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辨識
萬事達卡推即時生成一次性虛擬卡號,強化網購安全,台灣尚處於評估階段
萬事達卡推出動態虛擬卡號,提升網購安全。持卡人可於發卡行app產生一次性虛擬卡號,避免真實卡號外洩。此方案在台灣尚待銀行及商家合作夥伴評估導入時機。
Google登入不必再輸密碼,指紋刷臉速度加快40%,「Passkeys」真的更快更安全嗎?
近來Amazon、WhatsApp、Google陸續推出「免密碼」功能,讓用戶不用密碼,而是個人裝置上的指紋、臉部掃描或PIN碼登入帳戶。「免密碼」的原理是什麼?是怎麼達到所謂的「八秒登入」?真的會比較安全嗎?
(更新)歐洲議會通過《人工智慧法草案》限制人臉辨識技術,歐盟執委:AI加劇歧視風險更勝人類滅絕
《人工智慧法草案》的另一項重點,是要限制各國對AI生物辨識技術的使用,不過針對限制的力度,各機構尚未達成共識。歐洲議會今天的表決希望能完全禁止生物辨識系統的使用,歐盟執委會則希望能在追捕恐怖份子或尋找失蹤兒童等業務上,開放政府使用生物辨識技術。
老大哥在看著你!《紐約時報》調查報導:中國蒐集公民個資與DNA數據庫長保威權統治
中國公安還在廣泛收集男性的DNA樣本,理由是男性的Y染色體在遺傳時很少突變。當公安掌握一名男性的Y染色體DNA數據後,就等於得到了其家族多代父系成員的數據。雖然許多國家都會利用這一特點協助刑事調查,但只有中國最大限度地蒐集Y染色體樣本,且視為重中之重。
《物聯網生存指南》:身分認證程序漸趨困難,竊取認證資料則漸趨容易
現在有三種基本方法可用來認證身分:知道的資訊、身體的特點、擁有的品項。密碼是我們知道的資訊。我們之所以能使用密碼進行認證,是因為應該只有我們本人才知道這項資訊。
除了虹膜、指紋這些生物特徵,連「耳道」都能當識別密碼
在只有鍵盤的時代,使用文字密碼是很直觀的一件事。但如今我們有了更多選擇,包含觸控螢幕、相機及麥克風,也許我們不需要在「方便」與「安全」中二選一了。
《AI未來賽局》:2069年「數位殲滅」美國與民主,中國人工智能王朝降臨
中國建立了一個超級人工智慧,它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消滅美國和其盟國的人民。一中關係國家需要地球剩餘的資源,北京已經計算出,生存的唯一方式就是從奪取牆外的資源。
Google和臉書「臉部識別功能」的司法大災難
雖然去年(2018年)一個臉部辨識的「標籤」功能才讓Facebook輸掉一場官司,但是Google這次的判決似乎讓Facebook重拾信心。Facebook利用類似Google的論點提出上訴:使用者只證明,公司未經同意即使用個人生物資料是不夠的,當事人還必須證明此行為必須造成傷害。
Google和臉書「臉部識別功能」的司法大災難
雖然去年(2018年)一個臉部辨識的「標籤」功能才讓Facebook輸掉一場官司,但是Google這次的判決似乎讓Facebook重拾信心。Facebook利用類似Google的論點提出上訴:使用者只證明,公司未經同意即使用個人生物資料是不夠的,當事人還必須證明此行為必須造成傷害。
尊嚴勝過隱私權?印度生物識別個資賣給私營企業的論戰
此措施目的本在於減少系統複雜性,但對某些人來說,反而增加額外阻礙。因為指紋與虹膜掃描的強制性要求,使得一些缺少手指或眼睛的痲瘋病患原有的政府福利被取消。
大數據、生物辨識、理財機器人:金控業軍備大競賽,拚人才也要拚體驗
面對不可逆的金融科技大浪潮,金融業早已各就定位,挑戰這場沒有回頭路的戰役;玉山、中信及華南找盟友、搞創新,企圖在新一波金融激戰中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