狎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形聲。從犬,甲聲。從犬,犬善與人玩耍。本義:馴犬)
(2) 同本義 [tame]
狎,犬可習也。——《說文》
故欲以刑罰慈民,闢其猶以鞭狎狗也,雖久弗親矣。——《新書》
(3) 馴養 [domesticate]
夫龍之爲蟲也,柔可狎而騎也。——《韓非子》
馴烏逐飯磬,狎獸繞禪林。——南朝陳· 沈炯詩
又如:狎獸(馴順之獸)
(4) 親暱,親近而不莊重 [be improperly familiar with]
稍近,益狎。——唐· 柳宗元《三戒》
而狎風雨。——宋· 蘇軾《教戰守》
自此狎媟無間。——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狎而不甘問焉。——清· 劉開《問說》
又如:狎遊(嬉戲親暱);狎浪(淫穢放浪);狎侮(輕慢;侮辱);狎熟(親暱、熟悉);狎慢(親熱輕慢);狎媟(親暱而近於放蕩);狎笑(親暱嬉笑)
(5) 親近;接近 [be close to]
狎習於亂而容於治,故鄭人不能歸。——《韓非子·南面》
見齊衰者,雖狎,必變。——《論語·鄉黨》
又如:狎弄(親近戲弄);狎近(親近);狎異(親近異常)
(6) 不重視或不注意 [disregard]
禮,君不使無恥,不近刑人,不狎敵,不邇怨。——《穀梁傳·襄公二十九年》
又如:狎侮(輕視;忽視);狎敵(輕敵);狎視
(7) 交替 [alternate]
自無令王,諸侯逐進,狎主齊盟,其又可壹乎?——《左傳·昭公元年》。杜預注:“強弱無常,故更主盟。”
又如:狎主(交替主持)
常用詞組
狎 國語辭典
-
親近。如:「狎昵」。《禮記·曲禮上》:「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
-
熟習、習慣。《國語·周語中》:「未狎君政,故未承命。」宋·蘇軾〈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五首之四:「吳兒生長狎濤潚,冒利輕生不自憐。」
-
輕慢、輕忽。如:「狎侮」。《左傳·昭公二十年》:「水懦弱,民狎而翫之,則多死焉。」《論語·季氏》:「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
戲弄、嬉戲。如:「狎妓」。《左傳·襄公六年》:「宋華弱與樂轡少相狎。」唐·柳宗元〈三戒·臨江之麋〉:「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我友,抵觸偃仆益狎。」
【唐韻】【廣韻】胡甲切【集韻】【類篇】【韻會】轄甲切,𠀤音匣。【廣韻】習也。【說文】犬可習也。从犬,甲聲。【爾雅·釋詁】狎,習也。
又【釋言】甲,狎也。【註】謂習狎。【禮·曲禮】賢者,狎而敬之。【註】狎,近也,習也。謂附而近之,習其所行也。【周語】未狎君政。
又【玉篇】易也。【書·泰誓】狎侮五常。【傳】輕狎五常之敎。【疏】狎,慣忽之言,慣見而忽也。【左傳·昭二十年】水懦弱,民狎而玩之。【註】狎,輕也。【穀梁傳·莊十七年】齊人殲焉,此謂狎敵也。【昭二十一年】不狎鄙。
又更也。【左傳·襄二十七年】且晉楚狎主諸侯之盟也久矣。【疏】更代主諸侯之盟也。
又【神異經】八荒之中有毛人焉,名髥公。俗曰髥麗。一名髥狎。小兒髥狎可畏也。【玉篇】亦作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