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開年首場大型網球賽事 – 澳洲網球公開賽 (Australian Open) 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從轉播畫面可明顯發現今年的球場上已經看不到戴著墨鏡彎著腰、聚精會神的線審,但是在三個主要場館則是多了教練在場邊的專屬位置,最多四位的教練團成員可以正式的在場上給球員進行指導,這個被許多媒體稱為Coaching pod的專屬位置對球員的幫助是甚麼? 有任何相關規定嗎?
根據ITF (國際網球總會) 最新版本的規則 (2025 Official Grand Slam Rule Book) 的內容,今後所有的大滿貫賽事皆可依據下列特定的條件而允許教練在比賽過程中對球員進行指導。
1. 教練必須坐在賽會安排的指定位置,為了避免影響比賽的進行,口頭上的指導 (Verbal coaching) 只能當球員與教練在同一邊的時候進行,並且應以簡短的字句 (Few words and / or short phrases) 為限,不能以對話的形式進行。這一條規則應該是時間上的考量,避免拖延比賽的進行。
2. 非口語 (Non-verbal coaching) 的指導也是可以的,但是不可以形成對另一方球員的干擾。這條規則的內涵就顯而易見了,但拿捏的尺度則必須視情況了,我相信也可能會是未來比較容易產生爭議的地方,因為教練與球員,現在處在一個相對近距離的位置,甚麼樣的手勢? 甚麼程度的動作? 形成干擾,恐怕是得牽涉到不可避免的主觀認定了。
3. 賽程中的休息時間、傷停時間、上洗手間的時間、更衣時間等等主審依規則同意的這段中停期間,留在賽場上的球員可以與場邊的裁判進行對話。但是當球員因任何原因於賽程中暫時離開球場,教練則不可與球員進行對話交流。這項規則立意十分良好,因為它限制了這個場上指導的權限要在球場上以公開的方式進行。
Rule Book規則中也特別強調,教練的指導用語和手勢必須要妥切適當,避免帶有任何不雅、無禮的意涵,同時也不可對裁判、觀眾、對手球員甚至是賽會產生負面影響,違者可能會招致最高五萬美元的罰款,並可依違規次數連續開罰。另外,違規的罰分規定 (警告、罰分、罰局…的進程) 也適用,情節嚴重者,裁判長得以將教練位置挪動 (Relocate)、甚至要求教練離場或判定球員失格以維持比賽的順利進行。
我十分看好這項新規定的施行,因為現行的大型比賽,或更實際來說,各層級的比賽大多都是這樣,球員早已不是單打獨鬥的面對競爭,而是與其背後團隊戮力合作的群體較量,所以,與其讓看台上的教練團以各種暗晦的手勢、暗號甚至表情與場上的球員進行實質或非實質的溝通,使得三方,包括主審都得小心翼翼地拿捏那條是否違規的界線,現在適當開放場中指導可有效的避免類似2018年美網小威廉斯與主審對教練指導手勢的認知差異導致的爭端。因此,這項新規則讓網球運動順應潮流,照顧到了球員的需求,也讓球迷和觀眾了解一名成功的球員背後,教練團的吃重角色。同時,在Coaching Pod的教練可以看到賽程中的即時統計資料,幫助球員做出戰略上的調整,為比賽增添競爭張力,讓比賽更精采好看。
線審的部分,今年澳網完全應用精準的高速攝影機系統取代傳統人力線審,減少長年以來落在邊線球In與Out以及發球Fault與否的爭議,今年澳網仍然是採行 "3 + 1規則",也就是每位球員在一盤中有三次挑戰失敗的機會,如果賽程延長進行至Tiebreak則再增加第四次的機會。無獨有偶,地球另一端在倫敦的大滿貫賽事 - 溫布頓錦標賽也已在去年 (2024) 十月初於官網宣佈,在大約一個半世紀的歷史以來,2025年起,將首次不安排人力線審,全面應用電子線審系統,並特別強調其對於傳統與新科技之間的平衡,採取了嚴謹的態度做出取捨與拿捏,並特別感謝線審團隊在賽會中多年來的貢獻。這個已經過測試數年的系統,在精準度已獲得認可,更重要的是,在愈來愈高的球速與球員擊球的精準度使然的迫切需求之下,這個系統未來必將成為大型賽會的標準配備,也希望在漸漸普及之後,建置成本能夠慢慢的降下來,有機會廣泛下放應用至更多不同層級的賽事。
今年企求再創大滿貫男單冠軍紀錄的Djokovic,請來的教練是另一位退役不久的大明星球員Andy Murray,兩位耀眼的同世代網壇巨頭一起出現在球場上,在不同角色與位置上為共同的勝利奮戰的畫面,讓Coaching Pod的首次設置引來更多球迷的關注,也讓比賽更有可看性。但是少了線審的大滿貫,視覺上我總覺得不太能適應,似乎沒了那份 "大滿貫大陣仗" 的嚴肅感覺了。總之,無論是好是壞,這些改變都是進步的象徵。在湛藍色的澳網賽場,2025的今年少了一些人 (線審)、但是也多了另一些人 (場中教練團),這一來一回,揭露了時代演變的腳步在網球場上的進化足跡,在本身已經澱積深厚歷史的大滿貫賽事中,更增添劃時代性質的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