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7301B -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7301B
TWI717301B TW109125705A TW109125705A TWI717301B TW I717301 B TWI717301 B TW I717301B TW 109125705 A TW109125705 A TW 109125705A TW 109125705 A TW109125705 A TW 109125705A TW I717301 B TWI717301 B TW I7173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bject side
convex
image side
optical imag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5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4962A (zh
Inventor
謝典良
Original Assignee
中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73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730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04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496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02B3/04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with continuous faces that are rotationally symmetrical but deviate from a true sphere, e.g. so called "aspheric"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1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 G02B7/18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for mirrors
    • G02B7/18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for mirrors comprising means for aligning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學攝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正屈折力之第一透鏡、負屈折力之第二透鏡、正屈折力之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及負屈折力之第五透鏡。其中,第一透鏡之像側面為凸面;第二透鏡之物側面為凸面、像側面為凹面;第三透鏡之物側面為凸面、像側面為凸面;第四透鏡之物側面為凹面、像側面為凸面;以及第五透鏡,其物側面為凸面、像側面為凹面;第三透鏡、第四透鏡及第五透鏡之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此光學攝像透鏡組之透鏡總數為五片。當此光學攝像透鏡組滿足特定條件時,可達成小型化、提升熱穩定性及高成像品質的要求。

Description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光學攝像裝置,特別是一種可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或監控攝影裝置之光學攝像透鏡組,以及具有此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的進步,使得攝影裝置所需之感光元件(如CCD及CMOS Image Sensor)的尺寸可以縮小並且符合小型化攝影裝置的要求,帶動消費性電子產品以搭載小型攝影裝置(Miniaturized Camera)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的發展趨勢。以可攜式電子裝置如智慧型手機為例,因為其輕便可攜性,現今的消費者多以手機拍照的方式取代使用傳統數位相機的習慣。然而,消費者對於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要求日益提高,除追求外型美觀外,亦要求體積小及重量輕。因此,可攜式電子裝置所搭載之小型攝影裝置必須在整體尺寸上進一步小型化,方能裝設在外型輕薄的電子產品中。
此外,消費者對於攝像裝置的成像品質要求亦日漸提高,除了成像品質清晰,亦希冀有較廣的拍照視角及良好的熱穩定性,以符合多種不同拍照場合的需求。是以,如何提供一種具有良好成像品質及耐環境溫度變化的小型攝像裝置已成為此技術領域之人士亟欲解決之問題。
是以,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攝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及第五透鏡。其中,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像側面為凸面;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像側面為凹面;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像側面為凸面,第三透鏡之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凹面、像側面為凸面,第四透鏡之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像側面為凹面,第五透鏡之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及像側面各具有至少一反曲點。所述光學攝像透鏡組之透鏡總數為五片;第一透鏡之折射率溫度係數為dNd1/dT,第二透鏡之焦距為f2,第三透鏡之焦距為f3,第四透鏡之焦距為f4,該第一透鏡物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1,該第二透鏡像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4,該第三透鏡物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5,整體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有效焦距為EFL,係滿足以下關係式:dNd1/dT≦1×10-5;-3.5≦f2*(1/f3+1/f4)≦-1;0<R4/R5≦0.5;及2.51≦R1/EFL≦4.72。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三透鏡在光軸上之厚度為CT3,第四透鏡在光軸上之厚度為CT4,第一透鏡物側面至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成像面在光軸上之距離為TTL,係滿足以下關係式:0.24≦(CT3+CT4)/TTL≦0.39。
本發明又提供一種光學攝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及第五透鏡。其中,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像側面為凸面;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像側面為凹面;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像側面為凸面,第三透鏡之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凹面、像側面為凸面,第四透鏡之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像側面為凹面,第五透鏡之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及像側面各具有至少一反曲點。所述光學攝像透鏡組之透鏡總數為五片。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1,第二透鏡像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4,整體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有效焦距為EFL,第三透鏡物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5,第二透鏡之焦距為f2,第三透鏡之焦距為f3,第四透鏡之焦距為f4,係滿足以下關係式:0<R4/R5≦0.5;-3.5≦f2*(1/f3+1/f4)≦-1;及2.51≦R1/EFL≦4.72。較佳地,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第三透鏡在光軸上之厚度為CT3,第四透鏡在光軸上之厚度為CT4,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成像面在光軸上之距離為TTL,係滿足以下關係式:0.24≦(CT3+CT4)/TTL≦0.39。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第二透鏡像側面至第三透鏡物側面在光軸上之距離為AT23,第三透鏡像側面至第四透鏡物側面在光軸上之距離為AT34,係滿足以下關係式:0.8≦AT23/AT34≦3.5。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第二透鏡之色散係數為Vd2,第五透鏡之色散係數為Vd5,係滿足以下關係式:|Vd5-Vd2|≦15。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第一透鏡之色散係數為Vd1,係滿足以下關係式:Vd1≧40。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第一透鏡物側面至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成像面在光軸上之距離為TTL,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最大像高為ImgH,係滿足以下關係式:1.9≦TTL/ImgH≦2.2。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第一透鏡之物側面為凸面。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五透鏡之物側面於離軸處為凹面。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五透鏡之像側面於離軸處為凸面。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成像裝置,其包含如前述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及一影像感測元件,其中,影像感測元件設置於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成像面。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如前述之成像裝置。
10、20、30、40、50、60、70:光學攝像透鏡組
11、21、31、41、51、61、71:第一透鏡
12、22、32、42、52、62、72:第二透鏡
13、23、33、43、53、63、73:第三透鏡
14、24、34、44、54、64、74:第四透鏡
15、25、35、45、55、65、75:第五透鏡
16、26、36、46、56、66、76:濾光元件
17、27、37、47、57、67、77:成像面
11a、21a、31a、41a、51a、61a、71a:第一透鏡之物側面
11b、21b、31b、41b、51b、61b、71b:第一透鏡之像側面
12a、22a、32a、42a、52a、62a、72a:第二透鏡之物側面
12b、22b、32b、42b、52b、62b、72b:第二透鏡之像側面
13a、23a、33a、43a、53a、63a、73a:第三透鏡之物側面
13b、23b、33b、43b、53b、63b、73b:第三透鏡之像側面
14a、24a、34a、44a、54a、64a、74a:第四透鏡之物側面
14b、24b、34b、44b、54b、64b、74b:第四透鏡之像側面
15a、25a、35a、45a、55a、65a、75a:第五透鏡之物側面
15b、25b、35b、45b、55b、65b、75b:第五透鏡之像側面
16a、16b、26a、26b、36a、36b、46a、46b、56a、56b、66a、66b、76a、76b、86a、86b:濾光元件之二表面
100、200、300、400、500、600、700:影像感測元件
1000:電子裝置
1010:成像裝置
I:光軸
ST:光圈
〔圖1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示意圖;〔圖1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縱向球差圖、像散場曲像差圖及畸變像差圖;〔圖2A〕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示意圖;〔圖2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縱向球差圖、像散場曲像差圖及畸變像差圖;〔圖3A〕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示意圖;〔圖3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縱向球差圖、像散場曲像差圖及畸變像差圖; 〔圖4A〕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示意圖;〔圖4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縱向球差圖、像散場曲像差圖及畸變像差圖;〔圖5A〕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示意圖;〔圖5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縱向球差圖、像散場曲像差圖及畸變像差圖;〔圖6A〕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示意圖;〔圖6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縱向球差圖、像散場曲像差圖及畸變像差圖;〔圖7A〕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示意圖;〔圖7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縱向球差圖、像散場曲像差圖及畸變像差圖;及〔圖8〕為本發明第九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在以下實施例中,光學攝像透鏡組之各透鏡可為玻璃或塑膠材質,而不以實施例所列舉之材質為限。當透鏡材質為玻璃時,透鏡表面可透過研磨方式或模造的方式進行加工;此外,由於玻璃材質本身耐溫度變化及高硬度特性,可以減輕環境變化對光學攝像透鏡組的影響,進而延長光學攝像透鏡組的使用壽命。當透鏡材質為塑膠時,則有利於減輕光學攝像透鏡組的重量,及降低生產成本。
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每一個透鏡皆包含朝向被攝物之一物側面,及朝向成像面之一像側面。每一個透鏡的表面形狀係依據所述表面靠近光 軸區域(近軸處)的形狀加以定義,例如描述一個透鏡之物側面為凸面時,係表示該透鏡在靠近光軸區域的物側面為凸面,亦即,雖然在實施例中描述該透鏡表面為凸面,而該表面在遠離光軸區域(離軸處)可能是凸面或凹面。每一個透鏡近軸處的形狀係以該面之曲率半徑為正值或負值加以判斷,例如,若一個透鏡之物側面曲率半徑為正值時,則該物側面為凸面;反之,若其曲率半徑為負值,則該物側面為凹面。就一個透鏡之像側面而言,若其曲率半徑為正值,則該像側面為凹面;反之,若其曲率半徑為負值,則該像側面為凸面。
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每一透鏡的物側面及像側面可以是球面或非球面表面。在透鏡上使用非球面表面有助於修正如球面像差等光學攝像透鏡組的成像像差,減少光學透鏡元件的使用數量。然而,使用非球面透鏡會使整體光學攝像透鏡組的成本提高。雖然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有些光學透鏡的表面係使用球面表面,但仍可以視需要將其設計為非球面表面;或者,有些光學透鏡的表面係使用非球面表面,但仍可以視需要將其設計為球面表面。
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總長TTL(Total Track Length)定義為此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成像面在光軸上之距離。此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成像高度稱為最大像高ImgH(Image Height);當成像面上設置一影像感測元件時,最大像高ImgH代表影像感測元件的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度之一半。在以下實施例中,所有透鏡的曲率半徑、透鏡厚度、透鏡之間的距離、透鏡組總長TTL、最大像高ImgH和焦距(Focal Length)的單位皆以公厘(mm)加以表示。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攝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光圈、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及第五透鏡;其中,第一透鏡具有正 屈折力,其像側面為凸面;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像側面為凹面;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像側面為凸面,且第三透鏡之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凹面、像側面為凸面,且第四透鏡之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以及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像側面為凹面,且第五透鏡之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各具有至少一反曲點;所述光學攝像透鏡組之透鏡總數為五片。
所述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像側面為凸面,用以收光成像。較佳地,第一透鏡之材質為玻璃,且第一透鏡之物側面或/及像側面為非球面。第一透鏡使用玻璃材質時,將有助於減少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焦平面的熱漂移,降低溫度變化對成像品質的影響;第一透鏡之物側面或/及像側面為非球面表面,有助於修正球面像差。
所述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像側面為凹面,用以調整光線路徑。較佳地,第二透鏡具有低色散係數(例如是使用色散係數小於40之透鏡材料),有利於修正色像差。
所述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皆具有正屈折力,其中,第三透鏡之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凸面,第四透鏡之物側面為凹面、像側面為凸面。將正屈折力適當地分配至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有助於提升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之厚度均勻性,以及修正像散像差。藉由控制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間之焦距比例,可以有效地補償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焦平面的熱漂移,提升熱穩定性。
所述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像側面為凹面。在第五透鏡之物側面及像側面設置至少一反曲點,有助於縮短光學攝像透鏡組總長度,以及調整光線到達成像面時的入射角度,提高影像感測元件之中心至邊緣位置的亮度。
所述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第一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1,整體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有效焦距為EFL,係滿足以下關係式:2.51≦R1/EFL≦4.72 (1);所述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第三透鏡之焦距為f3,第四透鏡之焦距為f4,所述光學攝像透鏡組係滿足以下關係式:-3.5≦f2*(1/f3+1/f4)≦-1 (2);藉由滿足關係式(2),可以有效地補償光學攝像透鏡組的熱漂移,降低溫度變化對成像品質的影響。
較佳地,所述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第一透鏡的折射率為Nd1,其折射率溫度係數為dNd1/dT,係滿足以下關係式:dNd1/dT≦1×10-5 (3);藉由滿足關係式(3),代表所述第一透鏡係使用玻璃材質,其折射率對於溫度的變化為每度C小於等於1×10-5,可以提升熱穩定性,進一步減輕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熱漂移現象。
較佳地,所述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第二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4,第三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5,係滿足以下關係式:0<R4/R5≦0.5 (4);藉由滿足關係式(4),可以控制第二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R4與第三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5之間的比例,有助於修正光學攝像透鏡組的彗星像差。
所述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第三透鏡在光軸上之厚度為CT3,第四透鏡在光軸上之厚度為CT4,而第一透鏡物側面至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成像面在光軸上之距離為TTL,係滿足以下關係式: 0.24≦(CT3+CT4)/TTL≦0.39 (5);藉由滿足關係式(5),有助於控制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之厚度與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總長度TTL間之比例。當(CT3+CT4)/TTL低於關係式(5)的下限值時,易造成像散像差不易修正;當(CT3+CT4)/TTL高於關係式(5)的上限值時,較不利於補償熱漂移。
所述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第二透鏡像側面至第三透鏡物側面在光軸上之距離為AT23,第三透鏡像側面至第四透鏡物側面在光軸上之距離為AT34,係滿足以下關係式:0.8≦AT23/AT34≦3.5 (6);藉由滿足關係式(6),有助於使第二透鏡、第三透鏡之間距與第三透鏡、第四透鏡之間距維持在適當的比例。當AT23/AT34低於關係式(6)的下限值時,易造成像散像差不易修正;當AT23/AT34低於關係式(6)的上限值時,可以改善光學攝像透鏡組組裝時之敏感度,提升透鏡組的可製造性。
所述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第二透鏡之色散係數為Vd2,第五透鏡之色散係數為Vd5,係滿足以下關係式:|Vd5-Vd2|≦15 (7);藉由滿足關係式(7),可以有效地修正光學攝像透鏡組的色像差。
所述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第一透鏡之色散係數為Vd1,係滿足以下關係式:Vd1≧40 (8);藉由滿足關係式(8),可以進一步地修正光學攝像透鏡組的色像差。
所述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第一透鏡物側面至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成像面在光軸上之距離為TTL,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最大像高為ImgH,係滿足以下關係式:1.9≦TTL/ImgH≦2.2 (9);藉由滿足關係式(9),有利於組裝及維持光學攝像透鏡組的小型化。當TTL/ImgH低於關係式(9)的下限值時,易造成光學攝像透鏡組的公差敏感並影響組裝良率;當TTL/ImgH高於關係式(9)的上限值時,易造成光學攝像透鏡組的體積變大,無法達到小型化的目的。
第一實施例
參見圖1A及圖1B,圖1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示意圖。圖1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縱向球差圖(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像散場曲像差圖(Astigmatism/Field Curvature)及畸變像差圖(Distortion)。
如圖1A所示,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1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ST、第一透鏡11、第二透鏡12、第三透鏡13、第四透鏡14及第五透鏡15。此光學攝像透鏡組10更可包含濾光元件16及成像面17。在成像面17上更可設置一影像感測元件100,以構成一成像裝置(未另標號)。
第一透鏡1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11a為凸面、像側面11b為凸面,且物側面11a及像側面11b皆為非球面。第一透鏡11之材質為玻璃。
第二透鏡12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12a為凸面、像側面12b為凹面,且物側面12a及像側面12b皆為非球面。第二透鏡12之材質為塑膠。
第三透鏡1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13a為凸面、像側面13b為凸面,且物側面13a及像側面13b皆為非球面。更詳細地說,第三透鏡13之物側面13a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凹面;第三透鏡13之像側面13b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凸面。第三透鏡13之材質為塑膠。
第四透鏡14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14a為凹面、像側面14b為凸面,且物側面14a及像側面14b皆為非球面。更詳細地說,第四透鏡14之物側面14a在近軸處為凹面、離軸處為凸面;第四透鏡14之像側面14b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凹面。第四透鏡14之材質為塑膠。
第五透鏡15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15a為凸面、像側面15b為凹面,且物側面15a及像側面15b皆為非球面。更詳細說,第五透鏡15之物側面15a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凹面;第五透鏡15之像側面15b在近軸處為凹面、離軸處為凸面;第五透鏡15之物側面15a及像側面15b各具有二個反曲點(對稱光軸I)。第五透鏡15之材質為塑膠。
濾光元件16設置於第五透鏡15與成像面17之間,用以濾除特定波長區段的光線,例如是一紅外線濾除元件(IR Filter)。濾光元件16之二表面16a、16b皆為平面,其材質為玻璃。
影像感測元件100例如是電荷耦合元件感測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Image Sensor)或互補式金屬氧化半導體影像感測元件(CMOS Image Sensor)。
上述各個非球面之曲線方程式表示如下:
Figure 109125705-A0305-02-0013-1
其中,X:非球面上距離光軸為Y的點與非球面於光軸上之切面間的距離;Y:非球面上的點與光軸間之垂直距離;R:透鏡於近光軸處的曲率半徑;K:錐面係數;以及Ai:第i階非球面係數。
請參見下方表一,其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10的詳細光學數據。其中,第一透鏡11之物側面11a標示為表面11a、像側面11b標示為表面11b,其他各透鏡表面則依此類推。表中距離欄位的數值代表該表面至下一表面在光軸I上的距離,例如第一透鏡11之物側面11a至像側面11b之距離為0.645mm,代表第一透鏡11之厚度為0.645mm。第一透鏡11之像側面11b至第二透鏡12之物側面12a之距離為0.03mm。其它可依此類推,以下不再重述。第一實施例中,光學攝像透鏡組10之有效焦距為EFL,光圈值(F-number)為Fno,整體光學攝像透鏡組10最大視角之一半為HFOV(Half Field of View),其數值亦列於表一中。
Figure 109125705-A0305-02-0014-2
Figure 109125705-A0305-02-0015-3
請參見下方表二,其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各透鏡表面的非球面係數。其中,K為非球面曲線方程式中的錐面係數,A4至A16則代表各表面第4階至第16階非球面係數。例如第一透鏡11之物側面11b之錐面係數K為-28.2。其它可依此類推,以下不再重述。此外,以下各實施例的表格係對應至各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各表格的定義係與本實施例相同,故在以下實施例中不再加以贅述。
Figure 109125705-A0305-02-0015-4
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1物側面11a的曲率半徑R1與整體光學攝像透鏡組10之有效焦距EFL的關係式為R1/EFL=2.67。
第一實施例中,第二透鏡12的焦距f2、第三透鏡13的焦距f3與第四透鏡14的焦距f4之間的關係式為f2*(1/f3+1/f4)=-1.03。
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1的折射率溫度變化係數(在標準狀態下)dNd1/dT=2.02×10-6[1/℃]。
第一實施例中,第二透鏡12像側面12b之曲率半徑R4與第三透鏡13物側面13a之曲率半徑R5,二者間之關係式為R4/R5=0.34。
第一實施例中,第三透鏡在光軸上之厚度、第四透鏡在光軸上之厚,與第一透鏡11物側面11a至光學攝像透鏡組10成像面17在光軸上之距離TTL間之關係式為(CT3+CT4)/TTL=0.27。
第一實施例中,第二透鏡12之像側面12b與第三透鏡13之物側面13a在光軸上之間距為AT23,與第三透鏡13之像側面13b與第四透鏡14之物側面14a在光軸上之間距,二者間之關係式為AT23/AT34=1.40。
第一實施例中,第二透鏡12之色散係數Vd2與第五透鏡15之色散係數Vd5間之關係式為Vd5-Vd2=0。
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透鏡之色散係數Vd1=52.8。
第一實施例中,整體光學攝像透鏡組10之第一透鏡11物側面11a至成像面17在光軸上之距離TTL,與在成像面上之最大像高ImgH之關係式為TTL/ImgH=2.02。
由上述關係式的數值可知,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10滿足關係式(1)至(9)的要求。
參見圖1B,圖中由左至右分別為光學攝像透鏡組10之縱向球差圖、像散場曲像差圖及畸變像差圖。由縱向球差圖可以看出,三種可見光486nm、588nm、656nm波長在不同高度的離軸光線皆可集中於成像點附近,其成像點偏差可以控制在±0.02mm以內。由像散場曲像差圖(波長588nm)可以看出,弧矢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0.02mm以內;子午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0.02mm以內;而畸變像差可以控制在6%以內。如圖1B所示,本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10已良好地修正了各項像差,符合光學系統的成像品質要求。
第二實施例
參見圖2A及圖2B,圖2A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示意圖。圖2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縱向球差圖(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像散場曲像差圖(Astigmatism/Field Curvature)及畸變像差圖(Distortion)。
如圖2A所示,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2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ST、第一透鏡21、第二透鏡22、第三透鏡23、第四透鏡24及第五透鏡25。此光學攝像透鏡組20更可包含濾光元件26及成像面27。在成像面27上更可設置一影像感測元件200,以構成一成像裝置(未另標號)。
第一透鏡2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21a為凸面、像側面21b為凸面,且物側面21a及像側面21b皆為非球面。第一透鏡21之材質為玻璃。
第二透鏡22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22a為凸面、像側面22b為凹面,且物側面22a及像側面22b皆為非球面。第二透鏡22之材質為塑膠。
第三透鏡2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23a為凸面、像側面23b為凸面,且物側面23a及像側面23b皆為非球面。更詳細地說,第三透鏡23之物側面23a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凹面;第三透鏡23之像側面23b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凸面。第三透鏡23之材質為塑膠。
第四透鏡24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24a為凹面、像側面24b為凸面,且物側面24a及像側面24b皆為非球面。更詳細地說,第四透鏡24之物側面24a在近軸處為凹面、離軸處為凸面。第四透鏡24之材質為塑膠。
第五透鏡25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25a為凸面、像側面25b為凹面,且物側面25a及像側面25b皆為非球面。更詳細說,第五透鏡25之物側面25a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凹面;第五透鏡25之像側面25b在近軸處為凹面、離軸處為凸面;第五透鏡25之物側面25a及像側面25b各具有二個反曲點(對稱光軸I)。第五透鏡25之材質為塑膠。
濾光元件26設置於第五透鏡25與成像面27之間,用以濾除特定波長區段的光線,例如是一紅外線濾除元件(IR Filter)。濾光元件26之二表面26a、26b皆為平面,其材質為玻璃。
影像感測元件200例如是電荷耦合元件感測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Image Sensor)或互補式金屬氧化半導體影像感測元件(CMOS Image Sensor)。
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20之詳細光學數據及透鏡表面之非球面係數分別列於表三及表四。在第二實施例中,非球面之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
Figure 109125705-A0305-02-0018-5
Figure 109125705-A0305-02-0019-6
Figure 109125705-A0305-02-0019-7
在第二實施例中,光學攝像透鏡組20之各關係式的數值列於表五。由表五可知,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20滿足關係式(1)至(9)的要求。
Figure 109125705-A0305-02-0020-8
參見圖2B,圖中由左至右分別為光學攝像透鏡組20之縱向球差圖、像散場曲像差圖及畸變像差圖。由縱向球差圖可以看出,三種可見光486nm、588nm、656nm波長在不同高度的離軸光線皆可集中於成像點附近,其成像點偏差可以控制在±0.02mm以內。由像散場曲像差圖(波長588nm)可以看出,弧矢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0.03mm以內;子午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0.06mm以內;而畸變像差可以控制在5%以內。如圖2B所示,本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20已良好地修正了各項像差,符合光學系統的成像品質要求。
第三實施例
參見圖3A及圖3B,圖3A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示意圖。圖3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縱向球差圖 (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像散場曲像差圖(Astigmatism/Field Curvature)及畸變像差圖(Distortion)。
如圖3A所示,第三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3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ST、第一透鏡31、第二透鏡32、第三透鏡33、第四透鏡34及第五透鏡35。此光學攝像透鏡組30更可包含濾光元件36及成像面37。在成像面37上更可設置一影像感測元件300,以構成一成像裝置(未另標號)。
第一透鏡3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31a為凸面、像側面31b為凸面,且物側面31a及像側面31b皆為非球面。第一透鏡31之材質為玻璃。
第二透鏡32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32a為凸面、像側面32b為凹面,且物側面32a及像側面32b皆為非球面。更詳細地說,第二透鏡32之物側面32a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凹面。第二透鏡32之材質為塑膠。
第三透鏡3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33a為凸面、像側面33b為凸面,且物側面33a及像側面33b皆為非球面。更詳細地說,第三透鏡33之物側面33a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凹面;第三透鏡33之像側面33b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凸面。第三透鏡33之材質為塑膠。
第四透鏡34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34a為凹面、像側面34b為凸面,且物側面34a及像側面34b皆為非球面。更詳細地說,第四透鏡34之物側面34a在近軸處為凹面、離軸處為凸面。第四透鏡34之材質為塑膠。
第五透鏡35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35a為凸面、像側面35b為凹面,且物側面35a及像側面35b皆為非球面。更詳細說,第五透鏡35之物側面35a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凹面;第五透鏡35之像側面35b在近軸處 為凹面、離軸處為凸面;第五透鏡35之物側面35a及像側面35b各具有二個反曲點(對稱光軸I)。第五透鏡35之材質為塑膠。
濾光元件36設置於第五透鏡35與成像面37之間,用以濾除特定波長區段的光線,例如是一紅外線濾除元件(IR Filter)。濾光元件36之二表面36a、36b皆為平面,其材質為玻璃。
影像感測元件300例如是電荷耦合元件感測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Image Sensor)或互補式金屬氧化半導體影像感測元件(CMOS Image Sensor)。
第三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30之詳細光學數據及透鏡表面之非球面係數分別列於表六及表七。在第三實施例中,非球面之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
Figure 109125705-A0305-02-0022-9
Figure 109125705-A0305-02-0023-10
在第三實施例中,光學攝像透鏡組30之各關係式的數值列於表八。由表八可知,第三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30滿足關係式(1)至(9)的要求。
Figure 109125705-A0305-02-0023-14
參見圖3B,圖中由左至右分別為光學攝像透鏡組30之縱向球差圖、像散場曲像差圖及畸變像差圖。由縱向球差圖可以看出,三種可見光486nm、588nm、656nm波長在不同高度的離軸光線皆可集中於成像點附近,其成像點偏差可以控制在±0.02mm以內。由像散場曲像差圖(波長588nm)可以看出,弧矢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0.02mm以內;子午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0.02mm以內;而畸變像差可以控制在3%以內。如圖3B所示,本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30已良好地修正了各項像差,符合光學系統的成像品質要求。
第四實施例
參見圖4A及圖4B,圖4A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示意圖。圖4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縱向球差圖(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像散場曲像差圖(Astigmatism/Field Curvature)及畸變像差圖(Distortion)。
如圖4A所示,第四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4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ST、第一透鏡41、第二透鏡42、第三透鏡43、第四透鏡44及第五透鏡45。此光學攝像透鏡組40更可包含濾光元件46及成像面47。在成像面47上更可設置一影像感測元件400,以構成一成像裝置(未另標號)。
第一透鏡4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41a為凸面、像側面41b為凸面,且物側面41a及像側面41b皆為非球面。第一透鏡41之材質為玻璃。
第二透鏡42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42a為凸面、像側面42b為凹面,且物側面42a及像側面42b皆為非球面。更詳細地說,第二透鏡42之 物側面42a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凹面;第二透鏡42之像側面42b在近軸處為凹面、離軸處為凸面。第二透鏡42之材質為塑膠。
第三透鏡4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43a為凸面、像側面43b為凸面,且物側面43a及像側面43b皆為非球面。更詳細地說,第三透鏡43之物側面43a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凹面;第三透鏡43之像側面43b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凸面。第三透鏡43之材質為塑膠。
第四透鏡44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44a為凹面、像側面44b為凸面,且物側面44a及像側面44b皆為非球面。第四透鏡44之材質為塑膠。
第五透鏡45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45a為凸面、像側面45b為凹面,且物側面45a及像側面45b皆為非球面。更詳細說,第五透鏡45之物側面45a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凹面;第五透鏡45之像側面45b在近軸處為凹面、離軸處為凸面;第五透鏡45之物側面45a及像側面45b各具有二個反曲點(對稱光軸I)。第五透鏡45之材質為塑膠。
濾光元件46設置於第五透鏡45與成像面47之間,用以濾除特定波長區段的光線,例如是一紅外線濾除元件(IR Filter)。濾光元件46之二表面46a、46b皆為平面,其材質為玻璃。
影像感測元件400例如是電荷耦合元件感測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Image Sensor)或互補式金屬氧化半導體影像感測元件(CMOS Image Sensor)。
第四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40之詳細光學數據及透鏡表面之非球面係數分別列於表九及表十。在第四實施例中,非球面之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
Figure 109125705-A0305-02-0026-15
Figure 109125705-A0305-02-0026-16
表十
在第四實施例中,光學攝像透鏡組40之各關係式的數值列於表十一。由表十一可知,第四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40滿足關係式(1)至(3),及關係式(5)至(9)的要求。
Figure 109125705-A0305-02-0027-17
參見圖4B,圖中由左至右分別為光學攝像透鏡組40之縱向球差圖、像散場曲像差圖及畸變像差圖。由縱向球差圖可以看出,三種可見光486nm、588nm、656nm波長在不同高度的離軸光線皆可集中於成像點附近,其成像點偏差可以控制在±0.01mm以內。由像散場曲像差圖(波長588nm)可以看出,弧矢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0.02mm以內;子午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0.01mm以內;而畸變像差可以控制在5%以內。如圖4B所示,本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40已良好地修正了各項像差,符合光學系統的成像品質要求。
第五實施例
參見圖5A及圖5B,圖5A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示意圖。圖5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縱向球差圖 (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像散場曲像差圖(Astigmatism/Field Curvature)及畸變像差圖(Distortion)。
如圖5A所示,第五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5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ST、第一透鏡51、第二透鏡52、第三透鏡53、第四透鏡54及第五透鏡55。此光學攝像透鏡組50更可包含濾光元件56及成像面57。在成像面57上更可設置一影像感測元件500,以構成一成像裝置(未另標號)。
第一透鏡5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51a為凸面、像側面51b為凸面,且物側面51a及像側面51b皆為非球面。第一透鏡51之材質為玻璃。
第二透鏡52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52a為凸面、像側面52b為凹面,且物側面52a及像側面52b皆為非球面。第二透鏡52之材質為塑膠。
第三透鏡5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53a為凸面、像側面53b為凸面,且物側面53a及像側面53b皆為非球面。更詳細地說,第三透鏡53之物側面53a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凹面;第三透鏡53之像側面53b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凸面。第三透鏡53之材質為塑膠。
第四透鏡54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54a為凹面、像側面54b為凸面,且物側面54a及像側面54b皆為非球面。更詳細地說,第四透鏡54之物側面54a在近軸處為凹面、離軸處為凸面;第四透鏡54之像側面54b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凹面。第四透鏡54之材質為塑膠。
第五透鏡55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55a為凸面、像側面55b為凹面,且物側面55a及像側面55b皆為非球面。更詳細說,第五透鏡55之物側面55a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凹面;第五透鏡55之像側面55b在近軸處 為凹面、離軸處為凸面;第五透鏡55之物側面55a及像側面55b各具有二個反曲點(對稱光軸I)。第五透鏡55之材質為塑膠。
濾光元件56設置於第五透鏡55與成像面57之間,用以濾除特定波長區段的光線,例如是一紅外線濾除元件(IR Filter)。濾光元件56之二表面56a、56b皆為平面,其材質為玻璃。
影像感測元件500例如是電荷耦合元件感測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Image Sensor)或互補式金屬氧化半導體影像感測元件(CMOS Image Sensor)。
第五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50之詳細光學數據及透鏡表面之非球面係數分別列於表十二及表十三。在第五實施例中,非球面之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
Figure 109125705-A0305-02-0029-19
Figure 109125705-A0305-02-0030-20
在第五實施例中,光學攝像透鏡組50之各關係式的數值列於表十四。由表十四可知,第五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50滿足關係式(1)至(9)的要求。
Figure 109125705-A0305-02-0030-21
參見圖5B,圖中由左至右分別為光學攝像透鏡組50之縱向球差圖、像散場曲像差圖及畸變像差圖。由縱向球差圖可以看出,三種可見光486nm、588nm、656nm波長在不同高度的離軸光線皆可集中於成像點附近,其成像點偏差可以控制在±0.01mm以內。由像散場曲像差圖(波長588nm)可以看出,弧矢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0.02mm以內;子午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0.03mm以內;而畸變像差可以控制在6%以內。如圖5B所示,本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50已良好地修正了各項像差,符合光學系統的成像品質要求。
第六實施例
參見圖6A及圖6B,圖6A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示意圖。圖6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縱向球差圖(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像散場曲像差圖(Astigmatism/Field Curvature)及畸變像差圖(Distortion)。
如圖6A所示,第六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6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ST、第一透鏡61、第二透鏡62、第三透鏡63、第四透鏡64及第五透鏡65。此光學攝像透鏡組60更可包含濾光元件66及成像面67。在成像面67上更可設置一影像感測元件600,以構成一成像裝置(未另標號)。
第一透鏡6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61a為凸面、像側面61b為凸面,且物側面61a及像側面61b皆為非球面。第一透鏡61之材質為玻璃。
第二透鏡62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62a為凸面、像側面62b為凹面,且物側面62a及像側面62b皆為非球面。更詳細地說,第二透鏡62之物側面62a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凹面。第二透鏡62之材質為塑膠。
第三透鏡6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63a為凸面、像側面63b為凸面,且物側面63a及像側面63b皆為非球面。更詳細地說,第三透鏡63之物側面63a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凹面;第三透鏡63之像側面63b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凸面。第三透鏡63之材質為塑膠。
第四透鏡64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64a為凹面、像側面64b為凸面,且物側面64a及像側面64b皆為非球面。更詳細地說,第四透鏡64之物側面64a在近軸處為凹面、離軸處為凸面。第四透鏡64之材質為塑膠。
第五透鏡65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65a為凸面、像側面65b為凹面,且物側面65a及像側面65b皆為非球面。更詳細說,第五透鏡65之物側面65a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凹面;第五透鏡65之像側面65b在近軸處為凹面、離軸處為凸面;第五透鏡65之物側面65a及像側面65b各具有二個反曲點(對稱光軸I)。第五透鏡65之材質為塑膠。
濾光元件66設置於第五透鏡65與成像面67之間,用以濾除特定波長區段的光線,例如是一紅外線濾除元件(IR Filter)。濾光元件66之二表面66a、66b皆為平面,其材質為玻璃。
影像感測元件600例如是電荷耦合元件感測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Image Sensor)或互補式金屬氧化半導體影像感測元件(CMOS Image Sensor)。
第六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60之詳細光學數據及透鏡表面之非球面係數分別列於表十五及表十六。在第六實施例中,非球面之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
Figure 109125705-A0305-02-0032-22
Figure 109125705-A0305-02-0033-23
Figure 109125705-A0305-02-0033-24
在第六實施例中,光學攝像透鏡組60之各關係式的數值列於表十七。由表十七可知,第六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60滿足關係式(1)至(9)的要求。
Figure 109125705-A0305-02-0034-25
參見圖6B,圖中由左至右分別為光學攝像透鏡組60之縱向球差圖、像散場曲像差圖及畸變像差圖。由縱向球差圖可以看出,三種可見光486nm、588nm、656nm波長在不同高度的離軸光線皆可集中於成像點附近,其成像點偏差可以控制在±0.02mm以內。由像散場曲像差圖(波長588nm)可以看出,弧矢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0.03mm以內;子午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0.02mm以內;而畸變像差可以控制在6%以內。如圖6B所示,本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60已良好地修正了各項像差,符合光學系統的成像品質要求。
第七實施例
參見圖7A及圖7B,圖7A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示意圖。圖7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縱向球差圖 (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像散場曲像差圖(Astigmatism/Field Curvature)及畸變像差圖(Distortion)。
如圖7A所示,第七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7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ST、第一透鏡71、第二透鏡72、第三透鏡73、第四透鏡74及第五透鏡75。此光學攝像透鏡組70更可包含濾光元件76及成像面77。在成像面77上更可設置一影像感測元件700,以構成一成像裝置(未另標號)。
第一透鏡7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71a為凸面、像側面71b為凸面,且物側面71a及像側面71b皆為非球面。第一透鏡71之材質為玻璃。
第二透鏡72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72a為凸面、像側面72b為凹面,且物側面72a及像側面72b皆為非球面。更詳細地說,第二透鏡72之物側面72a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凹面。第二透鏡72之材質為塑膠。
第三透鏡7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73a為凸面、像側面73b為凸面,且物側面73a及像側面73b皆為非球面。更詳細地說,第三透鏡73之物側面73a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凹面;第三透鏡73之像側面73b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凸面。第三透鏡73之材質為塑膠。
第四透鏡74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74a為凹面、像側面74b為凸面,且物側面74a及像側面74b皆為非球面。更詳細地說,第四透鏡74之物側面74a在近軸處為凹面、離軸處為凸面;第四透鏡74之像側面74b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凹面。第四透鏡74之材質為塑膠。
第五透鏡75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75a為凸面、像側面75b為凹面,且物側面75a及像側面75b皆為非球面。更詳細說,第五透鏡75之物側面75a在近軸處為凸面、離軸處為凹面;第五透鏡75之像側面75b在近軸處 為凹面、離軸處為凸面;第五透鏡75之物側面75a及像側面75b各具有二個反曲點(對稱光軸I)。第五透鏡75之材質為塑膠。
濾光元件76設置於第五透鏡75與成像面77之間,用以濾除特定波長區段的光線,例如是一紅外線濾除元件(IR Filter)。濾光元件76之二表面76a、76b皆為平面,其材質為玻璃。
影像感測元件700例如是電荷耦合元件感測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Image Sensor)或互補式金屬氧化半導體影像感測元件(CMOS Image Sensor)。
第七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70之詳細光學數據及透鏡表面之非球面係數分別列於表十八及表十九。在第七實施例中,非球面之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
Figure 109125705-A0305-02-0036-26
Figure 109125705-A0305-02-0037-27
在第七實施例中,光學攝像透鏡組70之各關係式的數值列於表二十。由表二十可知,第七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70滿足關係式(1)至(9)的要求。
Figure 109125705-A0305-02-0037-28
參見圖7B,圖中由左至右分別為光學攝像透鏡組70之縱向球差圖、像散場曲像差圖及畸變像差圖。由縱向球差圖可以看出,三種可見光486nm、588nm、656nm波長在不同高度的離軸光線皆可集中於成像點附近,其成像點偏差可以控制在±0.01mm以內。由像散場曲像差圖(波長588nm)可以看出,弧矢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0.02mm以內;子午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0.02mm以內;而畸變像差可以控制在4%以內。如圖7B所示,本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70已良好地修正了各項像差,符合光學系統的成像品質要求。
第八實施例
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為一成像裝置,此成像裝置包含如前述第一至第七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以及一影像感測元件;其中,所述影像感測元件設置於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成像面上。影像感測元件例如是電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式金屬氧化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影像感測元件等。
第九實施例
參見圖8,圖中所示為本發明第九實施例之一電子裝置1000,此電子裝置1000包含如第九實施例之成像裝置1010。
雖然本發明使用前述數個實施例加以說明,然而該些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範圍。對任何熟知此項技藝者而言,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內,仍可以參照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例內容進行形式上和細節上的多種變化。是故,此處需明白的是,本發明係以下列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任何在申請專利範圍內或其等效的範圍內所作的各種變化,仍應落入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之內。
10:光學攝像透鏡組
11:第一透鏡
12:第二透鏡
13:第三透鏡
14:第四透鏡
15:第五透鏡
16:濾光元件
17:成像面
11a:第一透鏡之物側面
11b:第一透鏡之像側面
12a:第二透鏡之物側面
12b:第二透鏡之像側面
13a:第三透鏡之物側面
13b:第三透鏡之像側面
14a:第四透鏡之物側面
14b:第四透鏡之像側面
15a:第五透鏡之物側面
15b:第五透鏡之像側面
16a、16b:濾光元件之二表面
100:影像感測元件
I:光軸
ST:光圈

Claims (13)

  1. 一種光學攝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光圈;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像側面為凸面;一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像側面為凹面;一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像側面為凸面,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凹面、像側面為凸面,該第四透鏡之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以及一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像側面為凹面,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及像側面各具有至少一反曲點;其中,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之透鏡總數為五片;該第一透鏡之折射率溫度係數為dNd1/dT,該第二透鏡之焦距為f2,該第三透鏡之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之焦距為f4,該第一透鏡物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1,該第二透鏡像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4,該第三透鏡物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5,整體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有效焦距為EFL,係滿足以下關係式:dNd1/dT≦1×10-5;-3.5≦f2*(1/f3+1/f4)≦-1;0<R4/R5≦0.5;及2.51≦R1/EFL≦4.7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三透鏡在光軸上之厚度為CT3,該第四透鏡在光軸上之厚度為CT4,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成像面在光軸上之距離為TTL,係滿足以下關係式:0.24≦(CT3+CT4)/TTL≦0.39。
  3. 一種光學攝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光圈;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像側面為凸面;一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像側面為凹面;一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像側面為凸面,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凹面、像側面為凸面,該第四透鏡之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以及一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像側面為凹面,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及像側面各具有至少一反曲點;其中,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之透鏡總數為五片;該第一透鏡物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1,該第二透鏡像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4,該第三透鏡物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5,該第二透鏡之焦距為f2,該第三透鏡之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之焦距為f4,整體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有效焦距為EFL,係滿足以下關係式:0<R4/R5≦0.5;-3.5≦f2*(1/f3+1/f4)≦-1;及2.51≦R1/EFL≦4.7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三透鏡在光軸上之厚度為CT3,該第四透鏡在光軸上之厚度為CT4,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成像面在光軸上之距離為TTL,係滿足以下關係式:0.24≦(CT3+CT4)/TTL≦0.39。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3項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二透鏡像側面至該第三透鏡物側面在光軸上之距離為AT23,該第三透鏡像側面至該第四透鏡物側面在光軸上之距離為AT34,係滿足以下關係式:0.8≦AT23/AT34≦3.5。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3項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二透鏡之色散係數為Vd2,該第五透鏡之色散係數為Vd5,係滿足以下關係式:|Vd5-Vd2|≦15。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3項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之色散係數為Vd1,係滿足以下關係式:Vd1≧4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3項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成像面在光軸上之距離為TTL,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最大像高為ImgH,係滿足以下關係式:1.9≦TTL/ImgH≦2.2。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3項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為凸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3項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於離軸處為凹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3項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五透鏡之像側面於離軸處為凸面。
  12. 一種成像裝置,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3項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及一影像感測元件,其中,該影像感測元件設置於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成像面。
  13. 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成像裝置。
TW109125705A 2020-07-20 2020-07-30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7173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53742P 2020-07-20 2020-07-20
US63/053,742 2020-07-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7301B true TWI717301B (zh) 2021-01-21
TW202204962A TW202204962A (zh) 2022-02-01

Family

ID=75237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5705A TWI717301B (zh) 2020-07-20 2020-07-30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06866B2 (zh)
CN (1) CN113960746A (zh)
TW (1) TWI71730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3075B (zh) * 2020-09-24 2022-05-01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光學透鏡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52506A1 (ja) * 2010-06-04 2011-12-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TW201333522A (zh) * 2011-11-18 2013-08-16 Sony Corp 成像鏡片及成像設備
TW201433820A (zh) * 2014-01-27 2014-09-0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光學成像鏡頭的電子裝置
TW201439581A (zh) * 2014-01-27 2014-10-16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光學成像鏡頭的電子裝置
TW201533464A (zh) * 2014-02-26 2015-09-01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微小型鏡頭
TW201534960A (zh) * 2014-03-14 2015-09-16 Glory Science Co Ltd 成像鏡頭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09250B1 (ko) * 2006-10-10 2008-02-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초소형 촬상 광학계
TWI421557B (zh) * 2009-07-14 2014-01-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像透鏡系統
WO2011027690A1 (ja) * 2009-09-02 2011-03-10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単焦点光学系、撮像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機器
TWI437312B (zh) * 2011-12-28 2014-05-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擷取鏡片系統
TWI516796B (zh) * 2013-11-13 2016-01-11 光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光學鏡頭組
US20160124182A1 (en) * 2014-11-05 2016-05-05 Calin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JP2016109871A (ja) * 2014-12-05 2016-06-20 Hoya株式会社 撮像光学系
TW201621380A (zh) * 2014-12-08 2016-06-16 Calin Technology Co Ltd 攝像鏡頭
TWI524109B (zh) * 2015-02-05 2016-03-01 光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
US20160252708A1 (en) * 2015-02-27 2016-09-01 Glory Science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TWI570439B (zh) * 2015-06-26 2017-02-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八)
TWI567419B (zh) * 2015-06-26 2017-01-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七)
US10101561B2 (en) * 2016-10-20 2018-10-16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Five-piece optical imaging len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52506A1 (ja) * 2010-06-04 2011-12-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EP2579080A1 (en) * 2010-06-04 2013-04-10 Sony Corporation Image pickup lens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TW201333522A (zh) * 2011-11-18 2013-08-16 Sony Corp 成像鏡片及成像設備
TW201433820A (zh) * 2014-01-27 2014-09-0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光學成像鏡頭的電子裝置
TW201439581A (zh) * 2014-01-27 2014-10-16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光學成像鏡頭的電子裝置
TW201533464A (zh) * 2014-02-26 2015-09-01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微小型鏡頭
TW201534960A (zh) * 2014-03-14 2015-09-16 Glory Science Co Ltd 成像鏡頭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3075B (zh) * 2020-09-24 2022-05-01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光學透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06866B2 (en) 2022-11-22
CN113960746A (zh) 2022-01-21
US20220019056A1 (en) 2022-01-20
TW202204962A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49290A1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TWI718066B (zh)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801635B (zh) 光學成像鏡頭
TWI690743B (zh)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1596445B (zh) 摄像光学镜头
TWI717285B (zh) 光學取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792749B (zh) 光學取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705265B (zh) 成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717301B (zh)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770504B (zh) 成像鏡頭
TWI693428B (zh) 光學取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88785B (zh) 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805283B (zh)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KR20150089134A (ko) 촬상 렌즈
TW202107145A (zh) 成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751949B (zh) 光學成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708963B (zh) 光學成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US20230052783A1 (en) Infrared projection lens assembly and infrared projection module
TWI824391B (zh)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758086B (zh) 光學取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787082B (zh) 光學成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809914B (zh)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221707799U (zh) 光学取像透镜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TW202102891A (zh)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214375517U (zh) 光学取像透镜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