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8222A - 显示器件、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器件、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48222A CN1848222A CNA2006100754076A CN200610075407A CN1848222A CN 1848222 A CN1848222 A CN 1848222A CN A2006100754076 A CNA2006100754076 A CN A2006100754076A CN 200610075407 A CN200610075407 A CN 200610075407A CN 1848222 A CN1848222 A CN 18482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frame
- hyte
- subframes
- belongs
- lumino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66—Reduction of sub-frame artefact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7—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 G09G3/2018—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by time modulation using two or more time intervals
- G09G3/2022—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by time modulation using two or more time intervals using sub-frames
- G09G3/2033—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by time modulation using two or more time intervals using sub-frames with splitting one or more sub-frames corresponding to the most significant bits into two or more sub-frame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7—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 G09G3/2018—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by time modulation using two or more time intervals
- G09G3/2022—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by time modulation using two or more time intervals using sub-frames
- G09G3/204—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by time modulation using two or more time intervals using sub-frames the sub-frames being organized in consecutive sub-frame grou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用于减少在通过时间灰度法显示时出现的伪轮廓线。当通过n位表示灰度等级时,将位分成三个位组,并将一个帧分成两个子帧组。然后将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 a(0<a<n) 个子帧分成三份或更多份,并将其大约每一半布置在每个子帧组中;将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b(0<b<n)个子帧分成两份,并将其每个布置在每个子帧组中;以及将与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 c(0≤c<n和a+b+c=n)个子帧布置在至少一个子帧组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器件及其驱动方法,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用时间灰度(time gray scale)法的显示器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所谓的自发光显示器件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其使用由例如发光二极管(LED)的发光元件形成像素。作为用于这样的自发光显示器件的发光元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也称作“有机EL元件”、“电致发光(EL)元件”等)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它们已经被用于EL显示器等。例如OLED的发光元件是自发光的,因此,相对于液晶显示器其具有许多优点,例如较高的像素可见度、无背光、更高的响应速度。此外,发光元件的亮度受流入该发光元件的电流值控制。
作为控制这样的显示器件的光发射灰度的驱动方法,具有数字灰度法和模拟灰度法。在数字灰度法中,发光元件通过以数字方式控制来开启/关闭以便表示灰度等级。另一方面,在模拟灰度法中,具有以模拟方式控制发光元件的发射强度的方法,以及以模拟方式控制发光元件的发射时间的方法。
在数字灰度法的情况下,只有发光状态和不发光状态的两种状态,使得只能显示两个灰度级。因此,通过组合另外的方法来获得多灰度显示。作为用于获得多灰度的方法,在许多情况下都使用时间灰度法。
作为以数字方式控制像素的显示状态并组合时间灰度法来表示灰度等级的显示器,除了使用数字灰度法的有机EL显示器之外还有一些显示器,例如等离子体显示器。
时间灰度法是一种通过控制发光期间的长度和光发射的频率来表示灰度等级的方法。即,将一个帧分成多个子帧,每个子帧例如都通过光发射次数或发光期间被加权,并且相对每个灰度级来微分全部的权重(光发射次数之和或发光期间之和),由此表示灰度等级。已知当使用这样的时间灰度法时会出现被称作伪轮廓线(pseudo contour)(或假轮廓线)的显示缺陷。因此,已经开始研究该问题的解决方案(见专利文献1)。
此外,已经增加帧频率以减少伪轮廓线。作为其中一种方法,有一种将子帧的长度减半使得一个帧内的子帧数量加倍的方法。这实质上与帧频率加倍是相同的(见专利文献2)。在本说明书中将此方法称为“两倍速度帧法”。
此处考虑的是5位(即5比特)显示(32个灰度级)的情况。首先,在图43中显示了按照传统时间灰度法的子帧的选择方法,即,每个子帧在每个灰度级是发光还是不发光。在图43中,将一个帧分成5个子帧(SF1至SF5)并设定子帧的发光期间的各自的长度,使得SF1=1,SF2=2,SF3=4,SF4=8,SF5=16;即,每个发光期间的长度是2的幂。注意,灰度级1与长度为1的发光期间彼此对应。通过组合这些发光期间,能够以32个灰度级(5位灰度)进行显示。
此处说明看图43的方式。在由O标志表示的子帧中进行发光,而在由X标志表示的子帧中不进行发光。通过选择子帧以便在每个灰度级进行发光来表示灰度等级。例如,在灰度级为0的情况中,在SF1至SF5中不进行发光。在灰度级为1的情况中,在SF2至SF5中不进行发光,而在SF1中进行发光。在灰度级为7的情况中,在SF4和SF5中不进行发光,而在SF1至SF3中进行发光。
接下来,图44中显示的是将双倍速度帧方法用于图43的情况的示例。将图43中的每个子帧等分成两个,由此形成10个子帧(SF1至SF10),并且其发光期间的各自的长度是SF1=0.5,SF2=1,SF3=2,SF4=4,SF5=8,SF6=0.5,SF7=1,SF8=2,SF9=4,SF10=8。结果,帧频率基本上被加倍。
此外,也能够类似地考虑6位(即6比特)显示(64个灰度级)的情况。图46中显示的是将双倍速度帧方法用于按照图45所示的时间灰度法的6位显示的子帧结构的示例。将图45中的每个子帧等分成两个,由此形成12个子帧(SF1至SF12),并且其发光期间的各自的长度是SF1=0.5,SF2=1,SF3=2,SF4=4,SF5=8,SF6=16,SF7=0.5,SF8=1,SF9=2,SF10=4,SF11=8,SF12=16。注意,灰度级1与长度为1的发光期间彼此对应。类似于5位显示的情况,通过选择子帧以便在每个灰度级进行发光来表示灰度等级。
如上所述,通过将每子帧等分成两个,能够实质上将帧频率增加到2倍。
此外,作为用于增加帧频率的其它方法,还有一种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方法。
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8位(即8比特)显示(256个灰度级)的情况。图47A和47B示出了在此情况中子帧的选择方法。在8位显示的情况中,按照传统的时间灰度法,将一个帧分成8个子帧,并设定子帧的发光期间的各自的长度,使其为1、2、4、8、16、32、64、128,因此每个发光期间的长度是2的幂。专利文献3中描述的是在8个子帧中按照发光期间减小的顺序只分开4个子帧的示例,图47A中显示了此情况下的子帧的选择方法。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描述的示例是,不通过设定发光期间的每个长度使其为2的幂而是通过使用5个高序位中邻近位之差为16的等差级数表示的256个灰度级的情况,例如1、2、4、8、16、32、48、64和80的情况,只有5个子帧以减小发光期间的顺序被分割。图47B中显示了此情况下的子帧的选择方法。
通过使用上述的方法,能够实质上增加帧频率。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No.2903984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No.2004-151162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No.2001-42818
但是,即使在双倍速度帧法中,大量地改变对发光期间的选择的情况下也依然出现伪轮廓线。
首先,考虑5位显示的情况。假设使用图44中所示的子帧,在像素A中表示灰度级15,而在邻近像素A的像素B中表示灰度级16。在图48A和48B中显示了此情况下的每个子帧中的发光状态或不发光的状态。在此,图48A显示了只观看像素A或B而不移动视线轴的情况下。在此情况下不出现伪轮廓线。这是因为眼睛按照视线轴通过的亮度总和来感觉亮度。因此,眼睛感觉在像素A中灰度级为15(=4+2+1+0.5+4+2+1+0.5),在像素B中灰度级为16(=8+8)。也就是说,眼睛感觉到精确的灰度级。
另一方面,假设视线轴从像素A移动到像素B,或者从像素B移动到像素A。图48B显示了情况。在此情况下,根据视线轴的移动,眼睛感觉到有时候灰度级为15.5(=4+2+1+0.5+8)或者为23.5(=8+8+4+2+1+0.5)。尽管正常应当看见的灰度级是15和16,但是看见的灰度级将是15.5或23.5,因此产生了伪轮廓线。
接下来,图49显示了6位显示(64个灰度级)的情况。例如,假设在像素A中表示灰度级31,而在邻近像素A的像素B中表示灰度级32。类似于5位显示的情况,根据视线轴的移动,眼睛感觉到有时候灰度级为31.5(=8+4+2+1+0.5+16)或者为47.5(=16+16+8+4+2+1+0.5)。尽管正常应当看到的灰度级是31和32,但是看到的灰度级将是31.5或47.5,因此产生了伪轮廓线。
此外,图50A中显示了图47A的情况,图50B中显示了图47B的情况。例如,假设在像素A中表示灰度级127,而在邻近像素A的像素B中表示灰度级128。类似于上文中所述的情况,根据视线轴的移动,感觉到的灰度级是不同的。例如,在图50A中的情况中,眼睛感觉到有时候灰度级为121(=64+32+16+8+1)或者为134(=32+16+8+8+4+2+64)。在图50B中的情况中,眼睛感觉到有时候灰度级为120(=40+24+32+16+8)或者为134(=32+16+8+8+4+2+40+24)。在任一情况下,尽管正常应当看到的灰度级是127和128,但是看到的灰度级过宽,因此产生了伪轮廓线。
此外,在双倍速度帧法中,增加子帧的数量使得负荷比(发光期间与一个帧的比例)降低。因此,为了实现与不使用双倍速度帧法相同的平均亮度,则增加施加到发光元件的电压,因此增加功耗,并降低了发光元件的可靠性等。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少量子帧并能够减少伪轮廓线的显示器件,以及其驱动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中发明了下面所述的驱动方法。
按照本发明,在一种用于在通过n位(此处n是整数)表示灰度等级的情况下,通过将一个帧分成多个子帧来表示灰度等级的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中,将分别由二进制表示的灰度的位分类成第一位组、第二位组和第三位组的三种位组;将一个帧分成两个子帧组;将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a(此处,a是满足0<a<n的整数)个子帧分成三份或更多份,并将其大约每一半布置在该一个帧的两个子帧组的每个子帧组中;将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b(此处,b是满足0<b<n的整数)个子帧分成两份,并将其每个布置在该一个帧的两个子帧组的每个子帧组中;以及将与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c(此处,c是满足0≤c<n和a+b+c=n的整数)个子帧布置在该一个帧的两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子帧组中;其中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和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出现顺序在该一个帧的两个子帧组之间大约是相同的。此处,“大约一半”表示下面的情况,假设将子帧分成x份,并将x个子帧分成y个子帧和z个子帧(z=x-y;y>z)以便分别布置在子帧组中,z与y的比(即,z/y)是0.5或更大。也就是,包含的情况是,假设将子帧分成3份,并将这些子帧分成1个子帧和2个子帧以便分别布置在子帧组中。当然,可以是精确的一半并且在1≥z/y≥0.5的范围内。优选地,可以在1≥z/y≥0.65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1≥z/y≥0.8的范围内。
按照本发明,在一种用于在通过n位(此处n是整数)表示灰度等级的情况下,通过将一个帧分成多个子帧来表示灰度等级的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中,将分别由二进制表示的灰度的位分类成第一位组、第二位组和第三位组的三种位组;将一个帧分成k(此处k是满足k≥3的整数)个子帧组;将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a(此处,a是满足0<a<n的整数)个子帧分成(k+1)份或更多份,并将其布置在该一个帧的k个子帧组中使其包含大约相同的数量;将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b(此处,b是满足0<b<n的整数)个子帧分成k份,并将其每个布置在该一个帧的k个子帧组的每个子帧组中;以及将与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c(此处,c是满足0≤c<n和a+b+c=n的整数)个子帧分成(k-1)份或更少份或者不分割,并将其布置在该一个帧的k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子帧组中;其中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和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出现顺序在该一个帧的k个子帧组之间大约是相同的。此处,“大约相同的数量”表示下面的情况,对于布置在子帧组中的分开的子帧,当布置的子帧的最大数量是Y而其最小数量是Z时,Z与Y的比(即,Z/Y)是0.5或更大。也就是,包含的情况是,假设将子帧分成4份以便布置在3个子帧组中,则将子帧分成1个子帧、1个子帧和2个子帧(即,Z=1、Y=2)以便分别布置在子帧组中。当然,可以是完全相同的数量并且在1≥Z/Y≥0.5的范围内。优选地,可以在1≥Z/Y≥0.65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1≥Z/Y≥0.8的范围内。
此处,子帧组表示包括多个子帧的组。应当注意,当把一个帧分成多个子帧组时,每个子帧组中含有的子帧的数量没有限制;但是,子帧组每个优选地包括大约相同数量的子帧。此外,每个子帧组中发光期间的长度没有限制;但是,在各子帧组中发光期间的长度优选地大约是相等的。
此外,在此说明书中,将使用二进制表示的灰度级的位被分类成三种位组,即第一位组、第二位组和第三位组。根据对应于灰度级的每个位的子帧的分割份数来区分这三种位组。也就是,此处定义了第一位组是用于包括一位的组,其中与该灰度级的位对应的子帧被分割的数量大于子帧组的数量;第二位组是用于包括一位的组,其中与该灰度级的位对应的子帧被分割的数量等于子帧组的数量;第三位组是用于包括一位的组,其中与该灰度级的位对应的子帧被分割的数量小于子帧组的数量或者没有被分割。因此,高序位(大加权的位)包含在第一位组中、中序位(中间加权的位)包含在第二位组中、低序位(低加权的位)包含在第三位组中不是必需的。例如,如果其子帧分割的数量等于子帧组的数量,甚至可以将高序位包含在第二子帧组中,而如果其子帧分割的数量小于子帧组的数量,则高序位可以包含在第三子帧组中。类似地,如果其子帧分割的数量等大于子帧组的数量,甚至可以将低序位包含在第一子帧组中,而如果其子帧分割的数量等于子帧组的数量,则低序位可以包含在第二子帧组中。
应当注意,子帧的分割意味着分割包含在子帧中的发光期间的长度。
此外,“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和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出现顺序大约是相同的”不仅包括精确匹配的情况,也包括将与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插入在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和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之间的情况。
应当注意,在本发明中,能够使用各种形式的晶体管;因此,使用的晶体管的种类没有限制,因此,可以是使用以非晶硅或多晶硅为代表的非单晶半导体膜的薄膜晶体管(TFT)、使用半导体衬底或SOI衬底形成的MOS晶体管、结式晶体管、双极型晶体管、使用例如ZnO或InGaZnO的化合物半导体的晶体管、使用有机半导体或碳纳米管的晶体管、或者其它的晶体管。此外,晶体管可以设置在任何类型的衬底上,衬底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因此,例如,能够将晶体管设置在单晶衬底、SOI衬底、玻璃衬底、塑料衬底、纸衬底、玻璃纸衬底、石头衬底等。此外,可以使用衬底来形成晶体管,之后可以将该晶体管转移到其它的衬底以提供在该衬底上。
应当注意,在本发明中,“连接”意味着电连接和直接连接;因此,在本发明所公开的结构中,可以在指定的连接之间设置能够电连接的其它元件(例如,开关、晶体管、电容器、电感器、电阻器或二极管)。或者,不必在该配置中设置其它的元件。注意,只有在不设置能够电连接的其它元件的前提下使其直接连接来执行连接的情况(不包括电连接的情况),被称作“直接连接”或“以直接方式连接”。此外注意,“电连接”包括电连接的情况也包括直接连接的情况。
注意,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半导体器件”是指具有包括半导体元件(例如,晶体管或二极管)的电路的器件。此外,半导体器件也可以指能够通过使用半导体特性工作的每种器件。此外,“显示器件”是指具有显示元件(例如液晶元件或发光元件)的器件。此外,显示器件也可以指显示板的主体,显示板中在衬底上形成了多个像素和用于驱动像素的外围驱动器电路,每个像素包括例如液晶元件或EL元件的显示元件,该显示板还可以包括具有柔性印刷电路(FPC)或印刷线路板(PWB)的显示板。此外,“发光器件”是指具有例如特别是EL元件或用于FED的元件的自发光显示元件的显示器件。“液晶显示器件”是指具有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器件。
注意,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的区别在结构上是困难的。此外,根据电路的工作,其各自电位的高度可以相反。因此,在此说明书中,没有指定源极和漏极,而是将它们称作“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例如,当第一电极是源极时,第二电极就是漏极,而当第一电极是漏极时,第二电极就是源极。
按照本发明,能够减少伪轮廓线。因此,提高了图像质量,使得能够显示清晰的图像。此外,与传统的双倍速度帧法相比提高了负荷比,并且能够降低施加到发光元件的电压,由此能够减小功耗并能够抑制发光元件的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按照本发明驱动方法的子帧选择方法的示例的图表;
图2A和2B是显示以本发明的驱动方法降低伪轮廓线的原因的图示;
图3是显示按照本发明驱动方法的子帧选择方法的示例的图表;
图4是显示按照本发明驱动方法的子帧选择方法的示例的图表;
图5A和5B是显示以本发明的驱动方法降低伪轮廓线的原因的图示;
图6是显示按照本发明驱动方法的子帧选择方法的示例的图表;
图7是显示按照本发明驱动方法的子帧选择方法的示例的图表;
图8是显示按照本发明驱动方法的子帧选择方法的示例的图表;
图9是显示按照本发明驱动方法的子帧选择方法的示例的图表;
图10是显示按照本发明驱动方法的子帧选择方法的示例的图表;
图11A和11B是显示按照本发明驱动方法的子帧选择方法的示例的图表;
图12是显示按照本发明驱动方法的子帧选择方法的示例的图表;
图13A和13B是显示按照本发明驱动方法的子帧选择方法的示例的图表;
图14A和14B是显示按照本发明驱动方法的子帧选择方法的示例的图表;
图15是显示在以本发明的驱动方法执行伽马修正的情况下子帧的选择方法的示例的图表;
图16A和16B是显示在以本发明的驱动方法执行伽马修正的情况下灰度级与亮度之间关系的图示;
图17是显示在以本发明的驱动方法执行伽马修正的情况下子帧的选择方法的示例的图表;
图18A和18B是显示在以本发明的驱动方法执行伽马修正的情况下灰度级与亮度之间关系的图示;
图19A和19B是显示以本发明的驱动方法降低伪轮廓线的原因的图示;
图20A和20B是显示以本发明的驱动方法降低伪轮廓线的原因的图示;
图21是显示在本发明的驱动方法中子帧的出现顺序的示例的图表;
图22是显示按照本发明驱动方法的子帧选择方法的示例的图表;
图23是显示按照本发明驱动方法的子帧选择方法的示例的图表;
图24是显示在信号写入期间与像素的发光期间彼此分开的情况下时序图的示例的图示;
图25是显示在信号写入期间与像素的发光期间彼此分开的情况下像素配置的示例的图示;
图26是显示在信号写入期间与像素的发光期间没有彼此分开的情况下时序图的示例的图示;
图27是显示在信号写入期间与像素的发光期间没有彼此分开的情况下像素配置的示例的图示;
图28是显示在一个栅极选择期间内选择两行的时序图示例的图示;
图29是显示在执行像素的信号擦除操作的情况下时序图的示例的图示;
图30是显示在执行像素的信号擦除操作的情况下像素配置的示例的图示;
图31是显示在执行像素的信号擦除操作的情况下像素配置的示例的图示;
图32是显示在执行像素的信号擦除操作的情况下像素配置的示例的图示;
图33是显示在执行像素的信号擦除操作的情况下时序图的示例的图示;
图34A至34C是显示使用本发明驱动方法的显示器件的示例的图示;
图35是显示使用本发明驱动方法的显示器件的示例的图示;
图36是显示在使用本发明驱动方法的显示器件中像素部分设计的示例的图示;
图37是显示用于控制本发明驱动方法的硬件的示例的图示;
图38是显示使用本发明驱动方法的移动电话的示例的视图;
图39A和39B每个是显示使用本发明驱动方法的显示板的示例的图示;
图40是显示使用本发明驱动方法的EL模块的示例的视图;
图41是显示使用本发明驱动方法的EL电视接收机的示例的图示;
图42A至42H每个是显示应用了本发明驱动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示例的视图;
图43是显示按照传统的时间灰度法的子帧选择方法的示例的图表;
图44是显示按照传统的双倍速度帧法的子帧选择方法的示例的图表;
图45是显示按照传统的时间灰度法的子帧选择方法的示例的图表;
图46是显示按照传统的双倍速度帧法的子帧选择方法的示例的图表;
图47A和47B每个是显示按照传统的双倍速度帧法的子帧选择方法的示例的图示;
图48A和48B是显示在传统的双倍速度帧法中产生伪轮廓线的原因的图示;
图49是显示在传统的双倍速度帧法中产生伪轮廓线的原因的图示;
图50A和50B是显示在传统的双倍速度帧法中产生伪轮廓线的原因的图示;
图51是显示按照本发明驱动方法的子帧选择方法的示例的图表;
图52A至52E是显示可用于本发明的薄膜晶体管的制造过程的示例的视图;
图53A和53B是给出具有本发明的像素配置的显示板的视图;
图54是显示可用于具有本发明的像素配置的显示器件的发光元件的示例的图示;
图55A和55C每个是显示发光元件的光发射结构的视图。
图56是使用滤色镜执行全彩色显示的显示板的局部剖面图;
图57A和57B是显示板的局部剖面图;
图58A和58B是显示板的局部剖面图;
图59A和59B是显示板的局部剖面图;
图60A和60B是显示板的局部剖面图;
图61A和61B是显示板的局部剖面图;
图62A和62B是显示板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方式充分地说明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各种变化和修改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除非这样的变化和修改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否则它们应当被解释为包含在其中。
(实施方式1)
例如,此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示例是将本发明的驱动方法用于5位显示(32个灰度级)的情况以及用于6位显示(64个灰度级)的情况。
在此实施方式的驱动方法的示例中,按照传统的时间灰度法,将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分成4份,将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分成2份,与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未被分割。然后,将1个帧分成前半和后半的2个子帧组,并且将属于第一位组的每两个分开的位布置在每个子帧组中。将属于第二位组的分开的位中的1位布置在每个子帧组中,将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布置在一个或两个子帧组中。此时,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和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的出现顺序在两个子帧组之间大约是相同的。注意,可以认为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它们没有被分开或者它们曾经被分成两份,然后整合在一个子帧内。
首先考虑5位(即5比特)显示(32个灰度级)的情况。首先说明在每个灰度级中子帧的选择方法,即,每个子帧在每个灰度级是发光还是不发光。此处,图1显示了在通过5位表示灰度等级的情况下按照本发明的子帧的选择方法。在图1中,按照传统的时间灰度法(图43),假设为第一位组分配一位,为第二位组分配两位,为第三位组分配两位,SF5被分配给属于第一位组的位,SF3和SF4被分配给属于第二位组的位,SF2和SF1被分配给属于第三位组的位。然后,将SF5等分成4份,分别将SF3和SF4等分成2份,而不分割SF1和SF2。接下来,将属于第一位组的4个分开的位的每两个布置在每个子帧组中,将属于第二位组的2个分开的位中的一个布置在每个子帧组中,并且分别将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布置在子帧组中。也就是,将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布置在图1的SF4、SF5、SF9、SF10中,将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布置在图1的SF2、SF3、SF7、SF8中,并将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布置在图1的SF1、SF6中。结果,子帧的数量变为10个,并且子帧的发光期间的各自的长度是SF1=1,SF2=2,SF3=4,SF4=4,SF5=4,SF6=2,SF7=2,SF8=4,SF9=4,SF10=4。
通过以此方式分割每个子帧,能够保持子帧的数量与传统的双倍速度帧法中的数量相同。因此,帧频率能够与传统的双倍速度帧法中的相同,能够基本上被加倍。
下面说明的是表示灰度级的方法的示例,即,每个子帧的选择方法。特别地,对于发光期间的长度相等的子帧,在子帧的选择中优选地具有下面的规律性。
例如,在每个发光期间的长度都为2的SF2、SF6和SF7中,SF2和SF7同时发光。这是因为将最初发光期间为4的子帧分成了SF2和SF7。类似地,在每个发光期间的长度都为8的SF3至SF5以及SF8至SF10中,SF3和SF8同时发光,SF4、SF5、SF9和SF10也同时发光。这是因为将最初发光期间为16的子帧分成了SF3和SF8,将最初发光期间为8的子帧分成了SF4、SF5、SF9和SF10。因此,在表示灰度级2的情况中,例如在每个发光期间的长度都为2的SF2、SF6和SF7中SF6发光。在表示灰度级4的情况中,在每个发光期间的长度都为2的SF2、SF6和SF7中,同时进行发光的SF2和SF7发光。在表示灰度级8的情况中,在每个发光期间的长度都为4的SF3至SF5以及SF8至SF10中,同时进行发光的SF3和SF8发光。在表示灰度级16的情况中,在每个发光期间的长度都为4的SF3至SF5以及SF8至SF10中,同时进行发光的SF4、SF5、SF9和SF10发光。在表示更大灰度级的情况中,也类似地选择发光/不发光。
按照本发明的驱动方法,能够减少伪轮廓线。例如,假设按照图1在像素A中表示灰度级15,而像素B中表示灰度级16。图2A和2B显示了每个子帧中的发光/不发光。在此,如果视线轴移动,按照视线轴的轨迹,眼睛感觉到有时候灰度级为15(=4+4+4+2+1)或者为16(=4+2+2+4+4)。图2A显示了此情况。由于正常应当看到灰度级15和16,所以准确地看到了它们,因此减少了伪轮廓线。
接下来,图2B显示了迅速(剧烈)移动视线轴的情况。如果迅速地移动视线轴,按照视线轴的轨迹,眼睛感觉到有时候灰度级为15(=4+2+4+4+1)或者为16(=4+4+2+4+2)。由于正常应当看到灰度级15和16,所以准确地看到了它们,因此减少了伪轮廓线。
注意,尽管每个子帧的发光期间的长度(或在某期间内的发光次数,也就是加权量)是1、2、或4,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外,尽管设置使得SF1=1,SF2=2,SF3=4,SF4=4,SF5=4,SF6=2,SF7=2,SF8=4,SF9=4,SF10=4,但是子帧编号与发光期间的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不限于此。
此外,每个子帧的选择方法也不限于此。例如,在表示灰度级4的情况中,此实施方式中是在每个发光期间的长度都为2的SF2、SF6至SF7中同时进行发光的SF2和SF7发光,但是,也可以是SF2和SF6发光。
此外,其中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以及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出现顺序大约“相同”的情况不仅包括精确匹配的情况,也包括其中在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和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之间插入与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的情况。因此,即使与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的位置在前子帧组与后子帧组之间是不同的,则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以及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出现顺序也是相同的。其示例显示在图51中。在图51中,按照传统的时间灰度法(图43)将分配给属于第三位组的位的SF1和SF2分别布置在SF3和SF9中。
应当注意,尽管将与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每个子帧布置在图1的两个子帧组的每个中,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两个子帧也可以布置在两个子帧组的其中一个中。例如,图3中显示了其中将与属于第三位组的两位布置在图1的前子帧组中的示例。在图3中,按照传统的时间灰度法(图43),将分配给属于第三位组的位的SF1和SF2布置在前子帧组中。即,将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分别布置在图3的SF1和SF2中。
应当注意,根据灰度级的总数(位数)、子帧的总数等可任意地改变发光期间的长度。因此,即使发光期间的长度是相等的,如果灰度级的总数(位数)或子帧的总数等改变,也可以任意地改变实际发光期间的长度(例如,μs的大小)。
应当注意,“发光期间”用于在某期间内连续发光的情况,“发光次数”用于在某期间内光线保持闪烁的情况。采用发光次数的典型显示器件是等离子体显示器。采用发光期间的典型显示器件是有机EL显示器。
接下来,考虑6位(即6比特)显示(64个灰度级)的情况。此处,图4显示了在通过6位表示灰度等级的情况下按照本发明的子帧的选择方法。
在图4中,按照传统的时间灰度法(图45),假设为第一位组分配一位,为第二位组分配三位,为第三位组分配两位,SF6被分配给属于第一位组的位,SF3、SF4和SF5被分配给属于第二位组的位,SF1和SF2被分配给属于第三位组的位。然后,将SF6等分成4份,分别将SF3、SF4和SF5等分成2份,而不分割SF1和SF2。接下来,将属于第一位组的4个分开的位的每两个布置在每个子帧组中,将属于第二位组的2个分开的位中的一个布置在每个子帧组中,并且分别将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布置在子帧组中。也就是,将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布置在图4的SF5、SF6、SF11、SF12中,将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布置在图4的SF2、SF3、SF4、SF8、SF9、SF10中,并将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布置在图4的SF1、SF7中。结果,子帧的数量变为12个,并且子帧的发光期间的各自的长度是SF1=1,SF2=2,SF3=4,SF4=8,SF5=8,SF6=8,SF7=2,SF8=2,SF9=4,SF10=8、SF11=8、SF12=8。
类似于5位显示的情况,按照本发明的驱动方法,能够减少伪轮廓线。例如,假设使用图4所示的子帧在像素A中表示灰度级31,而在像素B中表示灰度级32,图5A和5B显示了每个子帧中的发光/不发光。在此,如果视线轴移动,按照视线轴的轨迹,眼睛感觉到有时候灰度级为31(=8+8+8+4+2+1)或者为32(=8+4+2+2+8+8)。图5A显示了此情况。由于正常应当看到灰度级31和32,所以准确地看到了它们,因此减少了伪轮廓线。
接下来,图5B显示了迅速移动视线轴的情况。如果迅速地移动视线轴,按照视线轴的轨迹,眼睛感觉到有时候灰度级为27(=8+4+2+8+4+1)或者为36(=8+8+2+8+8+2)。尽管正常应当看到灰度级31和32,但看到将是灰度级27或36,因此产生了伪轮廓线。但是,灰度级的间隙小于传统双倍速度帧法(图46)的情况,由此减少了伪轮廓线。
注意,类似于5位显示的情况,尽管每个子帧的发光期间的长度(或在某期间内的发光次数,也就是加权量)是1、2、4或8,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外,尽管设置使得SF1=1,SF2=2,SF3=4,SF4=8,SF5=8,SF6=8,SF7=2,SF8=2,SF9=4,SF10=8、SF11=8、SF12=8,但是子帧编号与发光期间的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不限于此。
应当注意,在此实施方式中分配给每个位组的位数不限于上述的示例。但是,对于第一位组和第二位组,优选地分别分配至少一位。
例如,图6显示了在5位显示的情况中,为第一位组分配一位,为第二位组分配三位,为第三位组分配一位的示例。按照传统的时间灰度法(图43),SF5被分配给属于第一位组的位,SF2至SF4被分配给属于第二位组的位,SF1被分配给属于第三位组的位。然后,将SF5分成4份,分别将SF2至SF4分成2份,而不分割SF1。接下来,将属于第一位组的4个分开的位的每两个布置在每个子帧组中,将属于第二位组的2个分开的位中的一个布置在每个子帧组中,并且将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布置在一个子帧组中。也就是,将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布置在图6的SF5、SF6、SF10、SF11中,将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布置在图6的SF2至SF4和SF7至SF9中,并将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布置在图6的SF1中。结果,子帧的数量变为11个,并且子帧的发光期间的各自的长度是SF1=1,SF2=1,SF3=2,SF4=4,SF5=4,SF6=4,SF7=1,SF8=2,SF9=4,SF10=4、SF11=4。
此外,例如,图7显示了在5位显示的情况中,为第一位组分配两位,为第二位组分配一位,为第三位组分配两位的示例。按照传统的时间灰度法(图43),SF4和SF5被分配给属于第一位组的位,SF3被分配给属于第二位组的位,SF1和SF2被分配给属于第三位组的位。然后,分别将SF4和SF5分成4份,将SF3分成2份,而不分割SF1和SF2。接下来,将属于第一位组的4个分开的位的每两个布置在每个子帧组中,将属于第二位组的2个分开的位中的一个布置在每个子帧组中,并且分别将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布置在子帧组中。也就是,将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布置在图7的SF3至SF6和SF9至SF12中,将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布置在图7的SF2和SF8中,并将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布置在图7的SF1和SF7中。结果,子帧的数量变为12个,并且子帧的发光期间的各自的长度是SF1=1,SF2=2,SF3=2,SF4=2,SF5=4,SF6=4,SF7=2,SF8=2,SF9=2,SF10=2、SF11=4、SF12=4。
此外,例如,图8显示了在5位显示的情况中,为第一位组分配一位,为第二位组分配四位,为第三位组分配零位的示例。按照传统的时间灰度法(图43),SF5被分配给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其余的SF1至SF4被分配给属于第二位组的位。然后,将SF5分成4份,并分别将其余的SF1至SF4分成2份。接下来,将属于第一位组的4个分开的位的每两个布置在每个子帧组中,将属于第二位组的2个分开的位中的一个布置在每个子帧组中。也就是,将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布置在图8的SF5、SF6、SF11至SF12中,将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布置在图8的SF1至SF4和SF7至SF10中。结果,子帧的数量变为12个,并且子帧的发光期间的各自的长度是SF1=0.5,SF2=1,SF3=4,SF4=2,SF5=4,SF6=4,SF7=0.5,SF8=1,SF9=2,SF10=4、SF11=4、SF12=4。
应当注意,图8看起来像是分割图6中属于第三位组的位以便布置在前子帧组和后子帧组的情况。结果,对于属于第三位组的位,看起来像是其帧频率被实质上增加了。结果,能够欺骗人眼以便能够减少伪轮廓线。
应当注意,尽管在此实施方式中选择最高序位(最大加权的位)作为属于第一位组的位,但是属于第一位组的位不限于此,可以选择任何位作为属于第一位组的位。类似地,可以选择任何位作为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
例如,图9显示了在5位显示的情况中,选择第二最高序位作为属于第一位组的位的示例。按照传统的时间灰度法(图43),假设为第一位组分配一位,为第二位组分配两位,为第三位组分配两位,对应于第二最高序位的SF4被分配给属于第一位组的位,SF3和SF5被分配给属于第二位组的位,SF1和SF2被分配给属于第三位组的位。然后,分别将SF4分成4份,分别将SF3和SF5分成2份,而不分割SF1和SF2。接下来,将属于第一位组的4个分开的位的每两个布置在每个子帧组中,将属于第二位组的2个分开的位中的一个布置在每个子帧组中,并且分别将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布置在子帧组中。也就是,将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布置在图9的SF3、SF4、SF8至SF9中,将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布置在图9的SF2、SF5、SF7和SF10中,并将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布置在图9的SF1和SF6中。结果,子帧的数量变为10个,并且子帧的发光期间的各自的长度是SF1=1,SF2=2,SF3=2,SF4=2,SF5=8,SF6=2,SF7=2,SF8=2,SF9=2,SF10=8。
注意,如图9所示,对应于最高序位的子帧属于第二位组,该子帧被分成与子帧组数量相同的份数。
应当注意,尽管此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将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分成4份的示例,但是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的分割份数不限于此,只要大于子帧组的数量即可。也就是说,在子帧组的数量是2的情况下,分割份数是3或更多。例如,可以将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分成3份,并且布置使得在两个子帧组中分别包括两个子帧和一个子帧。注意,优选地将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分成子帧组数量的倍数;即,当子帧组的数量是2时优选地将子帧分成(2×m)(此处m是满足m≥2的整数)份。这是因为能够将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分开的位均匀地布置在子帧组中,因此能够避免闪烁或伪轮廓线。例如,可以将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分成6份。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应当注意,尽管此实施方式中分别将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所有子帧分成4份,但是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所有子帧在分割份数上可以是不同的。分割份数在第一位组中可以是不同的。
例如,图10显示的示例是,类似于图7所示的情况,按照传统的时间灰度法(43)将SF4和SF5分配给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将SF3分配给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将SF1和SF2分配给属于第三位组的位,然后将被分配给属于第一位组的位的SF4分成4份而将SF5分成6份。首先,将被分配给属于第一位组的位的SF4分成4份并将SF5分成6份。接下来,将属于第一位组的6个分开的位的每3个布置在每个子帧组中,将属于第一位组的4个分开的位的每2个布置在每个子帧组中。也就是,将属于第一位组的6个分开的位布置在图10的SF5至SF7和SF12至SF14中,并将属于第一位组的4个分开的位布置在图10的SF3、SF4、SF10和SF11中。结果,子帧的数量变为14个,并且子帧的发光期间的各自的长度是SF1=1,SF2=2,SF3=2,SF4=2,SF5=8/3,SF6=8/3,SF7=8/3,SF8=2,SF9=2,SF10=2、SF11=2、SF12=8/3、SF13=8/3,SF14=8/3。
应当注意,尽管此实施方式中相对于传统的时间灰度法将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等分成4份,将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等分成2份,但是子帧的分割宽度不限于此。子帧不必等分。
例如,在5位显示的情况中,可以按照传统的时间灰度法(图43)来分割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SF5),使得其发光期间(长度为16)被分为2、6、2和6。其示例显示在图11A中。在图11A中,将分配给属于第一位组的位的SF5分割成2、6、2和6,并将发光期间分别为2的分开的子帧布置在SF4和SF9中,将发光期间分别为6的分开的子帧布置在SF5和SF10中。此外,可以分割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SF5),使得其发光期间(长度为16)被分为2、6、3和5。其示例显示在图11B中。在图11B中,将分配给属于第一位组的位的SF5分割成2、6、3和5。将发光期间为2的分开的子帧布置在SF4中;将发光期间为6的分开的子帧布置在SF5中;将发光期间为3的分开的子帧布置在SF9中;将发光期间为5的分开的子帧布置在SF10中。
此外,例如,在5位显示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传统的时间灰度法(图43)来分割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SF4),使得其发光期间(长度为8)被分为3和5。其示例显示在图12中。在图12中,将分配给属于第二位组的位的SF4分割成3和5,并将发光期间为3的分开的子帧布置在SF3中,将发光期间为5的分开的子帧布置在SF8中。
应当注意,此实施方式中与属于第一位组和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的出现顺序在两个子帧组之间是相同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出现顺序精确匹配的情况,子帧的顺序在两个子帧组之间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在图1的情况中可以彼此交换SF8和SF9,即,可以有SF1、SF2、SF3、SF4、SF5、SF6、SF7、SF9、SF8和SF10的布置。
注意,如上所述可以组合使用关于分配给每个位组的位数、选作属于每个位组的位、属于第一位组的位的分割份数、子帧的分割宽度以及子帧的出现顺序的说明。
上述说明的是通过使用本发明的驱动方法以5位或6位(即5比特或6比特)表示灰度等级的情况。以类似的方式,本发明能够用于各种位数的情况。例如,在通过n(此处n是整数)位表示灰度等级的情况中,按照传统的时间灰度法子帧的总数是n。此外,对应于最高序位的子帧的发光期间的长度是2n-1。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时间灰度法,假设属于第一位组的将被分成L(此处L是满足L≥3的整数)份的位数是a(此处a是满足0<a<n的整数),属于第二位组的将被分成2份的位数是b(此处b是满足0<b<n的整数),属于第三位组的将不被分割的位数是c(此处c是满足0≤c<n和a+b+c=n的整数),则按照本发明的驱动方法,子帧的总数至少变为(L×a+2×b+c)。此外,在选择最高序位作为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并将对应于此位的子帧等分成L份的情况下,在对应于此位的每个分割后的子帧的发光期间的长度是(2n-1/L)。例如,在图1的情况中,由于n=5、L=4、a=1、b=2、c=2,所以子帧的总数是(4×1+2×2+2=)10,在对与属于第一位组的该位对应的分割后的子帧的每个发光期间的长度是(25-1/4=)4。类似地,在图4的情况中,由于n=6、L=4、a=1、b=3、c=2,所以子帧的总数是(4×1+2×3+2=)12,在对与属于第一位组的该位对应的分割后的子帧的每个发光期间的长度是(26-1/4=)8。此外,在图7的情况中,由于n=5、L=4、a=2、b=1、c=2,所以子帧的总数是(4×2+2×1+2=)12,在对应属于第一位组的这些位中的最高序位的分割后的子帧的每个发光期间的长度是(25-1/4=)4。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本发明的驱动方法,在不增加子帧数量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减少伪轮廓线、增加用于显示的灰度级的数量等。
应当注意,可以具有多种子帧的选择方法,用于表示一个灰度级。因此,可以根据时间或空间改变某灰度级的子帧的选择方法。也就是说,可以根据时间来改变子帧的选择方法或者可以根据像素来改变子帧的选择方法。还可以根据时间和空间两者来改变子帧的选择方法。
例如,为了表示某灰度级,可以根据子帧编号是奇数还是偶数来改变子帧的选择方法。此处,图13A和13B显示了在5位显示情况下的实施例。例如,可以在奇数编号的子帧中通过图13A所示的子帧的选择方法来表示灰度等级,也可以在偶数编号的子帧中通过图13B所示的子帧的选择方法来表示灰度等级。图13A和13B的区别是用于表示灰度级16和23的子帧的选择方法。此外,在5位显示的情况下,伪轮廓线倾向于出现在灰度级16和23处。因此,通过在奇数编号的子帧与偶数编号的子帧之间改变容易出现伪轮廓线的灰度级处的子帧的选择方法,能够减少伪轮廓线。
应当注意,在图13A和13B中容易出现伪轮廓线的灰度级处改变了子帧的选择方法;但是,也可以在任意的灰度级处改变子帧的选择方法。
此外,图14A和14B中显示了另一个实施例。可以在奇数编号的子帧中通过图14A所示的子帧的选择方法来表示灰度等级,也可以在偶数编号的子帧中通过图14B所示的子帧的选择方法来表示灰度等级。图14A和14B的区别是SF4、SF5、SF9和SF10的发光期间的长度。
此外,为了表示某灰度级,也可以根据像素的行编号是奇数还是偶数来改变子帧的选择方法。或者,为了表示某灰度级,也可以根据像素的列编号是奇数还是偶数来改变子帧的选择方法。
应当注意,其它的灰度显示法可以与本发明的驱动方法组合使用。区域灰度法是一种通过将一个像素分成多个子像素并改变发光区域来表示灰度等级的方法。结果,能够进一步减少伪轮廓线。
上述的说明是针对随着灰度级的增加而以线性比例增加发光期间的情况。随后,在此实施方式中说明执行伽马修正的情况。执行伽马修正使得随着灰度级的增加而非线性地增加发光期间。即使亮度成比例的增加,人眼也不能感觉到亮度是以线性比例增加的。随着亮度的增加,亮度的差别对于人眼是不敏感的。因此,为了由人眼感觉亮度的差别,需要随着灰度级的增加而增加发光期间,也就是执行伽马修正。注意,此处灰度级是x,亮度是y,以下面的公式(1)来表示具有伽马修正的灰度级与亮度之间的关系。
[公式1]
y=Axγ...(1)
注意,A是用于将亮度y归一化为0≤y≤1的常数。此处,作为灰度级x的指数的γ是用于表示伽马修正程度的参数。
作为用于执行伽马修正的最简单方法,有一种方法,其中通过多于实际显示的位数(灰度级)的大量的位(灰度级)来执行显示。例如,在6位(64个灰度级)显示的情况下,将要实际显示的是8位(256个灰度级)。然后,在实际进行的显示中,通过6位(64个灰度级)进行显示,使得灰度级的亮度变得非线性。因此,能够实现伽马修正。
作为示例,图15中显示的是在将以6位执行显示并通过执行伽马修正而以5位执行显示的情况中的子帧的选择方法。图15显示了在通过执行伽马修正使得对所有的灰度级满足γ=2.2的5位显示情况下的子帧的选择方法。注意γ=2.2是用于补偿人的大部分视觉特征的值,即使亮度很高,也能够感觉到最适合的亮度差值。在图15中,一直到具有5位伽马修正的灰度级3,都是通过在具有6位的灰度级0处的子帧的选择方法来实际地执行显示。类似地,在具有5位伽马修正的灰度级4,通过在具有6位的灰度级1处的子帧的选择方法来实际地执行显示,在具有5位伽马修正的灰度级6,通过在具有6位的灰度级2处的子帧的选择方法来实际地执行显示。图16A和16B是灰度级x与亮度y的关系图。图16A显示了灰度级x与亮度y之间在所有灰度级处的关系。图16B是显示灰度级x与亮度y在较低灰度级处的关系图。因此,可以按照其中具有5位伽马修正的灰度级对应于具有6位的灰度级的图表来执行显示。以此方式,能够实现伽马修正以满足γ=2.2。
但是,如图16B所示,能够通过与图15的情况中分别相同的亮度来显示灰度级0到3,灰度级4和5,以及灰度级6和7。这是因为,在6位显示的情况中,由于灰度级的数量不够所以不能表示亮度差值。
第一种方法是增加能够被显示的位数(即比特位数)。不通过6位而是通过7位或更多位(优选地通过8位或更多位)来执行显示。结果,即使在低灰度级区域(亮度低的区域)也能够执行平滑显示。
第二种方法是在低灰度级的区域不满足γ=2.2的关系而通过线性地改变亮度来平滑显示的方法。图17显示了此情况中的子帧的选择方法。在图17中,一直到具有5位的灰度级17,子帧的选择方法都与具有6位的情况相同。但是,在具有5位伽马修正的灰度级18,通过在具有6位的灰度级19处的子帧的选择方法来实际地执行显示。类似地,在具有5位伽马修正的灰度级19,通过在具有6位的灰度级21处的子帧的选择方法来实际地执行显示,而在具有5位伽马修正的灰度级20,通过在具有6位的灰度级24处的子帧的选择方法来实际地执行显示。图18A和18B是灰度级x与亮度y的关系图。图18A显示了灰度级x与亮度y之间在所有灰度级处的关系。图18B是显示灰度级x与亮度y在较低灰度级处的关系图。在低灰度级的区域,亮度线性地改变。通过执行这样的伽马修正,能够更平滑地显示较低的灰度级。
也就是,在较低的灰度级的区域中线性成比例地改变亮度,在其它灰度级的其它区域中,非线性地改变亮度,由此能够更平滑地显示较低灰度级的区域。
应当注意,能够任意地改变具有5位伽马修正的灰度级与具有6位的灰度级的对应表。因此,通过改变对应表,能够容易地改变伽马修正的程度(即,γ的值)。因此,本发明不限于γ=2.2。
此外,设置多少位(例如,p位,p在此是整数)用于显示以及执行多少位(例如,q位,q在此是整数)伽马修正的显示不限于上述情况。在已经执行伽马修正之后进行显示的情况下,优选地是,位数p尽可能的大,以便平滑地表示灰度等级。但是,如果位数(即比特位数)太大,也有负面影响,使得子帧的数量变大。因此,位数q与位数p优选地满足q+2≤p≤q+5。按照此条件,能够实现不增加太多的子帧数量,同时平滑地表示灰度等级。
在上文中,说明的是一种表示灰度等级的方法,也就是,子帧的选择方法。接下来,说明子帧的出现顺序。尽管此处使用5位显示(图1)的情况作为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能够类似地应用于其它的附图。
首先,通过SF1、SF2、SF3、SF4、SF5、SF6、SF7、SF8、SF9和SF10按此顺序构成最基本的一个帧。按照子帧这种布置,首先布置发光期间最短的子帧,然后以增加发光期间的顺序交替地将这些子帧布置在前子帧组(SF1至SF5)和后子帧组(SF6至SF10)中。图1对应于子帧的该出现顺序。
相反地,也可以通过SF10、SF9、SF8、SF7、SF6、SF5、SF4、SF3、SF2和SF1按此顺序构成一个帧。按照子帧这种布置,首先布置发光期间最长的子帧,然后以减小发光期间的顺序交替地将这些子帧布置在前子帧组和后子帧组中。
或者,有一种其中在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之间插入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的情况。例如,具有SF1、SF2、SF4、SF3、SF5、SF6、SF7、SF9、SF8和SF10的顺序,其中在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SF4和SF5之间插入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SF3,以及在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SF9和SF10之间插入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SF8。注意,用于插入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的位置不限于此。此外,将要插入的子帧的数量也不限于此。
应当注意,通过在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之间插入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能够欺骗人眼,因此减小伪轮廓线。
然后,图19A和19B显示了在5位显示的情况中以SF1、SF2、SF4、SF3、SF5、SF6、SF7、SF9、SF8和SF10的顺序布置子帧的情况。此处假设在像素A中表示灰度级15,而在像素B中表示灰度级16。此处,如果移动视线轴,则根据视线轴的移动,眼睛感觉到有时候灰度级为15(=4+4+4+2+1)或者为16(=4+2+2+4+4)。
图19A显示了此情况。由于正常应当看到的灰度级是15和16,所以准确地看到了它们,因此减少了伪轮廓线。
接下来,图19B显示了迅速移动视线轴的情况。如果迅速地移动视线轴,按照视线轴的轨迹,眼睛感觉到有时候灰度级为15(=4+4+4+2+1)或者为16(=2+4+4+4+2)。由于正常应当看到灰度级15和16,所以准确地看到了它们,因此减少了伪轮廓线。
注意,在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之间插入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的情况下,通过插入发光期间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的发光期间最接近的子帧,能够进一步减小伪轮廓线。例如,通过在SF1、SF2、SF3、SF4、SF5、SF6、SF7、SF8、SF9和SF10的最基本结构中,在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总的发光期间是16:SF4、SF5、SF9和SF10)之间插入发光期间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的发光期间最接近的子帧(总的发光期间是8:SF3和SF8),能够减小伪轮廓线,如图19A和19B所示。
接下来说明的是其中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一个子帧以及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一个子帧彼此交换的情况。例如,具有SF1、SF4、SF3、SF2、SF5、SF6、SF9、SF8、SF7和SF10的顺序,其中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SF4和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SF2,以及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SF9和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SF7分别地彼此交换。注意,用于改变子帧的位置不限于此。此外,将被改变的子帧的数量也不限于此。
以此方式,通过彼此交换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的顺序和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的顺序,能够欺骗人眼,因此减小伪轮廓线。
此处,图20A和20B显示了在5位显示的情况中以SF1、SF4、SF3、SF2、SF5、SF6、SF9、SF8、SF7和SF10的顺序布置子帧的情况。此处假设在像素A中表示灰度级15,而在像素B中表示灰度级16。此处,如果移动视线轴,则根据视线轴的移动,眼睛感觉到有时候灰度级为12(=2+4+2+4+1)或者为17(=4+4+4+4+1)。图20A显示了此情况。尽管正常应当看到灰度级15和16,但看到将是12或17。然而,灰度级的间隙小于传统双倍速度帧法(图44)的情况,由此减少了伪轮廓线。
接下来,图20B显示了迅速移动视线轴的情况。如果迅速地移动视线轴,按照视线轴的轨迹,眼睛感觉到有时候灰度级为15(=4+2+4+4+1)或者为16(=4+4+2+4+2)。由于正常应当看到灰度级15和16,所以准确地看到了它们,因此减少了伪轮廓线。
以此方式,在其中通过在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之间插入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的情况下,或者在其中交换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和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的情况下,可以首先确定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的顺序,然后可以在其间插入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因此确定所有子帧的出现顺序。
在此情况下,在每个子帧组中,可以按照增加发光期间的顺序或者与其相反的顺序来布置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或者,可以布置子帧使得从中间的子帧逐渐地发光。此外,或者可以全部随机的顺序来布置子帧。结果,能够欺骗人眼,使得看起来好像减小了伪轮廓线。
注意,在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之间插入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的情况下,将要插入的子帧的数量不限于此。
此外,可以首先确定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的顺序,然后可以在其间插入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因此确定子帧的出现顺序。
以此方式,通过在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之间插入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能够防止子帧被反常地布置。因此欺骗了人眼,使得能够减小伪轮廓线。
作为示例,图21显示了图1情况中的子帧的出现顺序的模式示例。
作为第一模式,具有SF1、SF2、SF3、SF4、SF5、SF6、SF7、SF8、SF9和SF10的顺序。按照子帧的这种布置,首先布置发光期间最短的子帧,然后以增加发光期间的顺序交替地将子帧布置在前子帧组(SF1至SF5)和后子帧组(SF6至SF10)中。
作为第二模式,具有SF10、SF9、SF8、SF7、SF6、SF5、SF4、SF3、SF2和SF1的顺序。按照子帧的这种布置,首先布置发光期间最长的子帧,然后以减少发光期间的顺序交替地将子帧布置在前子帧组(SF1至SF5)和后子帧组(SF6至SF10)中。
作为第三模式,具有SF6、SF7、SF8、SF9、SF10、SF1、SF2、SF3、SF4和SF5的顺序。按照子帧的这种布置,相对于第一模式,前子帧组中的子帧与后子帧组中的子帧彼此交换。
作为第四模式,具有SF1、SF2、SF4、SF3、SF5、SF6、SF7、SF9、SF8和SF10的顺序。按照子帧的这种布置,相对于第一模式,在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之间插入了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之一。
作为第五模式,具有SF2、SF3、SF4、SF1、SF5、SF7、SF8、SF9、SF6和SF10的顺序。按照子帧的这种布置,相对于第一模式,在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之间插入了与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
作为第六模式,具有SF1、SF4、SF3、SF2、SF5、SF6、SF9、SF8、SF7和SF10的顺序。按照子帧的这种布置,相对于第一模式,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之一和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之一彼此交换。
作为第七模式,具有SF4、SF2、SF3、SF1、SF5、SF9、SF7、SF8、SF6和SF10的顺序。按照子帧的这种布置,相对于第一模式,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之一和与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之一彼此交换。
作为第八模式,具有SF2、SF3、SF1、SF4、SF5、SF7、SF8、SF6、SF9和SF10的顺序。按照子帧的这种布置,相对于第一模式,在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和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之间插入了与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
作为第九模式,具有SF2、SF4、SF3、SF5、SF1、SF7、SF9、SF8、SF10和SF6的顺序。按照子帧的这种布置,以随机顺序布置与属于第一位组、第二位组和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
如作为上述模式的示例所述,优选地,在多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中,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所有子帧可以发光,然后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所有子帧可以发光。
此外,优选地,在多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中,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所有子帧可以发光,然后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所有子帧可以发光。
此外,优选地,在多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中,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中的一个可以发光,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发光,然后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中的另一个子帧可以发光。
此外,优选地,在每个子帧组中,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中的一个可以发光,然后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发光,然后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中的另一子帧可以发光。
应当注意,可以根据时间改变子帧的出现顺序。例如,可以在第一帧与第二帧之间改变子帧的出现顺序。此外,也可以根据空间改变子帧的出现顺序。例如,可以在像素A与像素B之间改变子帧的出现顺序。此外,或者可以根据时间和空间来改变子帧的出现顺序。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1说明的是将一个帧分成两个子帧组的情况。但是,按照本发明的驱动方法,也可以将一个帧分成三个或更多个子帧组。因此,在此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对将一个帧分成三个或更多个子帧组的情况进行说明。注意,子帧组的数量不限于2和3,可以任意地确定。
按照此实施方式的驱动方法的示例,按照传统的时间灰度法,首先将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分成6份,将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分成3份,而不分割与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然后,将1个帧分成3个子帧组,并且将属于第一位组的每两个分开的位布置在每个子帧组中。将属于第二位组的分开的位中的1个布置在每个子帧组中,将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布置在这3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中。此时,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和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的出现顺序在这些子帧组之间大约是相同的。注意,可以认为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它们没有被分割或者它们曾经被分成3份,然后整合在一个子帧内。
例如,在图22中显示了5位显示情况中的实施例。在图22中,按照传统的时间灰度法(图43),假设为第一位组分配一位,为第二位组分配两位,为第三位组分配两位,SF5被分配给属于第一位组的位,SF3和SF4被分配给属于第二位组的位,SF2和SF1被分配给属于第三位组的位。然后,将SF5等分成6份,分别将SF3和SF4等分成3份,而不分割SF1和SF2。接下来,将属于第一位组的6个分开的位的每两个布置在每个子帧组中,将属于第二位组的3个分开的位中的一个布置在每个子帧组中,并且将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布置在这三个子帧组中的至少一个子帧组中。也就是,将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布置在图22的SF4、SF5、SF9、SF10、SF13和SF14中,将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布置在图22的SF2、SF3、SF7、SF8、SF11和SF12中,并将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布置在图22的SF1和SF6中。结果,子帧的数量变为14个,并且子帧的发光期间的各自的长度是SF1=1,SF2=4/3,SF3=8/3,SF4=8/3,SF5=8/3,SF6=2,SF7=4/3,SF8=8/3,SF9=8/3,SF10=8/3、SF11=4/3、SF12=8/3,SF13=8/3、SF14=8/3。
通过以此方式分割每个子帧,帧频率基本上能够是多于三倍。
注意,每个子帧的发光期间的长度(或在某期间内的发光次数,也就是加权量)不限于此。此外,子帧编号与发光期间的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不限于此。此外,子帧的选择方法也不限于此。
应当注意,尽管在此实施方式中没有分割与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但是也可以将它们分成小于子帧组数量的份数。
例如,图23显示了在图22的情况下分别将分配给属于第三位组的位的SF1和SF6进一步分成2份的示例。在图23中,分别将图22中的SF1和SF6进一步分成2份,并布置在图23的SF1、SF6、SF11和SF12中。结果,子帧的数量变为16,并且子帧的发光期间的各自的长度是SF1=0.5,SF2=4/3,SF3=8/3,SF4=8/3,SF5=8/3,SF6=1,SF7=4/3,SF8=8/3,SF9=8/3,SF10=8/3、SF11=0.5、SF12=1,SF13=4/3、SF14=8/3、SF15=8/3、SF16=8/3。注意,其中布置了属于第三位组的分开的位的子帧组不限于此。
应当注意,在此实施方式中,将要分配给每个位组的位数(即比特位数)不限于上述的示例。但是,优选地,可以将至少一位分配给第一位组和第二位组中的每组。
应当注意,尽管在此实施方式中选择最高序位作为属于第一位组的位,但是属于第一位组的位不限于此,可以选择任何位作为属于第一位组的位。类似地,可以选择任何位作为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
应当注意,尽管此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将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分成6份的示例,但是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的分割份数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将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分成5份,并且布置成使得在三个子帧组中分别包括两个子帧、两个子帧和一个子帧。注意,优选地将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分成子帧组数量的倍数;即,当子帧组的数量是3时优选地将子帧分成(3×m)(此处m是满足m≥2的整数)份。这是因为能够将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分开的位均匀地布置在子帧组中,因此能够避免闪烁或伪轮廓线。例如,可以将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分成9份。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应当注意,尽管此实施方式中相对传统的时间灰度法分别将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所有子帧分成6份,但是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所有子帧在分割份数上可以是不同的。分割份数在第一位组中可以是不同的。类似于属于第三位组的位,与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所有子帧在分割份数上可以是不同的。
应当注意,尽管此实施方式中相对传统的时间灰度法将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等分成6份,并将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等分成3份,但是子帧的分割宽度不限于此。子帧不必等分。例如,在5位显示的情况中,可以按照传统的时间灰度法(图43)来分割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SF5),使得其发光期间(长度为16)被分为2、2、4、2、3和3。
应当注意,此实施方式中与属于第一位组和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的出现顺序在三个子帧组之间是相同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出现顺序精确匹配的情况,一些子帧的顺序在三个子帧组之间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在图22的情况中可以分别地彼此交换SF7和SF8以及SF11和SF12,即,可以有SF1、SF2、SF3、SF4、SF5、SF6、SF8、SF7、SF9、SF10、SF12、SF11、SF13和SF14的布置。
注意,如上所述可以组合使用关于分配给每个位组的位数(即比特位数)、选作属于每个位组的位、分别属于第一位组和第三位组的位的分割份数、子帧的分割宽度以及子帧的出现顺序的说明。
注意,如上所述可以将关于分配给每个位组的位数、选作属于每个位组的位、分别属于第一位组和第三位组的位的分割份数、子帧的分割宽度以及子帧的出现顺序的说明应用于子帧组数量是3或更大的情况。
考虑其中通常将一个帧分成k(此处k是满足k≥3的整数)个子帧组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按照传统的时间灰度法,将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分成(k+1)份或更多份,将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分成k份,将与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分成(k-1)份或更少份或者不分割。然后,将属于第一位组的分开的位布置在k个子帧组中,使其被包含大约相同的数量;将属于第二位组的分开的位的每一个布置在k个子帧组的每个中;并且将属于第三位组的每个位布置在k个子帧组中的至少一个中。此时,在k个子帧组中,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和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的出现顺序大约是相同的。
此例中,在通过n(此处n是整数)位表示灰度等级的情况中,按照传统的时间灰度法子帧的总数是n。此外,对应于最高序位的子帧的发光期间的长度是2n-1。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时间灰度法,假设属于第一位组的将被分成L1(此处L1是满足L1≥k+1的整数)份的位数是a(此处a是满足0<a<n的整数),属于第二位组的将被分成k份的位数是b(此处b是满足0<b<n的整数),属于第三位组的将被分成L2(此处L2是满足1<L2≤k-1的整数)份或者不分割的位数是c(此处c是满足0≤c<n和a+b+c=n的整数),则按照本发明的驱动方法,子帧的总数为(L1×a+k×b+L2×c)。此外,在选择最高序位作为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并将对应于此位的子帧等分成L1份的情况下,在对应于此位的每个分割后的子帧的发光期间的长度是(2n-1/L1)。例如,在图22的情况中,其中k=3、n=5、L1=6、L2=1、a=1、b=2、c=2,所以子帧的总数是14(=6×1+3×2+1×2),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每个分开的子帧的发光期间的长度是8/3(25-1/6)。
应当注意,此实施方式所作的说明是在子帧组的数量方面对实施方式1所作说明的扩展。因此,此实施方式能够自由地与实施方式1组合。
(实施方式3)
在此实施方式中,对时序图的示例进行说明。尽管使用图1中的子帧选择方法作为子帧选择方法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能够容易地用于其它的子帧选择方法,其它数量的灰度级等。
此外,尽管将子帧按照SF1、SF2、SF3、SF4、SF5、SF6、SF7、SF8、SF9、SF10的出现顺序作为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也能够用于其它顺序。
图24显示了在信号被写入像素的期间与发光的期间分开的情况下的时序图。首先,在信号写入期间内将用于一屏的信号输入到所有的像素。在此期间内,像素不发光。在信号写入期间之后,发光期间开始并且像素发光。此时的发光期间的长度为1。接下来,开始随后的子帧,在信号写入期间内将用于一屏的信号输入到所有的像素。在此期间内,像素不发光。在信号写入期间之后,发光期间开始并且像素发光。此时的发光期间的长度为2。
通过重复类似的操作,按照1、2、4、4、4、2、2、4、4和4的顺序布置了发光期间的长度。
因此,其中将信号写入像素的期间与发光的期间分开的驱动方法较好地适用于等离子体显示器。注意,在该驱动方法用于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情况下,需要初始化等操作;但是,为了简明图24中省略了该操作。
此外,此驱动方法也较好地适用于EL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无机EL显示器、具有包括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的元件的显示器,等)、场发射显示器、使用数字微镜面器件(DMD)的显示器等。
25显示了此情况中的像素配置。图25中所示的像素包括第一晶体管2501、第二晶体管2503、存储电容器2502、显示元件2504、信号线2505、扫描线2507、第一电源线2506和第二电源线2508。
第一晶体管2501的栅电极连接到扫描线2507,其第一电极连接到信号线2505,其第二电极连接到存储电容器2502的第二电极和第二晶体管2503的栅电极。第二晶体管2503的第一电极连接到第一电源线2506,其第二电极连接到显示元件2504的第一电极。存储电容器2502的第一电极连接到第一电源线2506。显示元件2504的第二电极连接到第二电源线2508。
注意,第一晶体管用作开关,用于将信号线2505连接到存储电容器2502的第二电极以便将从信号线2505输入的信号输入到存储电容器2502。
注意,第二晶体管具有向显示元件2504提供电流的功能。
接下来说明图25中所示的像素配置的操作。首先,在信号写入期间,使得扫描线2507的电位高于信号线2505的最高电位或第一电源线2506的电位,以便选择扫描线2507,使得第一晶体管2501导通,将来自信号线2505的信号输入到存储电容器2502。
注意,在信号写入期间,控制第一电源线2506和第二电源线2508的各自的电位,使得没有在显示元件2504上施加电压。例如,可以将第二电源线2508设成浮动状态。或者,可以使得第二电源线2508的电位比信号线2505的电位低第二晶体管2503的阈值电压。又或者,可以使得第二电源线2508的电位等于或高于第一电源线2506的电位。因此,能够防止显示元件2504在信号写入期间内发光。
随后,在发光期间,控制第一电源线2506和第二电源线2508的各自的电位,使得在显示元件2504上施加电压。例如,可以使得第二电源线2508的电位低于第一电源线2506的电位。因此,按照在信号写入期间内保持在存储电容器2502中的信号来控制第二晶体管2503的电流,使得电流通过显示元件2504从第一电源线2506流到第二电源线2508。因此,显示元件2504发光。
接下来,图26显示了在信号被写入像素的期间与发光的期间没有分开的情况下的时序图。在对每行执行了信号写入操作之后,发光期间开始。
在某行中,写入信号并结束预定的发光期间,然后开始在随后的子帧中写入信号。通过重复上述的操作,按照1、2、4、4、4、2、2、4、4和4的顺序布置了发光期间的长度。
相应地,即使信号写入操作较慢,也可在一个帧内布置多个子帧。
这样的驱动方法适用于等离子体显示器。注意,在该驱动方法用于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情况下,需要初始化操作等;但是,为了简明图26中省略了该操作。
此外,此驱动方法也适用于EL显示器、场发射显示器、使用数字微镜面器件(DMD)的显示器等。
图27显示了此情况中的像素配置。图27中所示的像素包括第一晶体管2701、第二晶体管2711、第三晶体管2703、存储电容器2702、显示元件2704、第一信号线2705、第二信号线2715、第一扫描线2707、第二扫描线2717、第一电源线2706和第二电源线2708。
第一晶体管2701的栅电极连接到第一扫描线2707,其第一电极连接到第一信号线2705,其第二电极连接到存储电容器2702的第二电极、第二晶体管2711的第二电极和第三晶体管2703的栅电极。第二晶体管2711的栅电极连接到第二扫描线2717,其第一电极连接到第二信号线2715。第三晶体管2703的第一电极连接到第一电源线2706,其第二电极连接到显示元件2704的第一电极。存储电容器2702的第一电极连接到第一电源线2706。显示元件2704的第二电极连接到第二电源线2708。
注意,第一晶体管用作开关,用于将第一信号线2705连接到存储电容器2702的第二电极,以便将从第一信号线2705输入的信号输入到存储电容器2702。
注意,第二晶体管用作开关,用于将第二信号线2715连接到存储电容器2702的第二电极,以便将从第二信号线2715输入的信号输入到存储电容器2702。
注意,第三晶体管具有向显示元件2704提供电流的功能。
接下来说明图27中所示的像素配置的操作。首先,开始第一信号写入操作。使得第一扫描线2707的电位高于第一信号线2705的最高电位或第一电源线2706的电位,以便选择第一扫描线2707,使得第一晶体管2701导通,将来自第一信号线2705的信号输入到存储电容器2702。因此,按照已保持在存储电容器2702中的信号来控制第三晶体管2703的电流,使得电流通过显示元件2704从第一电源线2706流到第二电源线2708。因此,显示元件2704发光。
在预定的发光期间之后,开始对随后子帧的信号写入操作(第二信号写入操作)。使得第二扫描线2717的电位高于第二信号线2715的最高电位或第一电源线2706的电位,以便选择第二扫描线2717,使得第二晶体管2711导通,将来自第二信号线2715的信号输入到存储电容器2702。因此,按照已保持在存储电容器2702中的信号来控制第三晶体管2703的电流,使得电流通过显示元件2704从第一电源线2706流到第二电源线2708。因此,显示元件2704发光。
能够分别地控制第一扫描线2707和第二扫描线2717。类似地,能够分别地控制第一信号线2705和第二信号线2715。因此,能够同时将信号输入到两行的像素,使得能够实现图26所示的驱动方法。
注意,也能够通过使用图25的电路来实现图26中所示的驱动方法。图28显示了此情况的时序图。如图28所示,将一个栅极选择期间分成多个期间(图28中为2个)。在分开的选择期间内使得每条扫描线的电位变高以选择每条扫描线,使得将对应的信号输入到信号线2505。例如,在某一个栅极选择期间内,在头半个期间内选择第i行,在后半个期间内选择第j行。因此,能够进行操作,好像在一个栅极选择期间内一次选择两行。
注意,日本专利公开No.2001-324958等中公开了这样的驱动方法的细节,其细节能够与本发明组合使用。
随后,图29显示了在执行了对像素的信号的擦除操作的情况下的时序图。在每行中,执行信号写入操作,并在随后的信号写入操作开始之前擦除像素的信号。因此,能够容易地控制发光期间的长度。
在某行中,在写入信号并结束预定的发光期间之后,开始对随后子帧的信号写入操作。在发光期间较短的情况下,执行信号擦除操作以强制地产生不发光状态。通过重复上述的操作,按照1、2、4、4、4、2、2、4、4和4的顺序布置了发光期间的长度。
注意,尽管在图29中发光期间为1或2的情况下执行了信号擦除操作,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其它的发光期间内执行擦除操作。
因此,即使信号写入操作很慢,也能够在一个帧内布置许多子帧。此外,在执行信号擦除操作的情况下,不需要获得用于擦除的类似于视频信号的数据,使得也能够降低信号线驱动器电路的驱动频率。
这样的驱动方法适用于等离子体显示器。注意,在该驱动方法用于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情况下,需要初始化操作等;但是,为了简明图29中省略了该操作。
此外,此驱动方法也适用于EL显示器、场发射显示器、使用数字微镜面器件(DMD)的显示器等。
图30显示了此情况中的像素配置。图30中所示的像素包括第一晶体管3001、第二晶体管3011、第三晶体管3003、存储电容器3002、显示元件3004、信号线3005、第一扫描线3007、第二扫描线3017、第一电源线3006和第二电源线3008。
第一晶体管3001的栅电极连接到第一扫描线3007,其第一电极连接到信号线3005,其第二电极连接到存储电容器3002的第二电极、第二晶体管3011的第二电极和第三晶体管3003的栅电极。第二晶体管3011的栅电极连接到第二扫描线3017,其第一电极连接到第一电源线3006。第三晶体管3003的第一电极连接到第一电源线3006,其第二电极连接到显示元件3004的第一电极。存储电容器3002的第一电极连接到第一电源线3006。显示元件3004的第二电极连接到第二电源线3008。
注意,第一晶体管用作开关,用于将信号线3005连接到存储电容器3002的第二电极,以便将从信号线3005输入的信号输入到存储电容器3002。
注意,第二晶体管用作开关,用于将第三晶体管3003的栅电极连接到第一电源线2006,以便关断第三晶体管。
注意,第三晶体管具有向显示元件3004提供电流的功能。
接下来说明图30中所示的像素配置的操作。首先,当向像素写入信号时,使得第一扫描线3007的电位高于信号线3005的最高电位或第一电源线3006的电位,以便选择第一扫描线3007,使得第一晶体管3001导通,将来自信号线3005的信号输入到存储电容器3002。因此,按照已保持在存储电容器3002中的信号来控制第三晶体管3003的电流,使得电流通过显示元件3004从第一电源线3006流到第二电源线3008。因此,显示元件3004发光。
在将要擦除信号的情况下,使得第二扫描线3017的电位高于信号线3005的最高电位或第一电源线3006的电位,以便选择第二扫描线3017,使得第二晶体管3011导通,同时关断第三晶体管3003。因此,防止了电流通过显示元件3004从第一电源线3006流到第二电源线3008。因此,能够提供不发光期间使得能够自由地控制发光期间的长度。
尽管在图30中使用了第二晶体管3011来提供不发光期间,但是也能够使用其它的方法。为了强制地提供不发光期间,避免将电流提供给显示元件3004。因此,可以通过在电流从第一电源线3006通过显示元件3004流到第二电源线3008的通路中的一些地方设置开关并控制开关的开/关来提供不发光期间。或者,可以控制第三晶体管3003的栅极-源极电压以便强制地关断第三晶体管。
图31显示了在与图30中的第三晶体管对应的晶体管被强制关断的情况下的像素配置的示例。图31中所示的像素包括第一晶体管3101、第二晶体管3103、存储电容器3102、显示元件3104、信号线3105、第一扫描线3107、第二扫描线3117、第一电源线3106、第二电源线3108和二极管3111。此处,第二晶体管3103对应于图30中的第三晶体管3003。
第一晶体管3101的栅电极连接到第一扫描线3107,其第一电极连接到信号线3105,其第二电极连接到存储电容器3102的第二电极、第二晶体管3103的栅电极和二极管3111的第二电极。第二晶体管3103的第一电极连接到第一电源线3106,其第二电极连接到显示元件3104的第一电极。存储电容器3102的第一电极连接到第一电源线3106。显示元件3104的第二电极连接到第二电源线3108。二极管3111的第一电极连接到第二扫描线3117。
注意,第一晶体管用作开关,用于将信号线3105连接到存储电容器3102的第二电极,以便将从信号线3105输入的信号输入到存储电容器3102。
注意,第二晶体管具有向显示元件3104提供电流的功能。
注意,存储电容器3102具有保持第二晶体管3103的栅极电位的功能。因此,其连接在第二晶体管3103的栅极与第一电源线3106之间;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能够保持第二晶体管3103的栅极电位即可。此外,在能够通过使用第二晶体管3103的栅极电容等来保持第二晶体管3103的栅极电位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存储电容器3102。
接下来说明图31中所示的像素配置的操作。首先,当向像素写入信号时,使得第一扫描线3107的电位高于信号线3105的最高电位或第一电源线3106的电位,以便选择第一扫描线3107,使得第一晶体管3101导通,将来自信号线3105的信号输入到存储电容器3102。因此,按照已保持在存储电容器3102中的信号来控制第二晶体管3103的电流,使得电流通过显示元件3104从第一电源线3106流到第二电源线3108。因此,显示元件3104发光。
在将要擦除信号的情况下,使得第二扫描线3117的电位高于信号线3105的最高电位或第一电源线3106的电位,以便选择第二扫描线3117,使得二极管3111导通,电流从第二扫描线3117流到第二晶体管3103的栅电极。结果,关断了第二晶体管3103。因此,防止了电流通过显示元件3104从第一电源线3106流到第二电源线3108。因此,能够提供不发光期间使得能够自由地控制发光期间的长度。
在将要保持信号的情况下,使得第二扫描线3117的电位低于信号线3105的最低电位。因此,关断了二极管3111,使得保持了第二晶体管3103的栅极电位。
注意,二极管3111可以是任何类型,只要是具有整流特性的元件即可。其可以是PN二极管、PIN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或齐纳二极管。
或者,二极管3111可以是二极管方式连接的晶体管(其栅电极和漏极电极连接)。图32是该情况时的电路图。作为二极管3111,使用二极管方式连接的晶体管3211。注意,尽管此处使用了N沟道型晶体管作为晶体管3211,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P沟道型的晶体管。
此外,能够通过使用图25中所示的电路作为另一种电路来实现图29中所示的驱动方法。图28显示了此情况的时序图。如图28所示,将一个栅极选择期间分成多个(图28中为两个)期间。在每个分开的选择期间内使得扫描线的每个电位为高,以选择每条扫描线,并将对应的信号(视频信号和用于擦除的信号)输入到信号线2505。例如,在某一个栅极选择期间内,在头半个期间内选择第i行,在后半个期间内选择第j行。当选择第i行时,输入对应的视频信号,而在选择第j行时,输入用于关断驱动晶体管的信号。因此,能够进行操作,好像在一个栅极选择期间内一次选择两行。
注意,日本专利公开No.2001-324958等中公开了这样的驱动方法的细节,其细节能够与本发明组合使用。
顺便提及,本发明一个示例中所使用的方法是按照传统的时间灰度法将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分成4份、将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分成2份、并且不分割属于第三位组的位的方法。按照此方法,负荷比变得高于传统的双倍速度帧法的负荷比。这是因为通过将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分成4份,增加了发光期间最长的各子帧的子帧数量(即不需要擦除操作的每个子帧的子帧数量),使得减少了需要擦除操作的各子帧的子帧数量,并且能够缩短每个子帧的擦除期间。
例如,图33显示了在5位显示时应用传统的双倍速度帧法(图44)执行像素的信号擦除操作的情况下的时序图。对传统的双倍速度帧法(图33)与本发明的驱动方法(图29)进行相互比较,在传统的双倍速度帧法(图33)中发光期间最长的各子帧的子帧数量(不需要擦除操作的各子帧的子帧数量)是2个,而在本发明的驱动方法(图29)中是6个。也就是说,本发明的驱动方法中总的擦除期间是较短的。
以此方式,按照本发明的驱动方法,负荷比能够高于传统的双倍速度帧法的负荷比,因此能够降低施加到发光元件的上的电压,并且能够降低功耗。此外,也能够抑制发光元件的退化。
注意,在此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时序图、像素配置和驱动方法仅是示例性的,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可用于各种时序图、像素配置和驱动方法。
应当注意,可以按照时间来改变子帧的出现顺序。例如,可以在第一帧和第二帧之间改变子帧的出现顺序。此外,也可以根据空间来改变子帧的出现顺序。例如,可以在像素A和像素B之间改变子帧的出现顺序。此外,可以按照时间和空间来改变子帧的出现顺序。
注意,尽管此实施方式中在一个帧期间内设置了发光期间、信号写入期间和不发光期间,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设置其它的操作期间。例如,也可以提供在其中将施加到显示元件的电压极性设为与正常极性相反的期间,也就是反向偏压期间。通过提供反向偏压期间,可以提高显示元件的可靠性。注意,此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像素配置是示例性的,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外,形成像素的晶体管的配置也不限于此。
注意,能够通过自由地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的内容相结合来实施此实施方式3中所述的内容。
(实施方式4)
在此实施方式中,针对显示器件,信号线驱动器电路、扫描线驱动器电路等的构造,及其操作进行说明。
如图34A所示,显示器件包括像素部分3401、扫描线驱动器电路3402和信号线驱动器电路3403。
扫描线驱动器电路3402相继地将选择信号输出到像素部分3401。图34B显示了扫描线驱动器电路3402的构造的一个示例。扫描线驱动器电路包括移位寄存器3404、缓冲电路3405等。将时钟信号(G-CLK)、起始脉冲(G-SP)和反相时钟信号(G-CLKB)输入到移位寄存器3404,并按照这些信号的时序,移位寄存器3404连续地输出采样脉冲。从输出的采样脉冲在缓冲电路3405中被放大,并通过每条扫描线被输入到像素部分3401。注意,在许多情况下,除了移位寄存器3404和缓冲电路3405之外,扫描线驱动器电路3402包括电平移位电路、脉宽控制电路等。
信号线驱动器电路3403相继地将视频信号输出到像素部分3401。像素部分3401通过按照视频信号控制光线状态来显示图像。在许多情况下,从信号线驱动器电路3403输入到像素部分3401的视频信号通常是电压。也就是,通过从信号线驱动器电路3403输入的视频信号(电压)来改变布置在每个像素中的显示元件以及用于控制显示元件的元件的各自状态。作为布置在像素中的显示元件的示例,具有EL元件、用于FED(场发射显示器)的元件、液晶、DMD(数字微镜面器件)等。
注意,可以布置多个扫描线驱动器电路3402或信号线驱动器电路3403。
在图34C中显示了信号线驱动器电路3403的构造的示例。信号线驱动器电路3403包括移位寄存器3406、第一锁存电路(LAT1)3407、第二锁存电路(LAT2)3408和放大器电路3409。放大器电路3409可以具有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功能以及执行γ修正的功能。
此外,像素包括例如EL元件的显示元件。也可以包括用于将电流(视频信号)输出到显示元件的电路,也就是电流源电路。
接下来,主要说明信号线驱动器电路3403的操作。将时钟信号(S-CLK)、起始脉冲(S-SP)和反相时钟信号(S-CLKB)输入到移位寄存器3406,按照这些信号的时序,移位寄存器3406连续地输出采样脉冲。
从移位寄存器3406输出的采样脉冲被输入到的第一锁存电路(LAT1)3407。由于视频信号从视频信号线3410输入到第一锁存电路(LAT1)3407,所以按照采样脉冲的输入时序在每列中保持视频信号。
在直到第一锁存电路(LAT1)3407中的最后一列完成视频信号的保持之后,从锁存控制线3411输入锁存脉冲(Latch Pulse),在水平回扫期间内一次将已保持在第一锁存电路(LAT1)3407中的视频信号传送到第二锁存电路(LAT2)3408。在此之后,将已保持在第二锁存电路(LAT2)3408中的一行视频信号一次输入到放大器电路3409。从放大器电路3409输出的信号被输入到像素部分3401。
将已保持在第二锁存电路(LAT2)3408中的视频信号输入到放大器电路3409,并且在将视频信号输入到像素部分3401的同时,移位寄存器3406再次输出采样脉冲。也就是,同时执行两个操作。因此,能够进行线连续驱动。此后,重复上述的操作。
注意,可以使用外部IC芯片替代与像素部分3401提供在相同衬底上的电路,来构成信号线驱动器电路及其部分(例如电流源电路或放大器电路)。
注意,信号线驱动器电路、扫描线驱动器电路的配置等不限于图34A至34C所示。例如,通过执行点连续驱动将信号提供至像素。图35显示了此情况中的示例。信号线驱动器电路3503包括移位寄存器3504和采样电路3505。采样脉冲从移位寄存器3504输出到采样电路3505。从视频信号线3506输入视频信号,并且按照该采样脉冲将视频信号输出到像素部分3501。然后,将信号连续地输入到通过扫描线驱动器电路3502选择的行的像素。
注意,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晶体管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晶体管,并可由任意衬底形成。因此,可以在玻璃衬底、塑料衬底、单晶衬底、SOI衬底等上形成图34或35中所示的所有电路。或者,可以在某种衬底上形成图34或35中电路的一部分,而在另一种衬底上形成34或35中电路的另一部分。也就是说,图34或35中的全部电路不需要形成在同一个衬底上。例如,在图34或35中,可以在玻璃衬底上使用TFT形成像素部分和扫描线驱动器电路,可以在单晶衬底上形成信号线驱动器电路(或其一部分)作为IC芯片,然后可以通过COG(玻璃上芯片)连接将IC芯片安装到玻璃衬底上。或者,可以通过使用TAB(自动载带焊)或印刷的衬底将IC芯片连接到玻璃衬底。
注意,此实施方式4的说明对应于使用实施方式1至3的说明的说明。因此,实施方式1至3的说明也能够用于此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5)
在此实施方式中,针对本发明显示器件中像素的设计进行说明。作为示例,图36显示了图32中电路配置的设计。注意,图36中的参考标记对应于图32中的参考标记。此外,电路配置和设计不限于图32和36。
图36中所示的像素第一晶体管3101、第二晶体管3103、存储电容器3102、显示元件3104、信号线3105、第一扫描线3107、第二扫描线3117、第一电源线3106、第二电源线3108和二极管方式连接的晶体管3211。
第一晶体管3101的栅极连接到第一扫描线3107,其第一电极连接到信号线3105,其第二电极连接到存储电容器3102的第二电极、第二晶体管3103的栅极和二极管方式连接的晶体管3111的第二电极。第二晶体管3103的第一电极连接到第一电源线3106,其第二电极连接到显示元件3104的第一电极。存储电容器3102的第一电极连接到第一电源线3106。显示元件3104的第二电极连接到第二电源线3108。二极管方式连接的晶体管3211的栅电极连接到二极管方式连接的晶体管3211的第二电极,其第一电极连接到第二扫描线3117。
信号线3105和第一电源线3106由第二配线形成,第一扫描线3107和第二扫描线3117由第一配线形成。
在顶部栅极结构的情况下,按照以下顺序形成衬底、半导体层、栅极绝缘膜、第一配线、层间绝缘膜、第二配线。在底部栅极结构的情况下,按照以下顺序形成衬底、第一配线、栅极绝缘膜、半导体层、层间绝缘膜、第二配线。
注意,能够通过自由地与实施方式1至4所述的内容相组合来实施此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内容。
(实施方式6)
此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用于控制实施方式1至5中所述的驱动方法的硬件。
图37是简要的结构图。像素部分3704设置在衬底3701上。此外,许多情况下设有信号线驱动器电路3706或扫描线驱动器电路3705。除此之外,电源电路、预充电电路、时序发生电路等可以设置在衬底上。也存在信号线驱动器电路3706或扫描线驱动器电路3705不设置在衬底上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在许多情况中在IC上形成没有提供在衬底3701上的电路。在许多情况中IC通过COG(玻璃上芯片)安装在衬底3701上。或者,IC可安装在用于将外围电路衬底3702连接到衬底3701的连接衬底3707上。
信号3703输入到外围电路衬底3702,控制器3708控制使得信号存储在存储器3709、存储器3710等中。在信号3703是模拟信号的情况下,在许多情况下执行了模-数转换之后,其被存储在存储器3709、存储器3710等中。控制器3708通过使用存储在存储器3709、存储器3710等中的信号将信号输入到衬底3701。
为了实现实施方式1至5中所述的驱动方法,控制器3708控制例如子帧的出现顺序等,并将信号输出到衬底3701。
注意,能够通过自由地与实施方式1至5所述的内容相组合来实施此实施方式6中所述的内容。
(实施方式7)
在此实施方式中,参照图52A至52E说明能够用于本发明的显示器件的薄膜晶体管的制造工艺的示例。注意,在此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由晶体半导体形成的顶部栅极薄膜晶体管的制造工艺;但是能够用于本发明的薄膜晶体管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由非晶半导体形成的薄膜晶体管或底部栅极薄膜晶体管。
首先,在衬底11200上形成基底膜11201。可以使用由硼硅酸钡玻璃、硼硅酸铝玻璃的制成的玻璃衬底,硅衬底、塑料衬底或具有耐热性的树脂衬底等作为衬底11200。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砜(PES)、压克力、聚酰亚胺等作为塑料衬底或树脂衬底。通过CVD方法、等离子CVD方法、溅射方法、旋转涂覆方法等,使用含有硅的氧化物或氮化物材料的单层或叠层来形成基底膜11201。通过形成基底膜11201,能够防止由来自衬底11200的污染物导致的半导体膜的退化。
随后,在基底膜11201上形成半导体膜11202(见图52A)。可以通过溅射方法、LPCVD方法、等离子CVD方法等,形成厚度为25nm至200nm(优选地为50nm至150nm)的半导体膜11202。在此实施方式中,形成非晶半导体膜,然后结晶。可以使用硅或锗作为半导体膜11202的材料;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作为结晶的方法,可以采用激光结晶法、热结晶法、使用例如镍的促进结晶的元素的热结晶法,等。在不添加促进结晶的元素的情况下,在通过激光照射非晶硅膜之前,通过在氮气氛中在500℃加热一个小时来释放氢,直到非晶硅膜中的氢含量变为1×1020原子/cm3或更小为止。这是因为在照射激光时,含有大量氢的非晶硅膜将被损坏。
在将作为催化剂的元素加入非晶硅半导体膜中的情况下,对添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催化剂元素能够存在于非晶硅的表面或内部即可。例如,可以采用溅射方法、CVD方法、等离子处理方法(包括等离子CVD方法)、吸附方法或用于施加金属盐溶液的方法。其中,使用溶液的方法是有利的,其在金属元素的浓度控制方面是简单且容易的。此时优选地通过在氧气氛中的UV光照射、热氧化方法、使用臭氧水或包含羟基的过氧化氢处理等来形成氧化物膜,以便在非晶半导体膜的整个表面上散布水溶液。
可以通过热处理与激光照射的组合、或者独立地执行热处理或激光照射多次来执行非晶半导体膜的结晶。或者,可以组合使用激光结晶与使用金属元素的结晶。
随后,在通过结晶非晶半导体膜形成的晶体半导体膜11202上使用光刻步骤来制造抗蚀剂掩模,并使用该掩模执行刻蚀来形成半导体区域11203。至于该掩模,可以使用含有光敏剂的可买到的抗蚀剂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一种典型的正型抗蚀剂的酚醛清漆树脂、作为光敏剂的萘醌二嗪农(naphthoquinone diazide)化合物、作为负型抗蚀剂的基础树脂、联苯硅烷二醇、或酸发生剂。在使用任何材料中,都能够通过调整溶剂的浓度、添加表面活性剂等来适当地控制表面张力和粘性。
注意,在此实施方式的光刻步骤中施加抗蚀剂之前,可以在半导体膜上形成大约几纳米厚度的绝缘膜。此步骤能够避免在半导体膜与抗蚀剂之间直接接触,并能够防止杂质进入半导体膜。
随后,在半导体区域11203上形成栅极绝缘膜11204。注意,在此实施方式中栅极绝缘膜具有单层结构,但是,它也以具有两层或更多层的叠层结构。在叠层结构的情况下,当改变的反应气体时保持真空的同时,优选地在相同的腔室以相同的温度连续地形成绝缘膜。当在保持真空的同时连续地形成绝缘膜时,能够防止堆叠的多层之间的界面被沾污。
可以适当地使用硅的氧化物(SiOX:X>0)、硅的氮化物(SiNX:X>0)、氧氮化硅(SiOXNY:X>Y>0)、氮化硅的氧化物(SiNXOY:X>Y>0)等作为栅极绝缘膜11204的材料。注意,优选地是在反应气体中包含例如氩的惰性气体元素,并将其混合在将要形成的绝缘膜中,以便在低的膜形成温度下形成具有低栅极漏电流的紧密绝缘膜。在此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SiH4和N2O作为反应气体来形成氧化硅膜作为栅极绝缘膜11204,使其具有10nm至100nm(优选地,20nm至80nm)的厚度,例如60nm。注意,栅极绝缘膜11204的厚度不限于此范围。
随后,在栅极绝缘膜11204上形成栅电极11205(见图52B)。栅电极11205的厚度优选地在10nm至200nm范围内。尽管此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一种用于制造具有单层结构的TFT的方法,但是也可以采用具有两个或更多个栅电极的多栅极结构。通过采用多栅极结构,能够制造具有减小的截止状态漏电流的TFT。根据应用,能够使用例如银(Ag)、金(Au)、铂(Pt)、镍(Ni)、钨(W)、铬(Cr)、钼(Mo)、铁(Fe)、钴(Co)、铜(Cu)、钯(Pd)、碳(C)、铝(Al)、锰(Mn)、钛(Ti)或钽(Ta)的导电元素,含有该元素作为其主要成分的合金或化合物等作为栅电极11205的材料。此外,也能够使用其中氧化铟与氧化锡混合的氧化铟锡(ITO);其中氧化铟锡(ITO)与氧化硅相混合形成的含有氧化硅的氧化铟锡(ITSO);氧化铟与氧化锌混合的氧化铟锌(IZO);氧化锡(SnO2)等。注意,氧化铟锌(IZO)是使用靶通过溅射形成的透明导电材料,在所述靶中ITO与2wt%至20wt%的氧化锌(ZnO)混合。
随后,通过使用栅电极11205作为掩模将杂质元素加入到半导体区域11203中。此处,可以通过加入例如磷(P)作为杂质元素使其被含有的浓度大约为5×1019/cm3至5×1020/cm3,来形成表现出n型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域。或者,可以通过加入赋予p型导电类型的杂质元素来形成表现出p型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域。可以使用磷(P)、砷(As)等作为赋予n型导电类型的杂质元素。可以使用硼(B)、铝(Al)、镓(Ga)等作为赋予p型导电类型的杂质元素。注意,可以形成其中以低浓度加入杂质元素的LDD(轻掺杂漏极)区域。通过形成LDD区域,能够制造具有减小的截止状态漏电流的TFT。
随后,形成绝缘膜11206以覆盖栅极绝缘膜11204和栅电极11205(见图52C)。可以适当地使用硅的氧化物(SiOX:X>0)、硅的氮化物(SiNX:X>0)、氧氮化硅(SiOXNY:X>Y>0)、氮化硅的氧化物(SiNXOY:X>Y>0)等作为绝缘膜11206的材料。注意,在此实施方式中,绝缘膜11206具有单层结构,但是,它也以具有两层或更多层的叠层结构。此外,也可以在绝缘膜11206上提供一层或多层的层间绝缘膜。
随后,使用光刻步骤制造抗蚀剂的掩模,并刻蚀栅极绝缘膜11204和绝缘膜11206形成开口,以便露出已经加入了杂质元素的半导体区域11203的区域。之后,形成用作电极的导电膜11207,以便电连接到半导体区域11203(见图52D)。可以使用与栅电极11205相同的材料来作为该导电膜的材料。
接下来,使用光刻步骤形成抗蚀剂的掩模(没有显示),并通过该掩模将导电膜11207处理成预期的形状,以便形成源极电极11208和漏极电极11209(见图52E)。
注意,可以通过等离子刻蚀(干法刻蚀)或湿法刻蚀来执行此实施方式中的刻蚀;但是,等离子刻蚀适于处理大尺寸的衬底。可以适当地使用例如CF4、NF3、SF6或CHF3的氟基气体,以Cl2、BCl3、SiCl4、CCl4等的氯基气体,或者氧气(O2)作为刻蚀气体,其可以适当地添加例如He或Ar的惰性气体。
通过上述的工艺,能够制造形成有晶体半导体的顶部栅极薄膜晶体管。
注意,能够通过自由地与实施方式1至6中的所述内容相结合来实施此实施方式7中所述的内容。
(实施方式8)
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参照图53A和53B等说明本发明的显示板。注意,图53A是示出了显示板的顶视图,而图53B是沿A-A′线的图53A的剖面图。显示板包括由虚线表示的信号线驱动器电路(数据线)1101、像素部分1102、第一扫描线驱动器电路(G1线)1103、以及第二扫描线驱动器电路(G2线)1106。显示板还包括密封衬底1104和密封剂1105,并且由密封剂1105围绕的部分是空间1107。
注意,配线1108是用于传输将被输入到第一扫描线驱动器电路1103、第二扫描线驱动器电路1106以及信号线驱动器电路1101中的信号的配线,并且从用作外部输入终端的FPC(柔性印刷电路)1109中接收视频信号、时钟信号、启动信号等。IC芯片(具有存储器电路、缓冲电路等的半导体芯片)通过COG(玻璃上芯片)等被安装在FPC1109与显示板的接合处。注意,此处仅示出了FPC;然而,印刷线路板(PWB)也可附着于该FPC。本说明书中的显示器件不仅包括显示板本身而且还包括具有FPC或PWB的显示板。另外,还包括其上安装有IC芯片等的显示板。
接着,将参照图53B描述剖面结构。在衬底1110上形成像素部分1102和其外围驱动器电路(第一扫描线驱动器电路1103、第二扫描线驱动器电路1106和信号线驱动器电路1101)。这里,示出了信号线驱动器电路1101和像素部分1102。
注意,信号线驱动器电路1101是由诸如n沟道晶体管1120或n沟道TFT 1121的单极晶体管构成的。类似地,第一扫描线驱动器电路1103和第二扫描线驱动器电路1106最好由n沟道晶体管构成。注意,通过应用本发明的像素配置,可使得像素配置形成有单极晶体管;因此,可制造出单极显示板。在该实施方式中,描述了其中外围驱动器电路结合在衬底上的显示板;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全部或部分的外围驱动器电路可形成在IC芯片等中,并且通过COG等安装。在这种情况中,驱动器电路无需为单极的,并且可组合使用p沟道晶体管。
像素部分1102具有多个电路,每个电路都形成有包括切换TFT1111和驱动TFT 1112的像素。注意,驱动TFT 1112的源极电极连接到第一电极1113。形成绝缘体1114以覆盖第一电极1113的端部分。这里,使用正型感光丙烯酸树脂膜。
形成绝缘体1114使其在上端部分或下端部分处具有弯曲表面,以使其覆盖更为有利。例如,在使用正型感光丙烯酸作为绝缘体1114的材料的情况中,优选地形成绝缘体1114使其仅在上端部分处具有拥有曲率半径(0.2μm到3μm)的弯曲表面。通过光照射在刻蚀剂中变得不可溶的负型或者通过光照射在刻蚀剂中变得可溶的正型也可用作绝缘体1114。
在第一电极1113上形成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层1116和第二电极1117。这里,优选地使用具有高功函数的材料作为用于作为阳极的第一电极1113的材料。例如,可使用诸如ITO(氧化铟锡)膜、氧化铟锌(IZO)膜、氮化钛膜、铬膜、钨膜、Zn膜或Pt膜等单层膜;氮化钛膜和以包含铝作为其主要成分的膜的叠层;由氮化钛膜、包含铝作为其主要成分的膜和氮化钛膜形成的三层结构等,形成第一电极1113。当第一电极1113具有叠层结构时,作为配线时它可具有低电阻并且可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另外,第一电极可用作阳极。
另外,通过使用蒸发掩模的蒸发法或喷墨法形成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层1116。使用属于元素周期表的组4的金属络合物作为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层1116的一部分,此外,可组合使用的材料可以是低分子量材料或高分子量材料。另外,作为用作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层的材料,通常也使用有机化合物的单层或叠层。然而,本实施方式还包括其中使用无机化合物作为由有机化合物形成的膜的一部分。而且,还可使用已知的三重态材料。
作为用于形成在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层1116上的第二电极(阴极)1117的材料,可使用具有低功函数的材料(Al、Ag、Li、Ca、或其合金,诸如MgAg、MgIn、AlLi、CaF2或CaN等)。在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层1116中产生的光通过第二电极1117被传输的情况中,优选地使用其厚度较薄的金属薄膜和透明导电膜(氧化铟和氧化锡的合金(ITO)、氧化铟和氧化锌的合金(In2O3-ZnO)、氧化锌(ZnO)等)形成的叠层作为第二电极(阴极)1117。
通过用密封剂1105将密封衬底1104附于衬底1110,获得了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发光元件1118被设在由衬底1110、密封衬底1104和密封剂1105围绕的空间1107中。注意,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空间1107中填充有密封剂1105以及惰性气体(诸如氮或氩)。
注意,优选地使用环氧基树脂作为密封剂1105。所述材料最好允许尽可能少的湿气和氧发生渗透。除玻璃衬底或石英衬底以外,还可使用FRP(玻璃纤维增强塑料)、PVF(聚氟乙烯)、Myler、聚酯、丙烯酸等制成的塑料衬底作为密封衬底1104。
如上所述,可获得具有本发明像素配置的显示板。
通过如图53A和53B中所示的那样结合信号线驱动器电路1101、像素部分1102、第一扫描线驱动器电路1103、以及第二扫描线驱动器电路1106可实现显示器件的成本降低。另外在这种情况中,通过使用用于信号线驱动器电路1101、像素部分1102、第一扫描线驱动器电路1103、以及第二扫描线驱动器电路1106的单极晶体管,可简化制造工艺,因此可实现进一步的成本降低。通过将非晶硅应用到用于信号线驱动器电路1101、像素部分1102、第一扫描线驱动器电路1103、以及第二扫描线驱动器电路1106的晶体管的半导体层,可实现更进一步的成本降低。
注意,显示板的结构不局限于图53A所示的其中将信号线驱动器电路1101、像素部分1102、第一扫描线驱动器电路1103、以及第二扫描线驱动器电路1106结合在一起的结构。还可存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将与信号线驱动器电路1101相对应的信号线驱动器电路形成在IC芯片上并且通过COG等被安装在显示板上。
换句话说,仅将要求高速操作的信号线驱动器电路使用CMOS等形成在IC芯片上以降低功耗。另外,通过使用诸如硅晶片等半导体芯片作为IC芯片可实现更高速的操作和更低的功耗。
这样,通过将扫描线驱动器电路与像素部分相组合可实现成本降低。当由单极晶体管构成该扫描线驱动器电路与像素部分时,可实现进一步的成本降低。如实施方式3中所述的,包含在像素部分中的像素可由n沟道晶体管构成。而且,通过使用非晶硅作为晶体管的半导体层,可简化制造工艺并且可实现进一步的成本降低。
因此,可实现高清晰度显示器件的成本降低。另外,通过将具有功能电路(存储器或缓冲器)的IC芯片安装在FPC 1109和衬底1110的连接部分上,可有效地利用衬底面积。
另外,可存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可以将分别与图53A的信号线驱动器电路1101、第一扫描线驱动器电路1103、以及第二扫描线驱动器电路1106相对应的信号线驱动器电路、第一扫描线驱动器电路、以及第二扫描线驱动器电路形成在IC芯片上,并且通过COG等被安装在显示板上。在这种情况中,可进一步降低高清晰度显示器件的功耗。因此,为了获得具有更低功耗的显示器件,优选地使用多晶硅作为像素部分所用的晶体管的半导体层。
而且,通过使用非晶硅作为像素部分1102中的晶体管的半导体层可实现成本降低。另外,可制造大尺寸的显示板。
注意,扫描线驱动器电路和信号线驱动器电路不局限于沿像素的行方向和列方向设置。
接着,在图54中示出了可应用于发光元件1118的发光元件的示例。
所述发光元件具有这样一种元件结构,其中阳极1202、由空穴注入材料形成的空穴注入层1203、由空穴传输材料形成的空穴传输层1204、发光层1205、由电子传输材料形成的电子传输层1206、由电子注入材料形成的电子注入层1207、以及阴极1208按以上顺序被堆叠在衬底1201上。这里,发光层1205仅由一种发光材料制成,然而在某些情况中发光层1205也可由两种或多种材料制成。另外,本发明的元件结构不限于该结构。
除了图54中所示的各个功能层的叠层结构以外,在元件结构方面还存在广范围的改变,诸如使用高分子量化合物的元件或其中发光层是使用从三重受激态下发射光线的三重态发光材料构成的高效元件。另外,本发明的元件结构还适用于通过用空穴阻挡层控制载流子复合区域以便于将发光区域分成为两个区域等所获得的白光发射元件。
在图54中所示的本发明元件的制造方法中,在具有阳极(ITO)1202的衬底1201上按照以下顺序蒸发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和发光材料的。之后,蒸发电子传输材料和电子注入材料,最后通过蒸发形成阴极1208。
下面将列示适用于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注入材料和发光材料的合适材料。
作为空穴注入材料,在有机化合物中,卟啉化合物、酞菁(在下文中称之为“H2Pc”)、铜酞菁(在下文中称之为“CuPc”)等是有效的。另外,具有比所使用的空穴传输材料更小电离电势值并且具有空穴传输功能的材料也可用作空穴注入材料。还存在化学掺杂导电高分子量化合物,其中包括掺杂有聚苯乙烯磺酸(在下文中称之为“PSS”)、聚苯胺等的聚(乙烯二氧基噻吩)(在下文中称之为“PEDOT”)。另外,绝缘高分子量化合物在阳极的平面化方面也是有效的,并且通常使用聚酰亚胺(在下文中称之为“PI”)。另外,还使用无机化合物,所述无机化合物包括氧化铝(在下文中称之为“氧化铝”)的超薄膜以及诸如金或铂等金属的薄膜。
最广泛用作空穴传输材料的材料是芳香族胺基化合物(换句话说是具有苯环-氮的键的化合物)。广泛使用的材料包括4,4-bis(二苯胺)-联苯(在下文中称之为“TAD”)、诸如4,4-bis[N-(3-甲基苯基)-N-苯基-氨基]联苯(在下文中称之为“TPD”)或4,4-bis[N-(1-萘基)-N-苯基-氨基]联苯(在下文中称之为“α-NPD”)的其衍生物,除此之外,还包括星爆式芳香族胺化合物,诸如4,4’,4”-三(N,N-二苯胺)-三苯胺(在下文中称之为“TDATA”)或4,4’,4”-三[N-(3-甲基苯基)-N-苯胺]-三苯胺(在下文中称之为“MTDATA”)。
作为电子传输材料,通常使用金属络合物,其中包括具有喹啉基干或苯并喹啉基干的金属络合物,诸如三(8-羟基喹啉)铝(在下文中称之为“Alq3”)、BAlq、三(4-甲基-8-喹啉)铝(在下文中称之为“Almq”)或双(10-羟基苯并[H]-喹啉根)铍(在下文中称之为“BeBq”),除此之外,还包括具有唑基或噻唑基配合基的金属络合物,诸如双[2-(2-羟苯基)苯并噁唑]锌(在下文中称之为“Zn(BOX)2”)或双[2-(2-羟苯基)苯并噻唑]锌(在下文中称之为“Zn(BTZ)2”)。另外,除金属络合物以外,诸如2-(4-联苯)-5-(4-特-正丁基苯基)-1,3,4-恶二唑(在下文中称之为“PBD”)或OXD-7的噁二唑(oxadiazole)衍生物、诸如TAZ或3-(4-特-正丁基苯基)-4-(4-乙烷基苯基)-5-(4-联苯)-1,2,4-三唑(在下文中称之为“p-EtTAZ”)的三唑衍生物、以及诸如红菲绕啉(bathophenanthroline)(在下文中称之为“BPhen”)或BCP的菲绕啉衍生物也具有电子传输特性。
可使用上述电子传输材料作为电子注入材料。另外,通常使用绝缘体的超薄膜,诸如包含氟化钙、氟化锂、氟化铯等的金属卤化物或包含氧化锂的碱金属氧化物。此外,诸如乙酰丙酮锂(在下文中称之为“Li(acac)”)或8-喹啉-锂(在下文中称之为“Liq”)等碱金属络合物也是有效的。
作为发光材料,除诸如Alq3、Almq、BeBq、BAlq、Zn(BOX)2、或Zn(BTZ)2等上述金属络合物以外,各种荧光颜料也是有效的。所述荧光颜料包括:蓝色的4,4-bis(2,2-联苯-乙烯基)联苯、红橙色的4-二氰基乙撑-2-甲基-6-(p-二甲基氨-苯乙烯)-4H-吡喃等。另外,三重态发光材料也是可行的,所述三重态发光材料主要是以铂或铱为中心金属的络合物。作为三重态发光材料,三(2-苯基吡啶)铱、二(2-(4′-tryl)比啶根合-N,C2′)乙酰丙酮铱(在下文中称之为“acacIr(tpy)2”)、2,3,7,8,12,13,17,18-八乙基-21H,23H-卟啉-铂等是已知的。
通过组合具有各个功能的上述材料,可制造出高可靠性的发光元件。
另外,还可使用具有按与图54中相反的顺序堆叠的层的发光元件。也就是说,在元件结构中,阴极1208、由电子注入材料形成的电子注入层1207、由电子传输材料形成的电子传输层1206、发光层1205、由空穴传输材料形成的空穴传输层1204、由空穴注入材料形成的空穴注入层1203、以及阳极1202被顺序地堆叠在衬底1201上。
另外,为了提取发光元件的光线发射,阳极和阴极中的至少一个可为透明的。之后,TFT和发光元件被形成在衬底上。存在具有其中通过与衬底相对的表面提取光线发射的顶部发射结构的发光元件、具有其中通过衬底侧上的表面提取光线发射的底部发射结构的发光元件、以及具有其中通过与衬底相对的表面和衬底侧上的表面两者提取光线发射的双发射结构的发光元件。本发明的像素配置能够应用于具有任何发射结构的发光元件。
下面将参照图55A描述具有顶部发射结构的发光元件。
在衬底1300上,形成有驱动TFT 1301,并且形成第一电极1302使其与驱动TFT 1301的源极电极相接触。在其上形成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层1303和第二电极1304。
注意,第一电极1302是发光元件的阳极,而第二电极1304是发光元件的阴极。也就是说,在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层1302被夹在第一电极1302与第二电极1304之间的区域中形成发光元件。
优选地使用具有高功函数的材料形成用作阳极的第一电极1302。例如,可使用诸如氮化钛膜、铬膜、钨膜、Zn膜、或Pt膜的单层膜;氮化钛膜和包含铝为其主要成分的膜形成的叠层;或由氮化钛膜、包含铝为其主要成分的膜和氮化钛膜形成的三层膜结构等。注意,叠层结构使得能够降低作为配线的电阻、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并用作阳极。通过使用光反射金属膜,能够形成能传输光线的阳极。
优选地使用由具有低功函数的材料(Al、Ag、Li、Ca或其合金,诸如MgAg、MgIn、AlLi、CaF2或CaN)形成的金属薄膜与透明导电膜(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等)的叠层制成用作阴极的第二电极1304。通过使用上述薄金属膜和透明导电膜,能够形成能传输光线的阴极。
因此,如图55A中的箭头所指示的,可从顶表面提取发光元件的光线。也就是说,在将发光元件应用于图53A和53B中所示的显示板的情况中,光线朝向衬底1110一侧发出。因此,当具有顶部发射结构的发光元件用于显示器件时,传输光线的衬底用作密封衬底1104。
另外,在提供光学膜的情况中,所述光学膜可设在密封衬底1104上。
注意,能够使用由具有低功函数的材料(诸如MgAg、MgIn或AlLi)制成的金属膜来形成第一电极1302以使其用作阴极。在这种情况中,可使用透明导电膜(诸如氧化铟锡(ITO)膜或氧化铟锌(IZO)膜)来形成第二电极1304。因此,通过这种结构,可提高顶部发射的透光率。
下面将参照图55B描述具有底部发射结构的发光元件。由于除其发射结构以外的结构都是与图55A相同的,因此使用与图55A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描述。
优选地使用具有高功函数的材料形成用作阳极的第一电极1302。例如,可使用透明导电膜(诸如氧化铟锡(ITO)膜或氧化铟锌(IZO)膜)。通过使用透明导电膜,可制成能传输光线的阳极。
可使用由具有低功函数的材料(Al、Ag、Li、Ca或其合金,诸如MgAg、MgIn、AlLi、CaF2或CaN)制成的金属膜来形成用作阴极的第二电极1304。通过使用上述的光线反射金属膜,能够形成不传输光线的阴极。
因此,如图55B中的箭头所指示的,可从底表面提取发光元件的光线。换句话说,在将发光元件应用于图53A和53B中所示的显示板的情况中,光线朝向衬底1110一侧发出。因此,当具有底部发射结构的发光元件用于显示器件时,使用传输光线的衬底作为衬底1110。
另外,在提供光学膜的情况中,所述光学膜可设在衬底1110上。
下面将参照图55C描述具有双发射结构的发光元件。由于除其发射结构以外的结构都是与图55A相同的,因此使用与图55A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描述。
优选地使用具有高功函数的材料来形成用作阳极的第一电极1302。例如,可使用透明导电膜(诸如氧化铟锡(ITO)膜或氧化铟锌(IZO)膜)。通过使用透明导电膜,能够形成可传输光线的阳极。
优选地使用由具有低功函数的材料(Al、Ag、Li、Ca或其合金,诸如MgAg、MgIn、AlLi、CaF2或CaN)制成的金属膜与透明导电膜(氧化铟锡(ITO)、氧化铟和氧化锌的合金(In2O3-ZnO)、氧化锌(ZnO)等)所形成的叠层来形成用作阴极的第二电极1304。通过使用上述薄金属膜和透明导电膜,能够形成可传输光线的阴极。
因此,如图55C中的箭头所指示的,可从两个表面提取发光元件的光线。换句话说,在将发光元件应用于图53A和53B中所示的显示板的情况中,光线朝向衬底1110一侧和密封衬底1104一侧发出。因此,当具有双发射结构的发光元件用于显示器件时,使用传输光线的衬底作为衬底1110和密封衬底1104两者。
另外,在提供光学膜的情况中,所述光学膜可设在衬底1110和密封衬底1104两者上。
另外,本发明可应用于通过使用白光发射元件和滤色器实现全色显示的显示器件。
如图56中所示的,在衬底1400上,形成有驱动TFT 1401,并且形成第一电极1403使其与驱动TFT 1401的源极电极相接触。在其上形成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层1404和第二电极1405。
注意,第一电极1403是发光元件的阳极,而第二电极1405是发光元件的阴极。也就是说,在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层1404被夹在第一电极1403与第二电极1405之间的区域中形成发光元件。通过图56中所示的结构发出白光。分别将红色滤光器1406R、绿色滤光器1406G和蓝色滤光器1406B设在发光元件上方以实现全色显示。另外,提供了用于分隔这些彩色滤光器的黑色矩阵(也称之为“BM”)1407。
可组合使用发光元件的上述结构,并且可适当地将其应用于具有本发明像素配置的显示器件。注意,以上所述的显示板的结构以及发光元件仅是示例,勿庸置疑,本发明的像素配置可应用于具有其它结构的显示器件。
接下来示出了显示板的像素部分的局部剖面图。
首先,将参照附图57A、57B、58A和58B描述使用多晶硅(p-Si:H)膜作为晶体管的半导体层的情况。
这里,例如通过已知的膜形成方法在衬底上形成非晶硅(a-Si)膜作为半导体层。注意,不必将半导体层限制于非晶硅膜,而是可使用具有非晶结构的任何半导体膜(包括微晶半导体膜)。另外,也可使用具有非晶结构的化合物半导体膜,诸如非晶硅锗膜。
之后,通过激光结晶方法、使用RTA或退火炉的热结晶方法、使用具有促进结晶的金属元素的热结晶方法等使得非晶硅膜结晶。勿庸置疑,可通过上述方法的组合来进行结晶。
作为上述结晶的结果,在非晶半导体膜中部分地形成了结晶区域。
接着,将其中结晶度被部分地增强的晶体半导体膜图形化成预期形状,以便从结晶区域中形成岛状半导体膜。使用该半导体膜作为晶体管的半导体层。
如图57A和57B中所示的,在衬底15101上形成基底膜15102,并且在其上形成半导体层。所述半导体层包括沟道形成区域15103、LDD区域15104、以及用作驱动晶体管15118的源极区或漏极区的杂质区域15105,并且还包括沟道形成区域15106、LDD区域15107、以及用作电容器15119的下部电极的杂质区域15108。注意可对沟道形成区域15103和沟道形成区域15106执行沟道掺杂。
可使用玻璃衬底、石英衬底、陶瓷衬底等作为衬底。可使用氮化铝(AlN)、氧化硅(SiO2)、氮氧化硅(SiOxNy)等的单层或其叠层形成基底膜15102。
栅电极15110和电容器的上部电极15111形成在半导体层上,在与半导体层之间具有栅绝缘膜15109。
形成层间绝缘膜15112以覆盖驱动晶体管15118和电容器15119。在层间绝缘膜15112中形成有接触孔,配线15113通过所述接触孔与杂质区域15105相接触。形成像素电极15114使其与配线15113相接触,并且形成绝缘体15115以覆盖像素电极15114的端部分和配线15113;这里,绝缘体15115是使用正型感光丙烯酸树脂膜制成的。之后,在像素电极15114上形成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层15116和相反电极15117。在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层15116被夹在像素电极15114和相反电极15117之间的区域中形成发光元件15120。
另外,如图57B中所示的,可以在LDD区域中提供构成了一部分电容器15119下部电极的区域15202,使其与上部电极15111重叠。注意与图57A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共同部分,并且省略其描述。
另外,如图58A中所示的,可提供第二上部电极15301,所述第二上部电极15301按照与驱动晶体管15118的杂质区域15105相接触的方式形成在与配线15113相同的层中。注意,与图57A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共同部分,并且省略其描述。通过将层间绝缘膜15112插在第二上部电极15301与上部电极15111之间而形成第二电容器。另外,第二上部电极15301与杂质区域15108相接触,因此其中栅绝缘膜15102被夹在上部电极15111与沟道形成区域15106之间的第一电容器以及其中层间绝缘膜15112被夹在上部电极15111与第二上部电极15301之间的第二电容器以相互平行的方式连接,以便形成包含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的电容器15302。电容器15302具有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的电容的组合电容;因此,可在小区域内形成具有大电容的电容器。也就是说,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像素配置中的电容器,可进一步改进孔径比。
或者,可使用图58B中所示的电容器的结构。衬底16101上形成基底膜16102,并且在其上形成半导体层。所述半导体层包括沟道形成区域16103、LDD区域16104、以及用作驱动晶体管16118的源极区或漏极区的杂质区域16105。注意,可对沟道形成区域16103执行沟道掺杂。
可使用玻璃衬底、石英衬底、陶瓷衬底等作为衬底。可使用氮化铝(AlN)、氧化硅(SiO2)、氮氧化硅(SiOxNy)等的单层或其叠层形成基底膜16102。
栅电极16107和第一电极16108形成在半导体层上,栅电极16107和第一电极16108与所述半导体层之间具有栅绝缘膜16106。
形成第一层间绝缘膜16109以覆盖驱动晶体管16118和第一电极16108。在第一层间绝缘膜16109中形成有接触孔,配线16110通过所述接触孔与杂质区域16105相接触。另外,将第二电极16111形成在由与配线16110相同材料制成的相同层中。
另外,形成第二层间绝缘膜16112以覆盖配线16110和第二电极16111。在第二层间绝缘膜16112中形成有接触孔,形成像素电极16113使其穿过所述接触孔与配线16110相接触。将第三电极16114形成在由与像素电极16113相同材料制成的相同层中。因此,形成了包括第一电极16108、第二电极16111和第三电极16114的电容器16119。
在像素电极16113上形成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层16116和相反电极16117。在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层16116被夹在像素电极16113和相反电极16117之间的区域中,形成发光元件16120。
如上所述的,附图57A、57B、58A和58B中所示的结构可用作使用晶体半导体膜作为其半导体层的晶体管的结构。注意,具有图57A、57B、58A和58B中所示的结构的晶体管是具有顶部栅极结构的晶体管的示例。也就是说,LDD区域可与栅电极重叠或者无需与栅电极重叠,或者LDD区域的一部分可与栅电极重叠。另外,栅电极可具有渐缩形状并且LDD区域可以自对准的方式被设在栅电极的渐缩形状的下面。另外,栅电极的数量不局限于两个。可使用具有三个或更多栅电极的多栅极结构,或者可使用单栅极结构。
通过使用晶体半导体膜作为包含在本发明像素中的晶体管的半导体层(诸如,沟道形成区域、源极区和漏极区),扫描线驱动器电路和信号线驱动器电路可容易地与像素部分结合在一起。另外,信号线驱动器电路的一部分可与像素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其另一部分可被形成在IC芯片上并且通过COG等被安装,如图53A和53B的显示板中所示的。通过这种结构,可降低制造成本。
接着,图59A和59B是如下显示板的局部剖面图,该显示板使用具有其中栅电极被夹在衬底与半导体层之间的结构的晶体管(即,具有其中栅电极被设置在半导体层下面的底部栅极结构的晶体管)作为使用多晶硅(p-Si:H)膜作为其半导体层的晶体管结构。
在衬底12701上形成基底膜12702。之后,在基底膜12702上形成栅电极12703。将第一电极12704形成在由与栅电极相同材料形成的相同层中。可使用其中加入磷的多晶硅作为栅电极12703的材料。除多晶硅以外,也可使用作为金属和硅的化合物的硅化物。
之后,形成栅绝缘膜12705以覆盖栅电极12703和第一电极12704。栅绝缘膜12705是使用氧化硅膜、氮化硅膜等制成的。
在栅绝缘膜12705上形成半导体层。所述半导体层包括沟道形成区域12706、LDD区域12707、以及用作驱动晶体管12722的源极区或漏极区的杂质区域12708,并且还包括沟道形成区域12709、LDD区域12710、以及用作电容器12723的第二电极的杂质区域12711。注意,可对沟道形成区域12706和沟道形成区域12709执行沟道掺杂。
可使用玻璃衬底、石英衬底、陶瓷衬底等作为衬底。可使用氮化铝(AlN)、氧化硅(SiO2)、氮氧化硅(SiOxNy)等的单层或其叠层形成基底膜1272。
形成第一层间绝缘膜12712以覆盖半导体层。在第一层间绝缘膜12712中形成有接触孔,形成配线12713使其通过所述接触孔与杂质区域12708相接触。将第三电极12714形成在由与配线12713相同材料制成的相同层中。由第一电极12704、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12714形成了电容器12723。
另外,将开口12715形成在第一层间绝缘膜12712中。形成第二层间绝缘膜12716以覆盖驱动晶体管12722、电容器12723、以及开口12715。像素电极12717穿过接触孔被形成在第二层间绝缘膜12716上。之后,形成绝缘体12718以覆盖像素电极12717的端部分。例如,可使用正型感光丙烯酸树脂膜。之后,在像素电极12717上形成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层12719和相反电极12720,并且在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层12719被夹在像素电极12717和相反电极12720之间的区域中形成发光元件12721。开口12715位于发光元件12721下面;因此,在从衬底侧提取发光元件12721的光线发射的情况中,由于开口12715的存在,可提高透光度。
此外,可将第四电极12724形成在由与图59A中的像素电极12717相同的材料制成的相同层中,从而形成图59B中所示的结构。在所述情况中,电容器12725可由第一电极12704、第二电极、第三电极12714和第四电极12724构成。
接着,将描述使用非晶硅(a-Si:H)作为晶体管的半导体层的情况。图60A和60B示出了顶部栅极晶体管的情况,而图61A、61B、62A和62B示出了底部栅极晶体管的情况。
图60A是使用非晶硅作为其半导体层的顶部栅极晶体管的剖面图。如图60A中所示的,在衬底12801上形成基底膜12802。另外,在基底膜12802上形成像素电极12803。另外,将第一电极12804形成在由与像素电极12803相同的材料制成的相同层中。
可使用玻璃衬底、石英衬底、陶瓷衬底等作为衬底。可使用氮化铝(AlN)、氧化硅(SiO2)、氮氧化硅(SiOxNy)等的单层或其叠层形成基底膜12802。
在基底膜12802上形成配线12805和配线12806,并且像素电极12803的端部分由配线12805覆盖。在配线12805和配线12806上,分别形成有具有n型导电类型的n型半导体层12807和n型半导体层12808。另外,半导体层12809被形成在基底膜12802上配线12805和配线12806之间,半导体层12809部分地延伸以覆盖n型半导体层12807和n型半导体层12808。注意,该半导体层是使用非晶半导体膜(诸如晶硅(a-Si:H)膜或微晶半导体(μ-Si:H)膜)形成的。之后,在半导体层12809上形成栅绝缘膜12810,并且将绝缘膜12811形成在由与栅绝缘膜12810相同的材料制成的相同层中,并且位于第一电极12804上。注意,使用氧化硅膜、氮化硅膜等作为栅绝缘膜12810。
在栅绝缘膜12810上形成栅电极12812。另外,将第二电极12813形成在由与栅电极相同的材料制成的相同层中,并且位于第一电极12804上,它们之间具有绝缘膜12811。通过将绝缘膜12811夹在第一电极12804与第二电极12813之间构成电容器12819。形成层间绝缘膜12814以覆盖像素电极12803的端部分、驱动晶体管12818、和电容器12819。
在层间绝缘膜12814和位于层间绝缘膜12814开口中的像素电极12803的上面,形成有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层12815和相反电极12816。在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层12815被夹在像素电极12803和相反电极12816之间的区域中形成发光元件12817。
图60A中所示的第一电极12804可为图60B中所示的第一电极12820。将第一电极12820形成在由与配线12805和12806相同的材料制成的相同层中。
图61A和61B是具有使用非晶硅作为其半导体层的底部栅极晶体管的显示板的部分剖面图。
在衬底12901上形成基底膜12902。之后,在基底膜12902上形成栅电极12903。另外,将第一电极12904形成在由与栅电极相同材料形成的相同层中。可使用其中加入磷的多晶硅作为栅电极12903的材料。除多晶硅以外,也可使用作为金属和硅的化合物的硅化物。
之后,形成栅绝缘膜12905以覆盖栅电极12903和第一电极12904。栅绝缘膜12905是使用氧化硅膜、氮化硅膜等制成的。
在栅绝缘膜12905上形成半导体层12906。另外,将半导体层12907形成在由与半导体层12906相同材料形成的相同层中。
可使用玻璃衬底、石英衬底、陶瓷衬底等作为衬底。可使用氮化铝(AlN)、氧化硅(SiO2)、氮氧化硅(SiOxNy)等的单层或其层压层形成基底膜12902。
在半导体层12906上形成具有n型导电类型的n型半导体层12908和12909,并且在半导体层12907上形成n型半导体层12910。
分别在n型半导体层12908和12909上形成配线12911和12912,并且将导电层12913形成在由与配线12911和12912相同材料形成的相同层中,位于n型半导体层12910上面。
这样,由半导体层12907、n型半导体层12910和导电层12913构成了第二电极。注意,形成了电容器12920,其中栅绝缘膜12905被夹在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12904之间。
配线12911的一个端部分延伸,并且在延伸的配线12911上形成像素电极12914。
形成绝缘体12915以覆盖像素电极12914的端部分、驱动晶体管12919和电容器12920。
之后,在像素电极12914和绝缘体12915上形成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层12916和相反电极12917。在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层12916被夹在像素电极12914和相反电极12917之间的区域中形成发光元件12918。
无需提供作为一部分电容器第二电极的半导体层12907和n型半导体层12910。换句话说,可仅由导电层12913构成第二电极,因此电容器可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其中栅绝缘膜被夹在第一电极12904与导电层12913之间。
注意,可在形成图61A中的配线12911之前形成像素电极12914,因此可形成电容器12922,其中栅绝缘膜12905被夹在第一电极12904与由像素电极12914构成的第二电极12921之间,如图61B中所示的。
注意,图61A和61B示出了倒转错列的沟道刻蚀型晶体管;然而,可使用沟道保护型晶体管。下面将参照图62A和62B描述沟道保护型晶体管的情况。
图62A中所示的沟道保护型晶体管与图61A中所示的沟道刻蚀型晶体管12919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作刻蚀掩模的绝缘体13001被设在半导体层12906中的沟道形成区域上。其它共同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相似地,图62B中所示的沟道保护型晶体管与图61B中所示的沟道刻蚀型晶体管12919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作刻蚀掩模的绝缘体13001被设在半导体层12906中的沟道形成区域上。其它共同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通过使用非晶半导体膜作为包含在本发明像素中的晶体管的半导体层(诸如沟道形成区域、源极区和漏极区),可降低制造成本。
注意,可应用本发明的像素配置的晶体管和电容器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而是可使用各种结构的晶体管和电容器。
注意,能够通过自由地与实施方式1至7中的所述内容相结合来实施此实施方式8中所述的内容。
(实施方式9)
参照图38针对移动电话的结构的示例进行说明,在该移动电话的显示部分中具有本发明的显示器件或使用本发明驱动方法的显示器件。
显示板3810结合在壳体3800上,使其可拆卸。可以按照显示板3810的尺寸来适当地改变壳体3800的形状和尺寸。其上固定了显示板3810的壳体3800被装配在印刷电路板3801上以构成模块。
显示板3810经过FPC 3811连接到印刷电路板3801。在印刷电路板3801上形成扬声器3802、麦克风3803、发射和接收电路3804以及包括CPU、控制器等的信号处理电路3805。上述的模块、输入装置3806和电池3807组合在一起以便存放在外壳3809和3812中。显示板3810的像素部分被设置成可通过形成在外壳3809中的窗口来观看。
在显示板3810中,可以通过使用TFT在衬底上集成像素部分和外围驱动器电路的一部分(多个驱动器电路中工作频率较低的驱动器电路),并且可以在IC芯片上形成外围驱动器电路的另一部分(多个驱动器电路中工作频率较高的驱动器电路)。可以通过COG(玻璃上芯片)将IC芯片安装在显示板3810上。或者可以通过使用TAB(自动载带焊)或印刷电路板将IC芯片连接到玻璃衬底上。注意,图39A显示了显示板的结构的示例,其中外围驱动器电路的一部分与像素部分集成在同一衬底上,并且形成了外围驱动器电路的另一部分的IC芯片通过COG等被安装到该结构。图39A的显示板包括衬底3900、信号线驱动器电路3901、像素部分3902、扫描线驱动器电路3903、扫描线驱动器电路3904、FPC 3905、IC芯片3906、IC芯片3907、密封衬底3908和密封剂3909构成。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能够降低显示器件的功耗,并能够延长一次充电后移动电话的使用时间。此外,能够降低移动电话的成本。
此外,使用缓冲器通过变换由扫描线或信号线设定的信号阻抗,能够缩短一行像素的写入期间。因此,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显示器件。
此外,为了进一步降低功耗,如图39B所示,可以使用TFT在衬底上形成像素部分,所有的外围驱动器电路可以形成在IC芯片上,然后如图39B所示可以通过COG(玻璃上芯片)等将IC芯片安装在显示板上。注意,图39B的显示板包括衬底3910、信号线驱动器电路3911、像素部分3912、扫描线驱动器电路3913、扫描线驱动器电路3914、FPC 3915、IC芯片3916、IC芯片3917、密封衬底3918和密封剂3919。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显示器件及其驱动方法,能够看到减少了伪轮廓线的清晰的图像。因此,甚至能够清晰地显示灰度微小改变的图像,例如人的皮肤。
注意,此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是移动电话的示例,本发明的显示器件不仅可以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移动电话,还可以用于具有各种结构的移动电话。
注意,能够通过自由地与实施方式1至8中的所述内容相结合来实施此实施方式9中所述的内容。
(实施方式10)
图40显示了其中组合了显示板4001和电路板4002的EL模块。显示板4001包括像素部分4003、扫描线驱动器电路4004和信号线驱动器电路4005。例如,控制电路4006、信号分割电路4007等安装在电路板4002上。显示板4001通过连接配线4008连接到电路板4002上。FPC等能够用作连接配线。
控制电路4006相当于实施方式6中的控制器3708、存储器3709和存储器3710等。主要地,在控制电路4006中控制子帧的出现顺序等。
在显示板4001中,可以通过使用TFT将像素部分和外围驱动器电路的一部分(多个驱动器电路中工作频率较低的驱动器电路)集成在衬底上,并且可以在IC芯片上形成外围驱动器电路的另一部分(多个驱动器电路中工作频率较高的驱动器电路)。可以通过COG(玻璃上芯片)等将IC芯片安装在显示板4001上。或者可以通过使用TAB(自动载带焊)或印刷电路板将IC芯片安装到显示板4001上。
此外,使用缓冲器通过变换由扫描线或信号线设定的信号阻抗,能够缩短一行像素的写入期间。因此,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显示器件。
此外,为了进一步降低功耗,可以使用TFT在玻璃衬底上形成像素部分,所有的驱动器电路可以形成在IC芯片上,并且可以通过COG(玻璃上芯片)等将IC芯片安装在显示板上。
能够通过上述的EL模块来完成EL电视接收机。图41是显示EL电视接收机的主要结构的方块图。调谐器4001接收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通过视频信号放大器电路4102、视频信号处理电路4103和控制电路4006来处理视频信号,其中视频信号处理电路4103用于将视频信号放大器电路4102输出的信号转换成对应于红、绿、蓝每种颜色的彩色信号,控制电路4006用于将视频信号转换成驱动器电路的输入规范。控制电路4006将信号输出到扫描线侧和信号线侧的每一侧。在以数字方式驱动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在信号线侧提供信号分割电路4007以便提供被分成m片的数字信号的结构。
在调谐器4101接收的信号中的音频信号被传输到音频信号放大器电路4104,并且输出的信号通过音频信号处理电路4105被提供给扬声器4106。控制电路4107从输入部分4108接收例如接收站(接收频率)的控制数据或音量,并将信号发送到调谐器4101和音频信号处理电路4105。
通过将EL模块组合在外壳中能够完成电视接收机。电视接收机的显示部分形成有EL模块。此外,适当地提供扬声器、视频输入端等。
自然地,本发明不仅能够用于电视接收机,也能够用于各种用途应用作为显示媒体,例如在火车站、飞机场等处的信息显示板,或者街道上的广告显示板,以及个人计算机的显示器。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显示器件及其驱动方法,能够看到减少了伪轮廓线的清晰的图像。因此,甚至能够清晰地显示灰度微小改变的图像,例如人的皮肤。
注意,能够通过自由地与实施方式1至9中的所述内容相结合来实施此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内容。
(实施方式11)
使用本发明半导体器件的电子设备的示例如下:例如摄影机或数码相机的照相机、护目镜型显示器(头佩式显示器)、导航系统、音频再现设备(例如汽车音响或音响部件等)、个人计算机、游戏机、便携式信息终端(例如移动计算机、移动电话、便携式游戏机、或电子书)、具有存储介质读取部分的图像再现设备(具体地,一种用于再现例如数字通用盘(DVD)的存储介质并包括能够显示其图像的显示器的设备)等。图42A至42H中显示了这些电子设备的具体示例。
图42A显示了自发光显示器,包括外壳4201、支撑部4202、显示部分4203、扬声器部分4204、视频输入端4205等。本发明能够用于包含在显示部分4203中的显示器件。此外,按照本发明,能够观看到减少了伪轮廓线的清晰的图像,并且完成图42A中所示的显示器。由于该显示器是自发光的,所以不需要背光,因此能够获得比液晶显示器还薄的显示部分。注意,该显示器在其类别上包括所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器件,例如用于个人计算机,以及用于电视广播接收或用于显示广告的显示器件。
图42B是数码相机,包括主体4206、显示部分4207、图像接收部分4208、操作键4209、外部连接端口4210、快门4211等。本发明能够用于包含在显示部分4207中的显示器件。此外,按照本发明,能够观看到减少了伪轮廓线的清晰的图像,并且完成图42B所示的数码相机。
图42C显示了个人计算机,包括主体4212、外壳4213、显示部分4214、键盘4215、外部连接端口4216、指示鼠标4217等。本发明能够用于包含在显示部分4214中的显示器件。此外,按照使用本发明,能够观看到减少了伪轮廓线的清晰的图像,并且完成图42C所示的个人计算机。
图42D显示了移动计算机,包括主体4218、显示部分4219、开关4220、操作键4221、红外端口4222等。本发明能够用于包含在显示部分4219中的显示器件。此外,按照本发明,能够观看到减少了伪轮廓线的清晰的图像,并且完成图42D所示的移动计算机。
图42E显示了具有存储介质读取部分的图像再现设备(具体地例如为DVD再现设备),包括主体4223、外壳4224、显示部分A 4225、显示部分B 4226、存储介质(DVD等)读取部分4227、操作键4228、扬声器部分4229等。显示部分A 4225主要显示图像信息,显示部分B 4226主要显示字符信息。本发明能够用于包含在显示部分A 4225和显示部分B 4226中的显示器件。注意,具有存储介质读取部分的图像再现设备包括家用游戏机等。此外,按照本发明,能够观看到减少了伪轮廓线的清晰的图像,并且完成图42E所示的图像再现设备。
图42F显示了护目镜型显示器(头佩式显示器),包括主体4230、显示部分4231和臂部分4232等。本发明能够用于包含在显示部分4231中的显示器件。此外,按照本发明,能够观看到减少了伪轮廓线的清晰的图像,并且完成图42F所示的护目镜型显示器。
图42G显示了摄像机,包括主体4233、显示部分4234、外壳4235、外部连接端口4236、遥控接收部分4237、图像接收部分4238、电池4239、音频输入部分4240、操作键4241等。本发明能够用于包含在显示部分4234中的显示器件。此外,按照本发明,能够观看到减少了伪轮廓线的清晰的图像,并且完成图42G所示的摄像机。
图42H显示了移动电话,包括主体4242、外壳4243、显示部分4244、音频输入部分4245、音频输出部分4246、操作键4247、外部连接端口4248、天线4249等。本发明能够用于包含在显示部分4244中的显示器件。注意,当显示部分4244在黑色背景上显示白色字符时能够降低移动电话的电流消耗。此外,按照本发明,能够观看到减少了伪轮廓线的清晰的图像,并且完成图42H所示的移动电话。
注意,如果使用了具有高亮度的发光材料,则本发明能够用于前或后投影仪,该前或后投影仪通过镜头等放大并投射包含图像信息的输出光。
此外,上述的电子设备已经被用于显示通过例如因特网、CATV(有线电视系统)的通信线路所分布的信息,并且特别地逐步被用于显示运动图像信息。因为发光材料具有极高的响应速度,所以发光显示器适于显示运动图像。
因为在发光显示器件中发光部分消耗能量,所以优选地是通过尽可能小的发光部分来显示信息。因此,在主要显示字符信息的便携式信息终端(特别是移动电话或音频再现设备等)的显示部分中使用发光显示器件的情况下,优选地驱动发光显示器件,使得通过发光部分形成字符信息,不发光部分用作背景。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很宽,因此本发明能够用于各个领域的电子设备。此外,此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可以使用具有实施方式1至10所示的任何结构的显示器件。
本申请是以2005年4月14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序列号No.2005-117608为基础,所述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Claims (28)
1.一种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用于在通过n位表示灰度等级的情况下,通过将一个帧分成多个子帧来表示灰度等级,其中n是整数,该方法包括:
将分别由二进制表示的灰度的位分类成三种位组,即第一位组、第二位组和第三位组;
将一个帧分成两个子帧组;
将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a个子帧的每一个分成三份或更多份,并将其大约每一半布置在该一个帧的两个子帧组的每个子帧组中,其中a是满足0<a<n的整数;
将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b个子帧的每一个分成两份,并将其每个布置在该一个帧的两个子帧组的每个子帧组中,其中b是满足0<b<n的整数;和
将与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c个子帧布置在该一个帧的两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子帧组中,其中c是满足0≤c<n和a+b+c=n的整数,
其中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和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出现顺序在该一个帧的两个子帧组之间大约是相同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其中在该一个帧的多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子帧组中,所有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发光,然后所有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发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其中在该一个帧的多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子帧组中,所有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发光,然后所有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发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其中在该一个帧的多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子帧组中,在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至少一个子帧发光并且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至少一个子帧发光之后,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另一个子帧发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其中在该一个帧的多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子帧组中,在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至少一个子帧发光并且对应于高序位的多个子帧的至少一个子帧发光之后,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另一个子帧发光。
6.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的显示器件。
7.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方法的电子设备。
8.一种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用于在通过n位表示灰度等级的情况下,通过将一个帧分成多个子帧来表示灰度等级,其中n是整数,该方法包括:
将分别由二进制表示的灰度的位分类成三种位组,即第一位组、第二位组和第三位组;
将一个帧分成k个子帧组,其中k是满足k≥3的整数;
将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a个子帧的每一个分成(k+1)份或更多份,并将其大约每一半布置在该一个帧的k个子帧组的每个子帧组中,其中a是满足0<a<n的整数;
将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b个子帧的每一个分成k份,并将其每个布置在该一个帧的k个子帧组的每个子帧组中,其中b是满足0<b<n的整数;和
将与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c个子帧的每一个分成(k-1)份或更少份或者不分割,并将其布置在该一个帧的k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子帧组中,其中c是满足0≤c<n和a+b+c=n的整数,
其中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和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出现顺序在该一个帧的k个子帧组之间大约是相同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其中在该一个帧的多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子帧组中,所有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发光,然后所有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发光。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其中在该一个帧的多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子帧组中,所有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发光,然后所有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发光。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其中在该一个帧的多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子帧组中,在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至少一个子帧发光并且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至少一个子帧发光之后,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另一个子帧发光。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其中在该一个帧的多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子帧组中,在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至少一个子帧发光并且对应于高序位的多个子帧的至少一个子帧发光之后,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另一个子帧发光。
13.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方法的显示器件。
14.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驱动方法的电子设备。
15.一种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用于在通过n位表示灰度等级的情况下,通过将一个帧分成多个子帧来表示灰度等级,其中n是整数,该方法包括:
将分别由二进制表示的灰度的位分类成三种位组,即第一位组、第二位组和第三位组;
将一个帧分成两个子帧组;
将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a个子帧的每一个分成三份或更多份,并将其大约每一半布置在该一个帧的两个子帧组的每个子帧组中,其中a是满足0<a<n的整数;
将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b个子帧的每一个分成两份,并将其每个布置在该一个帧的两个子帧组的每个子帧组中,其中b是满足0<b<n的整数;和
将与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c个子帧布置在该一个帧的两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子帧组中,其中c是满足0≤c<n和a+b+c=n的整数,
其中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和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出现顺序在该一个帧的两个子帧组之间大约是相同的,
其中在低灰度级的区域中,亮度线性地改变,在其它灰度级的其它区域中,亮度非线性地改变。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其中在该一个帧的多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子帧组中,所有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发光,然后所有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发光。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其中在该一个帧的多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子帧组中,所有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发光,然后所有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发光。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其中在该一个帧的多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子帧组中,在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至少一个子帧发光并且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至少一个子帧发光之后,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另一个子帧发光。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其中在该一个帧的多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子帧组中,在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至少一个子帧发光并且对应于高序位的多个子帧的至少一个子帧发光之后,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另一个子帧发光。
20.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驱动方法的显示器件。
21.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驱动方法的电子设备。
22.一种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用于在通过n位表示灰度等级的情况下,通过将一个帧分成多个子帧来表示灰度等级,其中n是整数,该方法包括:
将分别由二进制表示的灰度的位分类成三种位组,即第一位组、第二位组和第三位组;
将一个帧分成k个子帧组,其中k是满足k≥3的整数;
将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a个子帧的每一个分成(k+1)份或更多份,并将其大约每一半布置在该一个帧的k个子帧组的每个子帧组中,其中a是满足0<a<n的整数;
将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b个子帧的每一个分成k份,并将其每个布置在该一个帧的k个子帧组的每个子帧组中,其中b是满足0<b<n的整数;和
将与属于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c个子帧的每一个分成(k-1)份或更少份或者不分割,并将其布置在该一个帧的k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子帧组中,其中c是满足0≤c<n和a+b+c=n的整数,
其中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和与属于第二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出现顺序在该一个帧的k个子帧组之间大约是相同的,
其中在低灰度级的区域中,亮度线性地改变,在其它灰度级的其它区域中,亮度非线性地改变。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其中在该一个帧的多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子帧组中,所有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发光,然后所有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发光。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其中在该一个帧的多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子帧组中,所有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发光,然后所有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子帧发光。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其中在该一个帧的多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子帧组中,在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至少一个子帧发光并且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至少一个子帧发光之后,与属于第一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另一个子帧发光。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其中在该一个帧的多个子帧组的至少一个子帧组中,在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至少一个子帧发光并且对应于高序位的多个子帧的至少一个子帧发光之后,与属于第二位组或第三位组的位对应的多个子帧的另一个子帧发光。
27.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驱动方法的显示器件。
28.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驱动方法的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117608 | 2005-04-14 | ||
JP2005117608 | 2005-04-14 | ||
JP2005117608 | 2005-04-14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686120A Division CN102087832B (zh) | 2005-04-14 | 2006-04-14 | 显示器件、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48222A true CN1848222A (zh) | 2006-10-18 |
CN1848222B CN1848222B (zh) | 2011-05-18 |
Family
ID=3707776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6861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7832B (zh) | 2005-04-14 | 2006-04-14 | 显示器件、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CN20061007540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48222B (zh) | 2005-04-14 | 2006-04-14 | 显示器件、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6861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7832B (zh) | 2005-04-14 | 2006-04-14 | 显示器件、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33919B2 (zh) |
JP (2) | JP2012256063A (zh) |
CN (2) | CN102087832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21311A (zh) * | 2011-09-22 | 2013-04-03 | 索尼公司 | 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和电子系统 |
CN109979386A (zh) * | 2019-05-10 | 2019-07-05 | 芯颖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装置 |
CN111540308A (zh) * | 2020-05-13 | 2020-08-14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163580A (ja) * | 2005-12-09 | 2007-06-28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 表示装置 |
US8138075B1 (en) | 2006-02-06 | 2012-03-20 | Eberlein Dietmar 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flat panel devices |
JP4932415B2 (ja) | 2006-09-29 | 2012-05-16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半導体装置 |
KR100885730B1 (ko) * | 2007-03-05 | 2009-02-26 | (주)멜파스 | 단순한 적층 구조를 갖는 접촉위치 감지 패널 |
JP6052914B2 (ja) | 2012-01-12 | 2016-12-27 | シナプティ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単層容量型イメージングセンサ |
CN104081879B (zh) * | 2012-01-18 | 2017-03-01 | 株式会社日本有机雷特显示器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US9542023B2 (en) | 2013-08-07 | 2017-01-10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Capacitive sensing using matrix electrodes driven by routing traces disposed in a source line layer |
US20150091842A1 (en) | 2013-09-30 | 2015-04-02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Matrix sensor for image touch sensing |
US9298325B2 (en) | 2013-09-30 | 2016-03-29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Processing system for a capacitive sensing device |
US10042489B2 (en) | 2013-09-30 | 2018-08-07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Matrix sensor for image touch sensing |
US9459367B2 (en) | 2013-10-02 | 2016-10-04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Capacitive sensor driving technique that enables hybrid sensing or equalization |
US9274662B2 (en) | 2013-10-18 | 2016-03-01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Sensor matrix pad for performing multiple capacitive sensing techniques |
US9081457B2 (en) | 2013-10-30 | 2015-07-14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Single-layer muti-touch capacitive imaging sensor |
KR102089337B1 (ko) * | 2013-12-27 | 2020-03-16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와 이의 구동방법 |
US9798429B2 (en) | 2014-02-28 | 2017-10-24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Guard electrodes in a sensing stack |
US10133421B2 (en) | 2014-04-02 | 2018-11-20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Display stackups for matrix sensor |
US9927832B2 (en) | 2014-04-25 | 2018-03-27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Input device having a reduced border region |
US9690397B2 (en) | 2014-05-20 | 2017-06-27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 active pen with a matrix sensor |
US10175827B2 (en) | 2014-12-23 | 2019-01-08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Detecting an active pen using a capacitive sensing device |
US10795471B2 (en) | 2015-01-05 | 2020-10-06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Modulating a reference voltage to perform capacitive sensing |
CN104637449B (zh) * | 2015-03-03 | 2017-10-17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驱动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的方法 |
US9939972B2 (en) | 2015-04-06 | 2018-04-10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Matrix sensor with via routing |
KR102349175B1 (ko) * | 2015-06-11 | 2022-01-1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영상 데이터의 프레임 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디지털 구동 방법 |
US9715304B2 (en) | 2015-06-30 | 2017-07-25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Regular via pattern for sensor-based input device |
US9720541B2 (en) | 2015-06-30 | 2017-08-01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Arrangement of sensor pads and display driver pads for input device |
US10095948B2 (en) | 2015-06-30 | 2018-10-09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Modulation scheme for fingerprint sensing |
CN205028263U (zh) | 2015-09-07 | 2016-02-10 | 辛纳普蒂克斯公司 | 一种电容传感器 |
US10037112B2 (en) | 2015-09-30 | 2018-07-31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Sensing an active device'S transmission using timing interleaved with display updates |
US10067587B2 (en) | 2015-12-29 | 2018-09-04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Routing conductors in an integrated display device and sensing device |
CN106933400B (zh) | 2015-12-31 | 2021-10-29 | 辛纳普蒂克斯公司 | 单层传感器图案和感测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52760A (en) * | 1907-01-29 | 1907-05-07 | Submarine Signal Co | Receiver for systems of submarine signaling. |
US4070663A (en) * | 1975-07-07 | 1978-01-24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Control system for driving a capacitive display unit such as an EL display panel |
US4773738A (en) * | 1986-08-27 | 1988-09-2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Optical modulation device using 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 and AC and DC driving voltages |
JP2852042B2 (ja) * | 1987-10-05 | 1999-01-27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表示装置 |
JP3143497B2 (ja) * | 1990-08-22 | 2001-03-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晶装置 |
US5225823A (en) * | 1990-12-04 | 1993-07-06 | Harris Corporation | Field sequentia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memory integrated within the liquid crystal panel |
US5424752A (en) * | 1990-12-10 | 1995-06-13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Method of driving an electro-optical device |
EP0499979A3 (en) * | 1991-02-16 | 1993-06-09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Electro-optical device |
US5414442A (en) * | 1991-06-14 | 1995-05-09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
JP2639764B2 (ja) * | 1991-10-08 | 1997-08-13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電気光学装置の表示方法 |
JP2775040B2 (ja) * | 1991-10-29 | 1998-07-09 | 株式会社 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電気光学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
US5302966A (en) * | 1992-06-02 | 1994-04-12 | David Sarnoff Research Center, Inc. | Active matrix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
ATE261168T1 (de) * | 1992-10-15 | 2004-03-15 | Texas Instruments Inc | Anzeigevorrichtung |
US5583534A (en) * | 1993-02-18 | 1996-12-1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iv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memory effect |
US5471225A (en) * | 1993-04-28 | 1995-11-28 | Dell Usa, L.P.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integrated frame buffer |
US5416043A (en) * | 1993-07-12 | 1995-05-16 | Peregrin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 Minimum charge FET fabricated on an ultrathin silicon on sapphire wafer |
JP2639311B2 (ja) | 1993-08-09 | 1997-08-13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
JP2903984B2 (ja) | 1993-12-17 | 1999-06-14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の駆動方法 |
US5798746A (en) * | 1993-12-27 | 1998-08-25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US6222512B1 (en) * | 1994-02-08 | 2001-04-24 | Fujitsu Limited | Intraframe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type display device and a method of displaying gray-scales in an intraframe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type display device |
JP3489884B2 (ja) | 1994-02-08 | 2004-01-2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フレーム内時分割型表示装置及びフレーム内時分割型表示装置における中間調表示方法 |
US5642129A (en) * | 1994-03-23 | 1997-06-24 | Kopin Corporation | Color sequential display panels |
JP3630489B2 (ja) * | 1995-02-16 | 2005-03-16 | 株式会社東芝 | 液晶表示装置 |
JP3075335B2 (ja) | 1995-07-14 | 2000-08-14 | 日本放送協会 | 中間調表示方法 |
US5767828A (en) * | 1995-07-20 | 1998-06-16 |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grey-scale or color images from binary images |
CA2184129A1 (en) * | 1995-08-31 | 1997-03-01 | Donald B. Doherty | Bit-splitting for pulse width modulated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
JP3322809B2 (ja) * | 1995-10-24 | 2002-09-0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ディスプレイ駆動方法及び装置 |
JPH09198006A (ja) | 1995-11-17 | 1997-07-31 | Matsushita Electron Corp | 表示装置の階調表示駆動方法、及びその駆動回路 |
US5940142A (en) * | 1995-11-17 | 1999-08-17 | Matsushita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Display device driving for a gray scale expression, and a driving circuit therefor |
JP3113568B2 (ja) | 1995-12-21 | 2000-12-04 | 日本放送協会 | 中間調表示方法と装置 |
JPH09218662A (ja) | 1996-02-14 | 1997-08-19 | Pioneer Electron Corp | 自発光画像表示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
US6157356A (en) * | 1996-04-12 | 2000-12-05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mpany | Digitally driven gray scale operation of active matrix OLED displays |
JP3518949B2 (ja) * | 1996-06-11 | 2004-04-1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JPH1098662A (ja) | 1996-09-20 | 1998-04-14 | Pioneer Electron Corp | 自発光表示器の駆動装置 |
JP3179036B2 (ja) * | 1996-10-14 | 2001-06-2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JP2962245B2 (ja) | 1996-10-23 | 1999-10-1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の階調表示方法 |
JPH10171401A (ja) | 1996-12-11 | 1998-06-26 | Fujitsu Ltd | 階調表示方法 |
US5990629A (en) * | 1997-01-28 | 1999-11-23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a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US6229506B1 (en) * | 1997-04-23 | 2001-05-08 | Sarnoff Corporation | Active matrix light emitting diode pixel structure and concomitant method |
JPH10307561A (ja) | 1997-05-08 | 1998-11-1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
DE69839542D1 (de) * | 1997-08-07 | 2008-07-10 | Hitachi Ltd | Farbbildanzeige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
JP3767877B2 (ja) * | 1997-09-29 | 2006-04-19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ックス発光ダイオード画素構造およびその方法 |
JP3533074B2 (ja) * | 1997-10-20 | 2004-05-3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Vram機能内蔵のledパネル |
US6034659A (en) * | 1998-02-02 | 2000-03-07 | Wald; Steven F. | Active matrix electroluminescent grey scale display |
TW426840B (en) * | 1998-09-02 | 2001-03-21 | Acer Display Tech Inc | Driv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plasma display panel which can remove the dynamic false contour |
JP4085459B2 (ja) * | 1998-03-02 | 2008-05-1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3次元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
JP3252897B2 (ja) * | 1998-03-31 | 2002-02-0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素子駆動装置および方法、画像表示装置 |
US6100863A (en) * | 1998-03-31 | 2000-08-0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otion pixel distortion reduction for digital display devices using dynamic programming coding |
JP3585369B2 (ja) | 1998-04-22 | 2004-11-04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
GB9812742D0 (en) * | 1998-06-12 | 1998-08-12 |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Active matrix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s |
TW483287B (en) * | 1999-06-21 | 2002-04-11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 EL display devic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provided with the EL display device |
JP3638099B2 (ja) | 1999-07-28 | 2005-04-13 | パイオニア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 サブフィールド階調表示方法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 |
EP1129446A1 (en) * | 1999-09-11 | 2001-09-05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Active matrix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
JP2001125529A (ja) | 1999-10-29 | 2001-05-11 | Samsung Yokoham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 階調表示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
TW525122B (en) * | 1999-11-29 | 2003-03-21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 Electronic device |
TW587239B (en) | 1999-11-30 | 2004-05-11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 Electric device |
US6924824B2 (en) * | 2000-01-14 | 2005-08-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Active matrix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
JP2001324958A (ja) | 2000-03-10 | 2001-11-22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 電子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
JP2001282137A (ja) | 2000-03-30 | 2001-10-12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
JP4014831B2 (ja) * | 2000-09-04 | 2007-11-28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El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
JP2002351390A (ja) | 2001-05-24 | 2002-12-06 | Lg Electronics Inc | 表示装置及び階調表示方法 |
JP2005502092A (ja) * | 2001-09-05 | 2005-01-20 |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該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を駆動する方法 |
US7483001B2 (en) * | 2001-11-21 | 2009-01-2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JP3964223B2 (ja) | 2002-02-15 | 2007-08-2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装置 |
KR100892945B1 (ko) * | 2002-02-22 | 2009-04-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액티브 매트릭스형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US6853052B2 (en) * | 2002-03-26 | 2005-02-08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buffer layer against stress |
JP5105690B2 (ja) | 2002-03-26 | 2012-12-26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
JP4027149B2 (ja) | 2002-04-30 | 2007-12-26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
JP4493933B2 (ja) | 2002-05-17 | 2010-06-30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表示装置 |
US7256421B2 (en) * | 2002-05-17 | 2007-08-14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the deterioration of a light emitting device |
JP2004151162A (ja) | 2002-10-28 | 2004-05-27 | Nec Corp | 階調表示方法 |
JP4026830B2 (ja) | 2003-02-18 | 2007-12-26 |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画像表示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JP3754965B2 (ja) * | 2003-02-28 | 2006-03-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映像表示装置 |
JP4591081B2 (ja) * | 2004-02-02 | 2010-12-01 |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
US7692378B2 (en) * | 2004-04-28 | 2010-04-06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n insulating layer with an opening |
JP5222455B2 (ja) * | 2004-04-28 | 2013-06-26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表示装置 |
KR100573149B1 (ko) * | 2004-05-29 | 2006-04-24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전계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2006
- 2006-04-04 US US11/397,298 patent/US8633919B2/en active Active
- 2006-04-14 CN CN2011100686120A patent/CN10208783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4-14 CN CN2006100754076A patent/CN184822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8-07 JP JP2012174919A patent/JP2012256063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
- 2013-04-08 JP JP2013080075A patent/JP5608781B2/ja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21311A (zh) * | 2011-09-22 | 2013-04-03 | 索尼公司 | 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和电子系统 |
CN109979386A (zh) * | 2019-05-10 | 2019-07-05 | 芯颖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装置 |
CN111540308A (zh) * | 2020-05-13 | 2020-08-14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
CN111540308B (zh) * | 2020-05-13 | 2021-09-07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2256063A (ja) | 2012-12-27 |
US20060232600A1 (en) | 2006-10-19 |
JP2013218331A (ja) | 2013-10-24 |
CN1848222B (zh) | 2011-05-18 |
CN102087832B (zh) | 2012-08-22 |
JP5608781B2 (ja) | 2014-10-15 |
US8633919B2 (en) | 2014-01-21 |
CN102087832A (zh) | 2011-06-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48222A (zh) | 显示器件、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
CN1848220A (zh) | 显示器件、以及所述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313996C (zh) | 发光器件 | |
CN1133972C (zh) | 电光装置 | |
CN1858838A (zh) |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223014C (zh) | 自发光器件及其驱动方法 | |
CN1292486C (zh) | 发光器件 | |
CN100350447C (zh) | 显示器件及其驱动方法和电子装置 | |
CN1271725C (zh) | 显示装置 | |
CN1252665C (zh) | 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电子装置 | |
CN1866340A (zh) | 有源矩阵显示器件及其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975844A (zh) | 半导体器件、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 |
CN1251332C (zh) | 发光器件 | |
CN1932940A (zh) | 显示器件及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 | |
CN1877678A (zh) | 半导体器件及显示器件 | |
CN1892766A (zh) | 半导体器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866341A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822083A (zh) | 半导体器件、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 | |
CN1941029A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912975A (zh) | 显示装置 | |
CN1437178A (zh) | 半导体器件及其驱动方法 | |
CN1912980A (zh) | 半导体器件、显示器件和具有该半导体器件的电子器件 | |
CN101051439A (zh) | 半导体器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CN1409289A (zh) | 半导体器件 | |
CN1608280A (zh) | 信号线驱动电路和发光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8041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