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6003A -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56003A CN1756003A CN 200510108764 CN200510108764A CN1756003A CN 1756003 A CN1756003 A CN 1756003A CN 200510108764 CN200510108764 CN 200510108764 CN 200510108764 A CN200510108764 A CN 200510108764A CN 1756003 A CN1756003 A CN 17560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 part
- clamped nipple
- connector
- shell
- 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保持锁定部分的功能的可靠性,同时使连接器小型化。锁定部分15B设置有加强肋板18,该加强肋板从锁定部分15B面向变形空间21B的表面部分突出,用于容纳该加强肋板18的退出部分47形成在面对变形空间21的壁部分41的表面中面对锁定部分15B的位置处。由于通过形成加强肋板18增强了锁定部分15B的刚性,所以保持端子接头30的功能的可靠性较高。而且,在插入端子接头30的过程中,随着锁定部分15弹性变形,加强肋板18容纳在退出部分47中。这能够避免连接器因加强肋板18的形成而沿着锁定部分的变形方向增大。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H05-182712公开了一连接器,它构造使得,通过与锁定部分相配合来保持已经插入到外壳的端子腔中的端子接头,该锁定部分沿着端子腔的内壁形成。
在上述连接器中,作为使连接器小型化(减小其高度)的装置,锁定部分变薄。由于锁定部分的刚性因锁定部分变薄而减弱,所以可能降低保持端子接头的功能的可靠性。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H05-182712公开了另一连接器,它构造使得,通过与锁定部分配合来保持已经插入到外壳的端子腔中的端子接头,该锁定部分沿着端子腔的内壁形成。
在这类连接器中,夹具穿过形成在外壳的前表面中的夹具插入开口插入到锁定部分的变形空间中,并且锁定部分在使得端子接头与夹具脱离配合的方向上弹性变形,从而锁定部分可以脱离由锁定部分保持的状态。
在使连接器小型化的上述情况下,锁定部分和变形空间变小,并且夹具插入开口一定变小。在这种情况下,存在难以将夹具插入穿过夹具插入开口的问题。
而且,在阴性端子接头与线连接的情况下,将与阳性端子接头连接的管状部分的高度和将与线连接的筒管部分的高度基本相等。因此,用于容纳这种阴性端子接头的空腔的高度在整个长度范围上调节为筒管部分的高度(参见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H09-153386)。
然而,随着连接器小型化的进行,端子接头自身高度变得较小和较短。于是,由于和将进行连接的线的直径之间的关系,所以筒管部分可以变得比管状部分更高。如果空腔形成具有和筒管部分的高度一致的统一高度,则将与管状部分相对应的连接器外壳的部分增大变得毫无意义,这对小型化没有帮助。
因此,考虑根据筒管部分和管状部分的高度,改变空腔的高度。然后,连接器外壳的外表面在与筒管部分相对应的部分和与管状部分相对应的部分之间的边界处产生阶跃。与随着配合连接器外壳上升到与管状部分相对应的部分,如果连接器装配到阳性外壳的插座中之前相比,连接器外壳的高度可以更短。
然而,尽管可以减小高度,但是沿着连接方向进入到插座中的深度限制为上升到与管状部分相对应的部分,即在筒管部分之前的区域。当两个连接器外壳连接时,这妨碍了连接器长度的缩短。
而且,用于保持端子接头的锁定部分整体形成在连接器的空腔中。锁定部分处于向前延伸的悬臂梁的形式,并可向上和向下弹性变形。在这种连接器中,空腔的底表面经常防止锁定部分的过度弹性变形。现有技术在例如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H05-182712。
附图32示出了具有上述功能的连接器,但是与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H05-182712中所公开的连接器有所不同。
如附图32中所示,连接器外壳150必须在锁定部分151下面设置有变形空间152,该变形空间具有将锁定部分151的弹性变形抑制在其弹性极限范围内所需要的高度,这妨碍了缩短连接器外壳150的高度。换句话说,锁定部分151形成使得暴露在连接器外壳150的外表面处,并以突出到连接器外壳150外面的方式可弹性变形。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在连接器外壳150中提供变形空间,所以可以缩短连接器的高度。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提供分离装置,以防止锁定部分151的过度变形。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进行了改进,并且其目的是提高连接器的操作性,尤其是同时允许连接器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
外壳,该外壳形成有至少一个端子腔,
至少一个锁定部分,该锁定部分基本沿着端子腔的内壁延伸,并可朝与端子腔相邻的变形空间弹性变形,及
至少一个端子接头,该端子接头将至少部分插入到端子腔中,
其特征在于:
在将端子接头插入到端子腔中的过程中,由于端子接头的干扰,该锁定部分朝变形空间弹性变形,
至少部分弹性恢复的锁定部分将与端子接头相配合,以在端子接头基本正确插入的情况下保持端子接头,
锁定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加强肋板,该加强肋板从其基本面对变形空间的表面部分突出,及
在基本面对锁定部分的位置处在壁部分的基本面对变形空间的表面中形成至少一个退出部分,该退出部分能够至少部分容纳加强肋板。
由于通过形成加强肋板而增强了锁定部分的刚性,所以提高了保持端子接头的功能的可靠性,和连接器的操作性。而且,由于加强肋板可以至少部分容纳在退出部分中,所以可以减小或基本避免连接器因加强肋板的形成而沿着锁定部分的变形方向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变形空间形成使得至少部分在外壳的外表面上形成开口,
保护构件具有基本面对变形空间的壁部分,并且退出部分安装在外壳中或安装在外壳上,最好安装到变形空间的开口中或安装到该开口上,该开口形成在外壳的外表面中,及
在保护构件已经安装的情况下,壁部分最好至少部分进入到位于变形空间中的锁定部分的变形区域。
通过形成变形空间使得在外壳的外表面中形成开口,和设置与外壳分离面对的壁部分,可以沿着锁定部分的变形方向将该外壳制作得较小。由于在保护构件已经安装的情况下,面对变形空间的壁部分至少部分进入变形空间中锁定部分的变形区域,所以与对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所需要的空间进行限定的情况相比,可以沿着锁定部分的变形方向将外壳制作得较小。而且,由于保护构件的壁部分将变形空间的开口至少部分封闭,该变形空间的开口形成在外壳的外表面中,所以可以阻碍或防止外部异物进入到变形空间的开口中。
优选的是,最好在保护构件安装到外壳中或安装到外壳上的情况下,壁部分与或者可以与锁定部分接触,以防止锁定部分朝变形空间弹性变形。
由于在保护构件安装到外壳中或安装到外壳上的情况下,壁部分与锁定部分的接触防止或可以防止锁定部分朝变形空间的弹性变形,所以可以提高保持端子接头的功能的可靠性。
更为优选的是,保护构件包括端子锁定部分,该端子锁定部分用于通过至少部分进入端子腔与端子接头配合来保持端子接头。
由于保护构件的端子锁定部分与至少部分进入端子腔的端子接头配合或可与之配合,所以可以提高保持端子接头的功能的可靠性。
最为优选的是,退出部分形成使得穿透壁部分。
由于退出部分形成使得(从一端到另一端)穿透壁部分,所以与退出部分是不穿透壁部分的凹口的情况相比,可以沿着锁定部分的变形方向将外壳制作得较小。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器,尤其是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包括:
形成有至少一个端子腔的外壳,
至少一个锁定部分,该锁定部分基本沿着端子腔的内壁延伸,并可朝着与端子腔相邻的变形空间弹性变形,及
至少一个端子接头,该端子接头将至少部分插入到端子腔中,
其特征在于:
在端子接头至少部分插入到端子腔中的情况下,锁定部分将与端子接头配合,以保持端子接头,
锁定部分可通过夹具而在与端子接头脱离配合的方向上弹性变形,从而使端子接头脱离由锁定部分保持的状态,该夹具至少部分插入形成在外壳的前表面中的夹具插入开口中,及
夹具插入开口的与外壳前壁中的变形空间相对应的边缘区域由开口形成构件形成,该开口形成构件与外壳分离,并可相对于外壳在使得夹具插入开口变宽的方向上移动。
在至少部分插入夹具之后,通过移动开口形成构件使夹具插入开口变宽,有利于插入夹具的操作,从而提高连接器的整体操作性。而且,当不需要插入夹具时,通过在使得夹具插入开口变窄的方向上移动开口形成构件,可以防止外部异物穿过夹具插入开口进入。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该开口形成构件包括能够至少部分进入端子腔的端子锁定部分,
在开口形成构件保持在使得夹具插入开口变窄的位置处的情况下,端子锁定部分可与端子接头配合,以保持端子接头,和/或
在开口形成构件保持在使得夹具插入开口变宽的位置处的情况下,端子锁定部分可与端子接头脱离配合。
如果在端子接头至少部分插入到端子腔中的情况下,开口形成构件移动到使夹具插入开口变窄的位置处,则开口形成构件的端子锁定部分与或者可以与端子接头相配合,以保持端子接头。在退出端子接头之后,通过在使夹具插入开口变宽的方向上移动开口形成构件,端子锁定部分与或者可以与端子接头脱离配合,以使端子接头脱离保持状态。由于随着开口形成构件根据插入夹具的需要而移动,端子锁定部分可在与端子接头相配合的位置和与端子接头脱离配合的位置之间移动,所以不需要单独进行移动开口形成构件的操作,和移动端子锁定部分的操作。于是,操作性较好。
优选的是,开口形成构件基本与或者可以与锁定部分接触,以防止锁定部分朝变形空间的弹性变形,同时保持在使夹具插入开口变窄的位置处。
当不需要退出端子接头时,该开口形成构件与或者能够与锁定部分基本接触,以防止端子接头通过移动到使夹具插入开口变窄的位置处而朝变形空间的弹性变形。于是,可以提高保持端子接头的功能的可靠性和连接器的整体操作性。
最为优选的是,开口形成构件同时也是保护构件。
通过形成变形空间使得在外壳的外表面中形成开口,和通过提供与外壳分离面对的壁部分,可以沿着锁定部分的变形方向将外壳制作得较小。由于在保护构件已经安装的情况下,面对变形空间的壁部分至少部分进入变形空间中锁定部分的变形区域,所以与对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所需要的空间进行限定的情况相比,可以沿着锁定部分的变形方向将外壳制作得较小。而且,由于保护构件的壁部分将变形空间的开口至少部分封闭,该变形空间的开口形成在外壳的外表面中,所以可以妨碍或阻止外部异物进入变形空间的开口,从而提高了连接器的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器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端子接头,该端子接头包括端子连接部分和线连接部分,该端子连接部分将与配合端子接头相连接,该线连接部分设置在端子连接部分后面,用于和线连接,并且该线连接部分形成具有从横向表面开始比端子连接部分更高的高度,
用于至少部分容纳端子接头的第一或一个连接器外壳,
凸出部分,该凸出部分形成在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外表面上用于容纳线连接部分的部分处,并且该凸出部分从第一连接器外壳用于容纳端子连接部分的部分经过增大部分向外凸出,及
包括插座的第二连接器外壳或另一个连接器外壳,第一连接器外壳可至少部分装配到该插座中,
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连接器外壳的插座的开口边缘部分处形成退出部分,当两个连接器外壳连接时,该凸出部分装配到该退出部分中。
如果在筒管部分和端子连接部分之间存在高度差的情况下,空腔形成具有和筒管部分的高度基本统一的高度,则连接器外壳的外表面也具有从与筒管部分相对应的部分到与端子连接部分相对应的部分的基本统一的高度。然而,根据如上所述,如果空腔的高度变为基本与端子接头的高度一致,则凸出部分经过增大部分(如台阶)形成在连接器外壳的外表面上与线连接部分(最好是筒管部分)相对应的部分处。于是,另一/第二连接器外壳的插座可以设置成具有将一个连接器外壳与端子连接部分相对应的部分装配到插座中所需要的高度。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减小连接器的高度。
另外,由于在两个连接器外壳连接的情况下,凸出部分可以至少部分装配到插座的退出部分中,所以可以缩短连接器在连接状态下的整个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当两个连接器连接时,插座的表面基本与凸出部分的外表面相齐平,退出部分形成在插座的该表面上。
优选的是,在厚度方向上,该退出部分形成穿透插座的开口边缘部分的壁。
因此,与退出部分为形成在插座的开口边缘部分的内表面中的凹口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减小连接器的高度。
最为优选的是,根据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例构造第一连接器和/或第二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尤其是根据上述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包括:
来保持端子接头,
其特征在于,保持器包括用于锁定端子接头的端子锁定部分,和设置在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侧的过度变形防止部分,该过度变形防止部分用于防止当保持器位于第一位置处时锁定部分的过度变形。
因此,因为连接器外壳在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侧不形成有壁表面,所以将或者可以将连接器外壳小型化,同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由于没有限制锁定部分弹性变形的壁表面,所以锁定部分可以过度变形。然而,根据如上所述,即使当保持器位于第一或部分锁定位置时,外力作用在锁定部分上,使锁定部分向连接器外壳的侧表面外部弹性变形,锁定部分也基本与过度变形防止部分接触,以防止锁定部分的过度变形。因此,可以避免出现锁定部分塑性变形的情况,因而具有良好的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器,尤其是根据上述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包括:
形成有至少一个空腔的连接器外壳,至少一个端子接头可以至少部分容纳到该空腔中,
至少一个锁定部分,该锁定部分至少部分暴露在连接器外壳的侧表面处,并可与端子接头相配合,同时从连接器外壳的侧表面向外侧至少部分弹性变形,及
保持器,该保持器可安装到连接器外壳之中或之上,并可与端子接头配合,以与锁定部分合作而双重锁定端子接头,
其特征在于,保持器包括用于锁定端子接头的端子锁定部分,和锁定部分保护部分,该锁定部分保护部分基本沿着锁定部分的外暴露表面从端子锁定部分)开始延伸,以基本覆盖该外暴露表面。
因此,由于连接器外壳在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侧不形成有壁表面,所以将或者可以将连接器外壳小型化,同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由于不具有限制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的壁表面,所以在接受外力之后,锁定部分可能损坏。然而,根据如上所述,由于形成在保持器上的锁定部分保护部分沿着锁定部分的纵向基本盖住锁定部分,所以可以避免出现锁定部分塑性变形的情况,因而具有良好的整体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过度变形防止部分形成基本沿着锁定部分的纵向基本覆盖锁定部分。
因此,既可以防止锁定部分过度变形,又可以保护该锁定部分。
优选的是,当保持器的端子锁定部分与端子接头配合时,过度变形防止部分和/或锁定部分保护部分位于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区域中,以防止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
因此,当保持器的端子锁定部分与端子接头配合时,过度变形防止部分和/或锁定部分保护部分防止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即防止锁定部分在与端子接头脱离配合的方向上弹性变形。于是,可以强化端子接头的锁定状态。
最为优选的是,过度变形防止部分和/或锁定部分保护部分形成有加强肋板。
因此,该加强肋板增强了过度变形防止部分和/或锁定部分保护部分的刚性,并且有效地实现了其防止锁定部分的过度变形,和保护锁定部分的功能。
在读过下述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确。应当理解,即使分开描述各实施例,其单个特征也可以组合到其他实施例中。
附图1是纵向剖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保护构件位于完全锁定位置处的状态,
附图2是纵向剖视图,示出了保护构件位于部分锁定位置处的状态,
附图3是纵向剖视图,示出了插入端子接头的过程,
附图4是下层上的锁定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附图5是从下面观察时下层上的锁定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附图6是保护构件的透视图,
附图7是横向剖视图,示出了保护构件位于部分锁定位置处时的状态,
附图8是横向剖视图,示出了保护构件位于完全锁定位置处时的状态,
附图9是透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外壳和开口形成构件的分离状态,
附图10是部分剖开的透视图,示出了颠倒的外壳,
附图11是正视图,示出了夹具插入开口变窄的状态,
附图12是正视图,示出了夹具插入开口变宽的状态,
附图13是纵向剖视图,示出了开口形成构件位于部分锁定位置处,以使夹具插入开口变宽的状态,
附图14是纵向剖视图,示出了开口形成构件位于完全锁定位置处,以使夹具插入开口变窄的状态,
附图15是纵向剖视图,示出了在夹具插入开口变宽的情况下,夹具插入的状态,
附图16是纵向剖视图,示出了已经插入到夹具插入开口中的夹具使得锁定部分在与端子接头脱离配合的方向上弹性变形的状态,
附图17是横向剖视图,示出了开口形成构件位于完全锁定位置处的状态,
附图18是横向剖视图,示出了开口形成构件位于完全锁定位置处的状态,
附图19是纵向剖视图,示出了现有技术连接器中夹具使得锁定部分弹性变形的状态,
附图20是阴性连接器外壳的正视图,
附图21是当保持器位于部分锁定位置时,阴性连接器外壳的剖视侧视图,
附图22是当保持器位于完全锁定位置时,阴性连接器外壳的剖视侧视图,
附图23是阳性连接器外壳的剖视侧视图,
附图24是剖视侧视图,示出了阳性连接器外壳和阴性连接器外壳连接的状态,
附图25是阴性连接器外壳的平面图,
附图26是阴性连接器外壳的侧视图,
附图27是当保持器位于部分锁定位置时,阴性连接器外壳的剖视正视图,
附图28是当保持器位于完全锁定位置时,阴性连接器外壳的剖视正视图,
附图29是剖视侧视图,示出了阳性连接器外壳和阴性连接器外壳连接的状态,
附图30是透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述的锁定部分,其中锁定部分已经颠倒,
附图31是第四实施例所述保持器的透视图,及
附图32是剖视侧视图,示出了现有技术连接器。
<第一实施例>
下文中,参照附图1至8描述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设置有外壳10,该外壳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最好是将至少部分容纳到外壳10中的数个端子接头30和将安装到外壳10中或安装到外壳10上的保护构件40。在下面,连接器将于(未说明的)配合连接器相配合的侧面称之为前面或前侧。
外壳10基本上整体处于扁平块状形式,并且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端子腔11A、11B基本并排形成在外壳10中的一个或多个层上,最好是(上和下)两层中的每个层上,从而同一层上的端子腔11A、11B位于基本相同的高度上。端子腔11A、11B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FBD)较窄和较长,并且端子腔11A、11B的前端经过一个或多个舌片插入开口13基本上暴露在外壳10的前端表面处,该舌片插入开口穿透外壳10的前壁12,而其后端或相对端在外壳10的后端表面或相对端表面中形成有作为端子插入开口14的开口。端子腔11A、11B形成有(最好基本是悬臂形的)锁定部分15A、15B,该锁定部分沿着端子腔11A、11B的横向(最好是底部的)壁基本向前(或基本沿着端子接头30插入到相应腔11中的插入方向ID)延伸。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将锁定部分15描述为悬臂形,即一个端部受到支承,另一端部基本在插入方向ID上突出并在与插入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变形或可变形,但是该锁定部分也可以形成桥状形状(未示出),即在两个端部(例如,在横向(底)侧和前壁12处)受到支承,而锁定部分的中间部分在与插入方向ID相交叉的方向上变形或者可变形。
该锁定部分15A、15B最好处于基本平板的形式,该平板的宽度在基本整个长度上基本恒定和/或其厚度(在与插入方向ID相交叉的方向上的垂直尺寸或尺寸)在基本整个长度上(最好也)基本恒定。通过切割成或凹陷成具有朝前面的向下或向外的斜度,每个锁定部分15A、15B的上表面或内表面的前端部分(或靠近前端的部分)都形成夹具容纳表面16。而且,在夹具容纳表面16后面或与之相邻,锁定突起17形成在每个锁定部分15A、15B的上表面或内表面(与至少部分插入到腔15中的端子接头40相面对的表面)的区域中。这种锁定部分15A、15B可最好以其后端(基础端)为支承点或支点向上和向下(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垂直于端子接头30插入和退出端子腔11A、11B的方向ID的厚度方向)弹性变形。当锁定部分15A、15B处于基本不弹性变形的自由状态时,锁定部分15A、15B的上表面或内表面与端子腔11A、11B的横向(底)壁基本齐平和/或处于基本相同的高度上,从而锁定突起17至少部分位于端子腔11A、11B中(即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30的至少部分插入的插入空间)。当锁定部分15A、15B向外或向下(基本朝变形空间21A、21B)弹性变形时,锁定突起17从端子接头30的插入空间回退或向下或向外或横向移动。
在最好是下层或外层上的每个锁定部分15B的外表面或下表面(基本面对将在后面描述的变形空间21B的表面)上,加强肋板18从位于锁定部分15B的前端(中间,最好是锁定突起17相对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或插入方向ID的基本中间位置)略微后面或与之相邻的位置处到或朝锁定部分15B的后端,形成在宽度中间位置处(最好基本位于宽度的中央)。加强肋板18的宽度小于锁定部分15B的宽度。而且,倾斜表面19F形成在加强肋板18的前端处或其附近,该倾斜表面最好具有至少两个不同斜度或具有基本连续变化的斜率或弯曲形状,而倾斜表面19R形成在加强肋板18的后端处,该倾斜表面最好具有基本连续的斜度。应当注意,加强肋板20也形成或可以形成在另一(上)层上的每个锁定部分15A的下表面(基本面对变形空间21A的表面)上。
变形空间21A、21B设置在外壳10中,该变形空间用于允许锁定部分15A、15B的弹性变形。一个(上)层上的锁定部分15A的变形空间21A位于相应锁定部分15A的下面或旁边(或者在两个相邻层之间的侧面处),并最好在外壳10的前端表面中形成开口。上层上的变形空间21A和端子腔11A彼此垂直相邻。底壁22起到变形空间21A和相邻(下)层上的端子腔11A之间的分隔壁的作用,上层上的变形空间21A形成在该底壁上。
用于下层上的锁定部分15B的变形空间21B形成位于相应锁定部分15B的下面或外侧(或者在外壳10中最好不设置相邻层的外侧处),并且最好在外壳10的前端表面中形成类似于另一(上)层上的开口。下层中的变形空间21B基本与锁定部分15B相对应的区域和略微位于锁定部分15B前面的区域(即,从锁定部分15B的后端向略微位于锁定部分15B的前端前面的位置延伸的区域)最好在外壳10的横向表面或底面(外表面)中形成开口。变形空间21B的开口123最好形成在外壳10的基本整个宽度上。当锁定部分15B处于自由状态或自然状态或未变形状态时,在不从外壳10的底面突出的情况下,每个锁定部分15B的外(下)表面上的加强肋板18都最好基本位于外壳10的内部(变形空间21B中)。
每个端子接头30都最好是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FBD较窄和较长的阴性端子接头。端子接头30的前部(最好基本是前半部分)起到(最好基本是盒形或矩形的)管状部分31的作用,并且其后部(最好基本是后半部分)起到线连接部分32的作用,该线连接部分最好基本处于开放筒管的形式,其中线连接部分32与线33的端部连接(最好是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成连接)。可以与锁定部分15A、15B的锁定突起17相配合的锁定孔或锁定部分或锁定台阶(未示出)形成在(最好基本是矩形的)该管状部分31的横向(底)表面中。这种端子接头30至少部分在插入方向ID上从插入侧,最好基本从后面插入到端子腔11A、11B中。在插入过程中,管状部分31的横向(底)表面基本与锁定突起17相接触,以使得锁定部分15A、15B向下或向外(在至少部分进入变形空间21A、21B的方向上和/或在与插入方向ID相交叉的方向上)弹性变形,从而最好呈向前倾斜的姿势(参见附图3)。当端子接头30到达基本正确的插入位置时,锁定部分15A、15B弹性变形,以使得锁定突起17与锁定孔配合,将端子接头30保持住,防止其向后退出(固定)。
在从端子腔11A、11B中退出端子接头30时,较窄和较长的夹具(未示出)至少部分穿过或可至少部分穿过夹具插入开口24,并使其导引端与锁定部分15A、15B的夹具容纳表面16基本保持接触,该夹具插入开口形成在外壳10的前表面中。然后,以使得锁定突起17从锁定孔或锁定部分或锁定台阶上脱离配合的方式,使得锁定部分15A、15B朝变形空间21A、21B强制弹性变形。用这种方法,将或者可以使端子接头30脱离由锁定部分15A、15B保持的状态。
保护构件40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包括(最好基本处于矩形板的形式)壁部分41、一对侧壁42和/或后壁43,该壁部分基本平行于外壳10的横向(底)表面,该侧壁从壁部分41的相对横向(左和右)边缘或边缘部分伸出或突出,该后壁从壁部分41的后端或后端部分或其附近伸出或突出。最好在每个侧壁42的内表面中都形成有锁定凹槽44。后壁43的上端最好起到端子锁定部分45A的作用,该端子锁定部分可与已经从退出侧,最好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插入到一个(上)层上的端子腔11A中的端子接头30的管状部分31相配合。而且,后壁43形成有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穿透的至少一个通孔46,其中该通孔46的下边缘部分起到端子锁定部分45B的作用,该端子锁定部分可与已经从退出侧,最好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插入到另一(下)层上的端子腔11B中的端子接头30的管状部分31相配合。因此,保护构件40可以起到保持器的作用,用于将端子接头30最好双重锁定到相应端子腔11中。
这种保护构件40横向或从安装侧,最好基本从下面安装到或可安装到外壳10中或外壳10上,而相对的侧壁42基本与外壳10的外侧表面相对齐。可以将已经安装到外壳10中或安装到外壳10上的保护构件40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作为优选的第一位置)1P处,或者完全锁定位置(作为优选的第二位置)2P处,在该部分锁定位置处,锁定凹槽44与外壳10的部分锁定突起25和完全锁定突起26相配合(参见附图7),该完全锁定位置位于部分锁定位置1P上方或者更加靠近外壳10,在该完全锁定位置处,锁定凹槽44与外壳10的完全锁定突起26相配合(参见附图8)。
壁部分41具有与外壳10的横向(底)表面中下层上的变形空间21B的开口23基本对应的形状(这种形状最好与开口23相近)。当保护构件40位于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处时,壁部分41位于从外壳10的横向(底)表面向下或向外突出的位置(高度)处,并且在壁部分41的内(上)表面(基本面对变形空间21B的表面)和处于自由状态的锁定部分15B的外(下)表面之间设置有一空间(参见附图2和3),该空间用于使得锁定部分15B能够朝变形空间21B弹性变形到允许端子接头30插入的程度。当保护构件40处于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处时,壁部分41的下表面(外表面)最好与外壳10的底表面(外表面)基本齐平,并且壁部分41的内(上)表面基本与处于自由状态的锁定部分15B的前端的外(下)表面接触,或者基本与之面对,同时限定出非常小的间隙(参见附图1)。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处,基本防止或限制了锁定部分15B朝变形空间21B的弹性变形(在使得锁定突起17与端子接头30脱离配合的方向上的弹性变形)。
壁部分41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退出部分47,该退出部分基本与下层上的锁定部分15B相对应,该退出部分47彼此横向间隔或排列。该退出部分47设置成与加强肋板18基本对应,并且其长度和/或宽度设置使得,加强肋板18可至少部分容纳或装配到退出部分47中。该退出部分47垂直地穿透壁部分41(即在加强肋板18的延伸方向上或锁定部分15的变形方向上)。当保护构件40处于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处时,退出部分47位于处于自由状态的锁定部分15B的加强肋板18的下面或外侧,而当保护构件40处于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处时,加强肋板18至少部分容纳到退出部分47中。处于在横向上延伸的肋板形式的加强部分48形成在壁部分41的前端(不与锁定部分15B相对应的区域,即在锁定部分15B前面的区域)处向上突出。
接下来描述本实施例的功能。
在将端子接头30沿着插入方向ID至少部分插入到端子腔11A、11B中时,保护构件40首先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处。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壁部分41与下层上的锁定部分15B垂直间隔开,所以允许锁定部分15B朝变形空间21B的弹性变形,并且端子锁定部分45A、45B从端子腔11A、11B(端子接头30的插入通道)横向或向下缩回。于是,允许端子接头30插入到端子腔11A、11B中。在这种状态下,端子接头30至少部分插入到相应的端子腔11A、11B中。由于锁定部分15A、15B在插入过程中朝变形空间21A、21B弹性变形或者可以弹性变形,所以基本上不会妨碍端子接头30的插入。
当端子接30插入到基本正确位置时,锁定部分15A、15B朝自由状态弹性返回或者弹性返回到自由状态,使锁定部分17与锁定孔或锁定部分或锁定台阶配合,从而将端子接头30保持住。此后,处于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处的保护构件40向上推动或移动到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处。然后,端子锁定部分45A、45B与(最好是基本矩形的)管状部分31相配合,从而保持端子接头30。换句话说,端子接头30最好受到锁定部分15A、15B和保护构件40双重锁定。当保护构件40移动到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处时,壁部分41至少部分进入锁定部分15B的变形空间,以基本与锁定部分15B的下表面接触或者基本非常接近地面对它们(即和它们之间具有很小的间隙),并且锁定肋板18至少部分容纳到退出部分47中。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壁部分41出于端子接头30已经插入到下层上的端子腔11B中的原因而防止锁定部分15B的弹性变形,所以端子接头30最好受到锁定部分15B、端子锁定部分45B和壁部分41三重锁定。
在将保持在端子腔11A、11B中的端子接头30退出时,保护构件40首先移动到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处,以使得端子锁定部分45A、45B最好与端子接头30脱离配合。而且,下层上的锁定部分15B最好脱离壁部分41防止其朝变形空间21B弹性变形的状态。此后,夹具(未示出)至少部分从外壳10的前侧插入穿过夹具插入开口24,以与锁定部分15A、15B的夹具容纳表面16基本接触,并且操作使得锁定部分15A、15B朝变形空间21A、21B(即在使其与端子接头30脱离配合的方向上)强制弹性变形。用这种方法,端子接头30脱离由锁定部分15A、15B保持的状态。此后,在夹具将该保持状态取消的情况下,例如通过捏住并拉动线或者通过以另一种方法操作端子接头30,可以将端子接头30向后拉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锁定部分15A、15B设置有从其基本面对变形空间21A、21B的表面(下表面)部分突出的加强肋板18、20,并且该加强肋板18、20增强了锁定部分15A、15B的刚性。因此,保持端子接头30的功能的可靠性更高。
而且,壁部分41的表面在基本面对锁定部分15B的位置处形成有退出部分47,该表面基本与下层上的变形空间21B相面对,并且当保护构件40保持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处时,加强肋板18至少部分容纳在退出部分47中。这能够避免连接器沿着锁定部分15B的变形方向增大,加强肋板18的形成导致了该锁定部分的变形。
下层上的变形空间21B形成在外壳10的外表面中形成有开口23,并且保护构件40包括面对该变形空间21B的壁部分41,并且退出部分47安装或者可以安装到该开口23中或者安装到该开口23上。换句话说,基本面对变形空间21B的壁部分41是与外壳10相分离的构件,而变形空间21B形成在外壳10的外表面中形成有开口。于是,沿着锁定部分15B的变形方向可以将外壳10制作的较小。
由于在保护构件40保持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处的情况下,使得基本面对上(外)层上的变形空间21B的壁部分41至少部分进入变形空间21中锁定部分15B的变形区域,所以与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所需空间受到限定的情况相比,沿着锁定部分15B的变形方向可以将外壳10制作的较小。而且,由于外壳10的外表面中的变形空间21B的开口23至少部分,最好基本完全由保护构件40的壁部分41封闭,所以可以妨碍或防止外部异物穿过变形空间21B的开口23进入外壳10中。
而且,由于壁部分41基本与锁定部分15B相接触,以防止锁定部分15B朝变形空间21B弹性变形,使得保护构件40保持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处,所以保持端子接头30的功能的可靠性较高。
类似地,由于保护构件40的端子锁定部分45A、45B与端子腔11A、11B中的端子接头30相配合或者可以与之相配合,使得保护构件40保持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处,所以保持端子接头30的功能的可靠性较高。
而且,由与退出部分47穿透壁部分41或设置在壁部分41中,所以与退出部分为底部凹口的情况相比,可以沿着锁定部分15B的变形方向将连接器制作的较小。
因此,为了提高保持锁定部分的功能的可靠性,同时使连接器小型化,一个或多个锁定部分15B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加强肋板18,使其从锁定部分15B基本面对变形空间21B的表面上部分突出,并且用于容纳加强肋板18的退出部分47形成在面对变形空间21的壁部分41的表面中面对锁定部分15B的位置处。由于,通过形成加强肋板18加强了锁定部分15B的刚性,所以保持端子接头30的功能的可靠性较高。而且,在插入端子接头30的过程中,随着锁定部分15弹性变形,加强肋板18至少部分容纳或可容纳到退出部分47中。这能够避免连接器沿着锁定部分的变形方向增大,加强肋板18的形成导致了该锁定部分的变形。
<第二实施例>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9至19对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应当理解,与前述实施例相类似或基本相同的特征通常用同一附图标记表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设置有外壳10,该外壳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端子接头30,该端子接头将至少部分容纳到外壳10中,以及开口形成构件40′,该开口形成构件将在安装方向MD上至少部分安装到外壳10中或安装到外壳10上。
该外壳10最好基本整体上处于扁平块状的形式,并且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端子腔11A、11B最好基本并排在外壳10中形成在一个或多个层上,最好是在(上和下)两层中的每一层上,从而同一层上的端子腔11A、11B位于基本相同的高度。一个(上)层上的端子腔11A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FBD较窄和较长,并且端子腔11A的前端经过舌片插入开口13至少部分在外壳10的前端表面暴露,该舌片插入开口穿透外壳10的前壁12,而其后端或基本相对端在外壳10的后端表面中形成作为端子插入开口14的开口。该端子腔11A形成有(最好基本为悬臂形的)锁定部分15A,该锁定部分基本沿着或在端子腔11A的横向(底)壁处基本向前或在端子接头30的插入方向ID上延伸到腔11中。
另一方面,另一(下)层上的端子腔11B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FBD较窄和较长,并且端子腔11B的前端穿透外壳10的前壁12,并至少部分经过凹口16′暴露到外壳10的前端表面中,该凹口最好通过切割或凹陷前壁12的(底)端部分形成。该凹口形成舌片插入开口17′。端子腔11B的后端或相对端在外壳10的后端表面或相对端表面中形成作为端子插入开口14的开口。每个端子腔11B都形成有(最好基本是悬臂形的)锁定部分15B,该锁定部分沿着底壁向前延伸。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将该锁定部分15描述为悬臂形的,即使其一个末端部分受到支承,另一末端部分基本在插入方向ID上突出并在与插入方向ID相交叉的方向上变形或可变形,但是该锁定部分也可以形成桥形形状(未示出),即在两个末端部分都受到支承(例如,在横向(底)侧和前壁12处),而锁定部分的中间部分在与插入方向ID相交叉的方向上受到变形或可变形。
该锁定部分15A、15B最好处于基本平板的形式,其宽度最好在基本整个长度上基本恒定,和/或其厚度(垂直尺寸)最好在基本整个长度上基本恒定。通过切割或凹陷成具有朝前面的向下或向外的斜度,每个锁定部分15A、15B的内(上)表面的前端部分都最好形成夹具容纳表面18′。而且,锁定突起19形成在每个锁定部分15A、15B的上表面或内表面中位于夹具容纳表面18后面或附近的区域中。这种锁定部分15A、15B可以以其后端(基础端)作为支承点向上和向下(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垂直于端子接30向端子腔11A、11B的插入和退出方向)弹性变形。当锁定部分15A、15B处于未弹性变形的自由状态时,锁定部分15A、15B的上表面最好基本与端子腔11A、11B的底壁相齐平并处于相同高度,从而锁定突起19至少部分位于端子腔11A、11B中(即端子接头30的插入空间)。当锁定部分15A、15B向下或向外(朝变形空间21A、21B,或者在与插入方向ID相交叉的方向上)弹性变形时,锁定突起19从端子接头30的插入空间向下或横向缩回。在外(下)层上每个锁定部分15B的外(下)表面(基本面对将在后面描述的变形空间21B的表面)上,加强肋板20形成在最好从略微位于锁定部分15B的前端后面的位置(最好基本是锁定突起19相对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的中央位置)到锁定部分15B的后端的宽度中间位置(最好基本在宽度中央)处。加强肋板20的宽度最好小于锁定部分15B的宽度。
用于允许锁定部分15A、15B弹性变形的变形空间21A、21B设置在外壳10中或者设置在与其整体的或单一的部分中。上层上的锁定部分15A的变形空间21A位于相应锁定部分15A下面或外侧,并在外壳10的前端表面中形成开口。外壳10的前端表面中相应变形空间21A的开放区域起到夹具插入开口22的作用,该夹具插入开口最好处于横向较长的切口形式,并基本与舌片插入开口13相连通。上层的变形空间21A和端子腔11A彼此垂直相邻,锁定部分15A位于它们之间。底壁23′起到变形空间21A和另一相邻(下)层上的端子腔11A之间的分隔壁的作用,一(上)层上的变形空间21A形成在该底壁上。
另一方面,外(下)层上的锁定部分15B的变形空间21B形成位于相应锁定部分15B下面或外侧,并在外壳10的前端表面中形成类似于另一(上)层上的开口。外壳10的前端表面中相应变形空间21B的开放区域基本与舌片插入开口17相连通。外(下)层上的变形空间21B也在横向(底)表面(外壳10的外表面)中形成开口,并且该开口最好在从锁定部分15B的后端到外壳10的前端表面的区域(或者至少包括变形空间21B的区域)中延伸,和/或最好沿着横向或宽度方向在外壳10的基本整个宽度上延伸。变形空间21B的底侧上的开口与外壳10的前端表面中的变形空间21B的开放区域相连通。
每个端子接头30都最好是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FBD较窄和较长的阴性端子接头。端子接头30的前端部分(最好基本是前半部分)起到(最好基本是矩形的)管状部分31,并且其后部(最好是后半部分)起到线连接部分32的作用,该线连接部分最好处于开口筒管的形式,其中线连接部分32将与线33的末端(最好是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成连接)连接。可与锁定部分15A、15B的锁定突起19相配合的锁定孔或锁定凹口或锁定台阶或锁定部分(未示出)形成在(最好基本是矩形的)管状部分31的横向(底)表面中。这种端子接头30沿着插入方向,最好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插入到或可插入到端子腔11A、11B中。在插入过程中,管状部分31的横向(底)表面基本与锁定突起19相接触,以将锁定部分15A、15B向外或向下(在使其至少部分进入变形空间21A、21B中的方向上或者在与插入方向ID相交叉的方向上)弹性变形,从而最好采取向前倾斜的姿势。当端子接头30到达基本正确的插入位置时,锁定部分15A、15B至少部分弹性变形,使得锁定突起19与锁定孔或锁定凹口或锁定台阶或锁定部分配合,导致端子接头30受到保持,从而防止其向后退出(保持住)。
在端子接头30从端子腔11A、11B中退出时,较窄和较长的夹具J至少部分插入穿过形成在外壳10的前表面中的夹具插入开口22、52,并操作使其导引末端基本保持与锁定部分15A、15B的夹具容纳表面18相接触,如后面所述。然后,锁定部分15A、15B强制向外或朝变形空间21A、21B弹性变形,从而使锁定突起19与锁定孔(端子接头30)脱离配合。用这种方法,端子接头30脱离由锁定部分15A、15B保持的状态。
开口形成构件40′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包括壁部41和一对侧壁42以及后壁43,该壁部分最好基本处于和外壳10的底表面相平行的矩形板形式,该侧壁从壁部分41的相对横向(左和右)边缘或边缘部分伸出或突出,该后壁从壁部分41的后端或其附近伸出或突出。在每个侧壁42的内表面中都形成有锁定凹槽44。后壁43的上端起到端子锁定部分45A的作用,该端子锁定部分可与在插入方向ID上,最好是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插入到一个(上)层上的端子腔11A中的端子接头30的管状部分31相配合。而且,后壁43形成有至少一个通孔46,该通孔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穿透,其中该通孔46的下边缘部分起到端子锁定部分45B的作用,该端子锁定部分可与在插入方向ID上,最好基本从后面插入到另一(下)层上的端子腔11B中的端子接头30的管状部分31相配合。
这种开口形成构件40在安装方向MD上横向(从下面)基本安装到外壳10中或安装到外壳10上,而基本相对的侧壁42与外壳10的外侧表面相对齐。在安装方向MD上安装在外壳10中或至少部分安装到外壳10中的该开口形成构件40可以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作为优选的第一位置)1P处,或者完全锁定位置(作为优选的第二位置)2P处,在该部分锁定位置处,锁定凹槽44与外壳10的部分锁定突起25和完全锁定突起26相配合(参见附图17),该完全锁定位置位于部分锁定位置1P上方(或者更加靠近外壳10),在该完全锁定位置处,锁定凹槽44与外壳10的完全锁定突起26相配合(参见附图18)。
壁部分41最好具有基本与外壳10的横向(底)表面中外(下)层上的变形空间21B的开口相对应的形状(最好这种能够形状至少部分封闭开口)。当开口形成构件40′位于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处时,壁部分41位于从外壳10的横向(底)表面向外或向下突出的位置(高度)处,并且在壁部分41的内(上)表面(基本面对变形空间21B的表面)和处于自由状态或基本未偏转状态的锁定部分15B的外(下)表面之间设置有一空间,该空间用于使得锁定部分15B能够朝变形空间21B弹性变形到允许端子接头30插入的程度。当开口形成构件40′位于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处时,壁部分41的下表面(外表面)最好与外壳10的底表面(外表面)基本齐平,并且壁部分41的内(上)表面基本与处于自由状态的锁定部分15B的前端的外(下)表面接触,或者与之非常接近,或者基本与之面对,同时限定出非常小的间隙。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处,防止或限制了锁定部分15B朝变形空间21B的弹性变形(在使得锁定突起19与端子接头30脱离配合的方向上的弹性变形)。
壁部分41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退出部分47,该退出部分基本与外(下)层上的锁定部分15(B)相对应,该退出部分47彼此横向间隔或排列。该退出部分47排列使得基本与加强肋板20相对应,和/或其长度和宽度设置使得加强肋板20可以至少部分容纳或装配到退出部分47中。该退出部分47垂直穿透壁部分41。当开口形成构件40位于部分锁定位置1P处时,该退出部分47位于处于自由状态或未偏转状态下的锁定部分15B的加强肋板20下面,而当开口形成构件40位于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处时,加强肋板20至少部分容纳在退出部分47中。加强部分48在壁部分41位于锁定部分15B前面或附近的位置(退出部分47前面的位置)处形成向上或向内突出,该加强部分最好基本处于在横向TD上延伸的肋板的形式。
开口形成部分49基本沿着壁部分41的前端或在其附近伸出或突出,并在其上边缘部分或内边缘部分形成有槽口(notch)。每个槽口的内部或远部或上部(最好基本是上半部分)都是较宽的槽口50,而其外部或下部(最好基本是下半部分)为较窄的槽口51。每个舌片插入开口17由较宽的槽50和外壳10的相对应凹口16形成,该舌片插入开口最好基本具有横向较长的矩形形状。该较窄槽口51基本与舌片插入开口17的底端相连通,也与下层上的变形空间21B的前端相连通。夹具J可至少部分插入到这些较窄槽口51中。每个夹具插入开口52都通过舌片插入开口17和相对应的较窄槽口51形成,并包括它们。
在开口形成构件40保持或定位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处时,开口形成构件40的开口形成部分49从外壳10的前壁12向下或远离或向外间隔一定距离,并且通过垂直地分离凹口16和较宽的槽口50,将舌片插入开口17和夹具插入开口52垂直加宽,如附图12和13所示。在开口形成构件40保持或定位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处时,开口形成部分49的内(上)表面基本与外壳10的前壁12的横向(底)端表面相接触,并且与位于部分锁定位置1P处的情况相比,通过使凹口16和较宽的槽口50靠得较近,将舌片插入开口17和夹具插入开口52垂直加宽,如附图11和14所示。
接下来,描述本实施例的功能。
在将端子接头30在插入方向ID上至少部分插入到端子腔11A、11B中时,开口形成构件40′首先保持或定位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处。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壁部分41与外(下)层上的锁定部分15B垂直地间隔开,所以允许锁定部分15B朝变形空间21B弹性变形,并且端子锁定部分45A、45B从端子腔11A、11B(端子接头30的插入通道)向外或向下缩回。于是,允许端子接头30至少部分插入到端子腔11A、11B中。端子接头30在这种状态下至少部分插入到相应端子腔11A、11B中。由于锁定部分15A、15B在插入过程中朝变形空间21A、21B弹性变形,所以不会妨碍端子接头30的插入。
当端子接头30插入到基本正确的位置时,锁定部分15A、15B朝其自由状态弹性返回或返回至自由状态,使得锁定突起19与矩形管状部分31的锁定孔或锁定凹口或锁定部分或锁定台阶(未示出)相配合,从而,将端子接头30保持住或所定住。此后,位于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处的开口形成构件40′在安装方向MD上向上推动或转移或移动到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或者朝完全锁定位置2P推动或转移或移动。然后,端子锁定部分45A、45B最好与(最好基本是矩形的)管状部分31相配合,从而保持端子接头30。换句话说,端子接头30最好受到锁定部分15A、15B和开口形成构件40′双重锁定。当开口形成构件40′在安装方向MD上朝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移动或移动到该位置处时,壁部分41至少部分进入锁定部分15B的变形空间中,与锁定部分15B的外(下)表面基本接触,或者非常接近地与其基本面对,并且加强肋板20至少部分容纳到退出部分47中。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壁部分41最好防止外(下)层上的端子接头30的锁定部分15B的弹性变形,所以端子接头30最好受到锁定部分15B、端子锁定部分45B和壁部分41三重锁定。
类似地,在开口形成构件40′保持或定位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处的情况下,加强部分48的内(上)表面和端子接头30的(最好基本是矩形的)管状部分31的外(底)表面之间的间隙比夹具J的厚度更窄。于是,即使夹具J反向插入穿过夹具插入开口52,它也能够在到达锁定部分15B之前基本与加强部分48相接触。因此,在开口形成构件40′保持或定位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或安装位置)2P处的情况下,夹具J不会在解除锁定方向上使锁定部分15B弹性变形。
在将保持在端子腔11A、11B中的端子接头30推出时,开口形成构件40′首先在与安装方向MD基本相对的方向上移动到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处,使端子锁定部分45A、45B与端子接头30脱离配合。而且,外(下)层上的锁定部分15B脱离壁部分41防止其朝变形空间21B弹性变形的状态。而且,外(下)层上的舌片插入开口17垂直地分成夹具插入开口52的垂直加宽的开口区域,和/或端子接头30的(最好基本是矩形的)管状部分31的外(底)表面和壁部分41的内(上)表面之间的垂直加宽的间隙。
在这种状态下,夹具J至少部分插入或可插入到夹具插入开口22、52中,以及管状部分31和壁部分41之间的间隙中。此时,由于增大了夹具插入开口52的垂直尺寸(凹口16的上边缘和较窄槽口51的底部边缘之间的尺寸),所以可以很容易在外(下)层上插入夹具J。
通过使已插入的夹具J的导引末端与锁定部分15A、15B的夹具容纳表面18相接触,并将夹具J倾斜或转动到使其导引末端向下或向外,锁定部分15A、15B朝变形空间21A、21B(即在使其与端子接头30脱离配合的方向上)强制弹性变形。此时,由于(矩形的)管状部分31和壁部分41之间的间隙也垂直增大,所以夹具J可以较大地倾斜。由于端子接头30通过用这种方法使锁定部分15A、15B弹性变形而脱离由锁定部分15A、15B保持的状态,所以在夹具J取消保持状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例如捏住线33,将线33向后拉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至少部分插入穿过形成在外壳10的前表面中的夹具插入开口22、52的夹具J使得锁定部分15A、15B在脱离端子接头30的方向上弹性变形,从而端子接头30脱离由锁定部分15A、15B保持的状态。外(下)层上的夹具插入开口52的边缘区域由开口形成构件40′形成,该边缘区域与外壳10的前壁12中的变形空间21B相对应,该开口形成构件与外壳10相分离并且可相对于外壳10在使得夹具插入开口52变宽的方向上移动。
在采用如附图19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其中舌片插入开口60的开口区域不增大,难以插入夹具J。然而,根据本实施例,在插入夹具J之后,开口形成构件40′可以移动使得夹具插入开口52变宽,如附图15所示。于是,插入夹具J的操作更加容易。当不需要插入夹具J时,如果开口形成构件40′在使夹具插入开口52变窄的方向上移动,则可以防止外部异物通过夹具插入开口52进入。
在开口形成构件40′保持在完全锁定位置处使得夹具插入开口52变窄的情况下,设置在开口形成构件40′上的端子锁定部分45A、45B与端子接头30相配合,以将它们保持住。在开口形成构件40′保持或定位在部分锁定位置1P处使得夹具插入开口52变宽的情况下,端子锁定部分45A、45B基本缩回到与端子接头30脱离配合的位置处,并且端子接头30脱离保持状态。换句话说,随着根据需要移动开口形成构件40′而退出端子接头30,端子锁定部分45A、45B可在与端子接头30相配合的位置和与端子接头30脱离配合的位置之间移动。于是,不需要单独进行移动开口形成构件40′的操作和移动端子锁定部分45A、45B的操作。因此,操作性更好。
而且,当不需要退出端子接头30时,开口形成构件40′基本与锁定部分15B相接触,以防止锁定部分15B通过移动到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使夹具插入开口52变窄而朝变形空间21B弹性变形。于是,保持端子接头30的功能的可靠性更高。
因此,为了有利于夹具插入到夹具插入开口中的操作,夹具插入开口52的边缘区域由开口形成构件40′形成,该边缘区域基本与外壳10的前壁12中的变形空间21B相对应,该开口形成构件与外壳10相分离,并可在使夹具插入开口52变宽的方向(与安装方向MD相对的方向)上相对于外壳10移动。在至少部分插入夹具J之后,通过移动开口形成构件40使夹具插入开口52变宽,有利于插入夹具J的操作。而且,当不需要插入夹具J时,通过在使夹具插入开口52变窄的方向上移动开口形成构件40,可以防止外部异物穿过夹具插入开口52进入。
<变型实施例>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面所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述实施例也在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除了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也可以做出各种改变。
(1)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保护构件设置有面对变形空间的壁部分,但是根据本发明,面对变形空间的壁部分可以与外壳整体或单一形成。
(2)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退出部分穿透壁部分,但是根据本发明,它们也可以在不从头到尾穿透壁部分的情况下,进行凹陷。
(3)尽管在保护构件保持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处的情况下,壁部分基本与锁定部分保持接触,以防止锁定部分朝变形空间弹性变形,但是根据本发明,在保护构件保持在完全锁定位置处的情况下,壁部分可以不与锁定部分接触,以允许锁定部分朝变形空间弹性变形。
(4)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保护构件设置有端子锁定部分,该端子锁定部分通过进入端子腔并与端子接头相配合而保持端子,但是根据本发明,保护构件可以不设置有端子锁定部分。
(5)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保护构件可以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处和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处,在该部分锁定位置处,允许端子接头插入,在该完全锁定位置处,端子接头保持在外壳中,但是根据本发明,保护构件不仅可以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处,也可以保持在第二位置或安装位置处。
(6)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端子接头为阴性端子接头,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阳性端子接头。
(7)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加强部分在壁部分的前端(不与锁定部分接触的区域)处突出,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以不设置这种加强部分。
(8)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加强肋板不容纳在退出部分中,使锁定部分弹性变形,但是根据本发明,它们也可以至少部分容纳在退出部分中,使锁定部分弹性变形。
(9)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器具有设置在两层上的端子腔,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具有设置在一层或三层或更多层上的一个或多个端子腔的连接器。
(10)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当移动到使夹具插入开口变窄的位置处时,开口形成构件基本与锁定部分接触,以防止锁定部分朝变形空间弹性变形,但是根据本发明,当移动到使夹具插入开口变窄的位置处时,开口形成构件也可以不与锁定部分接触,以允许锁定部分朝变形空间弹性变形。
(11)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开口形成构件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端子锁定部分,用于通过进入端子腔并与端子接头相配合而保持端子接头,但是根据本发明,开口形成构件也可以不设置有端子锁定部分。
<第三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20至29描述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用101表示的是阴性连接器外壳,锁定臂103可弹性变形地设置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1的横向(上)表面的中间部分(最好基本在宽度中央),该锁定臂用于保持阴性连接器外壳101与阳性连接器外壳102相连接。锁定臂103最好在其前侧受到支承,而其后侧起到解除锁定末端部分103A的作用。保护壁105最好在基本整个长度上竖立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1的横向(上)表面的后边缘处或其附近,并且窗孔104形成在保护壁105的宽度中间部分(最好基本在宽度中央部分)中。锁定臂103的解除锁定末端部分103A至少部分穿过窗孔104,从而可以操作。
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空腔106最好沿着宽度方向基本并排形成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1中的一个或多个层上,最好是两个层上。相应空腔106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穿透阴性连接器外壳101,并且阴性端子接头107可以在插入方向ID上,最好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容纳其中。
此处,主要描述阴性端子接头107。每个阴性端子接头107都包括将与阳性端子接头8相连接的(最好基本是矩形的)管状部分109,和设置在(矩形的)管状部分109后面用于和线连接的线连接部分(最好包括筒管部分110)。该筒管部分110最好包括接线管110A和绝缘管110B,该接线管将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成与线芯连接,该绝缘管将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成与线的绝缘涂层相连接。所示阴性端子接头107与或可与线连接,并且从阴性端子接头107的底表面到接线管110A的顶端的高度最好设置成短于(矩形的)管状部分109的高度,但是到绝缘管110B的顶端的高度最好设置成长于(矩形的)管状部分109的高度。
每个空腔106内部的高度都变化使得基本与绝缘管110B的高度相应或相对应,该绝缘管的高度高于(矩形的)管状部分109的高度。于是,在阴性连接器101的横向(底)表面处,基本与管状部分(绝缘管)110相对应的部件形成凸出部分111,该凸出部分最好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1的基本整个宽度上向外凸出。
在每个空腔106中,基本向前延伸的(最好是基本悬臂形的)锁定部分112设置在横向(底)壁处。该锁定部分112可沿着高度方向或与阴性端子接头107的插入方向ID相交叉的方向弹性变形到空腔106中,并可与形成在阴性端子接头107的(矩形的)管状部分109中或形成在其上的锁定孔或锁定凹口或锁定部分或锁定台阶(未示出)相配合。锁定部分112的变形空间限定在一个(上)层上的空腔106中,并且将相邻(上和下)的空腔106分隔开的分隔壁113起到防止锁定部分112过渡弹性变形的作用。换句话说,在进行超出其弹性极限的这种过度弹性变形之前,锁定部分112的导引末端基本与或能够与分隔壁113相接触,从而不允许其任何进一步弹性变形。然而,由于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1的外表面上基本与锁定部分112相对应的部分处形成有孔状部分或凹陷部分114(最好具有等于阴性连接器外壳101的壁厚的厚度),所以锁定部分最好基本在整个长度上至少部分暴露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1的外表面上,该锁定部分设置在外(下)层上的空腔106(设置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1的外表面附近的空腔)中。更为特别的是,当锁定部分112处于自然状态或未偏转状态时,其外表面或下表面最好基本与空腔106的底表面齐平。当锁定部分112向下或向外或在与插入方向ID相交叉的方向上随着阴性端子接头107的通过而弹性变形时,锁定部分112的至少导引末端最好从空腔106中突出。例如,当保持器115如后面所描述的那样位于部分锁定位置(作为优选的第一位置)1P处时,即使阴性端子接头107通过,锁定部分112的导引末端也不与保持器115的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的内表面或上表面接触,同时在它们之间(可以接触)限定较小的间隙。然而,如果例如由于受到外力的影响,阴性端子接头107在其弹性极限内弹性变形到比在阴性端子接头107上方更大的程度,则锁定部分112的导引末端基本与保持器115的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接触。
各空腔106的前端在连接器外壳101的前壁中形成作为舌片插入开口117的开口,并且在阳性连接器外壳102和阴性连接器外壳101连接之后,安装在阳性连接器外壳102中的阳性端子接头108的一个或多个舌片可以至少部分插入穿过舌片插入开口117。而且,一个或多个夹具插入开口118形成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1的前壁中,使得基本与舌片插入开口117的底端相连通。解除锁定夹具至少部分插入穿过或者可以至少部分插入穿过夹具插入开口118,以使得锁定部分112在解除锁定方向上弹性变形。
在所示例子中,保持器安装孔119形成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1的底部表面的中间部分(最好基本位于纵向中央部分)(在锁定部分112后面)中。该保持器安装孔119形成基本与相邻(上和下)层上的相应空腔106相连通。
接下来描述保持器115。保持器115由例如树脂材料整体或单一制成,该树脂材料类似于阴性连接器外壳101,并且整体上包括可与阴性端子接头107相配合的端子锁定部分120,和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最好也起到锁定部分保护部分的作用),该过度变形防止部分用于保护锁定部分112同时防止锁定部分112过度弹性变形。端子锁定部分120可至少部分装配或插入到保持器安装孔119中,并形成有一个或多个锁定突起121,该锁定突起可与阴性端子接头107在和相应空腔106相对应的位置处相配合。当保持器115位于部分锁定位置(作为优选的第一位置,参见附图21和27)1P时,相应锁定突起121从空腔106缩回,以允许相应端子接头107插入和退出空腔106,而当保持器115位于完全锁定位置(作为优选的第二位置,参见附图22和28)2P时,突出到空腔106中,以配合阴性端子接头107的矩形管状部分109的后端。
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侧板122设置在端子锁定部分120的(最好是基本相对的)宽度侧或侧部上。侧板122的长度设置成略长于端子锁定部分120和从端子锁定部分120基本向前延伸的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的总的纵向尺寸。尽管只是在较小程度上,但是允许侧板122在彼此远离的方向上进行弹性变形,从而能够从基本相对的外侧紧紧地保持阴性连接器外壳101的基本相对的宽度侧表面。锁定凹槽123在靠近导引末端(上端)的位置处形成在每个侧板122的内表面中。另一方面,部分锁定突起或第一突起124和完全锁定突起或第二突起125形成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1的每个外宽度侧表面上,该部分锁定突起或第一突起124和完全锁定突起或第二突起125基本水平地延伸,同时在部分锁定突起102上方限定一间隙。当保持器115位于部分锁定位1P处时,只有部分锁定突起124至少部分装配到锁定凹槽123中,并与锁定凹槽123的上边缘配合,并且侧板122的上边缘与完全锁定突起125配合,从而最好通过将整个保持器115限制成做垂直移动,而将其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1P处。另一方面,当保持器115位于完全锁定位置(作为优选的第二位置)2P处时,部分锁定突起124和完全锁定突起125至少部分装配到锁定凹槽123中并与锁定凹槽123的相对(下和上)边缘配合,从而通过将整个保持器115限制成做垂直移动,而将其保持或定位在完全锁定位置处。
当保持器115位于部分锁定位置1P处时,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形成具有最好和端子锁定部分120基本相同的宽度,并基本平行于阴性连接器外壳101的横向(底)表面向前延伸,以限定与锁定部分112之间的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间隙。特别地,如上所述,该间隙根据阴性端子接头107通过的需要,确保锁定部分112的弹性变形程度。当锁定部分112在其弹性极限内弹性变形时,其导引末端基本与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的内(上)表面相接触,或者到达与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的内(上)表面非常接近的位置处。当保持器115朝完全锁定位置2P移动,或移动到完全锁定位置2P处时,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至少部分装配到阴性连接器外壳101的孔状部分或凹陷部分114中,并且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的外(下)表面和阴性连接器外壳101的外(底)表面最好变为彼此基本齐平。当保持器115位于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处时,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的内(上)表面基本与锁定部分112的外(下)表面接触,以防止锁定部分112同时在解除锁定方向上弹性变形。
如附图29中所示,阳性连接器外壳102包括插座126,阴性连接器外壳101可至少部分装配或插入到该插座中,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阳性端子接头108,当阳性连接器外壳102和阴性连接器外壳101连接时,可与阴性端子接头107相连接的该阳性端子接头至少部分突出到插座126中。
如附图23中所示,阳性连接器外壳102可以例如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40(作为优选的电气或电子装置)上,并包括插座126,阴性连接器外壳101可至少部分装配或插入到该插座中。当阳性连接器外壳102和阴性连接器外壳101连接时,可与阴性端子接头107相连接的数个阳性端子接头108中的每一个的一个侧面(凸舌)都至少部分突出到插座126内部。每个阳性端子接头108的另一侧受到弯曲(最好经过两次弯曲成曲柄状)并在从阳性连接器外壳102突出之后起到导引部分141的作用。最好通过钎焊、焊接、压接、绝缘层剥离、回流焊接等等,相应导引部分141将与印刷电路板140的导电通路(未示出)相连接。在基本与凸出部分111相对应的阳性连接器外壳102的插座126的开口边缘部分126OE的一部分处,退出部分142最好基本形成在阳性连接器外壳102的整个宽度上。应当注意,在本实施例中,插座126的开口边缘部分126OE从印刷电路板140的前端略微向前突出。
另一方面,当阳性连接器外壳102和阴性连接器外壳101连接时,插座126的开口边缘部分126OE基本到达保护壁105的最前端,并且此时凸出部分111的前侧的一部分至少部分装配到退出部分142中。如附图24中所示,阴性连接器外壳101的凸出部分111的台阶111A(作为优选的增大部分)最好具有基本等于插座126厚度的垂直尺寸。在台阶111A处,阴性连接器外壳107在垂直方向(或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方向,最好基本垂直于插入方向ID)上或在包含锁定部分112的平面方向(及其变形方向)上变大或变宽。于是,当阳性连接器外壳102和阴性连接器外壳101连接时,插座126的外表面和突出部分111的外表面最好基本彼此齐平。
接下来,将具体描述本实施例的功能和效果。在保持器115保持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1中的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处的情况下,阴性端子接头107在插入方向ID上至少部分插入到每个空腔106中。随着阴性端子接头107过,锁定部分112向外或向下(或在与插入方向ID相交叉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并且当阴性端子接头107插入到基本正确深度时,至少部分弹性恢复并与阴性端子接头107的未作说明的锁定孔或锁定凹口或锁定部分或锁定台阶相配合。随后,当进一步将保持器115推入到阴性连接器外壳101中时,两个侧板122的上边缘移过完全锁定突起125,以将完全锁定突起125至少部分装配到锁定凹槽123中。用这种方法,保持器115保持或定位在完全锁定位置2P处。在该完全锁定位置处,相应锁定突起121与相对应的阴性端子接头107的矩形管状部分109的后端相配合,并且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基本与锁定部分112的下表面相接触。于是,锁定突起121和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安全地将阴性端子接头107保持住。
在用这种方法将阴性端子接头107安装到阴性连接器外壳101中的操作完成之后,阳性连接器外壳102和阴性连接器外壳101连接或者可以连接。换句话说,当阴性连接器外壳101至少部分装配或插入到阳性连接器外壳102的插座126中时,设置在阳性连接器外壳102上的锁定臂103与未作说明的配合部分相配合,从而将两个连接器外壳101、102彼此锁定到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基本与阴性端子接头107的线连接部分(最好是筒管部分、绝缘管)和(矩形的)管状部分109之间的高度差相一致,阴性连接器外壳101的外表面阶跃或凹陷形成凸出部分111。于是,在将阳性连接器外壳102和阴性连接器外壳101连接之后,阴性连接器外壳101在突出部分111前面的较短部分可以至少部分装配到插座126中。于是,与阴性连接器外壳101和筒管部分110的高度形成基本一致的情况相比,缩短了连接器的高度。
另外,由于在阳性连接器102和阴性连接器101连接之后,凸出部分111的部分装配到插座126的退出部分142中,所以连接器的整个长度可以至少缩短凸出部分111装配到退出部分142中的尺寸。换句话说,通过缩短长度和高度,可以将整个连接器小型化,同时保持良好的操作性。
因此,为了有效地使连接器小型化,同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每个阴性端子接头107都形成使得从底表面到线连接部分(最好包括筒管部分110)的高度大于(最好基本是矩形的)管状部分109的高度。由于每个空腔106的高度都根据这个高度差进行变化,所以使得阴性连接器外壳101的外表面在与筒管部分110相对应的部分凸出,从而形成凸出部分111。另一方面,退出部分142形成在阳性连接器外壳102的插座126的开口边缘部分126OE的一部分处,该部分与突出部分111相对应,当阳性连接器外壳102和阴性连接器外壳101连接时,突出部分111的一部分装配到该退出部分中。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允许连接器最小化(缩短其高度),外(下)层上的空腔106中的锁定部分112至少部分暴露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1的外表面处。因此,如果当保持器115位于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时,外力施加在锁定部分112上,则阴性连接器外壳101无法限制锁定部分112的弹性变形。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即使锁定部分112将过度变形,与保持器115的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的接触也能防止超过弹性极限的弹性变形。于是,锁定部分的功能可以安全地实现。因此,为了缩短高度,这种结构非常重要和非常有利的。而且,通过将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形成在现有结构上,即保持器115上,具有不需要提供额外用于防止过度变形的构件和简化结构的附加效果。
因此,为了防止锁定部分的过度弹性变形,同时使连接器最小化,并提高连接器的操作性,一个或多个锁定部分112设置使得暴露在连接器外壳101的横向(底)表面上。保持器115包括可与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接头107相配合的端子锁定部分120,和从该端子锁定部分120基本向前延伸的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当保持器115位于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处时,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位于锁定部分112(或者在锁定部分112的变形方向上)的下面或外侧,从而锁定部分112的导引末端基本与或者能够与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的内(上)表面相接触,并且即使锁定部分112将要弹性变形超过其弹性极限,也不能进一步变形。因此,可以避免锁定部分112的过度变形。
<第四实施例>
接下来,参照附图30和31描述本发明的第四优选实施例。随着阴性连接器外壳101的小型化,锁定部分112也变薄或者可以变薄,导致锁定阴性端子接头107的锁定力减小。在第四实施例中,作为防范措施,最好增强锁定部分112的刚性。尤其是,至少一个加强肋板或突起127形成使得基本沿着纵向在每个锁定部分112的外(下)表面的宽度中间位置(最好基本在宽度中央)突出。
另一方面,需要避免形成在锁定部分112上的加强肋板127干扰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为了实现该目的,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在基本与相应加强肋板127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一个或多个退出切口或退出凹口或退出台阶128。换句话说,如果当保持器115位于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处时,锁定部分112进行弹性变形,则加强肋板127的一部分进入或能够进入相对应的切128。而且,当保持器115位于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处时,(最好基本是整个)加强肋板127容纳在切口115中,最好不突出。
由于在第四实施例中通过在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中形成切口128,可能减小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自身的强度,所以加强边缘129最好在基本整个宽度上最好形成在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的上表面的前边缘处或其附近。
由于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避免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的变形,所以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能够有效地实现其功能。
第四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以与上述第一和第二优选实施例基本相同或类似。
<修改实施例>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面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述实施例也在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除了下述实施例之外,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1)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退出部分142形成从内侧到外侧穿透插座126,但是通过具有凹口或台阶部分的形式,而不是通孔,也可以使凸出部分退出。
(2)由于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1小型化的情况下,锁定部分112变薄,所以这可以导致锁定部分112的强度不够。作为防范措施,一个或多个加强肋板(参见,例如肋板18、20、127)可以形成在锁定部分112的外表面或下表面上。
(3)在(2)的情况下,保持器115的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可以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凹口或通孔,作为加强肋板的退出孔(参见,例如部分/凹口47、128)。即使当保持器115位于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处时,锁定部分112弹性变形,这也能够避免加强肋板和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的干扰。而且,当保持器115位于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处时,也可以类似地避免这种干扰。
(4)在(3)的情况下,由于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的强度减小,所以加强边缘可以形成在例如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的导引末端处。
(5)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将锁定部分112描述为最好是悬臂形的,即使得一个末端部分受到支承,另一末端部分基本在插入方向ID上突出,并在与插入方向ID相交叉的方向上变形或可变形,但是锁定部分也可以形成为桥形形状(未示出),即在两个末端部分受到支承(例如,在横向(底)侧和前壁处),而锁定部分的中间部分在与插入方向ID相交叉的方向上变形或可变形。
(6)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最好具有基本等于锁定部分112的整个长度的长度,但是倘若它能够实现防止过度变形的功能,也不需要总是具有这么长的长度。即使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具有与锁定部分112的基础侧面相接触的长度,也能够防止锁定部分112的过度变形。
然而,如果像前述实施例中那样,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形成具有基本等于锁定部分112的整个长度的长度,由于可以至少部分覆盖锁定部分112,所以也可以避免异物从外侧撞击锁定部分112的情况。于是,如果具有这种长度(像前述实施例中那样),则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也起到锁定部分112的保护部分的作用。
(7)在上述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当保持器115位于完全锁定位置处时,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基本与或者可以与锁定部分112的下表面接触,以防止锁定部分112在解除锁定方向上弹性变形。然而,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不需要总是与锁定部分112的下表面接触。
(8)尽管在第四实施例中,加强边缘129最好设置在保持器115上,其中退出切口128形成在该过度变形防止部分116中,但是当然该加强边缘129也可以设置在不具有切口128的保持器115上。
附图标记列表
10 --- 外壳
11B --- 端子腔
15B --- 锁定部分
18,20 --- 加强肋板
21B --- 变形空间
23 --- 开口
30 --- 端子接头
40 --- 保护构件
40′ --- 开口形成构件
41 --- 壁部分
45B --- 端子锁定部分
47 --- 退出部分
52 --- 夹具插入开口
J --- 夹具
101 --- 阴性连接器外壳
102 --- 阳性连接器外壳
106 --- 空腔
107 --- 阴性端子接头(端子接头)
108 --- 阳性端子接头
109 --- 矩形管状部分(端子连接部分)
110 --- 筒管部分(线连接部分)
111 --- 凸出部分
111A --- 台阶(增大或已增大部分)
112 --- 锁定部分
115 --- 保持器
116 --- 过度变形防止部分(锁定部分的保护部分)
120 --- 端子锁定部分
126 --- 插座
129 --- 加强边缘(加强部分)
142 --- 退出部分
Claims (19)
1.连接器,包括:
外壳(10),该外壳(10)形成有至少一个端子腔(11),
至少一个锁定部分(15),该锁定部分(15)基本沿着端子腔(11)的内壁延伸,并可朝与端子腔(11)相邻的变形空间(21)弹性变形,及
至少一个端子接头(30),该端子接头(30)将至少部分插入到端子腔(11)中,
其特征在于:
在将端子接头(30)插入到端子腔(11)中的过程中,由于端子接头(30)的干扰,该锁定部分(15)朝变形空间(21)弹性变形,
至少部分弹性恢复的锁定部分(15)将与端子接头(30)相配合,以在端子接头(30)基本正确插入的情况下保持端子接头(30),
锁定部分(15)包括至少一个加强肋板(18;20),该加强肋板(18;20)从其基本面对变形空间(21)的表面部分突出,及
在基本面对锁定部分(15)的位置处在壁部分(41)的基本面对变形空间(21)的表面中形成至少一个退出部分(47),该退出部分(47)能够至少部分容纳加强肋板(18;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变形空间(21)形成使得在外壳(10)的外表面中至少部分形成开口(23),
保护构件(40;40′)包含基本面对变形空间(21)的壁部分(41)和退出部分(47),该保护构件(40;40′)安装在外壳之中或之上,最好基本安装到变形空间(21)的开口(23)中或安装到其上,该开口(23)形成在外壳(10)的外表面中,及
在保护构件(40;40′)已经安装的情况下,壁部分(41)最好至少部分进入变形空间(21)中锁定部分(15)的变形区域。
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最好在保护构件(40;40′)安装在外壳(10)之中或之上的情况下,该壁部分(41)与锁定部分(15)接触或者能够与之接触,以防止锁定部分(15)朝变形空间(21)弹性变形。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保护构件(40;40′)包括端子锁定部分(45),该锁定部分(45)通过至少部分进入端子腔(11)与端子接头(30)配合来保持端子接头(30)。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退出部分(47)形成使得穿透壁部分(41)。
6.一种连接器,尤其是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包括:
形成有至少一个端子腔(11)的外壳(10),
至少一个锁定部分(15),该锁定部分(15)基本沿着端子腔(11)的内壁延伸,并可朝着与端子腔(11)相邻的变形空间(21)弹性变形,及
至少一个端子接头(30),该端子接头(30)将至少部分插入到端子腔(11)中,
其特征在于:
在端子接头(30)至少部分插入到端子腔(11)中的情况下,锁定部分(15)将与端子接头(30)配合,以保持端子接头(30),
锁定部分(15)可通过夹具(J)而在与端子接头(30)脱离配合的方向上弹性变形,从而使端子接头(30)脱离由锁定部分(15)保持的状态,该夹具(J)至少部分插入形成在外壳(10)的前表面中的夹具插入开口(52)中,及
夹具插入开口(52)的与外壳(10)前壁(12)中的变形空间相对应的边缘区域由开口形成构件(40′)形成,该开口形成构件(40′)与外壳(10)分离,并可相对于外壳(10)在使得夹具插入开口(52)变宽的方向上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开口形成构件(40′)包括能够至少部分进入端子腔(11)中的端子锁定部分(45),
在开口形成构件(40′)保持在使得夹具插入开口(52)变窄的位置(2P)处的情况下,端子锁定部分(45)可与端子接头(30)配合,以保持端子接头(30),和/或
在开口形成构件(40′)保持在使得夹具插入开口(52)变宽的位置(1P)处的情况下,端子锁定部分(45)可与端子接头(30)脱离配合。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开口形成构件(40′)基本与或可与锁定部分(15)相接触,以防止锁定部分(15)朝变形空间(21)的弹性变形,同时该开口形成构件保持在使得夹具插入开口(52)变窄的位置(2P)处。
9.如权利要求6、7或8结合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开口形成构件(40′)同时也是保护构件(40′)。
10.一种连接器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端子接头(107),该端子接头(107)包括端子连接部分(109)和线连接部分(110),该端子连接部分(109)将与配合端子接头(108)相连接,该线连接部分(110)设置在端子连接部分(109)后面,用于和线连接,并且该线连接部分(110)具有距离横向表面比端子连接部分(109)更高的高度,
用于至少部分容纳端子接头(107)的第一连接器外壳(101),
凸出部分(111),该凸出部分(111)形成在第一连接器外壳(107)的外表面上用于容纳线连接部分(110)的部分处,并且该凸出部分(111)从第一连接器外壳(107)用于容纳端子连接部分(109)的部分经过增大部分(111A)向外凸出,及
包括插座(126)的第二连接器外壳(108),第一连接器外壳(107)可至少部分装配到该插座(126)中,
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连接器外壳(108)的插座(126)的开口边缘部分(126OE)处形成退出部分(142),当两个连接器外壳(107,108)连接时,该凸出部分(111)装配到该退出部分(142)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两个连接器外壳(107,108)连接时,插座(126)上形成退出部分(142)的表面基本与突出部分(142)的外表面相齐平。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厚度方向上,退出部分(142)穿透插座(126)的开口边缘部分(126OE)的壁。
13.如权利要求10、11或1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一个连接器外壳(101)的凸出部分(111)具有基本与插座(126)的厚度相等的垂直尺寸。
14.一种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器和/或第二连接器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9中的一项或多项构造。
15.一种连接器,尤其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包括:
形成有至少一个空腔(11;106)的连接器外壳(10),至少一个端子接头(30;107)可至少部分容纳到该空腔(11;106)中,
至少一个锁定部分(15;112),该锁定部分(15;112)形成使得至少部分暴露在连接器外壳(10;101)的侧表面处,并且可与端子接头(30;107)配合,同时至少部分从连接器外壳(10;101)的侧表面向外弹性变形,及
保持(40;40′;115),该保持(40;40′;115)可安装到连接器外壳(10;101)之中或之上,并且可与端子接头(30;107)相配合,以与锁定部分(15;112)合作将端子接头(30;107)双重锁定,该保持器(40;40′;115)可在第一位置(1P)和第二位置(2P)之间移动,在该第一位置(1P)处,端子接头(30;117)可至少部分插入和退出空腔(11;106),在该第二位置(2P)处,保持器(40;40′;115)通过与端子接头(30;107)配合来保持端子接头(30;107),
其特征在于,保持器(40;40′;115)包括用于锁定端子接头(30;107)的端子锁定部分(45;120),和设置在锁定部分(15;112)的弹性变形侧的过度变形防止部分(41;116),该过度变形防止部分(41;116)用于防止当保持器(40;40′;115)位于第一位置(1P)处时锁定部分(15;112)的过度变形。
16.一种连接器,尤其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9和15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包括:
形成有至少一个空腔(11;106)的连接器外壳(10;101),至少一个端子接头(30;107)可以至少部分容纳到该空腔(11;106)中,
至少一个锁定部分(15;112),该锁定部分(15;112)至少部分暴露在连接器外壳(10;101)的侧表面处,并可与端子接头(30;107)相配合,同时从连接器外壳(10;101)的侧表面向外侧至少部分弹性变形,及
保持器(40;40′;115),该保持器(40;40′;115)可安装到连接器外壳(10;101)之中或之上,并可与端子接头(30;107)配合,以与锁定部分(15;112)合作而双重锁定端子接头(30;107),
其特征在于,保持器(40;40′;115)包括用于锁定端子接头(30;107)的端子锁定部分(45;120),和锁定部分保护部分(41;116),该锁定部分保护部分(41;116)基本沿着锁定部分(15;112)的外暴露表面从端子锁定部分(45;120)开始延伸,以基本覆盖该外暴露表面。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并结合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过度变形防止部分(41;116)基本沿着锁定部分(15;112)的纵向方向基本覆盖锁定部分(15;112)。
18.如权利要求15至17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过度变形防止部分(41;116)和/或锁定部分保护部分(41;116)位于锁定部分(15;112)的弹性变形区域中,以防止当保持器(40;40′;115)的端子锁定部分(45,120)与端子接头(30;107)配合时锁定部分(15;112)的弹性变形。
19.如前述权利要求15至18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过度变形防止部分(41;116)和/或锁定部分保护部分(41;116)形成有加强部分(48;129)。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311535A JP4483529B2 (ja) | 2004-09-28 | 2004-09-28 | コネクタ |
JP2004311536 | 2004-09-28 | ||
JP2004311535 | 2004-09-28 | ||
JP2004313092 | 2004-09-29 | ||
JP2004313091 | 2004-09-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56003A true CN1756003A (zh) | 2006-04-05 |
CN100524961C CN100524961C (zh) | 2009-08-05 |
Family
ID=36239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10876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4961C (zh) | 2004-09-28 | 2005-09-28 |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483529B2 (zh) |
CN (1) | CN100524961C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95199A (zh) * | 2010-03-03 | 2011-09-2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和连接器配合方法 |
CN101471514B (zh) * | 2007-12-26 | 2013-02-13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方法 |
CN103931053A (zh) * | 2011-11-09 | 2014-07-16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4067455A (zh) * | 2011-11-24 | 2014-09-24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09980404A (zh) * | 2017-12-22 | 2019-07-05 | 泰连公司 | 具有下压肋的插座连接器壳体 |
CN112952410A (zh) * | 2019-12-11 | 2021-06-1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3972523A (zh) * | 2020-07-22 | 2022-01-25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用于安装连接端子的壳体及连接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44153B2 (ja) * | 2006-02-14 | 2011-12-2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329339B2 (ja) * | 2009-08-07 | 2013-10-3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263138B2 (ja) * | 2009-12-14 | 2013-08-1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8758050B2 (en) * | 2011-06-10 | 2014-06-24 | Hiscock & Barclay LLP | Connector having a coupling member for locking onto a port and maintaining electrical continuity |
JP5765288B2 (ja) * | 2012-04-18 | 2015-08-19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9153894B2 (en) * | 2013-11-11 | 2015-10-06 |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with dual primary lock reinforcement and independent secondary lock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139729A (en) * | 1966-08-15 | 1969-01-15 | Amp Inc | Improvements in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s |
-
2004
- 2004-09-28 JP JP2004311535A patent/JP448352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9-28 CN CNB2005101087643A patent/CN10052496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71514B (zh) * | 2007-12-26 | 2013-02-13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方法 |
CN102195199A (zh) * | 2010-03-03 | 2011-09-2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和连接器配合方法 |
CN102195199B (zh) * | 2010-03-03 | 2014-10-15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和连接器配合方法 |
CN103931053A (zh) * | 2011-11-09 | 2014-07-16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3931053B (zh) * | 2011-11-09 | 2016-07-06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4067455A (zh) * | 2011-11-24 | 2014-09-24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067455B (zh) * | 2011-11-24 | 2016-06-08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09980404A (zh) * | 2017-12-22 | 2019-07-05 | 泰连公司 | 具有下压肋的插座连接器壳体 |
CN112952410A (zh) * | 2019-12-11 | 2021-06-1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2952410B (zh) * | 2019-12-11 | 2023-12-0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3972523A (zh) * | 2020-07-22 | 2022-01-25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用于安装连接端子的壳体及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483529B2 (ja) | 2010-06-16 |
JP2006100227A (ja) | 2006-04-13 |
CN100524961C (zh) | 2009-08-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3096C (zh) | 连接器 | |
CN1933252A (zh) |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 |
CN1756003A (zh) |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 |
CN1276524C (zh) | 端子和要装载部件的结构 | |
CN1306660C (zh) | 卡连接器 | |
CN1287493C (zh) | 卡用复合连接器 | |
CN1211092A (zh) | 联接器 | |
CN1140877C (zh) | 用于同时连接两个电子储存卡的电气连接器 | |
CN100344032C (zh) | 连接器锁定结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
CN1205697C (zh) | 电线连接器具 | |
CN1855644A (zh) | 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 |
CN1992443A (zh) | 连接器 | |
CN1276525C (zh) | 用于防止将待装器件错误地装入主体侧设备的方法、待装器件以及电池组 | |
CN1361929A (zh) | 具有装卡盖锁紧开关的智能卡用电气连接器 | |
CN1280950C (zh) | 连接器 | |
CN1401146A (zh) | 用于智能卡的人机工程学电连接件 | |
CN1472847A (zh) | 连接器 | |
CN1217591A (zh) | 带有保持架的联接器 | |
CN1815819A (zh) | 连接器、连接器测试设备及方法 | |
CN1202597C (zh) | 具有用于推出卡的杠杆和推板的智能卡的电气连接器 | |
CN1413371A (zh) | 具有改进的安装在din导轨上的连接器的电路断续器 | |
CN1300615C (zh) | 包括光缆插座和光缆插头的组件 | |
CN1941517A (zh) |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1216392C (zh) | 开关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0338822C (zh) | 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05 Termination date: 20140928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