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教師分析2025年學測試題:自然科貼近生活時事,啤酒苦度、比特幣、AI皆入題
學測自然科試題取材生活化,涵蓋比特幣、半導體、啤酒苦度檢測及仿腦神經網路獲諾貝爾物理獎等時事;物理側重量子現象,化學著重圖表判讀,生物結合海洋生態,地科則融入颱風預報等真實情境,整體難易適中。
《那些類似真理的東西》:錢買得到科學嗎?「氫彈之父」泰勒不這麼認為
錢怎麼會買不到科學?美國不就是一明顯的反例嗎?大家都知道二十世紀下半葉美國在科學上的成就領先全世界,而同時期美國對於科學研究的投資也是全球第一,所以科學成就恰恰與科學投資成比例,不是嗎?
「三體問題」為何如此難解?程式模擬新突破,學者在混沌中發現「規律之島」
當三個巨大的物體在太空中相遇時,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會以不可預測的方式演變,形成一個混沌系統。然而,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混沌的迷霧中隱藏著一個「規律的小島」。
《凝態物理》:物理學家就像是現代巫師,透過實踐追尋最終的驚奇
魔法在現代稱為物理,巫師的魔法則叫做凝態物理。在我們討論這些名字的涵義前,你須理解本書附有警語:一旦你知曉了魔咒的內情,就你看來,它便再也顯不出原本的神奇了,繼而轉為平淡、日常而無趣。這就是魔術知識的代價。
《陪你走過高中三年》:數理化好難!學長姊教你如何分科擊破讀書瓶頸
筆者與大多數的人一樣,在數理科方面常常遇到瓶頸。但也是因為這些挫折,讓筆者有動力去詢問老師、同學,甚至是看各種學習方法的工具書、上網查別人的讀書方法,最後不斷調整,變成自己的一套讀書方法。
邁向解析力學之路4: 提出「最小作用量原理」的莫佩爾蒂
最小作用量原理是由法國數學家莫佩爾蒂於1744年提出,他認為在所有自然現象中,稱為「作用」的量往往會被最小化。這個量可以在數學上表達為所涉及的物體質量、行進距離和行進速度的乘積。
邁向解析力學之路2:「吵架王」達朗拜與啟蒙運動的激烈風雲
達朗貝是百科全書派的健將,他在百科全書的編纂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於1751年撰寫了《初步論述》,介紹了該書的第一卷。這是一次非凡的嘗試,旨在呈現當代知識的統一觀點,追蹤其各個分支的發展和相互關係,並展示它們如何形成單一結構。在1752年,達朗貝為第三卷寫了序言,這是對百科全書批評者的有力反駁,而作為第五卷序言的《孟德斯鳩的著作》(1755年),巧妙但有些不誠實地將孟德斯鳩描述為百科全書的一位哲學家,百科全書的支持者。
大學分發錄取、缺額率皆近4年最低,電機、資訊持續熱門,私校直追國立大學
像是中央、中山、中興、中正等系的電資科系,以錄取分數而言,已可與台大非電資的熱門校系平起平坐,例如中正電機甲組,近年分數就能追上台大土木系。劉駿豪也發現,老牌私立學校電資科系,近年也開始超越許多國立大學校系,例如中原資工系錄取分數,便從去年的196分,大幅提升到218分。
113學年分科測驗:物理計算題占6成預估分數下降;化學結合環境永續、課綱實驗入題
補教名師邱博文提到,物理科腳踏車的題組有一定難度。108課綱將「轉動」的概念大部分刪掉了,雖然仍能從「力學」的角度切入,但考生恐怕不是很容易理解。尤其是題目還不是一般腳踏車,而是變速車,涉及前齒盤、後齒盤、鏈條傳遞產生力矩等概念,考生寫起來會有點辛苦。
李約瑟難題:「中國科技如此落後」是西方優越的偏見,還是真有其事?
在一次閒談中,李約瑟提到一個問題:「中國為什麼在科學技術上如此落後」?魯桂珍表示反對:「什麼科學落後,完全是『西方中心論』的偏見,你們瞭解中國古代文化嗎?」她隨後向李約瑟介紹了中國古代科學的「輝煌歷史」。這個質問強烈震撼了李約瑟...
中國聲學史:音律發達就認為中國古代聲學遙遙領先歐洲,這其實是天大的迷思
朱載堉雖然精於音律,但對音律背後的物理原則一無所知。朱載堉發明12平均律的時候,沒有用到什麼物理的方法,和物理基本沒有關係。音律本身雖然也屬於聲學,但不是物理意義範疇的聲學,而是屬於音樂範疇的音律學,或者最多說應用聲學。把音律學的成就說成是物理學成就,不免張冠李戴。很簡單,看現在中學大學的物理學教程,哪個會去教音律?
中國物理史(上):中國古代科學遙遙領先歐洲,為何始終發展不出「近代物理」?
中國古代,不但沒有物理學的概念,就算物理學各門類比如力學、光學、電磁、熱學、聲學從未出現過系統的描述。中國物理知識也完全不講理論,能觀察到現象,但極少追求物理現象之後的原因。像亞里斯多德那些用於解釋物理學現象的理論,中國從來沒有出現過。
《寶可夢 朱/紫》的科學bug:你有站在帕底亞巨坑的結晶前看過自己嗎?
本篇文章先從寶可夢朱紫裡面,人物角色在結晶體前面的畫面,以科學的角度先推測結晶體的狀態與性質,發現結晶體的特性其實與現實生活中的鏡子是相同的。接著利用物理學中的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平面鏡的成像性質,說明寶可夢朱紫遊戲中,人物角色在巨大結晶體前面的成像不合理之處,並且透過適當修圖的方式,得到正確的人物鏡中像的結果。
《一拳超人》琦玉老師為什麼是光頭佬?因為超過5mm左右的頭髮跟不上他的速度
動漫裡好多戰鬥力破表的角色,他們的頭髮就像變了心的女友一樣回不來了。為什麼變強就要掉頭髮?我們試著用物理的角度來看看原因吧。
專家談2023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埃秒」是什麼概念?極短光脈衝又是什麼?新技術的影響有多深遠?
阿秒是什麼概念?極短光脈衝又是什麼?得獎的3位科學家達成了什麼樣的研究成果讓自己獲得桂冠?其所帶來的漣漪又會對我們的日常造成什麼影響?《關鍵評論網》邀請到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副教授陳明彰,來為我們解答本次獲獎研究的開創性。
亨利.莫斯理:解開周期表的奧秘,將量子物理推到嶄新境界,卻戰死沙場的早逝天才
我們只要把砍換成射,完全可以用在這一回的主角身上,他參加了一戰的加里波利戰役,被一名土耳其軍隊的狙擊手擊中頭部,當場身亡,年僅27歲。但是他解開周期表的奧秘,讓量子物理推到一個嶄新境界。
分科測驗數甲、化學頂標5年最低,考生8月1日開始填志願
今年數甲、化學的頂標均有下降,為5年來最低。去(2022)年首次分科測驗的物理科被外界評為「史上最難」,今年難度下降,5標均有上升,大考中心副主任、試務召集人沈青嵩說,今年物理計算量較少,均標以上級分數增加,高分群比去年多。
穿隧效應:沒有量子,你就看不到今天的太陽!
你可能不知道,太陽能夠以現在的條件,持續地發光發熱,量子效應扮演著無比關鍵的角色,所以說,沒有量子,你就看不到今天的太陽呢!不信嗎?接下來就容阿文我詳細解說給你聽了。
風如何將能量傳遞給海面,進而產生波浪?物理學家這麼解釋
即使是一般的觀察者,也能明顯地看出風在水中所引起的波浪。這在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受到數學家及物理學家的關注。即便如此,現在的研究人員仍無法對此現象進行完整的描述。
天空為何是藍色(下):人類150年前就知道「藍天」原理,但一世紀後才清楚「黑夜」的原因
「天空是藍的」這僅僅是個光學問題;然而,「夜空是黑的」這則涉及更深奧的宇宙學問題。人類在150年前便證明天空是藍色的,卻在將近一個世紀後、大霹靂理論與宇宙微波背景相繼被證實時,科學家才更確立星夜總是黑色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