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賽季開始,去年的怪物新人「斑馬」溫班亞馬(Victor Wembanyama)被觀察到三分出手比重增加。而在前幾場中,三分命中率和總體得分表現都不佳,許多評論者開始相信,溫班亞馬是進入了NBA常見的「二年級撞牆期」。也認為過多的、出手選擇不佳的三分投射,對於身高與臂展過人的溫班亞馬而言,是一種很不聰明,甚至「浪費天賦」的做法。

然而,在11月面對爵士與國王的比賽中,溫班亞馬的準度開始回穩,已超過五成的三分命中率分別投進了六顆三分球。並在接下來對陣巫師的主場比賽中,以三分命中率超過六成、八顆三分球的成績拿下了生涯新高的50分,成為全聯盟第四位20歲或以下就獲得50分的超級得分手。

而且,自從這三場比賽開始,截至11/27對陣爵士的比賽,溫班亞馬每場比賽都將三分命中率保持在三成以上,且場場都投進四顆以上的三分球,用射手級的表現,打臉了評論者對自己、以及對馬刺教練團的質疑,似乎也順勢打破了所謂二年級撞牆期的那道「牆」。

以下,就讓我們一起思考看看,馬刺的教練團為什麼會願意「浪費」溫班亞馬禁區得分的身高優勢,讓他嘗試大量的外線出手?這樣的三分轉型又能為這個聯盟新星個人,以及整個馬刺隊帶來什麼?

全能球星的時代,更多元的位置與得分方式

綜觀馬刺隊的歷史,大衛.羅賓森(David Robinson)與提姆.鄧肯(Tim Duncan)一前一後兩位傳奇球星,都是非常穩定的禁區高手。尤其鄧肯,幾乎已經成為歷史最佳大前鋒的代名詞。而作為一脈相承的馬刺接班人,擁有過人身高的溫班亞馬,自然也在許多球迷心中,背負了成為聯盟最佳中鋒的期待。

然而,隨著時代的改變,傳統禁區型中鋒的角色式微。尤其在勇士和火箭打出出色成績之後,整個聯盟都更多地往外線發展。而就溫班亞馬個人而言,比起傳統型中鋒,他擁有更出色的運球能力與投射能力,其良好的投籃手感和投射企圖心,也讓他有機會在這個時代嘗試更多元的得分方式。

在缺乏新的吉諾比利(Manu Ginóbili)和帕克(Tony Parker)的情況下,比起將溫班亞馬培養成下一個鄧肯,對馬刺教練團而言,將之培養成下一個杜蘭特(Kevin Durant)很可能才是更適合這個時代、發揮其最大潛力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