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頭(重定向至“靂”)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靂 | 秝 | 錫 | 靂 | reːɡ | 闢歴後起字 |
廣韻
字頭(重定向至“靂”)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靂 | 靂 | 郎擊 | 來 | 錫開 | 錫 | 入聲 | 四等 | 開口 | 青 | 梗 | 入二十三錫 | liek | liek | lek | lɛk | lek | lek | lɛjk | li4 | lek | lek | 霹靂郎擊切四十五 |
蒙古字韻
字頭(重定向至“靂”)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修正) | 八思巴字(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修正) | 音譯(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靂 | ꡙꡞ | | | li | | | li | 入聲 | |
中原音韻
字頭(重定向至“靂”)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註解 |
靂 | 立 | 來 | 齊微齊 | 齊微 | 入聲作去聲 | 齊齒呼 | li | |
洪武正韻牋
字頭(重定向至“靂”)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靂 | 歷 | 郎狄 | 七陌 | 庚 | 入聲 |
分韻撮要
字頭(重定向至“靂”)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靂 | 爍 | 來 | 益 | 第七英影應益 | 陰入 | 霹靂雷聲 |
時代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母 | 韻母 | 備註 |
先秦 | 王力系統 | 錫 | l | iek | |
兩漢 | 西漢 | 錫 | | | |
兩漢 | 東漢 | 錫 | | | |
|
參考書目
- 王力:《漢字古今音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李珍華、周長楫編撰
-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年〉
- 周法高:《周法高上古音韻表》〈臺北:三民書局,1973年〉。張日昇、林潔明合編
- 董同龢:《上古音韻表稿》〈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甲種之廿一,1967年)
- 羅常培、周祖謨:《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年〉
- Bernhard Karlgren, Grammata Serica Recensa (Stockholm: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Bulletin No. 29, 1957). 中譯本:《漢文典》(修訂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
- 余迺永:《新校互註宋本廣韻》(增訂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
- 周祖謨校:《廣韻》(澤存堂本)〈臺北:藝文印書館,2002年版〉
- 陳彭年等:《校正宋本廣韻》〈臺北:藝文印書館,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