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5405A - 电接线盒 - Google Patents

电接线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25405A
CN104025405A CN201280053783.9A CN201280053783A CN104025405A CN 104025405 A CN104025405 A CN 104025405A CN 201280053783 A CN201280053783 A CN 201280053783A CN 104025405 A CN104025405 A CN 1040254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relay
circuit board
electric component
terminal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378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25405B (zh
Inventor
桥仓学
土田敏之
奥见慎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25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5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254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54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38Electrical distribution cen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6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28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56Cooling; Venti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电接线盒(10)包括壳体(11)和继电器(20),该继电器(20)被容纳在壳体(11)中并且配备有电气元件壳体(20a)和端子部(20b),该端子部(20b)被穿过电气元件壳体(20a)进行附接并且具有固定触点(FC)和形成在电气元件壳体(20a)内部的可移动触点(MC)。继电器(20)布置在壳体(11)内部的外端位置处。由于壳体(11)的外端位置位于壳体(11)中的热量容易释放到外部的位置处,所以将继电器(20)布置在外端位置处进一步促进了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的降低,使得能够防止存在于继电器壳体(20a)中的湿气在固定触点(FC)上凝结和冻结的情形发生。

Description

电接线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接线盒。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车辆中应用被构成对从电源供应到各种车辆电气元件的电流的分配进行控制的电接线盒。电接线盒在其壳体中容纳诸如继电器和熔丝这样的各种电气元件。专利文献1公开了已知的继电器,其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电接线盒中。
相关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10-108661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继电器包括电气元件壳体、容纳在电气元件壳体中的端子、连接到端子上的线圈、和除了端子以外暴露到电气元件壳体内部和外部的金属板。在该结构中,当环境温度降低时,电气元件壳体中的湿气会由于该电气元件壳体中的线圈产生的热量而频繁地凝结在金属板上。因此,凝结可能很少发生在端子的触点上,因此在触点上几乎不发生可由冻结凝结导致的不良导电。
然而,专利文献1中所述技术用来防止继电器自身触点处的、可能由冻结导致的不良导电。专利文献1中的技术不考虑除了继电器以外的容纳在电接线盒中的其他电气元件的影响。由于电接线盒除了继电器以外还容纳其他各种电气元件,所以在所述其他电气元件上产生的热量的影响,或者取决于电气元件种类的电流的供应/不供应变化时刻的影响,可导致继电器容易在触点上存在由冻结导致的不良导电的问题。
根据前述情况,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防止容纳在电接线盒中的电气元件的故障。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接线盒,该电接线盒包括壳体和容纳在壳体中的电气元件。电气元件位于壳体中的外端处。电气元件包括电气元件壳体和端子。端子被穿过电气元件壳体进行附接并且包括位于电气元件壳体内侧的触点。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热量能够容易地释放到外侧的外端处布置电气元件,能够在低温环境中促进电气元件壳体的温度降低。相应地,较不可能发生电气元件壳体中的湿气在触点上的凝结和冻结。因此,电气元件的故障较不可能发生。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下结构是优选的。优选地,壳体包括由多个壁限定的角部并且电气元件位于壳体中的角部处。
在以上结构中,壳体的角部由壁限定,并且因此壳体中的热量能够通过壁容易地散发到外侧。能够通过在这个角部处布置电气元件而降低电气元件壳体的温度。相应地,进一步较不可能发生电气元件壳体中的湿气的凝结和冻结。
优选地,壳体包括内壁和在内壁的厚度方向上比内壁更向外定位的外壁,并且内壁和外壁之一具有在靠近电气元件的位置处的切除部。
在以上结构中,内壁和外壁之一具有切除部。在这种结构中,在具有切除部的部分处,壳体的内侧和外侧仅通过内壁和外壁之一而分离。相应地,与包括内壁和外壁的双层结构相比较,热量能够容易地从电气元件壳体释放到壳体的外侧。相应地,电气元件壳体的温度能够降低。能够使得在电气元件壳体和具有将与电气元件壳体接触的触点的端子之间的温度差更小,并且因此几乎不能发生电气元件壳体中的湿气在触点上的凝结和冻结。
优选地,壳体包括在靠近电气元件的位置处的通风孔,并且壳体的内侧和外侧通过通风孔连通。
在以上结构中,热量能够通过壳体中的通风孔释放到外侧,并且因此电气元件壳体的温度能够降低。相应地,进一步较不可能发生电气元件壳体中的湿气的凝结和冻结。
优选地,电气元件安装在容纳在壳体中的第一电路板上,在电气元件安装在第一电路板上的一侧上,壳体在远离第一电路板的板表面的位置处进一步容纳第二电路板,并且第二电路板包括在与至少电气元件对应的位置处的缩退部。缩退部远离电气元件的一部分。
在上述结构中,壳体容纳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并且因此电接线盒能够具有高密度布线。
此外,因为第二电路板布置在电气元件安装在第一电路板的板表面上的一侧上,所以热量可以在靠近电气元件的位置处在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的区域中积聚。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包括在与电气元件对应的位置处的缩退部。利用这种结构,热量能够通过缩退部释放,并且因此热量较不可能在靠近电气元件的位置处在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的区域中积聚。结果,电气元件壳体中的温度能够降低,并且因此进一步较不可能发生电气元件壳体中的湿气的凝结和冻结。
电气元件是继电器,并且端子的触点可以至少包括固定触点和可移动触点,该可移动触点能够朝向或远离固定触点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几乎不发生电气元件壳体中的湿气在被包括在端子中的固定触点和可移动触点之一或这两者上的凝结和冻结。利用这种结构,可移动触点正确地与固定触点接触,并且因此继电器能够正确地呈现它的开关功能。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几乎不发生容纳在电接线盒中的电气元件的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接线盒的顶视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3是第一壳体部件的透视图。
图4是第二壳体部件的透视图。
图5是电接线盒的侧视图。
图6是第二壳体部件的透视图。
图7是沿着图1中的线VII-VII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8是沿着图5中的线VIII-VIII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9是示意在电接线盒中包括的继电器的概略结构的侧截面视图。
图10是第二壳体部件的侧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接线盒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至图10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根据该实施例的电接线盒10被构造成安装在未示出的车辆中。电接线盒10连接在未示出的电池和未示出的各种车辆电气元件之间,并且被构造成控制是否将电流供应到车辆电气元件。电接线盒10安装在所需的任何位置处,例如,在车辆的发动机室中或者车厢中。车辆电气元件的例子包括各种灯(例如头灯、刹车灯、警示灯(方向指示灯)和车内灯),空调,电动窗,转向助力装置,电动座椅,喇叭,雨刷,除冰器,座椅加热器,启动器,发动机控制单元,燃油泵,和点火器。在附图部分中描述了X轴、Y轴和Z轴。在每幅图中的这些轴与其他图中的相应的轴相对应。图2中的上侧与前侧相对应。图2中的下侧与后侧相对应。
(壳体11)
如图1所示,电接线盒10整体上具有水平细长的矩形。电接线盒10包括壳体11,容纳在壳体11中的第一电路板12,和容纳在壳体11中且与第一电路板12重叠的第二电路板13,其中第一电路板12与第二电路板之间具有一定距离(见图2)。电接线盒10包括连接器(工作电气元件)14,设置在电线(线束)端部上的反向连接器(未示出)连接到每个连接器14上,该电线电连接到电池或车辆电气元件。电接线盒10还包括熔丝连接器(工作电气元件)15,每个熔丝连接器构成为接收未示出的熔丝并与该熔丝连接。反向连接器和熔丝构成为在Z轴方向上从前侧插入到电接线盒10中。在每幅图中,电接线盒10的长侧方向、短侧方向和厚度方向分别与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相对应。
壳体11由合成树脂制成。如图1所示,壳体11具有与电接线盒10相同的水平细长的矩形。壳体11包括被组装的两个壳体部件16、17,其处于(在图2中的竖直方向上的)前侧和后侧。壳体部件16、17中的布置在后侧(图2中的下侧)上的一个壳体部件是第一壳体部件(下壳体)16,壳体部件16、17中的布置在前侧(图2中的上侧)上的另一个壳体部件是第二壳体部件(上壳体)17。组装的第一壳体部件16和第二壳体部件17包括具有预定尺寸的内部空间。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3能够容纳在该空间中。壳体部件16、17的组装方向与Z轴方向相对应。
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部件16具有盒状,其朝向Z轴方向上的前侧(朝向图2中的上侧)开口。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部件16包括:底壁16a,其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沿着第一电路板12的板表面)上延伸;和外壁16b,其从底壁16a的外边缘在Z轴方向上向上延伸,并且具有基本上矩形的管形形状。构成为从后侧支撑第一电路板12的多个支撑突起16c分散地布置在第一壳体部件16的底壁16a的表面上。底壁16a包括螺钉接收部16d,螺钉紧固到其上以固定第二壳体部件17。如图3所示,锁定部16e布置在外壁16b的内表面上,以维持壳体部件16、17的组装状态。每个锁定部16e是在外壁16b的前边缘上的突片状突起。锁定部16e布置在外壁16b的长侧和短侧中的每侧上。
如图1所示,第二壳体部件17具有盒状,其朝向Z轴方向上的后侧(朝向图4中的下侧)开口。第二壳体部件17大体上包括上壁17a和内壁17b。上壁17a面对第一壳体部件16的底壁16a,并且从前侧覆盖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3。内壁17b从上壁17a的外边缘朝向后侧延伸,并且具有基本上矩形的管形形状。上壁17a包括连接器罩17c和熔丝附接件17d。每个连接器罩17c与连接器端子18一起构成连接器14,该连接器端子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2上,并且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每个熔丝附接件17d与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2上的熔丝连接端子19一起构成熔丝连接器15。几乎所有的连接器罩17c和熔丝附接件17d(具体地,除了布置在图3中的左上角的连接器罩17c以外)集中在上壁17a的长侧方向上的中部。每个连接器罩17c集中地包围多个连接器端子18,并且具有基本上矩形的管形形状,其朝向前侧开口以使得反向连接器能够从前侧配合到其上。每个熔丝附接件17d单独地包围熔丝连接端子19,并且具有基本上矩形的管形形状,其朝向前侧开口并且具有熔丝连接空间,上述熔丝能够从前侧单独地配合到该空间中。上壁17a在其长侧方向的一端(图4中的右上端)上包括突出部分17f。突出部分17f稍微位于连接器罩17c和熔丝附接件17d之上。突出部分17将第二电路板13容纳在其中(见图2)。
如图5中所示,内壁17b被构造成被装配到第一壳体部件16的外壁16b的内表面。换言之,外壁16b在内壁17b的厚度方向上比内壁17b更向外布置。内壁17b和外壁16b提供带有双层结构的壳体11。如在图4和图6中所示意地,内壁17b在它的外表面处具有锁定突起17e。锁定突起17e和外壁16b的锁定部分16e锁定到一起,以保持壳体部件16、17的组装状态。锁定突起17e每一个从内壁17b的外表面突出。多个锁定突起17e被布置在内壁17b的长侧和短侧上。
(第一电路板12)
如图2和图7中所示,第一电路板12由绝缘合成树脂制成,并且沿着第一壳体部件16的底壁16a的板表面延伸,其中第一电路板12具有在底壁16a的基本上整个区域上延伸的水平伸长的板形。电路图案(未被示意)通过使用印刷线路技术而形成在第一电路板12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一或这两者上。在第一电路板12的前板表面上,安装了构成连接器14的连接器端子18、构成熔丝连接器15的熔丝连接端子19和继电器(启动电气元件)20。第一电路板12具有连接到连接器端子18、熔丝连接端子19和继电器20的电路图案。从电池供应的电流流过电路图案。第一电路板12是“电力电路板”,其将来自电池的电力供应转接到车辆电气元件。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2上的继电器20构成为控制是否将来自电池的电流供应到各种车辆构件。
如图7所示,连接器端子18从第一电路板12的前板表面朝向前侧突起,并且每个都具有突片状形状。连接器端子18成捆地布置在第一电路板12上,以使得每捆布置在由每个连接器罩17c包围的区域中。熔丝连接端子19从第一电路板12的前板表面朝向前侧突出,并且每个具有音叉状形状,其具有两个分叉的前端。熔丝连接端子19彼此相邻地布置在第一电路板12上,以使得熔丝连接端子19单独地布置在每个熔丝附接件17d的每个熔丝附接件空间中。如图1所示,几乎所有的连接器端子18和熔丝连接端子19(除了布置在图1左上角的连接器端子18以外)集中在第一电路板12的在长侧方向上的中部。
(继电器20)
如图8所示,继电器20是电气元件,其构成为控制是否将来自电池的电力供应到车辆电气元件。多个继电器20设置用于相应的车辆电气元件,以控制是否向其供应电流。当电流开始流过继电器20时,电流被供应到对应的车辆电气元件。当没有电流流过继电器20时,电流不供应到对应的车辆电气元件。如图8所示,继电器20布置在第一电路板12的纵向方向上的每个端部上。换句话说,继电器20分散地布置,且连接器端子18和熔丝连接端子19位于它们之间。第一电路板12在长侧方向上的中部是用于连接器端子18和熔丝连接端子19的区域,并且长侧方向上的端部是用于继电器20的区域。
将详细地描述继电器20的结构。如图9所示,继电器20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继电器壳体(电气元件壳体)20a,由金属制成并且通过继电器壳体20a的底表面而被附接使得其一部分从继电器壳体20a的底表面向外突出的端子20b,和容纳在继电器壳体20a中的线圈20c。继电器壳体20具有整体上在Z轴方向伸长的块状形状,并且其中具有用于端子20b和线圈20c的容纳空间。继电器壳体20a包括具有底表面的基体20a1,和具有基本上圆柱形形状的带有底且覆盖基体20a1的盖20a2。盖20a2包括通风孔20a2a(六个通风孔20a2a),其在顶部(面对将在下文中描述的可移动触点端子20b3的可移动部的部分)与外部空间连通。通风孔20a2a以某一间隔彼此相邻设置。通过通风孔20a2a,由热的线圈20c产生的湿气可释放到外部,并且端子20b上和线圈20c中产生的热可释放。
端子20b包括:两个线圈端子20b1,每个线圈端子连接到继电器壳体20a中的线圈20c的缠绕线的每个端部上;具有固定触点FC的固定触点端子20b2;和具有可移动触点MC的可移动触点端子20b3。可移动触点端子20b3具有悬臂状形状,并且具有能够通过线圈20c的磁场弹性变形的移动部。在可移动触点端子20b3前端的可移动触点MC可朝向固定触点端子20b2的固定触点FC移动或从其远离。可移动触点端子20b3包括具有可移动部的端子本体20b3a,和具有移动触点MC的触点部件20b3b。前者(端子本体20b3a)由金属材料制成,该材料为包含在可移动部中的弹簧提供高耐力。后者(触点部件20b3b)由具有高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制成。
作为磁性体的磁性部件20d附接到端子本体20b3a的可移动部。磁性部件20d由诸如铁的磁性材料制成。磁性部件20d布置在可移动部和线圈20c之间,并且构成为通过线圈20c的电磁感应使可移动部移位。
在电流未供应通过线圈20c的继电器20中,固定触点FC和可移动触点MC彼此远离,并且彼此不接触,因此电流不在固定触点端子20b2和可移动触点端子20b3之间流动。另一方面,在电流通过线圈端子20b1供应到线圈20c的继电器20中,磁性部件20d由线圈20c的电磁感应朝向线圈20c吸引,并且可移动触点端子20b3移位以使得其可移动触点MC与固定触点FC形成接触。因此,电流开始在固定触点端子20b2和可移动触点端子20b3之间流动。换句话说,继电器20具有形式A触点的接触结构。每个端子20b1、20b2、20b3具有从继电器壳体20a的底表面突起的部分,并且焊接到第一电路板12上且在该部分处连接到电路图案。
(第二电路板13)
第二电路板13由绝缘合成材料制成,并且如图8所示,以竖直伸长的板形状与第一电路板12的板表面平行地延伸。第二电路板13小于第一电路板12。第二电路板13容纳在壳体11中,以使得其长侧方向与第一电路板12的短侧方向(Y轴方向)对应,其短侧方向与第一电路板12的长侧方向(X轴方向)对应。第二电路板13位于壳体11中的与壳体11的长侧方向(X轴方向)上的端部接近的位置上。具体地,第二电路板13布置于与第一电路板12的在长侧方向上的端部和第二壳体件17的上壁17a的突出部分17f重叠的位置上。如图4所示,第二电路板13布置在第一电路板12的在Z轴方向上的前侧上(安装了继电器20的一侧上),并且它们之间具有预定距离。在这种结构中,用于继电器20的容纳空间限定在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3之间。换句话说,第二电路板13的位置设置为使得在第二电路板13和第一电路板12之间具有继电器20。在第二电路板13上,安装各种电气元件(未示出)诸如电阻、电容、晶体管和微处理器,并且形成将与各电气元件连接的电路图案(未示出)。
此外,如在图2中所示意地,每一个继电器端子21的一端安装在第二电路板13上。每一个继电器端子21的另一端插入第一电路板12中以经由继电器端子21连接第一和第二电路板12、13的电路图案。每个继电器端子21包括棱柱端子,棱柱端子在X轴方向或Y轴方向上成直线地彼此相邻地布置。每个继电器端子21布置在第二电路板13的每个短侧端上和位于壳体11的外侧(图8中的右侧)上的一个长侧端上。第二电路板13是“控制电路板”,其能够通过安装的电气元件控制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2上的继电器20或者其它元件的工作状态(是否供应电流)。
(继电器20的位置)
继电器20如下地布置在壳体11中。如在图8中所示意地,继电器20相对地布置在壳体11中的外侧上。具体地,多个继电器20布置在壳体11和第一电路板12在长侧方向上的每一端上使得继电器20构成两个继电器组22、23。第一继电器组22包括如下继电器20,该继电器20布置于是在长侧方向上的端部之一的端部部分(在图8左侧上的端部部分)上并且在平面视图中不与第二电路板13重叠。第二继电器组23包括如下继电器20,该继电器20布置在端部部分(在图8右侧上的端部部分)上并且在平面视图中与第二电路板13重叠。即,第一电路板12的在长侧方向上的端部部分是用于电气元件的布置区域。
更加具体地描述,如在图8中所示意地,在第一继电器组22中包括的继电器20包括总共四个继电器20。四个继电器20布置在第一电路板12在长侧方向上的端部部分上,使得每一对包括在Y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继电器20的两对继电器布置于在Y轴方向上的每一侧上,使得布置在短侧方向(Y轴方向)上的中部处的连接器14处于其间。在其间布置有连接器14的四个继电器20布置在壳体11中的外端上。特别地,继电器20包括布置在壳体11的角部(图7中的右端、图8中的左下角)之一处的继电器20。
在第二继电器组23中包括的两个继电器20每一个均布置在第一电路板12在长侧方向上的端部上,使得布置于在短侧方向上的中部处的继电器端子21位于继电器20之间。在其间布置有继电器端子21的两个继电器20布置在壳体11的外端部分上。特别地,继电器20布置在壳体11的两个角部处(在图2中的右端和左端处、在图8中的右上角和右下角处)。
(放热结构)
如图6中所示,第二壳体部件17的内壁17b包括内壁17b被切除的切除部17g。如在图6中所示意地,第二壳体部件17的四个角部中的每一个角部,除了在图6中的左前侧处的一个角部,即,三个角部包括切除部17g。在三个角部处,由于切除部17g,仅第一壳体部件16的外壁16b分离壳体11的内侧与外侧(见图5和图10)。切除部17g形成在布置继电器20的角部处。
如图8中所示,第二电路板13的四个角部中的在图8中的右上角和右下角是切除角部并且每一个被称作缩退部13a,该缩退部13a远离继电器20的一部分。缩退部13a允许布置在壳体11的四个角部中的右上角和右下角处的每个继电器20的上表面面对第二壳体部件17的上壁17a(见图2)。
此外,如图1中所示,第二壳体部件17的上壁17a在图1中的右上角、右下角和左下角处包括延伸通过上壁17a的通风孔17h。壳体11的内侧和外侧通过通风孔17h连通。通风孔17h包括缝17i,每个缝17i具有细长形状并且在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缝17i在图1中的上下方向上布置在彼此旁边。通风孔17h在靠近布置有继电器20的角部的位置处形成在上壁17a中。换言之,每个通风孔17h在面对每个继电器20的上表面的位置处形成在第二壳体部件17的上壁17a中(见图2和图7)。
(该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接着,将描述该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首先,将描述已知技术的问题。在车辆启动时,预定信号经由继电器端子21从第二电路板13传输到第一电路板12,以向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2上的继电器20供应电流。然后,电流被供应到由继电器20控制的车辆电气元件(诸如,启动器、发动机控制单元、燃料泵和点火开关),以开始安装在车辆中的构件诸如发动机的工作,并且因此车辆处于可工作状态中。自处于这种状态中的车辆开始工作起,根据使用者的操作通过经由继电器端子21从第二电路板13传输到第一电路板12的预定信号,电流被供应或者不被供应到工作电气元件(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
当电流被供应到车辆电气元件(诸如各种灯、空调、电动窗、转向助力装置、电动座椅、喇叭、雨刷、除冰器和座椅加热器)时,由于供应的电流,在工作电气元件和电路板12、13上产生热量。所产生的热量的量很可能与累积时间和供应电流的量成比例。
此时,如果工作电气元件(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的热量传递到是启动电气元件的继电器20的继电器壳体20a,则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增加。特别地,因为在第二继电器组23中包括的继电器20布置在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3之间,所以继电器壳体20a并不具有高度的放热性。相应地,如果在车辆工作期间在工作电气元件上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继电器壳体20a,则热量很可能在继电器壳体20a上积聚。
另一方面,如果在低温和高湿环境下发动机熄火以停止车辆的工作,则由于继电器20的每个都具有固定触点FC和可移动触点MC的端子部20b由比构成继电器壳体20a的树脂材料的导热性高的金属材料制成,并且连接到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第一电路板12的电路图案上,并且在低温下发生热降效应,所以容易实施温度的下降。在这种结构中,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变得相对高,并且具有固定触点FC和可移动触点MC的端子20b的温度变得相对低。相应地,在继电器壳体20a和端子20b之间的温度的差可能变大。具体地,由于可移动触点端子20b3包括与线圈20c接触的磁性部件20d且端子20b3由于从线圈20c传递的热量而可能具有较高的温度,所以具有固定触点FC的固定触点端子20b2可能具有比具有可移动触点MC的移动触点端子20b3的温度低的温度。
作为对照,在继电器壳体20a中,由于电流供应而产生的热量,可能存在汽化的湿气。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具有固定触点FC的固定触点端子部20b2和继电器壳体20a之间产生大的温度差,则在固定触点端子部20b2的固定触点FC上可能选择性发生冷凝。在低温环境下,冷凝可能冻结。如果冷凝冻结,则在车辆的工作试图重启时,端子部20b的固定触点FC和可移动触点MC不能彼此接触,这可能导致启动继电器20A的故障。因此,例如,由于发动机不能启动,所以不能启动车辆。
鉴于上述问题,在该实施例中,与外壁16b构成双层结构的内壁17b在靠近继电器20的位置处包括切除部17g。在这种结构中,在切除部17g形成的位置处,仅外壁16b分离壳体11的内侧和外侧。利用这种结构,与包括内壁17b和外壁16b的双层结构相比较,热量能够容易地从继电器壳体20a释放到壳体11的外侧。结果,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能够降低。这减小了在继电器壳体20a和具有固定触点FC的端子20b之间的温度差,并且因此几乎不可能发生继电器壳体20a中的湿气在固定触点FC上的凝结和冻结。因此,继电器20的故障较不可能发生。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1在靠近继电器20的位置处包括通风孔17h,壳体11的内侧和外侧通过该通风孔17h连通。利用这种结构,热量能够通过在壳体11中包括的通风孔17h释放到壳体11的外侧,并且因此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能够降低。相应地,几乎不可能发生继电器壳体20a中的湿气在固定触点FC上的凝结和冻结。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继电器20布置在壳体11的外端上。利用这种结构,由于继电器20布置在热量能够特别容易地释放到外侧的外端上,所以能够进一步促进在低温环境中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的降低。相应地,几乎不可能发生继电器壳体20a中的湿气在固定触点FC上的凝结和冻结。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1包括由壁限定的角部,并且继电器20布置在壳体11中的角部处。因为角部由壁限定,所以壳体11中的热能够容易地经由壁散发到外侧。能够通过在角部处布置继电器20而降低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相应地,进一步较不可能发生继电器壳体20a中的湿气在固定触点FC上的凝结和冻结。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继电器20安装在容纳在壳体11中的第一电路板12上。壳体11进一步在继电器20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2上的一侧上在远离第一电路板12的板表面的位置处容纳第二电路板13。第二电路板13包括缩退部13a,该缩退部13a远离继电器20的一部分。在上述结构中,壳体11容纳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3,并且因此电接线盒10能够具有高密度布线。
此外,因为第二电路板13布置在继电器20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2的板表面上的一侧上,所以热量很可能在靠近继电器20的位置处在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3之间的区域中积聚。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以上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13包括在与继电器20对应的位置处的缩退部13a。利用这种结构,热量能够通过缩退部13a释放,并且因此热量较不可能在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3之间的空间中积聚。结果,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能够降低,并且因此进一步较不可能发生在继电器壳体20a中的湿气在固定触点FC上的凝结和冻结。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电气元件是继电器20,并且端子20b的触点至少具有固定触点FC和可移动触点MC,该可移动触点MC能够朝向或远离固定触点FC移动。利用这种结构,几乎不可能发生继电器壳体20a中的湿气在端子20b的固定触点FC上的凝结和冻结。相应地,在车辆重启时,可移动触点MC正确地与固定触点FC接触,并且继电器20能够正确地呈现它的开关功能。
<第二实施例>
接着,将参考图11描述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113稍微小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电路板13。具体地,第二电路板113的一对短侧向内侧稍微远离第一电路板12的一对长侧。此外,位于图11中的右侧上的第二电路板113的长侧向内侧稍微远离第一电路板12的右端。利用这种结构,图11中的位于右上角处的继电器20和位于右下角处的继电器20从第二电路板113的边缘突出。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113比第一电路板12的边缘更加向内定位,并且因此形成远离继电器20的一部分的缩退部113a。在该实施例中,缩退部113a由图11中的第二电路板113的上侧边缘、右侧边缘和下侧边缘形成。
除了以上之外的部件具有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基本相同的结构,并且这些部件将由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示意并且将不予以描述。
在以上实施例中,因为第二电路板113包括至少在与继电器20对应的位置(继电器20上方的位置)处的缩退部113a,所以热量能够通过缩退部113a释放。利用这种结构,热量较不可能在靠近继电器20的位置处在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13之间的区域中积聚。结果,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能够降低,因此进一步较不可能发生继电器壳体20a中的湿气在固定触点FC上的凝结和冻结。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参考绘图在以上说明中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包括以下实施例。
(1)在实施例中,是与底壁16a和上壁17a不同的壁的的壳体11的外壁16b和内壁17b构成双层结构,但是不限于此,并且底壁16a和上壁17a这两者或者之一可以具有双层结构。可替代地,在壳体11中包括的所有的壁可以具有双层结构。可替代地,壳体11可以不具有双层结构。
(2)在实施例中,内壁17b包括切除部17g。然而,外壁16b可以包括切除部。
(3)第二电路板13,113包括缩退部13a、113a,但是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去除缩退部13a、113a。
(4)在实施例中,通风孔17h形成在第二壳体部件17的上壁17a中,但是不限于此,并且通风孔17h可以形成在第一壳体部件16的底壁16a中。此外,可以去除通风孔17h。
(5)在实施例中,继电器20布置在壳体11的角部处,但是不限于此,并且继电器20可以靠近壳体11的中部布置并且如果需要可以布置在壳体11的任何位置处。
(6)在实施例中,切除部17g在壳体11的角部处形成,但是不限于此,并且如果需要切除部17g可以形成在壳体11的任何位置处。
(7)在实施例中,通风孔17是缝17i,每个缝17i均具有细长形状并且在彼此旁边形成,但是不限于此,并且通风孔17h可以具有所需的任何形状。
(8)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接线盒10可以安装在车辆中,使得在绘图中的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之一与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对应。另外,电接线盒10可以安装在车辆中,使得在绘图中的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之一相对于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倾斜。
(9)在上述实施例中,继电器20例示为电气元件。然而,根据本发明,除了继电器20之外,具有带有触点的端子的触点型电气元件可以被用作电气元件。此外,除了A型触点结构之外,被用作电气元件的继电器20的触点结构可以是B型触点结构或者C型触点结构。
(10)在上述实施例中,继电器具有如下结构,其中与具有将与线圈接触的磁性部件的可移动触点端子20b3相比较,不具有磁性部件的固定触点端子20b2很可能具有低温。然而,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例如由于外侧环境的影响可移动触点端子20b3和固定触点端子20b2可能具有基本相同的温度的继电器。在这种情形中,在可移动触点MC和固定触点FC这两者处几乎均不发生凝结和冻结。此外,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例如由于外侧环境的影响可移动触点端子20b3可能具有比固定触点端子20b2低的温度的继电器20。在这种情形中,在可移动触点MC处几乎不发生凝结和冻结。
附图标记列表
10:电接线盒
11:壳体
12:第一电路板
13,113:第二电路板
13a,113a:缩退部
16b:外壁
17b:内壁
17g:切除部
17h:通风孔
20:继电器(电气元件)
20a:继电器壳体(电气元件壳体)
20b:端子
FC:固定触点
MC:可移动触点

Claims (6)

1.一种电接线盒,包括:
壳体;和
容纳在所述壳体中的电气元件,所述电气元件包括电气元件壳体和端子;所述端子穿过所述电气元件壳体而被安装,并且包括位于所述电气元件壳体的内侧的触点,其中
所述电气元件位于所述壳体中的外端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由多个壁限定的角部,并且
所述电气元件位于所述壳体中的所述角部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外壁在所述内壁的厚度方向上比所述内壁更靠外,并且
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一具有在靠近所述电气元件的位置处的切除部。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在靠近所述电气元件的位置处的通风孔,并且所述壳体的内侧和外侧通过所述通风孔来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
所述电气元件安装在被容纳于所述壳体中的第一电路板上,
所述壳体进一步在所述电气元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一侧上、在远离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板表面的位置处容纳第二电路板,并且
所述第二电路板包括至少在与所述电气元件对应的位置处的缩退部,所述缩退部远离所述电气元件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
所述电气元件是继电器,并且
所述端子的所述触点至少包括固定触点和可移动触点,所述可移动触点能够朝向或者远离所述固定触点移动。
CN201280053783.9A 2011-11-07 2012-11-06 电接线盒 Active CN1040254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3857 2011-11-07
JP2011-243857 2011-11-07
PCT/JP2012/078672 WO2013069616A1 (ja) 2011-11-07 2012-11-06 電気接続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5405A true CN104025405A (zh) 2014-09-03
CN104025405B CN104025405B (zh) 2017-03-22

Family

ID=48289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3783.9A Active CN104025405B (zh) 2011-11-07 2012-11-06 电接线盒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54068A1 (zh)
EP (1) EP2779337B1 (zh)
JP (1) JP5839241B2 (zh)
CN (1) CN104025405B (zh)
WO (1) WO20130696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55792B2 (ja) * 2014-05-12 2020-02-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
CN104600593A (zh) * 2014-12-26 2015-05-0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防雨散热开关柜
CN106532450B (zh) * 2016-10-28 2018-10-19 琦洲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配电箱
CN106410631B (zh) * 2016-10-28 2018-05-18 琦洲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配电箱
CN106532484B (zh) * 2016-10-28 2019-01-01 琦洲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带电器安装架的户外配电箱
US11032919B2 (en) * 2018-01-19 2021-06-08 Ge Aviation Systems Llc Control boxes and system-on-module circuit boards for unmanned vehicles
US10942509B2 (en) 2018-01-19 2021-03-09 Ge Aviation Systems Llc Heterogeneous processing in unmanned vehicles
US11029985B2 (en) 2018-01-19 2021-06-08 Ge Aviation Systems Llc Processor virtualization in unmanned vehicles
CN112490915B (zh) * 2020-12-21 2022-05-13 保定富阳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配电箱
JP7180704B2 (ja) * 2021-02-05 2022-11-30 株式会社明電舎 電気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23752A (en) * 1989-10-31 1991-06-1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power distribution center
WO1993026141A1 (en) * 1992-06-17 1993-12-23 Augat Inc. Electrical power distribution center having conductive ridges
EP0760313A2 (de) * 1995-08-25 1997-03-05 VDO Adolf Schindling AG Zentralelektrik für Kraftfahrzeuge
JP2000253539A (ja) * 1999-02-26 2000-09-14 Yazaki Corp 電気接続箱
US6126457A (en) * 1997-10-17 2000-10-0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Routed wire electrical center adapter
US20030231482A1 (en) * 2002-04-10 2003-12-18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CN1495981A (zh) * 2002-08-30 2004-05-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气配线盒以及组装该电气配线盒的方法
JP2007312539A (ja) * 2006-05-19 2007-11-29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電気接続箱
JP2009027869A (ja) * 2007-07-20 2009-02-0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車載用のジャンクションボックス
JP2010108661A (ja) * 2008-10-28 2010-05-13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電磁継電器
CN102055153A (zh) * 2009-11-05 2011-05-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接线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44194B2 (ja) * 1998-04-09 2006-02-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装置
JPWO2006011478A1 (ja) * 2004-07-27 2008-05-0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気接続箱
JP4832263B2 (ja) * 2006-11-16 2011-12-0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気接続箱
JP5044247B2 (ja) * 2006-11-21 2012-10-1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気接続箱
US7616438B2 (en) * 2006-11-21 2009-11-10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JP4885693B2 (ja) * 2006-12-05 2012-02-2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気接続箱
JP4356741B2 (ja) * 2006-12-20 2009-11-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5005462B2 (ja) * 2007-08-01 2012-08-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気接続箱
JP2009131088A (ja) * 2007-11-26 2009-06-1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電気接続箱
JP5223591B2 (ja) * 2008-10-28 2013-06-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5212019B2 (ja) * 2008-10-28 2013-06-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および該電気接続箱の組立方法
CN101750872A (zh) * 2008-12-16 2010-06-23 家登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掩模盒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23752A (en) * 1989-10-31 1991-06-1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power distribution center
WO1993026141A1 (en) * 1992-06-17 1993-12-23 Augat Inc. Electrical power distribution center having conductive ridges
EP0760313A2 (de) * 1995-08-25 1997-03-05 VDO Adolf Schindling AG Zentralelektrik für Kraftfahrzeuge
US6126457A (en) * 1997-10-17 2000-10-0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Routed wire electrical center adapter
JP2000253539A (ja) * 1999-02-26 2000-09-14 Yazaki Corp 電気接続箱
US20030231482A1 (en) * 2002-04-10 2003-12-18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CN1495981A (zh) * 2002-08-30 2004-05-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气配线盒以及组装该电气配线盒的方法
JP2007312539A (ja) * 2006-05-19 2007-11-29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電気接続箱
JP2009027869A (ja) * 2007-07-20 2009-02-0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車載用のジャンクションボックス
JP2010108661A (ja) * 2008-10-28 2010-05-13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電磁継電器
CN102055153A (zh) * 2009-11-05 2011-05-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接线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39241B2 (ja) 2016-01-06
EP2779337A1 (en) 2014-09-17
US20140254068A1 (en) 2014-09-11
CN104025405B (zh) 2017-03-22
JPWO2013069616A1 (ja) 2015-04-02
WO2013069616A1 (ja) 2013-05-16
EP2779337A4 (en) 2015-07-08
EP2779337B1 (en) 2017-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5405A (zh) 电接线盒
CN103828501B (zh) 电接线盒
EP2879256B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JP6352972B2 (ja)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CN107112734B (zh) 蓄电单元
JP4238797B2 (ja) 電気接続箱
JP5609464B2 (ja) 電気接続箱
CN101183775B (zh) 电连接箱
JP2006320147A (ja) 電気接続箱
CN101188351B (zh) 电连接箱
JP3867525B2 (ja) 電気接続箱
JP5773203B2 (ja) 電気接続箱
JP4225940B2 (ja) 電気接続箱
KR20120018843A (ko) 자동차용 정션박스
JP5741351B2 (ja) 電気接続箱
CN118943969A (zh) 电气连接箱以及线束
CN116157634A (zh) 用于电加热传热液体的装置
JP2008125304A (ja) 電源分配ユニットと該電源分配ユニットを備えた電気接続箱
KR20120077479A (ko) 전원분배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