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類
海洋最大哺乳動物是藍鯨,那陸地最大呢?是中國出土的「臨夏巨犀」
「這是陸地上有史以來最大的哺乳類動物。」鄧濤強調,參天巨犀屬的犀牛體型大小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南方白犀牛」(southern white rhino)相比大了許多,與高度約為5.6公尺的成年雄性長頸鹿,以及4.2公尺的雌長頸鹿擺在一起,更是沒得比。
《遇見山林裡的小動物》:野生獼猴其實沒有「猴王」,老經驗的雌猴才是猴群的保命符
本書分成5個章節,共76篇短文,由日本生物學家今泉忠明操刀,以學者專家視角描寫大自然裡各種常見動物的生態知識短文;再由知名漫畫家帆操刀,為每篇短文繪製漫畫或圖解,溫暖可愛的筆觸,讓大自然裡的各種動物化身呆萌角色,並賦予鮮明特性——滑稽可愛,蠢萌天真,心機深沉……你才會發現,原來動物也得過著人類那般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甚至還有獨屬牠們的愛恨情仇,而這些故事,也讓汲取知識變得簡單又有趣。
恐龍滅絕前經歷什麼?研究揭地球遭撞擊後塵埃蔽日,近2年無光合作用
塞內爾指出,小行星撞擊後全球的光合作用在兩週內被打斷,陸地植物620天無法行光合作用,4年後大氣才逐步澄淨,讓植物接觸到陽光。地球陷入「撞擊冬季」(impact winter)時期,全球氣溫驟降,食物鏈初級的植物和其他微生物失去無機物食源而崩解,引發物種滅絕連鎖反應。隨植物枯死,草食性動物餓死,肉食性動物也因沒獵物可覓食而死去。海洋裡的藻類死亡也導致食物網破裂。
H5N1禽流感疫情席捲阿根廷海岸,約200隻海獅染疫死亡
由於動物遷移習性,禽流感病毒由秘魯順太平洋沿岸向南傳播,到今(2023)年5月,智利南部也發現海獅死亡狀況,跨越太平洋和大西洋影響了阿根廷火地島,8月幾周內在阿根廷大西洋13處沿岸陸續發現海獅感染死亡狀況,首次禽流感發現於阿根廷哺乳動物上。
中國出土1.25億年前化石,首見哺乳類攻擊恐龍,打破過往認知
恐龍與哺乳類動物在地球上共存一億多年之久,而各界普遍認為哺乳類動物身形太小、無法獵捕當時主宰地球的恐龍,不過,這塊化石顯示,一隻類獾的強壯爬獸(Repenomamus robustus)騎在陸家屯鸚鵡嘴龍(Psittacosaurus lujiatunensis)身上,並用鋒利的牙齒咬住恐龍的肋骨並抓住牠的腿。
專家警告禽流感病毒快速變異,哺乳動物病例大增堪憂,農委會將推動蛋中雞場保險
韋比雖然強調,人類染上禽流感的風險仍然相當低;但H5N1病毒目前「並非停滯不變,而是正在變化」。「這的確使其加入一些基因特性、變得更像一種人類病毒的可能性增加,即便機率非常低。」韋比還指出,被發現感染H5N1病毒的哺乳動物數量大增,是「非常、非常令人擔憂的跡象」。
春花媽《野生動物大聲講》:在台灣,穿山甲最常見的直接威脅,大概就是野犬攻擊
本書由知名動物溝通師春花媽與生物專家甩阿老師、插畫繪者Jozy共同合作,除了以生動有趣的方式介紹50種瀕危動物的生態科普知識,春花媽更邀請野生動物們現身說法,讓人們得以聆聽他們對於氣候變遷、人類威脅,以及如何看待生命與死亡的真實心聲。
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哺乳動物如何熬過恐龍滅絶後的末日世界?
撞擊發生後,世界上的森林被野火吞噬,天空充斥煙塵,遮天蔽日,看不見陽光,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如布魯薩特所說,地球的生態系統「像紙牌屋」一樣地崩潰掉。哺乳動物要如何才能適應這樣惡劣的環境而延續其物種?
可能被飼主傳染,全球首例狗確診「武漢肺炎」、尚無證據顯示「狗傳人」
香港漁護署強調,尚無證據顯示寵物會傳播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或會因此生病,寵物主人不須過份憂慮,絕不應棄養。
冠狀病毒是蝙蝠的錯?近五年監測顯示,台灣原生蝙蝠不具感染人能力
本土蝙蝠與島上居民相處數百年,除非研究人員捕捉時被咬,並未發生過主動攻擊人類的案例;建議大眾培養與蝙蝠相處的正確態度,不須恐慌,也不要家裡有蝙蝠就擔心會感染狂犬病。
【插畫】犬貓也有「專屬」他們的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在不同物種間有屏障,不易跨物種傳播,至今尚未有官方發布任何相關武漢病毒突變傳染給貓狗的案例,包括WHO也表示目前尚無證據說明犬貓會被武漢肺炎感染,因此毛拔麻可以不用太擔心。
《大夢兩千天》:睡眠時不能防禦、覓食、繁衍,為何動物仍需要睡眠與做夢?
假如睡眠和做夢沒有極重要的生物性功能可執行,這兩件事可就是自然界最笨的安排,無謂浪費的時間最多。睡眠中的動物不能防禦掠食者的襲擊,不能覓食,不能繁衍後代,不能保護自己的領域和子女。可是,生物界經歷一億三千萬年的進化改變之後,極多的物種依舊保留睡眠與做夢的習慣。
《大夢兩千天》:睡眠時不能防禦、覓食、繁衍,為何動物仍需要睡眠與做夢?
假如睡眠和做夢沒有極重要的生物性功能可執行,這兩件事可就是自然界最笨的安排,無謂浪費的時間最多。睡眠中的動物不能防禦掠食者的襲擊,不能覓食,不能繁衍後代,不能保護自己的領域和子女。可是,生物界經歷一億三千萬年的進化改變之後,極多的物種依舊保留睡眠與做夢的習慣。
貓狗也會憂鬱嗎?其他哺乳類動物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
在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人要執行什麼行為,情感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這種能力同樣存在於其他脊椎動物身上——鳥類、蛙類及魚類,牠們鐵定會憂鬱——這個看法絕對禁得起討論。
遭遇危險無處可逃時,「爬蟲類腦」會使你像僵屍般解離昏厥
發生創傷後,人們會以截然不同的神經系統來體驗世界,對危險與安全的感知都已改變。若試圖幫助神經覺受損的人,最大的挑戰是找到方法去重新設定他們的生理機能,阻止他們的生存機制攻擊自己,意思就是幫助他們以適當的方式回應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