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
比亞迪2024成長41%再創歷史新高,純電動車銷量仍難超越特斯拉
比亞迪2024年銷量突破427萬輛,年增41%,創歷史新高。儘管純電車銷量達176萬輛,持續成長,但預計仍難超越特斯拉,問鼎純電車龍頭寶座。特斯拉預計2日公布2024年Q4及全年銷量,外界預估約180萬輛,與2023年持平或略減。
2025中國將蟬聯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西方加徵關稅也擋不住發展勢頭
驅動中國汽車出口成長的因素較多,首先,在國內市場趨於飽和的情況下,中國車商愈加轉向海外發展,並且不斷改進車型以符合國際需求。此外,中國汽車的出口範圍也發生變化:從先前的主要面向非洲以及欠發達地區,到現在將收入較高、人口密集國家作為目標出口國,也為出口增長提供了顯著提振。最後便是將電動車當作據點推動出口。
燃油車的喪鐘已經敲響:本田日產併購案,昭告比預期更快到來的電動車時代
本田與日產在23日下午召開記者會證實,宣布將成立一家聯合控股公司整合旗下業務,三菱汽車也參與初步的討論,1月底會公布是否加入。如果十年前,有人告訴你這幾間車廠會合併,你一定不信。那筆者告訴你,五年後,或許還會再加上豐田。
韓國汽車市場轉型:越來越多人認為,有車很重要「但可以先不買」
Embrain Trendmonitor針對韓國擁有駕駛執照的19至59歲成年男女共1,000人進行了「2024年汽車持有現狀及租賃、融資租賃、購買等方式相關認知調查」。結果顯示,儘管人們認為汽車很有必要,但預計購車的時間卻在推遲。
【一圖看懂】全聯、好市多、momo,近五兆產值的「零售與電商業」在台灣有何變化?
台灣便利商店領導業者,近年持續針對大量生活服務與商品販售進行「超商化」,全面滲透消費者需求推動營收持續成長。時至今入,台灣超商咖啡銷售規模已成為台灣最大連鎖咖啡業態,超商鮮食銷售規模,更超越了早餐店產業整體營業額......
【圖表】中國經濟「三母龜」日漸凋零,外資「下降80%」與「減少8%」何者為真?
2023年外商對中國直接投資較前一年驟減逾八成,降至30年來的最低水準。原因包括房地產低迷導致經濟前景不明朗、美中對立引發之憂慮不安,以及政府強化反間諜法所帶來的心理衝擊等。然而,中國商務部公布該年,外商投資利用金額統計,與前一年相比,降幅僅為8%......
寶馬BMW中國「拒絕再捲」,打到7折獲利下滑逾3成,將退出價格戰
因為賣不動,寶馬中國今年頻傳腰斬式降價,官方指導價人民幣35.39萬元(約新台幣158萬元)起跳純電動房車i3,上月空車價直接殺到17萬餘元;招牌的5系列燃油房車也殺到31萬元,相當於7折優惠。
研究:汽機車噪音正在降低孩童智商,恐釀ADHD,各國靠這個設計將學校與交通分流
無論是車用道路、飛機以及鐵路所產生的噪音,皆會對學童大腦發育產生不良影響,例如認知功能下降、注意力明顯不集中,以及出現因環境長期影響,從而導致孩童學習動力下降的習得性失助狀態,同時也會干擾兒童聽覺功能的發展,並影響他們的學業表現,甚至增加學童出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可能性。
中歐貿易戰第二回合即將開打:歐盟逼迫中國電動車「技術換市場」能得逞嗎?
80年代初中國急需發展汽車工業,於是邀請西方各家汽車公司來華建廠,但中國同時對其開出了一個條件,即所有的公司在中國開廠,都必須用「合資企業」的形式,即跟中國一家國企合作。任何外國直接投資即FDI,多少都會帶來技術外溢,這就是「市場換技術」的做法。現在,歐盟欲「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引導電動車來歐設廠,推動「技術外溢」。
【圖表】電動車碳排量差異大,2023年銷量前10名車款碳排比一比
電動車已經成為趨勢,各車廠陸續推出各種電動車車款。而到底那一台電動車碳排量最低呢?本文依據政府開放資料,估算每台車行駛100公里需要的用電量與排碳量,供大家參考。
歐美指控中國「產能過剩」是否確有其事?這場爭端是否會延燒到政治領域?
經濟學人智庫中國分析師李子謙向《BBC中文》表示,中國工業部門的某些領域存在產能過剩,並將持續下去。然而貿易緊張局勢不僅源於對產能過剩的擔憂,也源於中國產品競爭力的提升,尤其是在「戰略」領域。
日本大發汽車從1989年開始造假安全測試資料,涉及64車種,經營團隊換血洗牌
大發的汽車未經必要的衝撞安全測試程序,使用造假的資料取得國家認證。造假資料可以追溯到1989年,在25個受檢項目中,有174件造假,共涉及64款車種,不僅有大發自己的車型,還包括替豐田、馬自達和SUBARU代工的車型。
在泡沫經濟時期的背景下開發,90年代日本跑車再次掀起全球熱潮
在燃油車快速換代為新能源車的當下,上世紀90年代生產的日本跑車正受到全球追捧。許多日本跑車都擁有超越價格的行駛性能,加上《GT賽車》與《玩命關頭》等流行文化作品的推力,本文將帶大家一起重溫它們的魅力。
開戰兩年後重訪俄羅斯,我發現部分民眾漸漸對普亭產生懷疑
俄烏戰爭已經開戰近兩年時間。俄羅斯民眾到底如何看待這場戰爭?他們的生活又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百聞不如一見。今年11月,學者張俊華決定去俄羅斯,感受一下那裡的氣氛。
美國電動車銷量不如預期、大廠決定收手,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美國民眾與電動車的距離仍有一段,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則是「能不能負擔得起」的問題。因為即便電動車價格往下,美國政府也提供相關購車補助,電動車相較於一般常見的汽柴油車價格仍較高。
全球經濟局勢分化:中國外貿擁抱南方世界,西方資金回流美墨印
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投資與出口限制,中國將經濟重心轉移至開發中國家,投資轉而流向印尼或中東等天然資源豐富地區。於此同時,美企也減少赴中投資或暫緩相關計畫,一些西方資金正回流美國或墨西哥、印度等地,以降低對中國供應鏈依賴、減少本國工作機會流失。然而專家擔心,中西經濟陣營分化,恐犧牲全球經濟成長。
2023慕尼黑國際車展:比亞迪大秀肌肉,德國車企失去主導地位
2023年慕尼黑國際汽車展開幕,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高調登場,在德國汽車製造商的地盤上大秀肌肉。有人說,這次車展之後,市場將會改天換地。
《設計的哲學》:汽車保養是在存有學上和愛國主義差堪比擬的愚蠢行為
在本書中,傅拉瑟以哲學現象學為方法,藉由追溯詞彙意義在歷史上的演變,分析了我們生活中的各種「設計」,包括有形的雨傘、帳篷、書籍、打字機、汽車、工廠,到無形的信仰、程式語言、都市規劃、地緣政治等,透過對物質世界諸多物的狀態,簡要而深刻地闡述技術、知識與文明間的交互關係。
鋰礦供需反轉價格崩跌6成,電動車可望再降價,下半年車市恐過剩500萬輛
受到地緣政治影響,歐美各國為了不讓中國獨佔鋰礦產業,各積極收購、擴增各大礦場,這導致鋰礦出現「供過於求」的窘境,使得各大市場鋰價出現反轉暴跌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