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35371B - 多功能救护担架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救护担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35371B CN103735371B CN201310737975.8A CN201310737975A CN103735371B CN 103735371 B CN103735371 B CN 103735371B CN 201310737975 A CN201310737975 A CN 201310737975A CN 103735371 B CN103735371 B CN 1037353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adjusting rod
- stretcher
- fixed bar
- b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救护担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一端的调节件、可拆装地装设于第二支架另一端的第三支架及装设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的承载组件,调节件包括一固定杆、与固定杆枢接的调节杆、及套设于调节杆上并与调节杆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母,调节杆连接于第一支架上,调节螺母与固定杆相互抵顶,使固定杆和调节杆相互固定;承载组件包括主体部及位于主体部背面的腰带及上固定带,主体部连接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及第三支架,主体部背面设有肩带,所述腰带装设于肩带上,上固定带两端分别固设于第一支架两侧,多功能救护担架可以根据需求转换担架模式和背送模式,适用各种恶劣的救护环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外救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救护担架。
背景技术
救援担架用于各种灾害救援当中,是一种搬运受伤病人的救援工具。如今救援担架种类繁多,包括普通型救援担架、船型担架、铲式担架等等。救援担架都是通过各种机械结构以实现搬运受伤病人为目的而发明创造的。而不同种类的救援担架,在不同的救援情况中使用,比如普通担架是用于普通伤病者搬运,铲式担架用于搬运骨折的病人等等。还有些创新担架设计可通过机械结构转换成椅子,帐篷,背包等等。
在野外特殊的救护环境中,救护环境受各种条件限制,伤员的伤情,在救生环境中,有时需采用双人前后搬抬的形式对担架上的伤员进行转移,有时受救护人员人数的限制,救护人员需要单独一个人对伤员进行转移。现有的救护担架不能针对不同的救护环境,进行切换,因此,在不同的救护环境下,必须采用不同的担架,无疑增加野外救护的搬运负担,不能满足需求,在面对不同的救护环境中,容易受担架的影响,降低救生的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救护担架。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多功能救护担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一端的调节件、可拆装地装设于第二支架另一端的第三支架、及装设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的承载组件,所述调节件包括一固定杆、与固定杆枢接的调节杆、及套设于调节杆上并与调节杆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母,所述调节杆连接于第一支架上,该调节杆包括一枢接部,所述固定杆连接于第二支架上,该固定杆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调节杆的枢接部对接,该限位部开设有一竖向的限位槽,所述枢接部插设于限位槽内所述枢接部呈L形设置,枢接部的一端垂直向下延伸形成一凸部,凸部上设有枢接孔,所述限位部呈L形设置,包括一向下延伸的凸起部,该限位部的凸起部设有水平贯穿限位槽的开孔,所述调节件还包括一销钉,所述销钉穿设于开孔和枢接部的枢接孔,使调节杆枢接于固定杆上,;所述承载组件包括主体部、腰带及上固定带,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及第三支架,所述主体部连接第三支架的部分背面包括肩带,所述腰带装设于肩带上,所述上固定带两端分别固设于第一支架的两侧;当转换为担架模式时,取下第三支架,向上旋转调节杆,再旋转调节螺母,调节螺母与固定杆相互抵顶,使固定杆和调节杆相互固定。
进一步地,该调节杆还包括一连接于枢接部上的套杆,所述套杆靠近枢接部的一端的外表面上设有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一基杆,所述基杆呈“U”型,所述套杆套设于基杆的一端上并与之固定。
进一步地,枢接部靠近的套杆的一端外部尺寸小于所述调节螺母的内径,使得调节螺母朝枢接部一端旋转运动时将枢接部部分容置。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的上下贯穿的同时该限位槽朝固定杆一侧向外贯穿,该限位部的内侧面及上端面均呈平整设置,形成第一卡持面及第二卡持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还包括一连接于限位部一端的连接管,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二连接杆及垫部,每一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固定杆的连接管和第三支架连接,所述垫部每一侧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连接杆和固定杆的内侧面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架包括二担杆、二搭接件及连接件,所述二担杆相对设置并分别连接于第二支架的二连接杆上,所述二支脚分别竖直固设于二担杆靠第二支架的一端,所述二搭接件分别水平枢接于二担杆上,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与二搭接件的自由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二搭接件靠近连接件的一端设有一卡孔,所述连接件两端内部分别装设有卡块,所述卡块部分伸出于连接件外,所述卡块通过一弹簧连接于连接件上,所述卡块部分卡设于搭接件的卡孔内,从而使连接件与二搭接件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架包括还包括二支脚,将所述第三支架的二担杆分开,通过支脚和担杆的配合,成为二独立的拐杖。
综上所述,本发明多功能救护担架通过设有用调节件,连接于调节件上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的角度可调,从而使多功能救护担架可以根据需求转换担架模式和背送模式,适用各种恶劣的救护环境,在背送模式下,采用一名救援者即可对一名伤员进行转移,实现人力物力的有效利用,不浪费救援资源,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功能救护担架的担架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多功能救护担架的转换为背送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多功能救护担架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调节件及第三支架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多功能救护担架的调节件的分解图。
图5为图1所示多功能救护担架的转换为担架模式时调节件的过程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多功能救护担架的转换为背送模式时调节件的过程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多功能救护担架折叠时调节件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救护担架,用于在不同的救护环境下根据需要切换不同的转移平台、转移伤员。该多功能救护担架包括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20、连接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一端的调节件30、可拆装地装设于第二支架20另一端的第三支架40及装设于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上的承载组件50,所述第一支架10通过调节件30枢接于第二支架20上,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呈一定角度的固定,以将多功能救护担架转换担架模式和背送模式。
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第一支架10包括一基杆11及二立杆12,所述基杆11呈“U”型,所述连接套分别套设于基杆11相对两侧,所述二立杆12分别枢接于二基杆11上,所述立杆12可旋转至与基杆11平行或垂直。
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调节件30包括一固定杆33、与固定杆33枢接的调节杆31、及套设于调节杆31上并与调节杆31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母32。所述调节杆31与第一支架10的基杆11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33与第二支架20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该调节杆31包括一套杆311及连接于套杆311上的枢接部312。所述套杆311套设于基杆11的一端上并与之固定,所述套杆311靠近枢接部312的一端的外表面上设有螺纹313。所述枢接部312呈L形设置。枢接部312靠近的套杆311的一端外部尺寸小于所述调节螺母32的内径,使得调节螺母32朝枢接部312一端旋转运动时将枢接部312部分容置;枢接部312远离套杆311的一端垂直向下延伸形成一凸部314。所述枢接部312呈扁平状设置,所述枢接部312的凸部314上设有枢接孔315。
所述固定杆33包括一连接管331及连接于连接管331一端的限位部332,所述连接管331连接于第二支架20上,所述限位部332与调节杆31的枢接部312对接。所述限位部332呈L形设置,包括一向下延伸的凸起部336。该限位部332远离连接管331的一端中部开设有一竖向的限位槽333,该限位部332的凸起部336设有水平贯穿限位槽333的开孔337。所述枢接部312插设于限位槽333内,所述限位槽333的上下贯穿的同时该限位槽333朝固定杆33一侧向外贯穿。该限位部332的内侧面及上端面均呈平整设置,形成第一卡持面334及第二卡持面335。所述调节件30还包括一销钉,所述销钉穿设于开孔337和枢接部312的枢接孔315,从而使调节杆31枢接于固定杆33上。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使用时,通过旋转调节螺母32,使调节螺母32与第一卡持面334相互抵顶,从而使固定杆33和调节杆31相互固定,固定杆33和调节杆31呈水平设置。松开调节螺母32,使调节螺母32远离第一卡持面334,向上旋转调节杆31,再旋转调节螺母32,使调节螺母32与第二卡持面335相互抵顶,从而使固定杆33和调节杆31相互固定,固定杆33和调节杆31相互垂直,当然也可以呈一定大于直角的角度。
所述第二支架20包括二连接杆21及垫部22,每一连接杆21两端分别与固定杆33的连接管331和第三支架40连接,所述垫部22每一侧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连接杆21和固定杆33的内侧面固定。
所述第三支架40包括二担杆41、二搭接件42、连接件43及二支脚44,所述二担杆41相对设置并分别连接于第二支架20的二连接杆21上,所述二支脚44分别竖直固设于二担杆41靠第二支架20的一端,且每一侧的支脚44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支架10的立杆12平行,所述二搭接件42分别水平枢接于二担杆41上,所述搭接件42可旋转至与立杆12平行或垂直,所述连接件43两端分别与二搭接件42的自由端连接,连接件43两端通过快拆结构与二搭接件42固定,具体地,所述二搭接件42靠近连接件43的一端设有一卡孔(图未示),所述连接件43两端内部分别装设有三角状的卡块(图未示),所述卡块部分伸出于连接件43外,所述卡块通过一弹簧(图未示)连接于连接件43上,组装时,所述卡块部分卡设于搭接件42的卡孔内,从而使连接件43与二搭接件42固接。拆卸时,将卡块按回连接件43内,弹簧弹性收缩,取下连接件43。所述担杆41与第二支架20的连接杆21同样采用快拆结构进行连接,从而使第三支架40可拆装地装设于第二支架20上。
所述承载组件50包括主体部51及位于主体部51背面的腰带52及上固定带53,所述主体部51上半部分装设于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上,所述主体部51远离第一支架10的另一端为一布料折叠而成,该端的主体部51形成一圈状,当多功能救护担架转换担架模式时,所述第三支架40的连接件43穿设于连接带的该端,主体部51形成一供伤员平躺的平台,即主体部51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20及第三支架40,所述主体部51靠近第三支架40一端的两侧分别通过魔术贴、钮扣或其它方式固设于二担杆41上,从而使主体部51靠近第三支架40一端与第三支架40可拆卸装地配合连接。所述主体部51背面靠第三支架40一端设有肩带511,所述腰带52装设于肩带53上,该腰带52交叉扣合于肩带511上,所述腰带52上设有卡扣521以将腰带52套设于救护人员的身上。所述上固定带53两端分别固设于第一支架10的二基杆11上,该上固定带53分为两部分并通过卡扣531进行连接,
本发明多功能救护担架可根据救护环境快速轮换为担架模式和背送模式:
当转换为担架模式时,通过旋转调节螺母32,使调节螺母32与第一卡持面334相互抵顶,从而使固定杆33和调节杆31相互固定,固定杆33和调节杆31呈水平设置,从而使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20及第三支架40同样呈水平设置,主体部51形成一供伤员平躺的平台,伤员平躺在主体部51上,二救护人员分别于多功能救护担架前后两端搬抬救护担架的第一支架10和第三支架40,快速完成病人的转移。较佳地,所述主体部51、腰带52及肩带53都设有魔术贴,当担架转换成担架模式时,所述腰带52和肩带53通过魔术贴贴合于主体部51上。
当转换为担架模式时,取下第三支架40,松开调节螺母32,旋转调节螺母32,使调节螺母32远离第一卡持面334,向上旋转调节杆31,再旋转调节螺母32,使调节螺母32与第二卡持面335相互抵顶,从而使固定杆33和调节杆31相互固定,固定杆33和调节杆31相互垂直,从而使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相互垂直,将伤员放置于垫部22上方的主体部51上,再将主体部51靠近第三支架40的一端向上弯折,使肩带511朝向救护人员,再将肩带511放置于救护人员的肩膀上,再将上固定带53和腰带52通过卡扣系在救护人员的胸前和腰要,从而使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配合稳固。通过设置上固定带53、肩带53及腰带52,在固定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同时,使受力面积扩大,受力分布在整个背部、腰部与臀部上,使救援者感觉负压在身上的压力减少40%以上。以一对一的人力转移方式,即一名救援者使用背送模式下的救援担架就可以安全、稳定的运送一名灾民到安全的避难所,实现人力物力的有效利用,不浪费救援资源。同时,当救援者首次或者再次奔赴灾区时,背送模式下的救援担架可作为运送救援物资的工具,充分利用救援担架,使其在救援每个环节当中,都能发挥其功能作用。更优地,所述第三支架40通过快拆结构卸下连接件43,将二担杆41分开,旋转搭接件42,使搭接件42与担杆41贴合,通过支脚44和担杆41的配合,成为二独立的拐杖,提供给救援者作为背送工具下的助力杆,使救援者背送工作中,能在各种恶劣的路况中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作为助力杆,可以分担部分背送带来的压力,减轻救援者的工作负担。另外,每一担杆41的外端设有一调节装置411(如图1所示),该调节装置411由若干不同内径的分管412及若干止位件(图未示)构成,每一分管412包覆于与之相邻的另一分管412外,通过拉伸或收缩调节装置411,调节调节装置411的高度,止位件对调整后的分管412进行固定,当第三支架30拆分为为二独立的拐杖时,通过调整调节装置411的高度,从而调整担杆41的整体长度,使独立的拐杖适应不同高度的人群。
如图7所示,较佳地,本发明多功能救护担架处于空闲状态即不进行救援工作时,可采用折叠的方式进行放置,使整体更简洁,缩减多功能救护担架的占用空间。具体地,将第三支架40从多功能救护担架上卸下,旋转搭接件42,使搭接件42与担杆41贴合;旋转二立杆12,使二立杆12整体贴合于二基杆11上。通过旋转调节螺母32,使调节螺母32远离第一卡持面334,向下反向旋转调节杆31,使第一支架绕调节件30的销钉翻转,从而使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整体20相贴合,节省整体占用空间,方便携带或搬运。
综上所述,本发明多功能救护担架通过设有用调节件30,连接于调节件30上的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之间的角度可调,从而使多功能救护担架可以根据需求转换担架模式和背送模式,适用各种恶劣的救护环境,在背送模式下,采用一名救援者即可对一名伤员进行转移,实现人力物力的有效利用,不浪费救援资源,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多功能救护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一端的调节件、可拆装地装设于第二支架另一端的第三支架、及装设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的承载组件,所述调节件包括一固定杆、与固定杆枢接的调节杆、及套设于调节杆上并与调节杆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母,所述调节杆连接于第一支架上,该调节杆包括一枢接部,所述固定杆连接于第二支架上,该固定杆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调节杆的枢接部对接,该限位部开设有一竖向的限位槽,所述枢接部插设于限位槽内,所述枢接部呈L形设置,枢接部的一端垂直向下延伸形成一凸部,凸部上设有枢接孔,所述限位部呈L形设置,包括一向下延伸的凸起部,该限位部的凸起部设有水平贯穿限位槽的开孔,所述调节件还包括一销钉,所述销钉穿设于开孔和枢接部的枢接孔,使调节杆枢接于固定杆上;所述承载组件包括主体部、腰带及上固定带,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及第三支架,所述主体部连接第三支架的部分背面设有肩带,所述腰带装设于肩带上,所述上固定带两端分别固设于第一支架的两侧;当转换为担架模式时,取下第三支架,向上旋转调节杆,再旋转调节螺母,调节螺母与固定杆相互抵顶,使固定杆和调节杆相互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救护担架,其特征在于:该调节杆还包括一连接于枢接部上的套杆,所述套杆靠近枢接部的一端的外表面上设有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救护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一基杆,所述基杆呈“U”型,所述套杆套设于基杆的一端上并与之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救护担架,其特征在于:枢接部靠近的套杆的一端外部尺寸小于所述调节螺母的内径,使得调节螺母朝枢接部一端旋转运动时将枢接部部分容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救护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上下贯穿的同时该限位槽朝固定杆一侧向外贯穿,该限位部的内侧面及上端面均呈平整设置,形成第一卡持面及第二卡持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救护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还包括一连接于限位部一端的连接管,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二连接杆及垫部,每一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固定杆的连接管和第三支架连接,所述垫部每一侧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连接杆和固定杆的内侧面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救护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包括二担杆、二搭接件及连接件,所述二担杆相对设置并分别连接于第二支架的二连接杆上,所述二搭接件分别水平枢接于二担杆上,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与二搭接件的自由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救护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搭接件靠近连接件的一端设有一卡孔,所述连接件两端内部分别装设有卡块,所述卡块部分伸出于连接件外,所述卡块通过一弹簧连接于连接件上,所述卡块部分卡设于搭接件的卡孔内,从而使连接件与二搭接件固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救护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包括还包括二支脚,所述二支脚分别竖直固设于二担杆靠第二支架的一端,将所述第三支架的二担杆分开,通过支脚和担杆的配合,成为二独立的拐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737975.8A CN103735371B (zh) | 2013-12-27 | 2013-12-27 | 多功能救护担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737975.8A CN103735371B (zh) | 2013-12-27 | 2013-12-27 | 多功能救护担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35371A CN103735371A (zh) | 2014-04-23 |
CN103735371B true CN103735371B (zh) | 2016-01-06 |
Family
ID=50492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73797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35371B (zh) | 2013-12-27 | 2013-12-27 | 多功能救护担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73537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80755A (zh) * | 2015-11-07 | 2016-03-09 | 金勇� | 新型可卷式急救担架 |
CN109009700A (zh) * | 2018-09-04 | 2018-12-18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 一种多功能便捷急救担架及其使用方法 |
CN111544210A (zh) * | 2020-06-03 | 2020-08-18 | 陈星� | 一种多功能担架车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60375Y (zh) * | 1993-06-19 | 1994-04-06 | 徐永忠 | 背抬两用担架 |
CN1401303A (zh) * | 2001-08-06 | 2003-03-12 | 前田贝壳零件服务株式会社 | 弯曲状态可变型座椅式担架 |
CN202724144U (zh) * | 2012-07-19 | 2013-02-13 |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 一种可折叠的肩背式担架 |
CN203829164U (zh) * | 2013-12-27 | 2014-09-17 | 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 | 多功能救护担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19757B2 (ja) * | 1992-05-06 | 2002-09-03 | ウィリアムズ,ゲイリー・アール | 多位置型小児固定輸送装置 |
-
2013
- 2013-12-27 CN CN201310737975.8A patent/CN10373537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60375Y (zh) * | 1993-06-19 | 1994-04-06 | 徐永忠 | 背抬两用担架 |
CN1401303A (zh) * | 2001-08-06 | 2003-03-12 | 前田贝壳零件服务株式会社 | 弯曲状态可变型座椅式担架 |
CN202724144U (zh) * | 2012-07-19 | 2013-02-13 |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 一种可折叠的肩背式担架 |
CN203829164U (zh) * | 2013-12-27 | 2014-09-17 | 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 | 多功能救护担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35371A (zh) | 2014-04-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121091Y (zh) | 可折叠式多功能吊篮 | |
CN103735371B (zh) | 多功能救护担架 | |
CN206867359U (zh) | 多功能便携救援担架 | |
CN108618938A (zh) | 一种医疗康复用老年人助走器 | |
CN203829164U (zh) | 多功能救护担架 | |
CN212015974U (zh) | 一种单人搜救用全地形伤员现场搬运背包 | |
CN111096854B (zh) | 一种单人搜救用全地形伤员现场搬运背包 | |
CN107582256A (zh) | 多功能救援担架车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4468466U (zh) | 一种设有led灯的自然灾害用多轮担架床 | |
CN204394823U (zh) | 一种宠物犬轮椅 | |
CN202096367U (zh) | 双层折叠担架床 | |
CN104490530A (zh) | 一种适用于三叉型车轮担架床的gps定位模块 | |
CN212973286U (zh) | 一种救援用可折叠担架 | |
CN104546313A (zh) | 一种适用于设有输液架担架床的gps定位模块 | |
CN207316849U (zh) | 一种折叠式升降月球灯的三脚架 | |
CN208823192U (zh) | 多功能救援担架车 | |
CN203662996U (zh) | 一种担架 | |
CN204709188U (zh) | 新型电梯专用折叠担架 | |
CN204501266U (zh) | 便携一体式输液担架 | |
CN204218145U (zh) | 一种多功能拐杖 | |
CN209678994U (zh) | 一种新型防侧翻型骨科用助行器 | |
KR101814454B1 (ko) | 환자 수송용 들것 | |
CN208770176U (zh) | 一种增高人体躺卧稳定性的船型担架 | |
CN218923025U (zh) | 一种轮椅用滑道式快拆脚踏 | |
CN203328882U (zh) | 一种折叠式颈椎腰椎牵引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