人提出的展覽架構中,補足與穿插屬於台灣的特色,並且與各個展區的作品取得有意義的連結,避免過度文物展示,以做到跟上述提到的展覽或相關主題的展覽有所區別,呈現出台灣當代藝術作品的風貌。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引爆台灣民眾朝聖熱潮,在法國原版的展覽策劃了哪些內容?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在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展出的面貌,策展人的用心以及展覽涵蓋的子題,藏著許多細節和豐富的知識內容,使得這個展覽得以在法國獲得亮麗的成績。而這些深入顯現的內容,是這個展覽最核心的價值,也充分說明巡展至美術館的理由——整個展覽是需要詳細推敲所蘊含的大量知識的。
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大受歡迎,但台灣本土的妖怪創作才剛剛起步
在台灣,本土的妖怪書寫、妖怪文學這個領域算是剛剛起步,即使在民間已經廣為流傳的故事,化為文字卻變得較少人閱讀。到底這個大眾主題,能不能在文學領域闖出一片自己的天,確實還有待觀察。
【小說】《鐵鼠之檻》導讀:京極夏彥與「百鬼夜行」,描繪人們無法理解、恐懼或哀傷的存在
在京極夏彥筆下,妖怪從一開始就佔據了重要的位置,如果回頭看「百鬼夜行」系列的書名,發現都是「『妖怪』之『漢字』」這樣的組合,他曾在一次訪談中表示,「妖怪就是啟發整個故事的開端,漢字則總括了情節的發展,但我並不會去直書妖怪,而是透過後面的漢字來提醒妖怪的存在」。
妖怪如鏡,投射人心:台灣妖鬼靈怪的奇幻文化
臺灣奇幻文化,以往受到中、日、西方很大的影響。如今,本土意識崛起,人們對於臺灣在地的妖鬼靈怪深感興趣,這對於本土奇幻發展是很重要的階段。
從日常生活中汲取的超自然題材,我們該如何看待屬於台灣的「妖怪時代」?
事實上台灣人的日常生活絕非沒有鬼神,只是在此之前它們不曾光明正大地走上媒體舞台。這是一套自我肯認的過程,但背後的世界觀並沒有改變。
人們記憶中歷史的「原貌」,其實飽含著權力的痕跡
歷史事實、近代大眾印刷術帶來的鉛字文化,以及單一敘事的正當性,使得被書寫下來的歷史敘事成為了靜態的、固定的不變的文字內容,在近代國家權力的背書下,成為了正史。
人們記憶中歷史的「原貌」,其實飽含著權力的痕跡
歷史事實、近代大眾印刷術帶來的鉛字文化,以及單一敘事的正當性,使得被書寫下來的歷史敘事成為了靜態的、固定的不變的文字內容,在近代國家權力的背書下,成為了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