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記憶
【專訪】《夢魂之地》作者平路:她進入那個受詛咒男人的身體,他做著憂傷的夢
「生命要向前看,卻要向後才能夠理解。」這是存在主義之父齊克果的透澈,也是《夢魂之地》隱含的企圖。平路在前二部曲中寫下了對台灣的感情與喟嘆,來到最終章,作家嘗試釐清島上仍存在的傷口與裂痕——來自那恍如一堵高牆般擋在我們面前、當年在時勢之下所無法戳破的巨大謊言。
【專訪】《留下來的人》作者康舒雅:「癌症村」回歸平淡,「作穡人」怎麼變得「無路用」?
康舒雅試著抵抗當代的均質化,體現出個人的思考與行動,在走向凋零的人事身後仍有延伸的可能。「看著他們的生老病死,我逐漸拼湊出他們的生命史。我感受到自己彷彿曾與他們並肩經歷風帆,陪他們送走一些人」;在某層意義上,寫下這些的康舒雅,也成了一個「留下來的人」。
《記憶強化全攻略》:「記憶律法」證明了歐威爾的先見之明——當下時局會影響到全體記憶的構建
瑞斯塔克醫師執業數十年,也是知名的暢銷作家,擅長跟大眾解說腦部結構與心智功能的關係,而透過本書,他要強調,記憶力很脆弱,容易受個人情感所影響,也會被他人所操弄。記憶力就像肌肉一樣,時常訓練才不會退化,也才有機會降低罹患退化性腦部疾病的風險。
徒步遶境是台灣媽祖信仰的獨特文化,為何其他華人社會難以複製貼上?
媽祖之於台灣的獨特,徒步遶境的隨香現象是其中的關鍵,因為這個「苦行過後的內心昇華」是其中的必要儀式感,甚至透過不同參與者的體驗分享,集體記憶又不斷被強化,若是其中又摻雜體驗者的靈感經驗,又為活動增添了神話性,而「神話」正是聯繫共同體的重要元素之一。
《沒有終點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猶太女人的經歷將會是猶太歷史中最輝煌的一頁
1945年,戰爭結束了。倖存的猶太戰士已經寥寥無幾。她們在五年內失去家庭、參與反抗,而當戰爭結束後,她們又剩下什麼?戰爭的摧殘與痛苦、失去同胞的辛酸與悔意,使得這些戰士逐漸隱姓埋名,甚至深受精神疾病影響,心思永遠無法逃離戰場。她們的故事被歷史埋沒、她們的認同困境被迫收編,在戰爭與戰爭之後,她們是猶太人,還是波蘭人?
人造的畫面,選擇性的歷史:22世紀的中國人,還會記得李文亮、鍾南山、亮馬河嗎?
如果22世紀的人們,淡忘了李文亮、鐘南山、亮馬河,在根本上忘卻了2022年5月北京實質上是封城了,天津有大學高喊「打倒習近平」的口號,全國人民得天天做核酸、掃健康碼的日常,那這三年的瘟疫跟三個月的八九年學運,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又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呢?
《鍾肇政的臺灣關懷》:集體記憶與暴力敘事——鍾肇政小說中的霧社事件書寫
本書共收錄十六篇論文,分為「憶.鍾肇政」、「客家.鍾肇政」、「文學.鍾肇政」三大篇,以兼具深度與廣度的學術探討,讓後輩進行再思考及對話,激盪出更多元的火花,並藉由本書的付梓,以茲紀念鍾肇政先生,追思鍾老對台灣的貢獻。
【專訪】成大廖培真研究命中「全球疫情」與「911後的美國」,從小說找尋巨變下的永恆人性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對成大外文系廖培真來說,她從小說看世界,看出人們的集體記憶是如何被操弄,而對特定歷史史實的文化記憶又是如何透過文字來再現。
《記憶》:真正深刻的女性集體記憶,是亙古棕熊作為母親和愛人的陰暗面
作者引用病患案例的真實故事,以及文學、哲學、電影作品及童話故事對記憶的描摩。人類大腦是個極度難解的謎團,從出生、青春期、到老年各有面向,作者用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重新定義我們對大腦的認知。這本書證明了嚴重精神病患的勇氣與煎熬,揭示他們的感覺經驗如何與我們的所知所感脫節。
以社會學視角解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心態之形成及其影響
在長時間皆由掌權者決定學生的學習內容後,人民便很難再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為他們已習慣了單方面地接收知識,而非自己探求。這樣的問題延續到了現在的台灣。
《眷村保存與多元文化的社會學分析》:台灣國族主義面對外省人命題的兩難
對於強調台灣主體性的國族意識型態而言,眷村保存涉及如何處理或是對待眷村住戶的歷史經驗,其中關鍵在於如何看待「外省人 / 1949戰爭移民」的歷史文化,因而出現一種選擇性的歷史保存觀點與操作方式。
開啟國片寶庫:國家電影中心典藏影片與文物的共享
近年來國家電影中心對於經典影片數位修復不遺餘力,內部承辦相當多的影展引介給國民,而最近開啟「臺灣電影聚落串聯行動」是一個中心連結地方新型態的放映機制⋯如近年來露天放映風潮興起,在蟾蜍山的在地文史保存團體「好蟾蜍俱樂部」就曾原址放映《尼羅河女兒》(1987),另外高雄巿旗山尊懷活人文協會也讓中心典藏的《香蕉姑娘》(1977)在拍攝後的45年後,重新回到旗山小鎮做原址放映。
社會學家的《幸福路上》觀後感:敢問「我們是誰、在追求什麼」,終將促成史詩電影
從社會學角度來看,《幸福路上》連結了個人(傳記)、社會與歷史,展現了美國社會學家C. W. Mills所謂的「社會學想像」:「這個社會孕育出了什麼樣的男與女?」、「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與時代?」,以及「在人類歷史上,這個社會處於什麼樣的位置?」
18 : 01──時間與歷史:把現在留給狗兒和猿猴吧!人類擁有永遠
時間,也許就是我們建構歷史的軸線,而對於歷史的詮釋則決定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真實樣貌。在時間之上,自我與社會由記憶所組構,並交織為歷史。
轉型期歷史被建立出來的「真相」,乃是為了「已改變的未來」所生
轉型期歷史,履行兩項主要的功能,就是對於過去被壓抑甚至消失的一切,不但不全然相信它,還要「重新解釋」它。所產生的是對自由化的「履踐性」敘事,在國家政治傳承的背景下,這的故事就具有自由化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