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影而行:鍾喬劇本選輯》中巨大能量的「她(它)者」,也是參與在每一部劇本中的女性智者,她們始終具備著巨大的內在能量,來應付接踵而來的危機,特別是當垂死的帝國在歐亞大陸收編女性菁英充當門面時,她們知道該如何守護!她們抵抗的武器還不能公開!密碼就在此書中。
文:鍾秀梅
抵抗的武器、精神的密碼
《如影而行:鍾喬劇本選輯》選錄了詩人、劇作家和導演鍾喬,及其劇團夥伴二十多年來勤奮不勉的劇本創作。在這本選集中看見了「劇場」的希望,就如同正夯的德籍韓裔哲學家韓炳哲所言,新自由主義市場魔輪不斷拒斥與剝削他者,只有在與他者相遇、探訪、傾訴、呼喚,建立其對話的關係,藝術與詩歌才能扮演開放的言說與空間。
選集中再現的眾多他者,有《拜金歌劇》中的遊民高捷、街頭藝人月姬、小鳳,《潮喑》中的大陸妹史秋菊,《女媧變身》中患癌村民……這些人的身世與遭遇,凸顯了本土化權貴三位一體 : 新右派、國族主義和「歸屬一代」(美麗島世代、野百合世代和太陽花世代)身份認同政治的假象。
如同《拜金歌劇》中的一角林香的扣問:「早上醒來,這世界是個大市場,中午開會,官場早已買通市場,所以,該怎麼辦?文明的、民主的、自由的,有一張選票的各位,你們說該怎麼辦?」
「廢墟在內戰雙方的砲彈攻擊下,變得越來越複雜……」《闖入廢墟》中的內戰廢墟,有NGO菁英人才、軍火商、民主派的和平使者,他們假新自由主義之名,慢慢恢復成「自由堡壘」,容不下異質、社會主義、革命者的歷史記憶。這個島嶼命運變成法國哲學家布洛薩(Alain Brossat)所謂的 「一個堡壘、一個精神洞穴」之泡泡幻影。
布洛薩長期觀察這個島嶼,他認為這個泡泡的形成,是源於消滅了異質性的他者。因為「個體性不斷受到威脅,不得不融入由同質性和緊密性所組成的共同體;堅持表現出差異的主體,他的古怪會受到威脅,成為驅逐或犧牲的對象,這些都是打著群體凝聚力的名義來捍衛其完整性。」
我們讀到了選集中,「叛國嫌疑犯囚禁的詩人」的不安靈魂遊蕩著,告知歷史和即將來臨的風暴。正如布洛薩的擔憂:「這並不是非常動聽,你可以在今日的臺灣清楚地聽到這些,在這裡作為一個島嶼——群體,目標是在唯一的符號下進行同質化,在獵巫的氛圍中,會出現「第五縱隊(秘密地支持敵方)」、「臥底」、「破壞者」、「外國特務」的聲音等──新麥卡錫主義中臺灣版本的可怕群體。」因此,這個島嶼不再是文化的十字路口、交會點,或者地理與物質活動的中繼站,有可能再度成為「廢墟」,精神的廢墟。
也許《戲中壁X》和《到南方去》是島嶼前途的答案與解方。《戲中壁X》連結記憶與想像,表現日據時代與戰後初期左翼劇作家簡國賢的創作與劇團生涯,以及轟動一時的《壁》的傳奇,揭露殖民時期階級社會的暴力,點燃反抗的引信。
《戲中壁X》之後的創作,有《范天寒和他的兄弟們》;之前的2007年,有參照陳映真小說《第一件差事》的《另一件差事》。這三部作品演出過程的世代對話,完成了解放政治的歷史記憶傳遞的意義。也獻給了戰後左翼行動者們、民族解放作家如陳映真,他們的生命實踐與創作在冷戰意識形態,與行動肅清的「廢墟」中彷若浴火鳳凰,為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人民民主運動注入新生命。
《到南方去》延續著鍾喬的「第三世界主義」思考與革命出路的尋找。劇本中流水、倒立、阿莫三人角色,已經卸除了到底是知識份子、左翼青年或學生的身份,他們就是普通人,但是普通人的歷史記憶聯繫到台灣八十年代以來的人民運動中,他們的對話仍具有號召力。
例如:「世界其他地方召喚我貢獻力量」、「我關心的是當下與個人,如何與革命的共同發生關連」、「他想在未知中創造歷史;創造與他共浮沈的、被剝奪的歷史」等等。而同世界聯繫的革命資源為何?讓我們重讀切格瓦拉(Che Guevara)、聶魯達(Neruda)與墨西哥〈查巴達〉的蒙面騎士馬科斯吧!
《水鄉村》的發表早於新冠爆發,劇中病毒的意象不再是虛構,而是現今人們習慣與之共處共存的日常。然而,《水鄉村》暴露的是龐大農村生活受制於農企業跨國公司從植物DNA、種子、技術,乃至水資源的控制。另一方面,異化的文化產業又為水鄉的逐漸凋零打上安非他命,是該「撕去神聖得慌言的時候」。
《如影而行:鍾喬劇本選輯》中巨大能量的「她(它)者」,也是參與在每一部劇本中的女性智者,她們始終具備著巨大的內在能量,來應付接踵而來的危機,特別是當垂死的帝國在歐亞大陸收編女性菁英充當門面時,她們知道該如何守護!她們抵抗的武器還不能公開!密碼就在此書中。
參考資料
- 韓炳哲,《他者的消失》,2019,北京:中信出版社Alain BROSSAT,‹「島嶼狂熱」的美麗› 新國際 New International (newinternationalism.net),2022.6.6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如影而行:鍾喬劇本選輯》,遠流出版
作者:鍾喬
【作者介紹】
鍾喬,「差事劇團」藝術總監。1956年生,台灣苗栗客籍人士,作家、詩人、戲劇編導、社區劇場策劃人及輔導人。曾於「人間雜誌」任職。1989年,經陳映真老師引介至韓國參加「民眾戲劇:文化訓練者的訓練工作坊(People’s Theatre: Trainers’ Training Workshop)」,開啟民眾劇場思維與行動;後結合「菲律賓教育劇場(PETA)」以及巴西的奧古斯都.波瓦(Augusto Boal)「被壓迫者劇場(Theatre of the Oppressed)」兩種模式,展開劇場實踐。
著作包括劇本選輯、報導文學、詩集、小說、戲劇論叢、散文等多種。1990年起,從事民眾劇場工作;1996年,成立「差事劇團」直到現今。著重論述及劇場編導雙軌互動並行;除例行的年度戲劇演出外,並以互動式劇場推動社區/災區/少年監所以及相關環境再造的文化行動。並開展亞際“Inter-Asia”劇場的連帶。
- 2016,客家電視台《如影而行——鍾喬與差事劇團》紀錄片入圍金鐘獎
- 2017,第21屆台北市文化獎得主
【本書特色】
劇場,很當下;是它永遠在探究,而不願給出答案。
劇場裡,通常舞台上是被看;其實,觀者才是被看的對象。觀與覺如是有了辯證。
如是,恰如莊子在〈齊物論〉中所言,罔兩問影子說:剛你行,現又停;剛你坐,現又站,你為何總無堅定之己見呢?影子回答:我又怎麼知道何以如此?
影子有說等於沒說,因為它只有提問,而沒有答案。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