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8424B - 端子及使用其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端子及使用其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98424B CN102598424B CN201180001457.9A CN201180001457A CN102598424B CN 102598424 B CN102598424 B CN 102598424B CN 201180001457 A CN201180001457 A CN 201180001457A CN 102598424 B CN102598424 B CN 10259842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xtension
- terminal
- spacing
- base material
- receiv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01R13/2428—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using meander spr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6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3/00—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one part acting as a holder providing suppor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a counterpart which i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aratus, e.g. lamp holders;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R33/74—Devices having four or more poles, e.g. holders for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s
- H01R33/76—Holders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dapted for axially-sliding engagement with parallely-arranged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on counterpart, e.g. electronic tube socke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子,其通过确保长的弹簧长度,可确保规定的触点压力,接触可靠性高,并且,难以产生应力集中且寿命长。因此,在压入固定于外壳(10)而使用的端子(30)中,从设于压入到所述外壳(10)的压入用固定部(31)的分支部(33)使第一、第二、第三延伸部(34a、34b、34c)曲折并延伸,从而形成曲折的第一、第二狭缝(35a、35b),而且,在将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延伸部(34a、34b、34c)的自由端一体化的前端部设有从所述外壳(10)的触点孔(14)可出入地突出的可动触点部(3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端子,例如涉及不仅仅组装到外壳形成连接器而能直接安装于基板的端子。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端子,例如有一种IC插座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经由支承边部连接有基干部的弹簧边部一体地形成端子触点部的IC插座用连接器中,上述弹簧边部呈由从连结部向上述端子触点部延伸的上片臂和向上述基干部延伸的下片臂构成的横向大致U形,该上片臂由分别彼此离开且平行状地延伸的第一弹簧部、第二弹簧部构成,上述下片臂由分别彼此离开且平行状地延伸的第三弹簧部、第四弹簧部构成,另外,上述弹簧边部为从上述连结部侧向基干部侧朝向下方的倾斜状(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37015号公报
但是,上述的IC插座用连接器中,例如,如专利文献1的图4所示,由连结部8将直线状的上片臂2及下片臂3连接。由于不能延长弹簧长度,难以确保规定的触点压,因此,存在不能得到高的接触可靠性,并在连结部8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且寿命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子,其通过确保长的弹簧长度,可确保规定的触点压力,接触可靠性高,并且,难以产生应力集中且寿命长。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端子压入固定于基材而使用,其构成为,从设于压入到所述基材的压入用固定部的分支部使多个延伸部曲折并延伸,从而形成至少一个曲折的狭缝,而且,在将所述延伸部的自由端一体化的前端部设有从所述基材的触点孔可出入地突出的可动触点部。
根据本发明,弹簧长度长,且多个弹簧在可动方向重叠,因此,容易得到规定的触点压,接触可靠性提高。另外,得到难以产生应力集中且寿命长的端子。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在与压入用固定部交叉而突出设置的支承部的前端设有分支部的构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弹簧长度增长支承部的长度,所以接触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支承部也可以弯曲。
根据本实施方式,弹簧长度更长,接触可靠性提高。特别是如果支承部向外方向弯曲,则动作时不易与其它延伸部抵接,可以得到位移量大的可动触点部,得到具有优良耐冲击性的端子。
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也可以从分支部延伸出三个延伸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使应力分散,得到耐久性提高且电阻值低的端子。
作为本发明的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构成,从分支部延伸的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的一端部位于同一直线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的支点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应力解析变得容易,设计变得容易。
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也可以为如下构成,从设于压入用固定部的第一分支部延伸出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分支部,并且,从所述第二分支部延伸出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并没有从一个分支部延伸出多个延伸部,所以,得到难以产生应力集中且寿命更长的端子。
作为本发明的不同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相邻的延伸部平行地延伸的构成。特别是,狭缝的宽度尺寸为动作时相邻的延伸部不相互接触的宽度尺寸。
根据本实施方式,动作时不会产生不适的接触音。
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也可以为在将延伸部一体化的前端部突出设置有与基材的限位用承受部抵接的限位用突部的构成。另外,也可以在将延伸部一体化的前端部设有与基材的限位用承受部抵接的限位用抵接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可以将端子的可动触点部正确地定位于规定的位置,所以动作特性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连接器,其构成为,将如上所述的端子的压入用固定部压入基材即外壳的压入孔并进行固定,而且,端子的可动触点部从设于所述外壳的触点孔可出入地突出。
根据本发明,得到接触可靠性高且寿命长的连接器。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使突出设置于端子的可动触点部周围的限位用突部与设于外壳的触点孔的开口缘部的限位用承受部抵接而进行定位的构成。另外,也可以为使设于端子的可动触点部周围的限位用抵接部与设于外壳的触点孔的开口缘部的限位用承受部抵接而进行定位的构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可以以高的定位精度将端子的可动触点部进行定位,所以,具有得到动作特性上没有偏差的连接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1B及1C是表示组装入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端子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剖面立体图及俯视图;
图2A、2B是组装入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端子的连接器的剖面立体图及端子单体的立体图;
图3A、3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端子的动作前后的剖面图;
图4A及4B是表示组装入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端子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及俯视图;
图5A、5B是组装入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端子的连接器的剖面立体图及端子单体的立体图;
图6A、6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端子的动作前后的剖面图;
图7A及7B是表示组装入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端子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及俯视图;
图8A、8B是组装入图7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端子的连接器的剖面立体图及端子单体的立体图;
图9A、9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端子的动作前后的剖面图;
图10A及10B是表示组装入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端子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及俯视图;
图11A、11B是组装入图10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端子的连接器的剖面立体图及端子单体的立体图;
图12A、12B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端子的动作前后的剖面图;
图13A及13B是表示组装入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端子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及俯视图;
图14A、14B是组装入图13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端子的连接器的剖面立体图及端子单体的立体图;
图15A、15B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端子的动作前后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0:基体
13:第二收纳空间
14:触点孔
17:限位用承受部
20、23:固定金属件
30:连接端子
31:压入用固定部
32:支承部
33:分支部
34a、34b、34c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
35a、35b:第一狭缝、第二狭缝
36:可动触点部
37:限位用突部
38:限位用抵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15对本发明的端子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为适用于在树脂成形的高度4mm的外壳10上以规定的间距压入固定金属件20,且在上述固定金属件20、20之间压入了连接端子30的连接器的情形。
如图1所示,上述外壳10在其两侧附近和其中央设有可从上方压入固定金属件20的第一收纳空间11,并且,在上述第一收纳空间11的相对的内侧面设有卡止用突条12。另外,如图2所示,上述外壳10在上述第一收纳空间11、11之间设有可从背面侧压入连接端子30的第二收纳空间13。而且,上述外壳10在其正面侧设有与上述第二收纳空间13连通且可使后述的可动触点部36出入的触点孔14,并且,设有与上述第二收纳空间13连通的压入孔15。在上述触点孔14的两侧开口缘部突出设置有加强用筋16,而且,在上述触点孔14的上方缘部形成有限位用承受部17。
如图1所示,固定金属件20为通过冲压加工对薄板进行冲压而形成的大致门形的冲压成形品,在其内侧面突出设置有卡止爪21。因此,当从上方将上述固定金属件20压入到上述外壳10的第一收纳空间11时,上述卡止爪21与上述外壳10的卡止用突条12卡止,使上述固定金属件20止脱,而且,上述固定金属件20的固定用下端部22以可以从上述外壳10的底面连接固定的方式露出(图3)。
如图2所示,连接端子30在从压入用固定部31向上方突出的大致J形状的支承部32的前端设有分支部33。另外,在上述压入用固定部31,在其一端部的上面突出设置有卡止爪31a,另一方面,通过自其另一端部的下面设置连接部31b,形成压入用切口部31c。另外,通过从上述分支部33延伸出大致平行地曲折的第一、第二、第三延伸部34a、34b、34c,形成第一、第二狭缝35a、35b。而且,在将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延伸部34a、34b、34c的前端部一体化而形成的自由端部设有可动触点部36。另外,在上述第一延伸部34a的前端突出设置有限位用突部3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一、第二、第三延伸部34a、34b、34c的弯曲部分的宽度尺寸依次增大。因此,具有动作时难以产生应力集中,寿命延长的优点。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第二狭缝35a、356的宽度尺寸为,即使使连接端子30的可动触点部36动作,第一、第二、第三延伸部34a、34b、34c也不会相互接触的大小。因此,在规定的动作时,第一、第二、第三延伸部34a、34b、34c不会相互接触,不会产生不适的接触音。
而且,如图3所示,从背面侧向上述外壳10的第二收纳空间13插入上述连接端子30,将上述压入用固定部31压入到压入孔15,将卡止爪31a卡止于压入孔15的内侧面,而且,将切口部31c卡合于外壳10的缘部,由此,可进行固定。而且,连接端子30的限位用突部37与外壳10的限位用承受部17抵接而被限制位置,而且,连接端子30的连接部31b与固定金属件20的固定用下端部22成为同一面。
通过在安装于未图示的印刷基板的连接器上压接例如便携电子设备的蓄电池,从而在压入可动触点部36时,第一、第二、第三延伸部34a、34b、34c弹性变形,并且,支承部32弹性变形。而且,只要在规定的压入量的范围内,由于增大第一、第二狭缝35a、35b的宽度尺寸,因此,第一、第二、第三延伸部34a、34b、34c不相互接触,从而不会发生摩擦音。特别是,在可动触点部36与压入用固定部31之间配置曲折的第一、第二、第三延伸部34a、34b、34c及支承部32,弹簧长度变长,可确保所希望的位移量,并且,难以产生应力集中。因此,具有能得到接触可靠性提高且寿命长的连接器的优点。
如图4~图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第二、第三延伸部34a、34b、34c的连接构造不同。
即,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30中,从位于支承部32的前端的第一分支部33a延伸出第一延伸部34a和第二分支部33b,从上述第二分支部33b分支出第二、第三延伸部34b、34c。因此,具有相对于分支部33a、33b更难以产生应力集中,寿命延长,并且,设计的自由度高的优点。
另外,由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所以对于同一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7~图9所示,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外壳10未设置组装固定金属件20的第一收纳空间11,且在触点孔14的下方缘部配置了限位用承受部17。
另外,如图8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30从设于其压入用固定部31的分支部33延伸出大致平行地曲折的第一、第二延伸部34a、34b,由此形成第一狭缝35a。而且,在将上述第一、第二延伸部34a、34b的前端部一体化而形成的自由端部设有可动触点部36。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狭缝35a的宽度尺寸为:即使连接端子30的可动触点部36动作,第一、第二延伸部34a、34b也不相互接触的间隙。另外,在上述可动触点部36的前端部突出设置有限位用突部37。
因此,如图9所示,从背面侧向上述外壳10的第二收纳空间13插入上述连接端子30,将上述压入用固定部31压入到压入孔15,将卡止爪31a卡止于压入孔15的内侧面,而且,将切口部31c与外壳10的缘部卡合,从而可进行止脱。另外,连接端子30的限位用突部37与外壳10的限位用承受部17抵接而进行限位。
而且,通过在安装于未图示的印刷基板的连接器上压接例如便携电子设备的蓄电池,从而在压入可动触点部36时,第一、第二延伸部34a、34b弹性变形。此时,只要是在规定的压入量的范围内,则可增大第一狭缝35a的宽度尺寸,因此,第一、第二延伸部34a、34b不相互接触,不会发生摩擦音,可顺畅地动作。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触点部36与压入用固定部31之间的第一、第二延伸部34a、34b大幅度地曲折,弹簧长度变长,难以产生应力集中。因此,具有得到接触可靠性高且寿命长的连接器的优点。
另外,其它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对同一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0~图12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为在截面纵长的外壳10内组装有连接端子30的情形。
如图10所示,上述外壳10在配置于其底面的两侧缘部的第一收纳空间(未图示)压入固定金属件20,并且,在上述第一收纳空间之间设有可从背面侧压入连接端子30的第二收纳空间13(图11)。另外,上述外壳10在其底面压入有可插入印刷基板的贯通孔的固定金属件23。另外,上述外壳10在其正面侧设有与上述第二收纳空间13连通且可使后述的可动触点部36出入的触点孔14,并且,设有与上述第二收纳空间13连通的压入孔15。而且,在上述触点孔14的上方缘部形成有限位用承受部17。
如图11所示,连接端子30在从压入用固定部31向上方突出的弯曲的支承部32的前端设有分支部33。另外,在上述压入用固定部31的一端部的上面设有卡止爪31a,另一方面,从其另一端部的下面设置连接部31b,由此,形成压入用切口部31c。另外,通过从上述分支部33延伸出大致平行曲折的第一、第二延伸部34a、34b,形成第一狭缝35a。而且,在将上述第一、第二延伸部34a、34b的前端部一体化而形成的自由端部设有可动触点部3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使第一延伸部34a的限位用抵接部38与外壳10限位用承受部17抵接而进行限位的构造。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狭缝35a的宽度尺寸为,即使使连接端子30的可动触点部36动作,第一、第二延伸部34a、34b也不相互接触的间隙。因此,具有在规定的动作时不发生接触,不会产生不适的接触音的优点。
而且,如图11所示,从背面侧向上述外壳10的第二收纳空间13插入上述连接端子30,将上述压入用固定部31压入到压入孔,将卡止爪31a卡合于压入孔15的内侧面,而且,将切口部31c卡合于外壳10的缘部,由此可进行止脱。而且,连接端子30的限位用抵接部38与外壳10的限位用承受部17抵接而进行限位。
在压入安装于未图示的印刷基板的连接器的可动触点部36时,第一、第二延伸部34a、34b弹性变形,而且,支承部32弹性变形。此时,只要在规定的压入量的范围内,可增大第一狭缝35a的宽度尺寸,因此,第一、第二延伸部34a、34b不会相互接触,从而不会产生摩擦音。特别是在可动触点部36与压入用固定部31之间配置支承部32及第一、第二延伸部34a、34b,弹簧长度变长,难以产生应力集中。因此,具有得到接触可靠性高且寿命长的连接器的优点。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将可动触点部36压入内侧,由于支承部32向外侧弯曲,因此,第二延伸部34b不会与支承部32抵接。因此,具有得到纵长且底板面积小的连接器的优点。
如图13~图15所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为在下面缘部具有大致L字形状的安装用台阶部10a的外壳10内组装有连接端子30的情形。
如图13所示,上述外壳10在其底面缘部形成有大致L字形状的安装用台阶部10a,并且,在其两侧附近设有可从上方压入固定金属件23的第一收纳空间11。另外,如图14所示,上述外壳10在上述第一收纳空间11之间设有可从上方侧压入连接端子的第二收纳空间13。而且,上述外壳10在其正面侧设有与上述第二收纳空间13连通且可使后述的可动触点部36出入的触点孔14,并且,设有与上述第二收纳空间13连通的压入孔15。在上述触点孔14的开口缘部的两侧突出设置有加强用筋16。另外,将上述触点孔14的下方侧缘部设为限位用承受部17,而且,在上述第二收纳空间13的内侧面突出设置有止脱用突起18。
如图14所示,连接端子30在两侧缘部突出设置有卡止爪31a的压入用固定部31的一端部的一侧延伸出分支部33,而且,从另一侧延伸出连接部31b,形成压入用切口部31c。另外,通过从上述分支部33延伸出大致平行地曲折的第一、第二延伸部34a、34b,形成第一狭缝35a。而且,在将上述第一、第二延伸部34a、34b的前端部一体化而形成的自由端部设有可动触点部3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使第二延伸部34b的限位用抵接部38与限位用承受部17抵接而进行限位的构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一、第二延伸部34a、34b的弯曲部分的宽度尺寸逐步增大。因此,具有动作时难以产生应力集中且寿命延长的优点。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狭缝35a的宽度尺寸为,即使使连接端子30的可动触点部36动作,第一、第二延伸部34a、34b也不相互接触的间隙。因此,具有在规定的动作时不发生接触,不会产生不适的接触音的优点。
而且,如图15所示,从上方将上述连接端子30插入上述外壳10的第二收纳空间13,将上述压入用固定部31压入到压入孔15,将卡止爪31a卡合于压入孔15的内侧面,而且,将切口部31c卡合于外壳10的缘部,由此进行止脱。而且,上述第一、第二延伸部34a、34b越过止脱突起18后,第二延伸部34b的限位用抵接部38与外壳10的限位用承受部17抵接而进行限位。
在未图示的印刷基板的切口角部的上面缘部安装连接器,例如通过压接未图示的蓄电池,从而在将可动触点部36压入内侧时,第一、第二延伸部34a、34b弹性变形。此时,只要在规定的压入量的范围内,则可增大第一狭缝35a的宽度尺寸,因此,第一、第二延伸部34a、34b不会相互接触,第一延伸部34a彼此之间不会发生接触,因此,不会产生摩擦音,可顺畅地进行动作。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于为了提高接触可靠性而将2片1组的连接端子和1片连接端子组合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全部仅由1片连接端子的构成,另外,还可以是全部由2片1组的连接端子的构成。另外,也可以是以3片1组装连接端子的结构,当然,根据需要可选择连接端子的数量。
另外,延伸部及狭缝并不需要为相同的宽度尺寸,也可以根据需要变更宽度尺寸。例如,通过仅增大延伸部的弯曲部分中的外侧所在的延伸部的弯曲部分的宽度尺寸,防止应力集中的产生,由此,也可以提高耐久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基材即外壳内组装有连接端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以印刷基板为基材,在其侧端面直接组装有本发明的连接端子。据此,不需要外壳及固定金属件,其结果,具有可进一步将装置整体小型化的优点。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端子并不限于上述的形状,只要具有平行曲折的多个延伸部,则就没有特别限定。
Claims (18)
1.一种端子,压入固定于基材而使用,其特征在于,
从设于压入到所述基材的压入用固定部的分支部使多个延伸部曲折并延伸,从而形成至少一个曲折的狭缝,而且,在将所述延伸部的自由端一体化的前端部设有从所述基材的触点孔可出入地突出的可动触点部,
在所述延伸部的中间部中,在曲率半径小的区域,为了不产生应力集中,使位于外侧的延伸部的弯曲部分的宽度尺寸大于位于内侧的延伸部的弯曲部分的宽度尺寸,
所述狭缝的宽度尺寸为动作时发生弹性变形的所述延伸部的相对的部分靠近而不相互接触的宽度尺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在与压入用固定部交叉而突出设置的支承部的前端设有分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支承部弯曲。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从分支部延伸出三个延伸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从分支部延伸的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的一端部位于同一直线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从设于压入用固定部的第一分支部延伸出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分支部,并且,从所述第二分支部延伸出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延伸部平行地延伸。
8.如权利要求1~3、7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在将延伸部一体化的前端部突出设置有与基材的限位用承受部抵接的限位用突部。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在将延伸部一体化的前端部突出设置有与基材的限位用承受部抵接的限位用突部。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在将延伸部一体化的前端部突出设置有与基材的限位用承受部抵接的限位用突部。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在将延伸部一体化的前端部突出设置有与基材的限位用承受部抵接的限位用突部。
12.如权利要求1~3、7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在将延伸部一体化的前端部设有与基材的限位用承受部抵接的限位用抵接部。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在将延伸部一体化的前端部设有与基材的限位用承受部抵接的限位用抵接部。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在将延伸部一体化的前端部设有与基材的限位用承受部抵接的限位用抵接部。
15.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在将延伸部一体化的前端部设有与基材的限位用承受部抵接的限位用抵接部。
16.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的压入用固定部压入基材即外壳的压入孔并进行固定,而且,端子的可动触点部从设于所述外壳的触点孔可出入地突出。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使突出设置于端子的可动触点部周围的限位用突部与设于外壳的触点孔的开口缘部的限位用承受部抵接而进行定位。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使设于端子的可动触点部周围的限位用抵接部与设于外壳的触点孔的开口缘部的限位用承受部抵接而进行定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44120 | 2010-10-29 | ||
JP2010244120A JP4883215B1 (ja) | 2010-10-29 | 2010-10-29 | 端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PCT/JP2011/057168 WO2012056746A1 (ja) | 2010-10-29 | 2011-03-24 | 端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98424A CN102598424A (zh) | 2012-07-18 |
CN102598424B true CN102598424B (zh) | 2015-07-01 |
Family
ID=45851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0145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98424B (zh) | 2010-10-29 | 2011-03-24 | 端子及使用其的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57635B2 (zh) |
JP (1) | JP4883215B1 (zh) |
KR (1) | KR101155798B1 (zh) |
CN (1) | CN102598424B (zh) |
TW (1) | TWI467855B (zh) |
WO (1) | WO201205674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83215B1 (ja) * | 2010-10-29 | 2012-02-22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端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JP4811530B1 (ja) * | 2010-11-04 | 2011-11-09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端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US8784145B2 (en) * | 2011-03-14 | 2014-07-22 | Omron Corporation | Terminal and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
EP2747208B1 (en) * | 2011-10-14 | 2018-06-13 | Omron Corporation | Terminal |
WO2013137405A1 (ja) * | 2012-03-15 | 2013-09-19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接続端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US9368893B2 (en) | 2012-03-15 | 2016-06-14 | Omron Corporation |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using same |
US9219334B2 (en) * | 2012-08-06 | 2015-12-22 | Omron Corporation |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provided therewith |
USD731983S1 (en) * | 2012-12-25 | 2015-06-16 | Omron Corporation | Electric connector terminal |
JP6193184B2 (ja) | 2013-07-08 | 2017-09-06 | 株式会社東芝 |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電池パック及び車 |
TWI500222B (zh) * | 2013-07-12 | 2015-09-11 | Ccp Contact Probes Co Ltd | 連接器組合 |
JP5737375B2 (ja) * | 2013-11-29 | 2015-06-17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103794902A (zh) * | 2014-02-10 | 2014-05-14 |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具一体成型端子之电连接器 |
CN205385059U (zh) * | 2015-12-21 | 2016-07-13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 |
JP6988954B2 (ja) * | 2016-06-17 | 2022-01-05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プローブピン |
WO2019018239A1 (en) * | 2017-07-17 | 2019-01-24 | Jose Lopez | SELF-CLEANING ELECTRICAL CONTACT CONTACT DEVICE FOR SEMICONDUCTOR CONTACTS |
JP6806269B2 (ja) * | 2018-01-11 | 2021-01-06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プローブピン、検査治具、検査ユニットおよび検査装置 |
USD984380S1 (en) * | 2019-09-18 | 2023-04-25 | Abb Schweiz Ag | Equipment for distribution or control of electric power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500227A3 (en) * | 1991-02-19 | 1992-11-25 | Yamaichi Electric Co., Ltd. | Contact in electric part socket |
CN101358998A (zh) * | 2007-08-03 | 2009-02-04 | 木本军生 | 复数梁合成型接触端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09975B2 (ja) * | 1989-08-18 | 1998-02-04 | アンプ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電気コンタクト |
JPH03120893U (zh) * | 1990-02-23 | 1991-12-11 | ||
US5100338A (en) * | 1990-08-31 | 1992-03-31 | Foxconn International, Inc. | Contact for circuit board socket |
JPH0517973U (ja) * | 1991-08-21 | 1993-03-05 |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 Icソケツト |
JPH09274956A (ja) * | 1996-04-02 | 1997-10-21 | S Ii R:Kk | 小型接触端子 |
JP2759637B2 (ja) * | 1996-04-10 | 1998-05-28 |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 Icソケット |
JP2000338133A (ja) * | 1999-05-31 | 2000-12-08 | Isao Kimoto | 接触子 |
JP4199897B2 (ja) * | 2000-02-23 | 2008-12-24 | 株式会社秩父富士 | Icソケット用コンタクト |
JP2002164135A (ja) * | 2000-11-26 | 2002-06-07 | Isao Kimoto | ソケット |
US7265565B2 (en) * | 2003-02-04 | 2007-09-04 | Microfabrica Inc. | Cantilever microprobes for contact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uch probes |
TW200536039A (en) * | 2003-12-31 | 2005-11-01 | Microfabrica Inc | Cantilever microprobes for contact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uch probes |
CN2800519Y (zh) | 2005-04-28 | 2006-07-2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JP5493896B2 (ja) * | 2010-01-15 | 2014-05-14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電子機器および導電接触方法。 |
JP5540718B2 (ja) * | 2010-01-15 | 2014-07-02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電子機器および導電接触方法 |
JP4883215B1 (ja) * | 2010-10-29 | 2012-02-22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端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JP4811530B1 (ja) * | 2010-11-04 | 2011-11-09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端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USD665361S1 (en) * | 2011-02-15 | 2012-08-14 | Omron Corporation | Electric connector terminal |
US8784145B2 (en) * | 2011-03-14 | 2014-07-22 | Omron Corporation | Terminal and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
-
2010
- 2010-10-29 JP JP2010244120A patent/JP4883215B1/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3-24 KR KR1020117021909A patent/KR101155798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1-03-24 CN CN201180001457.9A patent/CN10259842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3-24 WO PCT/JP2011/057168 patent/WO201205674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3-24 US US13/260,771 patent/US865763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9-09 TW TW100132514A patent/TWI46785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500227A3 (en) * | 1991-02-19 | 1992-11-25 | Yamaichi Electric Co., Ltd. | Contact in electric part socket |
CN101358998A (zh) * | 2007-08-03 | 2009-02-04 | 木本军生 | 复数梁合成型接触端子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98424A (zh) | 2012-07-18 |
JP4883215B1 (ja) | 2012-02-22 |
WO2012056746A1 (ja) | 2012-05-03 |
US8657635B2 (en) | 2014-02-25 |
TW201222995A (en) | 2012-06-01 |
KR101155798B1 (ko) | 2012-06-12 |
KR20120057557A (ko) | 2012-06-05 |
US20120108111A1 (en) | 2012-05-03 |
TWI467855B (zh) | 2015-01-01 |
JP2012099267A (ja) | 2012-05-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98424B (zh) | 端子及使用其的连接器 | |
CN102742087B (zh) | 端子及使用其的连接器 | |
US7575487B2 (en) | Electric connector | |
US9601854B2 (en) | Female terminal | |
US9478875B2 (en) | Connecting terminal | |
CN101938053A (zh) | 多极连接器 | |
US8052491B2 (en) | Electrical contact having upper contact with thickened base portion | |
CN101740973B (zh) | 中间电连接器 | |
CN103050805A (zh) | 连接器 | |
CN103001033A (zh) | 无外壳连接器 | |
CN104810644A (zh) | 连接器 | |
JP2015008053A (ja) |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 |
EP2020702A2 (en) | Receptacle terminal | |
JP6128435B2 (ja) |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 |
CN103219604B (zh) | 带遮护板的电连接器 | |
JP5708728B2 (ja) | 接続端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
KR101931094B1 (ko) | 통합된 록킹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직접 플러그인 부재 | |
JP5064040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EP2704268A1 (en) | Connector terminal | |
US790963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a connecting terminal | |
CN100438216C (zh) | 连接器 | |
JP2009252588A (ja) | コネクタソケット | |
CN102055121B (zh) | 模组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
CN102792526B (zh) | 端子及使用该端子的连接器 | |
JP5637365B2 (ja) | 端子金具及び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Termination date: 20180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