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65906Y - 磁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磁减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65906Y CN201065906Y CNU2007201519590U CN200720151959U CN201065906Y CN 201065906 Y CN201065906 Y CN 201065906Y CN U2007201519590 U CNU2007201519590 U CN U2007201519590U CN 200720151959 U CN200720151959 U CN 200720151959U CN 201065906 Y CN201065906 Y CN 201065906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ic
- guiding loop
- stator
- magnetic guiding
- m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磁减振器,由定子和动子组成。在定子和动子中均设置轴向充磁的环形永磁体,且两个环形永磁体沿径向异性极平行相对;或者在定子和动子中任意一方设置轴向充磁的环形永磁体,而另一方设置与环形永磁体沿径向平行相对的导磁环。在环形永磁体的两端设置导磁圆环,定子和动子的导磁圆环沿径向凸出各自的永磁环,定子和动子的导磁圆环隔间隙平行相对,在定子和动子的导磁圆环之间设置感应线圈,感应线圈与定子导磁圆环固定,利用磁阻效应和电磁感应减振,能利用振动能量发电,漏磁很小,能适应较高的温度环境,应用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振器,特别是一种磁减振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减振器有弹簧式和流体阻尼式。弹簧式利用其弹性恢复性能实现减振,但是,弹簧减振容易产生激振和疲劳,高频减振性能差,工作时还产生噪声;流体阻尼式由带有过流孔的活塞及与之配合的缸筒组成,活塞通过一杆件与被减振体联接,在缸筒内装有流体(油、气或其它流体介质),活塞运动时,流体通过过流孔,对活塞产生阻尼力实现减振,但这种减振器,阻尼力变化有限,也难适用于高频振动,而且流体易泄漏。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永磁式减振器,不同程度地改善了传统的减振器性能,但有以下缺陷:1.利用两个永磁体同极性间的斥力实现减振,这种减振器要求永磁体有高的矫顽力以免退磁,但目前高矫顽力的稀土永磁居里温度却低,无法适应高温环境;2.磁斥力型减振器中的磁力线因相斥而从轴向工作间隙横向挤出,无法形成闭合回路,漏磁很大,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磁减振器,能克服上述传统减振器及现有的永磁式减振器的缺陷,能将振动能量转换为有用的电能,而且成本低、免维护、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按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由定子和动子组成,定子和动子之间有间隙不接触。在定子和动子中均设置轴向充磁的环形永磁体,且两个环形永磁体沿径向异性极平行相对;或者在定子和动子中任意一方设置轴向充磁的环形永磁体,而另一方设置与环形永磁体沿径向平行相对的导磁环。在环形永磁体的两端设置导磁圆环,定子和动子的导磁圆环沿径向凸出各自的永磁环,定子和动子的导磁圆环隔间隙平行相对,并且定子和动子的导磁圆环由于永磁环的磁力线导入相互吸引。在定子和动子的导磁圆环之间设置感应线圈,感应线圈与定子导磁圆环固定。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定子和动子沿轴向发生相对位移,由于磁阻效应,定子的导磁圆环的内圆和动子的导磁圆环的外圆相互产生斜拉力,斜拉力分解为径向和轴向力,径向力相抵消而为零,而轴向力是减振需要的阻尼力;定子和动子沿轴向发生相对位移的时,在感应线圈产生感应电流,此电流经整流调压给蓄电池充电或直接使用,同时,由楞次定律知此电流的磁场阻碍定子和动子相对位移,阻碍力也是减振需要的阻尼力。所述定子和动子,根据实际应用可相互转换,即定子作为动子,动子作为定子。使用时动子与被减振体联接,定子与固定座联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现有永磁式减振器所有优点,而且还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利用定子和动子永磁引力实现减振,对永磁体的矫顽力要求不是很高,扩大了选取永磁体的范围;而且因为定子和动子吸引磁通穿过间隙形成闭合回路,所以漏磁很小,对环境污染小。
2.利用感应线圈将振动能量转换为可用的电能,而不是象弹簧活塞式减振器或有些永磁式减振器以摩擦方式将振动能量转换为热能浪费掉。
3.本实用新型利用永磁力与感生电磁力同时形成减振阻尼力,减振效果更好。
4.对永磁体的矫顽力要求不一定很高,在保证剩磁要求下,可选择高居里温度的永磁体;在定子和动子中任意一方设置轴向充磁的环形永磁体,而另一方设置与环形永磁体沿轴向平行相对的导磁环,在实际应用中将处于高温的一方设置导磁环,而另一方设置环形永磁体。由于这两个原因,本实用新型能适应温度较高的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示。本实用新型由定子和动子构成。定子由轴向充磁的永磁环1、导磁环I 5和导磁环II 6、非磁性联接筒10、非磁性端盖4和9联结组成;动子由轴向充磁的永磁环2、导磁环III 3和导磁环IV 7、非磁性轴8固结组成;动子置于定子之中,永磁环1的轴向尺寸与永磁环2的相等,永磁环1与永磁环2沿径向异性极平行相对,导磁环I 5、导磁环II 6、导磁环III 3、导磁环IV 7的轴向尺寸相等,导磁环III 3和导磁环IV 7的外圆离开导磁环I 5和导磁环II 6的内圆一间隙,在非工作状态,导磁环III 3和导磁环IV 7与导磁环I 5和导磁环II 6沿轴向对齐,非磁性轴8与非磁性端盖4和9的中孔配成滑动配合。永磁环1和永磁环2的数量,导磁环I 5、导磁环II6、导磁环III 3、导磁环IV 7的数量,根据实际要求设计确定。
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2示,保持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定子不变,将其导磁环III 3、永磁环2及导磁环IV 7用导磁体11代替。当被减振体温度高于所用永磁体的居里温度,且被减振体需要和动子联接时,用本实施方式的减振器。
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3示,保持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动子不变,将其导磁环I 5、永磁环1及导磁环II 6用导磁体12代替。当被减振体温度高于所用永磁体的居里温度,且被减振体需要和定子联接时,用本实施方式的减振器。
具体实施方式四:如图4示,将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减振器定子和动子之间隙加大,并在定子导磁环I 5和导磁环II 6的内圆设置感应线圈13,感应线圈13外接整流调压器,整流调压器再与蓄电池连接,当所述减振器工作时,感应线圈13能将振动能量转换为感生电流,然后通过整流调压器直接使用或给蓄电池充电,同时,感应线圈13产生的感应磁场起到减振作用。所以,设置感应线圈13一举两得。
具体实施方式五:如图5示,将具体实施方式二所述减振器定子和动子之间隙加大,并在定子导磁环I 5和导磁环II 6的内圆设置感应线圈13,感应线圈13外接整流调压器,整流调压器再与蓄电池连接,当所述减振器工作时,感应线圈13能将振动能量转换为感生电流,然后通过整流调压器直接使用或给蓄电池充电。
具体实施方式六:如图6示,将具体实施方式三所述减振器定子和动子之间隙加大,并在定子导磁体12的内圆设置感应线圈13,感应线圈13外接整流调压器,整流调压器再与蓄电池连接,当所述减振器工作时,感应线圈13能将振动能量转换为感生电流,然后通过整流调压器直接使用或给蓄电池充电。
Claims (6)
1.一种磁减振器,其特征是:定子由轴向充磁的永磁环(1)、导磁环I(5)和导磁环II(6)、非磁性联接筒(10)、非磁性端盖(4)和(9)联结组成;动子由轴向充磁的永磁环(2)、导磁环III(3)和导磁环IV(7)、非磁性轴(8)固结组成;动子置于定子之中,永磁环(1)的轴向尺寸与永磁环(2)的相等,永磁环(1)与永磁环(2)沿径向异性极平行相对,导磁环I(5)、导磁环II(6)、导磁环III(3)、导磁环IV(7)的轴向尺寸相等,导磁环III(3)和导磁环IV(7)的外圆离开导磁环导磁环I(5)和导磁环II(6)的内圆一间隙,在非工作状态,导磁环III(3)和导磁环IV(7)与导磁环I(5)和导磁环II(6)沿轴向对齐,非磁性轴(8)与非磁性端盖(4)和(9)的中孔配成滑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减振器,其特征是:将其导磁环III(3)、永磁环(2)及导磁环IV(7)用导磁体(11)代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减振器,其特征是:将其导磁环I(5)、永磁环(1)及导磁环II(6)用导磁体(12)代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减振器,其特征是:将所述定子和动子之间隙加大,并在定子导磁环I(5)和导磁环II(6)的内圆设置感应线圈(13),感应线圈(13)外接整流调压器,整流调压器再与蓄电池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减振器,其特征是:将所述减振器定子和动子之间隙加大,并在定子导磁环I(5)和导磁环II(6)的内圆设置感应线圈(13),感应线圈(13)外接整流调压器,整流调压器再与蓄电池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磁减振器,其特征是:将所述减振器定子和动子之间隙加大,并在定子导磁体(12)的内圆设置感应线圈(13),感应线圈(13)外接整流调压器,整流调压器再与蓄电池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519590U CN201065906Y (zh) | 2007-06-19 | 2007-06-19 | 磁减振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519590U CN201065906Y (zh) | 2007-06-19 | 2007-06-19 | 磁减振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65906Y true CN201065906Y (zh) | 2008-05-28 |
Family
ID=39483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15195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65906Y (zh) | 2007-06-19 | 2007-06-19 | 磁减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65906Y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32352A (zh) * | 2010-04-15 | 2010-09-15 | 清华大学 | 一种低频三自由度隔振器 |
CN102011822A (zh) * | 2010-10-20 | 2011-04-13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混合式隔振器 |
CN102352905A (zh) * | 2011-10-12 | 2012-02-15 | 黄强 | 用悬浮磁体在减震工作状态可提高发电效率的减震器 |
CN102678803A (zh) * | 2012-06-06 | 2012-09-19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具有速度检测功能的阻尼力可控电磁阻尼器 |
CN103016601A (zh) * | 2012-12-11 | 2013-04-03 | 江苏大学 | 一种可发电的车辆液压减震器总成 |
CN104141717A (zh) * | 2014-06-30 | 2014-11-12 | 山东科技大学 | 一种用于抑制转子振动的大阻尼混合式磁阻尼器 |
CN104930099A (zh) * | 2015-06-26 | 2015-09-23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基于圆柱磁铁副的双向旋转阻尼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787591A (zh) * | 2016-12-28 | 2017-05-31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摆动式振动能量收集装置 |
CN112253399A (zh) * | 2020-10-20 | 2021-01-22 | 潘铨 | 一种防冲击式海上风力发电设备 |
DE102021132806A1 (de) | 2021-12-13 | 2023-06-15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Induktive Magnetanordnung für eine Radaufhäng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Radaufhängung und Kraftfahrzeug |
-
2007
- 2007-06-19 CN CNU2007201519590U patent/CN201065906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32352A (zh) * | 2010-04-15 | 2010-09-15 | 清华大学 | 一种低频三自由度隔振器 |
CN101832352B (zh) * | 2010-04-15 | 2012-10-10 | 清华大学 | 一种低频三自由度隔振器 |
CN102011822A (zh) * | 2010-10-20 | 2011-04-13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混合式隔振器 |
CN102011822B (zh) * | 2010-10-20 | 2013-03-20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混合式隔振器 |
CN102352905A (zh) * | 2011-10-12 | 2012-02-15 | 黄强 | 用悬浮磁体在减震工作状态可提高发电效率的减震器 |
CN102678803A (zh) * | 2012-06-06 | 2012-09-19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具有速度检测功能的阻尼力可控电磁阻尼器 |
CN103016601A (zh) * | 2012-12-11 | 2013-04-03 | 江苏大学 | 一种可发电的车辆液压减震器总成 |
CN103016601B (zh) * | 2012-12-11 | 2015-04-22 | 江苏大学 | 一种可发电的车辆液压减震器总成 |
CN104141717A (zh) * | 2014-06-30 | 2014-11-12 | 山东科技大学 | 一种用于抑制转子振动的大阻尼混合式磁阻尼器 |
CN104141717B (zh) * | 2014-06-30 | 2016-08-17 | 山东科技大学 | 一种用于抑制转子振动的大阻尼混合式磁阻尼器 |
CN104930099A (zh) * | 2015-06-26 | 2015-09-23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基于圆柱磁铁副的双向旋转阻尼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787591A (zh) * | 2016-12-28 | 2017-05-31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摆动式振动能量收集装置 |
CN112253399A (zh) * | 2020-10-20 | 2021-01-22 | 潘铨 | 一种防冲击式海上风力发电设备 |
CN112253399B (zh) * | 2020-10-20 | 2022-03-15 | 山西天宝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防冲击式海上风力发电设备 |
DE102021132806A1 (de) | 2021-12-13 | 2023-06-15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Induktive Magnetanordnung für eine Radaufhäng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Radaufhängung und Kraftfahrzeug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065906Y (zh) | 磁减振器 | |
CN201065907Y (zh) | 磁力减振器 | |
US971642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al electromagnetic power arrays | |
US20110278963A1 (en) | Electrodynamic Linear Oscillating Motor | |
CN102710043B (zh) | 具有励磁回路变磁阻及漏磁路径功能的永磁电机转子 | |
CN201062645Y (zh) | 自调磁减振器 | |
CN101328946B (zh) | 自调磁减振器 | |
CN103016589A (zh) | 基于Halbach永磁阵列的电磁式馈能减震器 | |
US20070175716A1 (en) | Shock absorber generator | |
CN104723818B (zh) | 一种汽车轮内主动悬架用直线电机减振器 | |
CN106763184B (zh) | 一种六极径向-轴向混合磁轴承 | |
WO2012035858A1 (ja) | 発電装置とその充電装置 | |
US20170324303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al electromagnetic power arrays | |
CN108638780A (zh) | 一种基于麦弗逊式结构的电磁直线馈能悬架 | |
CN110994932A (zh) | 基于混合气隙的高频直动式力马达 | |
CN104553782A (zh) | 一种主动轮内直线电机式减振器 | |
CN104319975A (zh) | 单槽单极圆筒动磁直线交流发电机 | |
CN211127517U (zh) | 基于混合气隙的高频直动式力马达 | |
CN104455141A (zh) | 串联磁路混合励磁直线电磁阻尼器 | |
CN104753305A (zh) | 基于汽车减震器的直线发电机 | |
CN101832356A (zh) | 自适应双控磁流变阻尼器 | |
CN102223049A (zh) | 永磁直线发电机、磁流变阻尼器及其磁流变减振系统 | |
CN201830126U (zh) | 一种永磁阻尼直线发电装置 | |
Dhangar et al. | Magnetic piston operated engine | |
CN203743283U (zh) | 能量回收式阻尼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28 Termination date: 20100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