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5340B - 廣角鏡頭(三十九) - Google Patents
廣角鏡頭(三十九)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05340B TWI805340B TW111115823A TW111115823A TWI805340B TW I805340 B TWI805340 B TW I805340B TW 111115823 A TW111115823 A TW 111115823A TW 111115823 A TW111115823 A TW 111115823A TW I805340 B TWI805340 B TW I80534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wide
- angle
- refractive power
- object sid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廣角鏡頭。
現今的廣角鏡頭之發展趨勢,除了不斷朝向大視場發展外,隨著不同的應用需求,還需具備大光圈及高解析度的特性,習知的廣角鏡頭已經無法滿足現今的需求,需要有另一種新架構的廣角鏡頭,才能同時滿足大視場、大光圈及高解析度的需求。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廣角鏡頭,其視場較大、光圈值較小、解析度較高,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學性能。
本發明提供一種廣角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及一第六透鏡。此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一物側,此第二透鏡具有屈光力,此第三透鏡具有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此第四透鏡具有屈光力,此第五透鏡具有屈光力,此第六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一像側依序排列。廣角鏡頭至少滿足以下其中一條件:175mm2 f×tan(θ)×TTL190mm2;2.5fA/f4;10mmf2315mm;0.09mm
|Sinf-S3m|0.14mm;8mmf211mm;7.5mmf411.5mm;其中,f為廣角鏡頭之一有效焦距,θ為廣角鏡頭之一主光線角度,TTL為第一透鏡之一物側面至一成像面於光軸上之一間距,fA為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及第三透鏡之一組合有效焦距,f23為第二透鏡及第三透鏡之一組合有效焦距,Sinf為當物距為無窮遠時以第一透鏡為對焦透鏡,第一透鏡沿著光軸移動對焦時,第一透鏡之一像側面至第二透鏡之一物側面於光軸上之一間距,S3m為當物距為3公尺時以第一透鏡為對焦透鏡,第一透鏡沿著光軸移動對焦時,第一透鏡之像側面至第二透鏡之物側面於光軸上之一間距,f2為第二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4為第四透鏡之一有效焦距。當本發明之廣角鏡頭滿足上述特徵及條件且不需其他額外的特徵或條件,即可達成本發明之廣角鏡頭之基本功能。
其中第二透鏡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及另一凸面朝向像側,第三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可更包括一凹面朝向像側。
其中第五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一凸面朝向像側。
其中可更包括一第七透鏡,設置於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之間。
其中第一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可更包括一凸面朝向像側,第四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一凸面朝向像側。
其中第六透鏡為雙凹透鏡,且可更包括一凹面朝向像側。
其中第七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一凸面朝向像側。
其中第一透鏡為雙凹透鏡,且可更包括一凹面朝向像側,第四透鏡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及另一凸面朝向像側。
其中第六透鏡可更包括一凸面朝向像側。
其中廣角鏡頭至少滿足以下其中一條件:1.7L2T1/L2T22.7;0.5L3T1/L3T21;-2.5f1/f-1.5;2Vd2/Vd33;2Vd4/Vd53;其中,L2T1為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至第二透鏡之一像側面於光軸上之一間距,L2T2為第二透鏡之一邊緣厚度,L3T1為第三透鏡之一物側面至第三透鏡之一像側面於光軸上之一間距,L3T2為第三透鏡之一邊緣厚度,f1為第一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為廣角鏡頭之有效焦距,Vd2為第二透鏡之一阿貝係數,Vd3為第三透鏡之一阿貝係數,Vd4為第四透鏡之一阿貝係數,Vd5為第五透鏡之一阿貝係數。
為使本發明之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做詳細說明。
1、2、3、4:廣角鏡頭
L11、L21、L31、L41:第一透鏡
L12、L22、L32、L42:第二透鏡
L13、L23、L33、L43:第三透鏡
ST1、ST2、ST3、ST4:光圈
L14、L24、L34、L44:第四透鏡
L15、L25、L35、L45:第五透鏡
L16、L26、L36、L46:第六透鏡
L37、L47:第七透鏡
OF1、OF2、OF3、OF4:濾光片
IMA1、IMA2、IMA3、IMA4:成像面
OA1、OA2、OA3、OA4:光軸
S11、S21、S31、S41:第一透鏡物側面
S12、S22、S32、S42:第一透鏡像側面
S13、S23、S33、S43:第二透鏡物側面
S14、S24、S34、S44:第二透鏡像側面
S15、S25、S35、S45:第三透鏡物側面
S16、S26、S36、S46:第三透鏡像側面
S17、S27、S37、S47:光圈面
S18、S28、S38、S48:第四透鏡物側面
S19、S29、S39、S49:第四透鏡像側面
S110、S210、S312、S412:第五透鏡物側面
S111、S211、S313、S413:第五透鏡像側面
S112、S212、S314、S414:第六透鏡物側面
S113、S213、S315、S415:第六透鏡像側面
S310、S410:第七透鏡物側面
S311、S411:第七透鏡像側面
S114、S214、S316、S416:濾光片物側面
S115、S215、S317、S417:濾光片像側面
第1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廣角鏡頭之第一實施例的透鏡配置示意圖。
第2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廣角鏡頭之第三實施例的透鏡配置示意圖。
第3、4、5、6、7圖分別係依據本發明之廣角鏡頭之第三實施例的縱向像差(Longitudinal Aberration)圖、場曲(Field Curvature)圖、畸變(Distortion)圖、
橫向色差(Lateral Color)圖、調變轉換函數(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圖。
第8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廣角鏡頭之第四實施例的透鏡配置示意圖。
第9、10、11、12、13圖分別係依據本發明之廣角鏡頭之第四實施例的縱向像差圖、場曲圖、畸變圖、橫向色差圖、調變轉換函數圖。
本發明提供一種廣角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此第一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一物側;一第二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三透鏡具有屈光力,此第三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一第四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五透鏡具有屈光力;及一第六透鏡具有負屈光力,此第六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其中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一像側依序排列;其中廣角鏡頭滿足以下條件:175mm2 f×tan(θ)×TTL190mm2;其中,f為廣角鏡頭之一有效焦距,θ為廣角鏡頭之一主光線角度,TTL為第一透鏡之一物側面至一成像面於光軸上之一間距。當本發明之廣角鏡頭滿足上述特徵及條件,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
本發明提供另一種廣角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此第一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一物側;一第二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三透鏡具有屈光力,此第三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一第四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五透鏡具有屈光力;及一第六透鏡具有負屈光力,此第六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其中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一像側依序排列;其中廣角鏡頭滿足以下條件:2.5fA/f4;其中,f為廣角鏡頭之一有效焦距,fA第一
透鏡、第二透鏡及第三透鏡之一組合有效焦距。當本發明之廣角鏡頭滿足上述特徵及條件,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
本發明提供又另一種廣角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此第一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一物側;一第二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三透鏡具有屈光力,此第三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一第四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五透鏡具有屈光力;及一第六透鏡具有負屈光力,此第六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其中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一像側依序排列;其中廣角鏡頭滿足以下條件:10mmf2315mm;其中,f23為第二透鏡及第三透鏡之一組合有效焦距。當本發明之廣角鏡頭滿足上述特徵及條件,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
本發明提供又另一種廣角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此第一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一物側;一第二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三透鏡具有屈光力,此第三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一第四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五透鏡具有屈光力;及一第六透鏡具有負屈光力,此第六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其中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一像側依序排列;其中廣角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09mm|Sinf-S3m|0.14mm;其中,Sinf為當物距為無窮遠時以第一透鏡為對焦透鏡,第一透鏡沿著光軸移動對焦時,第一透鏡之一像側面至第二透鏡之一物側面於光軸上之一間距,S3m為當物距為3公尺時以第一透鏡為對焦透鏡,第一透鏡沿著光軸移動對焦時,第一透鏡之一像側面至第二透鏡之一物側面於光軸上之一間距。當本發明之廣角鏡
頭滿足上述特徵及條件,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
本發明提供又另一種廣角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此第一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一物側;一第二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三透鏡具有屈光力,此第三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一第四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五透鏡具有屈光力;及一第六透鏡具有負屈光力,此第六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其中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一像側依序排列;其中廣角鏡頭滿足以下條件:8mmf211mm;其中,f2為第二透鏡之一有效焦距。當本發明之廣角鏡頭滿足上述特徵及條件,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
本發明提供又另一種廣角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此第一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一物側;一第二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三透鏡具有屈光力,此第三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一第四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五透鏡具有屈光力;及一第六透鏡具有負屈光力,此第六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其中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一像側依序排列;其中廣角鏡頭滿足以下條件:7.5mmf411.5mm;其中,f4為第四透鏡之一有效焦距。當本發明之廣角鏡頭滿足上述特徵及條件,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
請參閱底下表一、表二、表四、表五、表七、表八、表十及表十一,其中表一、表四、表七及表十分別為依據本發明之廣角鏡頭之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的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表二、表五、表八及表十一分別為表一、表四、表七及表十中非球面透鏡之非球面表面之相關參數表,在下列各實施例中,非球面透鏡之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
所得到: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Eh12+Fh14+Gh16,其中:c為曲率、h為透鏡表面任一點至光軸之垂直距離、k為圓錐係數(Conic Constant)、A~G為非球面係數,而係數中E代表科學記號,如E-03表示10-3。
第1、2、8圖分別為本發明之廣角鏡頭之第一、三、四實施例的透鏡配置示意圖,其餘廣角鏡頭之第二實施例的透鏡配置示意圖與第一實施例近似,因此省略其圖示,但在以下有關於第二實施例的內容,仍將繼續使用第二實施例的各元件符號以方便說明。其中第一透鏡L11、L21、L31、L41具有負屈光力,由塑膠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1、S21、S31、S41為凹面,物側面S11、S21、S31、S41與像側面S12、S22、S32、S42皆為非球面表面。
第二透鏡L12、L22、L32、L42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由塑膠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3、S23、S33、S43為凸面,像側面S14、S24、S34、S44為凸面,物側面S13、S23、S33、S43與像側面S14、S24、S34、S44皆為非球面表面。
第三透鏡L13、L23、L33、L43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5、S25、S35、S45為凸面,像側面S16、S26、S36、S46為凹面,物側面S15、S25、S35、S45與像側面S16、S26、S36、S46皆為非球面表面。
第四透鏡L14、L24、L34、L44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像側面S19、S29、S39、S49為凸面,物側面S18、S28、S38、S48與像側面S19、S29、S39、S49皆為非球面表面。
第五透鏡L15、L25、L35、L45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
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10、S210、S312、S412為凹面,像側面S111、S211、S313、S413為凸面,物側面S110、S210、S312、S412與像側面S111、S211、S313、S413皆為非球面表面。
第六透鏡L16、L26、L36、L46具有負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12、S212、S314、S414為凹面,物側面S112、S212、S314、S414與像側面S113、S213、S315、S415皆為非球面表面。
其中,f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廣角鏡頭1、2、3、4之一有效焦距,θ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廣角鏡頭1、2、3、4之一主光線角度,TTL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1、L21、
L31、L41之一物側面S11、S21、S31、S41至成像面IMA1、IMA2、IMA3、IMA4於光軸OA1、OA2、OA3、OA上之一間距,L2T1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二透鏡L12、L22、L32、L42之物側面S13、S23、S33、S43至第二透鏡L12、L22、L32、L42之像側面S14、S24、S34、S44於光軸OA1、OA2、OA3、OA4上之一間距,L2T2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二透鏡L12、L22、L32、L42之一邊緣厚度,L3T1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三透鏡L13、L23、L33、L43之物側面S15、S25、S35、S45至第三透鏡L13、L23、L33、L43之像側面S16、S26、S36、S46於光軸OA1、OA2、OA3、OA4上之一間距,L3T2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三透鏡L13、L23、L33、L43之一邊緣厚度,f1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1、L21、L31、L41之一有效焦距,Vd2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二透鏡L12、L22、L32、L42之一阿貝係數,Vd3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三透鏡L13、L23、L33、L43之一阿貝係數,Vd4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四透鏡L14、L24、L34、L44之一阿貝係數,Vd5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五透鏡L15、L25、L35、L45之一阿貝係數,fA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1、L21、L31、L41第二透鏡L12、L22、L32、L42及第三透鏡L13、L23、L33、L43之一組合有效焦距,f23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1、L21、L31、L41及第二透鏡L12、L22、L32、L42之一組合有效焦距,Sinf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當物距為無窮遠時以第一透鏡L11、L21、L31、L41為對焦透鏡,第一透鏡L11、L21、L31、L41沿著光軸OA1、OA2、OA3、OA4移動對焦時,第一透鏡L11、L21、L31、L41之像側面S12、S22、S32、S42至第二
透鏡L12、L22、L32、L42之物側面S13、S23、S33、S43於光軸OA1、OA2、OA3、OA4上之一間距,S3m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當物距為3公尺時以第一透鏡L11、L21、L31、L41為對焦透鏡,第一透鏡L11、L21、L31、L41沿著光軸OA1、OA2、OA3、OA4移動對焦時,第一透鏡L11、L21、L31、L41之像側面S12、S22、S32、S42至第二透鏡L12、L22、L32、L42之物側面S13、S23、S33、S43於光軸OA1、OA2、OA3、OA4上之一間距,f2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二透鏡L12、L22、L32、L42之一有效焦距,f4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四透鏡L14、L24、L34、L44之一有效焦距。成像時最外圍光線分別與透鏡物側面及像側面相交於一交點,此兩交點沿著光軸之間距即為上述邊緣厚度。使得廣角鏡頭1、2、3、4能有效的提升視場、有效的縮小光圈值、有效的提升解析度、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當滿足條件(1):175mm2 f×tan(θ)×TTL190mm2時,可有效修正畸變。當滿足條件(2):1.7L2T1/L2T22.7時,可有效減少透鏡加工成本。當滿足條件(3):0.5L3T1/L3T21時,可有效減少透鏡加工成本。當滿足條件(4):-2.5f1/f-1.5時,可有效限制第一透鏡做為對焦透鏡時之有效焦距範圍。當滿足條件(5):2Vd2/Vd33時,可有效降低橫向色差。當滿足條件(6):2Vd4/Vd53時,可有效降低橫向色差。當滿足條件(7):2.5fA/f4時,可有效降低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及第三透鏡之敏感度。當滿足條件(8):10mmf2315mm時,可有效提升影像品質。當滿足條件(9):0.09mm|Sinf-S3m|0.14mm時,可有效限制第一透鏡做為對焦透鏡時的移動範圍。當滿足條件(10):8mmf211mm時,可有
效降低第二透鏡敏感度。當滿足條件(11):7.5mmf411.5mm時,可有效降低第四透鏡敏感度。當同時滿足條件(1):175mm2 f×tan(θ)×TTL190mm2、條件(7):2.5fA/f4、條件(8):10mmf2315mm、條件(9):0.09mm|Sinf-S3m|0.14mm、條件(10):8mmf211mm及條件(11):7.5mmf411.5mm時,可有效降低成像鏡頭敏感度,提高生產良率。
當第一透鏡具負屈光力,可接收較大角度光線。當第二透鏡為正屈光力及第三透鏡為負屈光力的設計,可有效降低橫向色差。當第四透鏡為正屈光力及第五透鏡為負屈光力的設計,可有效降低橫向色差。當第六透鏡具負屈光力,可有效的提升主光線角度。
現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廣角鏡頭之第一實施例。請參閱第1圖,廣角鏡頭1沿著一光軸OA1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L11、一第二透鏡L12、一第三透鏡L13、一光圈ST1、一第四透鏡L14、一第五透鏡L15、一第六透鏡L16及一濾光片OF1。第一透鏡L11為對焦透鏡,其可沿著光軸OA1移動改變第一透鏡L11與第二透鏡L12之間距,以使廣角鏡頭1進行對焦。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1上。根據【實施方式】第一至十三段落,其中:第一透鏡L11為雙凹透鏡,其像側面S12為凹面;第四透鏡L14為雙凸透鏡,其物側面S18為凸面;第六透鏡L16為雙凹透鏡,其像側面S113為凹面;濾光片OF1其物側面S114與像側面S115皆為平面;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1及至少滿足條件(1)至條件(11)其中一條件之設計,使得廣角鏡頭1能有效的提升視場、有效的縮小光圈值、有效的提升解析度、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表一為第1圖中廣角鏡頭1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
表二為表一中非球面透鏡之非球面表面之相關參數表。
表三為第一實施例之廣角鏡頭1之相關參數值及其對應條
件(1)至條件(11)之計算值,由表三可知,第一實施例之廣角鏡頭1皆能滿足條件(1)至條件(11)之要求。
現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廣角鏡頭之第二實施例。廣角鏡頭2(未圖示)沿著一光軸OA2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L21、一第二透鏡L22、一第三透鏡L23、一光圈ST2、一第四透鏡L24、一第五透鏡L25、一第六透鏡L26及一濾光片OF2。六片透鏡L21、L22、L23、L24、L25、L26及光圈ST2可沿著光軸OA2同步移動以使廣角鏡頭2(未圖示)進行對焦。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2上。根據【實施方式】第一至十三段落,其中:第一透鏡L21為雙凹透鏡,其像側面S22為凹面;第四透鏡L24為雙凸透鏡,其物側面S28為凸面;第六透鏡L26為彎月型透鏡,其像側面S213為凸面;濾光片OF2其物側面S214與像側面S215皆為平面;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2及至少滿足條件(1)至條件(11)其中一條件之設計,使得廣角鏡頭2(未圖示)能有效的提升視場、有效的縮小光圈值、有效的提升解析度、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表四為廣角鏡頭2(未圖示)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
表五為表四中非球面透鏡之非球面表面之相關參數表。
表六為第二實施例之廣角鏡頭2(未圖示)之相關參數值及其對應條件(1)至條件(8)及條件(10)至條件(11)之計算值,由表六可知,第二實施例之廣角鏡頭2(未圖示)皆能滿足條件(1)至條件(8)及條件(10)至條件(11)之要求。
現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廣角鏡頭之第三實施例。請參閱第2圖,廣角鏡頭3沿著一光軸OA3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L31、一第二透鏡L32、一第三透鏡L33、一光圈ST3、一第四透鏡L34、一第七透鏡L37、一第五透鏡L35、一第六透鏡L36及一濾光片OF3。七片透鏡L31、L32、L33、L34、L37、L35、L36及光圈ST3可沿著光軸OA3同步移動以使廣角鏡頭3進行對焦。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3上。根據【實施方式】第一至十三段落,其中:第一透鏡L31為彎月型透鏡,其像側面S32為凸面;第四透鏡L34為彎月型透鏡,其物側面S38為凹面;第七透鏡L37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310為凹面,像側面S311為凸面,物側面S310與像側面S311皆為非球面表面;第六透鏡L36為雙凹透鏡,其像側面S315為凹面;濾光片OF3其物側面S316與像側面S317皆為平面;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3及至少滿足條件(1)至條件(11)其中一條件之設計,使得廣角鏡頭3能有效的提升視場、有效的縮小光圈值、有效的提升解析度、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表七為第2圖中廣角鏡頭3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
表八為表七中非球面透鏡之非球面表面之相關參數表。
表九為第三實施例之廣角鏡頭3之相關參數值及其對應條
件(1)至條件(8)及條件(10)至條件(11)之計算值,由表九可知,第三實施例之廣角鏡頭3皆能滿足條件(1)至條件(8)及條件(10)至條件(11)之要求。
另外,第三實施例之廣角鏡頭3的光學性能也可達到要求,由第3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廣角鏡頭3其縱向像差介於-0.01mm至0.02mm之間。由第4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廣角鏡頭3其場曲介於-0.08mm至0.09mm之間。由第5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廣角鏡頭3其畸變介於0%至6%之間。由第6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廣角鏡頭3其橫向色差介於-2.7μm至5.4μm之間。由第7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廣角鏡頭3其調變轉變函數介於0.63至0.94之間。顯見第三實施例之廣角鏡頭3之縱向像差、場曲、畸變、橫向色差都能被有效修正,鏡頭解析度也能滿足要求,從而得到較佳的光學性能。
現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廣角鏡頭之第四實施例。請參閱第8圖,廣角鏡頭4沿著一光軸OA4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L41、一第二透鏡L42、一第三透鏡L43、一光圈ST4、一第四透鏡L44、一第七透鏡L47、一第五透鏡L45、一第六透鏡L46及一濾光片OF4。第一透鏡L41為對焦透鏡,其可沿著光軸OA4移動改變第一透鏡L41與第二透鏡L42之間距,以使廣角鏡頭4進行對焦。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4上。根據【實施方式】第一至十三段落,其中:第一透鏡
L41為彎月型透鏡,其像側面S42為凸面;第四透鏡L44為彎月型透鏡,其物側面S48為凹面;第七透鏡L47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410為凹面,像側面S411為凸面,物側面S410與像側面S411皆為非球面表面;第六透鏡L46為雙凹透鏡,其像側面S415為凹面;濾光片OF4其物側面S416與像側面S417皆為平面;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4及至少滿足條件(1)至條件(11)其中一條件之設計,使得廣角鏡頭4能有效的提升視場、有效的縮小光圈值、有效的提升解析度、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表十為第8圖中廣角鏡頭4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
表十一為表十中非球面透鏡之非球面表面之相關參數表。
表十二為第四實施例之廣角鏡頭4之相關參數值及其對應條件(1)至條件(11)之計算值,由表十二可知,第四實施例之廣角鏡頭4皆能滿足條件(1)至條件(11)之要求。
另外,第四實施例之廣角鏡頭4的光學性能也可達到要求,由第9圖可看出,第四實施例之廣角鏡頭4其縱向像差介於-0.02mm至0.04mm之間。由第10圖可看出,第四實施例之廣角鏡頭4其場曲介於-0.05mm至0.10mm之間。由第11圖可看出,第四實施例之廣角鏡頭4其畸變介於
-2%至5%之間。由第12圖可看出,第四實施例之廣角鏡頭4其橫向色差介於-2.1μm至5.1μm之間。由第13圖可看出,第四實施例之廣角鏡頭4其調變轉變函數介於0.64至0.93之間。顯見第四實施例之廣角鏡頭4之縱向像差、場曲、畸變、橫向色差都能被有效修正,鏡頭解析度也能滿足要求,從而得到較佳的光學性能。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廣角鏡頭
L11:第一透鏡
L12:第二透鏡
L13:第三透鏡
ST1:光圈
L14:第四透鏡
L15:第五透鏡
L16第六透鏡
OF1:濾光片
IMA1:成像面
OA1:光軸
S11:第一透鏡物側面
S12:第一透鏡像側面
S13:第二透鏡物側面
S14:第二透鏡像側面
S15:第三透鏡物側面
S16:第三透鏡像側面
S17:光圈面
S18:第四透鏡物側面
S19:第四透鏡像側面
S110:第五透鏡物側面
S111:第五透鏡像側面
S112:第六透鏡物側面
S113:第六透鏡像側面
S114:濾光片物側面
S115:濾光片像側面
Claims (10)
- 一種廣角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該第一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一物側;一第二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三透鏡具有屈光力,該第三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一第四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五透鏡具有屈光力;以及一第六透鏡具有負屈光力,該第六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以及該第六透鏡沿著一光軸從該物側至一像側依序排列;其中具有屈光力的透鏡不超過七個;其中該廣角鏡頭至少滿足以下其中一條件:175mm2 f×tan(θ)×TTL190mm2;2.5fA/f4;10mmf2315mm;0.09mm|Sinf-S3m|0.14mm;8mmf211mm;7.5mmf411.5mm;其中,f為該廣角鏡頭之一有效焦距,θ為該廣角鏡頭之一主光線角度,TTL為該第一透鏡之一物側面至一成像面於該光軸上之一間距,fA為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以及該第三透鏡之一組合有效焦距,f23為該第二透鏡以及該第三透鏡之一組合有效焦距,Sinf為當物距為無窮遠時以該 第一透鏡為對焦透鏡,該第一透鏡沿著該光軸移動對焦時,該第一透鏡之一像側面至該第二透鏡之一物側面於該光軸上之一間距,S3m為當物距為3公尺時以該第一透鏡為對焦透鏡,該第一透鏡沿著該光軸移動對焦時,該第一透鏡之該像側面至該第二透鏡之該物側面於該光軸上之一間距,f2為該第二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4為該第四透鏡之一有效焦距。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廣角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以及另一凸面朝向該像側,該第三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更包括一凹面朝向該像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廣角鏡頭,其中該第五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凸面朝向該像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廣角鏡頭,其中該第六透鏡為雙凹透鏡,且更包括一凹面朝向該像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廣角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更包括一凸面朝向該像側,該第四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凸面朝向該像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廣角鏡頭,其更包括一第七透鏡,設置於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五透鏡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廣角鏡頭,其中更包括一光圈設置於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之間,該第七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凸面朝向該像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廣角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為雙凹透鏡,且更包括一凹面朝向該像側,該第四透鏡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以及另一凸面朝向該像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廣角鏡頭,其中更包括一光圈設置於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之間,該第六透鏡更包括一凸面朝向該像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廣角鏡頭,其中該廣角鏡頭至少滿足以下其中一條件:1.7L2T1/L2T22.7;0.5L3T1/L3T21;-2.5f1/f-1.5;2Vd2/Vd33;2Vd4/Vd53;其中,L2T1為該第二透鏡之該物側面至該第二透鏡之一像側面於該光軸上之一間距,L2T2為該第二透鏡之一邊緣厚度,L3T1為該第三透鏡之一物側面至該第三透鏡之一像側面於該光軸上之一間距,L3T2為該第三透鏡之一邊緣厚度,f1為該第一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為該廣角鏡頭之該有效焦距,Vd2為該第二透鏡之一阿貝係數,Vd3為該第三透鏡之一阿貝係數,Vd4為該第四透鏡之一阿貝係數,Vd5為該第五透鏡之一阿貝係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115823A TWI805340B (zh) | 2022-04-26 | 2022-04-26 | 廣角鏡頭(三十九)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115823A TWI805340B (zh) | 2022-04-26 | 2022-04-26 | 廣角鏡頭(三十九)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805340B true TWI805340B (zh) | 2023-06-11 |
TW202343063A TW202343063A (zh) | 2023-11-01 |
Family
ID=87802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15823A TWI805340B (zh) | 2022-04-26 | 2022-04-26 | 廣角鏡頭(三十九)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805340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730910A (en) * | 2006-02-09 | 2007-08-16 | Young Optics Inc | Zoom lens |
US20090080093A1 (en) * | 2007-09-25 | 2009-03-26 | Alex Ning | Compact fisheye objective lens |
TW201805676A (zh) * | 2017-05-23 | 2018-02-16 |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鏡頭 |
CN113433652A (zh) * | 2021-06-02 | 2021-09-24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CN113625423A (zh) * | 2021-07-14 | 2021-11-09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一种成像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2022
- 2022-04-26 TW TW111115823A patent/TWI805340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730910A (en) * | 2006-02-09 | 2007-08-16 | Young Optics Inc | Zoom lens |
US20090080093A1 (en) * | 2007-09-25 | 2009-03-26 | Alex Ning | Compact fisheye objective lens |
TW201805676A (zh) * | 2017-05-23 | 2018-02-16 |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鏡頭 |
CN113433652A (zh) * | 2021-06-02 | 2021-09-24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CN113625423A (zh) * | 2021-07-14 | 2021-11-09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一种成像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343063A (zh) | 2023-1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34471B (zh) | 廣角鏡頭 | |
CN110058385B (zh) | 广角镜头 | |
TWI792526B (zh) | 廣角鏡頭(三十六) | |
TWI676819B (zh) | 鏡頭裝置(三) | |
CN111290099B (zh) | 成像镜头 | |
TWI805340B (zh) | 廣角鏡頭(三十九) | |
TWI749970B (zh) | 廣角鏡頭(三十一) | |
TWI724567B (zh) | 成像鏡頭(四十) | |
TWI736462B (zh) | 成像鏡頭(四十八) | |
TWI709783B (zh) | 廣角鏡頭(二十八) | |
CN112987233B (zh) | 广角镜头 | |
TWI805073B (zh) | 廣角鏡頭(三十八) | |
TWI808056B (zh) | 廣角鏡頭(十四) | |
CN114442262A (zh) | 成像镜头 | |
TWI835185B (zh) | 廣角鏡頭(四十) | |
TWI821702B (zh) | 廣角鏡頭(三十四) | |
TWI855795B (zh) | 廣角鏡頭(四十九) | |
CN114185149B (zh) | 成像镜头 | |
TWI786810B (zh) | 廣角鏡頭(三十五) | |
TWI792202B (zh) | 成像鏡頭(五十六) | |
CN116990941A (zh) | 广角镜头 | |
TW202022410A (zh) | 成像鏡頭(二十八) | |
TWI808344B (zh) | 成像鏡頭(四十七) | |
TWI762021B (zh) | 成像鏡頭(五十) | |
TWI832263B (zh) | 廣角鏡頭(四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