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種電
核廢料貯存、農電爭議、基隆四接⋯⋯民進黨連續三屆執政,賴清德面臨哪些環保議題和挑戰?
從核廢料處理的社會共識尋求、延續「2050淨零碳排」政策、推動再生能源以解決綠能爭議,到加快海洋政策法規制定進度等等,賴清德上任後將面對種種環境與能源議題的挑戰,他的立場為何?又有哪些可能的解方呢?
《國家地理》攝影大賽冠軍拍出光電爭議,太陽能板該如何放到對的地方?
在農電共生相關機制未建立完善時,出現許多「假種田、真種電」的現象,造成社會的高度關注與討論,一張《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大賽冠軍的照片也展現出過去的問題。雖然現在許多問題已有調整,光電真正要能夠為農業加值,還有許多地方必須著力。
永續發展如何走?PGE太平洋綠能以農地種電推動能源自給,讓太陽能與環境共好成為可能
致力於綠電的PGE太平洋綠能,面對全球永續發展的目標與在地糧食危機的多重挑戰,團隊如何以實際行動與不屈不撓的精神,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播下綠色種子?
台灣目前再生能源的發展順利嗎?光電與社區共榮,2050淨零排放才有可能
筆者在數個光電爭議現場最常聽到民眾說的是:「我們不是反綠能,而是要求有完整立法規範的綠能政策」,綠能業者也希望政府明確規範,才能降低企業投資風險、避免劣幣逐良幣。期待行政部門持續傾聽民間社會的聲音,以實質改革回應社會的期望。
2020年十大環境新聞回顧:10年過去,20項「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無一達成
一整年全球幾乎都籠罩在疫病之中,在台灣的我們也經歷了總統選舉、藻礁損毀和白海豚棲地劃設等國內大事。《環境資訊中心》以台灣和全球為尺度,篩選出2020年十則重大環境事件,
避免「假農作真種電」,日本如何在農山漁村導入再生能源設備?
發展農業綠能設施的過程中,易出現光電發電效益優先於農業生產效益情況,甚至出現「假農作真種電」現象,對此,日本政府是如何將農地和在能源發生設備結合的呢?
台電首座「牛電共生」太陽光電場,引進台灣黃牛維護發電
大彎光電場址過去是台電開鑿明潭電廠引水隧道時放置碎石的棄渣區,也曾在921大地震時成為災民收容所,近來為積極活化閒置土地資產。
小型農地種光電「長太快」引發反彈,農委會修法補破洞
地面光電面積愈小、程序愈簡化,弊端於是現形,不只核准面積已經超過兩公頃以上的「大光電」,近日更有光電侵入山坡地、石虎棲地,引發反彈。
太陽光電越種越多,國家易危鳥類「黑鳶」的棲地就越來越少
農電共生或是水庫光電在進駐設置之時,能否留給黑鳶一處覓食、繁殖的空間,有待中央政府能夠橫向聯繫、跨部會溝通,讓綠電保留生態的綠、環境的綠而不變調。
土地產鹽變產電,要如何兼具經濟利用與生態保育?
政府也宣布了漁電共生的政策,但尚未建立運作規範之前,綠能業者和掮客卻開始進駐該區,和地主簽約租地,反而嚴重衝擊既有養殖業者的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