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血
《有點噁的科學》:那些不能/不想讓另一半知道的⋯⋯難以啟齒的癖好
《有點噁的科學》裡這些被視為「不體面」或「不合宜」但仍具科學價值的主題,通常在傳統的教育和公開談論中被忽略或淡化,但實際上,對這些「不雅」主題的科學研究可能會提供對人類生理、心理或社會行為的有趣見解,真的值得我們私下偷偷探索一番!
《奧地利奶奶給妳的居家芳療小藥鋪》:打從人類歷史之初,用來承接經血的產品一直是人們關注的議題
所有的文化都會發明出用來吸收經血的衛生輔助用品,大部分是用植物纖維製作而成,也有利用苔蘚和草為原料製作的。例如在中國過去的帝王時期有一種手工墊子,用帶子固定在腰間,這種墊子會填滿棉花、稻草紙或是舊衣碎布等等。
生理期通常一週結束、流失血量共約100毫升,週期天數差異很大時應提高警覺
觀察月經週期以及經血量,是判定子宮健康的重要指標。劉宥成醫師說明,大多數人1次生理期出血量在100毫升上下,一般會有1、2天有明顯出血。如果已使用夜用型衛生棉,但仍在1到2小時內就全滿,代表可能有經血量過多的問題。
《月經不平等》:在古代,經血可以受到欽羨,卻也可能因為是禁忌而受到雙重對待
作者從神話宗教的意蘊出發,談及生理用品的潛藏風險與推陳出新,再到醫學知識的遞進,引領讀者思索各種長久以來被隱而不見的月經議題;她更不吝分享自己從青春期到更年期的個人生命經驗,包括初經的懵懂、經痛的折磨、避孕的選擇,乃至子宮手術與人工受孕的歷程,因此,本書也是她回顧自身40年月經生涯的追憶錄,深深引發女性讀者的感同身受。
左邊女孩:面對主流社會「雙重剝削」壓迫,女性身心障礙者的血淚生理期經驗
障礙女性的「性別處境」被「父權」掌控的主流社會壓迫,而「障礙處境」又受到「健全人」主宰的主流社會壓迫。女性身心障礙者因此處在「雙重剝削」(double deprivation)或「雙重歧視」(double discrimination)的情境中。
闢謠《婦科女醫的私密門診》:棉條並不會造成經痛、訓練骨盆底肌群不能防止經血流出
這些似是而非的偽科學言論,需要一名術業有專攻的醫師耗費極大的心神始能撥亂反正。此書偽科學的部份,業已由婦產科界的蘇醫師、烏烏醫師提出文章明正視聽,但這也絕不會是假消息最後一次浮出水面。偽科學事件頻傳,是否代表著普羅大眾太縱容這些握有話語權的人物了?
為什麼「子宮肌瘤」有的需要開刀,有的只要觀察追蹤?
目前治療子宮肌瘤有侵入性的手術切除,以及非侵入性的藥物治療。陳啟豪醫師指出,針對侵入性的手術切除,不少女性擔心會在腹部留下疤痕,因此希望採用微創手術,保持腹部美觀,但並非人人都適合。
第一次就上手!布衛生巾超完整教學
我們害怕女廁垃圾桶的臭味,是拋棄式衛生巾才會產生的味道。在不透氣的狀態下,經血上的細菌不斷滋生,並與拋棄式化學材質交互作用,因而產生讓人難以忍受的臭味。透氣的布衛生巾便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第一次就上手!布衛生棉超完整解惑教學
我們害怕女廁垃圾桶的嗆人味道,是拋棄式衛生棉才會產生的味道。在不透氣的狀態下,經血上的細菌不斷滋生,並與拋棄式化學材質交互作用,因而產生讓人難以忍受的臭味。透氣的布衛生棉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女太空人月經來潮時怎麼辦?
NASA對於公開談論「大姨媽」顯然感到不適。在女性太空人出現前,不只大家刻板印象認為女性在經期將無法正常工作,也誤以為經期在宇宙中會大亂。沒有地心引力,經血有辦法順利從子宮流出來嗎?
女太空人的每月好朋友來怎麼辦?
NASA對於公開談論「大姨媽」顯然感到不適。在女性太空人出現前,不只大家刻板印象認為女性在經期將無法正常工作,也誤以為經期在宇宙中會大亂。沒有地心引力,經血有辦法順利從子宮流出來嗎?
關於解放乳頭和大眾媒體,以及「後性解放」女權運動的困境
這樣強調身體為性化主體的批判值得反思,但不甚完整。女性主體奪回被凝視的被動位置,並不一定是否定自己的身體為「性的身體」,而是除去「性的羞辱」─乳頭為必須隱藏的、扭捏的、不雅的、只屬於丈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