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和部隊
聰明的澤倫斯基、脆弱的基輔:俄烏戰爭能否在2025年走向終局的幾個決定性因素
俄烏戰爭僵持,普京稱戰線每日變化。烏克蘭雖抵抗,但劣勢漸顯。川普勝選,承諾快速終戰,但方式未明。澤倫斯基積極與其接觸,尋求合作。戰爭走向及烏克蘭未來充滿變數,各方關注停火及戰後安全保障。
以色列通過「倍增戈蘭高地人口」計畫,土耳其批擴張疆界
以色列計畫增加戈蘭高地人口,土耳其譴責此舉為擴張邊界,違反1974年停戰協議,並警告將危害敘利亞穩定。以色列總理稱此計畫旨在鞏固以色列,尤其在當前局勢下更顯重要。
以軍戰車衝破聯合國維和部隊營地,古特瑞斯:可能構成戰爭罪;美國對以色列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
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之間的衝突升級,造成聯合國維和人員傷亡。以色列總理呼籲聯合國撤離維和部隊,而聯合國秘書長則譴責以色列的攻擊行為。此外,美國將向以色列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以增強其防禦能力。
以黎戰火波及40個聯合國臨時部隊遭譴責,以軍空襲徹底摧毀百年清真寺
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近期遭以黎戰火波及,造成人員受傷。40個派兵國強烈譴責針對維和人員的攻擊,要求立即停止攻擊並展開調查。而黎巴嫩官媒表示,以色列今天發動空襲,在飽受戰火的黎國南部徹底摧毀1座百年清真寺。
友邦海地選出前總理柯尼爾回鍋擔任臨時總理,外交部:國際知名度高,對台態度友好
康尼爾於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擔任海地總理,也是最年輕的總理。不過就任不到5個月就請辭下台,外傳是因為與時任總統馬德立與部長不和。造成分歧的問題之一,是海地議會當時要調查政府部長,是否具有憲法禁止的雙重國籍。
聯合國、中南美國家都束手無策:海地危機的解方,或許就是讓海地人「自己亂搞一次」
海地人抗拒外國干預,理由是在19和20世紀,海地曾多次發生法國和美國製造動盪血腥掠奪的案例。因此在重建過程中,海地社會一定要有代表參加政策制定,以及主導援助分配和收拾安全局面的行動。另外,國際行動一定要獲得海地的授權。美國前海地特使富特講得更直白:「就讓海地人自己亂搞一次看看,他們一定不會像過去美國人那麼差勁。」
海地總理請辭成立過渡委員會,局勢惡化400萬人面臨糧食危機,肯亞變卦暫不派警協助維安
華府智庫「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幕僚長暨資深顧問阿塞維多(Eddy Acevedo)說:「僅將總理亨利免職和尋求政治解決方案,並不能自動解決海地嚴重安全危機。」他表示,海地仍可能陷入國際社會「最可怕的惡夢」,見到幫派頭子占領總統府。
武裝團體發動襲擊,南蘇丹邊界爭議地區54死64傷
南蘇丹2011年從蘇丹獨立,不久之後就爆發內戰,這場內戰主要是在丁卡族(Dinkas)與努埃爾族(Nuers)之間進行,導致南蘇丹2013年至2018年間有數十萬人死亡。此後,各個武裝團體之間的常態衝突持續讓大量平民殞命並流離失所。去年11月,阿貝地區發生的戰鬥造成至少32人喪生。
聯合國救援直升機迫降索馬利亞,疑遭武裝組織青年黨狹持,9名乘客1人被殺、6人被俘、2人逃走
聯合國11日證實,一架在索馬利亞執行醫療與撤退行動的直升機,發生「航空意外」迫降索馬利亞青年黨控制地區後遭到狹持。據傳,機上9名乘客1人被殺、2人下落不明、6人遭俘虜。聯合國隨即暫停周邊所有飛機飛行,並承諾將儘速制定應對措施、營救人質,為了確保人質安全將不再多做回應。
聯合國撤出馬利結束10年維和任務,專家憂軍政府與境內北方武裝團體衝突惡化
西方國家普遍認為馬利軍政府放棄與前殖民國法國的結盟,反而轉向與莫斯科當局及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合作,恐導致馬利內部虐待、處決平民的人權問題更加嚴重,且瓦格納集團的存在將持續威脅馬利的國家穩定。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將派遣由肯亞領兵的安全部隊,協助海地打擊國內幫派勢力
隨著國內幫派勢力越來越大,幾乎陷入無政府狀態的海地約在1年前向國際求救,而聯合國安理會昨(2)日終於投票通過,決議派遣一支由肯亞領導的跨國武裝部隊,前往協助海地解決政治癱瘓困境。海地是我國邦交國之一,外界推測其上週在聯合國大會上沒有幫台灣公開發言,就是為了爭取中國在內的安理會成員支持該項決議。
拜登敦促加拿大領導部隊重建海地秩序,杜魯道反控:「美國應該做得更多」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表示,拜登政府考慮到美國,過去軍事干預海地內政,結果都以失敗收場,因此不願再出面,並會嘗試說服加拿大擔任部隊領導國。加拿大並不認同美國派兵的想法,杜魯道認為,比起派兵,國際社會應該先加強制裁海地高官的力度。加拿大官員則指出:「任何外部干預,都必須得到海地國內一致的共識與支持。」
聯合國維和部隊淪為難民:528名提格雷士兵拒絕返回衣索比亞,向鄰國蘇丹尋求庇護
聯合國維和部隊發言人表示,當前大多數的衣索比亞籍維和士兵已返回家園,但仍有528名部隊成員於今年3月上旬開始申請庇護。
普亭出手、「烏」雲密布,烏克蘭戰事是否還有轉圜空間?
有論點說這次俄烏危機讓北約又重新活了過來,不過《霧谷晶策》覺得這次危機,反而更顯現出美國與歐陸北約國步調不同,讓北約這集體安全組織的走向更加分裂。
哈薩克動亂對成立30年卻毫無作為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是個千載難逢的好契機
CSTO對於地緣政治舞台的探尋,其成立被賦予繼承華沙公約組織、抗衡北約的沉重使命;然而,CSTO的角色定位始終相當掙扎,且在本月的維和行動之前,從未真正發揮其集體安全的功能。
中國展開疫苗外交:接種中製疫苗可獲簽證便利,捐贈30萬劑給聯合國維和部隊
中國一直以來都致力於將其疫苗出口到多數的發展中國家,此舉促使美國、澳洲、日本以及印度,在四方安全對話峰會上,宣布其相關的疫苗分配計劃,形成了「疫苗外交」競賽。
葉門人道危機與盧安達大屠殺(下):吃力不討好的世界警察,美國要不要繼續扛?
但是我們來看一個不介入的例子,那就是盧安達大屠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開始考慮到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又研判情勢應該不會全面失控,因此沒有積極介入。
葉門人道危機與盧安達大屠殺(上):西方不介入第三世界內戰,是好是壞?
在這個媒體主宰議題的時代,沒有報導的戰爭就不存在,沒有人關注的人道危機就不重要。未來葉門的情況,大概就會是如此,大混戰並不會馬上停止,甚至還會變本加厲。人道危機依然持續,只是會漸漸淡出主流媒體,彷彿一切都沒有存在過。
中國大撒幣搶進聯合國組織,延伸「中國式外交」與打壓台灣
中國國力上升,加上對這些國際組織管制較寬鬆,都會讓中國吸引到更多國際組織本身跟會員國的支持。如果不能改革國際組織,那中國勢力越發茁壯,也在情理之中。
跟著聯合國維安部隊,用VR深入剛果戰場
維和部隊又稱為「藍盔部隊」,我們需要向大眾展現我們日常工作的實際情況,透過維和人員巡邏時的視角,讀者可以親眼目睹維和部隊在剛果共和國的工作內容以及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