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3628B - 成像鏡頭(四十九) - Google Patents
成像鏡頭(四十九)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33628B TWI733628B TW109142208A TW109142208A TWI733628B TW I733628 B TWI733628 B TW I733628B TW 109142208 A TW109142208 A TW 109142208A TW 109142208 A TW109142208 A TW 109142208A TW I733628 B TWI733628 B TW I73362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surface facing
- image side
- object side
- refractive pow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一第二、一第三、一第四、一第五、一第六、一第七、一第八及一第九透鏡。第一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為雙凸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一物側及另一凸面朝向一像側。第二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第三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為雙凸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及另一凸面朝向像側。第五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為雙凹透鏡,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另一凹面朝向像側。第四、六及九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七透鏡具有屈光力。第八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及九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成像鏡頭。
現今的成像鏡頭之發展趨勢,除了不斷朝向小型化發展外,隨著不同的應用需求,還需具備大光圈及高解析度的能力,習知的成像鏡頭已經無法滿足現今的需求,需要有另一種新架構的成像鏡頭,才能同時滿足小型化、大光圈及高解析度的需求。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其鏡頭總長度較短、光圈值較小、解析度較高,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學性能。
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一第六透鏡、一第七透鏡、一第八透鏡及一第九透鏡。第一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為雙凸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一物側及另一凸面朝向一像側。第二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第三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為雙凸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及另一凸面朝向像側。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為雙凹透鏡,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另一凹面朝向像側。第六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七透鏡具有屈光力。第八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九透鏡具有正屈
光力。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第八透鏡及第九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
本發明之成像鏡頭可更包括一光圈設置於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其中第二透鏡可更包括一凸面、一凹面或一平面朝向像側,第四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一凸面朝向像側,第六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及一凹面朝向像側,第七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一凸面朝向像側,第八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一凸面朝向像側,第九透鏡為雙凸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及另一凸面朝向像側。
本發明提供另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一第六透鏡、一第七透鏡、一第八透鏡及一第九透鏡。第一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一像側。第二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一物側及一凸面、另一凹面或一平面朝向像側。第三透鏡具有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像側。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一凸面朝向像側。第五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像側。第六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像側。第七透鏡具有屈光力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一凸面朝向像側。第八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一凸面朝向像側。第九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像側。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第八透鏡及第九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
其中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2.5<|f4/f7|<7.7;其中,f4為第四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7為第七透鏡之一有效焦距。
其中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4.3<|R41/(f5+f6)|<10.1;其中,R41為第四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f5為第五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6為第六透鏡之一有效焦距。
其中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6<T67/(CT4-CT5)<8;其中,T67為第六透鏡之一像側面至第七透鏡之一物側面沿著光軸之一間距,CT4為第四透鏡沿著光軸之一厚度,CT5為第五透鏡沿著光軸之一厚度。
其中成像鏡頭滿足以下任一條件:1<|R82/T67|<12.2;1<|f2/(f3-f5)|<2;其中,R82為第八透鏡之一像側面之一曲率半徑,T67為第六透鏡之一像側面至第七透鏡之一物側面沿著光軸之一間距,f2為第二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3為第三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5為第五透鏡之一有效焦距。
其中成像鏡頭滿足以下任一條件:0.4<|R82/R11|<6.5;1.3<|R32/R21|<1.8;其中,R82為第八透鏡之一像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11為第一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32為第三透鏡之一像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21為第二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
其中成像鏡頭滿足以下任一條件:0.4<|R72/R62|<6.3;0.8<R31/R91<1.13;其中,R31為第三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62為第六透鏡之一像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72為第七透鏡之一像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91為第九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
其中成像鏡頭滿足以下任一條件:1.8<|R51/R31|<2.8;2.75<|f7+f8|/f9<3.22;其中,R31為第三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51為
第五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f7為第七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8為第八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9為第九透鏡之一有效焦距。
為使本發明之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做詳細說明。
1、2、3:成像鏡頭
L11、L21、L31:第一透鏡
L12、L22、L32:第二透鏡
ST1、ST2、ST3:光圈
L13、L23、L33:第三透鏡
L14、L24、L34:第四透鏡
L15、L25、L35:第五透鏡
L16、L26、L36:第六透鏡
L17、L27、L37:第七透鏡
L18、L28、L38:第八透鏡
L19、L29、L39:第九透鏡
OF1、OF2、OF3:濾光片
CG1、CG2、CG3:保護玻璃
IMA1、IMA2、IMA3:成像面
OA1、OA2、OA3:光軸
S11、S21、S31:第一透鏡物側面
S12、S22、S32:第一透鏡像側面
S13、S23、S33:第二透鏡物側面
S14、S24、S34:第二透鏡像側面
S15、S25、S35:光圈面
S16、S26、S36:第三透鏡物側面
S17、S27、S37:第三透鏡像側面
S18、S28、S38:第四透鏡物側面
S19、S29、S39:第四透鏡像側面
S110、S210、S310:第五透鏡物側面
S111、S211、S311:第五透鏡像側面
S112、S212、S312:第六透鏡物側面
S113、S213、S313:第六透鏡像側面
S114、S214、S314:第七透鏡物側面
S115、S215、S315:第七透鏡像側面
S116、S216、S316:第八透鏡物側面
S117、S217、S317:第八透鏡像側面
S118、S218、S318:第九透鏡物側面
S119、S219、S319:第九透鏡像側面
S120、S220、S320:濾光片物側面
S121、S221、S321:濾光片像側面
S122、S222、S322:保護玻璃物側面
S123、S223、S323:保護玻璃像側面
第1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
第2A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的縱向像差(Longitudinal Aberration)圖。
第2B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的場曲(Field Curvature)圖。
第2C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的畸變(Distortion)圖。
第2D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的相對照度(Relative Illumination)圖。
第3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二實施例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
第4A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二實施例的縱向像差圖。
第4B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二實施例的場曲圖。
第4C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二實施例的畸變圖。
第4D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二實施例的相對照度圖。
第5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三實施例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
圖。
第6A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三實施例的縱向像差圖。
第6B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三實施例的場曲圖。
第6C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三實施例的畸變圖。
第6D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三實施例的相對照度圖。
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一透鏡為雙凸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一物側及另一凸面朝向一像側;一第二透鏡具有負屈光力,此第二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一第三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三透鏡為雙凸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及另一凸面朝向像側;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一第五透鏡具有負屈光力,此第五透鏡為雙凹透鏡,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另一凹面朝向像側;一第六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一第七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八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及一第九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其中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第八透鏡及第九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
本發明提供另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一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一像側;一第二透鏡具有負屈光力,此第二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一物側及一凸面、另一凹面或一平面朝向像側;一第三透鏡具有屈光力,此第三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像側;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此第四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一凸面朝向像側;一第五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像側;一第六透
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像側;一第七透鏡具有屈光力,此第七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一凸面朝向像側;一第八透鏡具有負屈光力,此第八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一凸面朝向像側;及一第九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九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像側;其中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第八透鏡及第九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
請參閱底下表一、表三及表五,其中表一、表三及表五分别為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的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
第1、3、5圖分別為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二、三實施例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其中第一透鏡L11、L21、L31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1、S21、S31為凸面,像側面S12、S22、S32為凸面,物側面S11、S21、S31與像側面S12、S22、S32皆為球面表面。
第二透鏡L12、L22、L32具有負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3、S23、S33為凹面,物側面S13、S23、S33為球面表面。
第三透鏡L13、L23、L33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6、S26、S36為凸面,像側面S17、S27、S37為凸面,物側面S16、S26、S36與像側面S17、S27、S37皆為球面表面。
第四透鏡L14、L24、L34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8、S28、S38為凹面,像側面S19、S29、S39
為凸面,物側面S18、S28、S38與像側面S19、S29、S39皆為球面表面。
第五透鏡L15、L25、L35為雙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10、S210、S310為凹面,像側面S111、S211、S311為凹面,物側面S110、S210、S310與像側面S111、S211、S311皆為球面表面。
第六透鏡L16、L26、L36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12、S212、S312為凸面,像側面S113、S213、S313為凹面,物側面S112、S212、S312與像側面S113、S213、S313皆為球面表面。
第七透鏡L17、L27、L37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14、S214、S314為凹面,像側面S115、S215、S315為凸面,物側面S114、S214、S314與像側面S115、S215、S315皆為球面表面。
第八透鏡L18、L28、L38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16、S216、S316為凹面,像側面S117、S217、S317為凸面,物側面S116、S216、S316與像側面S117、S217、S317皆為球面表面。
第九透鏡L19、L29、L39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18、S218、S318為凸面,像側面S119、S219、S319為凸面,物側面S118、S218、S318與像側面S119、S219、S319皆為球面表面。
另外,成像鏡頭1、2、3至少滿足底下其中一條件:
2.5<|f4/f7|<7.7; (1)
4.3<|R41/(f5+f6)|<10.1; (2)
6<T67/(CT4-CT5)<8; (3)
1<|R82/T67|<12.2; (4)
0.4<|R82/R11|<6.5; (5)
0.4<|R72/R62|<6.3; (6)
0.8<R31/R91<1.13; (7)
1.8<|R51/R31|<2.8; (8)
2.75<|f7+f8|/f9<3.22; (9)
1<|f2/(f3-f5)|<2; (10)
1.3<|R32/R21|<1.8; (11)
其中,f2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二透鏡L12、L22、L32之一有效焦距,f3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三透鏡L13、L23、L33之一有效焦距,f4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四透鏡L14、L24、L34之一有效焦距,f5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五透鏡L15、L25、L35之一有效焦距,f6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六透鏡L16、L26、L36之一有效焦距,f7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七透鏡L17、L27、L37之一有效焦距,f8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八透鏡L18、L28、L38之一有效焦距,f9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九透鏡L19、L29、L39之一有效焦距,R11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1、L21、L31之物側面S11、S21、S31之一曲率半徑,R21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二透鏡L12、L22、L32之物側面S13、S23、S33之一曲率半徑,R31
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三透鏡L13、L23、L33之物側面S16、S26、S36之一曲率半徑,R32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三透鏡L13、L23、L33之像側面S17、S27、S37之一曲率半徑,R41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四透鏡L14、L24、L34之物側面S18、S28、S38之一曲率半徑,R51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五透鏡L15、L25、L35之物側面S110、S210、S310之一曲率半徑,R62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六透鏡L16、L26、L36之像側面S113、S213、S313之一曲率半徑,R72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七透鏡L17、L27、L37之像側面S115、S215、S315之一曲率半徑,R82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八透鏡L18、L28、L38之像側面S117、S217、S317之一曲率半徑,R91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九透鏡L19、L29、L39之物側面S118、S218、S318之一曲率半徑,T67為第六透鏡L16、L26、L36之像側面S113、S213、S313至第七透鏡L17、L27、L37之物側面S114、S214、S314沿著光軸OA1、OA2、OA3之一間距,CT4為第四透鏡L14、L24、L34沿著光軸OA1、OA2、OA3之一厚度,CT5為第五透鏡L15、L25、L35沿著光軸OA1、OA2、OA3之一厚度。使得成像鏡頭1、2、3能有效的提升解析度、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當滿足條件(1):2.5<|f4/f7|<7.7時,可提供成像鏡頭足夠的屈光力,以控制視場並有助於修正像差。
當滿足條件(2):4.3<|R41/(f5+f6)|<10.1時,可修正像差、提高解析度。
當滿足條件(3):6<T67/(CT4-CT5)<8時,可具有適當的透鏡厚度及透鏡間隔以修正離軸像差。
當滿足條件(4):1<|R82/T67|<12.2時,可具有適當的透鏡厚度及透鏡間隔以修正離軸像差。
當滿足條件(5):0.4<|R82/R11|<6.5時,可具有適當的透鏡厚度及透鏡間隔以修正離軸像差。
當滿足條件(6):0.4<|R72/R62|<6.3時,可具有適當的透鏡厚度及透鏡間隔以修正離軸像差。
當滿足條件(7):0.8<R31/R91<1.13時,可具有適當的透鏡厚度及透鏡間隔以修正離軸像差。
當滿足條件(8):1.8<|R51/R31|<2.8時,可控制視場並有助於修正像差。
當滿足條件(9):2.75<|f7+f8|/f9<3.22時,可控制視場並有助於修正像差。
當滿足條件(10):1<|f2/(f3-f5)|<2時,可修正像差、提高解析度。
當滿足條件(11):1.3<|R32/R21|<1.8時,可修正像差、提高解析度。
現詳細說明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請參閱第1圖,成像鏡頭1沿著一光軸OA1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L11、一第二透鏡L12、一光圈ST1、一第三透鏡L13、一第四透鏡L14、一第五透鏡L15、一第六透鏡L16、一第七透鏡L17、一第八透鏡L18、一第九透鏡L19、一濾光片OF1及一保護玻璃CG1。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1上。根據【實施方式】第一至十二段落,其中:
第二透鏡L12為彎月型透鏡,其像側面S14為凸面,像側面S14為球面表面;
濾光片OF1其物側面S120與像側面S121皆為平面;
保護玻璃CG1其物側面S122與像側面S123皆為平面;
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1及至少滿足條件(1)至條件(11)其中一條件之設計,使得成像鏡頭1能有效的提升解析度、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表一為第1圖中成像鏡頭1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
表二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之相關參數值及其對應條件(1)至條件(11)之計算值,由表二可知,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皆能滿足條件(1)至條件(11)之要求。
另外,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的光學性能也可達到要求,由第2A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其縱向像差介於-0.06mm至0.03mm之間。由第2B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其場曲介於-0.03mm至0.04mm之間。由第2C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其畸變介於0%至0.2%之間。由第2D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其相對照度介於0.98至1.0之間。
顯見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之縱向像差、場曲、畸變都能被有效修正,相對照度也能滿足要求,從而得到較佳的光學性能。
請參閱第3圖,成像鏡頭2沿著一光軸OA2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L21、一第二透鏡L22、一光圈ST2、一第三透鏡L23、一第四透鏡L24、一第五透鏡L25、一第六透鏡L26、一第七透鏡L27、一第八透鏡L28、一第九透鏡L29、一濾光片OF2及一保護玻璃CG2。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2上。根據【實施方式】第一至十二段落,其中:
第二透鏡L22為雙凹透鏡,其像側面S24為凹面,像側面
S24為球面表面;
濾光片OF2其物側面S220與像側面S221皆為平面;
保護玻璃CG2其物側面S222與像側面S223皆為平面;
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2及至少滿足條件(1)至條件(11)其中一條件之設計,使得成像鏡頭2能有效的提升解析度、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表三為第3圖中成像鏡頭2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
表四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之相關參數值及其對應條件(1)至條件(11)之計算值,由表四可知,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皆能滿足條件(1)至條件(11)之要求。
另外,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的光學性能也可達到要求,由第4A圖可看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其縱向像差介於-0.03mm至0.02mm之間。由第4B圖可看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其場曲介於-0.02mm至0.02mm之間。由第4C圖可看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其畸變介於0%至0.1%之間。由第4D圖可看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其相對照度介於0.99至1.0之間。
顯見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之縱向像差、場曲、畸變都能被有效修正,相對照度也能滿足要求,從而得到較佳的光學性能。
請參閱第5圖,成像鏡頭3沿著一光軸OA3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L31、一第二透鏡L32、一光圈ST3、一第三透鏡L33、一第四透鏡L34、一第五透鏡L35、一第六透鏡L36、一第七透鏡L37、一第八透鏡L38、一第九透鏡L39、一濾光片OF3及一保護玻璃CG3。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3上。根據【實施方式】第一至十二段落,其中:
第二透鏡L32為平凹透鏡,其像側面S34為平面;
濾光片OF3其物側面S320與像側面S321皆為平面;
保護玻璃CG3其物側面S322與像側面S323皆為平面;
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3及至少滿足條件(1)至條件(11)其中一條件之設計,使得成像鏡頭3能有效的提升解析度、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表五為第5圖中成像鏡頭3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
表六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之相關參數值及其對應
條件(1)至條件(11)之計算值,由表六可知,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皆能滿足條件(1)至條件(11)之要求。
另外,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的光學性能也可達到要求,由第6A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其縱向像差介於-0.04mm至0.03mm之間。由第6B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其場曲介於-0.03mm至0.03mm之間。由第6C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其畸變介於0%至0.2%之間。由第6D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其相對照度介於0.99至1.0之間。
顯見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之縱向像差、場曲、畸變都能被有效修正,相對照度也能滿足要求,從而得到較佳的光學性能。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成像鏡頭
L11:第一透鏡
L12:第二透鏡
ST1:光圈
L13:第三透鏡
L14:第四透鏡
L15:第五透鏡
L16:第六透鏡
L17:第七透鏡
L18:第八透鏡
L19:第九透鏡
OF1:濾光片
CG1:保護玻璃
IMA1:成像面
OA1:光軸
S11:第一透鏡物側面
S12:第一透鏡像側面
S13:第二透鏡物側面
S14:第二透鏡像側面
S15:光圈面
S16:第三透鏡物側面
S17:第三透鏡像側面
S18:第四透鏡物側面
S19:第四透鏡像側面
S110:第五透鏡物側面
S111:第五透鏡像側面
S112:第六透鏡物側面
S113:第六透鏡像側面
S114:第七透鏡物側面
S115:第七透鏡像側面
S116:第八透鏡物側面
S117:第八透鏡像側面
S118:第九透鏡物側面
S119:第九透鏡像側面
S120:濾光片物側面
S121:濾光片像側面
S122:保護玻璃物側面
S123:保護玻璃像側面
Claims (10)
- 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一透鏡為雙凸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 一物側以及另一凸面朝向一像側;一第二透鏡具有負屈光力,該第二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一第三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三透鏡為雙凸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以及另一凸面朝向該像側;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一第五透鏡具有負屈光力,該第五透鏡為雙凹透鏡,且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以及另一凹面朝向該像側;一第六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一第七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八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以及一第九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該第六透鏡、該第七透鏡、該第八透鏡以及該第九透鏡沿著一光軸從該物側至該像側依序排列。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更包括一光圈設置於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其中:該第二透鏡更包括一凸面、一凹面或一平面朝向該像側;該第四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凸面朝向該像側;該第六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凹面朝向該像側;該第七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凸面朝向該像側;該第八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凸面朝向該像側;以及該第九透鏡為雙凸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以及另一凸面朝向該像側。
- 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一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一像側;一第二透鏡具有負屈光力,該第二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一物側以及一凸面、另一凹面或一平面朝向該像側;一第三透鏡具有屈光力,該第三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該像側;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四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凸面朝向該像側;一第五透鏡具有負屈光力,該第五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該像側;一第六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六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該像側;一第七透鏡具有屈光力,該第七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凸面朝向該像側;一第八透鏡具有負屈光力,該第八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凸面朝向該像側;以及一第九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九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該像側;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該第六透鏡、該第七透鏡、該第八透鏡以及該第九透鏡沿著一光軸從該物側至該像側依序排列。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2.5<|f4/f7|<7.7;其中,f4為該第四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7為該第七透鏡之一有效焦距。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4.3<|R41/(f5+f6)|<10.1;其中,R41為該第四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f5為該第五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6為該第六透鏡之一有效焦距。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6<T67/(CT4-CT5)<8;其中,T67為該第六透鏡之一像側面至該第七透鏡之一物側面沿著該光軸之一間距,CT4為該第四透鏡沿著該光軸之一厚度,CT5為該第五透鏡沿著該光軸之一厚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成像鏡頭滿足以下任一條件:1<|R82/T67|<12.2;1<|f2/(f3-f5)|<2;其中,R82為該第八透鏡之一像側面之一曲率半徑,T67為該第六透鏡之一像側面至該第七透鏡之一物側面沿著該光軸之一間距,f2為該第二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3為該第三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5為該第五透鏡之一有效焦距。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成像鏡頭滿足以下任一條件:0.4<|R82/R11|<6.5;1.3<|R32/R21|<1.8;其中,R82為該第八透鏡之一像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11為該第一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32為該第三透鏡之一像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21為該第二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成像鏡頭滿足以下任一條件:0.4<|R72/R62|<6.3;0.8<R31/R91<1.13;其中,R31為該第三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62為該第六透鏡之一像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72為該第七透鏡之一像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91為該第九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成像鏡頭滿足以下任一條件:1.8<|R51/R31|<2.8;2.75<|f7+f8|/f9<3.22;其中,R31為該第三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51為該第五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f7為該第七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8為該第八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9為該第九透鏡之一有效焦距。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42208A TWI733628B (zh) | 2020-12-01 | 2020-12-01 | 成像鏡頭(四十九)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42208A TWI733628B (zh) | 2020-12-01 | 2020-12-01 | 成像鏡頭(四十九)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33628B true TWI733628B (zh) | 2021-07-11 |
TW202223476A TW202223476A (zh) | 2022-06-16 |
Family
ID=77911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42208A TWI733628B (zh) | 2020-12-01 | 2020-12-01 | 成像鏡頭(四十九)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73362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35058B (zh) * | 2022-01-12 | 2024-03-11 |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鏡頭 |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32035A (en) * | 1971-08-21 | 1974-08-27 | Nippon Kogaku Kk | Wide angle, retrofocus-type photo-taking lens |
US4061421A (en) * | 1975-06-30 | 1977-12-06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Retrofocus type lens system having ultra-wide angle of view |
JP2003177316A (ja) * | 2001-12-11 | 2003-06-27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撮像装置 |
CN101266332A (zh) * | 2007-03-15 | 2008-09-17 |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 变焦透镜系统和使用其的电子摄像装置 |
JP2011180225A (ja) * | 2010-02-26 | 2011-09-15 | Nikon Corp | 撮影レンズ、この撮影レンズを有する光学機器、及び、撮影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CN107305276A (zh) * | 2016-04-21 | 2017-10-31 | 佳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 |
JP2018040858A (ja) * | 2016-09-05 | 2018-03-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光学系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
TWI684807B (zh) * | 2019-06-14 | 2020-02-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透鏡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TWI691751B (zh) * | 2019-06-14 | 2020-04-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攝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JP2020064173A (ja) * | 2018-10-17 | 2020-04-23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US20200209593A1 (en) * | 2018-12-29 | 2020-07-02 | Kantatsu Co., Ltd. | Imaging lens |
CN111458839A (zh) * | 2020-04-21 | 2020-07-28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一种大视场低畸变镜头 |
CN111487748A (zh) * | 2019-01-28 | 2020-08-04 | 康达智株式会社 | 摄像镜头 |
CN111766687A (zh) * | 2020-09-03 | 2020-10-13 |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
2020
- 2020-12-01 TW TW109142208A patent/TWI733628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32035A (en) * | 1971-08-21 | 1974-08-27 | Nippon Kogaku Kk | Wide angle, retrofocus-type photo-taking lens |
US4061421A (en) * | 1975-06-30 | 1977-12-06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Retrofocus type lens system having ultra-wide angle of view |
JP2003177316A (ja) * | 2001-12-11 | 2003-06-27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撮像装置 |
CN101266332A (zh) * | 2007-03-15 | 2008-09-17 |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 变焦透镜系统和使用其的电子摄像装置 |
JP2011180225A (ja) * | 2010-02-26 | 2011-09-15 | Nikon Corp | 撮影レンズ、この撮影レンズを有する光学機器、及び、撮影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CN107305276A (zh) * | 2016-04-21 | 2017-10-31 | 佳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 |
JP2018040858A (ja) * | 2016-09-05 | 2018-03-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光学系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
JP2020064173A (ja) * | 2018-10-17 | 2020-04-23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US20200209593A1 (en) * | 2018-12-29 | 2020-07-02 | Kantatsu Co., Ltd. | Imaging lens |
CN111487748A (zh) * | 2019-01-28 | 2020-08-04 | 康达智株式会社 | 摄像镜头 |
TWI684807B (zh) * | 2019-06-14 | 2020-02-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透鏡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TWI691751B (zh) * | 2019-06-14 | 2020-04-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攝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111458839A (zh) * | 2020-04-21 | 2020-07-28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一种大视场低畸变镜头 |
CN111766687A (zh) * | 2020-09-03 | 2020-10-13 |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35058B (zh) * | 2022-01-12 | 2024-03-11 |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鏡頭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23476A (zh) | 2022-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93445B (zh) | 廣角鏡頭(二十四) | |
CN110879458B (zh) | 广角镜头 | |
US11698512B2 (en) | Wide-angle lens assembly | |
TWI671566B (zh) | 廣角鏡頭(十九) | |
TWI690742B (zh) | 成像鏡頭(三十三) | |
TWI792526B (zh) | 廣角鏡頭(三十六) | |
TWI733628B (zh) | 成像鏡頭(四十九) | |
US20220171161A1 (en) | Lens Assembly | |
TWI749970B (zh) | 廣角鏡頭(三十一) | |
TWI734477B (zh) | 廣角鏡頭(二十九) | |
TWI736462B (zh) | 成像鏡頭(四十八) | |
TWI727544B (zh) | 廣角鏡頭(二十七) | |
TWI759021B (zh) | 成像鏡頭(五十二) | |
TWI704372B (zh) | 廣角鏡頭(二十一) | |
TWI701475B (zh) | 廣角鏡頭(二十五) | |
CN114647060B (zh) | 成像镜头 | |
TWI722559B (zh) | 成像鏡頭(三十七) | |
TWI770777B (zh) | 成像鏡頭(五十五) | |
TWI832263B (zh) | 廣角鏡頭(四十一) | |
TWI805073B (zh) | 廣角鏡頭(三十八) | |
TWI759013B (zh) | 成像鏡頭(五十一) | |
TWI835185B (zh) | 廣角鏡頭(四十) | |
TWI855795B (zh) | 廣角鏡頭(四十九) | |
TWI805340B (zh) | 廣角鏡頭(三十九) | |
CN112987245B (zh) | 广角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