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廊
去倫敦只知道看大笨鐘?從畫廊到書店,探索12個必去的「隱藏版」魅力景點
倫敦除了著名地標,還隱藏著許多神秘角落: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獨特的書店、美食與音樂聲景,增添無限魅力。本文將介紹這些「隱藏版」特色場所,並一路遊歷至劍橋。
李衣雲《實用與娛樂、奢侈與消費》:華麗堂皇的百貨公司的出現,即是在回應新中產階級對差異化的追求
在本書中,作者以符號學、象徵權力和文化資本的觀點,將百貨公司視為歷史文本,探究臺灣消費文化的演變。透過對百貨公司的內容、建構和權力解釋的分析,梳理不同時期百貨公司發生的變化,及這些變化如何影響商品的分類、定義和論述。
免門票文化散策景點!推薦東京好評藝文空間:廣告博物館、資生堂藝廊、南青山複合式藝廊
除了著名大型藝術場館,東京還有多處免費入場的獨特藝文空間,包括「東京廣告博物館」,以及超過百年歷史的「資生堂藝廊」,還有集結藝術新秀的人氣複合式Gallery,可列入東京遊的文化散策景點。
除了炒作頭像之外,NFT對藝術產業究竟帶來了哪些改變?
部份崛起於NFT市場的藏家或藝術家,期待畫廊會在這一波NFT市場中消失,但老實說是不可能的,事實上,許多「傳統」的畫廊也都投入了NFT的領域。從藝術管理的角度來看,NFT改變了哪些過去藝術界的遊戲規則呢?
「越南梵谷」范力:繼承印象派的畫作風格,日常生活為創作源頭
面對越南梵谷這樣的稱號,他謙虛回應:「我認為人們這樣稱呼我,不是因為我的才能可以與梵谷相比,而是因為我的作畫風格、生活態度都很像梵谷。我們都無比堅持、熱衷繪畫並產出許多作品,我總覺得愈畫我愈健康。」
養在深閨人未識:缺乏外語版本的藝術展館網站,如何走出台灣?
對比日本的博物館,台灣公立博物館的外文文宣覆蓋率與品質需要改進,較能自由發揮的民間機構,卻也沒有表現較好。一言以蔽之:心中無國際,眼中無國際。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藝術家的自營現象(下):市場與創作的矛盾,到底誰受了委屈?
過去自營時期藝術家釋出的畫作太多,墊高簽約畫廊的護盤壓力,護盤壓力大,屆時更會反映到藝術家實拿成數。市場未飽和之前,是畫廊求藝術家;等到畫作賣不動了,就是藝術家要求市場了。
柏克萊攝影課教我最重要的事:原來,一個好的攝影師需要大量的閱讀
我想,桑塔格要是出身在這個有Facebook、Instagram和智慧型手機幫助下,每秒產出幾萬張相片的世界,可能會昏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