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

新疆找到有望在火星存活的植物:零下196℃冻不死、5000Gy伽马辐射照不死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最新成果:“沙漠苔藓齿肋赤藓极端生存能力研究 助力外星环境拓殖”以封面文章发表于国际高影响力期刊The Innovation (IF: 33.2)。

NASA帕克探测器以每小时394736英里的速度接近太阳 再创纪录

2024 年 6 月 30 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帕克太阳探测器成功完成了第 20 次接近太阳。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帕克太阳探测器于2024年6月30日完成了对太阳的第20次接近,距离太阳表面约451万英里(726万公里),刷新了自己的距离纪录。

暗物质动力学探索奇异的卫星星系“Crater II”

“Crater II”是一个巨大而暗淡的卫星星系,它的特性对传统的冷暗物质理论提出了挑战。SIDM理论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解释,认为暗物质相互作用降低了密度,增大了星系体积,与观测结果相吻合。Crater II距离地球约 38 万光年,是银河系最大的卫星星系之一。Crater II极其寒冷,恒星移动缓慢,表面亮度很低。这个星系是如何起源的,目前还不清楚。

AI"超人眼"让科学家更进一步了解我们生存环境中最复杂、最神秘的层面

九州大学的研究人员推出了一种人工智能工具 QDyeFinder,该工具利用先进的颜色编码和机器学习技术增强了大脑神经元图谱的绘制,显示出在生物学领域更广泛应用的潜力。

新研究表明为什么不需要完美就能完成任务

神经科学家通常会为动物执行任务提出一个单一的最佳模式,但研究人员发现,动物经常使用一些并不完美的策略,这些策略既高效又节省资源。他们的新框架揭示了解决任务的多种可行方法,为动物行为和大脑功能提供了启示。

一年用空气造了160吨蛋白质 这下喝西北风真能喝饱了

空气不仅能合成淀粉,现在连蛋白质都能合成了……还记得前些年咱写过一篇关于 “ 二氧化碳合成淀粉 ” 的文章嘛,讲的是用一点光和一些特定的酶,就能把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没想到,这用二氧化碳量产淀粉还没等来,倒先是等来了量产蛋白质的消息。

国际地球资源学会表示2024年世界时将不再增加闰秒

国际地球自转和参照系统服务组织(IERS)宣布,2024 年的世界时间将不再增加闰秒。当原子钟显示的世界时间(UTC)与地球自转时间(UT1)不同步时,原子钟显示的世界时间就会多出一秒。但在周四发表的一份声明中,代表国际电信联盟(ITU)对UTC 进行修改的 IERS 表示,UTC 和 UT1 之间的差异还没有大到需要修改的地步。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实验室再现物质/反物质黑洞喷流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火球"(Fireball)合作项目产生了强大的电子-正电子等离子体束,用于研究黑洞喷流,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对这些宇宙现象的理解,并为模拟实验数据提供了支持。

俄航天局局长称美国登月为真 月壤样本是关键证据

美国人真的登上过月球吗?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尤里·鲍里索夫在7月3日的一场会议上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在他看来,证明美国人登月真实性的关键证据,就是美国当年与苏联分享的月球土壤样本。

造得出的减肥药,造不出的注射笔

岛素并非孤军奋战,注射笔的普及同样在糖尿病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使用历史并不长,但注射笔是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实际需要专门设计的,能极大提高患者的使用便捷。尽管早年间,胰岛素笔在美国的采用率并不高,2008年的数据仅显示15%的患者使用这种便捷的注射工具,而欧洲的使用率却高达80%至90%。但情况很快发生了显著变化,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1年,美国使用小瓶/注射器的患者比例下降至约30%,选择使用胰岛素笔的患者比例则上升至约60%。

亿年前"庞贝"三叶虫化石的发现颠覆了对这一早已灭绝族群的认识

研究人员在摩洛哥发现了保存异常完好的"庞贝"三叶虫化石,通过先进的成像技术对这些远古生物的解剖和保存提供了新的见解。研究人员描述了迄今发现的一些保存最完好的三维三叶虫化石。这些超过 5 亿年前的化石是在摩洛哥的高阿特拉斯地区采集的,由于它们在灰烬中保存得非常完好,因此被科学家们称为"庞贝"三叶虫。

飞镖盘还是甜甜圈?铁陨石揭示太阳系雏形

45 亿年前,我们的太阳系还是一团围绕太阳旋转的气体和尘埃云,直到气体开始凝结,与尘埃一起聚合形成小行星和行星。这个被称为"原行星盘"的宇宙苗圃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天文学家可以用望远镜"看到"远在我们成熟得多的太阳系之外的原行星盘,但却无法观测到我们的太阳系萌芽时的样子--只有数十亿光年之外的外星人才能看到它曾经的样子。

韦伯望远镜的新发现改写了宇宙历史

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的新发现揭示,螺旋星系在早期宇宙中出现的频率比以前认为的要高。这挑战了以前关于星系形成时间的观念,并表明星系的发展速度比假设的要快。

臭氧层出现前所未有的提前恢复

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对臭氧层和气候都有害的氯氟烃(HCFCs)大幅减少。源自《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这一成功表明,全球为逐步淘汰这些物质所做的努力是有效的,削减量超过了先前的预测。

中国最能挖黄金的地方 你一定猜不到

今年以来,国内外金价持续上涨。黄金成了很多人的心头好,大家涌入金店,买金、卖金。黄金因其不易发生化学变质而带来的价值稳定性,以及天然储量的稀缺性,成为了许多人资产配置中的优选。

韦伯太空望远镜改写了蟹状星云超新星的起源故事

新数据修正了我们对这一不寻常超新星爆炸的看法。蟹状星云是恒星在超新星爆炸中剧烈死亡后留下的碎片的一个近似例子。然而,尽管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这个超新星遗迹仍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神秘性:是什么类型的恒星造成了蟹状星云的产生,爆炸的性质又是什么?

高分辨率显微镜和超快激光可精确识别半导体中的缺陷

物理学家利用高分辨率显微镜和超快激光开发出一种突破性技术,可精确识别半导体中的缺陷。这种新方法在纳米级元件中尤其有效,能够观察到原子缺陷周围电子运动的前所未有的细节,极大地推动了半导体物理学领域的发展,并为石墨烯等材料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有没有想过爆米花是谁发明的?一切始于 7000 年前

爆米花是一种简单而美味的零食,无论是在电影院还是在体育赛事中,它都已深深融入了现代美国文化。人们是如何发现玉米可以奇迹般地变成松软松脆的食物的,这也是一个令人好奇的食品之谜。

形变成像:彻底改变我们对地球地下奥秘的看法

新开发的计算技术可利用GPS等地表测绘技术分析地下地质结构。这种方法被称为"形变成像",可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壳和地幔的刚性,从而加深我们对地震等地质过程的理解。该技术已在 2011 年东北地震中提供了地下区域的详细情况,并有可能在未来与卫星数据一起广泛应用。

蓝斑带尾鳐鱼产生耀眼的蓝色斑点不需要色素 它是怎么做到的?

研究人员说,蓝斑带尾鳐身上迪斯尼式的色调来自一种独特的纳米结构排列。这些发现以及从研究蓝鲨中获得的信息可能有助于开发新的不含化学物质的着色技术。在印度洋-西太平洋地区的浅海水域浮潜,你很可能会看到蓝斑带尾鳐。这些圆滚滚的鳐鱼直径只有 12-14 英寸,但它们身上的电光蓝色斑点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浮潜爱好者首次拍摄到蓝鲸哺育幼鲸的画面

2022 年,一位浮潜爱好者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捕捉到了一段蓝鲸哺育幼鲸的视频。这也是科学家和社会各界第一次看到这些出了名的难以捉摸的鲸类的这些行为。

工程化mRNA将人体变成药物制造生物工厂

经改造的mRNA把细胞变成了微小的生物工厂,生产出成功治疗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和两种癌症的药物。这项技术为病人的身体自己制造药物的疗法铺平了道路。

长毛象的最后一战:弗兰格尔岛的生存秘密和神秘灭绝

对弗兰格尔岛上最后一头长毛猛犸象的遗传分析表明,尽管近亲繁殖严重,遗传多样性较低,但这个种群仍存活了6000年。最初,这个群体的后裔不超过 8 人,后来扩大到 200-300 人。虽然基因问题并没有直接导致它们的灭绝,但最终是什么导致了它们的消亡仍不清楚。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的见解,让我们了解这类种群如何为当今的濒危物种保护战略提供参考。

下个“地球”?科学家新发现一颗宜居行星

在大众对宇宙最关心的问题之中,对“第二地球”的探索无疑是排在前列的。天文学家已经在浩瀚的宇宙中发现了 5000 多颗系外行星,但是其中处在宜居带的类地行星的数量大概仅有几十颗。因此,每次发现一颗宜居带类地行星,都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它不断地告诉我们,虽然地球是一颗非常特别的行星,但是在宇宙之中,地球或许并不孤单。

厦大群蝉集体撒尿如下雨:可能是甜的、但不建议品尝

7月2日,厦门大学的一棵树火了,艳阳光照,但树下湿哒哒,还总落下“水滴”,就像下雨一样。下的雨还不是毛毛雨级别的,而是大雨,路人经过这里需要打伞,否则就会被淋湿。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太空归来后正式亮相 在空间站驻留187天刷新记录

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天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从太空返回两月后,与媒体和公众正式见面。目前,神舟十七号乘组身心状态良好,体重稳定在飞行前水平,各项医学检查结果正常,肌肉力量、耐力和运动心肺功能基本恢复到飞行前水平。

NASA的行星雷达追踪到两颗大小行星接近的轨迹

深空网络的金石行星雷达这几天忙于观测小行星 2024 MK 和 2011 UL21,因为它们安全地经过了地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南加州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最近追踪了两颗飞过我们星球的小行星。其中一颗原来有一个小卫星围绕着它运行,而另一颗则是在最接近地球的13天前才被发现的。

宁大学生就科学躲避鸟粪写了篇论文:55.4秒通过免受攻击

日前,宁波大学物理学院2021级物理学专业本科生路集善与同学撰写了一篇《论一种白鹭排泄物分布的研究方法》论文,专门研究如何科学避免被学校白鹭的鸟粪击中。据了解,宁波大学有一条路长有高大茂盛的樟树,樟树上栖息着白鹭,每当有路人走过时不经意间就会遭到鸟粪的关顾,宁大的同学将这条路称之为“天使路”。

卫星揭示行星边界层(PBL)的奥秘 它影响了空气质量乃至气候

一项新的研究为地球的行星边界层(PBL)提供了突破性的见解,这是一个影响空气质量和气候的关键区域。通过分析卫星数据,研究人员探索了从地表到大气层的温度梯度如何影响大气污染物的识别,从而加深了对大气热对比(TC)的理解。

DNA样本揭示了5500年前的疟疾感染病例

疟疾是世界上最致命的传染病之一,由几种单细胞寄生虫引起,通过受感染的蚊叮咬传播。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疟疾每年造成近 2.5 亿人感染,60 多万人死亡。除了

AI帮助大型强子对撞机在探测新粒子方面取得突破

人工智能正在彻底改变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检测新粒子的方式。通过训练人工智能识别和区分典型和非典型喷流,研究人员可以识别隐藏在粒子碰撞中的潜在新物理学。最近的进展在一次物理学会议上得到了强调,展示了这些人工智能应用的进展和潜力。

鲸须:须鲸身体最独特结构 如何帮助它进食?

下面这个是一只座头鲸的鲸须!我们知道鲸鱼有齿鲸和须鲸之分,齿鲸有着与所有哺乳动物一样正常的牙齿,但须鲸的嘴巴只有须状物,没有真正的牙齿。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会认为鲸须就是一条一条的像头发一样的须状物,其实它比想象的要复杂。

基因的 "文字处理器" - 科学家揭示生物编程的全新机制

Arc 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了桥式重组酶机制,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工具,可实现完全可编程的DNA重排。他们的发现详见最近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文章,这是首个利用非编码RNA进行目标和供体 DNA 分子序列特异性选择的 DNA 重组酶。这种桥接 RNA 是可编程的,允许用户指定任何所需的基因组目标序列和任何要插入的供体 DNA 分子。

全球最大核聚变项目宣布大幅延期 直言该技术2040年前不太可能商用

地球文明点亮“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时间表,在本周出现了一次较大的延期——这也意味着我们大概率要等到2040年前后才有机会看到这种“无限清洁能源”投入大规模商用。

世界上最大的地热发电购买协议已经落实

就在一年前,Fervo Energy 成功展示了其水平定向地热系统的有效性。现在,该公司获得了一份巨额合同,向加州电网提供几乎无穷无尽的清洁电力。Fervo Energy 在其位于内华达州的"红色项目"(Project Red)试验工厂推出地热能源采集的新概念仅一年时间。该公司没有钻垂直孔将水输送到地表下的高温岩石中,而是利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技术将岩石打碎,将水水平地输送到岩石中,并收集由此产生的蒸汽来驱动地表的涡轮机。

巨型沼泽怪是恐龙出现之前的顶级掠食者

早在恐龙横行地球之前,另一种巨型食肉动物就已经在其生存环境中占据了统治地位,这就是在二叠纪沼泽中潜行的巨大蝾螈类生物盖亚西亚(Gaiasia)。

河马能以极快的速度腾空而起 而我们却刚刚才发现这一点

科学家们首次发现,河马在全速奔跑时能获得大量的腾空时间,在大约15%的步幅中,它们巨大的身体能够离开地面。这在同体型的哺乳动物中是绝无仅有的,大象和犀牛在高速行驶时也是如此。

新纪录将圆周率计算到了小数点后202万亿位 用了28块61.44TB SSD

独立存储研究机构StorageReview与闪存领导厂商Solidigm联合宣布,将圆周率计算到了小数点后202万亿位(确切地说是202,112,290,000,000位数),相比今年3月初的原有记录105万亿位几乎翻了一番。

更精确的测量工作重新定义仙王座恒星的脉动模式和双星系统动力学

"经典造父变星"是一种脉动恒星,会随着时间有节奏地变亮和变暗。这些脉动有助于天文学家测量太空中的遥远距离,这使得仙王座成为帮助我们了解宇宙大小和规模的关键"标准烛光"。VELOCE 项目对仙王座恒星的新认识包括通过大量径向速度测量得出的详细脉动模式和双星系统动力学。

Ozempic与罕见的"眼中风"风险增加7倍有关

塞马鲁肽(semaglutide)作为抗糖尿病的减肥药Ozempic和Wegovy 而广为人知,它已成为一种"神奇药物",研究人员定期发现它的其他医疗益处。然而,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这种药物可能有严重的副作用,因糖尿病或体重控制而被开具流行药物semaglutide,会增加患上一种相对罕见的无法治疗的失明(有时被称为"眼中风")的风险,最高比例可达7%。

德国军方的两颗新型间谍卫星在轨道上部署失败

去年圣诞节前一天,一枚猎鹰 9 号火箭从加利福尼亚州发射升空,将两颗间谍卫星送入低地球轨道,为德国联邦国防军服务。起初,任务似乎很成功。德国卫星制造商 OHB宣布两颗卫星 "安全进入轨道"。该公司表示,这两颗 SARah 卫星的加入完成了由三颗侦察卫星组成的下一代星座。然而,六个月过去了,这两颗卫星仍未投入使用。

新疆生地所沙漠苔藓齿肋赤藓极端生存能力研究迎来突破 助力外星环境拓殖

极端环境生物是生命的奇迹,代表着生命对环境的极限适应能力。为了适应极端环境(干燥、寒冷、高温、辐射等),它们演化出了令人惊叹的特殊“本领”,是极其珍贵的战略生物资源。极端生物及其适应性的研究对于探索生命奥秘、揭示地球生命起源与演化、实现地外星球拓殖等均有重要意义。

来自蜥蜴的灵感 科学家设计抗震安全建筑

在自然界的力量面前,人类总是显得非常渺小。地震,作为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其破坏力常常令人触目惊心。传统建筑结构往往难以承受大地震的冲击,导致频繁倒塌、严重损毁,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ITER宣布实验继续延期 世界最大核聚变装置运行还要等

7月4日消息,当地时间周三上午,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组织宣布了一件早已为人所知的事情:世界上最大的托卡马克项目将进一步延期,人们期待已久的核聚变机器运行至少推迟十几年时间。

木星大红斑的大气层中蕴藏着类似于极光的奇观

大红斑是一个比我们整个地球还大的巨大风暴,据说在木星上肆虐了三个多世纪。我们早就知道这颗气体巨行星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天气系统,它的风速是龙卷风的三倍。但是,尽管它的规模和强度如此之大,科学家们还是认为它上方的大气层会相对平静。但是,他们错了。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官方介绍,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为空间站舱外管路、电缆及关键设备安装了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并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

混凝土制造新工艺实现45%的二氧化碳封存率

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制造混凝土的新工艺,实现了高达45%的二氧化碳(CO2)封存效率。这意味着制造过程中注入的CO2有近一半被捕获和储存。这种工艺不仅能封存CO2,还能确保生产出的混凝土在强度和耐久性方面都不受影响。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材料》杂志。

未被发现的融化威胁 科学家发现新的南极临界点

下方流动的暖流会导致冰融化,而目前的模型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科学家们发现了大型冰原融化的一个令人担忧的新机制。这项研究强调了相对温暖的海水是如何侵蚀接地的冰层底部的,从而有可能加快冰层向海洋移动的过程。

鹊桥二号搭载全球首台阵列中性原子成像仪 将在轨工作八年

6月25日,“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完成“嫦娥六号”通信保障任务,之后进入科学探测任务阶段。6月26日16时48分,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制的“阵列中性原子成像仪”顺利开机工作。

世界最大望远镜镜面的最后一段铸造成功

位于智利的超大望远镜将于本十年内完工,它将是全球最大的望远镜,主镜跨度达 39 米,由 798 个精密设计的部件组成。它代表着天文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国际努力。目前正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建造的欧洲南方天文台超大望远镜(ESO's ELT)距离完工又近了一步。德国肖特公司(SCHOTT)已成功交付了望远镜主镜(M1)949 个部件中最后一个部件的毛坯。M1 的直径超过 39 米,将是迄今为止为望远镜制造的最大镜子。

哈佛大学科学家揭示巨型深海管虫的独特生存策略

巨型热液喷口管虫Riftia pachyptila生活在东太平洋隆起带严酷的深海环境中,阳光无法穿透,周围环境以极端的温度、令人头骨碎裂的压力和有毒化合物而闻名。Riftia长到 6 英尺高,有着深红色的羽状体,它没有消化系统,而是靠与生活在其身体深处的细菌建立共生关系来繁衍生息。这些数以亿计的细菌将二氧化碳固定为糖,以维持自身和管虫的生存。

冰原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吗?

在距今约 125 万年至 75 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冰川周期发生了变化,称为中更新世过渡(MPT)。在此期间,冰川/间冰期周期从每 4.1 万年一次转变为每 10 万年一次,冰川周期的振幅和不对称程度都有所增加。考虑到日照强迫--地球从太阳接收能量的变化--本身并不能解释这种变化,科学家们正在努力了解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NASA:波音飞船状况良好 可以在太空停留超过45天

7月3日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波音公司的“星际线”飞船在其首次载人任务中表现良好,很可能会在轨道上停留超过最初设想的45天。“星际线”飞船于6月5日发射,并已在国际空间站(ISS)上进行了时间不定的任务延长。

NASA局长:研究中国获取的月壤并不违法

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举世关注,中国也非常开放地欢迎各国共同研究,但美国是个例外,因为他们自己的沃尔夫条款。2011年,美国制定了一份沃尔夫条款,禁止NASA在未经美国国会或联邦调查局授权的情况下,使用政府资金与中国或其机构进行双边合作。没想到,多年后,美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3D打印真空系统来探测暗物质和探索暗能量

诺丁汉大学物理学院的科学家们创建了一个 3D 打印真空系统,他们将在一项新实验中使用该系统来降低气体密度,然后加入超冷锂原子,尝试探测暗墙。这项研究发表在《物理评论 D》上。

四种新工具全力“捕捉”引力波

引力波也被称为“时空的涟漪”。1916年,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做出预言,剧烈的天体活动会带动周围的时空一起波动,这就是引力波。约100年后,2015年9月,宇宙中一次仅持续五分之一秒的“涟漪”改写了物理学的篇章,科学家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此后,包括美国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和欧洲“处女座”引力波探测器等在内的设施,相继探测到100多起引力波事件。但物理学家认为,这只是“冰山一角”。

突破性研究发现液晶可用于高效和可调的自发参量下转换

自发参量下转换(SPDC)是量子物理和技术中产生纠缠光子的一种关键方法,传统上仅限于固体材料。然而,位于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的马克斯-普朗克光科学研究所(MPL)和约瑟夫-斯特凡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最近实现了一项突破,首次在液晶中演示了 SPDC。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为开发既高效又可通过电场调谐的新一代量子源创造了可能。

猎户座飞船将在不离开地球的情况下在太空级别的真空中进行试飞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执行阿耳特弥斯二号任务的猎户座飞船完成了组装和系统测试,包括检查推进系统是否泄漏。它在真空室中进行了测试,以复制太空环境,并收集数据以验证其是否为月球任务做好了准备。

计算和屏蔽初创公司联手将具备人工智能功能的芯片送入太空

先进的航天器通常使用过时的计算系统,例如"毅力"号漫游车使用的是 PowerPC 750 处理器,这种处理器因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在 iMac 上运行而闻名。总部位于旧金山的Aethero公司正致力于将更强大的计算系统带入轨道,他们的第一个载荷将于本月在SpaceX的Transporter-11共享任务中发射。

机器解决了达尔文与华莱士之间长达150年的学术意见冲突

19 世纪,进化论奠基人之间的冲突造成了学界的分裂。查尔斯-达尔文认为性选择是蝴蝶颜色和雄性花纹变异的驱动力,而同时代的对手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却不同意,他预测更广泛的自然选择也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神十八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 目前状态良好

据中国载人航天官微消息,自北京时间2024年5月28日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以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先后完成空间站实验机柜维护及组件安装、空间站舱内环境监测、第二次出舱活动准备等工作。

电风扇上装矿泉水瓶 效果堪比空调?真相来了

日前,很多短视频平台发布内容称,靠矿泉水瓶和风扇,就能做出一个节能减排的“空调”。那么这是真的吗?首先,关于最近网上流传的“电风扇+半截矿泉水瓶”的“自制空调”装置,并不是最新发明。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巨型环磁交付完成 明年启动实验

7月2日消息,历经20年,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的巨型环形磁铁终于完成设计和交付。根据ITER官方发布的消息,19个巨型线圈都已运抵法国南部,为这个巨型核聚变项目的首次等离子体实验铺平了道路。

温室气体的发现表明先进的外星文明可能正在积极改造遥远的行星

在探索外星生命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温室气体,这些气体可能表明先进的外星文明正在积极改造遥远的行星。这项研究的重点是不寻常的强效气体,如氟化甲烷和乙烷,如果检测到这些气体,可以作为复杂星际工程的技术特征。使用詹姆斯-韦伯(James Webb)等太空望远镜的天文学家就像寻找智慧生命的侦探一样,可以追踪遥远系外行星上的这些气体,找到外星文明的证据。

天文学家在赤道附近的火星火山上发现原以为不可能存在的霜冻

欧空局任务在火星赤道附近发现了霜冻,鉴于该地区通常温度较高,这一发现令人惊讶。这种霜冻暂时出现在塔西斯火山上,表明高海拔地区有独特的小气候和空气循环。欧空局的ExoMars TGO和火星快车轨道器促成了这一发现,标志着在了解火星大气动力学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并可能影响未来的探索。

科学家发现利用营养物质有效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重新激活癌细胞中休眠的代谢途径有助于抗击癌症。一种突破性疗法利用基于营养素的纳米药物重新激活癌细胞中休眠的代谢途径,有效阻止黑色素瘤的生长。这种新方法将酪氨酸纳米细胞与激光疗法相结合,可迅速根除癌症并防止其复发,从而改变癌症治疗方法。

能抵御金星热量的电子产品:氮化镓如何为太空探索带来变革

由于氮化镓能够承受 5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研究人员正将氮化镓用于金星探测等高温应用领域。麻省理工学院和其他机构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材料及其欧姆触点即使在高温下也能保持结构稳定。这项研究包括制造氮化镓器件,并在高温条件下对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未来极端环境下的电子器件大有可为。

保护仅占地球陆地面积1.22%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就可以阻止物种灭绝

研究人员和保护主义者提出了一项有针对性的全球保护战略,重点保护地球表面仅 1.2%的区域,通过保护稀有和濒危物种来防止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这一方法涉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预计在五年内每年耗资 340 亿美元,与其他全球支出相比,被认为是一项具有成本效益的措施。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储存环全环贯通

据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官方消息,7月1日,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经过近7个月的奋战,完成了全环真空闭环,标志着储存环全环贯通,进入联调阶段。

研究发现锌对豆科植物的固氮过程有重大影响

气候变化、干旱、温度升高和其他压力因素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研究人员现在有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发现:锌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一突破性发现不仅揭示了植物生长的复杂机制,而且有望彻底改变作物的抗逆性,尤其是以豆科植物为基础的农业。

哈勃望远镜捕捉到4900万光年外的物质和能量漩涡

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 NGC 4951 展示了塞弗特星系中恒星形成和能量动态的过程。这张来自哈勃太空望远镜的非凡图像展示了 NGC 4951,一个位于室女座 4,900 万光年外的螺旋星系。

新型"玻璃凝胶"材料具有奇特的强度、伸缩性和粘性

凝胶和玻璃处于材料光谱的两端,但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CSU)的工程师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玻璃凝胶",它既坚固又柔韧,还具有粘性和自愈性。

经历多次失败 日本H3火箭今日发射成功

当地时间7月1日12时06分左右,日本新型H3火箭3号机从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火箭上搭载有地球观测卫星“大地4号”。据悉,该火箭原计划于6月30日发射,因天气原因推迟到7月1日发射。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已具备执行发射能力 下半年将迎来首发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6月30日正式宣布已具备执行发射能力。这意味着历经短短两年时间,该发射场现在已经能够承接火箭发射业务并实现商业化运营,今年下半年,该发射场将迎来首次火箭发射。当前,该发射场正瞄准首次火箭发射任务进行全系统合练。

820吨推力火箭起火爆炸 天兵科技工作人员称会继续试车

7月1日消息,据国内媒体报道称,天兵科技巩义工作人员今天表示,他们会继续试车但不试这种大型的了。在天兵科技河南巩义市综合试验中心,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今日向记者表示:“目前一切正常,除了火箭损失外,没有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

NASA重申波音Starliner乘组不会无限期滞留国际空间站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乘坐波音公司发生故障的"Starliner"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没有被困在太空中"。不过,巴里-威尔莫尔和苏尼塔-威廉姆斯可能还会在轨道上停留一段时间。

南极2023年破纪录的寒冷与全球变暖形成鲜明对比

2023 年的一项研究记录了南极洲前所未有的寒流,与全球高温记录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气候模式的复杂性。2023 年,全球气温创下历史新高,但南极洲也出现了不寻常的极寒事件。最近发表在《大气科学进展》(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上的一项研究强调,在 7 月和 8 月的深冬季节,南极大陆出现了强烈的寒流。

这些肉比鸡鸭鱼肉更有营养 但是很多人没吃过

一直以来,提到虫子,许多人可能会头皮发麻。然而,虫子,如今却成为了餐桌上的新宠,成为了一种新兴的食物来源。你可能会惊讶,但没错,虫子,这个曾经让许多人望而却步的生物,如今却成为了健康、环保的代名词。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虫子,其实隐藏着大大的美味与健康秘密。

天津大学科研团队开发可开源的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

近日,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等团队,协同开发了可开源的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MetaBOC,实现了培养“大脑”对机器人避障、跟踪、抓握等任务的无人控制,完成了多种类脑计算的启发工作。部分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脑科学领域国际期刊《大脑》(Brain)。

嫦娥六号中法氡气测量仪完成探测任务 已成月球背面“永久居民”

中新网北京7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7月1日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地球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与法国同行共同组成的嫦娥六号任务中法氡气(Radon,Rn)测量仪合作团队,已顺利完成中法氡气测量仪的探测任务,完成使命的氡气测量仪也已成为月球背面的“永久居民”。

22手猎鹰火箭已经出现 中国的可重复使用火箭如何?

6月27日,编号为B1062的猎鹰9号火箭完成新一批星链卫星的发射。此次发射是其第22次复用,打破了猎鹰9号一级推进器的复用次数记录,并成功在海上被回收

NASA推出航天器工程增强现实技术 大大节省时间和成本

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AR 技术和机器人技术正在通过提高精确度和效率彻底改变罗曼太空望远镜的组装工作,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大大节省时间和成本。

NASA要对星际线飞船进行更多测试 坚称宇航员没有被困

7月1日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波音公司上周五否认了有关“星际线”商业航天飞船在国际空间站被困的报道。他们表示,需要更多时间分析数据后,才能正式批准飞船脱离国际空间站并重返大气层。

嫦娥六号总设计师:中国去月球和回来没问题 定要把国旗插在那

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公开表示,从技术路线上来讲我们去月球和回来没有问题,技术上是通的。“这个桥梁我们已经架好了,因为中国人站在月球上是梦想。一定要把国旗插在那,我想这个事会很快实现,现在已经在开足马力在奔向月球了。 ”胡浩说道。

科学家发现大型新角龙 再次改写对其种群多样性的认识

大约7800万年前,一只长相奇特的恐龙在现在美国蒙大拿州的沼泽和湿地中游荡。这种巨大的食草动物头上有华丽的褶边,褶边顶部有尖刺和两个像叶片一样向下弯曲的大角,另外两只角从它的眼睛上方伸出。

MIT的软体机器人系统专为包装杂货而设计 可识别葡萄等脆弱物品

1986 年,亚特兰大郊外的克罗格杂货店安装了第一套自助结账系统。鉴于杂货店正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机器人装袋似乎也不会太落后。麻省理工学院 CSAIL 部门本周展示了RoboGrocery。它将计算机视觉与软机器人抓手相结合,可以将各种不同的物品以最稳妥的方式装袋。

NASA的"Gateway"月球前哨站将于2028年发射 为人类重返月球做准备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及其合作伙伴将于 2028 年发射月球轨道空间站"Gateway"。该空间站将作为深空探索的前哨与枢纽,配备先进的动力、居住和科学模块。它将以其先进的系统,包括动力和推进元件、HALO,以及欧空局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等国际机构的贡献,为阿耳特弥斯号任务提供支持。

古DNA揭开奇琴伊察(Chichén Itzá)人祭的秘密

Chichén Itzá 的遗传学研究揭示了牺牲亲缘男性子女的仪式,以及当地基因对历史流行病的适应性。奇琴伊察古玛雅城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是北美最具标志性的神秘考古遗址之一。它在古典玛雅崩溃后崛起,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的几个世纪里是一个人口众多、实力强大的政治中心。奇琴伊察以其不朽的建筑而闻名,包括十多个球场和众多寺庙,如巨大的埃尔卡斯蒂略(El Castillo),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考古调查的主题。

大型强子对撞机在揭示宇宙基本力方面取得里程碑式进展

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 CMS 协作小组合作,在测量电弱混合角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加深了我们对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理解。在大型强子对撞机等实验的支持下,他们的工作有助于解释宇宙的基本力量,这些实验深入研究了与宇宙大爆炸后类似的条件。

海葡萄:能长到5厘米大 但其实这一个球就是一个细胞

这种晶莹剔透的小绿球,其实是一种藻类,学名Valonia ventricosa,通常被叫作大圆气泡藻或者海葡萄。它特殊的地方不是它又大又圆,而是这么大一个球其实只有一个细胞,所以它成功登顶世界上最大的单细胞生物....之一,其最大直径可以超过5厘米。

微小裂缝,全球影响:MIT研究人员揭示微观冰层缺陷如何塑造冰川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冰的微观缺陷,开发出一种预测冰川流动的新模型,揭示了冰在应对环境压力时的显著变化。该模型通过捕捉冰原(尤其是南极洲的冰原)的细微行为,有助于更好地预测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从而加强对气候驱动的海平面变化的预测。

哥白尼哨兵2号从太空探索亚利桑那州的巨大陨石坑

亚利桑那州的陨石坑由 5 万年前的一次陨石撞击形成,为了解行星体的地质过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陨石坑因其沙漠气候而保存完好,是研究撞击坑的重要地点。在小行星日(6 月 30 日),哥白尼哨兵-2 号任务将带我们飞越流星坑,也称为巴林杰陨石坑。

韦伯与哈勃的结合:穿越创世之柱的震撼3D之旅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推出的"创世之柱"三维可视化图像结合了哈勃和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数据,让人们身临其境地体验这些标志性的星际孕育云。令人惊叹的全新可视化技术让观众能够探索科学中的基本问题,体验科学是如何完成的,并亲自探索宇宙。

南方潮湿到树都长出气生根了 专家科普:树木防止窒息的根

近期,不少网友发现,南方潮湿到树都长出气生根了,很是令人惊奇。网友拍摄的照片显示,他在杭州西湖边的柳树上发现了一个个红色小芽,颜色很是鲜艳,不像是树本身长出来的东西;除了在树上之外,地面树的根茎处也有这些红色的小芽。

好看的花那么多 为啥古人偏偏用桃花形容女子?

自古以来,人们从不吝惜对女性美貌的褒赞,而最常用的词语之一就是“貌美如花”。你可曾想过,用来形容女性的花,究竟是什么花呢?有人说,必须是玫瑰;也有人说,一定是牡丹……在中国,有太多的花卉都被赋予了美人意象。然而,最早被使用的,却是桃花。

科学家利用固态自旋量子传感器研究了电子自旋之间新的速度相关相互作用

一个研究小组利用固态自旋量子传感器在短力范围内仔细研究奇异的自旋-自旋-速度依赖性相互作用(SSIVD),报告了电子自旋之间的新实验结果。他们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中国科大揭示地球氮元素起源与早期演化之谜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王文忠特任教授与国际学者合作,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类地行星在增生演化过程中氮同位素的分馏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该研究揭示了早期星胚熔融挥发和晚期富挥发份物质的增生两个关键阶段共同决定了硅酸盐地球中氮元素的丰度,为理解地球挥发份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认识,相关成果以“Early planetesimal differentiation and lateaccretion shaped Earth’s nitrogen budget”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新研发的红外线滤镜可让日常眼镜兼作夜视镜片

夜视镜有其用途,但也有许多缺点,包括重量。一项新进展消除了这种成本效益分析--事实上,它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所熟知的夜视技术。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红外滤光镜,它比保鲜膜还薄,重量不到一克,可以戴在标准眼镜上,让佩戴者在黑暗中也能看到东西。

革命性反应器利用粉煤灰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价值的矿物质

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粉煤灰颗粒开发出了先进的二氧化碳封存反应器。最近的一项研究详细介绍了这些反应器,它们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进行了优化,以提高二氧化碳捕集和矿化的效率。研究引入了两种创新的反应器设计,每种设计都能改善界面相互作用和运行效率。这一突破为减少工业碳排放和重新利用燃煤发电厂的粉煤灰提供了巨大潜力,为温室气体排放和废物管理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NASA"Starliner"飞船准备好回家了吗?了解下一步行动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波音公司的领导介绍了"Starliner"乘员飞行测试的最新情况,重点关注航天器的安全以及宇航员布奇-威尔莫尔和苏尼-威廉姆斯的健康状况。正在进行的评估包括测试推进系统和其他部件,以确保安全返回。

加载中...

精彩评论

全部展开

CBer 热度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