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08211A - 车辆座椅框架及制造车辆座椅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框架及制造车辆座椅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608211A CN106608211A CN201610922078.8A CN201610922078A CN106608211A CN 106608211 A CN106608211 A CN 106608211A CN 201610922078 A CN201610922078 A CN 201610922078A CN 106608211 A CN106608211 A CN 1066082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backrest
- seat
- attached
- main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82—Head-rests detach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002/899—Head-res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or mechanic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座椅框架以及制造车辆座椅的方法。一种车辆座椅框架(20),其包括:一对附接构件(46、56),其设置在座椅靠背框架(22)的上部部分(27);以及头枕框架(23),其构造成能够与附接构件(46、56)附接和分离。头枕框架(23)包括:一对支腿构件(31、32),其构造成能够与所述一对附接构件(46、56)连接和脱离连接;主体部分(30),其从支腿构件(31、32)向上延伸;以及肩部支承构件(29),其附接到主体部分(30)。此外,肩部支承构件(29)从主体部分(30)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并且肩部支承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车辆乘员肩部的后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有可拆卸的头枕框架的车辆座椅框架以及制造车辆座椅的方法。
背景技术
构成车辆座椅的内部骨架的车辆座椅框架通常包括:座垫框架;座椅靠背框架,其从座垫框架的后端向上延伸;以及头枕框架,其附接到座椅靠背框架的上部部分。
在一些车辆座椅框架上,在座椅靠背框架的上部部分设置有一对附接构件,并且头枕框架能够与附接构件附接和分离。专利号为5424398的日本专利和公开号为2007-269100的日本专利公开文件中公开了与此类车辆座椅框架相关的常规技术。
对于专利号为5424398的日本专利中公开的车辆座椅框架,附接构件配置在座椅靠背框架的上部部分的中心附近。头枕框架由一对支腿构件和主体部分构成,其中成对的支腿构件能够插入附接构件中并能够从附接构件中拉出,而主体部分从支腿构件向上直线延伸。
对于公开号为2007-269100的日本专利公开文件中公开的车辆座椅框架,附接构件配置在座椅框架上部部分的相对端附近。头枕框架由一对支腿构件、肩部支承构件和主体部分构成,其中,肩部支承构件从支腿构件的相应的上端延伸从而相互接近并位于车辆乘员肩部后面,而主体部分从肩部支承构件的末端向上延伸。
比较专利号为5424398的日本专利和公开号为2007-269100的日本专利公开文件中公开的车辆座椅框架,可知它们的区别在于头枕框架的形状和附接构件设置在座椅靠背框架上的位置。如果尽可能使能够与头枕框架附接和分离的座椅框架同带有肩部支承构件的座椅框架共用,则能够按照所希望地那样减少组成部件的数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的情形下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框架及制造车辆座椅的方法,以实现构成带有肩部支承构件的车辆座椅框架的组成部件的共用,即共享。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框架包括:一对附接构件,其设置在座椅靠背框架的上部部分;以及头枕框架,其构造成能够与附接构件附接和分离;其中,所述头枕框架包括:对支腿构件,其构造成能够与一对附接构件连接或脱离连接;主体部分,其从所述支腿构件向上延伸;以及肩部支承构件,其附接到所述主体部分,所述肩部支承构件从所述主体部分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并且所述肩部支承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车辆乘员肩部的后面。
根据上述结构,一对附接构件设置在座椅靠背框架的上部部分,并且包括能够与附接构件附接和分离的头枕框架。头枕框架包括能够与一对附接构件连接和脱离连接的一对支腿构件、从支腿构件向上延伸的主体部分和附接到主体部分的肩部支承构件。此外,肩部支承构件从主体部分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以使其一部分位于车辆乘员肩部的后面。
换言之,通过将肩部支承构件附接到仅由主体部分和支腿构件构成的可拆卸的头枕框架能够形成本发明的头枕框架。因此,可拆卸的头枕框架的组成部件能够用作根据本发明的头枕框架的部件的一部分,并且这类部件能够共用。
此外,适于可拆卸的头枕框架的座椅靠背框架满足本发明的在其上设置有附接构件的座椅靠背框架的需要,并且无需改变配置附接构件的位置。
结果,根据本发明的带有肩部支承构件的座椅框架,可拆卸的头枕框架以及其上设置有用于供可拆卸的头枕框架附接的座椅靠背框架能够共用,因而能够减少组成部件的数量。
在上述车辆座椅框架中,优选地,肩部支承构件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位于外侧的区域比肩部支承构件的附接到主体部分的区域位于更加靠前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肩部支承构件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位于外侧的区域比肩部支承构件的附接到主体部分的区域位于更加靠前的位置。换言之,在俯视观察时,肩部支承构件向前倾斜延伸。因此,肩部支承构件以包围或包裹方式支承车辆乘员肩部。
在上述车辆座椅框架中,优选地,肩部支承构件包括位于车辆乘员左肩后面的左侧支承部段、位于车辆乘员右肩后面的右侧支承部段、以及连接左侧支承部段和右侧支承部段的连接部段,其中,左侧支承部段、右侧支承部段和连接部段由单个框架形成从而无间断地连接在一起。另外,左侧支承部段和连接部段的边界部分附接到主体部分,且右侧支承部段和连接部段的边界部分附接到主体部分。
根据上述结构,肩部支承构件由位于车辆乘员左肩后面的左侧支承部段、位于车辆乘员右肩后面的右侧支承部段、连接左侧支承部段和右侧支承部段的连接部段形成,且左侧支承部段、右侧支承部段和连接部段由单个框架形成从而无间断地彼此连接在一起。此外,左侧支承部段和连接部段的边界部附接到主体部分,右侧支承部段和连接部段的边界部分附接到主体部分。
换言之,肩部支承构件由通过连接部段而一体形成的左侧支承部段和右侧支承部段构成,并在连接部段的两端的附近附接到主体部分。
在该情况下,左侧支承部段在连接部段的两个位置处附接到主体部分。同样地,右侧支承部段在连接部段的两个位置处附接到主体部分。
如果左侧支承部段和右侧支承部段在没有连接部段的情形下独立形成,则左侧支承部段和右侧支承部段中的每一个均只能在一个位置附接到主体部分。因此,左侧支承部段和右侧支承部段各自的附接强度会下降或变弱。另一方面,如果左侧支承部段和右侧支承部段形成为彼此连接且其中每一者均通过连接部段的两个位置而附接,则一个支承部段的附接位置还会起到支承另一支承部段的作用。结果,肩部支承构件的附接强度增大了。
此外,由于主体部分通过连接部段连接,所以主体部分的刚性也会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制造车辆座椅的方法,包括:准备座椅靠背框架的座椅靠背框架准备步骤,在所述座椅靠背框架上设置有一对附接构件;头枕框架准备步骤,用于准备装配有肩部支承构件的头枕框架,所述头枕框架包括主体部分和附接到所述主体部分的肩部支承构件,所述主体部分从一对支腿构件向上延伸,所述一对支腿构件构造成能够与所述一对附接构件连接和脱离连接,所述肩部支承构件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头枕附接步骤,用于通过将所述装配有肩部支承构件的头枕框架附接到所述座椅靠背框架来获得装配有头枕的座椅靠背框架;座垫附接步骤,用于通过在所述装配有头枕的座椅靠背框架上配置缓冲材料来获得装配有头枕的座椅靠背基体;以及座椅覆盖件附接步骤,用于通过使用座椅覆盖件来覆盖所述装配有头枕的座椅靠背基体而获得装配有头枕的座椅靠背。
根据所述方法,包括头枕附接步骤,用于通过将装配有肩部支承构件的头枕框架附接到座椅靠背框架来获得装配有头枕的座椅靠背框架。
在装配有肩部支承构件的头枕框架中,主体部分从支腿构件向上延伸,且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肩部支承构件附接到主体部分。
换言之,通过将肩部支承构件附接到仅由主体部分和支腿构件构成的可拆卸的头枕框架,能够准备装配有肩部支承构件的头枕框架。
此外,也能够通过使用供可拆卸的头枕框架附接的座椅靠背框架,来准备座椅靠背框架。
结果,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车辆座椅,可拆卸的头枕框架和带有用于供可拆卸的头枕框架附接的附接构件的座椅靠背框架能够共用。因而,通过共用这类部件,能够减少组成部件的数量。
在上述制造车辆座椅的方法中,座椅靠背框架准备步骤还包括:准备改装前座椅靠背的改装前座椅靠背准备步骤,另一头枕能够与该改装前座椅靠背附接和分离;以及座椅靠背框架取出步骤,通过移除之前用在改装前座椅靠背上的改装前座套和改装前缓冲材料来取出座椅靠背框架。
根据所述方法,座椅靠背框架准备步骤还包括:准备改装前座椅靠背的改装前座椅靠背准备步骤,另一头枕能够与该改装前座椅靠背附接和分离;以及座椅靠背框架取出步骤,用于通过移除之前用在改装前座椅靠背上的改装前座套和改装前缓冲材料来取出座椅靠背框架。
更具体地,当准备座椅靠背框架时,可以使用通过从改装前座椅靠背上移除座椅覆盖件和缓冲材料的方式而获得的座椅靠背框架。因而,能够通过重复使用改装前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框架而不是重新制造座椅靠背框架的方式制造车辆座椅。
参照附图理解对本发明作为示意性示例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将会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具有车辆座椅框架的车辆座椅的立体图;
图2为用于图1中示出的车辆座椅的座椅框架的立体图;
图3为用于描绘图2中示出的座椅框架中的座椅靠背框架和头枕框架的附接和分离状况的图;
图4为用于描绘图3中示出的头枕框架的肩部支承构件的附接状况的图;
图5为图3中示出的头枕框架的俯视图;
图6A为用于描绘准备图1中示出的车辆座椅的改装前座椅靠背的过程的图;
图6B为用于描绘从图6A示出的状态准备座椅靠背框架的过程的图;
图6C为用于描绘从图6A示出的状态准备头枕框架的过程的图;
图7A为用于描绘获得图1中示出的车辆座椅的装配有头枕的座椅靠背框架的过程的图;
图7B为用于描绘将装配有头枕的座椅靠背基体附接到图7A的装配有头枕的座椅靠背框架的过程的图;
图7C为用于描绘使用面层(skin)或座椅覆盖件来覆盖图7B的装配有头枕的座椅靠背基体的过程的图;以及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车辆座椅框架的头枕框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下面描述中,左右方向表示基于车辆乘员视角的左右方向,前后方向表示基于车辆行驶方向的前后方向。进一步地,在附图中,Fr表示“前”,Rr表示“后”,L表示从车辆乘员视角观察的左侧,R表示从车辆乘员视角观察的右侧,Up表示向上的方向,Dn表示向下的方向。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车辆座椅10显示在图1中。车辆座椅10是可用作驾驶员座椅或乘客座椅的座椅类型。
车辆座椅10包括:左侧座椅支腿构件12和右侧座椅支腿构件12,它们固定到地板部分11;左侧轨道13和右侧轨道13,它们附接到座椅支腿构件12并沿前后方向延伸;座垫14,其以可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在左侧和右侧轨道13上;座椅靠背15,其从座垫14的后端向上升高;头枕16,其配置在座椅靠背15的上端。
座垫14包括:座椅部17,车辆乘员坐在该座椅部上;左侧缓冲材料侧支承部17a和右侧缓冲材料侧支承部17a,二者从座椅部17的左右相对两端向上凸出。
座椅靠背15包括:下部靠背18,其支承车辆乘员的躯干;左下侧支承部18a和右下侧支承部18a,二者从下部靠背18的左右两端向前凸出;上部靠背19,其配置在下部靠背18的上部部分上并支承环绕乘员肩部的周缘区域;以及左上侧支承部19a和右上侧支承部19a,二者从上部靠背19的左右两端向前凸出。
参照图2。图2中示出了座椅框架20,其形成车辆座椅10(参见图1)的骨架。座椅框架20包括:座垫框架21,其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侧轨道13和右侧轨道13支承;座椅靠背框架22,其附接到座垫框架21;以及头枕框架23,其附接在座椅靠背框架22的上部部分上。
座椅靠背框架22包括:下部框架部分24,其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左侧框架部分25和右侧框架部分26,它们从下部框架部分24的两端向上延伸;以及上部框架部分27,其连接左侧框架部分25的上端和右侧框架部分26的上端。
肩部支承构件29配置在车辆乘员肩部的后方的位置,并位于上部框架部分27的上方。肩部支承构件29作为头枕框架23的一部分被附接。下面将详细描述附接有肩部支承构件29的头枕框架23。
参照图3和图4。在上部框架部分27上,设置有用于附接头枕框架23的一对附接构件46、56。头枕框架23能够相对于这对附接构件46、56附接和分离。
成对的附接构件46、56由左侧附接构件46和右侧附接构件56构成。左侧附接构件46和右侧附接构件56形状相同。左侧附接构件46由大致圆柱形的体部47和设置在体部47的上端上的头部48构成。同样地,右侧附接构件56由体部57和设置在体部57的上端上的头部58构成。
头枕框架23包括:左侧支腿构件31和右侧支腿构件32(一对支腿构件31、32),它们能够与分别在左侧附接构件46和右侧附接构件56中形成的孔49、59连接和脱离连接;主体部分30,其从支腿构件31、32向上延伸;以及肩部支承构件29,其附接到主体部分30。
通过将单个框架弯曲成开口向下的大致U形,形成了主体部分30及左侧支腿构件31和右侧支腿构件32。
主体部分30包括:左侧弯曲部分33和右侧弯曲部分34,二者从左侧支腿构件31的上端和右侧支腿构件32的上端延伸并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内弯曲;左侧支柱35和右侧支柱36,二者从左侧弯曲部分33和右侧弯曲部分34向上延伸;支承板38,其配置在左侧支柱35和右侧支柱36之间;以及顶部部分37,其连接左侧支柱35的上端和右侧支柱36的上端。
肩部支承构件29从主体部分30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更具体地,肩部支承构件29包括:左侧支承部段40,其位于车辆乘员左肩后面;右侧支承部段50,其位于车辆乘员右肩的后面;以及连接部段39,其连接左侧支承部段40和右侧支承部段50。左侧支承部段40、右侧支承部段50和连接部段39由单个框架形成,无间断地连接在一起。
左侧支承部段40包括:左上部框架部分41,其从连接部段39的一个端部沿座椅宽度方向向外延伸;左侧折回部分42,其在座椅靠背框架22的上部框架部分27的左端附近折回;以及左下部框架部分43,其从左侧折回部分42沿座椅宽度方向向内延伸。向上弯曲的左侧末端部44形成在左下部框架部分43的末端。
同样地,右侧支承部段50包括:右上部框架部分51,其从连接部段39的另一端沿座椅宽度方向向外延伸;右侧折回部分52,其在上部框架部分27的右端附近折回;以及右下部框架部分53,其从右侧折回部分52沿座椅宽度方向向内延伸。向上弯曲的右侧末端部54形成在右下部框架部分53的末端。
左侧边界部分45是左侧支承部段40和连接部段39的边界部分,该左侧边界部分附接到主体部分30;右侧边界部分55是右侧支承部段50和连接部段39的边界部分,该右侧边界部分附接到主体部分30。此外,左侧末端部44附接到左侧支腿构件31,而右侧末端部54附接到右侧支腿构件32。
参照图5。在图5中,示出以从上向下的视角观察带有肩部支承构件29的头枕框架23的情形。就左侧支承部段40而言,左侧折回部分42(位于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区域)比左侧边界部分45和左侧末端部44(附接到主体部分30的区域)更加靠前地设置。
同样地,就右侧支承部段50而言,右侧折回部分52(位于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区域)比右侧边界部分55和右侧末端部54(附接到主体部30的区域)更加靠前地设置。
接下来,参照图6A至图7C描述制造车辆座椅10(参见图1)的方法的示例。
参照图6A。首先,准备另一头枕110(头枕框架110)能够附接或分离的座椅靠背120(改装前座椅靠背120,即,在改装之前的座椅靠背)(改装前座椅靠背准备步骤)。
同时参照图6B,接下来,通过移除之前用在座椅靠背120上的座椅覆盖件130(改装前座椅覆盖件130)和缓冲材料140(改装前缓冲材料140),来取出座椅靠背框架22(座椅靠背框架取出步骤)。
根据本实施例,当取出座椅靠背框架22时,座椅靠背120以座椅靠背120和头枕110被覆盖有独立的不同的覆盖构件(参见图6A)的方式被使用。但是,所使用的座椅靠背120是座椅靠背120和头枕110两者整体覆盖有单个覆盖构件的座椅靠背,也可以取出座椅靠背框架22。
同时参照图6C,接下来,准备装配有肩部支承构件的头枕框架23,其中主体部分30从成对的支腿构件31、32向上延伸,该对支腿构件能够与成对的附接构件46、56连接及脱离连接,并且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肩部支承构件29附接到主体部分30(头枕框架准备步骤)。
参照图7A。接下来,通过将装配有肩部支承构件的头枕框架23附接到座椅靠背框架22来获得装配有头枕的座椅靠背框架81(头枕附接步骤)。
参照图7B。接下来,通过将缓冲材料82配置到装配有头枕的座椅靠背框架81上来获得装配有头枕的座椅靠背基体83(座垫附接步骤)。
参照图7C。最后,通过使用座椅覆盖件84来覆盖装配有头枕的座椅靠背基体83而获得了装配有头枕的座椅靠背85(车辆座椅10)(座椅覆盖件附接步骤)。
应该注意的是,根据本实施例,通过从座椅靠背120上移除座椅覆盖件130和缓冲材料140而准备设置有附接构件46、56的座椅靠背框架22(座椅靠背框架准备步骤,参照图6B)。但是,座椅靠背框架22也能够通过单独制造座椅靠背框架22来准备。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操作和有益效果。
现在参照图3和图4。通过将肩部支承构件29附接到仅由主体部分30和支腿构件31、32构成的头枕框架基体89(可拆卸的头枕框架)来形成头枕框架23。因此,头枕框架基体89(可拆卸的头枕框架)能够用作根据本发明的头枕框架23的部件的一部分,并能够实现组成部件共用。
此外,适于头枕框架基体89的座椅靠背框架满足其上设置有附接构件46、56的座椅靠背框架22的需要,并且无需更改配置附接构件46、56的位置。
结果,对于带有肩部支承构件的座椅框架20(参见图2),头枕框架基体89以及设置有用于供头枕框架基体89附接的附接构件46、56的座椅靠背框架22能够实现共用,因而能够减少组成部件的数量。
此外,在肩部支承构件29上,左侧边界部分45、右侧边界部分55、左侧末端部44和右侧末端部54附接到主体部分30。在该实例中,通过经由连接部段39一体形成的左侧支承部段40和右侧支承部段50而获得了肩部支承构件29。
因此,左侧支承部段40不仅由左侧边界部分45和左侧末端部44支承,也由右侧边界部分55和右侧末端部54支承。同样地,右侧支承部段50不仅由右侧边界部分55和右侧末端部54支承,也由左侧边界部分45和左侧末端部44支承。
假设没有提供连接部段39,则左侧支承部段40仅由左侧边界部分45和左侧末端部44支承。因此,左侧支承部段40的附接强度将下降或变弱。右侧支承部段50的附接强度也同样。另一方面,如果左侧支承部段40和右侧支承部段50形成为彼此连接,则支承区域会增大。结果,增大肩部支承构件29附接到主体部分30的强度。
此外,构成主体部分30的左侧支柱35和右侧支柱36通过连接部段39而连接。因此,主体部分30的刚性会增加。
参照图5。就左侧支承部段40而言,左侧折回部分42比左侧边界部分45和左侧末端部分44位于更加靠前的位置。同样地,就右侧支承部段50而言,右侧折回部分52比右侧边界部分55和右侧末端部54位于更加靠前的位置。换言之,在俯视观察时,左侧支承部段40和右侧支承部段50倾斜地向前延伸。因此,肩部支承构件29以包围或包裹方式支承车辆乘员的肩部。
参照图4和图6C。能够通过将肩部支承构件29附接到仅由主体部分30和支腿构件31、32构成的头枕框架基体89(可拆卸的头枕框架),来准备装配有肩部支承构件的头枕框架23。
参照图6B。此外,还能够通过使用附接有头枕框架基体89(可拆卸的头枕框架)的座椅靠背框架22来准备座椅靠背框架22。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制造的车辆座椅10,头枕框架基体89(可拆卸的头枕框架)和带有用于供可拆卸的头枕框架23附接的附接构件46、56的座椅靠背框架22能够实现共用。因而,通过共用这类部件,可以减少组成部件的数量。
参照图6A和图6B。座椅靠背框架准备步骤包括:改装前座椅靠背准备步骤,用于准备另一头枕110能够附接或分离的座椅靠背120(改装前座椅靠背120);以及座椅靠背框架取出步骤,用于通过移除之前用在座椅靠背120上的座椅覆盖件130(改装前座椅覆盖件130)和缓冲材料140(改装前缓冲材料140)来取出座椅靠背框架22。
更具体地,当准备座椅靠背框架22时,可以使用通过从座椅靠背120上移除座椅覆盖件130和缓冲材料140获得座椅靠背框架的方式,而不是重新制造座椅靠背框架。因而,能够通过重复使用座椅靠背120的座椅靠背框架22,来制造车辆座椅10(参见图7C)。
<第二实施例>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就第二实施例的头枕框架23A而言,肩部支承构件29A的形状不同,并且用于附接肩部支承构件29A的方法也不同。就第二实施例的其他构成特征而言,与第一实施例的头枕框架23的那些特征相同,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对这些特征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8。在头枕框架23A附接到座椅靠背框架22的状态下,肩部支承构件29A的左下部框架部分43A比座椅靠背框架22的左侧框架部分25位于更加靠前的位置。更具体地,在前/后方向上,左下部框架部分43A与左侧框架部分25重叠。
同样地,肩部支承构件29A的右下部框架部分53A比座椅靠背框架22的右侧框架部分26位于更加靠前的位置。更具体地,在前/后方向上,右下部框架部分53A与右侧框架部分26重叠。
与左侧附接构件46的下部接合的左侧接合构件61形成在左下部框架部分43A的末端。左侧接合构件61为开口向前的大致U形。同样地,与右侧附接构件56的下部接合的右侧接合构件62形成在右下部框架部分53A的末端。右侧接合构件62为开口向前的大致U形。
此外,辅助框架70附接到左侧支腿构件31的上端和右侧支腿构件32的上端,该辅助框架用于支承配置在肩部支承构件29A上的缓冲材料。辅助框架70包括:左侧支承部段71,用于支承位于左肩后面的缓冲材料区域;右侧支承部段72,用于支承位于右肩后面的缓冲材料区域;以及连接部段73,用于连接左侧支承部段71和右侧支承部段72。
同样地,在头枕框架23A中,也能够获得本发明的特定有益效果。此外,根据头枕框架23A,通过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获得以下特有的有益效果。
左下部框架部分43A比左侧框架部分25位于更加靠前的位置。因此,左侧框架部分25所在的位置能够在向后指向的负荷被施加到左下部框架部分43A的情形下支承左下部框架部分43A。左下部框架部分43A具有高刚性。右下部框架部分53A也具有相同的结构。结果,头枕框架23A的刚性总体上更高。
此外,辅助框架70附接到左侧支腿构件31的上端和右侧支腿构件32的上端。由此,能够通过改变辅助框架70的附接位置,调节支腿构件31、32插入附接构件46、56中的量。因此,能够调节头枕框架23A的高度。头枕框架23A能够附接到多种多样的座椅靠背框架22,并且其组成部件能够进一步与多种多样的座椅靠背框架22共用。
此外,由于支腿构件31、32连接到辅助框架70的连接部段73,因此会增加支腿构件31、32的刚性。
尽管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安装在乘用车中的示例,但是所述车辆座椅也可应用到其他类型的车辆,例如公共汽车等,而且并未限制可使用所述车辆座椅的应用类型。
然而,优选地,本发明的车辆座椅可适当地安装在乘用车中。
已经参照优选实施例详细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由随附权利要求限定的发明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构想到各种变型和改进。
Claims (5)
1.一种车辆座椅框架(20),其包括:一对附接构件(46、56),其设置在座椅靠背框架(22)的上部部分;以及头枕框架(23),其构造成能够与所述附接构件(46、56)附接和分离,其中:
所述头枕框架(23)包括:一对支腿构件(31、32),其构造成能够与所述一对附接构件(46、56)连接和脱离连接;主体部分(30),其从所述支腿构件(31、32)向上延伸;以及肩部支承构件(29),其附接到所述主体部分(30),
所述肩部支承构件(29)从所述主体部分(30)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并且该肩部支承构件(29)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车辆乘员肩部的后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框架(20),其中,
所述肩部支承构件(29)的在所述座椅宽度方向上位于外侧的区域(42、52)比该肩部支承构件(29)的附接到所述主体部分(30)的区域(44、45、54、55)位于更加靠前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座椅框架(20),其中:
所述肩部支承构件(29)包括位于车辆乘员左肩的后面的左侧支承部段(40)、位于车辆乘员右肩的后面的右侧支承部段(50)、以及连接所述左侧支承部段(40)和右侧支承部段(50)的连接部段(39),其中,所述左侧支承部段(40)、所述右侧支承部段(50)和所述连接部段(39)由单个框架形成从而无间断地连接在一起,
所述左侧支承部段(40)和所述连接部段(39)的边界部分(45)附接到所述主体部分(30),并且所述右侧支承部段(50)和所述连接部段(39)的边界部分(55)附接到所述主体部分(30)。
4.一种制造车辆座椅(10)的方法,其包括:
准备座椅靠背框架(22)的座椅靠背框架准备步骤,在该座椅靠背框架(22)的上部部分设置有一对附接构件(46、56);
准备装配有肩部支承构件的头枕框架(23)的头枕框架准备步骤,该头枕框架(23)包括主体部分(30)和附接到该主体部分(30)的肩部支承构件(29),该主体部分(30)从一对支腿构件(31、32)向上延伸,所述一对支腿构件(22)构造成能够与所述一对附接构件(46、56)连接和脱离连接,所述肩部支承构件(29)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
头枕附接步骤,通过将所述装配有肩部支承构件的头枕框架(23)附接到所述座椅靠背框架(22)来获得装配有头枕的座椅靠背框架(22);
座垫附接步骤,通过在所述装配有头枕的座椅靠背框架(22)上配置缓冲材料(82)来获得装配有头枕的座椅靠背基体(83);以及
座椅覆盖件附接步骤,通过使用座椅覆盖件(84)覆盖所述装配有头枕的座椅靠背基体(83)来获得装配有头枕的座椅靠背(8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车辆座椅(10)的方法,其中,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准备步骤还包括:
准备改装前座椅靠背(120)的改装前座椅靠背准备步骤,另一头枕(110)能够与该改装前座椅靠背(120)附接和分离;以及
座椅靠背框架取出步骤,通过移除之前用在所述改装前座椅靠背(120)上的改装前座椅覆盖件(130)和改装前缓冲材料(140)来取出所述座椅靠背框架(2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208248 | 2015-10-22 | ||
JP2015-208248 | 2015-10-22 | ||
JP2016-089761 | 2016-04-27 | ||
JP2016089761A JP6453807B2 (ja) | 2016-04-27 | 2016-04-27 | 車両用シートフレー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08211A true CN106608211A (zh) | 2017-05-03 |
Family
ID=58615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922078.8A Pending CN106608211A (zh) | 2015-10-22 | 2016-10-21 | 车辆座椅框架及制造车辆座椅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608211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12921A (zh) * | 2018-02-08 | 2018-07-24 | 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客车座椅靠背骨架头部集成结构 |
CN114633672A (zh) * | 2020-12-16 | 2022-06-17 | 李尔公司 | 具有冲击能量管理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33143U (zh) * | 1987-02-25 | 1988-08-31 | ||
JPH0730786U (ja) * | 1993-11-25 | 1995-06-13 | 株式会社東洋シート |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
DE4442027A1 (de) * | 1993-12-24 | 1995-06-29 | Volkswagen Ag | Stützelement |
KR20090092582A (ko) * | 2008-02-27 | 2009-09-01 | 주식회사다스 | 자동차용 헤드레스트 |
CN102205809A (zh) * | 2010-03-30 | 2011-10-05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 车辆座椅靠背和设置有车辆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 |
CN103997935A (zh) * | 2011-12-28 | 2014-08-20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 头枕以及车辆用座椅 |
EP2837529B1 (de) * | 2013-08-12 | 2015-11-04 | Brabus GmbH | Verfahren zur Umrüstung eines Fahrzeugsitzes |
-
2016
- 2016-10-21 CN CN201610922078.8A patent/CN10660821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33143U (zh) * | 1987-02-25 | 1988-08-31 | ||
JPH0730786U (ja) * | 1993-11-25 | 1995-06-13 | 株式会社東洋シート |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
DE4442027A1 (de) * | 1993-12-24 | 1995-06-29 | Volkswagen Ag | Stützelement |
KR20090092582A (ko) * | 2008-02-27 | 2009-09-01 | 주식회사다스 | 자동차용 헤드레스트 |
CN102205809A (zh) * | 2010-03-30 | 2011-10-05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 车辆座椅靠背和设置有车辆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 |
CN103997935A (zh) * | 2011-12-28 | 2014-08-20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 头枕以及车辆用座椅 |
EP2837529B1 (de) * | 2013-08-12 | 2015-11-04 | Brabus GmbH | Verfahren zur Umrüstung eines Fahrzeugsitzes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12921A (zh) * | 2018-02-08 | 2018-07-24 | 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客车座椅靠背骨架头部集成结构 |
CN114633672A (zh) * | 2020-12-16 | 2022-06-17 | 李尔公司 | 具有冲击能量管理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 |
CN114633672B (zh) * | 2020-12-16 | 2023-12-15 | 李尔公司 | 交通工具座椅组件和交通工具座椅支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118518B2 (en) | Passive air suspended seat comfort layer having areas of differing pressures | |
US9517709B2 (en) | Vehicle seat | |
US9227541B2 (en) | Composite modular rear seat structure frame | |
US9511698B2 (en) | Vehicle seat back having support members with integrated recliner heart | |
CN104512304B (zh) | 头枕和车辆座椅 | |
US10766622B2 (en) | Lightweight vehicle passenger seat assemblies | |
US20180022254A1 (en) | Seat | |
CN106608207A (zh) | 座椅装置及前侧罩 | |
DE102013203716B4 (de) | Fahrzeugsitz | |
CN106608211A (zh) | 车辆座椅框架及制造车辆座椅的方法 | |
US20130169019A1 (en) | Vehicle | |
CN201249682Y (zh) | 一种由首尾相接的双层床铺组成的床组 | |
JP5759749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US20130234464A1 (en) | Seat attachment device in a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a second row of seats | |
EP3299215B1 (en) | Vehicle seat | |
JP4832924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 | |
JP2017081526A (ja) | 車両用シートフレーム | |
JP2008284901A (ja) | 自動車の車室内構造 | |
JP2015020597A (ja) |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 |
JP2021183493A5 (zh) | ||
US20190299823A1 (en) | Vehicle | |
CN106965711B (zh) | 车辆用座椅 | |
CN104512290A (zh) | 车辆用座椅 | |
US20190184856A1 (en) | Seating Arrangement of an Autonomous Automobile | |
JP6492918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カバーおよび乗物用シー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03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