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7005B - Brake hydraulic control device - Google Patents
Brake hydraulic control devic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57005B TWI557005B TW101143896A TW101143896A TWI557005B TW I557005 B TWI557005 B TW I557005B TW 101143896 A TW101143896 A TW 101143896A TW 101143896 A TW101143896 A TW 101143896A TW I557005 B TWI557005 B TW I55700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absorbing member
- vibration absorbing
- control device
- pressure control
- mount rubb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8/00—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 B60T8/3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0T8/34—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having a fluid pressure regulator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 B60T8/36—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having a fluid pressure regulator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including a pilot valve responding to an electromagnetic force
- B60T8/3615—Electromagnetic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ti-lock brake and traction control systems
- B60T8/3675—Electromagnetic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ti-lock brake and traction control systems integrated in modulator units
- B60T8/368—Electromagnetic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ti-lock brake and traction control systems integrated in modulator units combined with other mechanical components, e.g. pump units, master cylinders
- B60T8/3685—Electromagnetic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ti-lock brake and traction control systems integrated in modulator units combined with other mechanical components, e.g. pump units, master cylin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f the modulator unit onto the vehi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73—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F16F1/3732—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having an annular or the like shape, e.g. grommet-type resilient mountings
- F16F1/3735—Multi-part grommet-type resilient mount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進行防鎖死制動控制之液壓單元透過支架而安裝於車體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
習知有將利用液壓回路控制供給至制動部之制動液之液壓而進行防鎖死制動控制之液壓單元,透過支架而安裝於車體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此種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係透過組裝於形成在支架之開口之支持部,而於支架上支持液壓單元(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285164號公報
然而,支持部係透過架座橡膠(mount rubber)組裝於支架,且該架座橡膠係以不會因車體之振動等而導致從支架脫落之方式,以彈力較強之橡膠形成。因此,於將架座橡膠組裝於支架之開口時,需要較大之插入力,且作業手續較多,此外需要插入治具。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解決上述習知技術具有之問題,提供一種可使振動吸收構件對支架之組裝變得容易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
本發明係一種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其具備控制供給至制動部之制動液之液壓而進行防鎖死制動控制之液壓單元、安裝於車體之支架、以及組裝於形成在上述支架之開口而支持上述液壓單元之支持部;其特徵在於:上述支持
部具備固定於上述液壓單元之固定構件、以及位於上述固定構件與上述支架之間之第1振動吸收構件與第2振動吸收構件;上述第1振動吸收構件具有勾掛於上述開口之第1爪部並組裝於上述開口,且上述第2振動吸收構件組裝於上述第1振動吸收構件而於與上述第1振動吸收構件之間夾持上述支架。
於此情形,上述第2振動吸收構件,亦可相較上述第1振動吸收構件之上述第1爪部,於從上述開口分離之位置與上述支架相接。上述第1振動吸收構件之上述第1爪部之從上述開口至上述第1爪部之前端的距離,亦可小於從上述前端至上述第2振動吸收構件之與上述支架相接之面之外緣的距離。上述第2振動吸收構件,亦可形成有用以嵌合於上述第1振動吸收構件之嵌合部。上述第2振動吸收構件,亦可具有勾掛於上述第1振動吸收構件之第2爪部。上述第1振動吸收構件,亦可相較上述第2振動吸收構件,於貫通上述開口之方向形成為厚壁。上述第2振動吸收構件,亦可貫通上述第1振動吸收構件,而安裝於上述第1振動吸收構件。亦可具備按壓於上述第2振動吸收構件之與上述支架相接之面之背面、及從上述背面立起之側面,而抑制上述第2振動吸收構件變形之輔助構件。亦可具備組裝於形成在上述第1振動吸收構件或上述第2振動吸收構件之貫通孔內,且貫通上述支持部之上述固定構件而配置之套管(sleeve)。上述套管之外徑亦可相較上述貫通孔形成為大徑。上述套管之外徑亦可擴大成錐狀而形
成。於上述液壓單元與上述振動吸收構件之間存在有板狀之座面部,且上述座面部亦可與上述套管形成為一體。
於本發明中,可使振動吸收構件對支架之組裝變得容易。
以下,參照圖式,針對本發明之較佳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1]第1實施形態
圖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制動器用油壓回路之回路圖。另外,於上述及下述說明中,所謂的上方及下方,係分別意指車輛上方及車輛下方。
圖1所示之制動器用油壓回路100,例如係裝載於兩輪摩托車者,且應用於眾知之防鎖死制動控制用之油壓回路。此處,所謂防鎖死制動控制(所謂之ABS(Anti-lock Brake System)控制),例如係指於車輛制動時,使制動器液壓間斷地減少,而抑制車輪之鎖死狀態之控制。另外,關於防鎖死制動控制之作動原理、及基本之控制方法等,為從業者既已知,因此省略詳細說明。
制動器用油壓回路100,具備:用以產生對前輪之制動力之前輪用碟式(disc)制動裝置(制動部)111之前輪用主缸(master cylinder)101、前輪用儲液槽102及前輪用分缸(wheel cylinder)103、用以產生對後輪之制動力之後輪用碟式制動裝置(制動部)116之後輪用主缸104、後輪用儲液槽105及後輪用分缸106、以及液壓單元10。
液壓單元10,係設置於前輪用及後輪用主缸101、104與前輪用及後輪用分缸103、106之間。此外,液壓單元10,係控制從前輪用主缸101供給至前輪用分缸103之制動液之壓力,及/或控制從後輪用主缸104供給至後輪用分缸106之制動液之壓力,而進行上述防鎖死制動控制。
於前輪用主缸101,透過第1配管107而連接前輪用儲液槽102。此外,於前輪用主缸101,透過第2配管108、液壓單元10及第3配管109而連接前輪用分缸103。
前輪用主缸101,例如一旦藉由操作車輛之操控桿110而作動,則透過液壓單元10而使前輪用分缸103之制動器液壓上升。此外,前輪用分缸103對應於供給之制動器液壓,使前輪用碟式制動裝置111作動而使前輪制動。
於後輪用主缸104,透過第4配管112而連接後輪用儲液槽105。此外,於後輪用主缸104,透過第5配管113、液壓單元10及第6配管114而連接後輪用分缸106。
後輪用主缸104,例如一旦藉由操作車輛之踏板115而作動,則透過液壓單元10,使後輪用分缸106之制動器液壓上升。此外,後輪用分缸106對應於供給之制動器液壓,使後輪用碟式制動裝置116作動而使後輪制動。
接著,針對本實施形態之液壓單元10進行詳細說明。
液壓單元10,具有前輪用EV電磁閥1、前輪用AV電磁閥2、後輪用EV電磁閥3、後輪用AV電磁閥4、前輪用泵5、後輪用泵6、馬達7及電子控制單元即ECU(Electric Control Unit)(未圖示)。
所謂的前輪用EV及AV電磁閥1、2、及後輪用EV及AV電磁閥3、4,例如係指眾知的雙位置型電磁閥。此外,於通常狀態亦即未進行防鎖死制動控制之狀態下,前輪用EV電磁閥1及後輪用EV電磁閥3成為開啟狀態,前輪用AV電磁閥2及後輪用AV電磁閥4成為關閉狀態。此外,前輪用泵5及後輪用泵6成為藉由馬達7驅動之構成。各電磁閥1、2、3、4及馬達7,與ECU連接,且依據來自該ECU之控制信號而被驅動控制。
液壓單元10包含:用於從前輪用主缸101供給至前輪用分缸103之制動液進行流動之前輪用流路11、以及用於從後輪用主缸104供給至後輪用分缸106之制動液進行流動之後輪用流路21。
於前輪用流路11中,第1流路11a之一端側與第2配管108連接,且另一端側與前輪用EV電磁閥1連接。第2流路11b之一端側與前輪用EV電磁閥1連接,且另一端側與第3配管109連接。於第1流路11a連接有第3流路11c之一端側,且第3流路11c之另一端側與前輪用泵5之噴出側連接。第4流路11d之一端側與前輪用泵5之吸引側連接,且另一端側與前輪用AV電磁閥2連接。前輪用泵5使制動液從第4流路11d側流往第3流路11c側,亦即從前輪用分缸103側流往前輪用主缸101側。於第4流路11d中,連接有對制動液之壓力進行減壓之儲壓器9。於第2流路11b中,連接有第5流路11e之一端側,且第5流路11e之另一端與前輪用AV電磁閥2連接。於第2流路11b中,設
置有用以檢測供給至前輪用分缸103之制動液壓力之壓力感測器13。
另一方面,於後輪用流路21中,與上述前輪用流路11大致相同地,第1流路21a之一端側與第2配管113連接,且另一端側與後輪用EV電磁閥3連接。第2流路21b之一端側與後輪用EV電磁閥3連接,且另一端側與第3配管114連接。於第1流路21a中,連接有第3流路21c之一端,且第3流路21c之另一端與後輪用泵6之噴出側連接。第4流路21d之一端側與後輪用泵6之吸引側連接,且另一端側與後輪用AV電磁閥4連接。後輪用泵6使制動液從第4流路21d側流往第3流路21c側,亦即從後輪用分缸106側流往後輪用主缸104側。於第4流路21d中,連接有對制動液之壓力進行減壓之儲壓器12。於第2流路21b中,連接有第5流路21e之一端,且第5流路21e之另一端與後輪用AV電磁閥4連接。
另外,於前輪用及後輪用EV電磁閥1、3中,分別併設有止回閥,且於前輪用及後輪用泵5、6之噴出側,分別設置有節流閥。此外,於前輪用及後輪用EV電磁閥1、3之前後、前輪用及後輪用泵5、6之前、及前輪用及後輪用AV電磁閥2、4之前,分別各設置有1個未圖示之過濾器。
圖2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之立體圖。
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70,如圖2所示,具備有液壓單元100、支架41、及由第1支持部42及第2支持部43構
成之液壓單元支持構造40。液壓單元10,係安裝於液壓單元支持構造40,且透過該液壓單元支持構造40而安裝於車體。第1支持部42及第2支持部43,係設置於支架41。第1支持部42,係支持液壓單元10之外殼30之與馬達安裝面30a大致垂直之下面30b。另一方面,第2支持部43,係支持形成為與液壓單元10之馬達安裝面30a及下面30b之各個大致垂直之側面30c。
支架41,具備形成為板狀,且於安裝液壓單元10時與液壓單元10之下面30b相對向之板部41a。該板部41a係於大致中央處,貫通板部41a之厚度方向而形成有用以組裝第1支持部42之開口41d(參照圖3)。
支架41,形成有從板部41a立起成直角之側壁部41b,且貫通側壁部41b之厚度方向而形成有用以組裝第2支持部43之開口。支架41,進一步地貫通側壁部41b之厚度方向而形成有用以將支架41固定於車體之第1固定孔41g。
此外,支架41,形成有從板部41a垂直地下垂之安裝部41c。安裝部41c,於厚度方向貫通安裝部41c而形成有用以將支架固定於車體之固定孔41f。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70,藉由將支架41之側壁部41b及安裝部41c利用螺栓等固定於設置在車體之車體側支架60、61而安裝於車體。
圖3係表示支持部之剖面圖。以下,雖僅針對第1支持部42進行說明,但第2支持部43亦具有相同之構成。
如圖3所示,第1支持部42,具備有架座橡膠50、間隔件(spacer)46、墊片48及螺栓(固定構件)49。
架座橡膠50,係由具有彈力之橡膠所形成之振動吸收構件,且形成為軸心c方向之中央附近收縮之圓筒狀。架座橡膠50之收縮部分之外徑,形成為與支架41之開口41d之內徑大致相同之大小。藉此,架座橡膠50於安裝於形成在支架41之圓形之開口41d時,係以位於間隔件46、墊片48及螺栓49與支架41之間之方式而成。
架座橡膠50,具備有由均為相同材質之橡膠所形成之第1架座橡膠(第1振動吸收構件)51及第2架座橡膠(第2振動吸收構件)52。
第1架座橡膠51,具有形成為圓筒狀之本體部分51a。第1架座橡膠51,係以外徑大於開口41d,且內徑小於開口41d之方式形成。
第1架座橡膠51,具有勾掛於支架41之開口41d之第1爪部51b。第1爪部51b,於開口41d組裝有第1架座橡膠51時,係以穿過開口41d而往板部41a之相反側突出,並且於第1架座橡膠51之從軸心c擴大之方向沿板部41a突出之方式而形成。該第1爪部51b係沿著以軸心c為中心之圓周而遍及整周而形成。
第1爪部51b,係以從開口41d至第1爪部51b之前端的距離a小於從第1爪部51b之前端至第2架座橡膠52之與支架41相接之面之外緣的距離b之方式形成。藉此,第1爪部51b之勾掛量較小,因此第1爪部51b,係以如下方式形成:於作業員將第1架座橡膠51組裝於支架41之開口41d時,不必使用插入治具等,而達到以徒手容易地組
裝之程度之彈力。
第1架座橡膠51,係形成為以本體部分51a與第1爪部51b夾持支架41,且一旦組裝於支架41,則不會從支架41脫落。
第1架座橡膠51,係於第1爪部51b之內側形成有用以嵌合第2架座橡膠52之第1嵌合部51c。
第2架座橡膠52,係形成為圓筒狀。第2架座橡膠52係以成為外徑大於開口41d,且內徑小於開口41d之方式形成。
第2架座橡膠52,係以於相較於第1架座橡膠51之第1爪部51b更遠離開口41d之位置與支架41相接之方式設置。
第2架座橡膠52,係形成有用以嵌合於第1架座橡膠51之第1嵌合部51c而進行定位之第2嵌合部52a。
第2架座橡膠52,一旦組裝於第1架座橡膠51,則於與第1架座橡膠51之間夾持支架41之板部41a。此時,第1架座橡膠51與第2架座橡膠52,亦可由接著劑接著而設置為一體。
間隔件46,如圖3所示,係套管46a與座面部46b設置成一體。
套管46a,係形成為圓柱狀,且相較於第1架座橡膠51及第2架座橡膠52之貫通孔之內徑,外徑形成為約1 mm(毫米)之大徑。藉此,套管46a一旦組裝於第1架座橡膠51內,則使第1架座橡膠51沿著支架41之板部41a以壓
寬之方式膨脹,因此,架座橡膠51變得難以從支架41脫落。此外,套管46a係軸心方向之長度亦形成為與第1架座橡膠51及第2架座橡膠52之貫通孔之軸心方向長度大致相同之長度。
座面部46b,係於套管46a之一端設置成板狀,且相較於套管46a形成為大徑。藉此,座面部46b,於組裝於液壓單元支持構造40之狀態下,與第1架座橡膠51之端面以較寬範圍相接。亦即,座面部46b,於液壓單元10組裝於液壓單元支持構造40時,位於液壓單元10與第1架座橡膠51之間。此時,座面部46b之與架座橡膠50相接之面之背面,藉由面接觸而以較寬範圍與液壓單元10之下面30b相接。
墊片48,係相較於第2架座橡膠52之嵌合部52a形成為大徑,而形成為以較寬範圍與第2架座橡膠52之端面相接。
螺栓49,係形成為螺紋部貫通墊片48及間隔件46,但頭部不貫通墊片48。於液壓單元支持構造40安裝液壓單元10時,係為將螺栓49依序貫通墊片48、間隔件46,並旋入形成在液壓單元10之下面30b之螺紋孔30g而固定。於液壓單元支持構造40安裝有液壓單元10時,液壓單元10係下面30b固定於間隔件46、墊片48及螺栓49,且透過具有彈力之架座橡膠50而由支架41支持。
以下,針對作業員將第1支持部42安裝於支架41,並且於第1支持部42安裝液壓單元10時之流程進行說明。
首先,作業員徒手將第1架座橡膠51組裝於支架41之開口41d。此時,第1架座橡膠51之第1爪部51b勾掛於開口41d,因此一旦組裝於開口41d後之第1架座橡膠51,將變得不易脫落。
一旦將第1架座橡膠51組裝於開口41d時,作業員將第2架座橡膠52組裝於第1架座橡膠51,從而組裝架座橡膠50。
一旦將第2架座橡膠52組裝於第1架座橡膠51,則作業員將間隔件46插入至架座橡膠50,並且將組裝有墊片48之螺栓49插入至間隔件46。
一旦將螺栓49插入至間隔件46,則作業員一邊將液壓單元10支持於間隔件46上,一邊將螺栓49旋入液壓單元10而緊固,從而將液壓單元10安裝於第1支持部42。
本實施形態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70,係具備有具有勾掛於開口41d之第1爪部51b並組裝於開口41d之第1架座橡膠51、以及組裝於第1架座橡膠並於與第1架座橡膠51之間夾持支架41之第2架座橡膠。藉此,可將第1架座橡膠51以較輕的力組裝於支架41,並且成為勾掛第1爪部51b而不會從支架41脫落,此外,可將第2架座橡膠52以較輕的力組裝於第1架座橡膠51。因此,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70,可使振動吸收構件對支架41之組裝變得容易。
[2]第2實施形態
圖4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之剖面圖。第2實施形態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70,係架座橡
膠150之僅有一部分之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70不同。以下,與第1實施形態大致相同之構成標記相同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而對不同之部分詳細地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架座橡膠150,係第1架座橡膠51之內徑形成為與第2架座橡膠52之嵌合部52a之外徑大致相同。亦即,於架座橡膠150已組裝於支架41時,第1架座橡膠51位於第2架座橡膠52之嵌合部52a與支架41之間。因此,間隔件46之套管46a,以僅與第2架座橡膠52相接之方式插入至架座橡膠150內。
第2架座橡膠52,於已組裝於第1架座橡膠51時,形成為嵌合部52a插入至第1架座橡膠51之內深處並到達座面部46b附近。
本實施形態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70,係形成為第2架座橡膠52之嵌合部52a插入至第1架座橡膠51之內深處。藉此,於第2架座橡膠52已組裝於第1架座橡膠51時,第2架座橡膠52變得難以脫落。因此,於第2架座橡膠52已組裝於第1架座橡膠51時,無需支持第2架座橡膠52,便可使將螺栓49等插入至架座橡膠150之作業變得容易。
[3]第3實施形態
圖5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之剖面圖。第3實施形態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70,係架座橡膠250之僅有一部分之構成與第2實施形態之制動器液壓
控制裝置70不同。以下,與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之構成標記相同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而對不同之部分詳細地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70,係於第2架座橡膠52已組裝於第1架座橡膠51時,成為第2架座橡膠52之嵌合部52a貫通第1架座橡膠51。
第2架座橡膠52具有勾掛於第1架座橡膠51之第2爪部52b。於將第2架座橡膠52組裝於第1架座橡膠51時,第2爪部52b,穿過第1架座橡膠51之內側而配置,且於從軸心C擴大之方向沿著板部41a突出。另外,第2爪部52b,係沿著第2架座橡膠52之圓筒狀之圓周而形成於整周,但亦可沿著圓筒狀之圓周而部分地形成。
本實施形態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70,係第2架座橡膠52具有第2爪部52b。藉此,於第2架座橡膠52組裝於第1架座橡膠51時,一旦第2架座橡膠52之嵌合部52a插入至第1架座橡膠51之內深處,則成為第2爪部52b擴大而勾掛於第1架座橡膠51內。因此,可使第2架座橡膠52難以從第1架座橡膠51脫落,並且作業者可容易地獲知第2架座橡膠52已適當地組裝於第1架座橡膠51。
[4]第4實施形態
圖6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之剖面圖。第4實施形態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70,係架座橡膠350之僅有一部分之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70不同。以下,與第1實施形態大致相同之構成
標記相同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而對不同之部分詳細地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70,係第1架座橡膠51之嵌合部51c突出至第2架座橡膠52側,並且第2架座橡膠52之嵌合部52a以承受第1架座橡膠51之嵌合部51c之方式凹陷。藉此,第1架座橡膠51,於貫通開口41d之軸心c之方向相較於第2架座橡膠52形成為厚壁,從而可提昇第1架座橡膠51之強度,支持高重量之液壓單元10。此外,由於第1架座橡膠51與第2架座橡膠52之交界面係與穿過支架41之板部41a之面分離,因此可增強對付由支架41賦予之剪應力之強度。
[5]第5實施形態
圖7係表示第5實施形態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之剖面圖。第5實施形態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70,係僅有一部分之構成與第4實施形態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70不同。以下,與第4實施形態大致相同之構成標記相同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而對不同之部分詳細地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70,係包含按壓於第2架座橡膠52之與支架41相接之面之背面52c、及從背面52c立起之側面52d而抑制第2架座橡膠52之變形之輔助構件53。該輔助構件53,係沖壓壓延鋼板而成形,且於與架座橡膠450共同組裝於支架41時,以不與支架41接觸之方式,於與支架41之間形成有間隙。輔助構件53係以平面之方式形成有與墊片48之接觸面。
本實施形態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70,係具備輔助構件53。藉此,可藉由緊固與墊片48為一體之螺栓49,而整體地緊固架座橡膠450。因此,可提昇架座橡膠450之剛性,且可支持高重量之液壓單元10。
[6]第6實施形態
圖8係表示第6實施形態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之剖面圖。第6實施形態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70,係僅有一部分之構成與第4實施形態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70不同。以下,與第4實施形態大致相同之構成標記相同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而對不同之部分詳細地進行說明。
於本實施形態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70中,套管46a與座面部46b形成為一體之間隔件46,於套管46a與座面部46b之交界具有錐形部46c,且為套管46a之外徑往座面部46b之方向擴大為錐狀而形成。於架座橡膠550已組裝於支架41之狀態下,於穿過間隔件46而將螺栓49旋入液壓單元10時,間隔件46一邊壓寬架座橡膠550,一邊插入至架座橡膠550內。亦即,間隔件46隨著壓入至第1架座橡膠51內,其錐形部46c往軸心c之方向、及與軸心c垂直之方向壓寬第1架座橡膠51之區域d。
本實施形態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70,係間隔件46具有擴大為錐狀之錐形部46c。藉此,於間隔件46已插入至架座橡膠550時,錐形部46c可壓寬第1架座橡膠51之區域d,並壓縮架座橡膠550。因此,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70,係架座橡膠550與支架41接觸之部分附近之間隙減小,此
外,架座橡膠550被壓縮而可提昇保持對付振動及衝擊之液壓單元10之力。
以上,根據實施形態已對本發明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於上述實施形態,第1架座橡膠51與第2架座橡膠52之接觸面係以平面之方式形成,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藉由形成為山狀或鋸齒狀而相互地彼此難以偏移。
此外,於上述實施形態,第1爪部51b係沿著以軸心c為中心之圓周遍及整周而形成,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沿圓筒狀之圓周而部分地形成。
進一步地,於上述實施形態,間隔件46係套管46a與座面部46b設置成一體,但並不限定於此,該等套管與座面部亦可個別地設置。
進一步地,此外,於上述實施形態,係使用裝載於機器腳踏車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70而進行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為裝載於汽車等其他交通工具之制動器控制裝置。
7‧‧‧馬達
10‧‧‧液壓單元
30‧‧‧外殼
30a‧‧‧馬達安裝面
30b‧‧‧下面
30c‧‧‧側面
40‧‧‧液壓單元支持構造
41‧‧‧支架
41a‧‧‧板部
41b‧‧‧側壁部
41c‧‧‧安裝部
41d‧‧‧開口
41f、41g‧‧‧固定孔
42‧‧‧第1支持部
43‧‧‧第2支持部
46‧‧‧間隔件
46a‧‧‧套管
46b‧‧‧座面部
48‧‧‧墊片
49‧‧‧螺栓(固定構件)
50、150、250、350、450、550‧‧‧架座橡膠
51‧‧‧第1架座橡膠(第1振動吸收構件)
51a‧‧‧本體部分
51b‧‧‧第1爪部
51c‧‧‧第1嵌合部
52‧‧‧第2架座橡膠(第2振動吸收構件)
52a‧‧‧第2嵌合部
60、61‧‧‧車體側固定支架
70‧‧‧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制動器用油壓回路之回路圖。
圖2係表示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之立體圖。
圖3係第1實施形態之支持部之剖面圖。
圖4係第2實施形態之支持部之剖面圖。
圖5係第3實施形態之支持部之剖面圖。
圖6係第4實施形態之支持部之剖面圖。
圖7係第5實施形態之支持部之剖面圖。
圖8係第6實施形態之支持部之剖面圖。
40‧‧‧液壓單元支持構造
41‧‧‧支架
41a‧‧‧板部
41d‧‧‧開口
42‧‧‧第1支持部
46‧‧‧間隔件
46a‧‧‧套管
46b‧‧‧座面部
48‧‧‧墊片
49‧‧‧螺栓(固定構件)
50‧‧‧架座橡膠
51‧‧‧第1架座橡膠(第1振動吸收構件)
51a‧‧‧本體部分
51b‧‧‧第1爪部
51c‧‧‧第1嵌合部
52‧‧‧第2架座橡膠(第2振動吸收構件)
52a‧‧‧第2嵌合部
a‧‧‧自開口41d至第1爪部51b之前端之距離
b‧‧‧自第1爪部51b之前端至第2架座橡膠52之與支架41相接之面之外緣的距離
c‧‧‧軸心
Claims (11)
- 一種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係具備有控制供給至制動部之制動液之液壓而進行防鎖死制動控制之液壓單元、安裝於車體之支架、以及組裝於形成在上述支架之開口而支持上述液壓單元之支持部,其特徵在於:上述支持部,具備固定於上述液壓單元之固定構件、以及位於上述固定構件與上述支架之間之第1振動吸收構件及第2振動吸收構件;上述第1振動吸收構件,具有勾掛於上述開口之第1爪部,並組裝於上述開口;上述第2振動吸收構件,組裝於上述第1振動吸收構件,而於與上述第1振動吸收構件之間夾持上述支架;上述第2振動吸收構件,形成有用以嵌合於上述第1振動吸收構件之嵌合部,且具有與上述支架相接的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其中,上述第2振動吸收構件相較於上述第1振動吸收構件之上述第1爪部,於從上述開口分離之位置,與上述支架相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其中,上述第1振動吸收構件之上述第1爪部之從上述開口至上述第1爪部之前端之距離,小於從上述前端至上述第2振動吸收構件之與上述支架相接之面之外緣之距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其中,上述第2振動吸收構件,具有勾掛於上述第1振動 吸收構件之第2爪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其中,上述第1振動吸收構件,相較於上述第2振動吸收構件,於貫通上述開口之方向形成為厚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其中,上述第2振動吸收構件,貫通上述第1振動吸收構件而安裝於上述第1振動吸收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其中,具備有按壓於上述第2振動吸收構件之與上述支架相接之面之背面、及從上述背面立起之側面,而抑制上述第2振動吸收構件之變形之輔助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其中,具備有組裝於形成在上述第1振動吸收構件或上述第2振動吸收構件之貫通孔內,且以上述支持部之上述固定構件貫通之方式而配置之套管。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其中,上述套管之外徑,相較於上述貫通孔形成為大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其中,上述套管,係外徑擴大為錐狀而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制動器液壓控制裝置,其中,於上述液壓單元與上述振動吸收構件之間存在有板狀之座面部,且上述座面部與上述套管形成為一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57770A JP2013112054A (ja) | 2011-11-25 | 2011-11-25 | 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31071A TW201331071A (zh) | 2013-08-01 |
TWI557005B true TWI557005B (zh) | 2016-11-11 |
Family
ID=48469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43896A TWI557005B (zh) | 2011-11-25 | 2012-11-23 | Brake hydraulic control device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783929B1 (zh) |
JP (1) | JP2013112054A (zh) |
CN (1) | CN104053583B (zh) |
IN (1) | IN2014DN03500A (zh) |
TW (1) | TWI557005B (zh) |
WO (1) | WO201307715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45517B2 (ja) * | 2015-04-27 | 2019-07-17 | ロベルト・ボッシュ・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Robert Bosch Gmbh | ブレーキ液圧ユニットの支持構造、及び、そのブレーキ液圧ユニットの支持構造を備えた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 |
JP2018083572A (ja) * | 2016-11-25 | 2018-05-31 | ローベルト ボッシュ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 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及び、モータサイクル用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
JP2019108054A (ja) * | 2017-12-19 | 2019-07-04 | ロベルト・ボッシュ・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Robert Bosch Gmbh | 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 |
JP2019182182A (ja) * | 2018-04-10 | 2019-10-24 | ロベルト・ボッシュ・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Robert Bosch Gmbh | 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 |
US10577024B2 (en) | 2018-06-25 | 2020-03-03 | Honda Motor Co., Ltd. | Bracket and mounting system for use in supporting a module within a vehicle |
DE102019104770A1 (de) * | 2019-02-26 | 2020-08-27 | Eberspächer Exhaust Technology GmbH & Co. KG | Sondenträgeranordnung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383515B1 (zh) * | 1959-10-01 | 1963-04-17 | ||
TW576815B (en) * | 2001-01-30 | 2004-02-21 | Honda Motor Co Ltd | Accommodation box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
JP2008285164A (ja) * | 2008-09-01 | 2008-11-27 | Hitachi Ltd | 液圧ユニット支持構造 |
JP2008291973A (ja) * | 2007-05-28 | 2008-12-04 |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 防振装置 |
CN101278140B (zh) * | 2005-09-29 | 2011-08-03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用于减振地悬挂成套设备的装置和成套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811288U (zh) * | 1971-06-18 | 1973-02-08 | ||
JPS5935755U (ja) * | 1982-08-30 | 1984-03-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空調ユニツトの防振装置 |
JPH04101040U (ja) * | 1991-02-01 | 1992-09-01 | 日野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防振取付機構 |
JP3803515B2 (ja) * | 1999-08-06 | 2006-08-02 | ニチアス株式会社 | マウント装置およびマウント装置形成方法 |
DE102005010433A1 (de) * | 2005-03-08 | 2006-09-14 | Daimlerchrysler Ag | Dämpfungslager |
DE102006052213A1 (de) * | 2006-11-06 | 2008-05-08 | Siemens Ag | Vor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eines Gehäuses an einem Befestigungsflansch eines Fahrzeugs |
JP5584478B2 (ja) * | 2009-04-30 | 2014-09-03 | ボッシュ株式会社 | 液圧ユニット支持構造 |
-
2011
- 2011-11-25 JP JP2011257770A patent/JP2013112054A/ja active Pending
-
2012
- 2012-10-31 EP EP12851986.5A patent/EP2783929B1/en active Active
- 2012-10-31 CN CN201280057700.3A patent/CN104053583B/zh active Active
- 2012-10-31 WO PCT/JP2012/078104 patent/WO201307715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11-23 TW TW101143896A patent/TWI557005B/zh active
-
2014
- 2014-04-30 IN IN3500DEN2014 patent/IN2014DN03500A/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383515B1 (zh) * | 1959-10-01 | 1963-04-17 | ||
TW576815B (en) * | 2001-01-30 | 2004-02-21 | Honda Motor Co Ltd | Accommodation box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
CN101278140B (zh) * | 2005-09-29 | 2011-08-03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用于减振地悬挂成套设备的装置和成套设备 |
JP2008291973A (ja) * | 2007-05-28 | 2008-12-04 |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 防振装置 |
JP2008285164A (ja) * | 2008-09-01 | 2008-11-27 | Hitachi Ltd | 液圧ユニット支持構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783929A4 (en) | 2015-04-08 |
CN104053583A (zh) | 2014-09-17 |
EP2783929B1 (en) | 2019-08-21 |
TW201331071A (zh) | 2013-08-01 |
WO2013077159A1 (ja) | 2013-05-30 |
EP2783929A1 (en) | 2014-10-01 |
IN2014DN03500A (zh) | 2015-06-05 |
CN104053583B (zh) | 2017-08-25 |
JP2013112054A (ja) | 2013-06-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57005B (zh) | Brake hydraulic control device | |
US9764723B2 (en) | Brake unit | |
JP4943220B2 (ja) | 液圧制御ユニットおよびブレーキ制御用液圧制御ユニット | |
JP5608230B2 (ja) | 少なくとも1つの主シリンダ接続開口を有する自動車液圧ユニットのポンプハウジング | |
KR101242645B1 (ko) | 차량용 부스터 조립체 | |
JP5760534B2 (ja) | Absアクチュエータ取付ブラケット | |
EP2640617B1 (en) | Braking liquid pressure control device | |
JP5562745B2 (ja) | 自動二輪車 | |
EP3778326B1 (en) | Brake hydraulic pressure control device | |
WO2013147247A1 (ja) | ボディリザーバ組立体 | |
JP5584478B2 (ja) | 液圧ユニット支持構造 | |
JP6580846B2 (ja) | 車両用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 | |
JP2019108054A (ja) | 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 | |
US7051643B1 (en) | Retainer for mounting a brake booster | |
JP7572772B2 (ja) | 液圧制御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支持構造 | |
US20240101078A1 (en) | Interface device for a component of a vehicle brake system | |
JP2008238834A (ja) | ブレーキ制御装置 | |
JP4726918B2 (ja) | 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のキャリパボディ | |
JP2019107960A (ja) | 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 | |
JP6521589B2 (ja) | 車両ブレーキ装置 | |
JP2008302933A (ja) | ブレーキ用マスターシリン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