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屆金馬獎
【關鍵專訪】《但願人長久》祝紫嫣、吳慷仁(下):每個人心中都有七月與安生,或許也都有子圓與子缺
從短片階段,祝紫嫣就和李駿碩攜手合作,到了長片,則有身經百戰的關錦鵬加入,也替《但願人長久》注入了一股承先啟後的能量,而李駿碩以及關錦鵬,都對於《但願人長久》盛傳的好劇本讚譽有加,並給出意見。於是,上一篇文章,祝紫嫣、吳慷仁和我聚焦討論了劇本中的「異鄉人身份」,這一篇文章,就要談談在這之中的父女情、姊妹情,是如何打動關錦鵬,是如何讓關錦鵬看完劇本之後,立刻交出自己的個人資料。
【關鍵專訪】《但願人長久》祝紫嫣、吳慷仁(上):書寫97後的新移民,那些關於「香港人」的樣貌
新移民、異鄉人、語言、身份、1997年在香港回歸之際來到香港,這些都是香港導演祝紫嫣的生命軌跡,也因此,《但願人長久》就從1997年作為錨點向下扎,扎出了一種半自傳電影的基底,並往後展開2007年、2017年橫跨幅度20年的國族書寫與自我追尋。透過專訪,一起聽聽祝紫嫣、吳慷仁對於土地、城市、影像的回應。
【關鍵專訪】《石門》導演黃驥、大塚龍治(下):用手工電影的方式,製作我們的「女性三部曲」
黃驥和大塚龍治的前三部作品《雞蛋和石頭》、《笨鳥》、《石門》全部採用小團隊、低成本、在家鄉因地製宜的方式拍完, 並逐步摸索和確立了自己的影像風格;當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掌握如何進行獨立製作之 後,才開始在第四部長片尋找更多的人來加入團隊。接下來,我們進入專訪的下半場,逐字分享二位導演關於獨立電影製作的方法與心得。
【關鍵專訪】《石門》導演黃驥、大塚龍治(上):我們在找的,是一種女性普遍的生理/生命經驗
金馬獎最佳影片《石門》於台灣正式上映,而黃驥和大塚龍治導演帶著她們的「女性三部曲」——《雞蛋與石頭》、《笨鳥》以及《石門》——在台北和高雄兩地舉辦了特別放映,在密集的行程中,黃驥和大塚龍治撥空與我們詳談了這三部影片的前世今生,以及對於獨立電影製作的心得和未來的創作計劃。
《富都青年》票房破億寫下新馬電影在台里程碑,金馬影帝吳慷仁:「謝謝觀眾給了美好的回憶」
因為吳慷仁獲得金馬影帝以及典禮播出的15秒手語畫面造成熱議,《富都青年》於金馬獎後一週,12月1日上映後旋即造成觀影熱潮,首週末結束全台賣出近1500萬新台幣的成績,當時直接刷新了新馬電影的在台上映紀錄。而此片在上映64天後,終於破億,奠定了馬來西亞電影在台灣的高標。
【影評】《愛是一把槍》:用槍通過兩次成年禮的認證之後,所能選擇最有尊嚴、最好的命運
《愛是一把槍》,如果槍是番薯回應這個世界的方式,那麼周遭對他亦即如此。槍既是他存在唯一的價值,他就選擇用槍,第二次解決他的命運。這樣的價值觀與《黑的教育》極為近似
【影評】《小曉》:二次颱風的隱喻代表了什麼?從女孩視角看見社會不倫的裂痕
《小曉》從女孩視角中,展現出正對當代社會不倫縫隙的裂痕,生理疾病的過動呼應著「家庭、班級、群體、社會」。而三位演員——林品彤、陳意涵 、劉俊謙則各自詮釋出絕佳的表演。
【影評】從《金魚》到《幽暗小徑的鬼》,論跨域創作者王登鈺的「連結」、「通往」與「異世界」
大膽地說,「奇想」就是王登鈺的創作所著迷的,這點不只體現在漫畫,也浮在了影像之中。例如,從過往的《金魚》(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紅尾巴》(安錫影展VR水晶獎、法國新影像藝術節評審團特別提及獎)再到今年入圍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的《幽暗小徑的鬼》,都能看見這種共通性。
《富都青年》:吳慷仁把真實生活放進劇本,完美詮釋土生土長的馬來西亞人
吳慷仁把真實生活放進劇本,用盡所有可能地去接近角色,才打造出如此動人的表演,完美詮釋土生土長的馬來西亞人,也因此獲得第17屆西寧FIRST靑年電影展「最佳演員獎」,更因本片首次進入金馬殿堂。
《小曉》惹毛特教專業的一部片
身為國立大學特教系畢業生,當臉書的同溫層一直推薦《小曉》有多麼催淚之時,既期待又怕傷害。而電影播畢,我感覺到這是一部用特教議題包裹的愛情片,完全沒有想要討論過動症學生遇到的困境,主角應該是保羅跟薇芳吧?有種被騙進電影院,且看到一堆不應該出現在真實特教/融合教育場域中的事情,氣死。
【影評】《老狐狸》:階級寓言的結尾不像《寄生上流》,或許是台灣人真不像韓國那樣粗殘狠心
《老狐狸》在前面百分之八十以回溯台灣1990年代時代感同時營造了某種殘酷道德寓言,拿下本屆金馬最佳導演算是實至名歸,只是最末段百分之二十在過於冷血、 入世感中踩了煞車。不過,會想到《寄生上流》同樣也是殘酷的階級寓言性,並利用建築的特性去處理結尾來說已經相當不錯。
【影評】《富都青年》:沒有文字的手語詮釋,反而超越了文字的力量
透過《富都青年》,我們可以重新思考,這句宣言的「我們」是否早已排除掉了社會上的某些人?那些同樣也生活在馬來西亞,卻被刻意忽視的無國籍者、在富都苟延殘喘的靈魂,也是馬來西亞的子女嗎?
【影評】《富都青年》:努力去愛的卑微願望,換來身陷險境的絕望
《富都青年》的敘事相當單純,卻是在阿邦這樣一個「不存在」之上建構了生命與愛的純粹,呈顯在制度與人性的陰影底下掙扎飄零的同時,情感與善意使他們得以暫時逃離生命裡必然的痛苦,且曾經綻放,曾經有光。
【關鍵專訪】《年少日記》導演卓亦謙:菁英主義讓香港社會不快樂,「坦白」與「對話」才有機會和解
今年第60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由《年少日記》香港導演卓亦謙獲得。此外,這部片子也獲得金馬獎的觀眾票選獎,也就是說,從評審團到觀眾,皆給予《年少日記》一定程度的激賞。那麼,這部片子究竟在說什麼故事?卓亦謙又透過自殺故事說了什麼香港的沈重議題?透過專訪文章,一起深入卓亦謙的內心。
【影評】《富都青年》:似影子似螻蟻,馬來西亞無身份證者的悲劇與救贖
吳慷仁在《富都青年》飾演的阿邦,雖然努力掙脫困境,但卻終究敵不過命運的作弄、制度的問題。而劇組在那個被世人遺忘的世界裡扒開一扇窗,將那些時常被忽略的,被誤解的、生而為人的、努力生活的、良善的一面,夾帶著對世界不公的溫柔控訴,用悲劇的力量盼望著改變。
【影評】《青春並不溫柔》:「雨是不會停的,並不管你是否有傘」,但感謝導演給她們一個溫柔的結局
入圍金馬獎最佳攝影、新演員的《青春並不溫柔》,以1994年4月的文化大學草山學運(亦稱文化大學美術系事件)為背景,試圖窺視抗爭其間「理想」與「現實」的妥協與拉鋸。觀影過程,也讓我想到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
【關鍵專訪】《富都青年》導演王禮霖(下):制度會殺人,對我來說是政治創造了這個悲劇
當我問起《富都青年》導演王禮霖,有沒有想對觀眾說的話,他說:「希望觀眾進電影院看看馬來西亞的電影,我覺得觀眾會擷取到一些訊息,不一定全然是我想說的,但會從中感到某些人生滋味。」最後,他笑著補充:「或是,來看看不一樣的吳慷仁囉!」
【關鍵專訪】《富都青年》導演王禮霖(上):面對社會的殘酷,愛是讓我們走下去的原因
由王禮霖執導、金馬影后李心潔初次擔任監製的電影《富都青年》,在今年金馬獎入圍7項大獎,最終由吳慷仁獲得影帝殊榮,15秒的手語畫面頓時造成熱議,眾人紛紛討論吳慷仁的演技如何登峰造極。不過,除了演員之外,《富都青年》的靈魂人物,仍舊是初執導演筒的王禮霖,這是他想說的故事,透過本文專訪,一起深入王禮霖以及《富都青年》的世界。
【2023金馬獎】賽後分析:本屆最佳影片沒有最強,轉型正義、同志平權、女性身體哪個重要?實是大哉問
本屆金馬獎坦白說很難比較,都能挑得出缺點,也有不可取代的點。小評審團賽制過程中,當然會是美學的妥協跟交鋒。但至少在女主、女配、新演員上,對我而言算是「爆冷」。而最佳影片到底哪部「最佳」?恐怕還需要時間來證明,畢竟電影最終還是要面對市場與觀眾的反應。
【2023金馬獎】評審團主席李安談評選內幕:今年共識極高,勝出作品都在發光
2023年第60屆金馬獎,由李安領軍的評審團,將最佳影片頒給黃驥、大塚龍治的《石門》。對於這份得獎名單,李安表示:「評選時建議評審,第一輪以『喜歡』為主,第二個就是『為什麼該得獎』,而我們選出來的,是我們覺得在發光的作品。」之後,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則在後台解釋評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