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華
吳思華《尋找創新典範3.0》:自行車業創新轉型——捷安特的人文創新H-EHA模式
「創新3.0」是以人文精神為軸心的創新生態系統思維,旨在回應智能科技、新世代與新價值系統的環境發展。作者提出四項主張做為「人文創新」思考探究的基本取向:人文、生態、樞紐和星群。
大學學費「自由化」才能好好辦學?高教工會:台灣學費高居全球24名
前教育部長吳思華指出,在歐洲就是大學免費,這是事實,很多人反對高學費都是基於這個理由,但歐洲唸大學的比例只有25%,這是大家很少提到的,台灣則是幾乎100%唸大學。
不出版就滾蛋?最高行政法院否決教授「限年未升等不續聘」條款
終身聘最初來自德國大學,後來在美國也開始實行。教授終身制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教授的學術研究不會受到政治、商業以及資金來源的牽制和困擾。
蔡政府能否告訴我們,「我」究竟是誰?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台灣?
究竟是逐漸傾向打造一個以「台灣」為主、為名的「新共和國」;還是一步步完成「中華民國台灣化」的工程。也就是說,「我是誰?」的「答案」,也許在這四年內會逐漸浮現。
反課綱學生呼籲新政府撤回課綱 民進黨:撤回爭議課綱是一貫立場
民進黨青年部副主任黃守達表示,撤回爭議課綱是民進黨的一貫立場,65名民進黨立委今年3月已提案要求行政院及教育部撤回2014年2月發布的「普通高級中學國文及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微調」。
培養醫奴?醫學系公費生限選5大科 偏鄉綁約6年、落跑罰1500萬
立委鍾佳濱建議,比照教育部離島保送模式,以分區入學的方式招收醫學公費生,「不要總是錄取都會生,又讓他們在偏鄉服務,這樣行不通。」
大學生籲軍人退出校園 教育部:請正視教官是校園安全的守護者
抗議者指出,教官是戒嚴時期為控制思想而生,人民及學生有權不受軍人監控,教官應退出校園,輔導等工作應該交給專業人士,而不是有軍人色彩的教官。
「說英語比說毛利語有競爭力」,聽起來很熟悉嗎?紐西蘭「母語轉型正義」給台灣的啟示
既然台灣為數不少的政治人物跟家長們深深為英語所著迷,今天就來談談紐西蘭是如何從「英語世界的邊陲」轉變成舉世稱道的「多元文化模範國」的歷史。
反對併入成大:消失的不只是南藝大,而是一片保護創作的淨土
「將一所小型藝術大學併入一所以量化思維管理之理工主導綜合大學,已徹底扼殺藝術大學原初的創校教育理念,將對藝術創作環境造成重大傷害」
政大、台科大聯合聲明擬合併:教育部「意外」、台大校長「不care」
政大重文科、台科大理工強,但現在仍還處在評估階段,且想和台科大合併的大學不只政大,12年前台灣師範大學與台科大也曾談過合併構想。
遭批挪用偏鄉經費宣傳部長政績 教育部:不實指控
教育部希望讓偏鄉基層教師的努力成果能被社會大眾看見,因此舉辦105年教育大會師活動,但各界質疑此舉對於偏鄉教育來說並沒有實質上的幫助,「更像是大拜拜、宣傳部長政績」。
22K大學生背負上萬元學貸 教育部擬放寬還款期限
根據統計,103學年有32萬人申請助學貸款,必須在畢業或退伍一年後依年金法按月平均攤還本息,但不少大學畢業生起薪低、工作不穩定或屬於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者,繳款有困難。
取消公費留學到國外攻讀碩士的補助,恐怕會加深台灣階級分化與僵化的現象
台灣的高等教育水平真的有好到與國外齊名嗎?對於沒有公費就與更好的學術訓練無緣的台灣學生,公費補助刪減後,該怎麼辦?
12年國教增加高中選修課程 北市教育局:升學制度不改恐淪為補習班
台北市麗山高中教師藍偉瑩擔心學生上了琳瑯滿目的課,卻都當社團在玩,沒有建起好良好的學習習慣,缺乏資源的鄉下學校,更容易發生這樣的事情。
中國網民籲各校徹查「台獨學生」 吳思華:入境隨俗是基本禮儀
教育部長吳思華表示,會透過適當管道和中國各校溝通,確保台灣學生的安全。他也特別提醒青年學生,應入境隨俗,遵守基本禮儀。
僅「日據/日治」未達共識 課綱諮詢小組籲多數用詞維持微調前版本
專家們一致認為,講述歷史需用中性形容,不要把個人的感受與想法投射在歷史中。這次做出的建議與指導原則,除了針對此次課綱爭議外,也希望未來12年國教課綱能遵行。
黑箱課綱列年度十大教育新聞榜首 吳思華:課綱具前瞻性
高教總表示,年年入榜的12年國教從入學方式、學區劃分、成績採計項目,到今年的課綱都充滿爭議,充分顯示國人對此一政策的不信任。
保留新台灣之子文化語言優勢 教育部將新住民語文列入國小必修
為幫助新住民第二代保留母語能力,吳思華表示,107年課綱規定國小母語必修,除台語、客語、原住民語外,也會納入新住民語,國中階段雖是選修,但只要學生要選,學校就一定要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