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音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從中古漢語(《切韻》音系)倒推上古音。在中古音的基礎上,可以用《詩經》的韻部和諧聲系列(形聲字)來推測古代的發音,還可以用漢語方言的存古特徵和一些外部證據(漢藏語系、壯侗語系、苗瑤語系等語言中的漢語同源詞和借詞)。 返回「甘」字
字頭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
甘 | 甘 | 談 | 甘 | kaːm |
廣韻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
甘 | 甘 | 古三 | 見 | 談 | 談 | 平聲 | 一等 | 開口 | 談 | 咸 | 下平二十三談 | kɑm | kɑm | kɑm | kɑm | kɑm | kɑm | kam | gan1 | kam | kam | 說文作目美也又隴右州本月支國漢匈奴觻得王所居後魏爲張掖郡又改爲州取甘峻山名之界有弱水祁連山上有松栢五木美水茂草冬温夏涼又有仙樹人行山中飢即食之輒飽不得持去平居時亦不可見也又姓武丁臣甘盤之後又漢複姓有甘莊甘士甘先三氏古三切七 |
蒙古字韻
字頭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修正) | 八思巴字(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修正) | 音譯(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
甘 | ꡂꡏ | gam | kam | 平聲 |
中原音韻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註解 |
---|---|---|---|---|---|---|---|---|
甘 | 甘 | 見 | 監咸開 | 監咸 | 陰平 | 開口呼 | kam |
洪武正韻牋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
甘 | 甘 | 沽三 | 二十一覃 | 覃 | 平聲 |
甘 | 酣 | 胡甘 | 二十一覃 | 覃 | 平聲 |
分韻撮要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
甘 | 甘 | 見 | 甘 | 第三十一甘敢紺蛤 | 陰平 | 物之美味曰甘又快心曰甘心 |
時代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母 | 韻母 | 備註 |
先秦 | 高本漢系統 | k | ɑm | ||
先秦 | 王力系統 | 談 | k | am | |
先秦 | 董同龢系統 | 談 | k | ɑm | |
先秦 | 周法高系統 | 談 | k | am | |
先秦 | 李方桂系統 | 談 | k | am | |
參考書目
- 王力:《漢字古今音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李珍華、周長楫編撰
-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年〉
- 周法高:《周法高上古音韻表》〈臺北:三民書局,1973年〉。張日昇、林潔明合編
- 董同龢:《上古音韻表稿》〈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甲種之廿一,1967年)
- 羅常培、周祖謨:《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年〉
- Bernhard Karlgren, Grammata Serica Recensa (Stockholm: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Bulletin No. 29, 1957). 中譯本:《漢文典》(修訂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
- 余迺永:《新校互註宋本廣韻》(增訂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
- 周祖謨校:《廣韻》(澤存堂本)〈臺北:藝文印書館,2002年版〉
- 陳彭年等:《校正宋本廣韻》〈臺北:藝文印書館,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