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觀護所
新北割頸案一審判決出爐,少年判9年,少女判8年
2023 年震驚社會的校園割喉案宣判,主嫌郭姓少年被判9年徒刑,涉嫌教唆的林姓少女則被判8年徒刑。法官認為兩人觀念偏差,需長期調整,全案仍可上訴。
新北國中割頸案:兇嫌與乾妹依殺人罪移送地檢署,被害者家屬盼修法讓家長也負刑責
本案經10次開庭調查、審理後,因認少年和少女均涉犯最輕本刑5年以上之罪,且2人行為時已滿14歲,均裁定移送新北地方檢察署偵辦。被害者家屬日前則表示,對方家長已脫產他們求償無門,盼修法讓家長也負擔刑責。
教育部依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寫在新北某國中割喉悲劇之後
自新北某國中校園內發生令人悲痛的割喉案後,教育部看似快馬加鞭制定法規,試圖亡羊補牢化解社會不滿所帶來的政治效應,而這次教育部所提出「補破網」的相關措施,依舊刻意漏掉解決家長對老師濫訴的問題。如果教育部不處理這部份,就等於是要老師冒著生命危險或隨時丟失工作的風險去處理、面對校園暴力情境。
律師談新北國中生割頸案:少年犯的保護傘?該廢除《少年事件處理法》嗎?
近日新北國中生割頸案引發社會關注,而自稱被害人家屬的網友在網路上表達不滿,希望廢除《少年事件處理法》,也有部分聲音說《少年事件處理法》已經成為少年犯的保護傘,進而主張廢除《少年事件處理法》,但這是真的嗎?
新北國中生割頸案傷者不治,兇嫌送到少年觀護所,下一步會如何處置?
少年頂多在少年觀護所待3個月,就會面臨後續處置,進入少年法院受審。假如判決有期徒刑,會送到位於高雄的明陽中學,雖然名為矯正學校,不過實則為收容少年徒刑、拘役的少年犯的少年監獄,同樣也有一般監獄的累進處遇、假釋制度等。
姜麗香未通報少年疑遭性侵案,遭懲戒法院判免職,兒少團體上百人陳情「搶救好法官」
一名19歲黃姓大學生現身說法,表示自己14歲時被姜麗香裁定接受感化教育,進入少年觀護所,當年被送到花蓮安置後,姜法官每年都來看他,鼓勵他非常多,即便上大學了兩人還是保持連絡。
這是我們跟犯罪集團的搶人大戰:讓貧弱少年找到新的生存方式,才能真正停止觸法行為
臺灣每年有超過兩萬名孩子們流浪、飢餓、偷竊、打架、觸法、被安置。這些孩子背負的諸多議題中,貧窮是影響深遠的關鍵。經濟困頓常讓青少年發展出低落的自我價值,並在人際關係中退縮,進而影響到職業訓練等輔導計畫⋯⋯
《我在少年中途之家的日子》:爸爸曾經對我說過,你要死就死在外面!
與觸法少年接觸多年之後,我發現觸法少年的特質與一般人刻板印象中放蕩不羈的「犯罪者」或「不良少年」似乎不太相像,反倒是與一般少年的特質沒有太大的差別,甚至於更加多愁善感,情感敏銳,渴望被愛、被關懷、被讚賞。另外,我也發現他們的成長背景,與一般社會想像的少年成長背景截然不同。
看盡陪審團的光明面與黑暗面──《十二怒漢》
《十二怒漢》在講述一名住在貧民窟的少年,被指控殺了他的父親。在11位陪審員皆認為男孩有罪,僅有一位陪審員堅持男孩無罪的情況下,最後卻大逆轉。《十二怒漢》讓我們看見:主觀的認為誰是壞人、誰是好人,不是法官才可能有的盲點。陪審員中,有人對於弒父這個議題特別敏感、有人對貧民出生且進入少觀所有很深的成見。
犯罪矯治淪為空談?重點不在地點,而是犯罪者的心理狀態
我們的社會能否有效運用資源協助犯罪者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 還是繼續投注數十億美元,將囚犯關在宛如倉庫的監牢裡,把錢浪費在寓意良善卻搞錯了方向,只解決了部分問題的方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