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5434A - 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25434A CN105325434A CN201410391725.8A CN201410391725A CN105325434A CN 105325434 A CN105325434 A CN 105325434A CN 201410391725 A CN201410391725 A CN 201410391725A CN 105325434 A CN105325434 A CN 1053254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sopyrazam
- polyoxin
- powdery mildew
- composition
-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吡唑萘菌胺和多抗霉素,两者的质量比为1:20~20:1,优选质量比为1:10~10:1,更优选质量比为1:5~5:1。组合物可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水剂、水分散粒剂或可湿性粉剂剂型。本发明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安全性好,适用于防治农作物白粉病和纹枯病等,尤其适用于防治蔬菜白粉病、禾谷类作物白粉病和纹枯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尤其是一种含吡唑萘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应用,属于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白粉病是一种广泛发生的世界性病害,由真菌中的白粉菌科引起;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
生产上主要采用化学农药防治白粉病、纹枯病,目前主要依赖苯并咪唑类、羟基嘧啶类、苯氧基喹啉类、三唑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这些药剂因长期使用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防治效果降低。另外,三唑类药剂在使用剂量大时对作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容易引发药害。因此亟需研究开发新的有效防治药剂。
吡唑萘菌胺,英文通用名称:isopyrazam,分子式:C20H23F2N3O,是由先正达公司开发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通过抑制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中的琥珀酸脱氢酶,使得病原真菌无法经由呼吸产生能量,进而瓦解病菌的生长。该化合物单独使用成本高且容易致病原菌产生抗性。
将不同的农药有效成分进行组合,增效作用明显的配方可以大大提高防效,降低用药量和使用成本,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同时还可以延缓病原菌产生抗性,是解决当前单一使用农药产生抗性和用药成本高问题的一种快捷和有效的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农业上生产使用的杀菌组合物,并且有助于减少用药量、延缓病原菌产生抗性和降低使用成本。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发明人通过大量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意外发现吡唑萘菌胺和多抗霉素以一定比例复配后,对白粉病和纹枯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多抗霉素,英文通用名称:polyoxin。为广谱性抗生素类杀菌剂,具有较好的内吸传导作用,通过干扰菌细胞壁几丁质的生物合成而导致病菌死亡。与吡唑萘菌胺作用机理不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有效成分吡唑萘菌胺和多抗霉素,两者的质量比为1:20~20:1,优选质量比为1:10~10:1,更优选质量比为1:5~5:1。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累积质量百分含量为3%~80%,其余为助剂、填料和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贮存和使用中稳定以及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加工成农业上允许的任意剂型,较好的剂型有水剂、水分散粒剂或可湿性粉剂。
水剂中的其它成分包括乳化剂和水;水分散粒剂中的其它成分包括分散剂、湿润剂、扩散剂、崩解剂和填料;可湿性粉剂中的其它成分包括分散剂、润湿剂、扩散剂和填料。以上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辅助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例如:
乳化剂可选择农乳600#(苯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1601#(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农乳500#(烷基苯磺酸钙)、OP系列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00#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基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米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三乙醇胺盐、农乳400#(苄基二甲酚聚氧乙基醚)、农乳700号(烷基酚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宁乳36#(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1600#(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OP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33#(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农乳34#(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司盘系列(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系列(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AEO系列(肪醇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分散剂可选择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拉开粉、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聚羧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湿润剂可选择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萘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钙、茶枯、皂角粉、蚕沙、无患子粉、月桂醇基硫酸钠、洗衣粉、拉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扩散剂可选择萘磺酸盐、聚萘甲醛磺酸钠盐、有机硅的一种或多种。
崩解剂可选择硫酸铵、尿素、膨润土、氯化铝、柠檬酸、丁二酸、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填料可选择白碳黑、高岭土、轻质碳酸钙、滑石、蒙脱土或凸凹棒石、浮石、碎砖、海泡石或膨润土以及非吸附性钙质土或砂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描述的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按比例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用于防治各种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特别适用于防治蔬菜白粉病、禾谷类作物白粉病和纹枯病,如黄瓜白粉病、小麦白粉病、水稻纹枯病。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按普通的方法施用,如浸果、灌根、涂抹、喷射、喷雾、撒粉、散布或发烟,其施用量随天气情况、作物生育期和病害发生程度而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1)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防效与单剂相比显著提高;(2)药效提高后,降低了田间用药量和使用成本,减少了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3)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产生抗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
将不同结构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目前解决农药单剂使用过程中成本和抗性等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不同结构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即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只有通过大量试验才能知道。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能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剂量,有助于延缓产生抗性,是抗性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发明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水稻纹枯病等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作用的简单相加,这可从以下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的结果中很清楚地看出。
生物测定实施例1:吡唑萘菌胺与多抗霉素复配对黄瓜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fuliginea(Sch.)Poll)(采自田间野生黄瓜白粉病菌种,并经分离提纯)
试验方法:试验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11-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11部分:防治瓜类白粉病试验盆裁法》,采用盆裁法测定。
播种感病黄瓜品种,盆栽生长至2片-4片真叶期备用。吡唑萘菌胺原药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多抗霉素原药直接用水溶解,再用0.1%吐温-80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稀释。每重复3盆,每处理4次重复,将10ml药液均匀喷洒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晾干备用。并设只含溶剂和表面活性剂而不含有效成分的处理作空白对照。药剂处理后24h,喷雾接种黄瓜白粉病菌孢子悬浮液。孢子悬浮液的配制过程如下:取长满白粉病菌黄瓜叶片,用加有少量吐温-80表面活性剂的无菌水将孢子洗下,双层纱布过滤,镜检后调制成1x105个孢子/毫升的悬浮液。接种后置于恒温室中,在温度20-24℃条件下培养10天。待空白对照病叶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详见表1。
表1吡唑萘菌胺与多抗霉素复配对黄瓜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从表1中结果可看出,吡唑萘菌胺与多抗霉素在配比1:20~20:1之间时,对黄瓜白粉病菌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在1:5~5:1之间时,共毒系数均高于193,增效作用最明显。
生物测定实施例2:吡唑萘菌胺与多抗霉素复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采自田间野生水稻纹枯病菌种,并经分离纯化)
试验方法:试验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2-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2部分: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平皿法》,采用平皿法测定。
吡唑萘菌胺原药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多抗霉素原药直接用水溶解,再用0.1%吐温-80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稀释。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加入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取5ml药液分别加入到装有45ml热培养基(PDA培养基,45-50℃)的锥形瓶中,充分摇匀。待培养基降到适合温度时迅速倒入直径为9cm的玻璃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倒入带药培养基10ml,水平静置,冷却后制成平板。每个浓度5个重复,以不含药剂有效成份的处理作空白对照。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将有菌丝的一面向下和培养基贴合,盖上皿盖。以上所有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处理后放在28±0.5℃的恒温无菌培养箱中培养,2d后取出。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以mm为单位),计算菌落直径的平均值。计算各处理菌落增长直径、菌丝生长抑制率。
菌落增长直径(mm)=菌落直径-菌饼直径
菌丝生长抑制率(%)=[(空白对照菌落增长直径-药剂处理菌落增长直径)/空白对照菌落增长直径]×100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毒力测定结果详见表2。
共毒系数计算方法同上述实施例1。
表2吡唑萘菌胺与多抗霉素复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从表2中结果可看出,吡唑萘菌胺与多抗霉素在配比1:20~20:1之间时,对水稻纹枯病菌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在1:5~5:1之间时,所列配比共毒系数均高于203,增效作用最明显。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水剂、水分散粒剂或可湿性粉剂。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
水剂实施例
将农药活性组分与乳化剂混合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加入去离子水,经调配釜高速搅拌过滤后,制成水剂产品。
制剂实施例1、5.5%吡唑萘菌胺·多抗霉素水剂
吡唑萘菌胺5%、多抗霉素0.5%、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乳化剂)5%、水补充至100%。
制剂实施例2、3%吡唑萘菌胺·多抗霉素水剂
吡唑萘菌胺1.5%、多抗霉素1.5%、烷基酚醛树脂聚氧乙基醚(乳化剂)5%、水补充至100%。
制剂实施例3、12%吡唑萘菌胺·多抗霉素水剂
吡唑萘菌胺10%、多抗霉素2%、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乳化剂)5%、烷基酚醛树脂聚氧乙基醚(乳化剂)2%、水补充至100%。
水分散粒剂实施例
将农药活性组分、分散剂、润湿剂、扩散剂、崩解剂和填料混合混匀,经粗粉碎和气流粉碎,再进行捏合和挤压造粒,干燥后经筛分制得水分散粒剂产品。
制剂实施例4、80%吡唑萘菌胺·多抗霉素水分散粒剂
吡唑萘菌胺75%、多抗霉素5%、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4%、木质素磺酸钙(分散剂)5%、萘磺酸盐(扩散剂)4%、高岭土(填料)补足至100%。
制剂实施例5、42%吡唑萘菌胺·多抗霉素水分散粒剂
吡唑萘菌胺40%、多抗霉素2%、无患子粉(润湿剂)3%、木质素磺酸钙(分散剂)12%、聚萘甲醛磺酸钠盐(扩散剂)6%、膨润土(崩解剂)10%、高岭土(填料)补足至100%。
可湿性粉剂实施例
将农药活性组分、润湿剂、分散剂、扩散剂和填料等依次按比例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再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产品。
制剂实施例6、30%吡唑萘菌胺·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吡唑萘菌胺5%、多抗霉素25%、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2.5%、木质素磺酸钙(分散剂)6%、萘磺酸盐(扩散剂)3%、高岭土(填料)补足至100%。
制剂实施例7、22%吡唑萘菌胺·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吡唑萘菌胺2%、多抗霉素20%、月桂醇基硫酸钠(润湿剂)3%、木质素磺酸钙(分散剂)6%、萘磺酸盐(扩散剂)3%、膨润土(填料)补足至100%。
制剂实施例8、16%吡唑萘菌胺·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吡唑萘菌胺1%、多抗霉素15%、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2%、木质素磺酸钙(分散剂)8%、萘磺酸盐(扩散剂)4%、凸凹棒石(填料)补足至100%。
制剂实施例9、21%吡唑萘菌胺·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吡唑萘菌胺1%、多抗霉素20%、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3%、木质素磺酸钙(分散剂)6%、萘磺酸盐(扩散剂)3%、高岭土(填料)补足至100%。
田间应用实施例1:吡唑萘菌胺与多抗霉素复配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于2013年4-5月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上高乡进行,试验地历年小麦白粉病发生严重。试验药剂及剂量详见表3,每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共44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采用常规喷雾法,药液用量为750L/hm2,均匀喷洒全株,以喷湿叶片不滴水为度。在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第二次施药前和第二次施药后14天调查防治效果。
表3吡唑萘菌胺与多抗霉素复配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5.5%吡唑萘菌胺·多抗霉素水剂、3%吡唑萘菌胺·多抗霉素水剂、12%吡唑萘菌胺·多抗霉素水剂、42%吡唑萘菌胺·多抗霉素水分散粒剂、30%吡唑萘菌胺·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22%吡唑萘菌胺·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6%吡唑萘菌胺·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和21%吡唑萘菌胺·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分别按有效成分用量152g/hm2、180g/hm2、158g/hm2、150g/hm2、208g/hm2、215g/hm2、218g/hm2和220g/hm2喷雾,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第二次施药前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60%、86.05%、85.71%、75.19%、87.45%、81.77%、77.90%和76.22%,第二次施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41%、95.15%、94.62%、85.79%、96.48%、91.83%、86.50%和86.13%,明显优于对照药剂30%吡唑萘菌胺悬浮剂按有效成分用量150g/hm2的防效70.73%和79.22%以及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按有效成分用量225g/hm2的防效65.01%和72.58%,在相应试验剂量下,供试药剂可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危害。试验期间,供试药剂对试验作物安全,无药害发生,对蜜蜂和天敌赤眼蜂等有益生物安全。
田间应用实施例2:吡唑萘菌胺与多抗霉素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于2013年5月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余江县进行,试验地历年水稻纹枯病发生严重。试验药剂及剂量详见表4,每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共44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采用常规喷雾法,药液用量为750L/hm2,均匀喷洒全株,以喷湿叶片不滴水为度。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第二次施药前和第二次施药后14天调查防治效果。
表4吡唑萘菌胺与多抗霉素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5.5%吡唑萘菌胺·多抗霉素水剂、3%吡唑萘菌胺·多抗霉素水剂、12%吡唑萘菌胺·多抗霉素水剂、42%吡唑萘菌胺·多抗霉素水分散粒剂、30%吡唑萘菌胺·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22%吡唑萘菌胺·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6%吡唑萘菌胺·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和21%吡唑萘菌胺·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分别按有效成分用量152g/hm2、180g/hm2、158g/hm2、150g/hm2、208g/hm2、215g/hm2、218g/hm2和220g/hm2喷雾,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第二次施药前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32%、88.58%、87.16%、73.62%、89.85%、85.41%、78.74%和75.39%,第二次施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30%、95.78%、94.93%、86.01%、96.18%、92.17%、89.14%和87.57%,明显优于对照药剂30%吡唑萘菌胺悬浮剂按有效成分用量150g/hm2的防效68.28%和76.89%以及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按有效成分用量225g/hm2的防效59.47%和68.72%,在相应试验剂量下,供试药剂可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危害,对同期发生的水稻稻瘟病具有良好的兼治作用。试验期间,供试药剂对试验作物安全,无药害发生,对蜜蜂和天敌赤眼蜂等有益生物安全。
Claims (6)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吡唑萘菌胺和多抗霉素,两者的质量比为1:20~2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吡唑萘菌胺和多抗霉素的质量比为1:10~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吡唑萘菌胺和多抗霉素的质量比为1:5~5: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3%~8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是水剂、水分散粒剂或可湿性粉剂。
6.权利要求1所述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白粉病和纹枯病上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91725.8A CN105325434A (zh) | 2014-08-11 | 2014-08-11 | 杀菌组合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91725.8A CN105325434A (zh) | 2014-08-11 | 2014-08-11 | 杀菌组合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25434A true CN105325434A (zh) | 2016-02-17 |
Family
ID=55276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91725.8A Pending CN105325434A (zh) | 2014-08-11 | 2014-08-11 | 杀菌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325434A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35432A (zh) * | 2004-10-08 | 2007-09-12 | 辛根塔参与股份公司 | 增效杀真菌组合物 |
WO2010072634A2 (en) * | 2008-12-22 | 2010-07-01 | Basf Se | Post-harvest treatment method |
CN102300460A (zh) * | 2009-01-30 | 2011-12-28 |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用于防治白粉菌原发感染的用途 |
-
2014
- 2014-08-11 CN CN201410391725.8A patent/CN10532543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35432A (zh) * | 2004-10-08 | 2007-09-12 | 辛根塔参与股份公司 | 增效杀真菌组合物 |
WO2010072634A2 (en) * | 2008-12-22 | 2010-07-01 | Basf Se | Post-harvest treatment method |
CN102300460A (zh) * | 2009-01-30 | 2011-12-28 |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用于防治白粉菌原发感染的用途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55314A (zh) | 一种含嘧螨胺和乙螨唑的杀螨组合物 | |
CN101653121B (zh) | 一种含氟啶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5010358A (zh) |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2919251B (zh) |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4054712B (zh) |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5265443A (zh) |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4365611B (zh) | 一种含吲唑磺菌胺与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 |
CN104542611A (zh) | 一种含有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5230642A (zh) | 一种含吡唑萘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4798796B (zh) | 一种含苯并烯氟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4365634A (zh) | 一种含吲唑磺菌胺与代森锰锌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 |
CN106508911B (zh) | 一种含嘧菌环胺和氨基寡糖素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4068033B (zh) |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5325434A (zh) | 杀菌组合物 | |
CN104823985B (zh) | 一种含啶菌噁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4012555A (zh) | 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 | |
CN105284811A (zh) | 一种含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4304260B (zh) | 一种含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 |
CN104041523B (zh) |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4012540A (zh) | 一种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4839203B (zh) | 农用杀真菌组合物 | |
CN105309444A (zh) | 一种含吡唑萘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5230627A (zh) | 一种含有二甲嘧酚与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4304290A (zh) | 一种含吲唑磺菌胺与异丙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 |
CN104026152B (zh) | 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