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
29°26′N 113°32′E / 29.43°N 113.54°E
赤壁市 | |
---|---|
县级市 | |
坐标:29°53′N 113°38′E / 29.88°N 113.63°E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隶属行政区 | 湖北省咸宁市 |
政府 | |
• 市委书记 | 董方平 |
• 市长 | 葛军 |
面积 | |
• 总计 | 1,723 平方公里(665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470,355人 |
• 密度 | 273人/平方公里(707人/平方英里) |
• 城镇 | 289,798人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郵政編碼 | 437300 |
電話區號 | 715 |
行政区划代码 | 421281 |
舊稱 | 蒲圻市 |
国内生产总值(2022) | ¥572.1亿元 |
毗邻 | 咸安区、嘉鱼县、崇阳县、洪湖市、湖南臨湘市 |
網站 | https://www.chibi.gov.cn/ |
赤壁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的縣級市,原名蒲
历史
[编辑]赤壁市在夏朝、商朝属于荆州云梦泽地。西汉归属荆州江夏郡沙羡县。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大破曹操于此,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遗址(一说今嘉鱼东北)。三国东吴黄武二年(223年)设置蒲圻县,属郢州武昌郡,因湖多盛产蒲草(古时编织蒲团的材料)形成集市而得名。建县初,蒲圻县所辖范围包括今嘉鱼、崇阳、通城等地,唐天宝元年(742年)分置唐年县(今崇阳、通城),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分置嘉鱼县。中华民国时期,蒲圻县先后属湖北省江汉道、湖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并为区署驻地。
1949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接收蒲圻。1949-1950年,蒲圻属沔阳专区,1951-1952年属大冶专区,1952-1959年属孝感专区。1958年10月,蒲圻、咸宁第一次合县为蒲圻县,属孝感专区,但1959年3月,两地分开。1960年5月,蒲圻、咸宁第二次合县为咸宁县,属武汉市,1961年12月再次分开。1962-1965年,蒲圻属孝感专区。1965-1969年属咸宁专区。1970-1986年属咸宁地区。198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蒲圻县撤县设市,名蒲圻市,所辖区域范围不变,隶属湖北省咸宁地区,8月1日召开庆祝大会正式挂牌。1998年6月11日,蒲圻市更名为赤壁市[2],所辖区域范围不变,仍隶属湖北省咸宁地区,10月18日正式挂牌。1998年12月,咸宁地区更名为咸宁市,为省辖地级市。赤壁市由湖北省咸宁市代管。[3]
地理
[编辑]赤壁市位於湖北省东南部,系鄂湘兩省交界。它与咸宁地区的咸安区、崇阳县、嘉鱼县相邻,西与洪湖市与湖南省临湘市相望,被称为“湖北南大门”。全市东西长68.9千米,南北宽60千米,中部最窄处仅25.98千米,面积共1723平方千米。地域範圍介於東經113°32′-114°13′,北緯29°28′-29°59′之間。[4]
地形
[编辑]全市地处幕阜低山丘陵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勢自西南至东南一带偏高,西北至东北一带略低,形成自南向北倾斜,最高處为赵李桥镇境内的柘坪观音尖,海拔852米,最低处是西凉的聂家泉,海拔只有19.3米。境內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幕阜山脉、药姑山脉延伸到赤壁市,构成金紫山脉、随阳山脉两大支脉,居中的陆水为其天然分界线。[5]
自然资源
[编辑]根据1989年数据,全市有耕地37,200.4公顷,园地11,456.9公顷,牧草地2,266.7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758.9公顷,交通用地1,985.5公顷,水域38,134公顷,未利用土地18,031.3公顷。主要种植小麦、黄豆、油菜、甘薯、苎麻等,其它主要经济作物包括棉花、芝麻等。而畜牧业则以鸡、鸭、牛、猪等家禽家畜和部分鱼类养殖为主。赤壁市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有石灰石、煤、地下热水温泉、天然石英沙(河沙)。金属矿种有铁、锑、铜等。[5]
水文
[编辑]赤壁市有汀泗河、陆水河、皤河3条主河,这三条河流都注入长江。大小湖泊位于河流尾部,组成了西梁湖、陆水、黄盖湖3大水系。[5]
氣候
[编辑]境內屬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全年城區環境空氣品質穩定在《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二級標準以內,年平均氣溫16.9°C,年平均無霜期247~261 天,適合各種農作物生長。由于受季风影响,年际降雨变率大,常有初夏多雨洪涝,伏秋少雨干旱发生。[5]
人口
[编辑]咸宁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赤壁市常住人口为470355人[6],男性人口占比51.87%,女性人口占比48.13%,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19.98%,15-59岁占比61.18%,60岁以上占比18.84%,65岁以上占比13.31%。
2006年统计年鉴总户数为15180户,其中农业户为80074户,总人口为506509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44566人。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全县185004人;宣统三年(1911),42455户;民国20年(1931)年本县有44724户,181640人;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3次人口普查统计数均截止7月1 日零点),全县有50746户,182801人。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有58055户,248391人。1961-1970年,为第二次人口增长高峰期,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有75560户,387789人,当年出生率为18.24‰,死亡率为6.69‰,增长率为11.7‰。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本县汉族385662人,占总人口的99.45%,少数民族2131人,占总人口的0.55%,其中回族1929人,苗族51人,侗族49人,土家族21人,壮族30人,满族21人,布依族6人,藏族4人,蒙古族3人,瑶族3人,维吾尔族2人,朝鲜族2人。
行政区划
[编辑]蒲圻街道、赤马港街道、陆水湖街道、新店镇、赵李桥镇、茶庵岭镇、车埠镇、赤壁镇、柳山湖镇、神山镇、中伙铺镇、官塘驿镇、黄盖湖镇、余家桥乡、蒲纺工业园、官塘驿林场、羊楼洞茶场、沧湖开发区和赤壁市经济开发区。
本市行政区划,有文字可考,始于宋朝。宋至元代为乡、里制;明代为都、里制;清代至民国21年(1932)为乡、团制;此后至1949年为乡、保、甲制;1950年后,将保、甲制 改为村、组制;1952年后,改为乡、组(社)制;1958年后,改为社、队制。1949年后并设置区公所,作为县级派出机构,管理几个乡或几个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1984年恢复区的建制,区、镇、下辖乡(镇),乡(镇)下辖村。1987年撤区建镇。
交通
[编辑]公路
[编辑]鐵路
[编辑]赤壁市內設有赤壁站和赤壁北站,其中赤壁北站是京广高速铁路的中途站,每天有多班高鐵列車來往武漢、長沙;而赤壁站是京廣鐵路的中途站。
特色
[编辑]现在赤壁鎮是赤壁市的重要旅游地,距离市区40公里,主要由赤壁山、南屏山、金鸾山组成。附近有很多相关景点,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國赤壁古戰場4A級旅遊景區,除了長江江邊懸崖的“赤壁”二字外,還有湖北省境内最大的人物石雕巨型周瑜塑像,以及武侯拜风台、凤雏庵、碑廊、陈列馆等。
陆水水库是亚洲第二长土坝水库,其水库内小岛星罗棋布,电视剧《水浒传》曾在其取景,目前湖内有水浒城等景点。
五洪山温泉是境内的温泉之一。
赤壁市西南的羊楼洞古镇曾是著名的砖茶产地,繁盛时人口4万,超过县城,号称“小汉口”。保留下来的羊楼洞明清石板街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图集
[编辑]-
陸水大橋
-
陸水大橋夜景
-
陸水河畔
-
人民广场
-
赤壁国贸
-
蒲圻办事处
-
三国商业城
特产
[编辑]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关于湖北省蒲圻市更名为赤壁市的批复 (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8, (19): 784 [2019-09-22]. ISSN 1004-343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09).
- ^ 赤壁市人民政府. 赤壁市人民政府 建置沿革. [2017-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8).
- ^ 赤壁市人民政府. 赤壁市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 [2017-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31).
- ^ 5.0 5.1 5.2 5.3 赤壁市人民政府. 赤壁市人民政府 自然地理. [2017-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31).
- ^ 中國: 湖北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6).
- ^ 2023年赤壁市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