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總統大選就要到了,歷經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宣布參選、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四度參選、國民黨換柱風波以及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出線,新總統該選誰?在投票之前,先回顧一下現任總統馬英九過去八年到底做得如何吧!我們將推出一系列影片,從教育、外交、經濟到民生議題,一起來思考,未來的總統候選人到底應該怎麼做?我們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就從「教育」議題開始吧!

從政見白皮書一一檢視馬總統的重大教育政見,在2008年,馬總統就曾承諾要在2016年,讓教育支出占總體GDP的比重提高到6%,不過從2012年開始,每年都穩定地達成目標,比重都達到5.2%~6%,讓台灣教育支出占比,已經高於德、日等國,不過教育經費如何分配,仍是執政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而面對國際化的趨勢,馬英九在第一個任期內,提出「萬馬奔騰」計畫,希望在4年內,提供三萬個國內外交流的機會,實施的成效顯著,到了2012年,光是來台灣的境外生人數就將近5萬人,尤其陸生的人數更是大舉增加,在馬總統執政八年期間,人數翻了30倍!在高中和大學的校園裡,都能見到不少境外學生的身影。

來到國小教育,則是有「小班制」教學計畫,希望將小學每班人數,從35人縮減到25人,目前台北市每班大約是26人,已經接近目標,不過小班制也將提高教育成本,根據台北市國民教育科長受訪時表示,平均每班少一個人,台北市一年就要增加3000萬的預算,在優化教學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增加經費。

在第二個任期,馬英九總統最重要的教育政策,就非「十二年國教」莫屬,其實在2009年就已經宣布的十二年國教,在公布三年後,開始實施,「免學費、免試」成為最主要的施政方向。在「免學費」的部分,為了鼓勵高職教育,首先由高職生開始,但由於經費不足,只好設下排富條款,從一開始年收入114萬以下的限制,到現在的148萬,103學年度已有約42萬名高職學生受惠,教育部也預估2016年能全面落實高職全面免學費;至於高中的部分,則是先以「公私齊一」為主,透過政府補貼私校學費,讓公、私立學費一致,減輕家長負擔。

「免試」的部分,則具有較大爭議,先是廢除原本的「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改實施「國中教育會考」,來鑑定國中生的程度,雖然規定不能當主要的入學管道,只能作為參考指標之一,但若是學校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就必須得參加「超額比序」,以基北區的高中來說,會考成績占超額比序的1/3,所以說,想要進入明星高中的同學們,還是必須在會考上有好的表現,也讓學生與家長團體質疑,這樣根本是「假免試」。面對「假免試」的疑慮,教育部在四月推出「五年精進計畫」,則是期待未來能把「會考」跟「入學」脫鉤,取消「會考」,改採部分校內成績,達到「真免試」,但各校的評量標準不一,這樣的改變也引發不少質疑,而且將考試壓力轉換到平常的小考上,反而可能讓學生壓力倍增,因此詳細的實施條例,還在修改當中。這些「免試」問題,以及反覆修改的入學規則,讓十二年國教成為了馬總統任內最大的教改爭議之一。

提到爭議,絕對不能忘記2015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課綱微調」事件,教育部針對十二年國教的課綱,進行調整,其中修改過程不透明、內容調整有爭議,讓高中生走上街頭抗議,並有一名參與學生,在抗爭期間離開人世,最後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下,以新舊版本的課綱並行落幕。

教育是百年之計,也是國家根本,看完了八年來的教育發展,你對台灣未來的教育方向有什麼想法?下一任總統又應該怎麼做呢?

延伸閱讀:
「反課綱730行動」學生佔領教育部,2分鐘影片紀實
幸好有「課綱微調」,讓我們看見學生的獨立思考:2分鐘了解課綱微調始末
高職生真的可以「畢業即就業」?兩分鐘告訴你高職生的升學壓力有多大
專業超強卻少了獨立思考?技職生平均起薪較低,但企業真的不愛他們嗎?
沒念大學也能擁有好工作?兩分鐘告訴你德國技職教育為什麼如此成功
2008教育政策白皮書
2012教育政策白皮書

諮詢顧問: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榮譽理事 謝國清

製作:游子慧
核稿編輯:洪婉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