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 基本解释
訴 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 訴
動
(1) (形聲。本義:告狀;控告)
(2) 同本義 [accuse;charge;complain]
訴,告也。——《說文》
負孝公之周愬天子。——《公羊傳·昭公三十一年》
必東愬於齊。——《戰國策·齊策》
即連楮爲巨幅,廣二丈,大書一「屈」字,以兩竿夾揭之,走訴行御史臺。——明· 高啓《書博雞者事》
又如:起訴;上訴;公訴;訴呈(訴狀);訴權(起訴和訴原的權利);訴辯(申訴並辯白);訴牒(訴狀);訴告(上訴;告狀)
(3) 告訴,說給人聽 [tell;relate;inform]
正遇延平二人,訴說前事。——《三國演義》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吾與並肩攜長,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林覺民《與妻書》
又如:訴怨(對人訴說怨憤之情);訴長道短(原原本本地向人訴說);訴事(陳訴事情);訴屈(申訴冤屈);訴言(訴說)
(4) 求,求助 [resort to]。
如:訴諸武力
(5) 有事實根據地說人壞話。通「愬 [slander]
取貨於宣伯而訴公於 晉侯。——《左傳·成公十六年》
公伯寮愬 子路於 季孫——《論語·憲問》
常用詞組
訴 國語辭典
-
陳述、傾吐。如:「告訴」、「訴說」、「互訴衷曲」。《文選·潘岳·寡婦賦》:「潛靈邈其不反兮,殷憂結而靡訴。」唐·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意。」
-
告狀、控告。如:「起訴」、「上訴」。《漢書·卷十·成帝紀》:「刑罰不中,眾冤失職,趨闕告訴者不絕。」《新唐書·卷一一六·王綝傳》:「始,部中首領沓墨,民詣府訴,府曹素相餉謝,未嘗治。」
-
詆毀。《左傳·成公十六年》:「取貨于宣而訴公于晉侯,晉侯不見公。」《三國志·卷一四·魏書·郭嘉傳》:「初,陳群非嘉不治行檢,數廷訴嘉,嘉意自若。」
-
求助、藉用。如:「訴諸武力」。
-
姓。如漢代有訴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