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476127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476127A CN118476127A CN202380015332.4A CN202380015332A CN118476127A CN 118476127 A CN118476127 A CN 118476127A CN 202380015332 A CN202380015332 A CN 202380015332A CN 118476127 A CN118476127 A CN 1184761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d
- cover
- seal
- opening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47 exhib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Sealing between contact members and housing, e.g. sealing inse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3—Cover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1),包括壳体(20)、密封开口部(24)的密封件(50)、以及能够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密封件(50)的盖(30)。密封件(50)包括盖状部(51)和支撑部(52),支撑部(52)支撑盖状部(51),使得在所述打开位置限定空间(S)。由于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的移动,盖状部(51)与开口部(24)接触并朝向空间(S)位移,且支撑部(52)弹性变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包括:具有能够容纳端子的容纳室的壳体、用于密封容纳室的开口部的密封件、以及在保持密封件的同时能够移动以打开和关闭容纳室的开口部的盖。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安装在自动车辆等上的电源和用于电连接各种电气部件的电线可以通过连接器连接。通常使用阳连接器和阴连接器进行连接。例如,将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之一用于安装在电动车辆等上的用于进行电池充电的充电插口装置中,且为了防尘、端子保护、防止周围环境触电等目的,在不使用时,用盖密封壳体的开口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盖以铰链状安装到壳体,且可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旋转,在关闭位置,盖与壳体的开口部紧密接触以关闭开口部,在打开位置,盖与开口部分离以打开开口部。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14-032901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连接器中,与盖的壁面紧密接触的橡胶片材(即密封件)安装到盖,当盖位于关闭位置时,在片材被抵接在壳体的开口部的状态下,盖与壳体接合,从而提高密封壳体的开口部的性能。这里,取决于由壳体、盖和片材的制造公差以及当使用连接器时周围环境的温度引起的形状变化的程度,在将片材夹在壳体和盖之间的同时,使盖与壳体接合的操作可能需要大的力。另一方面,为了减小工作所需的力,例如,如果过度减小构成片材的橡胶材料的弹性模量,则可能损害片材所期望的原始密封性能。因此,通常难以实现适当的密封性能并提高密封作业的可操作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通过密封件适当地展现出密封性,并提高密封作业的可操作性。
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连接器,包括:
壳体,具有容纳室,所述容纳室被构造成容纳端子且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被构造成开口以接收配对端子;
密封件,被构造成通过关闭所述开口部,来密封所述开口部;
盖,被构造成,在保持所述密封件的同时,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开口部挤压接触,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开口部分离,其中
所述密封件
包括盖状部和支撑部,当所述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盖状部关闭所述开口部,当所述盖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盖状部,以限定所述盖状部与所述盖之间的空间,且
被构造成,随着所述盖从所述打开位置移动到所述闭合位置,所述盖状部与所述开口部位接触,并朝向所述空间位移,且所述支撑部随着所述盖状部的位移而弹性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图2所示的盖的后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从图3所示的盖移除密封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对应于图1的A-A截面的视图,示出了当盖位于打开位置时,图4所示的密封件与端子容纳室的开口部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6是对应于图5的视图,其中,图4所示的密封件从打开位置到关闭位置,开始与位于盖的中间的端子容纳室的开口部接触。
图7是当盖位于关闭位置时与图5相对应的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中使用的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9是当使用图8所示的密封件时与图5相对应的视图。
图10是当使用图8所示的密封件时与图7相对应的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中使用的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12是当使用图11所示的密封件时与图5相对应的视图。
图13是当使用图11所示的密封件时与图6相对应的视图。
图14是当使用图11所示的密封件时与图7相对应的视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连接器中使用的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16是当使用图15所示的密封件时与图5相对应的视图。
图17是当使用图15所示的密封件时与图7相对应的视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连接器中使用的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19是当使用图18所示的密封件时与图5相对应的视图。
图20是当使用图18所示的密封件时与图7相对应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图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连接器1通常是安装在电动车辆等上并进行电池充电的充电插口装置。连接器1可以嵌合到配对连接器2(见图1,典型地,插口插头)。通过将连接器1和配对连接器2彼此嵌合,连接到容纳在连接器1的壳体20(见图1)中的端子(未示出)的一对电线3(见图1),和连接到容纳在配对连接器2中的配对端子(未示出)的一对电线4(见图1)彼此电连接。
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如图1等所示,定义了“前”、“后”、“左”、“右”、“上”和“下”。“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彼此正交。前后方向与连接器1和配对连接器2的嵌合方向一致。注意,这些方向是为了便于描述而定义的,不一定对应于当连接器1安装在车辆上时车辆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器1包括外壳10、容纳在外壳10中的壳体20、由外壳10可旋转地支撑的盖30、安装到外壳10并可旋转地驱动盖30的致动器40、以及由盖30保持的密封件50(见图4)。在下文中,将按顺序描述构成连接器1的部件。
首先,将描述外壳10。外壳10是构成连接器1的大部分外观的树脂制的壳体。如图1和图2所示,外壳10包括具有矩形平板形状的底板11、具有大致矩形平板形状并位于底板11上方的顶板12、以及固定到底板11和顶板12的一对左右侧缘并沿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左右支撑壁13。外壳10具有沿前后方向上贯通的大致矩形筒状的形状。
如图2所示,在一对支撑壁13的左右方向上相对的左右方向的内侧面上,在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处,形成有一对朝向后方的固定面(平面)14。一对固定面14用作固定壳体20(见图1)的稍后将描述的壳体主体21(见图2)的左右端部的部位。
如图2所示,一对向下凹陷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保持部15,形成在一对支撑壁13的上表面上的位于固定面14的前方的位置处。一对保持部15用作可旋转地支撑盖30(见图1)的稍后将描述的一对轴状部32(旋转轴33)的部位。
接下来,将描述壳体20。如图2所示,树脂制的壳体20包括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细长平板形状的壳体主体21。壳体主体21一体地设置有一对从其左右方向上的两端沿前后方向突出的圆筒状的端子容纳筒部22。在端子容纳筒部22的内部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端子容纳室23(见图5等)。连接到电线3(见图1)的端部的端子(阴端子,未示出)从后方插入并固定到端子容纳室23中。
如图5所示,在端子容纳筒部22的前端部,设置有具有比端子容纳筒部22的另一部分更小的直径的筒端部22a。作为端子容纳室23的前端开口的开口部24,形成在筒端部22a中。当连接器1和配对连接器2彼此嵌合时,容纳在配对连接器2中的配对端子(阳端子)经由开口部24插入到端子容纳室23中,并连接到位于端子容纳室23中的端子(阴端子)。在本实施例中,开口部24的开口面24a(环状平面,见图5)在随着向上而向后方移动的方向上,从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方向稍微倾斜。以这种方式倾斜的开口面24a的功能和效果将在后面描述。
壳体主体21在相对于该对端子容纳筒部22的左右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处,一体地设置有一对圆筒状的突出部25,该对圆筒状的突起部25沿左右方向间隔地从壳体主体21向前突出。该对端子容纳筒部22的前端的前后方向位置与该对突出部25的前端的前后方向位置一致。多个端子容纳室(在本实施例中为四个)形成在突出部25的内部,且与各个端子容纳室相对应的多个开口部(在本例中为四个)形成在突起部25的前端部。与端子容纳筒部22的端子容纳室23相同,连接到电线(未示出)的各端部的端子,从后方插入并固定到突出部25的端子容纳室内。
接下来,将描述盖30。盖30是由外壳10支撑的部件,且当密封件50被保持时(见图3和4),盖30可与密封件50一同在密封件50与开口部24挤压接触的关闭位置(见图7)和密封件50与开口部24分离的打开位置(见图5)之间旋转。
如图4所示,盖30包括树脂制的盖体31,盖体31具有大致矩形平板形状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盖体31的上边缘部(在盖30的关闭位置处)一体地设置有一对在左右方向上突出的树脂制的轴状部32(见图4)。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杆状金属旋转轴33通过嵌入成形与盖30形成一体,从而沿左右方向连续穿过盖体31的上边缘部和该对轴状部32。盖30的关闭位置对应于盖体31从旋转轴33平行向下延伸的盖30的方向(见图7),且盖30的打开位置对应于盖体31从旋转轴33平行向前延伸的盖30的方向(见图5)。
在盖体31的后端面(见图4)中(在盖30的关闭位置)形成四个圆形凹部34,该四个圆形凹部34对应于壳体20的一对端子容纳筒部22和一对突出部25(即,沿左右方向对齐的四个圆筒状的突出部),并在左右方向上对齐。凹部34作为保持密封件50的部位发挥功能。在凹部34的径向方向上向外突出的被卡合部35形成在凹部34的外周缘的周向上的三个位置处。被卡合部35与密封件50的稍后将描述的卡合部53卡合。
接下来,将描述密封件50。当盖30位于关闭位置时,密封件50具有关闭壳体20的端子容纳筒部22的开口部24和突出部25的前端面的功能,以实现防尘、端子保护、防止周围环境触电等。如图4和图5所示,密封件50一体地包括盘形的盖状部51,和从盖状部51的外周缘(在盖30的关闭位置处)向前延伸的大致圆筒状的支撑部52。在支撑部52的外周面上,在与凹部34的三个被卡合部35相对应的周向上的三个位置处,形成有沿支撑部52的径向向外突出的卡合部53。
盖状部51的后端面(在盖30的关闭位置处)作为封闭端子容纳筒部22的筒端部22a的开口部24的密封面51a(见图5至图7)发挥功能。盖状部51的外径大于端子容纳筒部22的筒端部22a的外径。
如图5所示,支撑部52具有阶梯圆筒状的形状,该形状具有连接到盖状部51的外周缘的小径部54、位于小径部54的前方(在盖30的关闭位置)且具有比小径部54更大的直径的大径部55、以及将小径部54连接到大径部55的连接部56。
如图3至图5所示,密封件50容纳并保持在凹部34中,使得支撑部52(大径部55)的开口端抵靠在凹部34的底面,且密封件50的卡合部53与凹部34的被卡合部35卡合。如图5所示,在密封件50由凹部34(盖30)保持的状态下(密封件50的非弹性变形状态),支撑部52(大径部55)的开口端被凹部34的侧壁(即,盖30)覆盖,且在盖状部51和凹部34的底面(即,盖30)之间限定空间S。通过密封件50的卡合部53和凹部34的被卡合部35之间的卡合,来防止密封件50与凹部34分离。以上已描述了构成连接器1的部件。
接下来,将描述连接器1的组装过程。首先,如图2所示,一对支撑壁13通过螺钉(未示出)螺纹连接到底板11的上表面的一对左右侧缘。接下来,用于容纳连接到一对电线3(见图1)的端部的一对端子(未示出)的壳体20,在一对支撑壁13之间的位置处,被固定到该对支撑壁13。具体地,壳体主体21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前端面通过一对螺钉71螺纹连接到一对支撑壁13的固定面14(见图2)。
接下来,保持四个密封件50的盖30由一对支撑壁13可旋转地支撑。具体地,盖30的一对轴状部32(旋转轴33)容纳在一对支撑壁13的保持部15中,并被可旋转地支撑。因此,如图5至图7所示,在盖30的旋转轴33位于壳体20的端子容纳筒部22的筒端部22a的开口部24上方的状态下,盖30位于能够与密封件50一同在关闭位置(见图7)和打开位置(见图5)之间旋转的状态。
接下来,顶板12通过多根螺钉72被螺纹连接到一对支撑壁13的上表面(见图2)。因此,完成了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大致矩形筒状的外壳10(见图1)。壳体20容纳在完成的外壳10的内部空间中,且盖30可旋转地容纳在其中。
接下来,如图1所示,将致动器40安装到外壳10。致动器40通常是包括驱动轴41(见图1)的电动机。具体地,致动器40安装到右支撑壁13的外侧面,使得驱动轴41连接到盖30的旋转轴33的右端,从而可与其一体地旋转。因此,通过电控制致动器40,可以在关闭位置(见图7)和打开位置(见图5)之间可旋转地驱动盖30。如上所述,连接器1的组装完成。
当连接器1和配对连接器2未相互嵌合时,盖30保持在关闭位置(见图7)。因此,四个密封件50的盖状部51的密封面51a,封闭壳体20的一对端子容纳筒部22的开口部24的开口面24a和一对突出部25的前端面,从而实现防尘、端子保护、防止周围触电等。另一方面,当连接器1和配对连接器2彼此嵌合时,盖30保持在打开位置(见图5)。因此,一对开口部24被打开,且容纳在配对连接器2中的一对配对端子(阳端子)能够经由开口部24插入到端子容纳室23中。
以下,将参照图5至图7详细描述当盖30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密封件50对开口部24的密封动作。在将盖30从打开位置(见图5)朝向关闭位置(图7)移动的过程中,如图6所示,当盖30到达即将到达关闭位置之前的位置,即,在盖30到达在随着盖30(盖体31)朝向上方移动而盖30向后方移动的方向上,从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方向稍微倾斜的位置的时刻,密封件50开始与开口部24的开口面24a接触。此时,由于盖30(盖体31)的倾斜方向和开口部24的开口面24a的倾斜方向彼此平行,密封件50的盖状部51的密封面51a同时(一并)与整个开口面24b接触(见图6)。因此,与密封面51a按照从靠近旋转轴33的位置(上部位置)到远离旋转轴33的位置(下部位置)的顺序逐渐与开口部24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控制密封件50等的偏移。
当盖30从图6所示的状态旋转到关闭位置时,随着盖30的旋转的进行,盖状部51通过来自开口部24的挤压而朝向空间S位移,且支撑部52弹性变形。因此,在通过盖状部51保持开口部24封闭的状态的同时,通过支撑部52的弹性变形,能够利用适当的弹性力将盖状部51抵接在开口部24上。当盖30到达关闭位置时,如图7所示,支撑部52弹性变形,且保持盖状部51的密封面51a与开口面24a挤压接触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开口部24的开口面24a的倾斜,支撑部52的下部位置的弹性变形程度大于上部位置的弹性形变程度。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当盖30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由盖30保持的密封件50关闭并密封设置在壳体20中的端子容纳室23的开口部24。密封件50包括封闭开口部24的盖状部51,以及支撑盖状部51以限定盖状部51和盖30之间的空间S的支撑部52。当开口部24被密封件50密封时,随着盖30的旋转,盖状部51朝向空间S位移,且支撑部52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在保持开口部24被盖状部51封闭的状态的同时,通过支撑部52的弹性变形,利用适当的弹性力将盖状部52抵接在开口部24上。因此,即使当由于各个构件的制造公差等引起的各个构件的形状变化主要由支撑部52的弹性变形吸收并呈现出如设计的密封性能时,也可以防止打开和关闭盖30所需的力变得过大。因此,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可以通过密封件50适当地展现出密封性,并通过打开和关闭盖来提高密封作业的可操作性。
此外,端子容纳室23的开口部24的开口面24a具有倾斜的结构,以便随着远离盖30的旋转轴33而在旋转方向上接近盖状部51的密封面51a。因此,与盖30不具有倾斜结构的情况相比,当盖30关闭时,密封面51a可以一次性与整个开口部24接触。因此,与密封面51a按照从靠近旋转轴33的位置到远离旋转轴33位置的顺序逐渐与开口部24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控制密封件50等的偏移。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件50的密封性能。
在第一实施例中,端子容纳室23的开口部24的开口面24a具有倾斜的结构,以便随着远离盖30的旋转轴33而在旋转方向上接近盖状部51的密封面51a。另一方面,在盖状部51的密封面51a倾斜以便随着远离旋转轴33而在旋转方向上接近开口面24a的结构中,换言之,在盖的打开位置(见图5),盖状部51的密封面51a可以具有从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方向略微倾斜以朝向后方向上移动的结构。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一样,当盖30关闭时,由于密封面51a可以一次性与整个开口部24接触,所以可以实现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在以下各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由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其描述。在以下各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壳体20的端子容纳筒部22的筒端部22a的开口部24的开口面24a不倾斜(垂直于前后方向延伸)。
<第二实施例>
如图8至图10所示,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中的密封件5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密封件50(见图5至图7)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筒状支撑部52具有单纯的圆筒状形状和从盖状部51的外周缘(在盖30的关闭位置处)向后突出的筒状突出部57。筒状突出部57的内径大于端子容纳筒部22的筒端部22a的外径(见图10)。筒状突出部57以包围盖状部51的密封面51a的方式突出。
在本实施例的密封件50中,在盖30从打开位置(见图9)朝向关闭位置(见图10)旋转并到达关闭位置(见图10)的状态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当盖状部51通过来自开口部24的挤压而朝向空间S位移时,支撑部52弹性变形,且保持盖状部的密封面51a被与开口面24a挤压接触的状态。此外,如图10所示,随着盖状部51的位移,筒状突出部57位移以接近端子容纳筒部22的筒端部22a(即,在径向方向上向内变窄)。因此,通过如上所述位移的筒状突出部57,抑制水、异物等在端子容纳筒部22的开口部24和盖状部51之间的接近。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件50的密封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当盖30位于关闭位置时,筒状突出部57的开口端部抵接在端子容纳筒部22的筒端部22a的外周面上。然而,在发挥上述水、异物等的去除效果这一点上,筒状突出部57的开口端部不必抵接在端子容纳筒部22的筒端部22a的外周面上。如果使筒状突出部57的开口端部靠近筒端部22a的外周面,则可以预期这样的效果。
<第三实施例>
如图11至图14所示,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中的密封件5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密封件50(见图5至图7)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筒状支撑部52具有弯曲形状,该弯曲形状包括第一部58和第二部59,第一部58在空间S随着远离盖状部51而增大的方向上延伸,第二部59与第一部58连续且在空间S随着远离第一部58而减小的方向上渐缩。
在本实施例的密封件50中,如图13所示,在将盖30从打开位置(见图12)向关闭位置(见图14)移动的过程中,在盖30到达关闭位置之前的阶段,只有盖状部51和第一部58之间的环形边界部中的上端位置P与开口部24的环形开口面24a(的上端位置)接触。因此,可以容易地稳定该阶段中的密封件50的变形模式。
从图13所示的状态,在盖30朝着关闭位置旋转(见图14)并到达关闭位置(见图14)的状态下,与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当盖状部51通过来自开口部24的挤压而朝向空间S位移时,支撑部52弹性变形,且保持盖状部51的密封面51a被挤压成与开口面24a接触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支撑部52具有如上所述的弯曲形状,所以支撑部52容易围绕弯曲部柔性变形。因此,如图14所示,支撑部52变形,使得第一部58容纳在第二部59中。因此,当盖30关闭时,可以抑制密封件50等的偏移。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件50的密封性能。
<第四实施例>
如图15至图17所示,用于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连接器中的密封件50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密封件相同的形状。即,筒状支撑部52具有阶梯圆筒状的形状,该形状具有小径部54、位于小径部54的前方(在盖30的关闭位置)且具有比小径部54更大的直径的大径部55、以及将小径部54连接到大径部55的连接部56。
在本实施例的密封件50中,在盖30从打开位置(见图16)向关闭位置(见图17)旋转并到达关闭位置(见图17)的状态下,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当盖状部51通过来自开口部24的挤压而向空间S位移时,支撑部52弹性变形,并保持盖状部51的密封面51a与开口面24a挤压接触的状态。此外,如图17所示,随着盖状部51的位移,主要使连接部56变形的同时,能使盖状部51位移,以将小径部54容纳在大径部55中。因此,可以实现支撑部52的适当变形,且当盖30关闭时,可以抑制密封件50等的偏移。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件50的密封性能。
<第五实施例>
如图18至图20所示,用于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密封件5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密封件50(见图5至图7)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筒状支撑部52具有波纹管形状,在波纹管形状中,随着筒状支撑部52远离盖状部51,筒径的增大和减小是连续的。
在本实施例的密封件50中,在盖30从打开位置(见图19)朝向关闭位置(见图20)旋转并到达关闭位置(见图20)的状态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当盖状部51通过来自开口部24的挤压而朝向空间S位移时,支撑部52弹性变形,且保持盖状部51的密封面51a与开口面24a挤压接触的状态。此外,当盖状部51位移以进入支撑部52的筒内时,通过其位移而变形以被挤压的支撑部52中的波纹管状的筒状壁部可以被设置在围绕端子容纳筒部22的筒端部22a的开口部24的周边(见图20)。因此,可以抑制水、异物等从以这种方式变形的支撑部52的波纹管状的筒状壁部进入端子容纳筒部22的开口部24和盖状部51之间。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件50的密封性能。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采用各种修改。例如,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且可以适当地进行修改或改进。此外,上述实施例中的部件的材料、形状、尺寸、数量、设置位置等是自由选择的,并且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就不受限制。
这里,在上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一种连接器(1),包括:
壳体(20),包括容纳室(23),所述容纳室(23)被构造成容纳端子且具有开口部(24),所述开口部(24)被构造成开口以接收配对端子;密封件(50),被构造成通过关闭所述开口部(24),来密封所述开口部(24);以及盖(30),被构造成,在保持所述密封件(50)的同时,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密封件(50)与所述开口部(24)挤压接触,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密封件(50)与所述开口部(24)分离,其中
所述密封件(50)包括盖状部(51)和支撑部(52),当所述盖(30)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盖状部(51)关闭所述开口部(24),当所述盖(30)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支撑部(52)支撑所述盖状部(51),以限定所述盖状部(51)和所述盖(30)之间的空间(S),且
所述密封件(50)被构造成,随着所述盖(30)从所述打开位置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所述盖状部(51)与所述开口部(24)接触,并朝向所述空间(S)位移,且所述支撑部(52)随着所述盖状部(51)的位移而弹性变形。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连接器,当盖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由盖保持的密封件关闭并密封设置在壳体中的容纳室的开口部。密封件包括封闭开口部的盖状部,以及支撑盖状部以限定盖状部与盖之间的空间的支撑部。当开口部用密封件密封时,盖状部随着盖的移动而朝向空间位移,且支撑部根据该位移而弹性变形。因此,在盖状部通过在支撑部中产生的弹性力适当地抵接在开口部的状态下,开口部可以由盖状部关闭。此外,由于壳体、盖和密封件的制造公差等引起的形状变化可以通过支撑部的弹性变形来吸收。换言之,在不损害密封件的密封性能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打开和关闭盖所需的力变得过大。因此,本发明的连接器可以适当地发挥密封件的密封性能,并提高密封作业的可操作性。
此外,所述盖(30)通过围绕旋转轴(33)转动,能够与所述密封件(50)一同沿旋转方向移动,所述旋转轴(33)在沿着所述开口部(24)的开口面(24a)的方向上延伸,且
所述盖(30)可具有以下结构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开口面(24)倾斜,以便随着远离所述旋转轴(33),沿所述旋转方向接近所述盖状部(51)的密封面(51a)的结构;以及所述盖状部(51)的所述密封面(51a)倾斜,以便随着远离所述旋转轴(33),沿所述旋转方向接近所述开口面(24a)的结构。
根据具有上述构造的连接器,在容纳室的开口部的开口面具有倾斜的结构,以随着远离盖的旋转轴,沿旋转方向接近盖状部的密封面的情况下,与开口面不具有倾斜结构的情况相比,当盖关闭时,密封件的密封面可以在接近于同时的时刻,与容纳室的整个开口部接触。这同样适用于盖状部的密封面具有倾斜的结构,以随着远离盖的旋转轴,沿旋转方向接近容纳室的开口面的情况。因此,与密封面按照从靠近旋转轴的部位到远离旋转轴的部位的顺序,逐渐与开口部接触的情况(即,在该构造中密封面不具有倾斜结构)相比,可以抑制密封件等的偏移。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件的密封性能。
此外,所述容纳室(23)可以具有筒状形状,所述筒状形状在筒端部(22a)处具有所述开口部(24),
所述密封件(50)还可以包括筒状突出部(57),所述筒状突出部的具有比所述筒端部(22a)的筒径更大的筒径,并突出以围绕所述盖状部(51),且
所述筒状突出部(57)可以被构造成,当所述盖(30)位于关闭位置时,随着所述盖状部(51)的位移而位移,以便接近所述筒端部(22a)的外周面。
根据具有上述构造的连接器,密封件具有筒状突出部,筒状突出部突出以围绕盖状部。当盖关闭时,随着盖状部的位移,筒状突出部位移,从而接近容纳室的筒端部(即,使得筒状突出部的开口端变窄)。因此,通过如上所述位移的筒状突出部接近(优选为抵接)容纳室的筒端部的外周面,能够抑制水、异物等接近到容纳室的开口部和盖状部彼此紧密接触的位置。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件的密封性能。
此外,所述密封件(50)的所述支撑部(52)可以具有从所述盖状部(51)向所述盖(30)延伸的筒状形状,并具有弯曲形状,所述弯曲形状在所述筒径随着远离所述盖状部(51)而增大的方向上变宽之后,在所述筒径减小的方向上变窄。
根据具有上述构造的连接器,密封件的支撑部具有筒状形状,且具有弯曲形状,该弯曲形状随着远离盖状部,而在筒径增大的方向上加宽之后,在筒径减小的方向上变窄。因此,与不具有弯曲形状的情况相比,支撑部容易在弯曲部周围柔性变形,且当盖关闭时,可以抑制密封件等的偏移。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件的密封性能。
此外,密封件(50)的支撑部(52)可包括小径部(54)、大径部(55)和连接部(56),所述小径部(54)具有从盖状部(51)向盖(30)延伸的筒状形状,并连接到盖状部(51),所述大径部(55)位于比所述小径部(54)更远离所述盖状部(51)的位置处且具有比所述小径部(54)更大的筒径,所述连接部(56)将所述小径部(54)连接到所述大径部(55)。
根据具有上述构造的连接器,密封件的支撑部具有筒状形状,且小径部和大径部通过连接部连接。因此,当盖关闭时,主要使连接部变形的同时,支撑部可以变形,使得小径部容纳在大径部中。因此,可以实现支撑部的适当弹性变形,且当盖关闭时,可以抑制密封件等的偏移。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件的密封性能。
此外,所述密封件(50)的所述支撑部(52)可以具有从所述盖状部(51)向所述盖(30)延伸的筒状形状,并且具有波纹管形状,在所述波纹管形状中,随着所述支撑部(52)远离所述盖状部(51),筒径的增大和减小是连续的。
根据具有上述构造的连接器,密封件的支撑部具有筒状形状,且具有波纹管形状,在波纹管形状中,随着支撑部远离盖状部,筒径的增大和减小是连续的。因此,当盖关闭时,盖状部位移以进入支撑部的筒内,且通过该移位,支撑部的筒状壁部变形以被挤压,从而可以被配置为围绕容纳部的开口部的周边。由此,通过以这种方式变形的支撑部的筒状壁部,可以抑制水、异物等接近容纳室的开口部和盖状部彼此紧密接触的位置。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件的密封性能。
此外,所述密封件(50)的所述支撑部(52)可以具有从所述盖状部(51)向所述盖(30)延伸的筒状形状,且所述支撑部(52)的开口端可以由所述盖(30)保持,以便被所述盖覆盖(30)。
根据具有上述构造的连接器,密封件的支撑部具有筒状形状,且支撑部的开口端由盖覆盖。因此,与支撑部具有完全中空结构(例如,类似气球的结构)的情况相比,通过允许空气通过盖和密封件之间的间隙进入和离开上述空间,能够在促进支撑部的变形的同时,抑制异物等进入盖状部和盖之间的空间。
本申请基于2022年2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专利申请第2022-029803号),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连接器可以通过密封件适当地表现出密封性能,并提高密封作业的可操作性。具有这种效果的本发明可以用于例如安装在电动车辆等上并用于对电池充电的充电插口装置。
附图标记列表
1 连接器
20 壳体
22a 筒端部
23 端子容纳室(容纳室)
24 开口部
24a 开口面
30 盖
33 旋转轴
50 密封件
51 盖状部
51a 密封面
52 支撑部
54 小径部
55 大径部
56 连接部
57 筒状突出部
S 空间
Claims (7)
1.一种连接器,包括:
壳体,具有容纳室,所述容纳室被构造成容纳端子且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被构造成开口以接收配对端子;
密封件,被构造成通过关闭所述开口部,来密封所述开口部;
盖,被构造成,在保持所述密封件的同时,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开口部挤压接触,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开口部分离,其中:
所述密封件包括盖状部和支撑部,当所述盖位于所述关闭置时,所述盖状部关闭所述开口部,当所述盖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盖状部,以限定所述盖状部与所述盖之间的空间;且
所述密封件被构造成,随着所述盖从所述打开位置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所述盖状部与所述开口部接触,并朝向所述空间位移,且所述支撑部随着所述盖状部的位移而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盖通过围绕旋转轴转动,能够与所述密封件一同沿旋转方向移动,所述旋转轴在沿着所述开口部的开口面的方向上延伸;且
所述盖具有以下结构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开口面倾斜,以便随着远离所述旋转轴,沿所述旋转方向接近所述盖状部的密封面的结构;以及所述盖状部的所述密封面倾斜,以便随着远离所述旋转轴,沿所述旋转方向接近所述开口面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容纳室具有筒状形状,所述筒状形状在筒端部处具有所述开口部;
所述密封件还包括筒状突出部,所述筒状突出部具有比所述筒端部的筒径更大的筒径,并突出以围绕所述盖状部;且
所述筒状突出部被构造成,当所述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随着所述盖状部的位移而位移,以便接近所述筒端部的外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密封件的所述支撑部具有从所述盖状部向所述盖延伸的筒状形状,并具有弯曲形状,所述弯曲形状在筒径随着远离所述盖状部而增大的方向上变宽之后,在所述筒径减小的方向上变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密封件的所述支撑部包括小径部、大径部和连接部,所述小径部具有从所述盖状部向所述盖延伸的筒状形状,并连接到所述盖状部,所述大径部位于比所述小径部更远离所述盖状部的位置处,且具有比所述小径部更大的筒径,所述连接部将所述小径部连接到所述大径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密封件的所述支撑部具有从所述盖状部向所述盖延伸的筒状形状,并具有波纹管形状,在所述波纹管形状中,随着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盖状部,筒径的增大和减小是连续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密封件的所述支撑部具有从所述盖状部向所述盖延伸的筒状形状,且所述支撑部的开口端由所述盖保持,以便被所述盖覆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029803A JP7509811B2 (ja) | 2022-02-28 | 2022-02-28 | コネクタ |
JP2022-029803 | 2022-02-28 | ||
PCT/JP2023/005610 WO2023162866A1 (ja) | 2022-02-28 | 2023-02-16 | 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476127A true CN118476127A (zh) | 2024-08-09 |
Family
ID=87766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80015332.4A Pending CN118476127A (zh) | 2022-02-28 | 2023-02-16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347964A1 (zh) |
JP (1) | JP7509811B2 (zh) |
CN (1) | CN118476127A (zh) |
WO (1) | WO2023162866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82790B2 (ja) | 2011-10-05 | 2015-03-11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JP6106238B1 (ja) | 2015-09-29 | 2017-03-2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アクセサリソケット |
DE202016100393U1 (de) | 2016-01-28 | 2016-02-10 |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 Wanddurchführung für einen Steckverbinder |
JP7419925B2 (ja) | 2020-03-27 | 2024-01-23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高気密密閉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容器 |
-
2022
- 2022-02-28 JP JP2022029803A patent/JP7509811B2/ja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2-16 CN CN202380015332.4A patent/CN118476127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2-16 WO PCT/JP2023/005610 patent/WO202316286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4
- 2024-06-20 US US18/748,517 patent/US20240347964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509811B2 (ja) | 2024-07-02 |
US20240347964A1 (en) | 2024-10-17 |
WO2023162866A1 (ja) | 2023-08-31 |
JP2023125602A (ja) | 2023-09-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482584B2 (ja) | コネクタ | |
JP6893959B2 (ja) |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コネクター | |
JP5876510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 |
JP5644657B2 (ja) | 車載用電気機器のシールカバー | |
CN109038060B (zh) | 密封件布置结构 | |
CN111555064B (zh) | 连接器 | |
CN111555063B (zh) | 连接器 | |
US20200144760A1 (en) | Connector | |
CN118476127A (zh) | 连接器 | |
EP3709451B1 (en) | Connector | |
WO2015151888A1 (ja) | コネクタ | |
CN111279556B (zh) | 连接器 | |
JP2006024458A (ja) | コネクタ | |
JP6206658B2 (ja) | コネクタの嵌合構造 | |
JP7488290B2 (ja) | コネクタ | |
JP2023019617A (ja) | コネクタ | |
WO2023157811A1 (ja) | コネクタ | |
JP7436536B2 (ja) | コネクタ | |
JP2014103021A (ja) |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
JP2006024457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02203638A (ja) | コネクタ | |
US12095196B2 (en) | Connector | |
JP2023121631A (ja)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 |
CN117335198A (zh) | 连接器配合结构 | |
JP2023101868A (ja) | 防水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