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出
你還沒有通知

雷根

川粉聚集紐約

川普紐約造勢引用雷根名言,問群眾「過去4年你過得好嗎?」 ,馬斯克、小羅勃甘迺迪等人助講

美加 中央通訊社

川普在紐約造勢,引用雷根名言「過去4年你過得好嗎?」批評拜登政府造成美國史上最嚴重的通膨。他承諾當選後將增加更多免稅項目,包括照護父母與至親的支出免稅,購買美國製汽車貸款可抵稅等。

_133615448_gettyimages-2170784701

2024美國大選:俄羅斯這次還期望川普勝選嗎?莫斯科市民怎麼想?

國際 BBC News 中文

美國總統大選即將登場,俄羅斯總統普京公開支持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並表示喜歡賀錦麗「有感染力」的笑聲。然而,俄羅斯國家電視台對賀錦麗的評價很差,並建議她不如去主持一檔電視烹飪秀。美國指責俄國營媒體干預今年總統大選,並制裁兩間中國公司,指其協助俄羅斯生產無人機。

_133514220_harris_getty

性、金錢和社群媒體:美國副總統候選人要經過多嚴格的審查流程,才能被提名?

美加 BBC News 中文

審查人員會仔細研究競爭者的納稅申報單和病史。他們可能會登錄候選人的私人社群媒體帳戶、搜索其子女的社群媒體貼文,甚至是孫輩的。哪怕是一點點婚外情的蛛絲馬跡,或是其他令人尷尬的秘密,都會被扒得體無完膚。他們還會檢查潛在候選人說過或寫過的每一句話的記錄。

photo_(2)

美國歷經數次政治槍擊後曾走向進步,學者指川普案可能難促成轉機

美加 中央通訊社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遭暗殺未遂,反映美國社會嚴重分化。歷史學家指出,川普呼籲團結有點不知所云。選舉不需要團結,應該好好辯論政策;對抗暴力、對抗引發暴力的激進言論才需要團結。槍擊案的發生是重新定調、緩和對立的契機,但「我不太抱希望,選舉期間很難改變人們的想法」。

Photograph_of_chaos_outside_the_Washingt

美國總統或候選人遇刺其實並不少見?編年體式簡介20世紀被槍擊的10位政治明星

TNL+ 美加 局外人

美國在20世紀的總統及總統候選人遇刺案件,犯案兇嫌的動機大多為不滿現實政治,或妄想透過刺殺知名政治人物讓自己「成名」,只有少部分案件涉及私人恩怨和政治恐怖主義。這次川普遇刺,是否意味著未來美國社會還會出現更多針對總統及總統候選人的行刺陰謀?

GettyImages-2161922386

浴血鬥士 vs 迷糊老人:川普遇襲照片刻意裁掉美國國旗,算不算「政治介入媒體」?

TNL+ 美加 前圖紙

事實上,網路上最廣傳的那張圖片,同樣是經過裁切,去除了演講台上的支架、樓梯與樓梯下的另一名工作人員這些「不必要的背景」才變得如此有力。如果要去批評「裁切來讓畫面失去力量」是一種政治操作,那也應該要同意更早之前「裁切來讓畫面更有力」也是一種立場的選擇。

_133493725_a086d96c-1aa0-406b-acd6-f45c439974c0

美國特勤局因川普遇刺事件遭受質疑,局長被傳喚將接受眾議員質詢

美加 BBC News 中文

一些專家告訴《NBC》,在這種政治集會場合,確保一個很大範圍地盤的安全總是存在挑戰。前特勤局特工也表示有一些問題揮之不去:「如何保證外圍安全?(安保)範圍有多大?能否覆蓋所有一切?這些都是問題。」

GettyImages-2161923146

捕捉川普險遭暗殺振臂高呼照,攝影記者:我必須完成工作不能躲;分析:槍擊案重塑大選格局,拜登陷被動

美加 中央通訊社

共和黨民調專家倫茨(Frank Luntz)表示,槍擊會讓支持川普的選民「票票入匭」,拜登則難有相同指望,最大衝擊在於賓州是關鍵搖擺州,槍擊案讓拜登更難贏下,「拜登已然吃力的競選之路只會更逆風,這場槍擊將以槍手從未想過的方式產生重大後果」。

GettyImages-2161343844

川普談槍擊驚魂:若沒轉頭看圖表可能就死了;美特勤局逾40年來最嚴重失職面臨調查

美加 中央通訊社

一名在造勢活動外的目擊者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他看到一名武裝男子爬上屋頂,並告知了執法人員。目擊者說:「我心想,川普為什麼還在發言,他們怎麼還不把他拉下台?接下來的事大家都知道,槍響了5聲。」

GettyImages-2161343844

被射的是川普,但倒下的是拜登:美國大選已成定局,左禍民主黨陰謀未得逞

TNL+ 美加 余杰

兇手當場被擊斃,但疑點重重。究竟是兇手出於個人動機作案,還是只是一個暗殺計畫的前驅,真相尚待釐清。然而,兇手背後的邪惡勢力,已昭然若揭、呼之欲出。暗殺事件發生前四天,川普公開譴責某些民主黨人:「他們(民主黨)無恥至極!如果我當選總統,我將追查這些『選舉操控者』,把他們送進監獄,長期監禁。」

_133492753_69192132

BBC分析:一波子彈擊碎美國的安全幻覺,暴力事件迅速演變成近赤裸裸的黨派鬥爭

美加 BBC News 中文

這位前總統臉上帶血、高舉拳頭的形象必將成為密爾瓦基的一個號召點。共和黨已經計劃將力量和粗獷的男子氣概作為中心主題,而週六的事件將為這一主題注入新的活力。「這是美國需要的鬥士!」埃里克・川普(Eric Trump)在社群媒體上寫道,並附上了他父親在槍擊事件後的照片。

a4fia5eyzp3psn4t51btk7cmvhxdcn

美前國防官員:川普任內挺台防禦前所未見,中國威脅「非常明顯且迫在眉睫」

軍事 中央通訊社

柯林克指出,美國在反情報工作中面對來自中國、俄羅斯、伊朗等國家的挑戰,特別是中國的情報系統已滲透到多個地方,也包括美國在內。台灣也曾發生「令人不安的事件」,顯示「中國在台灣的情報活動相對成功」,這無疑會引起美國及其他盟國關注。當美國與其他國家合作涉及技術釋出時,這些合作夥伴需要確保滿足美國保護技術的要求。

GettyImages-1175815676

法蘭西斯福山《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為何「新自由主義」變成帶貶義的資本主義同義詞?

人文 精選書摘

就較通俗的層面來說,新自由主義和美國人所謂的自由意志論關係密切。自由意志論的根本原則係敵視管得太多的官方,相信個人自由至高無上。自由意志論者與芝加哥學派經濟學家聯手敵視官方對經濟的管制,都認為政府只會是充滿幹勁的創業家、創新者的絆腳石。但個人自由至高無上論使他們也反對官方在社會事務上的作為。

GettyImages-2051576958

《謊言的哲學》:川普——自由民主制度下的極權主義說謊者

人文 精選書摘

挪威當代知名哲學家拉斯.史文德森,擅長以輕鬆淺白的語言,透過哲學持續不斷研究現今社會的日常議題,譬如無聊、自由、孤獨、謊言、恐懼、邪惡等,挖掘人性中晦澀情感和狀態的正反兩面,並試圖在這些灰暗的情感光譜中找到其獨特的光亮。也讓我們在資訊嘈雜的現世,學會用理性探求本質,重新檢視各個普世共通的心理情狀及現象,從而構築出適合自己的思維,堅韌心智、活得更加自在。

GettyImages-1440696414

《國家的品格》:到2008年,柯林頓-金瑞契、小布希-德雷時代的自由化狂潮終於迎來了審判日

美加 精選書摘

戰藍綠、戰南北不是台灣的專利,美國也有「藍驢子」對決「紅大象」、北方「洋基」大戰南方「狄克西」。250年的歷史如何孕育出美國的政治文化?美國是由11個分裂的「小美國」結合而成,面臨「巴爾幹化」的美國會分裂得更嚴重嗎?2024年川普即將捲土重來,是否又是一波腥風血雨?

shutterstock_1899466642

《選擇經濟學》:無條件發放現金給窮人幾乎沒有造成浪費,海耶克如果知道了一定很開心

經濟 精選書摘

班納吉與杜芙洛在仔細觀察全世界人民的生活與選擇後發現,即使是最窮困的人其實也和其他人非常相似。窮人比較沒有錢,有些人的錢更是少的可憐,但除此之外,和其他人相較之下,他們並沒有比較不理性。如果硬要舉出區別,事實剛好相反。巴納吉與杜芙洛寫道:「正因為他們擁有的很少,我們經常會發現,他們在做選擇時會非常慎重的思考,可以說,他們必須成為老練的經濟學家才能生存下去。」

7645d962fjvq996dd2ownka57ot39p

台灣好不容易走出《八一七公報》的陰影,可悲的是郭台銘「反對跟美國買武器」

軍事 精選轉載

想選台灣總統的郭台銘,竟然曾不知天高地厚的說出:「我反對跟美國買武器,因為你手上很多武器的時候,人家專門打你武器的地方」如果真讓如此「天真幼稚」的人當選台灣總統,那美中《八一七公報》不就滿血復活,台灣國防安全更不攻自破了。

shutterstock_1141129253

《衝突的力量》:為衝突而衝突,在任何領域都是一種無效的策略,川普就是個好例子

心理 精選書摘

作者喬恩・塔弗從小生活在躁鬱症母親的陰影下,為了生存,他學會了如何在警報大響的憤怒之人面前,藉由察言觀色、轉移話題來平息戰爭,並利用衝突將結論導向期望目標。而後,他也在自己所主持的節目《酒吧救援》與《婚姻救援》中,運用這套建設性衝突技巧,協助人們面對真相、展開溝通。

雷根圖書館_15

雷根總統圖書館傳奇(下):任內重振美軍成為世界最強軍隊,建構全球「一超多強」格局

美軍哪怕是到了今天,都還在吃1980年代初期雷根總統擴軍的老本,包含當年在雷根總統建議下一口氣打造的133條軍艦。接著是蘇聯在1991年解體,使世界格局從美蘇的兩極對抗走上今日美國領導下一超多強的局面,共產主義被正式宣告失敗。

雷根圖書館_4

雷根總統圖書館傳奇(上):「蔡麥會」選在此地,源於雷根曾是對台灣最友善的美國總統

為什麼蔡英文與麥卡錫選在雷根總統圖書館?首先在國人的印象中,雷根是尼克森以來對台灣態度最為友善的總統。雷根雖然沒有恢復與中華民國的邦交,而且簽署《八一七公報》,但是最後又提出《六項保證》,避免台北在華府壓力下與北京政治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