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3177B - 两面粘合片和卷绕体 - Google Patents
两面粘合片和卷绕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73177B CN104073177B CN201410118250.5A CN201410118250A CN104073177B CN 104073177 B CN104073177 B CN 104073177B CN 201410118250 A CN201410118250 A CN 201410118250A CN 104073177 B CN104073177 B CN 1040731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inder layer
- stripping film
- adhesive sheet
- methyl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4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 C09J7/405—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ubstrate of the release lin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9/00—Adhesiv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e.g. glue stick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两面粘合片和卷绕体。本发明的两面粘合片具有粘合剂层、第1剥离膜、和第2剥离膜。从第2剥离膜的粘合剂层的剥离力较从第1剥离膜的粘合剂层的剥离力小。使用含有活化能射线固化型树脂的粘合剂形成所述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的刚形成后的凝胶分率在70%以上;当将粘合剂层的刚形成后的凝胶分率设定为X[%],并且将自形成粘合剂层起7日后的粘合剂层的凝胶分率设定为Y[%]时,满足X/Y≧0.9的关系。在粘合剂层的第1面和第2面上,从基准面起±200nm的范围外的凹凸所占的比例在20%以下。这样的两面粘合片,当将其卷绕成卷筒状而保管时,防止在粘合剂层表面产生数个微小的凹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面粘合片和卷绕体。
背景技术
偏光板等的光学功能性膜使用液晶元件等的部件和由粘合剂构成的两面粘合片来固定。并且,这种两面粘合片是,例如,通过在第1剥离膜上涂布粘合剂而形成涂膜,然后在形成的涂膜上贴合第2剥离膜,通过紫外线照射等使其固化制得粘合剂层而制造。而且,如此制造的两面粘合片,一般将其收卷(卷绕)成卷筒状而保管/运送。
近年来,为了提高生产率,如此收卷成卷筒状的两面粘合片的卷曲长度增加起来。因此,由于为了收卷长尺寸的两面粘合片而使其承受过度的张力卷曲,在两面粘合片卷筒的卷芯部产生卷曲紧绷(巻締り)。其结果是,产生了从来没有产生过的问题——在粘合剂层表面产生数个微小的凹凸(桔皮)。
因此,进行了通过使剥离膜的剥离处理面的表面粗糙度Ra在100nm以下来防止这样的桔皮的尝试(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然而,随着近年来卷筒卷曲长度的增加,在以往的两面粘合片中,不能够充分的防止两面粘合片卷筒卷芯部的桔皮的产生。
而且,以往将附有粘合剂的偏光板贴合于液晶元件上之后进行高压釜处理。但是,近年来,为了简化工序也有不进行高压釜处理的情况。因此,如果粘合剂层产生桔皮,则微细的气泡混入的可能性增加,具有引起收率下降的问题。而且,如果粘合剂层产生桔皮,则将附有偏光板的液晶元件组装入显示器上时产生不良外观,引起收率下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850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面粘合片和卷绕该两面粘合片得到的卷绕体,其中当将所述两面粘合片卷绕成卷筒状而保管时,能够防止在粘合剂层表面产生数个微小的凹凸(桔皮)。
[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下述(1)~(5)的本发明达到这样的目的。
(1)一种两面粘合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备第1面和第2面的粘合剂层;
贴合在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第1面上的第1剥离膜;
贴合在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第2面上的第2剥离膜;
其中,从所述第2剥离膜的所述粘合剂层的剥离力较从所述第1剥离膜的所述粘合剂层的剥离力小;
使用含有活化能射线固化型树脂的粘合剂形成所述粘合剂层;
所述粘合剂层的刚形成后的凝胶分率在70%以上;
当将所述粘合剂层的刚形成后的凝胶分率设定为X[%],并且将自形成所述粘合剂层起7日后的所述粘合剂层的凝胶分率设定为Y[%]时,满足X/Y≧0.9的关系;
在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上,从基准面起±0.2μm的范围外的凹凸所占的比例在20%以下。
(2)根据上述(1)所述的两面粘合片,其中,自形成所述粘合剂层起7日后于23℃的所述粘合剂层的储能模量在0.15MPa以上。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两面粘合片,其中,所述第1剥离膜和所述第2剥离膜的与所述粘合剂层接触的面相反侧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在50nm以下,并且,其最大突起高度Rp在1000nm以下。
(4)根据上述(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两面粘合片,其中,当将从所述第1剥离膜的所述粘合剂层的剥离力设定为X[mN/25mm],并且将从所述第2剥离膜的所述粘合剂层的剥离力设定为Y[mN/25mm]时,满足X-Y≧5的关系。
(5)一种卷绕体,其特征在于,其为卷绕根据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两面粘合片得到的卷绕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例如,能够提供一种两面粘合片,所述两面粘合片能够用于贴合偏光板等的光学功能性膜,在将两面粘合片收卷(卷绕)成卷筒状而保管时,能够防止在粘合剂层表面产生数个微小的凹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两面粘合片的横截面图。
[符号的说明]
1两面粘合片
10粘合剂层
101第1面
102第2面
11第1剥离膜
111第1剥离剂层
112第1基材膜
12第2剥离膜
121第2剥离剂层
122第2基材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优选实施方案详细说明本发明。
“两面粘合片”
本发明的两面粘合片为,例如,能够用于贴合偏光板等的光学功能性膜和液晶元件等的部件的物质。
图1为本发明的两面粘合片的横截面图。
如图1所示,两面粘合片1具有:具备第1面101和第2面102的粘合剂层10;在粘合剂层10的第1面101上设置的第1剥离膜11;在粘合剂层10的第2面102上设置的第2剥离膜12。并且,将第1剥离膜11和第2剥离膜12除去后,在粘合剂层10上不存在支撑体。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两面粘合片1具有粘合剂层10、第1剥离膜11以及第2剥离膜12,并且具有如下(1)~(5)的特征。即,本发明的两面粘合片1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按照从第2剥离膜12的粘合剂层10的剥离力较从第1剥离膜11的粘合剂层10的剥离力小构成;(2)使用含有活化能射线固化型树脂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粘合剂层10;(3)粘合剂层10的刚形成后的凝胶分率在70%以上;(4)当将粘合剂层10的刚形成后的凝胶分率设定为X[%],并且将自形成所述粘合剂层10起7日后的所述粘合剂层10的凝胶分率设定为Y[%]时,满足X/Y≧0.9的关系;(5)在粘合剂层10的第1面和第2面上,从基准面起±0.2μm的范围外的凹凸所占的比例在20%以下。
由于具有这样的特征,在将两面粘合片1收卷成卷筒状而保管/运送时,能够防止在粘合剂层10的表面上产生微小的凹凸(桔皮)。考虑这是因为以下理由。
也就是说,由于使用含有活化能射线固化型树脂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粘合剂层10,因此能够使得粘合剂层10的刚形成后的凝胶分率比较高。并且,由于使得粘合剂层10的刚形成后的凝胶分率比较高,因此能够抑制回卷时微小的凹凸(桔皮)的产生。另外,由于使得凝胶分率的经时变化小,因此能够抑制经时微小凹凸(桔皮)的产生。
此外,通过使得粘合剂层10的刚形成后的凝胶分率比较高的同时使凝胶分率的经时变化小,能够使得在粘合剂层10的第1面和第2面上,从基准面起±0.2μm的范围外的凹凸所占的比例变小,能够防止桔皮的发生。
而且,通过使得从第2剥离膜的粘合剂层10的剥离力较从第1剥离膜的粘合剂层的剥离力小,能够防止当从粘合剂层10剥离第2剥离膜时,粘合剂层10的一部分附着于第2剥离膜上、在第1剥离膜上不能留下平滑且外观良好状态的粘合剂层的现象,也就是说,能够防止被称为泪别(泣き別れ)的转移附着现象(転着現象)的发生。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述从粘合剂层的剥离力指如下测定的剥离力。
剥离力的测定基于JIS-Z0237,通过将两面粘合片切割成宽25mm、长200mm,使用拉力试验机,以固定粘合剂层的状态,以300mm/分的速度向180o方向牵拉剥离膜而进行。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粘合剂层的储能模量指,层压粘合剂,制成8mmφ×3mm厚的圆柱状的试验片,通过扭转剪切法(ねじり剪断法),用下述条件测定的储能模量。
测定装置:レオメトリック社制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DYNAMICANALYZERRDAII”,频率:1Hz,温度:23℃。
以下,详细说明构成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两面粘合片1的各层。
<粘合剂层10>
粘合剂层10具有第1面101和第2面102。
粘合剂层10的刚形成后的凝胶分率在70%以上,当将粘合剂层10的刚形成后的凝胶分率设定为X[%],并且将自形成粘合剂层10起7日后的粘合剂层10的凝胶分率设定为Y[%]时,满足X/Y≧0.9的关系,在第1面101和第2面102上,从基准面起±0.2μm的范围外的凹凸所占的比例在20%以下。由此,当将粘合剂层10贴附于被粘物时,能够防止不良外观的产生。
另外,粘合剂层10的刚形成后的凝胶分率在70%以上,更优选在75%以上。由此,当将粘合剂层10贴附于被粘物时,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不良外观的产生。
并且,在粘合剂层10的第1面101和第2面102上,从基准面起±0.2μm的范围外的凹凸所占的比例在20%以下,更优选在10%以下。由此,当将粘合剂层10贴附于被粘物时,能够更加确实地防止不良外观的产生。
并且,自形成粘合剂层10起经过7日后于23℃的储能模量优选在0.15MPa以上,更优选在0.3MPa以上。由此,当回卷两面粘合片1时,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粘合剂层10表面上桔皮的产生。此外,能够抑制由于偏光板等的光学功能性膜的热量等引起的尺寸的变化。
作为构成粘合剂层10的粘合剂,没有特别的限制,优选使用(A)丙烯酸类共聚物和,(B)向含有活化能射线固化型化合物的粘合剂组合物照射活化能射线而形成的粘合剂。由此,能够使得粘合剂层10的储能模量比较高,使得粘合剂层10的耐久性(耐热性、耐低温性、耐湿性等)比较高。
作为丙烯酸类共聚物(A),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述(甲基)丙烯酸酯意指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两者。其它类似的用语也是同样的。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优选具有通过各种交联方法能够交联的交联点的物质。作为具有这样的交联点的(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从现有技术中作为粘合剂的树脂成分常规使用的(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中适当选择任意的共聚物来使用。
作为具有这样的交联点的(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优选使用酯部分的烷基的碳原子数在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在分子内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以及根据需要使用的其它单体的共聚物。在此,作为酯部分的烷基的碳原子数在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例子,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等,可以使用其中1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另一方面,在分子内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优选含有羟基、羧基、氨基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官能团。作为该单体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的(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单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单乙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单甲基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单乙基氨基丙酯等的(甲基)丙烯酸单烷基氨基烷基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马来酸、衣康酸、柠康酸等的烯键式不饱和羧酸等。这些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粘合剂组合物中,(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的共聚形态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是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的任何一种。
并且,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其质量平均分子量优选在50万以上,更优选60万~200万,进一步优选70万~180万。由此,与被粘物的密合性、粘结耐久性变得充分,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粘合剂层10的浮起、剥落等。此外,质量平均分子量为,将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得到的值换算成聚苯乙烯的值。
另外,在该(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中,分子内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优选在0.01~10质量%的范围内。该含量如果在0.01质量%以上,则通过后述交联剂与交联性官能团的反应,能够使得交联充分,耐久性良好。另一方面,如果在10质量%以下,则不存在由于交联度变得过高而导致的向液晶玻璃元件或相位差板的贴合能力的下降,因而优选。考虑到耐久性和向液晶玻璃元件或相位差板的贴合能力,该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单元的更优选的含量为0.05~7.0质量%,特别优选0.2~6.0质量%的范围。
另外,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粘合剂组合物中,作为活化能射线固化型化合物(B),可以使用分子量不足1000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
作为该分子量不足1000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可以举出,例如,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己二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ヒドロキシピバリン酸ネオペンチルグリコールジ(メタ)アクリレート)、二(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己内酯改性的二(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酯、环氧乙烷改性的磷酸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烯丙基化环己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等的2官能型;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丙酸改性的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烷改性的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等的3官能型;二丙三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的4官能型;丙酸改性的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等的5官能型;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的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的6官能型,可以使用其中1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并且,即使在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中,优选使用骨架结构中具有环状结构的单体。环状结构可以是碳环结构,也可以是杂环结构,并且,可以是单环结构也可以是多环结构。作为这样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优选可以使用,例如,二(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三(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等的具有异氰脲酸酯结构的物质、二羟甲基二环戊烷二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的六氢邻苯二甲酸二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丙烯酸酯、新戊二醇改性的三羟甲基丙烷二丙烯酸酯、金刚烷二丙烯酸酯等。
此外,作为活化能射线固化型化合物(B),可以使用活化能射线固化型的丙烯酸酯类低聚物。该丙烯酸酯类低聚物的质量平均分子量优选在50,000以下。作为这样的丙烯酸酯类低聚物的例子,可以举出,聚酯丙烯酸酯类低聚物、环氧丙烯酸酯类低聚物、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类低聚物、聚醚丙烯酸酯类低聚物、聚丁二烯丙烯酸酯类低聚物、硅酮丙烯酸酯类低聚物等。
在此,聚酯丙烯酸酯类低聚物可以通过,例如,用(甲基)丙烯酸将通过多元羧酸与多元醇的缩合得到的、在两个末端具有羟基的聚酯低聚物的羟基酯化,或者,用(甲基)丙烯酸将在多元羧酸上加成环氧烷烃得到的低聚物的末端羟基酯化而得到。环氧丙烯酸酯类低聚物可以通过,例如,在比较低分子量的双酚型环氧树脂或酚醛型环氧树脂的环氧环上使(甲基)丙烯酸反应,通过酯化得到。此外,也可以使用采用二元羧酸酐将该环氧丙烯酸酯类低聚物部分改性得到的羧基改性型环氧丙烯酸酯低聚物。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类低聚物可以通过,例如,用(甲基)丙烯酸将通过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的反应得到的聚氨基甲酸酯低聚物酯化而得到。多元醇丙烯酸酯类低聚物可以通过用(甲基)丙烯酸将聚醚多元醇的羟基酯化得到。
上述丙烯酸酯类低聚物的质量平均分子量为用GPC法测定的标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换算的值,选定为优选在50,000以下,更优选在500~50,000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3,000~40,000的范围内。
这些丙烯酸酯类低聚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使用。
此外,作为活化能射线固化型化合物(B),可以使用在侧链引入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基团的加合物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这样的加合物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可以通过使用在(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中说明的(甲基)丙烯酸酯与分子内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的共聚物,在该共聚物的交联性官能团的一部分上,使得具有(甲基)丙烯酰基和交联性官能团反应得到的基团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到。该加合物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的质量平均分子量换算成聚苯乙烯通常为50万~200万。
并且,作为活化能射线固化型化合物(B),可以从所述多官能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酸酯类低聚物和加合物丙烯酸酯类聚合物中适当地选择1种使用,也可以选择2种以上并用。
在粘合剂组合物中的(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和活化能射线固化型化合物(B)的含量比例,从得到的粘合剂的性能的方面考虑,按质量比计,优选为100:1~100:100,更优选为100:5~100:50,进一步优选为100:10~100:40。
并且,根据需要,在粘合剂组合物中可以含有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例如,苯偶姻、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苯偶姻异丙醚、苯偶姻正丁醚、苯偶姻异丁醚、苯乙酮、二甲氨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2-二乙氧基-2-苯基苯乙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1-酮、1-羟基环己基苯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1-酮、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丙基)酮、苯甲酮、对苯基苯甲酮、4,4’-二乙氨基苯甲酮、二氯苯甲酮、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2-叔丁基蒽醌、2-氨基蒽醌、2-甲硫基氧杂蒽酮、2-乙硫基氧杂蒽酮、2-氯硫氧杂蒽酮、2,4-二甲硫基氧杂蒽酮、2,4-二乙硫基氧杂蒽酮、苄基二甲基缩酮、苯乙酮二甲基缩酮、对二甲氨基安息香酸酯、低聚[2-羟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等。可以使用其中的1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此外,在粘合剂组合物中的光聚合引发剂的配混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活化能射线固化型化合物(B),优选为0.2~20质量份。
而且,根据需要可以在粘合剂组合物中含有交联剂。
作为交联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在以往的丙烯酸类粘合剂中,从作为交联剂常规使用的丙烯酸类粘合剂中适当选择任意的丙烯酸类粘合剂来使用。作为这样的交联剂,可以举出,例如,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脲树脂、二醛类、羟甲基聚合物、氮杂环丙烷类化合物、金属螯合物化合物、金属醇盐、金属盐等,可以使用其中的1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其中,作为交联剂优选使用多异氰酸酯化合物。
作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等的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的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等的脂环类多异氰酸酯等,及其缩二脲体、异氰脲酸酯体,以及为与乙二醇、丙二醇、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蓖麻油等的含有活性氢的低分子化合物的反应物的加合体等。
交联剂的添加量为,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优选0.01~20质量份,更优选0.1~10质量份。
此外,根据需要,在粘合剂组合物中可以含有硅烷偶联剂。通过使其含有该硅烷偶联剂,当将偏光板等的光学功能性膜贴合于例如液晶玻璃元件等上时,使得粘合剂与玻璃元件之间的密合性较好。该硅烷偶联剂优选为分子内至少具有1个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有机硅化合物,与粘合剂成分的相溶性良好,并且具有透光性,例如实质上是透明的。
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合剂组合物固体成分,优选为0.001~10质量份,更优选为0.005~5质量份。
作为硅烷偶联剂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的含有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硅化合物,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3,4-环氧基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的具有环氧结构的硅化合物,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等的含有氨基的硅化合物,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可以使用其中的1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不破坏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根据需要,可以向该粘合剂组合物中添加丙烯酸类粘合剂中通常使用的各种添加剂,例如增粘剂、抗静电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软化剂、填充剂等。
构成粘合剂层10的粘合剂通过向如上所述的成分构成的粘合剂组合物照射活化能射线而形成。
作为活化能射线,可以举出,例如紫外线或电子射线等。上述紫外线可以通过高压汞灯、无极灯、氙灯等得到。此外,电子射线可以通过电子射线加速器等得到。
在活化能射线中特别优选使用紫外线。另外,当使用电子射线时可以不添加光聚合引发剂而形成粘合剂。
对于粘合剂组合物的活化能射线的照射量,为了能够得到具有如上所述的刚形成后的凝胶分率的粘合剂而适当地选定,在紫外线的情况下优选照度在50~1000mW/cm2、光量在50~1000mJ/cm2,在电子射线的情况下优选10~1000千拉德(krad)的范围。
粘合剂层10的平均厚度优选3~30μm,进一步优选由此,能够得到适合于用于薄型显示器的薄度。
[第1剥离膜]
第1剥离膜11贴附于粘合剂层10的第1面101上。
该第1剥离膜11具有保护粘合剂层10的功能。
第1剥离膜11如图1所示,由从与粘合剂层10相接触的面侧起顺序层压第1剥离剂层111和第1基材膜112而得到的层压体构成。
第1基材膜112具有赋予第1剥离膜11刚性、柔软性等的物理强度的功能。
作为构成第1基材膜112的材料,可以举出各种合成树脂,但优选使用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等的聚酯类树脂,更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另外,第1基材膜112可以是单层膜,也可以是同种或不同种材料构成的2层以上的多层膜。这样的多层膜可以通过根据需要经由粘合剂层层压预先形成的膜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在预先形成的膜上涂布树脂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用于形成树脂层的树脂层形成用组合物,以环氧类化合物、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和聚酯类化合物等为主要材料,根据需要也可以含有交联剂、催化剂、光聚合引发剂、紫外线吸收剂等。这些树脂层形成用组合物可以具有固化性。固化性可以是例如,热固化性、光固化性或电子射线固化性等中的任何一种。如此,通过使用在预先形成的膜上涂布树脂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树脂层的多层膜,可以调整第1基材膜112的外表面算术平均粗糙度Ra和最大突起高度Rp。
另外,在第1基材膜112中可以含有填充剂。作为填充剂可以举出,例如,氧化硅、氧化钛、碳酸钙、高岭土、氧化铝等。
第1基材膜112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优选10~300μm,更优选
此外,第1剥离膜11的与粘合剂层10相接触的面相反侧的面的算数平均粗糙度Ra优选在50nm以下,更优选5~25nm。由此,当将两面粘合片1收卷成卷筒状时,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在粘合剂层10的第1面101和第2面102上产生桔皮。
此外,第1剥离膜11的与粘合剂层10相接触的面相反侧的面的最大突起高度Rp优选在1000nm以下,更优选50~250nm。由此,当卷绕两面粘合片1时,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在粘合剂层10的第1面101和第2面102上产生桔皮。
第1剥离剂层111具有赋予第1剥离膜11剥离性的功能。
第1剥离剂层111通过在第1基材膜112的表面上涂布含有第1剥离剂的第1剥离剂层形成用组合物并干燥而形成。
作为第1剥离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举出醇酸树脂类化合物、丙烯酸类化合物、硅酮类化合物、含有长链烷基的化合物、氟化合物等。其中,作为第1剥离剂优选使用醇酸树脂类化合物、丙烯酸类化合物、硅酮类化合物、含有长链烷基的化合物。
作为醇酸树脂类化合物一般可以使用具有交联结构的醇酸树脂类化合物。具有交联结构的醇酸树脂化合物层的形成可以使用例如,将由含有醇酸树脂化合物、交联剂和根据需要的固化催化剂的热固化性组合物形成的层加热固化的方法。此外,醇酸树脂类化合物也可以为长链烷基改性的醇酸树脂化合物、硅酮改性的醇酸树脂化合物等的改性物。
作为丙烯酸类化合物一般可以使用具有交联结构的丙烯酸类化合物。此外,丙烯酸类化合物也可以为长链烷基改性的丙烯酸类化合物、硅酮改性的丙烯酸类化合物等的改性物。
作为硅酮类化合物,可以举出具有二甲基聚硅氧烷作为基本骨架的硅酮类化合物。硅酮类化合物包含加成反应型硅酮类化合物、缩合反应型硅酮类化合物、紫外线固化型硅酮类化合物、电子射线固化型硅酮类化合物等。加成反应型硅酮类化合物的反应性高、生产率优异,与缩合反应型硅酮类化合物相比较,具有制造后的剥离力变化小,没有固化收缩等的优点。
作为上述加成反应型硅酮类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在分子末端和/或侧链上具备2个以上乙烯基、烯丙基、丙烯基、己烯基等的碳原子数为2~10的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当使用这样的加成反应型硅酮类化合物时,优选并用交联剂和催化剂。
作为上述交联剂,例如为在1分子中具有至少2个结合于硅原子的氢原子的有机聚硅氧烷,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二甲基氢甲硅烷氧基封端的二甲基硅氧烷-甲基氢硅氧烷共聚物、三甲基甲硅烷氧基封端的二甲基硅氧烷-甲基氢硅氧烷共聚物、三甲基甲硅烷氧基封端的甲基氢聚硅氧烷、聚(氢倍半硅氧烷)等。
此外,作为上述催化剂,可以举出,铂微粒、吸附于碳粉末载体上的铂微粒、氯铂酸、醇改性的氯铂酸、氯铂酸的烯烃络合物、钯、铑等的铂系金属类化合物等。通过使用这样的催化剂,能够更有效地很好进行剥离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固化反应。
作为含有长链烷基的化合物可以使用,例如在聚乙烯醇类聚合物上使碳原子数为8~30的长链烷基异氰酸酯反应得到的聚氨基甲酸乙烯基酯,或者在聚乙烯亚胺上使碳原子数为8~30的长链烷基异氰酸酯反应得到的烷基脲衍生物等。
作为氟化合物,可以举出氟硅酮化合物、氟硼化合物等。
在第1剥离剂组合物中可以适当配混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可以举出催化剂、染料、分散剂等。
在第1剥离剂层111中,按照使得第1剥离膜11的剥离力较第2剥离膜12的剥离力大来适当选择上述第1剥离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材料。
当使用硅酮类化合物形成的树脂作为第1剥离剂时,优选适量添加MQ树脂作为再剥离控制剂。
在第1剥离剂组合物中,为了使得涂布时的粘度在适当的范围内,也可以适当含有分散介质或溶剂。
作为分散介质或溶剂,优选可以举出,甲苯等芳族烃、乙酸乙酯等脂肪酸酯、甲乙酮等酮、己烷、庚烷等脂族烃等的有机溶剂等。
在第1剥离剂组合物中的第1剥离剂的含量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优选0.3~10质量%。
此外,作为涂布方法,可以使用例如,凹面涂布法、棒涂布法、喷涂法、旋转涂布法、气刀涂布法、滚涂法、刮涂法、门辊涂布法、模涂布法(ダイコート法)等,优选凹面涂布法、棒涂布法,特别优选棒涂布法。
此外,干燥温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优选100~150℃,干燥时间优选为10秒~1分钟。
第1剥离剂层的厚度优选0.01~5μm,特别优选0.03~3μm。
此外,优选的是,第1剥离膜11的与粘合剂层10相接触的面(第1剥离剂层111的外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在50nm以下,其最大突起高度Rp为800nm以下,同时在第1剥离剂层111的外表面上,从基准面起±0.2μm的范围外的凹凸所占比例在20%以下。由此,当在第1剥离膜11上形成粘合剂层10时,可以使得粘合剂层10的第1面101的表面形状良好。
[第2剥离膜]
第2剥离膜12贴附于粘合剂层10的第2面102上。
该第2剥离膜12具有保护粘合剂层10的功能。
第2剥离膜12如图1所示,由从与粘合剂层10相接触的面侧起顺序层压第2剥离剂层121和第2基材膜122而得到的层压体构成。
作为第2基材膜122可以从上述第1剥离膜11项目中所说明的构成第1基材膜112的材料中适当地选择使用。
此外,第2剥离膜12的与粘合剂层10相接触的面相反侧的面的算数平均粗糙度Ra优选在50nm以下,更优选5~25nm。由此,当回卷两面粘合片1时,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在粘合剂层10的第1面101和第2面102上产生桔皮。
此外,第2剥离膜12的与粘合剂层10相接触的面相反侧的面的最大突起高度Rp优选在1000nm以下,更优选50~250nm。由此,当卷绕两面粘合片1时,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在粘合剂层10的第1面101和第2面102上产生桔皮。
第2剥离剂层121通过在第2基材膜122的表面上涂布含有第2剥离剂的第2剥离剂层形成用组合物并干燥而形成。
作为第2剥离剂可以从上述第1剥离膜项目中所说明的构成第1剥离剂的材料中适当地选择使用。
在第2剥离剂层121中,按照使得第2剥离膜12的剥离力较第1剥离膜11的剥离力小来适当选择上述第2剥离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材料。
第2剥离剂层121可以是1层,也可以是2层以上的复数层,但为了简化操作,优选1层。
第2剥离剂层121的厚度优选0.01~5μm,更优选0.03~3μm。
此外,优选的是,第2剥离膜12的与粘合剂层10相接触的面(第2剥离剂层121的外表面)的算数平均粗糙度Ra在50nm以下,其最大突起高度Rp为800nm以下,同时在第2剥离剂层121的外表面上,从基准面起±0.2μm的范围外的凹凸所占比例在20%以下。由此,当在粘合剂层10的第2面102上贴合第2剥离膜12而制备两面粘合片1时,可以使得粘合剂层10的第2面102的表面形状良好。
当将第1剥离膜11从粘合剂层10的剥离力设定为X[mN/25mm],并且将第2剥离膜12从粘合剂层10的剥离力设定为Y[mN/25mm]时,优选满足X-Y≧5的关系,更优选满足60≧X-Y≧10的关系。由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当从粘合剂层10剥离第2剥离膜12时,粘合剂层10的一部分附着于第2剥离膜12上,在第1剥离膜上不能留下平滑且外观良好状态的粘合剂层的现象,也就是说,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被称为泪别的转移附着现象的发生。
“卷绕体”
本发明的卷绕体可以通过卷绕如上所述的本发明两面粘合片得到。因此,防止了在粘合剂层表面上产生数个微小的凹凸(桔皮)。
以上基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
下面,说明本发明剥离膜的具体实施例。
[1]两面粘合片的制备
(实施例1)
1、第1剥离膜的制备
准备表里同粗度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厚度38μm,算数平均粗糙度Ra:15nm,最大突起高度Rp:159nm)作为第1基材膜。
然后,以使得干燥后的厚度为0.1μm的方式,使用棒涂布,在该第1基材膜的一面上涂布下述组成的第1剥离剂层形成用组合物A,于120℃干燥1分钟设置第1剥离剂层。由此得到第1剥离膜。得到的第1剥离膜的第1剥离剂层侧的表面与第1基材膜侧的表面(与粘合剂层相接触面的相反侧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和最大突起高度Rp,以及在第1剥离膜的第1剥离剂层侧的表面上,从基准面起±0.2μm范围外的凹凸所占的比例记载于表1。
(第1剥离剂层形成用组合物A的调制)
以使得固体成分浓度为1.0质量%的方式,将以固体成分换算30质量份的含有具备乙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和具备氢化甲硅烷基的有机聚硅氧烷的硅酮树脂溶液(東レ·ダウコーニング社制,商品名“BY24-561”,固体成分30质量%)和以固体成分换算15质量份的具备乙烯基的MQ树脂(東レ·ダウコーニング社制,商品名“SD7292”,固体成分71质量%)稀释混合于甲苯溶剂中。向该溶液中添加2质量份的铂类催化剂(東レ·ダウコーニング社制,商品名“SRX-212”,固体成分100质量%),调制第1剥离剂层形成用组合物A。
2、第2剥离膜的制备
准备表里同粗度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厚度38μm,算数平均粗糙度Ra:30nm,最大突起高度Rp:535nm)作为第2基材膜。
然后,以使得干燥后的厚度为0.1μm的方式,使用棒涂布,在该第2基材膜的一面上涂布下述组成的第2剥离剂层形成用组合物B,于120℃干燥1分钟设置第2剥离剂层。由此制备第2剥离膜。得到的第2剥离膜的第2剥离剂层侧的表面与第2基材膜侧的表面(与粘合剂层相接触面的相反侧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和最大突起高度Rp,以及在第2剥离膜的第2剥离剂层侧的表面上,从基准面起±0.2μm范围外的凹凸所占的比例记载于表1。
(第2剥离剂层形成用组合物B的调制)
将100质量份的硅酮树脂(信越化学工业社制:商品名“KS847H”,固体成分浓度30质量%)和1质量份的铂类催化剂(信越化学工业社制:商品名“CAT-PL50T”,固体成分浓度2质量%)用甲苯稀释,调制固体成分浓度为1质量%的第2剥离剂层形成用组合物B。
3、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
向配备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滴加装置和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95.0质量份的丙烯酸正丁酯、5.0质量份的丙烯酸2-羟基乙酯、200质量份的乙酸乙酯、和0.08质量份的2,2’-偶氮二异丁腈,得到反应液。然后,用氮气置换上述反应容器内的空气。于氮气气氛下,一边搅拌反应液,一边将反应溶液升温至60℃,使其反应16小时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此处,GPC测定一部分得到的溶液,确认生成了质量平均分子量为160万的聚合物(A)。向上述聚合物(A)100质量份(固体成分)中添加20质量份的三(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东亚合成社制,商品名“アロニックスM-315”)、2.0质量份的光聚合引发剂(チバ·スペシャルティ·ケミカルズ社制,商品名“イルガキュア500”)、4质量份的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日本ポリウレタン社制,商品名“コロネートL”)、和0.1质量份的硅烷偶联剂(信越化学工业社制“KBM-403”),混合得到混合液。向该混合液中进一步添加甲苯作为溶剂并将固体成分调节至15质量%,调制粘合剂组合物A。
4、两面粘合片的制备
以使得干燥后的厚度为20μm的方式,在第1剥离膜的剥离剂层上涂布粘合剂组合物A,于90℃使其干燥1分钟,形成粘合剂层。然后,在形成的粘合剂层上,以使得第2剥离膜的剥离剂层接触该粘合剂层的方式来贴合第2剥离膜,得到层压体。在将层压压力调节至0.5MPa的硅酮橡胶辊(橡胶硬度:80)和金属辊之间夹入层压体,常温条件下,以50m/min的速度进行贴合。然后,以下述条件从第1剥离膜的下方照射紫外线(UV),制备两面粘合片。
<UV照射条件>
·使用フュージョン社制无极灯H灯泡
·照度600mW/cm2,光量150mJ/cm2
UV照度·光量计使用アイグラフィックス社制“UVPF-36”
(实施例2)
除了将粘合剂组合物A的三(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东亚合成社制,商品名“アロニックスM-315”)的20质量份替换为15质量份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地调制粘合剂组合物B,制备两面粘合片。
(实施例3)
除了将粘合剂组合物A的三(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东亚合成社制,商品名“アロニックスM-315”)的20质量份替换为10质量份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地调制粘合剂组合物C,制备两面粘合片。
(实施例4)
除了将粘合剂组合物A的三(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东亚合成社制,商品名“アロニックスM-315”)的20质量份替换为5质量份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地调制粘合剂组合物D,制备两面粘合片。
(实施例5)
除了将第2基材膜变换为表里同粗度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厚度38μm,算数平均粗糙度Ra:45nm,最大突起高度Rp:935nm)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两面粘合片。
(实施例6)
除了将第2基材膜变换为表里同粗度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厚度38μm,算数平均粗糙度Ra:15nm,最大突起高度Rp:159nm)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两面粘合片。
(比较例1)
除了如下变换粘合剂组合物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两面粘合片。
向配备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滴加装置和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99.0质量份的丙烯酸正丁酯、1.0质量份的丙烯酸4-羟基乙酯、200质量份的乙酸乙酯、和0.08质量份的2,2’-偶氮二异丁腈,得到反应液。然后,用氮气置换上述反应容器内的空气。于氮气气氛下,一边搅拌反应液,一边将反应溶液升温至60℃,使其反应16小时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此处,用后述的方法GPC测定一部分得到的溶液,确认生成了质量平均分子量为160万的聚合物(B)。向上述聚合物(B)100质量份(固体成分)中添加0.15质量份的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三井化学社制,商品名“タケネートD-110N”)和0.1质量份的硅烷偶联剂(信越化学工业社制“KBM-403”),混合得到混合液。向该混合液中进一步添加甲苯作为溶剂并将固体成分调节至15质量%,调制粘合剂组合物E。
(比较例2)
除了如下变换粘合剂组合物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两面粘合片。
向配备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滴加装置和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77.0质量份的丙烯酸正丁酯、20.0质量份的丙烯酸甲酯、3.0质量份的丙烯酸、200质量份的乙酸乙酯、和0.08质量份的2,2’-偶氮二异丁腈,得到反应液。然后,用氮气置换上述反应容器内的空气。于氮气气氛下,一边搅拌反应液,一边将反应溶液升温至60℃,使其反应16小时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此处,GPC测定一部分得到的溶液,确认生成了质量平均分子量为160万的聚合物(C)。向上述聚合物(C)100质量份(固体成分)中添加2质量份的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日本ポリウレタン社制,商品名“コロネートL”)、1.5质量份的铝螯合物类交联剂(综研化学社制,商品名“M-5A”)、和0.1质量份的硅烷偶联剂(信越化学工业社制“KBM-403”),混合得到混合液。向该混合液中进一步添加甲苯作为溶剂并将固体成分调节至15质量%,调制粘合剂组合物F。
(比较例3)
除了将粘合剂组合物A的三(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东亚合成社制,商品名“アロニックスM-315”)的20质量份替换为3质量份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地调制粘合剂组合物G,制备两面粘合片。
另外,使用ミツトヨ社制的表面粗糙度测定仪SV3000S4(触针式),基于JISB0601-1994测定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两面粘合片中使用的第1剥离膜和第2剥离膜的第2基材膜侧的表面(与粘合剂层相接触面的相反侧的表面)的算数平均粗糙度Ra和最大突起高度Rp。
此外,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两面粘合片中使用的第1剥离膜和第2剥离膜的粘合剂层侧的表面上,从基准面起±0.2μm范围外的凹凸所占的比例,使用光干涉式表面形状观察装置“WykoNT-1100”(株式会社Veeco社制)来求得。在该装置中,以VSI模式、2.5倍进行拼接测定(スティッチング測定)。在得到的4×4mm范围内的表面形状图像中,将从基准面起±0.2μm范围外的部分和±0.2μm范围内的部分的图像二进制编码处理。然后,计算出从基准面起±0.2μm范围外的部分的凹凸所占的比例。
此外,基于JIS-Z0237,使用拉力试验机测定在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两面粘合片中的,第1剥离膜和第2剥离膜对于粘合剂层的剥离力。通过制备两面粘合片后,将两面粘合片于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固化7天后,切割出宽20mm、长200mm,以粘合剂层固定的状态,以300mm/分的速度,向180o方向牵拉第1剥离膜或第2剥离膜,进行测定。
此外,以80mm×80mm的尺寸,对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两面粘合片在刚制成后,以及从刚制成后起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固化7天后对粘合剂层取样。然后,将取样的粘合剂层包于聚酯制网(网尺寸200)中,用精密天平称量粘合剂单独的重量。将此时的重量定为M1。使用索氏提取器(提取器)将粘合剂浸渍于乙酸乙酯溶剂中,进行回流处理16小时。然后,将粘合剂取出,于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使其风干24小时。然后,于80℃的烘箱中使其干燥12小时。用精密天平称量干燥后的粘合剂单独的重量。将这时的重量定为M2。凝胶分率以(M2/M1)×100表示(%)。
将这些结果示于表1。
此外,制成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两面粘合片后,将两面粘合片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固化7天后,分别对于粘合剂层的第1面(第1剥离膜侧)和第2面(第2剥离膜侧),测定从基准面起±0.2μm范围外的凹凸比例。如果粘合剂层的表面平滑则是接近于0%的值。使用光干涉式表面形状观察装置“WykoNT-1100”(株式会社Veeco社制),以VSI模式、2.5倍率进行拼接测定。在得到的4×4mm范围内的表面形状图像中,将从基准面起±0.2μm范围外的部分和±0.2μm范围内的部分的图像二进制编码处理。然后,计算出从基准面起±0.2μm范围外的部分的凹凸所占的比例。其结果示于表1。
[表1]
[2]评价
对于如上得到的两面粘合片,进行如下的评价
[2.1]粘合剂层的第1面的桔皮评价(目测)
制备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两面粘合片后,将两面粘合片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固化7天。然后,剥离各个两面粘合片的第2剥离膜,露出粘合剂层。接着,将露出的粘合剂层贴合于黑色亚克力板(三菱レイヨン社制)。然后,剥离第1剥离膜,使黑色亚克力板反射荧光灯的光并观察。如果发现映射到黑色亚克力板上的荧光灯的影像没有发生扭曲,则判断为外观良好(○),如果发现其是扭曲的,则判断为外观不良(×)。
[2.2]粘合剂层的第2面的桔皮评价(目测)
制备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两面粘合片后,将两面粘合片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固化7天。然后,剥离各个两面粘合片的第2剥离膜,露出粘合剂层。接着,将露出的粘合剂层如上所述,将两面粘合片贴合于黑色亚克力板(三菱レイヨン社制)上。使黑色亚克力板反射荧光灯的光并观察。如果发现映射到黑色亚克力板上的荧光灯的影像没有发生扭曲,则判断为外观良好(○),如果发现其是扭曲的,则判断为外观不良(×)。
[2.3]转移附着现象(泪别)评价
将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两面粘合片收卷成宽500mm的卷筒形状。然后,制备两面粘合片后,将两面粘合片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固化7天。接着,当以剥离速度10m/分、剥离角度90o的条件,将各个两面粘合片的第2剥离膜剥离10m时,目测确认有无粘合剂向第2剥离膜的转移附着。以如下的评价标准判定结果。
○:无向第2剥离膜的转移附着。
×:发生向第2剥离膜的转移附着。
这些结果示于表2。
[表2]
如表2所表明,本发明的两面粘合片能够防止桔皮的发生。此外,本发明的两面粘合片防止泪别的发生。
与此相反,比较例没有获得满意的结果。
Claims (5)
1.一种两面粘合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备第1面和第2面的粘合剂层;
贴合在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第1面上的第1剥离膜;
贴合在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第2面上的第2剥离膜;
其中,从所述粘合剂层剥离所述第2剥离膜的剥离力较从所述粘合剂层剥离所述第1剥离膜的剥离力小;
使用以质量比100:5~100:100含有(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和活化能射线固化型化合物的粘合剂形成所述粘合剂层;
所述粘合剂层的刚形成后的凝胶分率在70%以上;
当将所述粘合剂层的刚形成后的凝胶分率设定为X[%],并且将自形成所述粘合剂层起7日后的所述粘合剂层的凝胶分率设定为Y[%]时,满足X/Y≧0.9的关系;
在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上,从基准面起±0.2μm的范围外的凹凸所占的比例在20%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面粘合片,其中,自形成所述粘合剂层起7日后于23℃的所述粘合剂层的储能模量在0.15MPa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面粘合片,其中,所述第1剥离膜和所述第2剥离膜的与所述粘合剂层接触的面相反侧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在50nm以下,并且,其最大突起高度Rp在1000n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面粘合片,其中,当将从所述粘合剂层剥离所述第1剥离膜的剥离力设定为X[mN/25mm],并且将从所述粘合剂层剥离所述第2剥离膜的剥离力设定为Y[mN/25mm]时,满足X-Y≧5的关系。
5.一种卷绕体,其特征在于,其为卷绕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两面粘合片得到的卷绕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69513 | 2013-03-28 | ||
JP2013069513A JP2014189778A (ja) | 2013-03-28 | 2013-03-28 | 両面粘着シートおよび捲回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73177A CN104073177A (zh) | 2014-10-01 |
CN104073177B true CN104073177B (zh) | 2016-06-08 |
Family
ID=51594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18250.5A Active CN104073177B (zh) | 2013-03-28 | 2014-03-27 | 两面粘合片和卷绕体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4189778A (zh) |
KR (1) | KR101578999B1 (zh) |
CN (1) | CN104073177B (zh) |
TW (1) | TWI59114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836932B2 (en) | 2015-11-27 | 2020-11-17 |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and release film-supporte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
JP6829960B2 (ja) * | 2015-11-27 | 2021-02-17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剥離フィルム付き粘着シート |
JP2018013583A (ja) * | 2016-07-20 | 2018-01-25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セパレータフィルム積層粘着剤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 |
JP7052726B2 (ja) * | 2016-12-07 | 2022-04-12 |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 粘着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224284B1 (ja) * | 2017-03-08 | 2017-11-01 |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粘着フィルム |
JP7287792B2 (ja) * | 2018-02-21 | 2023-06-06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粘着性物品 |
JP7037392B2 (ja) * | 2018-03-07 | 2022-03-16 |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粘着シート巻回体 |
JP2020083911A (ja) * | 2018-11-15 | 2020-06-04 |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積層シート |
US20220064500A1 (en) * | 2018-12-17 | 2022-03-03 | LlNTEC CORPORATION | Conductive adhesive sheet, laminate, and heating device |
WO2020137980A1 (ja) * | 2018-12-25 | 2020-07-02 |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粘着テープ |
JP7271219B2 (ja) * | 2019-02-25 | 2023-05-1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積層シートのロール体 |
JP7444910B2 (ja) * | 2022-02-03 | 2024-03-06 |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用粘着シート、フレキシブル積層体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08104A (zh) * | 2005-08-01 | 2007-02-07 | 琳得科株式会社 | 贴合部件以及光学部件的贴合方法 |
CN101955738A (zh) * | 2009-07-16 | 2011-01-26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双面压敏胶粘带 |
CN102471657A (zh) * | 2009-07-16 | 2012-05-23 |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粘合胶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
CN102850946A (zh) * | 2011-06-28 | 2013-01-02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光学双面压敏胶粘片、光学构件、接触面板、图像显示装置和分离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47288A (ja) * | 2001-11-09 | 2003-05-21 | Fujimori Kogyo Co Ltd | 粘着剤転写テープおよび積層体 |
JP2005154689A (ja) * | 2003-11-28 | 2005-06-16 | Hitachi Chem Co Ltd | セパレータ付き感圧型接着シート及び光学部材組立体並びにその組立方法 |
JP5871297B2 (ja) * | 2007-11-02 | 2016-03-0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4991774B2 (ja) * | 2009-02-16 | 2012-08-01 |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粘着剤及び粘着シート |
JP5872798B2 (ja) | 2011-06-14 | 2016-03-0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再剥離用粘着テー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2013
- 2013-03-28 JP JP2013069513A patent/JP2014189778A/ja active Pending
-
2014
- 2014-03-21 KR KR1020140033106A patent/KR10157899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3-27 CN CN201410118250.5A patent/CN104073177B/zh active Active
- 2014-03-27 TW TW103111566A patent/TWI591146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08104A (zh) * | 2005-08-01 | 2007-02-07 | 琳得科株式会社 | 贴合部件以及光学部件的贴合方法 |
CN101955738A (zh) * | 2009-07-16 | 2011-01-26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双面压敏胶粘带 |
CN102471657A (zh) * | 2009-07-16 | 2012-05-23 |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粘合胶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
CN102850946A (zh) * | 2011-06-28 | 2013-01-02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光学双面压敏胶粘片、光学构件、接触面板、图像显示装置和分离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578999B1 (ko) | 2015-12-18 |
KR20140118799A (ko) | 2014-10-08 |
CN104073177A (zh) | 2014-10-01 |
JP2014189778A (ja) | 2014-10-06 |
TWI591146B (zh) | 2017-07-11 |
TW201437309A (zh) | 2014-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73177B (zh) | 两面粘合片和卷绕体 | |
CN101074349B (zh) | 光学功能性薄膜粘贴用粘着剂、光学功能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284977A (zh) | 光学功能性薄膜用粘着剂和光学功能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343517B (zh) | 粘着剂和粘着片及带有粘着剂的光学薄膜 | |
KR101848602B1 (ko) | 박리제 조성물,박리 시트 및 점착체 | |
CN101113314B (zh) | 光学功能性薄膜粘接用粘合剂、带有粘合剂的光学功能性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1484810A (zh) | 一种3d曲面屏防指纹tpu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 |
JP5171332B2 (ja) | 剥離シート、剥離シート付き偏光板、及び基材レス両面粘着シート | |
JP5328005B2 (ja) | 粘着テープ用剥離剤組成物及び剥離ライナー | |
CN103660513B (zh) |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和层叠体 | |
CN102549098B (zh) | 粘合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粘合薄膜的制造方法、粘合剂用原料组合物以及粘合薄膜 | |
CN104232004A (zh) | 一种聚氨酯压敏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2791817A (zh) | 光学构件用粘合剂组合物以及光学构件用粘合带 | |
CN101821350A (zh) | 再剥离型粘着片以及不完全固化涂膜的保护方法 | |
CN104073181A (zh) | 压敏粘合片以及层合体 | |
CN103361004A (zh) | 粘着性组合物,粘着剂以及粘着片 | |
CN103992752A (zh) | 压敏粘合性组合物、压敏粘合剂以及压敏粘合片 | |
KR102516507B1 (ko) | 적층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JPWO2018128073A1 (ja) | 自己修復膜、自己修復フィルム及び自己修復膜の製造方法 | |
CN105008478B (zh) | 双面粘贴片 | |
CN107001890A (zh) | 粘着性组合物、粘着剂以及粘着片 | |
CN105008477A (zh) | 双面粘贴片 | |
JP7036488B2 (ja) | 基材レス両面粘着シート | |
CN102533133A (zh) | 活性能量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粘合片以及带粘合剂层的光学部件 | |
CN107345117A (zh) | 无基材双面粘合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