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達賴喇嘛、戴斯蒙・屠圖、道格拉斯・亞伯拉姆

嫉妒: 那個人又開賓士經過

「你不會一早醒來就對自己說:好,我現在要嫉妒別人。那種念頭是自然而然產生的,」大主教打開話題,再度強調我們要懂得放過自己,人有情緒是再自然不過的事。「舉個例子,你一早起來,努力想當個好人,但偏偏又看到那個人開著賓士或其他名車經過,這個星期已經是第三次了。每一次他開車經過,你都盡量要自己別嫉妒他,但這種感覺就是會冒出來。」

比較的心態的確是人之常情——不只是人,在動物界也是自然現象。達賴喇嘛也說到,就連原本還相安無事一起吃飯的小狗,也會忽然為了誰分到的食物比較多而反目成仇,互相吠叫。

不過只有在人類身上,嫉妒才會成為極度不快樂的來源。藏傳佛教有句格言說,人生的諸般痛苦,往往源於人平常互相如何對待:「對上嫉妒,對下鄙視,與同位者好爭勝負。」公平的概念似乎深植在人的基因當中,因此任何形式的不平等都令我們不安。

一般而言,我們不會拿自己去和億萬富翁、天才科學家或超級模特兒做比較。我們傾向跟自己同一社會階層的人比較,就像俗話說的:「與富人為友即成窮人,與窮人為友即為富人。」他有的我也想要,這種事只會發生在背景相當的群體之間。

根據幸福感研究指出,「向上比較」(upward comparisons)對人的身心健康特別有害。嫉妒不會給喜悅留下任何空間。藏語稱嫉妒叫「trakdok」,意思是「沉重、壓抑的肩頭」,的確,嫉妒會留給人憤怒不滿的匱乏感,還混雜些許的罪惡感。佛教視嫉妒為極大的惡,將之比喻為毒害我們身心的毒蛇。猶太教與基督教傳統的十誡,也有一條說人不可「貪圖」鄰人的房屋。

澆熄嫉妒的強效藥

至於如何處理嫉妒,大主教和達賴喇嘛則有不同意見。大主教站在接受及自我寬恕的一方:「說實在的,人對它沒有太大的控制能力。我認為大家太常苛求自己,忘了這些事情很多也都發生在其他人身上。人也很容易有罪惡感,我會希望能幫忙消除愧疚,因為絕大多數人在嫉妒的時候,也伴隨著罪惡感。由我來說的話,我想告訴所有上帝的子民:可以了,我們身上有些東西是自己不能控制的。」

大主教接著針對嫉妒提出一道強效藥方:感激。「我認為想學習對抗嫉妒心,有一個絕佳的辦法,也是老方法,那就是細數自己的幸福。這聽起來可能像祖父會說的話,老掉牙的陳腔濫調,但它真的有用。你的房子或許比不上那個人的豪宅,但你想想看,至少你住的不是狗窩。所以說,感激你現下擁有的事物,對澆熄嫉妒很有幫助。」

然後他又提出另一道藥方:積極。「特別是你知道嗎?嫉妒也可以成為動機,刺激你告訴自己:既然我不像那個人有車有房,我何不努力工作,靠自己賺取那些東西呢?」大主教和達賴喇嘛說過,這些外在目標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喜悅或長久的幸福,但積極改善自己的處境,總比嫉妒別人來得好。

接下來,大主教提出最後一個最有效的藥方:改變觀念。「其實最好的辦法還是要懂得問自己:『我們家明明只有兩三個人,我為什麼會想要一棟七間房的豪宅?我想要它做什麼?』這時候換個角度想,你就會明白為什麼現在氣候變遷問題那麼嚴重,那都是因為人們急速消耗資源,這對自然環境而言形同災難。想到這裡,你就會改買小型電動汽車,同時告訴自己:不用,我不需要也不想要豪華房車。如此一來,小車不僅不是你的敵人,還是你的盟友。」

達賴喇嘛則說道:「由我來說的話,我這位心靈上的兄弟解釋得很好,令人欽佩。不過,從產生羨慕或嫉妒的那一刻起,人就無法保持心境祥和,可以說嫉妒其實會破壞心靈祥和,這麼一來,嫉妒也會漸漸侵蝕你與人的感情。就連好朋友也一樣,哪怕懷有任何一點嫉妒心,對友誼也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夫婦也是,只要存在著嫉妒,對婚姻就會形成嚴重傷害。甚至看狗吃飯就知道,一群小狗原本還相安無事,高高興興一起吃飯,但若有哪一隻狗開始嫉妒,就要大打出手了。」

「培養能帶來平靜喜樂的情緒很重要。任何會干擾心靈平靜喜樂的情緒,我們都應該學著在萌芽之前就先避免。把憤怒或嫉妒這些負面情緒,單純當成正常的心智反應,認為我們無法左右,在我看來是不對的。太多負面情緒會破壞人的心靈祥和,有害健康,還會給家人、朋友,給所屬的群體製造麻煩。」

「人會心生嫉妒,往往是因為太過重視物質財產,而不注重真正的內在價值。如果重視的是經驗或知識,並不會有太多嫉妒。但最重要的,還是要養成關懷他人的意識。一個人如果真懂得慈悲同理,就算別人得到好東西或比你成功,你也會由衷為他們的好運感到高興。一個人若立志修行慈悲心,真誠關懷他人的平安喜樂,也會替他人的好運感到高興,因為你會樂見他終於得到想要的東西。」

達賴喇嘛講的是佛教「mudita」的觀念,一般譯為「喜」,意思是富有同情心的喜悅,據說是對治嫉妒的解藥。「喜」在佛教觀念中極為重要,為四無量心之一,其他三者分別是「慈」、「悲」與「捨」,四無量心是人必須一輩子修養的品行。

「喜」的基礎在於認同人是互相依賴的,就像烏班圖精神。大主教說,在非洲鄉村,大家打招呼問的是:「我們好嗎?」具有這種認知的話,別人的成就或快樂,看來就和我們自己的沒有兩樣。大主教時常驚嘆人類具備的才能和超凡之美。他會對群眾說:「看看你們,多美啊。」只可惜,我們大多數人只想把其他人裁切成順眼的樣子,卻又把自己看得軟弱又渺小。倘若記住人是互相依賴的話,就會發現我們其實如此龐大,如此有力。

達賴與屠圖主教《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Photo Credit: Tenzin Choejor

「人該怎麼培養喜心呢?」我問達賴喇嘛。

「首先,我們要承認彼此有相通的人性。身為人類,這些人是我們的手足同胞,我們同樣有權利也同樣渴望擁有快樂的人生。這不是什麼高深的修為,只是尋常的道理。我們同是社會的一分子,同是人類的一員。全體人類快樂,我們就會快樂。全體人類和平,每個人的生活也會和平。就好比家庭氣氛和樂,你的日子也比較好過。」

「假如我們懷抱強烈的『人我』之分,那就很難修養喜心。一定要養成『我們』的意識。只要能培養出人性相同、一體的觀念,自然而然會希望他人也能離苦得樂。追求快樂是一種本能,人皆有之。說起來這依然只是一種為他人幸福著想的心態。」「當然,嫉妒不是美德,」大主教說,語氣依舊小心,怕我們在追求自我成長時,不小心變成自我苛求。「但我還是希望,我們不會讓任何人對自然浮現的情緒感到罪惡,至少一開始沒必要。嫉妒會不會出現,對此我們能做的事不多,但出現之後,我們可以對抗它。」

「這跟身體疾病一樣,」達賴喇嘛堅持:「預防勝於治療。但要是已經生病了,沒錯,那除了吃藥也沒其他辦法。同樣道理,一個人一旦萌生強烈的負面情緒,像是憤怒或嫉妒,到時候就會很難應付。所以最好還是透過修行鍛鍊心智,才能學會從根本防止負面情緒萌發。舉個例子,憤怒主要的來源是沮喪和不滿。當憤怒的情緒徹底爆發,即使設法靠經驗和知識來降溫,還是會發現很難平息怒火。到了那種時候,情緒就如洪水一般,進入雨季再想阻擋洪水,為時已晚。我們必須在春天就及早防範,研究引發洪水的原因,興建堤壩預防洪災。」

「同樣道理,我們的心靈健康也一樣,愈早練習預防措施,愈容易也愈有效。」

「醫生總是建議我們放輕鬆。放輕鬆指的就是心境沉著平靜。不要太激動,那會打亂你放鬆,太多罣礙也會破壞心靈祥和。」達賴喇嘛重新回到羨慕和嫉妒的話題,說道:「你可能有一個漂亮的家,有乾淨的浴室、舒服的浴缸,放著輕柔的音樂。但若心中充滿憤怒、充滿嫉妒、很多事放不下,你還是永遠無法放鬆。相反地,即使只是坐在一塊大石頭上,身旁空無一物,只要心如止水,一樣輕鬆自在。」

相關書摘 ▶常常我們獨處時並不覺得孤單,但卻會在人群中感到寂寞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天下雜誌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達賴喇嘛(His Holiness the 14th Dalai Lama, Tenzin Gyatso)、戴斯蒙・屠圖(Desmond Mpilo Tutu)、道格拉斯・亞伯拉姆(Douglas Abrams)
譯者:韓絜光

兩位深受全球景仰的心靈導師,卻同樣經歷一生的苦難。達賴喇嘛二十四歲就被迫流亡,近六十年無法回家,卻仍擁有最有感染力的笑聲。屠圖大主教一生對抗種族隔離暴行,目睹人性的醜陋與絕望,卻堅定帶領南非走向寬恕的漫漫療傷之路。

籌劃一年,以慶生為由,他們兩人在印度達蘭薩拉相聚五天,這可能是一生最後一次相見,他們卻選擇毫無保留地回答來自全球上千個關於喜悅的問題。年近九十,他們共同的體認,人生無法免除必然的苦痛與心碎,但是若能懷抱喜悅而活,即使困苦,也不會變得冷酷,雖然心碎,也不會因此崩潰。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書封

Photo Credit: 天下雜誌出版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