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5524B - 有機電激發光光源 - Google Patents

有機電激發光光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5524B
TWI505524B TW100117780A TW100117780A TWI505524B TW I505524 B TWI505524 B TW I505524B TW 100117780 A TW100117780 A TW 100117780A TW 100117780 A TW100117780 A TW 100117780A TW I505524 B TWI505524 B TW I5055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layer
primary color
color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7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8956A (en
Inventor
Meng Ting Lee
Chang Yen Wu
Chun Liang Lin
Chieh Wei Chen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01177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05524B/zh
Priority to CN2011102169171A priority patent/CN102280594A/zh
Priority to US13/198,721 priority patent/US8426849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248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89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55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552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10K2102/3031Two-side emission, e.g. transparent OLEDs [TOLED]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有機電激發光光源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發光光源,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有機電激發光光源(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
相較於傳統照明光源,例如白熾燈、螢光燈等,有機電激發光光源具有輕薄、無汞、無紫外光、為平面光源等優點,因此有機電激發光燈源已被視為一個極具潛力的新興光源。以白光有機電激發光燈源為例,習知技術主要是採用由藍色有機發光材料及黃色有機發光材料組成之發光層,並對發光層施加適當的電壓,以使有機電激發光燈源發出特定色溫的白光。
圖1為習知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光譜。請參照圖1,在習知的有機電激發光燈源中,雖然調整施加至發光層的電壓大小可控制有機電激發光燈源之色溫(color temperature),但是,習知的有機電激發光燈源之色溫與光強度之間存在依存性(dependence)。詳言之,當施加發光層之電壓增加時,有機電激發光燈源之色溫會隨之升高,但此時有機電激發光燈源之光強度亦會隨著色溫的增加而增加。同樣地,當施加發光層之電壓降低時,有機電激發光燈源之色溫會隨之降低,但此時有機電激發光燈源之光強度亦會隨著色溫的降低而降低。這樣一來,當製造者需要使用高色溫低光強度或低色溫高強度的光源時,習知的有機電激發光燈源便無法滿足製造者的需求。此外,習知的有機電激發光燈源之演色性(color render index)無法達到實用上的需求(即低於80)。承上述,如何開發出一種色溫調變彈性佳且演色性高之有機電激發光燈源實為研發者所欲達成的目標之一。
本發明提供一種有機電激發光光源,其具有較佳的色溫調變彈性。
本發明提供一種有機電激發光光源,其包括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以及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耦接至第一驅動偏壓,以發出色溫介於2800K至3500K之第一色光。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耦接至第二驅動偏壓,以發出第二色光。第一色光與第二色光混合後產生色溫介於3500K至6500K之第三色光。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色光為具有三個強度峰值的白光,而第二色光包括藍光,且第二色光的色溫高於第一色光的色溫。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驅動偏壓為固定偏壓,而第二驅動偏壓為可調變偏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可進一步包括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其中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配置於第一基板上,而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配置於第二基板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承載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第一基板與承載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第二基板係彼此堆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可進一步包括基板,其中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與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排列於基板的不同區域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與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係交替地排列於基板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可進一步包括基板,其中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與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堆疊於基板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與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包括第一陽極、導電層、配置於第一陽極與導電層之間的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第一陰極以及配置於第一陰極與導電層之間的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層。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包括第一陽極、第一陰極以及配置於第一陽極與第一陰極之間的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可進一步包括配置於第一陽極與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之間的第一電洞傳輸層、配置於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與第一陰極之間的第一電子傳輸層以及配置於第一電子傳輸層與第一陰極之間的第一電子注入層,其中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位於第一電子傳輸層與電洞傳輸層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包括第一色彩有機電激發光層。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可進一步包括第二色彩有機電激發光層。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可進一步包括第三色彩有機電激發光層。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包括具有第一原色摻質之第一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具有第二原色摻質之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以及具有第三原色摻質之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其中第一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與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係堆疊於第一陽極與第一陰極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包括具有第一原色摻質與第二原色摻質之第一原色-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以及具有第三原色摻質之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包括第一原色-第二原色-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第一原色-第二原色-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具有第一原色摻質、第二原色摻質與第三原色摻質。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包括具有黃色摻質之黃色有機電激發光層以及具有藍色摻質之藍色有機電激發光層,其中黃色有機電激發光層與藍色有機電激發光層係堆疊於第一陽極與第一陰極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包括第一陽極、第一陰極、配置於第一陽極與第一陰極之間的導電層、具有第一原色摻質與第二原色摻質且配置於第一陽極與導電層之間的第一原色-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配置於第一陽極與第一原色-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之間的第一電洞傳輸層、配置於第一原色-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與導電層之間的第一電子傳輸層、配置於第一電子傳輸層與導電層之間的第一電子注入層、具有第三原色摻質且配置於第一陰極與導電層之間的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配置於導電層與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之間的第二電洞傳輸層、配置於第一陰極與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之間的第二電子傳輸層以及配置於第一陰極與第二電子傳輸層之間的第二電子注入層。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包括第一陽極、第一陰極、配置於第一陽極與第一陰極之間的第一導電層、具有第一原色摻質且配置於第一陽極與第一導電層之間的第一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配置於第一陽極與第一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之間的第一電洞傳輸層、配置於第一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與第一導電層之間的第一電子傳輸層、配置於第一電子傳輸層與第一導電層之間的第一電子注入層、配置於第一導電層與第一陰極之間的第二導電層、具有第二原色摻質且配置於第一導電層與第二導電層之間的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配置於第一導電層與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之間的第二電洞傳輸層、配置於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與第二導電層之間的第二電子傳輸層、配置於第二電子傳輸層與第二導電層之間的第二電子注入層、具有第三原色摻質且配置於第一陰極與第二導電層之間的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配置於第二導電層與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之間的第三電洞傳輸層、配置於第一陰極與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之間的第三電子傳輸層以及配置於第一陰極與第三電子傳輸層之間的第三電子注入層。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包括第二陽極、第二陰極以及配置於第二陽極與第二陰極之間的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層。
基於上述,由於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利用多個獨立驅動且具有不同色溫的有機發光元件,因此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具有較佳的色溫調變彈性。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第一實施例】
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2,本實施例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包括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以及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2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耦接至第一驅動偏壓V1,以發出色溫介於2800K至3500K之第一色光L1。舉例而言,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所發出的第一色光L1可為具有三個強度峰值的白光。如圖3所示,所述之三個強度峰值可分別為464奈米(nm)、544奈米(nm)以及620奈米(nm),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請繼續參照圖2,本實施例之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20耦接至第二驅動偏壓V2,以發出第二色光L2。舉例而言,本實施例之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20所發出的第二色光L2例如為藍光,且第二色光L2的色溫高於第一色光L1的色溫。本實施例之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20包括第二陽極122、第二陰極124以及配置於第二陽極122與第二陰極124之間的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層126。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陽極122、第二陰極124例如是透明導電電極。第二陽極122、第二陰極124之材質包括金屬氧化物或其它合適的導電氧化物。舉例而言,第二陽極122、第二陰極124之材質例如是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鋁錫氧化物、鋁鋅氧化物、銦鍺鋅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之堆疊層。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所發出的第一色光L1與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20所發出的第二色光L2在混合之後會產生色溫介於3500K至6500K之第三色光。以下將配合圖4詳細地說明之。
圖4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的光譜。請參照圖4,曲線S100代表本實施例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被驅動但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20未被驅動時,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所發出之光譜(light spectrum)。此時,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之色溫(color temperature)約為2800K。當製造者欲使用色溫較高的光源時,則可同時驅動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及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20。這樣一來,當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所發出之色溫較低的第一色光L1與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20所發出之色溫較高的第二色光L2混合後,製造者便可獲得色溫較高(例如3500K)的第三色光,其光譜(light spectrum)如曲線S200所示。
另外,若製造者欲使用色溫更高的光源時,則可將第二驅動偏壓V2調大,而增加高色溫之第二色光L2的光強度,進而使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之色溫升高。如圖3所示,當第一驅動偏壓V1固定,而第二驅動偏壓V2調逐步變大時,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之光譜由曲線S200會轉變為曲線S300、S400、S500,而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之色溫亦對應地逐漸升高為4500K、5000K、6000K。換言之,本實施例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藉由增加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20的光強度,可使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之色溫沿著普朗克軌跡(Planckain Locus)調變,且無論是在高色溫還是低色溫的情況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之演色性(color render index)皆可大於實用上的需求(即80)。
需特別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之色溫與光強度之間的依存性不高。換言之,製造者對於光強度與色溫的調整彈性較大。舉例而言,若製造者需要高色溫且低光強度之光源時,可施加較高之第二驅動偏壓V2至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20,並控制第一驅動偏壓V1以使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維持在低光強度的狀態,進而使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具有高色溫與低光強度。類似地,若製造者需要低色溫且高光強度之光源時,若製造者需要低色溫且高光強度之光源時,可施加較低之第二驅動偏壓V2至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20,並控制第一驅動偏壓V1以使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維持在高光強度的狀態,進而使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具有低色溫與高光強度。
請參照圖2,本實施例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可進一步包括第一基板130以及第二基板140,其中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配置於第一基板130上,而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20配置於第二基板140上。更進一步地說,承載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的第一基板130與承載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20的第二基板140係彼此堆疊,且第一基板130與第二基板140皆為透光基板。如此一來,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所發出之第一色光L1便可依序穿過第一基板130、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20以及第二基板140,進而與穿過第二基板140之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所發出的第二色光L1進行混光。本實施例之第一基板130與第二基板140的材質包括玻璃、石英、有機聚合物或是其它透光材料。
圖5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5A,本實施例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包括第一陽極112、第一陰極114以及配置於第一陽極112與第一陰極114之間的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116。更詳細地說,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更包括配置於第一陽極112與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116之間的第一電洞傳輸層118、配置於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116與第一陰極114之間的第一電子傳輸層113以及配置於第一電子傳輸層113與第一陰極114之間的第一電子注入層115,其中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116位於第一電子傳輸層113與電洞傳輸層118之間。本實施例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116包括具有第一原色(例如紅色)摻質之第一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第一色彩有機電激發光層)116a、具有第二原色(例如綠色)摻質之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b(第二色彩有機電激發光層)以及具有第三原色(例如藍色)摻質之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c(第三色彩有機電激發光層),其中第一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a、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b與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c係堆疊於第一陽極112與第一陰極114之間。
然而,本發明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可具有多種形式,並不限於上段所述,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中的第一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a、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b以及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c亦可置換為具有黃色摻質之黃色有機電激發光層以及具有藍色摻質之藍色有機電激發光層。
在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中,圖5A所示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中的第一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a、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b以及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c亦可置換為如圖5B所示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A中之具有第一原色(例如紅色)摻質與第二原色(例如綠色)摻質之第一原色-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d以及具有第三原色(例如藍色)摻質之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c。
在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中,圖5A所示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中的第一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a、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b以及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c亦可置換為如圖5C所示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B中之第一原色-第二原色-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d。第一原色-第二原色-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d具有第一原色(例如紅色)摻質、第二原色(例如綠色)摻質與第三原色(例如藍色)摻質。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如圖5D所示,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C可包括第一陽極112、第一陰極114、配置於第一陽極112與第一陰極114之間的導電層117、具有第一原色(例如紅色)摻質與第二原色(例如綠色)摻質且配置於第一陽極112與導電層117之間的第一原色-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d、配置於第一陽極112與第一原色-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d之間的第一電洞傳輸層118、配置於第一原色-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d與導電層117之間的第一電子傳輸層113、配置於第一電子傳輸層113與導電層117之間的第一電子注入層115、具有第三原色(例如藍色)摻質且配置於第一陰極114與導電層117之間的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c、配置於導電層117與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c之間的第二電洞傳輸層118’、配置於第一陰極114與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c之間的第二電子傳輸層113’以及配置於第一陰極114與第二電子傳輸層113’之間的第二電子注入層115’。導電層117例如是透明導電層。導電層117之材質包括金屬氧化物或是其它合適的氧化物。舉例而言,導電層117之材質例如是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鋁錫氧化物、鋁鋅氧化物、銦鍺鋅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之堆疊層。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如圖5E所示,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D包括第一陽極112、第一陰極114、配置於第一陽極112與第一陰極114之間的第一導電層117、具有第一原色(例如紅色)摻質且配置於第一陽極112與第一導電層117之間的第一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a、配置於第一陽極112與第一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a之間的第一電洞傳輸層118、配置於第一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a與第一導電層117之間的第一電子傳輸層、配置於第一電子傳輸層113與第一導電層117之間的第一電子注入層115、配置於第一導電層117與第一陰極114之間的第二導電層117’、具有第二原色(例如綠色)摻質且配置於第一導電層117與第二導電層117’之間的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b、配置於第一導電層117與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b之間的第二電洞傳輸層118’、配置於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b與第二導電層117’之間的第二電子傳輸層113’、配置於第二電子傳輸層113’與第二導電層117’之間的第二電子注入層115’、具有第三原色(例如藍色)摻質且配置於第一陰極114與第二導電層117’之間的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c、配置於第二導電層117’與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c之間的第三電洞傳輸層118”、配置於第一陰極114與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116c之間的第三電子傳輸層113”以及配置於第一陰極114與第三電子傳輸層113”之間的第三電子注入層115”。
【第二實施例】
圖6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6,本實施例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A與第一實施例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類似,惟結構上有些許之不同。以下僅就此處做說明,兩者相同之處便不再重述。
本實施例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A包括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以及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20。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耦接至第一驅動偏壓V1,以發出色溫介於2800K至3500K之第一色光L1。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20耦接至第二驅動偏壓V2以發出第二色光L1,其中第一色光L1與第二色光L2混合後產生色溫介於3500K至6500K之第三色光。
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A更包括基板130’,其中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與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20排列於基板130’的不同區域上。詳言之,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與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20係交替地排列於基板130’上。本實施例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所發出之第一色光L1與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20所發出之第二色光L2會傳遞至光學擴散膜200上,進而透過光學擴散膜200達到混光之效果。本實施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A與第一實施例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具有類似之功效及優點,於此便不再重述。
【第三實施例】
圖7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7,本實施例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B與第一實施例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類似,惟結構上有些許之不同。以下僅就此處做說明,兩者相同之處便不再重述。
本實施例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B包括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以及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20。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耦接至第一驅動偏壓V1,以發出色溫介於2800K至3500K之第一色光L1。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20耦接至第二驅動偏壓V2以發出第二色光L1,其中第一色光L1與第二色光L2混合後產生色溫介於3500K至6500K之第三色光。
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B更包括基板130’,其中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與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20堆疊於基板130’上。詳言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與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20包括第一陽極112、導電層117、配置於第一陽極112與導電層117之間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116、第一陰極114以及配置於第一陰極114與導電層117之間的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層126,其中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116與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層126之位置可對調。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10所發出之第一色光L1與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20所發出之第二色光L2皆會穿過基板130’,進而達到混光之效果。本實施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B與第一實施例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100具有類似之功效及優點,於此便不再重述。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採用多個獨立驅動之且不同色溫的有機發光元件,因此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具有較佳的色溫調變彈性。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0A、100B...有機電激發光光源
110、120、110A、110B、110C、110D...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112、122...陽極
113、113’、113”...電子傳輸層
114、124...陰極
115、115’、115”...電子注入層
116、126...有機電激發光層
116a、116b、116c、116d、116e...色彩有機電激發光層
117、117’、117”...導電層
118、118’、118”...電洞傳輸層
130、130’、140...基板
L1、L2...色光
S100、S200、S300、S400、S500...曲線
V1、V2...驅動偏壓
圖1為習知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光譜。
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光譜。
圖4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的光譜。
圖5A、圖5B、圖5C、圖5D、圖5E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的剖面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的剖面示意圖。
100...有機電激發光光源
110、120...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112、122...陽極
114、124...陰極
116、126...有機電激發光層
130、140...基板
L1、L2...色光
V1、V2...驅動偏壓

Claims (19)

  1. 一種有機電激發光光源,包括:一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耦接至一第一驅動偏壓以發出色溫介於2800K至3500K之第一色光,該第一驅動偏壓為一固定偏壓,且該第一色光為具有三個強度峰值的白光;以及一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耦接至一第二驅動偏壓以發出第二色光,該第二驅動偏壓為一可調變偏壓,且該第二色光為藍光,其中該第二色光的色溫高於該第一色光的色溫,且該第一色光與該第二色光混合後產生色溫介於3500K至6500K之第三色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更包括:一第一基板;以及一第二基板,其中該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配置於一第一基板上,而該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配置於該第二基板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其中承載該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該第一基板與承載該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該第二基板係彼此堆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更包括一基板,其中該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與該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排列於該基板的不同區域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其中該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與該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係交替地排列於該基板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更包括一基板,其中該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與該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堆疊於該基板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其中該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與該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包括:一第一陽極;一導電層;一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配置於該第一陽極與該導電層之間;一第一陰極;以及一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層,配置於該第一陰極與該導電層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其中該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包括:一第一陽極;一第一陰極;以及一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配置於該第一陽極與該第一陰極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其中該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更包括:一第一電洞傳輸層,配置於該第一陽極與該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之間;一第一電子傳輸層,配置於該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與 該第一陰極之間;以及一第一電子注入層,配置於該第一電子傳輸層與該第一陰極之間,其中該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位於該第一電子傳輸層與該電洞傳輸層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其中該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包括一第一色彩有機電激發光層。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其中該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更包括一第二色彩有機電激發光層。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其中該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更包括一第三色彩有機電激發光層。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其中該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包括:一第一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具有第一原色摻質;一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具有第二原色摻質;以及一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具有第三原色摻質,其中該第一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該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與該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係堆疊於該第一陽極與該第一陰極之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光4源,其中該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包括:一第一原色-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具有第一原色 摻質與第二原色摻質;以及一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具有第三原色摻質。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其中該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包括一第一原色-第二原色-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該第一原色-第二原色-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具有第一原色摻質、第二原色摻質與第三原色摻質。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其中該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層包括:一黃色有機電激發光層,具有黃色摻質;以及一藍色有機電激發光層,具有藍色摻質,其中該黃色有機電激發光層與該藍色有機電激發光層係堆疊於該第一陽極與該第一陰極之間。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其中該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包括:一第一陽極;一第一陰極;一導電層,配置於該第一陽極與該第一陰極之間;一第一原色-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具有第一原色摻質與第二原色摻質,且該第一原色-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配置於該第一陽極與該導電層之間;一第一電洞傳輸層,配置於該第一陽極與該第一原色-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之間;一第一電子傳輸層,配置於該第一原色-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與該導電層之間; 一第一電子注入層,配置於該第一電子傳輸層與該導電層之間;一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具有第三原色摻質,且該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配置於該第一陰極與該導電層之間;一第二電洞傳輸層,配置於該導電層與該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之間;一第二電子傳輸層,配置於該第一陰極與該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之間;以及一第二電子注入層,配置於該第一陰極與該第二電子傳輸層之間。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其中該第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包括:一第一陽極;一第一陰極;一第一導電層,配置於該第一陽極與該第一陰極之間;一第一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具有第一原色摻質,且該第一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配置於該第一陽極與該第一導電層之間;一第一電洞傳輸層,配置於該第一陽極與該第一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之間;一第一電子傳輸層,配置於該第一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與該第一導電層之間;一第一電子注入層,配置於該第一電子傳輸層與該第 一導電層之間;一第二導電層,配置於該第一導電層與該第一陰極之間;一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具有第二原色摻質,且該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配置於該第一導電層與該第二導電層之間;一第二電洞傳輸層,配置於該第一導電層與該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之間;一第二電子傳輸層,配置於該第二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與該第二導電層之間;一第二電子注入層,配置於該第二電子傳輸層與該第二導電層之間;一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具有第三原色摻質,且該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配置於該第一陰極與該第二導電層之間;一第三電洞傳輸層,配置於該第二導電層與該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之間;一第三電子傳輸層,配置於該第一陰極與該第三原色有機電激發光層之間;以及一第三電子注入層,配置於該第一陰極與該第三電子傳輸層之間。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光源,其中該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包括:一第二陽極;一第二陰極;以及 一第二有機電激發光層,配置於該第二陽極與該第二陰極之間。
TW100117780A 2011-05-20 2011-05-20 有機電激發光光源 TWI5055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17780A TWI505524B (zh) 2011-05-20 2011-05-20 有機電激發光光源
CN2011102169171A CN102280594A (zh) 2011-05-20 2011-07-22 有机电激发光光源
US13/198,721 US8426849B2 (en) 2011-05-20 2011-08-05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17780A TWI505524B (zh) 2011-05-20 2011-05-20 有機電激發光光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8956A TW201248956A (en) 2012-12-01
TWI505524B true TWI505524B (zh) 2015-10-21

Family

ID=45105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7780A TWI505524B (zh) 2011-05-20 2011-05-20 有機電激發光光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26849B2 (zh)
CN (1) CN102280594A (zh)
TW (1) TWI5055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1051A (zh) * 2012-07-17 2012-11-21 上海大学 一种可调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US10193094B2 (en) * 2013-04-08 2019-01-29 Merck Patent Gmbh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having delayed fluorescence
US10043982B2 (en) 2013-04-26 2018-08-0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LT3003286T (lt) * 2013-05-24 2022-08-10 Nanexa Ab Kietųjų nanodalelių su neorganine danga gamybos būdas ir jų naudojimas
KR102151412B1 (ko) * 2014-03-31 2020-10-2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US9685622B2 (en) * 2014-03-31 2017-06-20 Lg Display Co., Ltd.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5185917B (zh) * 2015-08-07 2017-12-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46353B (en) * 2005-02-18 2005-12-21 Au Optronics Corp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CN101682963A (zh) * 2007-05-30 2010-03-24 伊斯曼柯达公司 具有可调颜色的灯
TW201023677A (en) * 2008-12-01 2010-06-16 Lg Display Co Ltd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819989A (zh) * 2010-03-29 2010-09-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7745A (en) 1994-12-13 1998-01-13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Multicol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US5932895A (en) 1997-05-20 1999-08-03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Saturated full color stack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US6166489A (en) 1998-09-15 2000-12-26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ing dual light emitting stacks to achieve full-color emission
US7202506B1 (en) 1999-11-19 2007-04-10 Cree, Inc. Multi element, multi color solid state LED/laser
US7391060B2 (en) * 2004-04-27 2008-06-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hosphor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7494722B2 (en) 2005-02-23 2009-02-24 Eastman Kodak Company Tandem OLED having an organic intermediate connector
WO2007069148A2 (en) * 2005-12-14 2007-06-2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light of a desired color point
US7888860B2 (en) * 2006-08-25 2011-02-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7935963B2 (en) * 2008-11-18 2011-05-03 Munisamy Anandan Hybri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US8237633B2 (en) * 2009-05-12 2012-08-07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with adjustable white point
KR101351410B1 (ko) * 2009-09-29 2014-01-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TWM377528U (en) 2009-10-22 2010-04-01 Yu-Yuan Zhou Lighting device
TWI488540B (zh) * 2010-03-24 2015-06-11 Au Optronics Corp 白色有機發光二極體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46353B (en) * 2005-02-18 2005-12-21 Au Optronics Corp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CN101682963A (zh) * 2007-05-30 2010-03-24 伊斯曼柯达公司 具有可调颜色的灯
TW201023677A (en) * 2008-12-01 2010-06-16 Lg Display Co Ltd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819989A (zh) * 2010-03-29 2010-09-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26849B2 (en) 2013-04-23
TW201248956A (en) 2012-12-01
CN102280594A (zh) 2011-12-14
US20120292647A1 (en) 201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5524B (zh) 有機電激發光光源
JP5426020B2 (ja) Elディスプレイ
US7772757B2 (en) White-light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improved efficiency
US7781957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improved efficiency
US20120280631A1 (en) Illumination Source Using LEDs and OLEDs
US20120161111A1 (en) White organic light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9101034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light adjusting method thereof
US8937333B2 (en)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Weng et al. Hybrid device of blue GaN light-emitting diodes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color tunability for smart lighting sources
KR101877195B1 (ko) 유기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소자의 구동 방법
US20220399527A1 (en) Silicon-base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panel
US20120153318A1 (en) White light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JP2004127602A (ja) 発光素子
Shen et al. Low-color-temperature white QD light-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
WO2018124239A1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素子、照明装置、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20190051852A1 (en)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evice
JP2007036127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Acharya et al. Full color-tunable vertically stacked 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 for next-generation displays and lighting
JP2007329176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N115884614A (zh)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效率调整方法
TW200919402A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imag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WO2016121561A1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パネル
CN110707226B (zh) 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发光装置
WO2015163265A1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パネル
Lee et al. 46.1: Invited Paper: Recent Progress of Light‐Emitting Diodes Based on Colloidal Quantum D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