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
為何凡事追求「效率」,反而是在慢性謀殺自己?
許多人會分享他們「如何」Work Life Balance,包含工作、家庭、個人玩樂等等。他們看起來都好厲害,我應該也做得到吧!於是只要有空,我就會去尋找別人有效率完成事情的方法,就這樣日子過了很久很久,但感覺就是怪怪的,怎麼這個「生活」過起來,好像少了一點什麼東西啊?
後悔當老師:如何幫助台灣教師克服「倦怠」(burnout)?
台師大在今(2022)年7月公布相關研究數據,台灣國中教師「後悔」當教師的比例高於日本、美澳等國,絕大多數老師更曾思考過從事他行會不會比較好。老師也是人,也有身心俱疲的時刻。面對教師「倦怠」(burnout)的挑戰,關鍵在協助教師找到意義,這是提升教師教學效能與教育熱情的重要方式。
朱家安:為什麼「學歷鄙視」很蠢,讓所有人都過得更糟?
若你能自由選擇進入其中一個世界過活?你會怎麼選?若你偏好進入「零和世界」,你實在是有出息到不值得花時間閱讀這篇文章。若你偏好進入「多贏世界」,你會發現很不幸真實世界不是這樣。
【專訪】張希慈、吳致寧:離開自己創辦多年的NPO,就代表背離了內心的使命嗎?
當NPO創辦人選擇離開自己創立的組織,常會面對社會大眾的質疑。但離開自己創辦的NPO,就代表背離了自己內心的的使命嗎?他們怎麼看待自己的離開?離開後又朝什麼方向前進?
賽門西奈克《無限賽局》心得:人生是場「沒有贏家的遊戲」,向你嫉妒的人學習
《無限賽局》表面上是一本商管書,其中的「無限思維」用來思考人生與工作也非常有幫助。這篇文章將和你分享《無限賽局》給我的啟發。
《照顧別人,是一門不可能完美的藝術》:從艱困中創造使命感,才能理解這些經驗的意義
一項研究發現,那些描述自己生活有意義的人,感覺到焦慮與壓力的時候可能更多,而感覺到輕鬆或歡愉這類正向感覺的時候較少,但這些人與其他人的連結性更強,而且他們感覺自己正在貢獻一己之力給遠遠超過小我的一些事情。
《當代文化大論辯》:為何牛豬馬狗都已融入人類社會,地位卻如此不同?
馬對人類而言主要是用來從事勞役的工作;如果狗有如親人一般,那麼馬就像是僕人或無血緣的外人一樣。因此食用馬肉雖然不是常見作法,至少還可以理解。然而吃狗肉將激起某些關於亂倫禁忌的嫌惡感覺。
《大腦抗拒不了的情節》:掌握故事的三個核心問題,迅速留住讀者
在故事中,我們會看到「某人」想要達成一個後來才發現很困難的「目標」,在過程中他會受到「某些事件」影響,並因而「有所改變」。而故事的定義可以分解成四大要素。
萬維鋼《高手思維》:成功人生有四個維度,但你不能樣樣都拿滿分
所以說來說去,成功不是演算法,而是選擇,是你自己想做個什麼樣的人。當然,你的選擇可以隨時調整,不過一定得是「你的」選擇。
生命不是只有「你的工作」,遲早都要開始,何不趁現在?
對於面臨青年危機(或是青中年危機、中年危機——我媽六十四歲,她覺得正處於中年危機),想知道該如何運用生命的人而言,本書提供具啟發性、真誠坦率、違反直覺的職涯建議,得以從剛走出危機的人身上學習討教。
結合動機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人人可用的「遊戲化」八項核心動力
不同種類的遊戲技巧會以不同方式驅動我們前進。有的是以激勵與授權,有的則是憑藉操控與著迷。我深入探討一種動機與另一種之間有何不同,結果產生名為八角框架的遊戲化設計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