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1967B - 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其制造方法以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其制造方法以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1967B
CN102471967B CN201080034285.0A CN201080034285A CN102471967B CN 102471967 B CN102471967 B CN 102471967B CN 201080034285 A CN201080034285 A CN 201080034285A CN 102471967 B CN102471967 B CN 1024719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ven
mixed fine
bonded non
fine spun
spu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42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1967A (zh
Inventor
国本尚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Chemical Asahi Liv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s Inc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471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1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1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19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 D04H3/1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with bonds between thermoplastic yarns or filaments produced by welding
    • D04H3/153Mixed yarns or fila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104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the top sheet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cross-section, e.g. corrugations, embossments,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12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3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or properties, e.g. stretchability, breathability, rewet, visual effect; having areas of different permeabi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 A61F13/51401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 A61F13/51456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properties
    • A61F13/5146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properties being stretchable or elastomeric
    • A61F13/51466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properties being stretchable or elastomeric providing stretchability without the use of elastic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 A61F13/5147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structure
    • A61F13/51476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structure being three-dimensional, e.g. embossed, textured, pleated, or with three-dimensional features, like gathers or loop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01D5/082Melt spinning methods of mixed yarn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01D5/098Melt spinning methods with simultaneous stretching
    • D01D5/0985Melt spinning methods with simultaneous stretching by means of a flowing gas (e.g. melt-blowing)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0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they are made
    • D02G3/04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 D02G3/045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all components being made from artificial or synthetic ma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05Synthetic yarns or filaments
    • D04H3/007Addition polym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05Synthetic yarns or filaments
    • D04H3/009Condensation or reaction polym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 D04H3/1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with bonds between thermoplastic filaments produced in association with filament formation, e.g. immediately following extru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60Nonwoven fabric [i.e., nonwoven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 Y10T442/681Spun-bonded nonwoven fabric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Multicomponent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开发一种初期亲水性、耐久亲水性、液体扩散性、液体蒸散性、透湿性、透气性、柔软性、耐起毛性、伸缩性以及触感优异,且发粘性小的适合作为生理用卫生巾、卫生护垫、失禁护垫、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第二片材、包裹吸收体的片材(芯部包裹物,core wrap)或背面片材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本发明提供一种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混纤纺粘非织造布是含有90~10重量%的亲水化处理而成的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和10~90重量%的热塑性弹性体(B)长纤维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方向的强度比[伸长最大强度时的伸长率(最大点伸长率)的20%时的强度/最大强度]为40%以下,并且体积密度在0.10~0.40g/cm3的范围内。

Description

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其制造方法以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体积密度高、初期亲水性、耐久亲水性、液体扩散性、液体蒸散性、透湿性、透气性、柔软性、耐起毛性、伸缩性以及触感优异,且发粘性小的适合作为构成生理用卫生巾、卫生护垫(pantyliner)、失禁护垫、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片材,例如表面片材、第二片材、包裹吸收体的片材(芯部包裹物,core wrap)或背面片材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
背景技术
非织造布由于其透气性、柔软性优异,因而广泛用作要求快速地使排出或排泄的经血或尿等液体转移至吸收体的吸收性能以及与使用者或操作者的皮肤接触的面柔软、对皮肤的刺激小这样的表面特性的纸尿布、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用的表面片材或背面片材。
于是,作为改进表面片材的皮肤触感、回湿(wet backing)性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将高收缩性纤维片材和低收缩性或非收缩性的非织造布进行层叠一体化,然后进行热处理使高收缩性纤维片材收缩,从而在表面上形成褶皱的方法,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将通过热风处理赋予了膨松性而成的膨松非织造布与经热处理卷曲的潜在卷曲性纤维非织造布层叠的方法。
另外,作为改进排泄的尿等液体的吸收、转移速度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形成具有复相结构的非织造布的方法,其中所述复相结构具有疏水性纤维层与亲水性纤维层以层状重叠而成的膨松的难透水性部分和疏水性纤维与亲水性纤维混在一起而形成的透水性部分,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一种形成将亲水性纤维与拒水性纤维混合而形成的非织造布的方法。
然而,对非织造布进行热处理而赋予膨松性的方法工艺复杂,并且形成非织造布的纤维不会由于热处理而变细,根据情况有时还会热收缩而导致纤维直径变粗,无论怎样都存在因热处理而导致柔软性、触感下降的可能。另外,混合了亲水性纤维和拒水性纤维的非织造布的液体扩散性不足,无法获得兼具柔软性、液体扩散性的表面片材。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5中,作为使由丙烯系聚合物形成的纺粘非织造布等非织造布亲水化的手段,提出了添加聚氧乙烯烷基醚等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方法。通过添加这种表面活性剂,可知虽然初期的亲水性(其表示一般广义的亲水性。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与耐久亲水性进行区分,有时也记作初期亲水性)有所改善,但耐久亲水性[指在比通常的室温稍高程度的温度(大约40℃左右)以上的环境下暴露一定时间后的亲水性,在本说明书中,下同]差。
另外,对于上述背面片材,有将排出或排泄的经血、尿、汗等液体较宽地扩散、以及使吸收的液体在短时间内蒸发的要求,作为对其改良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6中提出了将疏水性片材和亲水性片材组合来制作尿布的方法。
但是,由于将片材组合的方法的工艺复杂,并且,仅尿布的一部分吸收液体,因此液体有可能残留在尿布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288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5083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2095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7375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6-18880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3-2358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是:开发一种初期亲水性、耐久亲水性、液体扩散性、液体蒸散性、透湿性、透气性、柔软性、耐起毛性、伸缩性以及触感优异,且发粘性小的适合作为生理用卫生巾、卫生护垫、失禁护垫、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第二片材、包裹吸收体的片材(芯部包裹物)或背面片材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
为了解决该课题而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对将热塑性弹性体长纤维与进行了亲水化处理的热塑性树脂长纤维进行混纤而成的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挤压,可以解决上述课题。
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其是含有90~10重量%的亲水化处理而成的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和10~90重量%的热塑性弹性体(B)长纤维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方向的强度比[伸长最大强度时的伸长率(最大点伸长率)的20%时的强度/最大强度]为40%以下,并且体积密度在0.10~0.40g/cm3的范围内。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90~10重量%的亲水化处理而成的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和10~90重量%的热塑性弹性体(B)长纤维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一部分热熔合后,对该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在至少一个方向上进行拉伸,然后使其松弛,接着对松弛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挤压。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兼具有体积密度高、初期亲水性、耐久亲水性、液体扩散性、液体蒸散性、透湿性、透气性、柔软性、耐起毛性、伸缩性和触感优异,以及发粘性小的特征,因此可以适合用作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或第二片材或背面片材。
附图说明
图1是齿轮加工机的概略图。
图2是齿轮加工机的齿轮和齿轮加工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示意图。
图3是一部分被挤压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平面概略图。
图4是一部分被挤压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平面概略图。
图5是一部分被挤压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平面概略图。
图6是一部分被挤压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平面概略图。
图7是一部分被挤压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平面概略图。
图8是一部分被挤压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平面概略图。
图9是一部分被挤压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平面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热塑性树脂(A)>
作为形成本发明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成分之一即成为热塑性树脂长纤维的原料的热塑性树脂(A),可以使用各种公知的热塑性树脂。所述热塑性树脂(A)是和后述的热塑性弹性体(B)不同的树脂状聚合物,通常是熔点(Tm)为100℃以上的结晶性聚合物或玻璃化温度为100℃以上的非晶性聚合物。这些热塑性树脂(A)中,优选结晶性的热塑性树脂。
另外,在热塑性树脂(A)中,优选采用使用该热塑性树脂并通过公知的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制得的非织造布的最大点伸长率为50%以上、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为100%以上,并且具有几乎不会弹性回复性质的热塑性树脂(伸长性热塑性树脂)。如果使用这种伸长性热塑性树脂,则在将其与热塑性弹性体(B)长纤维混纤所得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用作例如表面片材时,对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拉伸加工,使伸长性热塑性树脂长纤维和热塑性弹性体(B)长纤维拉伸后,释放应力时,仅热塑性弹性体(B)长纤维弹性回复,拉长了的(伸长了的)伸长性热塑性树脂长纤维未弹性回复而褶曲,在混纤纺粘非织造布中表现出膨松感,并且伸长性热塑性树脂长纤维由于伸长而变细,柔软性、触感变好,同时可以赋予停止伸长的功能。另外,包含热塑性树脂(A)的纺粘非织造布的最大点伸长率的上限未必存在限定,但通常为300%以下。
作为热塑性树脂(A),具体来说,可以例示:作为乙烯、丙烯、1-丁烯、1-己烯、4-甲基-1-戊烯和1-辛烯等α-烯烃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的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所谓的L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所谓的HDPE)等乙烯系聚合物,聚丙烯(丙烯均聚物)和聚丙烯无规共聚物等丙烯系聚合物,聚1-丁烯、聚4-甲基-1-戊烯、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以及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等聚烯烃,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酰胺(尼龙-6、尼龙-66、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等)、聚氯乙烯、聚酰亚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乙烯醇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一氧化碳共聚物、聚丙烯腈、聚碳酸酯、聚苯乙烯、离子键聚合物(ionomer)或者它们的混合物等。在这些物质之中,更优选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所谓的L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等乙烯系聚合物、聚丙烯和聚丙烯无规共聚物等丙烯系聚合物、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等。
这些热塑性树脂(A)中,从成型时的纺丝稳定性和非织造布的拉伸加工性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丙烯系聚合物。
作为丙烯系聚合物,熔点(Tm)为135℃以上的丙烯均聚物或丙烯和10摩尔%以下的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4-甲基-1-戊烯等碳原子数为2以上(但排除碳原子数3)、优选为2~8(但排除碳原子数3)的1种或2种以上的α-烯烃的共聚物是优选的。
这些丙烯系聚合物中,熔点为135~155℃的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由于可以得到收缩性、初期亲水性和耐久亲水性、柔软性、触感等优异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因此优选。
对于丙烯系聚合物而言,只要能够熔融纺丝,则熔体流动速率(MFR:ASTMD 1238,230℃,载荷2160g)就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为1~1000g/10分钟,优选为5~500g/1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10~100g/10分钟的范围。另外,本发明的丙烯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之比Mw/Mn通常为1.5~5.0。从纺丝性良好并且可以得到纤维强度特别优异的纤维的观点考虑,进一步优选为1.5~3.0的范围。Mw和Mn可以根据公知方法,使用GPC(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测定。
从纺丝性、拉伸加工性的观点考虑,在丙烯系聚合物中添加了少量、优选1~20重量%、更优选2~15重量%、进一步优选4~10重量%范围的量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其中,丙烯系聚合物+HDPE=100重量%)可以进一步提高所得非织造布层叠体的拉伸加工适应性,因此优选。
在丙烯系聚合物中添加的HDPE没有特别限制,但其密度通常为0.94~0.97g/cm3,优选为0.95~0.97g/cm3,进一步优选为0.96~0.97g/cm3的范围。另外,只要具有纺丝性就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从使其表现出伸长性的观点考虑,HDPE的熔体流动速率(MFR:ASTM D 1238,190℃,载荷2160g)通常为0.1~100g/10分钟,更优选为0.5~50g/1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1~30g/10分钟的范围。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谓良好的纺丝性,是指在从纺丝喷嘴吐出时以及在拉伸中不会发生断丝,不会产生纤丝熔合。
<热塑性弹性体(B)>
作为形成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成分之一的热塑性弹性体(B),可以使用各种公知的热塑性弹性体,也可以将2种以上的热塑性弹性体并用。具体来说,例如,可以例示以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称作SBS)、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称作SIS)、作为它们的氢化物的聚苯乙烯-聚乙烯·丁烯-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称作SEBS)、以及聚苯乙烯-聚乙烯·丙烯-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称作SEPS)为代表的作为包含由至少一个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构成的聚合物嵌段和由至少一个丁二烯或异戊二烯等共轭二烯化合物构成的聚合物嵌段的嵌段共聚物或者其氢化物的苯乙烯系弹性体;以由高结晶性的芳香族聚酯和非晶性的脂肪族聚醚构成的嵌段共聚物为代表的聚酯系弹性体;以由结晶性且高熔点的聚酰胺和非晶性且玻璃化温度(Tg)低的聚醚或聚酯构成的嵌段共聚物为代表的聚酰胺系弹性体;以硬链段为聚氨酯、软链段由聚碳酸酯系多元醇、醚系多元醇、己内酯系聚酯或己二酸酯系聚酯等构成的嵌段共聚物为代表的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通过单独使用非晶性或低结晶性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丙烯·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等,或将所述非晶性或低结晶性的无规共聚物和丙烯均聚物或丙烯与少量α-烯烃的共聚物、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等结晶性聚烯烃混合而得到的聚烯烃系弹性体;聚氯乙烯系弹性体;氟系弹性体等。
作为苯乙烯系弹性体,可以列举以聚苯乙烯嵌段和丁二烯橡胶嵌段或异戊二烯橡胶嵌段为基础的二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所述橡胶嵌段可以是不饱和的或完全氢化的嵌段。作为苯乙烯系弹性体,具体来说,例如,以KRATON聚合物(商品名,壳牌化学(株)制造)、SEPTON(商品名,可乐丽(株)制造)、TUFTEC(商品名,旭化成工业(株)制造)、LEOSTOMER(商品名,理研科技(株)制造)等商品名被制造并销售。
作为聚酯系弹性体,具体来说,例如,以HYTREL(商品名,E.I.杜邦(株)制造)、PELPRENE(商品名,东洋纺织(株)制造)等商品名被制造并销售。
作为聚酰胺系弹性体,具体来说,例如,以PEBAX(商品名,阿托菲纳(ATOFINA)日本(株)制造)的商品名被制造并销售。
作为聚烯烃系弹性体,可以列举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丙烯/α-烯烃共聚物。具体来说,例如,以TAFMER(商品名,三井化学(株)制造)、NOTIO(商品名,三井化学(株)制造)、VISTAMAXX(商品名,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公司制造)、作为乙烯-辛烯共聚物的Engage(商品名,杜邦陶氏弹性体(DuPontDow Elastomers)公司制造)、含有结晶性烯烃共聚物的CATALLOY(商品名,蒙特尔(Montel)(株)制造)等商品名被制造并销售。
作为聚氯乙烯系弹性体,具体来说,例如,以Leonyl(商品名,理研科技(株)制造)、珀斯米尔(Posmile)(商品名,信越聚合物(株)制造)等商品名被制造并销售。
在这些热塑性弹性体(B)中,聚烯烃系弹性体和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是优选的,特别是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由于可以得到具有伸缩性、加工性、透湿性,并且初期亲水性和耐久亲水性优异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因此优选。
<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
在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中,凝固起始温度为65℃以上、优选为75℃以上、最优选为85℃以上的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是优选的。凝固起始温度的上限值优选195℃。此处,凝固起始温度是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的值,它是在将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以10℃/分钟升温至230℃,并于230℃保持5分钟后,以10℃/分钟降温时所产生的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凝固引起的放热峰的起始温度。如果凝固起始温度为65℃以上,则不仅可以在得到混纤纺粘非织造布时抑制纤维相互之间的熔合、断丝、树脂块等成型不良,而且可以在热轧纹加工时防止成型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卷绕在轧纹辊上。另外,所得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发粘性也小,适合用于例如衣料、卫生材料、运动材料等与皮肤接触的材料。另一方面,通过使凝固起始温度为195℃以下,可以提高成型加工性。另外,成型后的纤维的凝固起始温度有高于其所用的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的凝固起始温度的倾向。
为了将这种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的凝固起始温度调整至65℃以上,对于用作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原料的多元醇、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扩链剂,需要分别选择具有最佳的化学结构的物质,同时需要调整硬链段的量。此处,所谓硬链段的量,是用制造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所使用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扩链剂的总重量除以多元醇、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扩链剂的总量后乘以100所得的重量百分比(重量%)值。硬链段的量优选为20~6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22~50重量%,最优选为25~48重量%。
另外,这种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其二甲基乙酰胺(以下简称为“DMAC”)溶剂不溶成分的粒子数优选为300万个/g以下,更优选为250万个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万个以下。此处,所谓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中的DMAC溶剂不溶成分,主要是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的制造中所产生的鱼眼或凝胶等块状物,其为来源于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的硬链段凝聚物的成分、以及硬链段和/或软链段通过脲基甲酸酯键、双缩脲键等进行交联而得到的成分等由构成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的原料以及该原料间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成分。
DMAC溶剂不溶成分的粒子数是在利用微孔电阻法的粒度分布测定装置中安装100μm的小孔来对将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溶于DMAC时的不溶成分进行测定所得的值。如果安装100μm的小孔,则可以测定以未交联聚苯乙烯换算为2~60μm的粒子数。
通过使DMAC溶剂不溶成分的粒子数相对于1g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为300万个以下,可以在上述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的凝固起始温度范围内,进一步抑制纤维直径分布的增大、纺丝时的断丝等问题。另外,从抑制在大型纺粘成型机械中成型非织造布时气泡混入绳束中、或者抑制断丝的产生的观点考虑,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的水分值优选为350ppm以下,更优选为300ppm以下,最优选为150ppm以下。
另外,从伸缩性的观点考虑,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的由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所得的峰温度在90~140℃范围的吸热峰所求出的熔化热量的总和(a)和由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所得的峰温度在超过140℃且为220℃以下的范围的吸热峰所求出的熔化热量的总和(b),优选满足下述式(I)的关系,
a/(a+b)≤0.8    (I)
进一步优选满足下述式(II)的关系,
a/(a+b)≤0.7    (II)
最优选满足下述式(III)的关系。
a/(a+b)≤0.55    (III)
此处,“a/(a+b)”表示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的硬区域的熔化热量比(单位:%)。如果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的硬区域的熔化热量比为80%以下,则纤维、特别是混纤纺粘非织造布中的纤维和非织造布的强度及伸缩性提高。在本发明中,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的硬区域的熔化热量比的下限值优选为0.1%左右。
这种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在温度为200℃、剪切速度为100秒-1的条件下的熔融粘度优选为100~3000Pa·s,更优选为200~2000Pa·s,最优选为1000~1500Pa·s。此处,熔融粘度是用CAPIROGRAPH(使用东洋精机(株)制造、喷嘴长为30mm、直径为1mm的仪器)进行测定所得的值。
具有这种特性的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例如可以通过日本特开2004-244791号公报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得到。
DMAC溶剂不溶成分少的上述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如后所述可以通过在进行多元醇、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扩链剂的聚合反应后,进行过滤而得到。
<亲水化处理剂(亲水化剂)>
为了对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赋予初期亲水性和耐久亲水性,至少需要对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赋予亲水性。作为用于赋予亲水性的亲水化处理剂,可以列举表面活性剂等,其中优选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作为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丙烯烷基苯基醚等醚型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等多元醇醚型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丙烯脂肪酸酯等酯型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蔗糖脂肪酸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丙烯脂肪酸酯等多元醇酯型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烷醇酰胺、具有碳原子数为8~18的酰基的脂肪族酰胺的氧化烯加成物等酰胺系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等。
这些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可以是单独的物质,也可以是两种以上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
作为醚型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优选含有碳原子数为8~50的烷基或具有碳原子数为8~18的烷基的烷基苯基的表面活性剂。
在这些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中,优选由脂肪族醇的碳原子数为10~40、优选为12~24、更优选为16~22的脂肪族醇的氧化烯加成物所形成的醚型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AE型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和具有与碳原子数为8~18的脂肪酸的酯的酯型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
作为对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进行亲水化处理的方法,可以列举添加亲水化处理剂的方法,更具体来说,可以列举用亲水化处理剂涂布长纤维的方法、或预先在热塑性树脂(A)中添加亲水化处理剂,然后进行纤维化(混炼加入)的方法等。其中,优选以相对于热塑性树脂(A)100重量份为0.1~10重量份、更优选为0.5~7重量份的比例,将作为亲水化处理剂的所述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涂布在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表面上或将其混炼加入热塑性树脂(A)中的方法。另外,从亲水性的持续性观点考虑,作为添加方法,更优选预先在热塑性树脂(A)中添加亲水化处理剂,然后进行纤维化(混炼加入)的方法。
当亲水化处理剂的添加量不到0.1重量份时,所得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初期亲水性和耐久亲水性的改良效果可能不足。另一方面,如果超过10重量份,则加工性可能会下降,亲水化处理剂在纤维表面的渗出量会增加,所得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可能会发粘。
另外,耐久亲水性优异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即使在高温下保存后或者在用于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热加工后,也可以维持良好的亲水性,因此可以适合用作生理用卫生巾、卫生护垫、失禁护垫、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第二片材、包裹吸收体的片材(芯部包裹物)、背面片材等。
<其它添加剂>
在本发明中,在混纤纺粘非织造布中,作为任意成分,可以添加耐热稳定剂、耐候稳定剂等各种稳定剂;爽滑剂、防雾剂、润滑剂、染料、颜料、天然油、合成油、石蜡等。
作为上述稳定剂,例如,可以列举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等抗老化剂;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6-(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烷基酯、2,2’-草酰胺双[乙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Irganox 1010(受阻酚系抗氧化剂:商品名)等酚系抗氧化剂;硬脂酸锌、硬脂酸钙、1,2-羟基硬脂酸钙等脂肪酸金属盐等。它们可以一种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混纤纺粘非织造布>
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是含有90~10重量%的亲水化处理而成的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和10~90重量%的热塑性弹性体(B)长纤维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方向的强度比[伸长最大强度时的伸长率(最大点伸长率)的20%时的强度/最大强度]为40%以下、优选30%以下,并且体积密度在0.10~0.40g/cm3、优选0.11~0.35g/cm3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由于至少一个方向的强度比为40%以下且体积密度在0.10~0.40g/cm3的范围内,因此伸缩性、液体扩散性和液体蒸散性优异。强度比和体积密度不满足上述范围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有伸缩性、液体扩散性和液体蒸散性差的可能。
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优选其液体扩散面积为60cm2以上或在65~200cm2的范围内,液体蒸散时间为180分钟以下或100分钟以下、进而在65~5分钟的范围内。
另外,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优选其透气度为40cm3/cm2/秒以上,更优选在50~420cm3/cm2/秒的范围内。
强度比和体积密度满足上述范围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通过如下方法得到:得到作为含90~10重量%的亲水化处理而成的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和10~90重量%的热塑性弹性体(B)长纤维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前体的网后,对该网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拉伸后再使其松弛,接着对松弛后的网进行挤压。
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可以是整面被挤压,也可以是部分被挤压。
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挤压面积越大则液体扩散面积越大,而且可以缩短液体蒸散时间,但透气度降低。
因此,可以根据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用途来适当选择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挤压面积,调整液体扩散面积及蒸散时间和透气度。但是,挤压面积少时,由于液体扩散面积变小且液体蒸散时间变长,因此,通常优选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至少20%以上、优选25%以上的面积被挤压。
一部分被挤压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挤压部分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各种形状,例如图3和图4那样的直线形(条纹形),图5那样的波浪线形,图6那样的锯齿形,图7那样的岛形(点形),图8那样的圆形、环形、椭圆形,图9那样的格子图案、方格花纹、或花朵图案、动物图案、角色图案等流行的外观。
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通过扩大挤压面积,可以使液体扩散面积在60cm2以上或65~200cm2的范围内,液体蒸散时间为180分钟以下或100分钟以下、进而在65~5分钟的范围内。
另外,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透气度随着挤压面积扩大而降低,例如,挤压面积为100%时,虽然也取决于拉伸处理或挤压温度等,但有必要至少保持透气度为40cm3/cm2/秒以上。为了使透气度为120~420cm3/cm2/秒,只要使挤压面积为75%~25%左右即可。
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优选通过挤压,将混纤纺粘非织造布中所含的亲水化处理而成的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和/或热塑性弹性体(B)长纤维的一部分的表面熔合。
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可以是单层的非织造布,也可以是两层以上的多层的非织造布。
两层以上的多层的非织造布的情况下,只要亲水化处理而成的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和热塑性弹性体(B)长纤维的量在上述范围内,则可以为混纤率彼此相同的非织造布,也可以由混纤率彼此不同的非织造布构成。或者,也可以由目付(日本织物单位面积重量)、纤维直径、亲水化剂的添加量等彼此不同的非织造布构成。
另外,两层以上的多层的非织造布的情况下,对各层可以在拉伸和/或挤压后进行层叠,也可以层叠后进行拉伸和/或挤压,也可以仅对任一层实施拉伸和/或挤压。这种情况下,通过以与皮肤接触的方式来使用实施挤压后的层,可以获得更良好的液体扩散性和液体蒸散性。
另外,挤压后的非织造布、即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可以通过挤压来赋予良好的液体扩散性和液体蒸散性,但透气度降低。作为增加透气度的方法,可以如前所述,对拉伸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前体的一部分进行挤压,或者,也可以在整面或几乎整面被挤压了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单面或双面层叠挤压处理前的网(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前体)后,拉伸该层叠体,优选拉伸1.5~10倍,也可以使透气度在120~420cm3/cm2/秒的范围内。
形成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需要进行亲水化处理,但热塑性弹性体(B)长纤维可以不必进行亲水化处理。
作为混纤纺粘非织造布,从伸缩性、柔软性、以及初期亲水性和耐久亲水性的观点考虑,热塑性弹性体(B)长纤维优选为2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30重量%以上,从加工性(耐发粘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8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70重量%以下。
形成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和热塑性弹性体(B)长纤维的纤维直径(平均值)各自通常为50μm以下,优选为4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下的范围。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和热塑性弹性体(B)长纤维的纤维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可以根据其用途来适当选择,例如,在用作生理用卫生巾的表面材料片材时,从柔软性的观点考虑,通常,目付(日本织物单位面积重量)为150g/m2以下,优选为15~120g/m2,更优选为15~90g/m2的范围。
<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将含有90~10重量%的亲水化处理而成的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和10~90重量%的热塑性弹性体(B)长纤维的网的一部分热熔合后,对该网在至少一个方向上进行拉伸,然后使其松弛,接着对松弛后的网进行挤压。
对松弛后的网进行挤压时,可以挤压网的整面,也可以挤压一部分。挤压网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如前所述,可以以各种公知的图案来挤压。
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可以通过使用所述亲水化处理而成的热塑性树脂(A)和所述热塑性弹性体(B),应用公知的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例如日本特开2004-244791号公报等中记载的方法进行制造。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到:用分别的挤出机将亲水化处理而成的热塑性树脂(A)和热塑性弹性体(B)各自熔融后,将熔融后的聚合物分别导入至各自具有多个纺丝孔(喷嘴)的喷头(模头)中,由不同的纺丝孔独立同时地吐出热塑性树脂(A)和热塑性弹性体(B),然后将熔融纺丝后的热塑性树脂(A)的长纤维和热塑性弹性体(B)的长纤维导入至冷却室,通过冷却风进行冷却后,通过拉伸空气来拉伸(牵引)长纤维,将其堆积在移动收集面上而得到网,将网的一部分热熔合后,在至少一个方向上进行拉伸,然后使其松弛,接着对松弛后的网进行挤压。另外,纺丝孔的截面形状可以选择圆形、以及椭圆形、十字形、Y形等各种公知的截面形状。
聚合物的熔融温度只要是在聚合物各自的软化温度或熔化温度以上并且不到热分解温度,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所用的聚合物等进行决定。喷头温度还取决于所用的聚合物,例如,在使用丙烯系聚合物或者丙烯系聚合物和HDPE的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作为亲水化处理而成的热塑性树脂(A),使用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或烯烃系共聚物弹性体作为热塑性弹性体(B)时,通常可以设定为180~240℃,优选为190~230℃,更优选为200~225℃的温度。
冷却风的温度只要是聚合物固化的温度,就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5~50℃,优选为10~40℃,更优选为15~30℃的范围。拉伸空气的风速通常为100~10,000m/分钟,优选为500~10,000m/分钟的范围。
接着,堆积后的网在拉伸前使一部分热熔合,但在热熔合前可以使用轧辊进行压紧。
将堆积后的网的一部分热熔合的方法可以例示各种公知的方法,例如使用超声波等设备的方法、或者使用轧纹辊进行的热轧纹加工或使用热风穿透来进行预熔合,但热轧纹加工在拉伸时,长纤维被高效拉伸,因此优选。
在通过热轧纹加工对网的一部分进行热熔合时,通常,轧纹面积率为5~20%,优选为5~10%,非轧纹单位面积为0.5mm2以上,优选为4~40mm2的范围。所谓非轧纹单位面积,是指在用轧纹部分包围四周的最小单位的非轧纹部分中,与轧纹内接的四边形的最大面积。另外,刻印形状可以例示圆形、椭圆形、长圆形、正方形、菱形、长方形、四边形或以这些形状作为基础的连续形状。通过具有这样范围的轧纹,在实质上结合构成网的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和热塑性弹性体(B)长纤维的纤维间的轧纹部分上形成结点,并且在轧纹间,具有弹性的热塑性弹性体(B)长纤维和实质上弹性比热塑性弹性体(B)长纤维更低的(伸长纤维)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以自由度大的状态存在。因此,通过形成这种结构,网降低残余应变而被赋予良好的伸缩性。
另外,当轧纹面积率大时,能够拉伸的范围变小,但应力提高。另外,当轧纹面积率小时,可以增大能够拉伸的范围,但在轧纹间距变大时,存在残余应变稍微变大的倾向。
接着,将一部分热熔合后的网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拉伸后,使其松弛。通过使拉伸后的网松弛,拉伸后的热塑性弹性体(B)长纤维弹性回复并恢复到接近拉伸前的长度,而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由于停留在与拉伸后的状态相近的长度,因此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比热塑性弹性体(B)长纤维更加褶曲,因此通过挤压所述网、优选挤压20%以上的面积,能够得到体积密度高达0.10~0.40g/cm3、液体扩散性和液体蒸散性优异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另外,通过增减挤压面积,可以调整透气度和液体扩散性及液体蒸散性的平衡。
对一部分热熔合后的网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拉伸的方法可以采用各种公知的方法。其中,利用齿轮拉伸、具体是日本特开2003-73967号公报记载的方法,在纵向或横向上,通常被拉伸1.5~10倍、优选2~8倍。通过拉伸网,可以使拉伸后的方向的强度比为40%以下。
进行齿轮拉伸时,通常是10~100℃、优选20℃以上且低于80℃的范围,在拉伸时有时发热,因此根据需要可以采用一边冷却齿轮一边进行拉伸的方法。
通过在使拉伸后的网松弛然后进行挤压,可以制成混纤纺粘非织造布。
本发明中,挤压是与上述热轧纹加工不同的方法。即,热轧纹加工是将构成非织造布的纤维熔合来提高非织造布的强度的方法,热轧纹部的透气度几乎变为零。与此不同,本发明中的挤压是通过进行挤压而赋予良好的液体扩散性和液体蒸散性的手段,尽管被挤压的部分的透气度比非挤压部低,但有必要保持为40cm3/cm2/秒以上。
挤压网的方法只要透气度不低于40cm3/cm2/秒,则可以采用各种公知的方法。其中,利用使网在加热后的加压辊之间通过的方法,可以连续地对网进行挤压,并且,通过使加热温度为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的熔点-100℃~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的熔点-10℃、优选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的熔点-70℃~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的熔点-20℃、并使加压压力(线压)为20N/cm以上、优选25~90N/cm,可以使体积密度为0.10~0.40g/cm3。加热温度或线压超出上述范围时,透气度可能低于40cm3/cm2/秒。
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可以根据各种用途而层叠其它的层。层叠在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上的其它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用途层叠各种层。
具体来说,例如,可以列举针织布、机织布、非织造布、膜等。在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上进一步层叠(贴合)其它层时,可以采用以热轧纹加工、超声波熔合等热熔合法,针刺、水刺等机械交织法,使用热熔粘接剂、尿烷系粘接剂等粘接剂的粘接方法,挤出层压等为代表的各种公知方法。
作为在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上层叠的非织造布,可以列举纺粘非织造布、熔喷非织造布、湿式非织造布、干式非织造布、干式浆粕非织造布(drytype pulp nonwoven fabrics)、闪蒸非织造布、开纤非织造布(split yarnnonwoven)等各种公知的非织造布,这些非织造布也可以是非伸缩性非织造布。此处,所谓非伸缩性非织造布,是指MD(非织造布的流动方向、纵向)或CD(与非织造布的流动方向成直角的方向、横向)的断裂点伸长率为50%左右并且伸长后不会产生回复应力的非织造布。
作为在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上层叠的膜,优选为利用作为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特征的透气性、亲水性的透气性(透湿性)膜。作为这种透气性膜,可以列举各种公知的透气性膜,例如,具有透湿性的由聚氨酯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聚酰胺系弹性体等热塑性弹性体所形成的膜,对由含有无机或有机微粒的热塑性树脂所形成的膜进行拉伸而使其多孔化而成的多孔膜等。作为用于多孔膜的热塑性树脂,优选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所谓的LLDPE)、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无规共聚物或它们的组合物等聚烯烃。
<吸收性物品>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是含有所述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生理用卫生巾、卫生护垫、失禁护垫、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通常在背面片材与透液性表面片材之间设置由吸收体所形成的中间层。
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初期亲水性和耐久亲水性优异,并且液体扩散性和液体蒸散性优异,因此可以适合用作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第二片材、包裹吸收体的片材(芯部包裹物)、背面片材。进而,因为透湿性、透气性、柔软性、耐起毛性、伸缩性以及触感优异,发粘性小,所以适于上述用途。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物性值等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测定。另外,以下的(7)液体扩散面积、(8)液体蒸散时间的测定中,作为人工尿,使用的是表面张力为70+/-2mN/m的氯化钠水溶液(9g/升)。
(1)目付[g/m2]
从混纤纺粘非织造布中选取6点200mm(MD)×50mm(CD)的试验片。这里,选取位置在MD、CD上都为任意的3处(共计6处)。接着,使用上皿电子天平(研精工业社制造)测定所选取的各试验片各自的质量(g)。求出各试验片质量的平均值。由求出的平均值换算为每1m2的质量(g),将小数点后第2位四舍五入,作为各非织造布样品的目付[g/m2]。
(2)厚度[μm]
从混纤纺粘非织造布中选取3点100mm(MD)×100mm(CD)的试验片。这里,选取位置为任意的3处。接着,使用载荷型厚度计,并根据JIS L 1096记载的方法测定所选取的各试验片的厚度[μm]。求出各试验片厚度的平均值,将小数点后第2位四舍五入,作为各非织造布样品的厚度[μm]。
(3)挤压面积率(%)
从部分实施了挤压处理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中选取5点20mm(MD)×20mm(CD)的试验片。这里,选取位置为任意的5处。接着,对于所选取的各试验片,用尺测定实施了挤压处理的面积[m2],除以试验片的面积(400mm2),从而算出挤压面积率[%]。求出各试验片的挤压面积率的平均值,将小数点后第1位四舍五入,作为各非织造布样品的挤压面积率[%]。
(4)体积密度[g/cm3]
通过代数计算,由(1)目付和(2)厚度的测定结果换算为每1cm3的质量(g),将小数点后第4位四舍五入,作为各非织造布样品的体积密度[g/cm3]。另外,对于部分实施了挤压处理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由(1)目付、(2)挤压部分的厚度和非挤压部分的厚度的测定结果,对于挤压部分和非挤压部分,通过代数计算换算为各自的每1cm3的质量(g),求出挤压部分的体积密度和非挤压部分的体积密度后,将通过使用了(3)挤压面积率的以下的式子得到的值的小数点后第4位四舍五入,作为部分实施了挤压处理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体积密度[g/cm3]。
部分实施了挤压处理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体积密度[g/cm3]=挤压部分的体积密度×挤压面积率+非挤压部分的体积密度×(1-挤压面积率)
(5)纤维直径[μm]
从混纤纺粘非织造布中选取100mm(MD)×50mm(CD)的试验片,以200倍的倍率进行拍照,通过图像尺寸测量软件(Inotech公司制造;Pixs2000Version2.0)对该图像进行分析。对于各试验片,测定10条纤维直径,求出各试验片的纤维直径的平均值,将小数点后第2位四舍五入,作为各非织造布样品的纤维直径[μm]。
(6)透气度[cm3/cm2/秒]
从混纤纺粘非织造布中选取5点150mm(MD)×150mm(CD)的试验片。这里,选取位置为任意的5处。接着,对于所选取的各试验片,使用透气性试验机(TEXTEST公司制造,FX3300),按照JIS L 1096记载的A方法(弗雷泽(frazier)法)测定透气度[cm3/cm2/秒]。求出各试验片的透气度的平均值,将小数点后第1位四舍五入,作为各非织造布样品的透气度[cm3/cm2/秒]。
(7)MIU(平均静摩擦系数)[-]
从混纤纺粘非织造布中选取3点100mm(MD)×100mm(CD)的试验片。这里,选取位置为任意的3处。接着,对于所选取的各试验片,使用表面摩擦系数摩擦感试验机(Kato Tech公司制造,KES-SE型),按照日本纤维机械学会发行的“手感评价的标准化和分析”中记载的步骤测定MIU。求出各试验片的MD方向和CD方向上的MIU的平均值,将小数点后第3位四舍五入,作为各非织造布样品的MIU [-]。
(8)强度比
从混纤纺粘非织造布中选取200mm(MD)×50mm(CD)的MD试验片和50mm(MD)×200mm(CD)的CD试验片各3点。这里,MD试验片、CD试验片的选取位置都为任意的3处(共计6处)。接着,使用万能拉伸试验机(银泰斯克(Intesco)公司制造,IM-201型),在夹盘间100mm、拉伸速度100mm/min的条件下对所选取的各试验片进行拉伸,测定最大强度[N]和最大点伸长率(最大强度时的伸长率)[%]。另外,通过计算求出最大点伸长率乘以0.2所得的伸长率X[%],求出伸长率X下的强度X[N],用强度X除以最大强度而求出强度比。这里,就强度比而言,对于MD和CD的各3点求出各自的平均值,将小数点后第1位四舍五入,作为各非织造布样品的MD和CD的强度比[%]。
(9)液体扩散面积[cm2]
从混纤纺粘非织造布中选取3点200mm(MD)×200mm(CD)的试验片。这里,选取位置为任意的3处。接着,对于所选取的各试验片,在水平的丙烯酸树脂板上放置试样。在23℃×50%RH的环境下,使用滴管从距离试样面约10mm的高度滴下1ml人工尿,人工尿透过后,分别在MD方向和CD方向上测定在样品表面上蔓延的人工尿的扩散状况。
接着,将MD方向的扩散距离设为M[cm]、CD方向的扩散距离设为C[cm],用以下式子求出各试验片的液体扩散面积。
液体扩散面积[cm2]=3.14×(M/2)×(C/2)
求出各试验片的液体扩散面积的平均值,将小数点后第2位四舍五入,作为各非织造布样品的液体扩散面积[cm2],该液体扩散面积越大则液体扩散性越高。
(10)液体蒸散时间[分钟(min)]
从混纤纺粘非织造布中选取3点200mm(MD)×200mm(CD)的试验片,使用上皿电子天平(研精工业公司制造)来测定各试验片各自的质量(g)。这里,选取位置为任意的3处。接着,对于所选取的各试验片,在水平的丙烯酸树脂板上放置试样。在23℃×50%RH的环境下,使用滴管从距离试样面约10mm的高度滴下1ml人工尿后,每5min通过上述方法测定质量(g),将达到滴下前的质量的时间作为液体蒸散时间[min]。求出各试验片的液体蒸散时间的平均值,将小数点后第1位四舍五入,作为各非织造布样品的液体蒸散时间[分钟(min)]。这里,滴下后即使经过180分钟也未达到滴下前的质量时,液体蒸散时间为180分钟(min)以上。
(11)触感
10名测试人员确认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手感,并以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H:10人中10人感觉到不粘,手感良好的情况。
I:10人中9~7人感觉到不粘,手感良好的情况。
J:10人中6~3人感觉到不粘,手感良好的情况。
K:10人中2~0人感觉到不粘,手感良好的情况。
另外,实施例、比较例中所用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的分析和评价,根据下述方法进行。
(12)凝固起始温度[℃]
通过与精工电子工业(株)制造的SSC5200H disk station连接的差示扫描量热仪(DSC220C)进行测定。作为样品,在铝制盘上取约8mg粉碎后的TPU,盖上盖子,将其卷曲。作为对照品,同样操作,取氧化铝作为对照品。将样品和对照品放置在小室内的规定位置后,在流量为40Nml/min.的氮气气流下进行测定。以10℃/min.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温至230℃,在该温度下保持5分钟,然后以10℃/min.的降温速度降温至-75℃。测定此时所记录的由于TPU凝固所产生的放热峰的起始温度,将其作为凝固起始温度(单位:℃)。
(13)DMAC溶剂不溶成分的粒子数[个/g]
使用作为基于微孔电阻法的粒度分布测定装置的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制造的MULTISIZER II,进行测定。在5升的可拆分式烧瓶中,称量3500g二甲基乙酰胺(DMAC:和光纯药工业(株)制造,特级品)和145.83g硫氰酸铵(纯正化学(株)制造,特级品),并在室温下用24小时使其溶解。
接着,使用1μm的膜过滤器进行减压过滤,得到试剂A。在200cc的玻璃瓶中,精确称量180g试剂A和2.37gTPU颗粒,用3小时使TPU中的可溶成分溶解,将其作为测定用试样。在MULTISIZER II中安装100μm的口管(aperture tube),将装置内的溶剂置换为试剂A,然后将减压度调节至约3000mmAq。在充分洗涤后的试样投入用烧杯中称量120g试剂A,通过空白测定确认产生的脉冲量为50个/分钟以下。根据操作手册设定最佳的电流(Current)值和增益(Gain)后,使用10μm的未交联聚苯乙烯标准粒子来实施校准。测定是在充分洗涤后的试样投入用烧杯中称量120g试剂A、约10g测定用试样,实施210秒钟。将通过该测定所数出的粒子数除以被吸入到口管中的TPU重量所得的值作为TPU中的DMAC溶剂不溶成分的粒子数(单位:个/g)。另外,TPU重量通过下式算出。
TPU重量={(甲/100)×乙/(乙+丙)}×丁
式中,甲:测定用试样的TPU浓度(重量%)、乙:烧杯中称量的测定用试样的重量(g)、丙:烧杯中称量的试剂A的重量(g)、丁:测定中(210秒钟)被吸入到口管中的溶液量(g)。
(14)硬区域的熔化热量比
通过与精工电子工业(株)制造的SSC5200H disk station连接的差示扫描量热仪(DSC220C)进行测定。作为样品,在铝制盘上取约8mg粉碎后的TPU,盖上盖子,将其卷曲。作为对照品,同样操作,取氧化铝。将样品和对照品放置在小室内的规定位置后,在流量为40Nml/min.的氮气气流下进行测定。以10℃/min.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温至230℃。这时,求出由峰温度在90℃以上140℃以下的范围内的吸热峰所求出的熔化热量的总和(a)和由峰温度在超过140℃且为220℃以下的范围内的吸热峰所求出的熔化热量的总和(b),通过下式求出硬区域的熔化热量比(单位:%)。
硬区域的熔化热量比(%)=a/(a+b)×100
(15)200℃时的熔融粘度(以下,简称为“熔融粘度”。)
使用CAPIROGRAPH(东洋精机(株)制,型号1C),测定TPU在200℃时的剪切速度100秒-1时的熔融粘度(单位:单位:Pa·s)。使用的是长度为30mm、直径为1mm的喷嘴。
(16)TPU的水分值
将水分量测定装置(平沼产业公司制造的AVQ-5S)和水分气化装置(平沼产业公司制造的EV-6)组合起来,进行TPU水分量(单位:ppm)的测定。将在加热试样皿中称量的约2g的TPU颗粒投入到250℃的加热炉中,将气化后的水分导入预先除去了残存水分的水分量测定装置的滴定室中,用卡尔·费歇尔试剂进行滴定。伴随着室中水分量变化的滴定电极的电位在20秒钟内不产生变化,则结束滴定。
(17)肖氏A硬度
在23℃、50%相对湿度下,根据JIS K-7311记载的方法来测定TPU的硬度。硬度计使用A型硬度计。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制造例1>
在氮气氛围下将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以下记作MDI。)装入槽,在不混入气泡的程度下边搅拌边调整至45℃。
在氮气氛围下将628.6重量份的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酯多元醇(三井武田化学(株)制造,商品名:Takelack U2024)、2.21重量份的Irganox 1010和77.5重量份的1,4-丁二醇装入B槽,一边搅拌一边调整至95℃。将该混合物称为多元醇溶液1。
由这些反应原料计算出的硬链段量为37.1重量%。
接着,通过介由齿轮泵、流量计的输液线路,分别以17.6kg/h的流速和42.4kg/h的流速,将MDI和多元醇溶液1定量地输送到调整为120℃的高速搅拌机(SM40)中,以2000rpm搅拌混合2分钟后,输送到静态混合器中。静态混合器部是将下述静态混合器串联连接而成的:连接3台管长0.5m、内径Φ20mm的静态混合器的第1~第3静态混合器(温度230℃),连接3台管长0.5m、内径Φ20mm的静态混合器的第4~第6静态混合器(温度220℃),连接6台管长1.0m、内径Φ34mm的静态混合器的第7~第12静态混合器(温度210℃),和连接3台管长0.5m、内径Φ38mm的静态混合器的第13~第15静态混合器(温度200℃)。
通过齿轮泵,将由第15静态混合器流出的反应生成物压入到前端附带有聚合物过滤器(长濑产业(株)制造,商品名:Dena filter)的单螺杆挤出机(直径Φ65mm、温度180~210℃)中,从线材模头挤出。水冷后,通过造粒机连续进行颗粒化。接着,将所得的颗粒装入干燥机,在100℃干燥8小时,得到水分值为40ppm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通过单螺杆挤出机(直径Φ50mm、温度180~210℃)连续挤出该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将其颗粒化。再次在100℃干燥7小时,得到水分值为57ppm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B-1)。
B-1的凝固起始温度为103.7℃,DMAC溶剂不溶成分的粒子数为150万个/g,由通过注射成型制备的试验片测得的硬度为86A,200℃时的熔融粘度为1900Pa·s,硬区域的熔化热量比为35.2%。
[实施例1]
<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用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在二十醇的环氧乙烷加成物[CH3(CH2)19-O-(CH2CH2O)2.5-H]:60重量%和MFR:30g/10分钟的丙烯均聚物:40重量%中,添加0.05重量份抗氧化剂(Ciba公司制造,商品名Irgafos 168),在230℃熔融混炼并挤出,制备颗粒状的母料(亲水化剂AE-1)。
将96重量%的MFR(根据ASTM D 1238,在温度230℃、载荷2.16kg下测定)为60g/10分钟、密度为0.91g/cm3、熔点为160℃的丙烯均聚物(以下,简称为“PP-1”)和4重量%的MFR(根据ASTM D 1238,在温度190℃、载荷2.16kg下测定)为5g/10分钟、密度为0.97g/cm3、熔点为134℃的高密度聚乙烯(以下,简称为“HDPE”)混合,然后混合相对于100重量份PP-1/HDPE混合物为5重量份(以亲水化处理剂成分换算为3重量份)的亲水化剂(AE-1),制成热塑性树脂组合物(A-1)。
<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层的制造>
使用Φ75mm的挤出机和Φ50mm的挤出机,将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B-1)和热塑性树脂组合物(A-1)各自独立地熔融后,使用具有纺丝喷头的纺粘非织造布成型机(收集面上的与机械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长度:800mm),在树脂温度和模头温度都为210℃、冷却风温度为20℃、拉伸空气风速为3750m/分钟的条件下,通过纺粘法进行熔融纺丝,使包含混合长纤维而成的网堆积在收集面上,所述混合长纤维含有包含B-1而成的长纤维b-1和包含A-1而成的长纤维a-1,从而得到包含长纤维b-1∶长纤维a-1为50∶50(重量%)的混合纤维而成的网。所述纺丝喷头具有b-1吐出孔和a-1吐出孔交替排列的喷嘴模式,b-1(纤维b-1)的喷嘴直径为Φ0.75mm,以及A-1(长纤维a-1)的喷嘴直径为Φ0.6mm,喷嘴的间距为纵向8mm、横向11mm,喷嘴数量的比为纤维b-1用喷嘴∶长纤维a-1用喷嘴=1∶1.45。长纤维b-1的单孔吐出量为1.08g/(分钟·孔),长纤维a-1的单孔吐出量为0.74g/(分钟·孔)。
包含堆积后的混合长纤维而成的网,用设置在传送带上的、用非粘着材料涂覆的轧辊(线压为10N/cm)夹住后,将其从移动传送带上剥离,得到混纤纺粘网层1。所得的混纤纺粘网层1的目付为30g/m2
以与上述相同的方法得到混纤纺粘网层2(目付30g/m2)。
接着,将混纤纺粘网层1和混纤纺粘网层2重合后,以轧纹图案的面积率为18%、轧纹面积为0.41mm2、加热温度为105℃、线压为70N/cm的条件的加热轧纹方式进行热熔合,得到层叠而成的混纤纺粘网层(1/2)。
用图1和图2所示那样的齿轮加工机在CD(横向)上对得到的混纤纺粘网层(1/2)进行齿轮拉伸。这里,搭载在齿轮加工机上的齿轮辊各自直径为200mm、齿轮间距为2.5mm,两辊的咬合深度调整为4.5mm。由此实施的拉伸倍率为374%(3.74倍)。
接着,用加热温度120℃、线压30N/cm条件的热辊进行挤压加工,得到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目付为62g/m2。用上述记载的方法对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1。这里,(11)触感为“I”。另外,沿CD对该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拉伸,结果得到了良好的伸缩性。
[实施例2]
除了使在实施例1中实施的挤压加工条件为加热温度105℃、线压30N/cm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选取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用上述记载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1。这里,(11)触感为“I”。另外,沿CD对该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拉伸,结果得到了良好的伸缩性。
[实施例3]
除了在实施例2中实施的拉伸加工中,将辊的咬合深度调整为2.5mm以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这里,以本条件沿CD实施的拉伸倍率为220%(2.2倍)。用上述记载的方法对该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1。这里,(11)触感为“I”。另外,沿CD对该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拉伸,结果得到了良好的伸缩性。
[比较例1]
对于实施例1得到的混纤纺粘网层(1/2)不实施拉伸加工和挤压加工,用上述记载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对于实施例1得到的混纤纺粘网层(1/2)仅实施实施例1记载的拉伸加工,用上述记载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3]
对于实施例1得到的混纤纺粘网层(1/2)仅实施实施例1记载的挤压加工,用上述记载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用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将96重量%的PP-1和4重量%的HDPE混合后,混合相对于100重量份PP-1/HDPE混合物为10.7重量份(以亲水化处理剂成分换算为6.42重量份)的亲水化剂(AE-1),制成热塑性树脂组合物(A-2)。
接着,将96重量%的PP-1和4重量%的HDPE混合后,混合相对于100重量份PP-1/HDPE混合物为1.8重量份(以亲水化处理剂成分换算为0.65重量份)的亲水化剂(AE-1),制成热塑性树脂组合物(A-3)。
<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层的制造>
使用Φ75mm的挤出机和Φ50mm的挤出机,将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B-1)和热塑性树脂组合物(A-2)各自独立地熔融后,使用具有纺丝喷头的纺粘非织造布成型机(收集面上的与机械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长度:800mm),在树脂温度和模头温度都为210℃、冷却风温度为20℃、拉伸空气风速为3750m/分钟的条件下,通过纺粘法进行熔融纺丝,使包含混合长纤维而成的网堆积在收集面上,所述混合长纤维含有包含B-1而成的长纤维b-1和包含A-2而成的长纤维a-2,从而得到包含长纤维b-1∶长纤维a-2为65∶35(重量%)的混合纤维而成的网。所述纺丝喷头具有B-1吐出孔和A-2吐出孔交替排列的喷嘴模式,B-1(长纤维b-1)的喷嘴直径为Φ0.75mm,以及A-2(长纤维a-2)的喷嘴直径为Φ0.6mm,喷嘴的间距为纵向8mm、横向11mm,喷嘴数量的比为长纤维b-1用喷嘴∶长纤维a-2用喷嘴=1∶1.45。长纤维b-1的单孔吐出量为1.40g/(分钟·孔),长纤维a-2的单孔吐出量为0.52g/(分钟·孔)。
包含堆积后的混合长纤维而成的网,用设置在传送带上的、用非粘着材料涂覆的轧辊(线压为10N/cm)夹住后,将其从移动传送带上剥离,得到混纤纺粘网层3。所得的混纤纺粘网层3的目付为30g/m2
接着,使用Φ75mm的挤出机和Φ50mm的挤出机,将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B-1)和热塑性树脂组合物(A-3)各自独立地熔融后,使用具有纺丝喷头的纺粘非织造布成型机(收集面上的与机械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长度:800mm),在树脂温度和模头温度都为210℃、冷却风温度为20℃、拉伸空气风速为3750m/分钟的条件下,通过纺粘法进行熔融纺丝,使包含混合长纤维而成的网堆积在收集面上,所述混合长纤维含有包含B-1而成的长纤维b-1和包含A-3而成的长纤维a-3,从而得到包含长纤维b-1∶长纤维a-3为30∶70(重量%)的混合纤维而成的网。所述纺丝喷头具有B-1吐出孔和A-3吐出孔交替排列的喷嘴模式,B-1(长纤维b-1)的喷嘴直径为Φ0.75mm,以及A-3(长纤维a-3)的喷嘴直径为Φ0.6mm,喷嘴的间距为纵向8mm、横向11mm,喷嘴数量的比为长纤维b-1用喷嘴∶纤维a-3用喷嘴=1∶1.45。长纤维b-1的单孔吐出量为1.65g/(分钟·孔),长纤维a-3的单孔吐出量为1.04g/(分钟·孔)。
包含堆积后的混合长纤维而成的网,用设置在传送带上的、用非粘着材料涂覆的轧辊(线压为10N/cm)夹住后,将其从移动传送带上剥离,得到混纤纺粘网层4。所得的混纤纺粘网层4的目付为30g/m2
<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
将混纤纺粘网层3和混纤纺粘网层4重合后,以轧纹图案的面积率为18%、轧纹面积为0.41mm2、加热温度为105℃、线压为70N/cm的条件的加热轧纹进行热熔合,得到层叠而成的混纤纺粘网层(3/4)。
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对得到的混纤纺粘网层(3/4)实施拉伸加工和挤压加工,得到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将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混纤纺粘网层3作为表面,用上述记载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2。这里,(11)触感为“I”。另外,沿CD对该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拉伸,结果得到了良好的伸缩性。
[实施例5]
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对混纤纺粘网层(3/4)实施拉伸加工和挤压加工,得到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将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混纤纺粘网层4作为表面,用上述记载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2。这里,(11)触感为“I”。另外,沿CD对该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拉伸,结果得到了良好的伸缩性。
[实施例6]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对混纤纺粘网层(3/4)实施拉伸加工后,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实施挤压加工,得到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将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混纤纺粘网层3作为表面,用上述记载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2。这里,(11)触感为“I”。另外,沿CD对该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拉伸,结果得到了良好的伸缩性。
[实施例7]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对混纤纺粘网层(3/4)实施拉伸加工后,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实施挤压加工,得到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将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混纤纺粘网层4作为表面,用上述记载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2。这里,(11)触感为“I”。另外,沿CD对该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拉伸,结果得到了良好的伸缩性。
[实施例8]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60g/m2的混纤纺粘网层后,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实施拉伸加工和挤压加工,得到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目付为61g/m2。用上述记载的方法对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2。这里,(11)触感为“I”。另外,沿CD对该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拉伸,结果得到了良好的伸缩性。
表2
[实施例9]
除了改变移动传送带的移动速度以外,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混纤纺粘网后,以轧纹图案的面积率为18%、轧纹面积为0.41mm2、加热温度为105℃、线压为70N/cm的条件的加热轧纹进行热熔合,得到45g/m2的混纤纺粘网层5。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对得到的混纤纺粘网层5进行拉伸加工和挤压加工,得到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目付为45g/m2。用上述记载的方法对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3。这里,(11)触感为“I”。另外,沿CD对该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拉伸,结果得到了良好的伸缩性。
[实施例10]
<混纤纺粘网层的制造>
以轧纹图案的面积率为18%、轧纹面积为0.41mm2、加热温度为105℃、线压为70N/cm的条件的加热轧纹对实施例4得到的混纤纺粘网层4进行热熔合,得到30g/m2的混纤纺粘网。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对得到的混纤纺粘网进行拉伸加工,得到混纤纺粘网层5。得到的混纤纺粘网层5的目付为30g/m2
接着,以轧纹图案的面积率为18%、轧纹面积为0.41mm2、加热温度为105℃、线压为70N/cm的条件的加热轧纹对实施例1得到的混纤纺粘网层1进行热熔合,得到30g/m2的混纤纺粘网。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对得到的混纤纺粘网进行拉伸加工,得到混纤纺粘网层6。得到的混纤纺粘网层6的目付为30g/m2
<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
将上述制造方法中得到的混纤纺粘网层5和混纤纺粘网层6与实施例9中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按照实施例9中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为中间层(第2层)的方式重合后,以轧纹图案的面积率为18%、轧纹面积为0.41mm2、加热温度为120℃、线压为30N/cm的条件的加热轧纹进行热熔合,得到层叠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
将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混纤纺粘网层5作为表面,用上述记载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3。这里,(11)触感为“H”。另外,沿CD对该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拉伸,结果得到了良好的伸缩性。
[实施例11]
将实施例10中得到的混纤纺粘网层5和混纤纺粘网层6与实施例9中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按照实施例9中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为中间层(第2层)的方式重合后,以轧纹图案的面积率为18%、轧纹面积为0.41mm2、加热温度为120℃、线压为30N/cm的条件的加热轧纹进行热熔合,得到层叠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
将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混纤纺粘网层6作为表面,用上述记载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3。这里,(11)触感为“H”。另外,沿CD对该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拉伸,结果得到了良好的伸缩性。
[实施例12]
将实施例11中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沿CD拉伸100%后,将混纤纺粘网层5作为表面,用上述记载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3。这里,(11)触感为“H”。另外,沿CD对该混纤纺粘非织造进行拉伸,结果得到了良好的伸缩性。
表3
[实施例13]
<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
除了改变移动传送带的移动速度以外,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选取混纤纺粘网后,以轧纹图案的面积率为18%、轧纹面积为0.41mm2、加热温度为105℃、线压为70N/cm的条件的加热轧纹进行热熔合,得到60g/m2的混纤纺粘网7。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对得到的混纤纺粘网7进行拉伸加工后,以具有图3的图案的、面积率为50%、挤压部宽度8mm、加热温度为105℃、线压为30N/cm的条件进行挤压加工而得到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目付为60g/m2,挤压面积率为50%。用上述记载的方法对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4。这里,(11)触感为“I”。另外,沿CD对该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拉伸,结果得到了良好的伸缩性。
[实施例14]
将实施例13中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切成250mm(MD)×250mm(CD),使其在面方向上旋转90°后,用与实施例13相同的方法进行挤压加工,得到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目付为60g/m2,挤压面积率为75%,挤压部的图案与图9相同。用上述记载的方法对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4。这里,(11)触感为“I”。另外,沿CD对该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拉伸,结果得到了良好的伸缩性。
[实施例15]
除了改变移动传送带的移动速度以外,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混纤纺粘网后,以轧纹图案的面积率为18%、轧纹面积为0.41mm2、加热温度为105℃、线压为70N/cm的条件的加热轧纹进行热熔合,得到30g/m2的混纤纺粘网8。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对得到的混纤纺粘网8进行拉伸加工后,以具有图4的图案的、面积率为24%、挤压部宽度2.2mm、加热温度为105℃、线压为30N/cm的条件进行挤压加工而得到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目付为30g/m2,挤压面积率为24%。用上述记载的方法对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4。这里,(11)触感为“I”。另外,沿CD对该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拉伸,结果得到了良好的伸缩性。
[实施例16]
对于实施例15中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以具有图4的图案的面积率为37%、挤压部宽度3.3mm、加热温度为105℃、线压为30N/cm的条件进行挤压加工而得到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目付为30g/m2,挤压面积率为37%。用上述记载的方法对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4。这里,(11)触感为“I”。另外,沿CD对该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拉伸,结果得到了良好的伸缩性。
[实施例17]
将实施例15中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切成250mm(MD)×250mm(CD),使其在面方向上旋转90°后,用与实施例15相同的方法进行挤压加工,得到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目付为31g/m2,挤压面积率为42%,挤压部的图案与图9相同。用上述记载的方法对得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4。这里,(11)触感为“I”。另外,沿CD对该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拉伸,结果得到了良好的伸缩性。
[比较例4]
对于实施例15中得到的混纤纺粘网8仅进行实施例1记载的拉伸加工,用上述记载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4。
表4
※厚度:挤压处理部分/非挤压处理部分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由于兼具初期亲水性、耐久亲水性、液体扩散性、液体蒸散性、柔软性、耐起毛性、伸缩性以及触感优异,发粘性小的特征,因此利用上述特征,可以适合用于以卫生材料用途为首的医疗材料用途、工业器材用途等。
符号说明
1:混纤纺粘非织造布
2-1:齿轮加工机的上部齿轮辊
2-2:齿轮加工机的下部齿轮辊
3:齿轮间距
4:咬合深度
5:挤压部
6:非挤压部

Claims (13)

1.一种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其是含有90~10重量%的亲水化处理而成的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和10~90重量%的热塑性弹性体(B)长纤维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方向的强度比,也就是伸长最大强度时的伸长率即最大点伸长率的20%时的强度/最大强度,为40%以下,并且体积密度在0.10~0.40g/cm3的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亲水化处理而成的热塑性树脂(A)是相对于100重量份热塑性树脂(A)以0.1~10重量份的比例添加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而成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弹性体(B)是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A)是聚烯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聚烯烃是丙烯系聚合物。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其中,聚烯烃是包含99~80重量%丙烯系聚合物和1~20重量%高密度聚乙烯的烯烃系聚合物组合物。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其中,混纤纺粘非织造布是在至少一个方向上进行拉伸而成的。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其中,混纤纺粘非织造布是通过挤压,使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和热塑性弹性体(B)长纤维的一部分熔合而成的。
9.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90~10重量%的亲水化处理而成的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和10~90重量%的热塑性弹性体(B)长纤维的网的一部分热熔合后,对该网在至少一个方向上进行拉伸,然后使其松弛,接着对松弛后的网进行挤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松弛后的网挤压该网的面积的20%以上。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挤压是在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的熔点-100℃~热塑性树脂(A)长纤维的熔点-10℃、以及线压20N/cm以上的条件下进行的。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所述拉伸的拉伸倍率为1.5~10倍。
13.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混纤纺粘非织造布而形成的吸收性物品。
CN201080034285.0A 2009-08-05 2010-07-22 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其制造方法以及其用途 Active CN1024719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82673 2009-08-05
JP2009-182673 2009-08-05
JP2010023197 2010-02-04
JP2010-023197 2010-04-02
PCT/JP2010/062331 WO2011016343A1 (ja) 2009-08-05 2010-07-22 混繊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1967A CN102471967A (zh) 2012-05-23
CN102471967B true CN102471967B (zh) 2015-09-09

Family

ID=43544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4285.0A Active CN102471967B (zh) 2009-08-05 2010-07-22 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其制造方法以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20120164908A1 (zh)
EP (1) EP2463428B1 (zh)
JP (1) JP5543464B2 (zh)
CN (1) CN102471967B (zh)
DK (1) DK2463428T3 (zh)
WO (1) WO20110163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65610B2 (ja) * 2011-03-04 2015-02-0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及び当該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5726119B2 (ja) * 2012-03-27 2015-05-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伸縮性不織布の製造方法、及び伸縮性不織布
JP6112816B2 (ja) 2012-09-28 2017-04-1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685234B2 (ja) 2012-09-30 2015-03-1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2014094200A (ja) * 2012-11-12 2014-05-22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US20140255452A1 (en) * 2013-03-11 2014-09-11 Niconovum Us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fferentiating oral pouch products
US9925095B2 (en) * 2014-01-16 2018-03-27 Livedo Usa, Inc.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liquid-permeable second sheet
JP6386822B2 (ja) * 2014-07-14 2018-09-05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吸収性物品
MY177779A (en) * 2014-10-17 2020-09-23 Kao Corp Nonwoven fabric
JP6337137B2 (ja) * 2014-10-30 2018-06-06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不織布積層体、医療用衣料、ドレープ、及びメルトブローン不織布
WO2016093034A1 (ja) * 2014-12-12 2016-06-16 山田 菊夫 使い捨て衣類
TWI720971B (zh) 2015-03-09 2021-03-11 日商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不織布積層體、伸縮性不織布積層體、纖維製品、吸收性物品及衛生口罩
CN105332278B (zh) * 2015-11-26 2017-12-05 常州市灵达化学品有限公司 环境友好型聚烯烃非织造布多次亲水整理剂
CN105520492A (zh) * 2016-01-12 2016-04-27 曹顺林 一种地毯及其制造方法和设备
CN106109104A (zh) * 2016-07-30 2016-11-16 黄山富田精工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性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JP2018035263A (ja) * 2016-08-31 2018-03-08 東ソー株式会社 生体適合性が高いポリウレタン樹脂で多孔体を調製するための組成物
EP3290014A1 (en) 2016-08-31 2018-03-07 Fibertex Personal Care A/S Nonwoven fabric shee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WO2018098803A1 (zh) * 2016-12-02 2018-06-07 3M创新有限公司 吸液性复合非织造织物及其制品
EP3555353B1 (en) * 2016-12-14 2023-10-04 Pfnonwovens, Llc Hydraulically treated nonwoven fabric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6404393B1 (ja) * 2017-03-30 2018-10-10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2018178307A (ja) * 2017-04-13 2018-11-15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不織布積層体
JP7108044B2 (ja) * 2018-10-12 2022-07-2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不織布積層体、伸縮性不織布積層体、繊維製品、吸収性物品及び衛生マスク
JP6689943B1 (ja) * 2018-11-26 2020-04-28 帝人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樹脂構造体
WO2020179584A1 (ja) * 2019-03-07 2020-09-10 株式会社クラレ 連続長繊維不織布、積層体、並びに複合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281313A (zh) * 2020-10-15 2021-01-29 青岛大学 一种高弹性回复纺粘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30874A (zh) * 2020-11-26 2021-03-02 福建省百顺纺织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纱线加工工艺
DE102021208606A1 (de) * 2021-08-06 2023-02-09 Friedrich-Alexander Universität Erlangen-Nürnberg, Körperschaft des öffentlichen Recht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Polymer-Vliesstoffs
CN113529271B (zh) * 2021-08-27 2022-12-23 浙江三创无纺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婴儿湿巾且伸缩性优异的无纺布制造方法
CN116515314B (zh) * 2022-01-21 2024-08-30 江苏盛纺纳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软高弹复合非织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455699A (de) * 1965-08-16 1968-07-15 Ici Lt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verfestigten Nonwovens
US4107364A (en) * 1975-06-06 1978-08-1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Random laid bonded continuous filament cloth
US4209563A (en) * 1975-06-06 1980-06-2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for making random laid bonded continuous filament cloth
CN1342221A (zh) * 1998-12-03 2002-03-27 陶氏化学公司 热塑性纤维和织物
CN1353043A (zh) * 2000-11-09 2002-06-12 佳能株式会社 纤维集料的制造方法、纤维集料和使用它的液体容器
JP2007138374A (ja) * 2005-04-25 2007-06-07 Kao Corp 伸縮性不織布
WO2008133067A1 (ja) * 2007-04-17 2008-11-06 Uni-Charm Corporation 不織布、不織布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
CN101389286A (zh) * 2006-02-21 2009-03-18 阿斯特罗姆公司 非织造医用织物
CN101432478A (zh) * 2006-05-31 2009-05-1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无纺布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57366A (ja) * 1983-02-21 1984-09-06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透水性、湿潤抑制性長繊維不織布
US4798603A (en) * 1987-10-16 1989-01-17 Kimberly-Clark Corporation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a hydrophobic transport layer
JPH06128853A (ja) 1992-10-21 1994-05-10 Kuraray Co Ltd 衛生材料用不織布
JP4543196B2 (ja) 2000-07-06 2010-09-15 株式会社日本吸収体技術研究所 複相構造を持った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US20020133131A1 (en) 2001-01-09 2002-09-19 Krishnakumar Rangachari Absorbent material incorporating synthetic fibers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he material
JP2003073967A (ja) 2001-08-31 2003-03-12 Mitsui Chemicals Inc 柔軟性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11838B2 (ja) 2001-12-28 2005-01-19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JP3960817B2 (ja) 2002-02-19 2007-08-15 花王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4127494B2 (ja) 2002-06-21 2008-07-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TWI312820B (en) * 2003-01-24 2009-08-01 Mitsui Chemicals Inc Fiber mixture, strech nonwoven fabric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the stretch nonwoven fabric
JP4332627B2 (ja) 2003-01-24 2009-09-16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混合繊維、ならびに該混合繊維からなる伸縮性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637317B1 (en) * 2003-04-22 2013-07-31 Asahi Kasei Fibers Corporation High strength non-woven fabric
US20050159067A1 (en) * 2003-11-07 2005-07-21 Mitsui Chemicals, Inc. Hydrophilic nonwoven fabric
JP2006043998A (ja) * 2004-08-03 2006-02-16 Nippon Petrochemicals Co Ltd 不織布
JP2006051649A (ja) * 2004-08-11 2006-02-23 Mitsui Chemicals Inc 一方向導水性不織布シート
JP4767672B2 (ja) * 2004-12-06 2011-09-0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親水性部と疎水性部を有する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EP1876275B1 (en) 2005-04-25 2011-10-12 Kao Corporation Stretch sheet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7009403A (ja) * 2006-10-20 2007-01-18 Mitsui Chemicals Inc 混合繊維からなる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292822B1 (en) * 2008-05-29 2013-07-03 Mitsui Chemicals, Inc. Filament-mixed spun-bonded nonwoven fabric and use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455699A (de) * 1965-08-16 1968-07-15 Ici Lt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verfestigten Nonwovens
US4107364A (en) * 1975-06-06 1978-08-1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Random laid bonded continuous filament cloth
US4209563A (en) * 1975-06-06 1980-06-2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for making random laid bonded continuous filament cloth
CN1342221A (zh) * 1998-12-03 2002-03-27 陶氏化学公司 热塑性纤维和织物
CN1353043A (zh) * 2000-11-09 2002-06-12 佳能株式会社 纤维集料的制造方法、纤维集料和使用它的液体容器
JP2007138374A (ja) * 2005-04-25 2007-06-07 Kao Corp 伸縮性不織布
CN101389286A (zh) * 2006-02-21 2009-03-18 阿斯特罗姆公司 非织造医用织物
CN101432478A (zh) * 2006-05-31 2009-05-1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无纺布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WO2008133067A1 (ja) * 2007-04-17 2008-11-06 Uni-Charm Corporation 不織布、不織布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1967A (zh) 2012-05-23
EP2463428A4 (en) 2013-09-11
EP2463428A1 (en) 2012-06-13
EP2463428B1 (en) 2016-07-06
WO2011016343A1 (ja) 2011-02-10
DK2463428T3 (en) 2016-08-15
JP5543464B2 (ja) 2014-07-09
US20180105966A1 (en) 2018-04-19
JPWO2011016343A1 (ja) 2013-01-10
US10669660B2 (en) 2020-06-02
US20120164908A1 (en) 201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1967B (zh) 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其制造方法以及其用途
CN104593946A (zh) 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及其用途
CN101432478B (zh) 无纺布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1622124A (zh) 非织造布层叠体
DE60016054T2 (de) Faservliesverbundmaterialien
EP2123441B1 (en) Mixed-fiber nonwoven fabric laminate
CN107429458B (zh) 非织造布层叠体、伸缩性非织造布层叠体、纤维制品、吸收性物品及卫生口罩
CN101821330A (zh) 聚丙烯混合物
CN103221600A (zh) 纺粘非织造布层叠体
JP5606072B2 (ja) 立体ギャザー用シート
JP2008213284A (ja) 不織布積層体
JP2009120975A (ja) 混繊長繊維不織布
JP6842340B2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および衛生材料
CN102791912B (zh) 纤维、非织造布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812

Address after: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i Chemical Asahi Living Material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I CHEMICALS, Inc.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