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5351A -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核心网络、移动终端装置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核心网络、移动终端装置及程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85351A CN101785351A CN200880104316A CN200880104316A CN101785351A CN 101785351 A CN101785351 A CN 101785351A CN 200880104316 A CN200880104316 A CN 200880104316A CN 200880104316 A CN200880104316 A CN 200880104316A CN 101785351 A CN101785351 A CN 1017853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 mobile terminal
- terminal apparatus
- radio access
- access net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12—Inter-network notif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个移动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核心网络、移动终端装置及程序。其中,核心网络具备:从外部网络接收数据的外部网络接收部;在接收到数据时,发送给移动终端装置的寻呼请求,并且发送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下的连接指示的连接指示处理部;在接收到连接请求时,登录基于第二无线通信方式的连接的连接管理部;和发送数据的转送部。移动终端装置具备:接收寻呼请求,并且接收连接指示的第一无线通信方式通信部;按照接收到的连接指示,利用第二无线通信方式发送连接请求,使通信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的第二无线通信方式连接部;和在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处于可接收状态时,接收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方式通信部。因此,对处于待机状态的移动终端装置能利用不具有寻呼功能的无线通信方式来发送通信数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核心网络、移动终端装置及程序。
本申请基于2007年8月29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7-222958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本申请中。
背景技术
在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而标准化的UMTS(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综合移动通信系统)中,作为移动终端装置(User Equipment:UE)的移动管理功能,提供跟踪移动终端装置位置的位置管理功能、或在存在给移动终端装置的接收呼叫的情况下用于呼叫该移动终端装置的寻呼(paging)(呼叫)功能。在电源接通时移动终端装置对无线接入网络UTRAN(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综合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进行连接,在接收服务提供的待机状态(空闲模式)下,该移动终端装置被登录(附着:attach)于无线接入网络UTRAN。在移动终端装置被登录于无线接入网络UTRAN即移动通信网络UMTS时,移动终端装置始终将位置信息通知到网络侧,从而进行移动终端装置的位置管理。
在收到了发给被登录于移动通信网络UMTS的移动终端装置的信息包的情况下,若在未开始向该移动终端装置的信息包通信服务的会话(session)的状态下,即在未确立移动通信网络UMTS内的载体(bearer)(用于转送通信信息的路径)的状态下,则移动通信网络UMTS为了向处于待机状态的移动终端装置发送信息包而参照登录有移动终端装置的位置信息,并进行对登录有移动终端装置的该区域(寻呼·区域:PA)请求载体或无线传送路径的设定的寻呼(呼叫)。寻呼·消息被向寻呼·区域PA内的基站广播(broadcast)(报告),目标地址移动终端装置返回针对该呼叫的响应消息,并将移动终端装置从待机状态设定为可接收状态(参照非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2)。
另外,作为下一代移动体通信系统,在以3GPP标准化的LTE(LongTerm Evolution:长期进化)&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系统结构进化)中,规定了对现有移动通信网络以外的非蜂窝系的无线接入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WiMAX等)进行收容的通信系统,并研究了在通信系统内的网关装置及网络装置中,以能向这些多个无线接入网络发送已经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的信息包的方式进行控制(参照非专利文献3、非专利文献4、非专利文献5)。
非专利文献1:TS 24.008 Mobile radio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Corenetwork protocols;Stage 3
非专利文献2:TS 23.060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Servicedescription;Stage 2
非专利文献3:TR 23.882 3GPP 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SAE):Report on technical options and conclusions
非专利文献4:TS 23.401 3GPP 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GPRSenhancements for LTE access
非专利文献5:TS 23.402 3GPP 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for non-3GPP accesses
但是,在现有移动通信网络以外的非蜂窝系的无线接入网络的无线通信方式中,不具备与寻呼功能相当的功能,而存在通过由用户的手动操作以便在通信时连接、在通信以外时切断的方式所提供的服务。在从网络侧向与包括不具备寻呼功能的无线通信方式和具备有寻呼功能的无线通信方式在内的多个无线通信方式对应的移动终端装置发送通信数据时,从服务质量等观点出发,存在以下的问题:即使该通信数据是适用于不具备寻呼功能的无线通信方式的通信数据,在该移动终端装置处于待机状态时也必须利用具备有寻呼功能的无线接入方式。
要解决的问题是能利用不具备寻呼功能的无线通信方式向处于待机状态的移动终端装置发送通信数据。
发明内容
(1)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具备:
移动终端装置,其利用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在接收到寻呼请求时使该无线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从待机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的寻呼功能的无线通信方式在内的多个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的核心网络;和
对于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的每一个,利用该所述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至少各一个无线接入网络,
所述核心网络具备:
外部网络接收部,其从所述外部网络接收发给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数据;和
连接指示处理部,其在所述外部网络接收部接收到所述数据时,使向利用了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具有寻呼功能的第一无线通信方式的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寻呼请求、和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以外的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下的连接指示,发送到利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第一所述无线接入网络;
连接管理部,其在利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第二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接收到来自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请求时,登录基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与该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和
转送部,其在所述连接管理部登录基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时,使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络,
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具备:
第一无线通信方式通信部,其接收所述寻呼请求,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并且接收所述连接指示;
第二无线通信方式连接部,其按照所述接收到的连接指示,利用由该连接指示指定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发送连接请求,使所述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和
第二无线通信方式通信部,其在所述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处于可接收状态时,利用该第二无线通信方式接收所述数据。
(2)另外,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是上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心网络具备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进行存储的缓存部,
所述核心网络的所述外部网络接收部使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存储到所述缓存部,
在所述连接管理部中登录有基于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时,所述核心网络的转送部使从所述缓存部读取出的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络。
(3)另外,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是上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心网络具备:
外部网关装置,其与所述外部网络连接;
第一接入控制装置,其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络连接;和
第二接入控制装置,其与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络连接,
所述外部网络接收部是所述外部网关装置所具备的,
所述连接指示处理部是所述外部网关装置或所述第一接入控制装置所具备的,
所述转送部是所述第二接入控制装置所具备的,
所述连接管理部是所述第二接入控制装置及所述外部网关装置所具备的。
(4)另外,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是上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心网络具备对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选择的选择处理部,
所述核心网络的连接指示处理部,在所述选择处理部的选择结果为第二无线通信方式时,使向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寻呼请求发送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络,并且使向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指示发送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络。
(5)另外,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是上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心网络的连接指示处理部,在所述外部网络接收部接收到所述数据时,使向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寻呼请求发送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络,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络接收到该寻呼请求的响应时,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下的连接指示发送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络,
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第一无线通信方式通信部接收所述寻呼请求,在接收到该寻呼请求时,利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发送其响应,并且转变为可接收状态,接收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下的连接指示。
(6)另外,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是上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心网络的连接指示处理部在所述外部网络接收部接收到所述数据时,使向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包括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下的连接指示在内的寻呼请求发送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络,
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第一无线通信方式通信部接收所述寻呼请求,从该寻呼请求中提取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下的连接指示,并且转变为可接收状态。
(7)另外,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是上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指示处理部对将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选择,在该选择出的无线通信方式为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以外的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具有寻呼功能的第三无线通信方式时,使寻呼请求发送到利用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第三所述无线接入网络,
所述转送部在接收到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方式的寻呼响应时,使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三无线接入网络。
(8)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方法,
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具备:
移动终端装置,其利用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在接收到寻呼请求时使该无线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从待机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的寻呼功能的无线通信方式在内的多个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的核心网络;和
对于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的每一个,利用该所述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至少各一个无线接入网络,
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具备:
第一过程,所述核心网络从所述外部网络接收发给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数据;
第二过程,所述核心网络在所述第一过程中接收到所述数据时,使向利用了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具有寻呼功能的第一无线通信方式的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寻呼请求、和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以外的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下的连接指示,发送到利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络;
第三过程,所述移动终端装置接收所述寻呼请求,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并且接收所述连接指示;
第四过程,所述移动终端装置按照所述接收到的连接指示,利用由该连接指示指定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来发送连接请求,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
第五过程,所述核心网络在利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第二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接收到来自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请求时,登录基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与该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
第六过程,所述核心网络在所述第五过程中登录基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时,使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络;
第七过程,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在所述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处于可接收状态时,利用该第二无线通信方式接收所述数据。
(9)另外,本发明的核心网络,经由与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在处于待机状态的移动终端装置接收到寻呼请求时使该无线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的寻呼功能的无线通信方式在内的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的无线接入网络,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进行通信,进而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
所述核心网络具备:
外部网络接收部,其从所述外部网络接收发给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数据;
连接指示处理部,其在所述外部网络接收部接收到所述数据时,使向利用了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具有寻呼功能的第一无线通信方式的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寻呼请求、和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以外的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下的连接指示,发送到利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第一所述无线接入网络;
连接管理部,其在利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第二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接收到来自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请求时,登录基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与该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和
转送部,其在所述连接管理部登录基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时,使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络。
(10)另外,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装置,利用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在接收到寻呼请求时使该无线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从待机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的寻呼功能的无线通信方式在内的多个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具备:
第一无线通信方式通信部,其接收利用了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具有寻呼功能的第一无线通信方式的寻呼请求,并且利用所述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接收对基于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以外的第二无线通信方式的连接进行指示的连接指示;
第二无线通信方式连接部,其按照所述接收到的连接指示,利用由该连接指示指定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来发送连接请求,使所述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和
第二无线通信方式通信部,其在所述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处于可接收状态时,利用该第二无线通信方式接收数据。
(11)另外,本发明的程序,使核心网络的计算机作为以下各部而起作用:
外部网络接收部,其从所述外部网络接收发给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数据;
连接指示处理部,其在所述外部网络接收部接收到所述数据时,使向利用了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具有寻呼功能的第一无线通信方式的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寻呼请求、和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以外的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下的连接指示,发送到利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第一所述无线接入网络;
连接管理部,其在利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第二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接收到来自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请求时,登录基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与该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和
转送部,其在所述连接管理部登录基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时,使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络,
其中,所述核心网络经由与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在处于待机状态的移动终端装置接收到寻呼请求时使该无线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的寻呼功能的无线通信方式在内的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的无线接入网络,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进行通信,进而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
(12)另外,本发明的程序,使移动终端装置的计算机作为以下各部起作用:
第一无线通信方式通信部,其接收利用了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具有寻呼功能的第一无线通信方式的寻呼请求,并且利用所述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接收对基于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以外的第二无线通信方式的连接进行指示的连接指示;
第二无线通信方式连接部,其按照所述接收到的连接指示,利用由该连接指示指定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来发送连接请求,使所述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和
第二无线通信方式通信部,其在所述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处于可接收状态时,利用该第二无线通信方式接收数据,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利用包括具有在接收到寻呼请求时使该无线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从待机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的寻呼功能的无线通信方式在内的多个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优点在于,由于利用具备有寻呼功能的第一无线通信方式发送寻呼请求并且将不具备寻呼功能的第二无线通信方式的连接指示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且移动终端装置按照该连接指示进行基于第二无线通信方式的连接,并将该第二无线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作为可接收状态,故能够利用不具备寻呼功能的无线通信方式向处于待机状态的移动终端装置发送通信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关的移动通信系统10的网络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关的移动终端装置5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关的基站装置A31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关的基站装置B41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关的接入控制装置A23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关的接入控制装置A23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关的接入控制装置B24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关的外部网关装置21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关的加入者管理服务器22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0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关的无线接入网络A30的寻呼功能使移动终端装置50登录于无线接入网络B40来进行通信数据的发送的顺序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与利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关的无线接入网络A30的寻呼功能使移动终端装置50登录于无线接入网络B40来进行通信数据的发送的图10不同的顺序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终端装置15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A131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接入控制装置A123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5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无线接入网络A130的寻呼功能使移动终端装置150登录于无线接入网络B40来进行通信数据的发送的顺序例子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系统11的网络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相关的移动终端装置55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相关的基站装置C43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相关的接入控制装置C26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20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无线接入网络C45的寻呼功能将移动终端装置55设为可接收状态并进行通信数据的发送的顺序例子的图。
符号说明:
10、11-移动通信系统,20、25-核心网络,21-外部网关装置,22-加入者管理服务器,23、123-接入控制装置A,24-接入控制装置B,26-接入控制装置C,30、130-无线接入网络A,31、32、131、132-基站装置A,40-无线接入网络B,41、42-基站装置B,45-无线接入网络C,43、44-基站装置C,50、55、150-移动终端装置,51、56-无线通信IF部,52-无线控制部,53、57、153-通信控制部,60-信息包数据网络,310、410-无线控制部,320、420、1320-无线网络控制部,321-无线通信控制部,322-基站信息通知部,323、1323-寻呼报告部,330-UE管理部,331-UE信息管理部,332-RAN信息管理部,340、440-通信控制部,341、441-无线通信IF部,342-数据接收部,343-数据转送部,511-方式A部,512-方式B部,513-方式C部,531-RAN连接判断部,532、1532-RAN连接部,533、1533-寻呼接收部,534-无线A控制部,535-无线B控制部,536-无线C控制部,610、710-通信控制部,611-数据接收部,612-数据转送部,613-缓存部,620、720、1620-移动管理部,621-位置管理部,622-移交部,623、1623-寻呼部,630、1630-网络·接入控制部,631、1631-使用RAN判断部,632-加入者信息管理部,633-UE状态管理部,810-数据接收部,811-PDN连接部,812-缓存处理部,813-缓存部,820-数据转送部,821-转送部,822-路径控制部,830-RAN管理部,831-UE登录状态管理部,832-使用RAN判断部,901-服务加入者信息管理部,902-用户识别信息管理部,903-用户位置信息管理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利用无线通信方式A进行寻呼请求来从网络侧呼叫移动终端装置,其中,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具有与具有寻呼功能的无线通信方式A和不具有寻呼功能的无线通信方式B这2个无线通信方式相对应的无线通信手段。而且,从网络侧向该移动终端装置指示无线通信方式B下的连接,使无线通信方式B的通信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从而利用无线通信方式B从网络侧发送通信数据。
因此,能够利用不具有寻呼功能的无线通信方式B从网络侧向处于待机状态的移动终端装置发送通信数据。且有,所谓寻呼功能是指从网络侧呼叫处于待机状态的移动终端装置并使移动终端装置转变为能够进行通常通信的可接收状态的功能。另外,所谓无线通信方式A中的待机状态是指虽然不能进行通常的通信数据的接收,但是却向网络登录自身装置的位置等,从而可接收寻呼请求的状态。因此,与可接收状态相比,应监视的信号减小且能抑制消耗电力。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相关的移动通信系统10的网络结构的概略框图。如图1所示,由于移动通信系统10中的功能体系结构(architecture)大,故将移动通信系统10分割为无线接入网络(无线接入网络A30、无线接入网络B40)和核心网络20共2块。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入控制装置A23、B24作为这些无线接入网络A30、无线接入网络B40和核心网络20的网关装置起作用,外部网关装置21作为信息包数据网络60和移动通信系统10的网关装置起作用。在无线接入网络A30、B40中,分配了传送频带等的无线资源,利用该无线资源在移动终端装置50与核心网络20之间转送用户信息。由于对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式存在不同的无线接入网络,故在无线接入网络A30和无线接入网络B40中使用的无线通信方式不同。在无线接入网络A30中使用的无线通信方式A具有向处于待机状态的移动终端装置50发送寻呼请求以使移动终端装置50转变为可接收状态的寻呼功能。另一方面,在无线接入网络B40中使用的无线通信方式B不具有这种寻呼功能,在从移动终端装置50向无线接入网络B40发送连接请求之后,移动终端装置50转变为可接收状态。
无线接入网络A30、无线接入网络B40分别具备多个基站装置A31、A32、B41、B42。即、无线接入网络A30具备基站装置A31~32,无线接入网络B40具备基站装置B41~42。无线接入网络A30、B40虽然分别具备了2个基站装置,但是这只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其数目。这些基站装置进行无线资源控制、无线链路控制、媒体接入控制等的基于无线协议(protocol)的控制。另外,这些基站装置进行无线信道的分配等的管理。无线接入网络A30的基站装置A31~A32由核心网络20内的接入控制装置A23进行管理,无线接入网络B40的基站装置B41~B42由核心网络20内的接入控制装置B24进行管理。在此,虽然举出了由2个无线接入网络A30、B40构成无线接入网络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根据与移动终端装置50对应的无线通信方式,由超过2的数目的无线接入网络来构成。
核心网络20在无线接入网络A30、B40之间或者在无线接入网络A30、B40与作为外部网络的信息包数据网络(Packet Data Network:PDN)60之间,基于用户(移动终端装置50)的服务请求来转送信息包中所分割的声音或数据等的用户信息。核心网络20具备:外部网关装置(PDNGateway;PGW)21,其进行移动通信系统10和信息包数据网络60的连接;接入控制装置(Serving Gateway;SGW)A23、B24,其进行移动终端装置50的位置管理、无线接入网络的控制及无线接入网络A30、B40内的基站装置A31~A32、B41~B42的管理;和加入者管理服务器(HomeSubscriber Server;HSS)22,其进行加入者的管理。
移动终端装置50具有与无线接入网络A30、无线接入网络B40的各个无线通信方式相对应的无线通信手段,经由各个通信接口(IF)与各无线接入网络连接。且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装置50虽然能够与2个无线接入网络A30、B40连接,但是也可以具有超过2的数目的无线通信方式的无线通信手段。另外,这些无线通信手段既可以具有共有一个天线而与多个无线通信方式相对应的连接功能,又可以对于各个无线通信方式而具有与天线及无线通信方式相对应的连接功能,同时能与多个无线接入网络连接。进而,移动终端装置50能够经由各无线接入网络A30、B40与核心网络20连接,经由核心网络20的外部网关装置21与信息包数据网络60连接。
且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成为接入控制装置A23、B24与各无线接入网络A30、B40的基站装置A31~A32、B41~B42连接的网络结构,但是既可以作为在接入控制装置A23、B24与基站装置A31~A32、B41~B42之间进一步设置对基站装置进行分层管理的装置的分层构造,又可以构成为将所述分层化后的装置配置在无线接入网络A30、B40侧。进而,也可以配置多个外部网关装置21、接入控制装置A23、B24以使负载分散,或者为了地理分层也可以配置对一个无线接入网络的多个基站装置进行管理的多个接入控制装置。
另外,也可以利用具备外部网关装置21和接入控制装置A23或接入控制装置B24的功能的一个装置。也可以利用具备接入控制装置A23和基站装置A31的功能的一个装置。也可以配置为具备接入控制装置B24和基站装置B41的功能的一个装置。进而,虽然在功能性上区分了接入控制装置A23或B24和外部网关装置21,但是也可以作为同一装置,通过在该同一装置上连接被配置在其他无线接入网络上的接入控制装置,也可以实现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10的网络。
其次,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相关的移动终端装置5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如图2所示,移动终端装置50具备:无线通信IF(Interface)部51、无线控制部52、通信控制部53。无线通信IF部51具备:方式A部511,其经由无线连接在移动终端装置50与无线接入网络A30内的基站装置A31~A32及接入控制装置A23之间进行通信;和方式B部512,其经由无线连接在移动终端装置50与无线接入网络B40内的基站装置B41~B42及接入控制装置B24之间进行通信。无线控制部52为了将信息载置到电波中并在移动终端装置50与基站装置A31~32、B41~42之间进行收发而进行复用(分离)、信道编码(信道译码)、扩散(解扩)、调制(解调)等基于物理层中的无线通信方式A及无线通信方式B的控制。另外,无线控制部52控制无线通信IF部51并进行无线信道的控制或基站装置A31~A32及B41~B42的搜索、用于无线信号收发的控制等的用于与基站装置A31~A32及B41~B42进行无线通信的控制。
通信控制部53经由无线通信IF部51对使用无线接入网络A30、B40内的基站装置A31~A32及B41~B42和无线协议的通信进行控制,可进行移动终端装置50与无线接入网络A30、B40间的连接,进而也进行移动终端装置50的位置登录、或向构成移动通信系统10的各装置的登录、用于与信息包数据网络60连接的网络连接设定等的控制。通信控制部53在向移动通信系统10登录时,发送用于认证用户的认证信息和移动终端装置50的无线通信IF部51所具备的方式A部511、方式B部512的信息(UE Capability:以下称为“保有功能信息”)。
通信控制部53具备: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络)连接判断部531、RAN连接部532、寻呼接收部533、无线A控制部534、无线B控制部535。无线A控制部534在处于可接收状态时,经由方式A部511进行通信数据的收发。另外,无线A控制部534在接收到的通信数据为附着变更请求(连接指示)时,将该附着变更请求输出到RAN连接部532。无线B控制部(第二无线通信方式部)535在处于可接收状态时,经由方式B部512进行通信数据的收发。
RAN连接判断部531根据由无线控制部52得到的信息来判断是否能够分别与方式A部511、方式B部512所对应的无线接入网络A30、B40的每一个连接。寻呼接收部533在移动终端装置50处于待机状态时,若发给移动终端装置50信息包从信息包数据网络60到达移动通信系统10,则为了将移动终端装置50设为可接收状态而进行了寻呼处理,但是接收由该寻呼处理发送出的寻呼请求,进行将无线A控制部534设为可接收状态的处理。
RAN连接部(第二无线通信方式连接部)532在接收了含有对无线接入网络A30或B40进行指定的标识符的附着变更请求时解释该标识符,进行向该无线接入网络进行登录或连接的附着请求的发送处理,使该无线A控制部534或无线B控制部535转变为可接收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无线A控制部534和寻呼接收部533作为第一无线通信方式通信部起作用。
其次,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相关的基站装置A(第一基站部)31的结构的概略框图。且有,无线接入网络A30所具备的基站装置A31~A32是与该基站装置A31同样的结构。如图3所示,基站装置A31具备:无线控制部310、无线网络控制部320、UE(User Equipment:移动终端装置)管理部330、和通信控制部340。
无线控制部310为了将信息载置到电波中并在移动终端装置50与基站装置A31之间收发而进行复用(分离)、信道编码(信道译码)、扩散(解扩)、调制(解调)等基于物理层中的无线通信方式A的控制。另外,也进行无线信道的控制或对移动终端装置50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等与无线资源相关的控制。
无线网络控制部320具备:无线通信控制部321、基站信息通知部322、和寻呼报告部323。无线通信控制部321管理无线接入网络A30内的通信控制,实现无线资源控制、无线链路控制、媒体接入控制等的基于无线协议的功能,也控制无线控制部310以进行无线信道的分配等的管理。同时,也进行用于设定移动终端装置50与接入控制装置A23之间的载体·服务的通信控制。寻呼报告部323也包括用于使移动终端装置50从待机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的寻呼功能这样的移动终端装置50的控制。基站信息通知部322从RAN信息管理部332取得用于与基站装置A31、A32或基站装置B41、B42连接的信息,将所述信息或者包括在寻呼请求中向寻呼报告部进行指示,或者包括在附着请求中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50,从而将用于与基站装置A31、A32或基站装置B41、B42连接的信息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50。
UE管理部(连接管理部)330具备UE信息管理部331和RAN信息管理部332。UE信息管理部331管理从移动终端装置50发送来的保有功能信息。RAN信息管理部332管理由存在于基站装置A31的通信区域(小区)内的其他无线接入网络的基站装置使用的无线信道的频率或带宽或基站的标识符这样的用于与基站装置连接的信息。UE管理部330根据来自移动通信系统10或移动终端装置50的请求,将这些UE信息管理部331、RAN信息管理部332管理的信息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50。
通信控制部340具备:无线通信IF部341、数据接收部342、和数据转送部343。数据转送部343进行移动终端装置50与接入控制装置A23间的控制信号或通信数据的转送。数据接收部342接收移动终端装置50与基站装置A31间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或寻呼请求等的从接入控制装置A23向基站装置A31的请求消息,并向无线控制部310或无线网络控制部320传输包括在消息中的信息。另外,无线通信IF部341根据来自无线控制部310或无线网络控制部320的请求,利用无线通信方式A与移动终端装置50进行通信。
其次,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相关的基站装置B(第二基站装置)41的结构的概略框图。且有,无线接入网络B40所具备的基站装置B41~B42是与该基站装置B41同样的结构。在图4中,对与图3的各部对应的部分(321、322、330、331、332、342、343)附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如图4所示,基站装置B41具备:无线控制部410、无线网络控制部420、UE管理部330、和通信控制部440。
无线控制部410为了将信息载置到电波中并在移动终端装置50与基站装置B41之间收发而进行复用(分离)、信道编码(信道译码)、扩散(解扩)、调制(解调)等的基于物理层中的无线通信方式B的控制。另外,也进行无线信道的控制或对移动终端装置50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的与无线资源相关的控制。无线网络控制部420具备:无线通信控制部321和基站信息通知部322。无线网络控制部420在不具有寻呼报告部323这点上与基站装置A31的无线网络控制部320不同。
通信控制部440具备:无线通信IF部441、数据接收部342、和数据转送部343。通信控制部440在代替无线通信IF部341而具有无线通信IF部441这一点上与基站装置A31的通信控制部340不同。无线通信IF部441根据来自无线控制部410或无线网络控制部420的请求,利用无线通信方式B与移动终端装置50进行通信。
其次,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相关的接入控制装置A23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如图5所示,接入控制装置A23具备:通信控制部610、移动管理部620、和网络·接入控制部630。通信控制部610具备:数据接收部611,其设定与由外部网关装置21请求的移动终端装置50之间的载体,并接收在由该载体所提供的载体·服务下被通信的通信数据;及数据转送部612,其根据载体的设定对该接收到的通信数据进行路由(routing)及转送。
另外,通信控制部610也提供以下的功能,即,根据状况将通信数据转送到配置在登录有或预定登录移动终端装置50的其他无线接入网络的接入控制装置。而且,通信控制部610还具备缓存部613,其对在移动终端装置50处于待机状态时从外部网关装置21发送来的发给移动终端装置50的通信数据进行蓄积,直到移动终端装置50变为可接收状态为止。存在根据登录有移动终端装置50的无线接入网络的种类或可使用的无线接入网络的种类,在外部网关装置中不进行缓存(数据的暂时存储)而在接入控制装置中进行缓存的情况,并且即使在接入控制装置A23中进行了缓存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进行通信数据发送的无线接入网络的种类,将进行缓存的装置变更为外部网关装置21。
移动管理部620具备:位置管理部621,其跟踪移动终端装置50的位置;寻呼部(连接指示处理部)623,其在存在向移动终端装置50的接收呼叫的情况下,接受后述的使用RAN判断部631的指示,并使呼叫该移动终端装置50的寻呼请求发送到连接有移动终端装置50的基站装置A32中;和移交部622,其根据移动终端装置50的位置更新,与通信控制部610联合进行移交(handover)。另外,寻呼部623也具备以下的功能,即,接受使用RAN判断部631的指示,并在收发呼叫移动终端装置50的寻呼请求、通信数据的无线接入网络所配置的接入控制装置中依赖寻呼。
网络·接入控制部630具备:UE状态管理部633,其使用专用协议控制经由通信控制部610与无线接入网络A30内的基站装置A31~A32间的通信,并基于经由基站装置A31~A32发送来的附着请求进行移动终端装置50的登录;和加入者信息管理部632,其进行用户认证。另外,网络·接入控制部630还具备使用RAN判断部631,其根据选择经由哪个无线接入网络及哪个基站装置与移动终端装置50进行通信的数据转送路由(route)重配置、或来自移动终端装置50的通信消息的控制、及与基站装置A31~A32的通信消息的控制、及使用的无线接入网络是否具备寻呼功能,来决定寻呼手段。图6示出在使用RAN判断部631中决定使用的无线接入网络并基于决定出的无线接入网络来选择寻呼手段的流程图的一个例子。
该使用RAN判断部631若从外部网关装置21接收到未确定转送路由的通信数据(Sa1),则选择使用的无线接入网络并决定该通信数据的转送路由(Sa2)。在选择出的无线接入网络为具备了寻呼功能的无线接入网络A30时(Sa3-有),使用RAN判断部631如以往那样对寻呼部623指示无线接入网络A30的寻呼请求的发送(Sa4)。在选择出的无线接入网络为不具备寻呼的无线接入网络B40的情况下(Sa3-无),使用RAN判断部631对寻呼部623指示基于具有寻呼功能的无线接入网络A30的寻呼请求的发送,并且将给无线接入网络B40的附着变更请求的发送指示发送到连接有移动终端装置50的基站装置A32(Sa5)。根据步骤Sa4的寻呼或步骤Sa5的附着变更请求,若利用在步骤Sa2中选择出的无线接入网络可进行通信,则使用RAN判断部631转送通信数据(Sa6)。
在此,发送到接入控制装置B24中的寻呼请求,也可以通过将由接入控制装置A23的缓存部613缓存的通信数据采用发给接入控制装置B的IP头(IP header)进行封装(encapsulation)或进行IP头的重写,来转送通信数据本身。接收了所述通信数据的接入控制装置B根据无线通信方式B下的以往的寻呼方法,可将移动终端装置50作为可接收的装置。网络·接入控制部630参照加入者管理服务器22,取得用于对移动终端装置50进行登录或进行用户认证所需的用户识别信息或服务加入者信息这些信息。在服务加入者信息中也包括用户能连接的无线接入网络的契约信息或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信息等。
另外,UE状态管理部(连接管理部)633被登录到移动通信系统10中,并对进行了位置管理的状态的移动终端装置50进行待机状态、可接收状态的管理,在待机状态的情况下为了进行通信数据的发送而进行利用移动管理部620的寻呼部623将移动终端装置50设为可接收状态的这一移动终端装置的状态管理。另外,使用RAN判断部631参照该加入者信息管理部632存储的用户的加入者信息或移动终端装置50的位置信息或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50的通信数据等,来决定使用的无线接入网络。
其次,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相关的接入控制装置B24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在图7中,对与图5的各部相对应的部分(611、612、613、621、622、630、631、632、633)附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如图7所示,接入控制装置B24具备:通信控制部710、移动管理部720、和网络·接入控制部630。移动管理部720与接入控制装置A23的移动管理部620不同在于其不具备寻呼部623。且有,在本实施方式的图10所示的顺序例子中,接入控制装置A23的使用RAN判断部631作为连接指示处理部起作用,接入控制装置B24的数据转送部612作为转送部起作用。
其次,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相关的外部网关装置21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如图8所示,外部网关装置21具备:数据接收部810、数据转送部820、RAN(无线接入网络)管理部830。
数据接收部(外部网络接收部)810具备:PDN连接部811,其进行移动通信系统10与信息包数据网络60的连接、或与移动终端装置50之间的载体的设定、或向所提供的接入控制装置A23、B24的通信数据的转送路径的设定;和缓存处理部812,其对移动终端装置50处于待机状态时从信息包数据网络60传送来的发给移动终端装置50的通信数据蓄积到缓存部813中,直到移动终端装置50变为可接收状态为止。缓存处理部812根据移动通信系统10中所登录的无线接入网络的种类来判断是否将发给移动终端装置50的通信数据蓄积到该装置的蓄积部813中,并根据该判断结果,在外部网关装置21、接入控制装置A23或B24中进行缓存。
数据转送部820具备:路径控制部(连接管理部)822,其进行通信数据的路径控制(向接入控制装置A23、B24的载体设定或隧道(tunnel)路径设定等);和转送部821,其进行通信数据的转送,并且数据转送部820具有路由器(router)的功能。转送部821对于缓存处理部812蓄积到缓存部813中的通信数据,若路径控制部822进行载体及隧道路径的设定,则读取该通信数据,并经由基站装置B41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50中。另外,进行通信数据转送的转送部821也进行从接入控制装置A23向接入控制装置B24的转送。而且,数据转送部820对结算信息或服务质量信息或服务加入状况等的加入者信息进行管理,进行用于基于所述加入者信息的结算的数据截获(capture)、计数及服务质量(QoS)的控制等。上述加入者信息是经由接入控制装置A23、B24或其他的网络装置从加入者管理服务器22发送来的。
RAN管理部830具备:UE登录状态管理部,其对移动终端装置50的登录状态进行管理;和使用RAN判断部832,其参照移动终端装置50的登录状态、网络的使用状态、或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50的通信数据来决定使用的无线接入网络,并将寻呼请求和向该决定出的无线接入网络的附着变更请求的发送指示发送到连接有移动终端装置50的接入控制装置A23中。且有,在本实施方式的图11所示的顺序例子中,外部网关装置21的使用RAN判断部832作为连接指示处理部起作用,外部网关装置21的转送部821作为转送部起作用。在使用RAN判断部832作为连接指示处理部起作用时,使用RAN判断部832与使用RAN判断部631同样地按照图6所示的流程图进行动作。
其次,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相关的加入者管理服务器22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如图9所示,加入者管理服务器22具备:服务加入者信息管理部901、用户识别信息管理部902、和用户位置信息管理部903。在用户识别信息管理部902存储的用户识别信息中存在IMSI(International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或MSISDN(MS International PSTN/ISDNNumber)等,参照这些信息进行向移动终端装置50的移动通信系统10的登录或用户认证。
服务加入者信息管理部901按每个加入者存储连接目的地的信息包数据网络60或识别信息包数据网络60的标识符、移动终端装置50的IP地址、加入契约的无线接入网络的信息或QoS参数值。用户加入信息参照在用户位置信息管理部903中管理的用户的位置信息,被转送到用户连接的外部网关装置21中,并用于服务的接入的管理。用户位置信息管理部903管理移动终端装置50当前所属的核心网络20相关的信息,因此能掌握用户的所在范围。其中,实现这些功能的移动通信网的系统结构存在根据各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格不同而不同的可能性,因此并不限定于此。
图10是表示利用无线接入网络A30的寻呼功能使移动终端装置50登录到无线接入网络B40,并经由无线接入网络B40进行通信数据的发送的顺序例子的图。在该顺序例子中,如图5、图7的说明,具有寻呼功能的接入控制装置A23与无线接入网络A30连接,与无线接入网络B40连接的接入控制装置B24不具备寻呼功能。在该动作顺序例子的开始时刻为移动终端装置50登录于无线接入网络A30上的待机状态,并对经由无线接入网络A30的基站装置A31而附着于无线接入网络B40时的各部的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对于从信息包数据网络60发送来的发给移动终端装置50的通信数据经由外部网关装置21被转送到接入控制装置A23的处理而言,与利用以往的寻呼方式的情况相同。即、由于若外部网关装置21接收到发给移动终端装置50的通信数据(S101),则外部网关装置21成为在接入控制装置A23中进行缓存的设定,故向接入控制装置A23转送接收到的通信数据(S102)。接入控制装置A23参照在网络·接入控制部630的加入者信息管理部632中管理的服务加入者信息,并参照用户的加入者信息或移动终端装置50的位置信息或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50的通信数据,例如以可按照用户缔结的契约来利用、或者满足该通信数据的服务所请求的QoS、将移动终端装置50的位置信息所表示的位置(寻呼·区域)包括在通信区域中、可利用移动终端装置50具有的功能进行通信等作为条件,来决定使用的无线接入网络。在此,设决定为无线接入网络B40(S103)。
若决定使用的无线接入网络,则接入控制装置A23报告包括对所述无线接入网络B40进行识别的信息在内的寻呼请求,并基于登录有移动终端装置50的寻呼·区域,经由属于该寻呼·区域中的基站装置A32,来报告寻呼请求消息(S104、S1041)。接受了来自接入控制装置A23的寻呼请求后的各基站装置A31、32将寻呼请求中所包括的无线接入网络的标识符与该移动终端装置50相关的保有功能信息建立关联,并登录到UE管理部330的UE信息管理部331中(S105)。并且,基站装置A31、32向自装置下属的移动终端装置50报告包括所请求的移动终端装置50的标识符在内的寻呼请求。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有功能信息是基站装置A32的UE信息管理部331在移动终端装置50附着于无线接入网络A30时基于从移动终端装置50发送来的信息来进行管理的。
接收了寻呼请求后的移动终端装置50向当前连接的基站装置A32发送寻呼响应(S106)。在此,移动终端装置50将用于转送寻呼设定的信号的信号信道设定包括在该寻呼响应后进行发送。在此,接收了所述寻呼响应后的基站装置A32通过设定与移动终端装置50的无线信号信道,从而在移动终端装置50无法连接到无线接入网络B40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无线接入系统A30进行用于通信数据的发送的连接准备。
基站装置A32通过从移动站装置50接收寻呼响应,从而取得基站装置A32管理的区域(小区)内的移动终端装置50的位置信息(对移动终端装置50存在的扇区进行确定)。并且,基站装置A32参照所述移动终端装置50的位置信息及在UE信息管理部331中管理的信息,将包括用于移动终端装置50向由寻呼响应确定出的扇区内的无线接入网络B40的基站装置B41连接的信息在内的附着变更请求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50中(S107)。
根据属于所述扇区的无线接入网络B40的基站装置B41、42、无线接入网络A30和无线接入网络B40的服务范围,在多个基站装置B41、42存在于相同的扇区内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用于与多个基站装置B41、42的每一个连接的连接信息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50中,判断移动终端装置50与哪个基站装置B41、42连接。另外,也可以是无线接入网络A30的基站装置A32决定连接目的地的基站装置B41,并只发送决定出的基站装置B41的连接信息。
在本顺序例子中,各无线接入网络的基站装置A32预先在UE管理部330中存储其他的基站装置B41、42的连接信息。在此,在所述连接信息中包括由连接目的地的基站装置B41、B42使用的无线频率、带宽或用于与无线接入网路B40连接的认证信息等。在无线接入网络B40为无线LAN(Wireless LAN;WLAN)的情况下,作为认证信息也可以发送作为接入点的标识符的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另外,不是存储在UE管理部330中,而是将所述连接信息预先保持在移动终端装置50内,基站装置A32也可以发送表示该连接信息的管理表的索引号码等,至少将能识别用于与无线接入网络B40连接的连接信息的信息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50中。
移动终端装置50若接收到顺序S107的附着变更请求,则基于从无线接入网络A30发送来的所述连接信息来进行无线接入网络B40的基站装置B41、B42的搜索(S108的一部分)。在本顺序例子中,可向无线接入网络B40的基站装置B41连接。若发现可连接的无线接入网络B40的基站装置B41(S108的一部分),则移动终端装置50向所述基站装置B41发送包括UE标识符或附着种类等的信息要素在内的附着请求(S109)。在附着变更请求中包括了用于与多个基站装置B41、B42连接的信息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装置50通过电波强度这样的无线质量信息或基站装置B41、B42的混杂状况等,来决定连接的基站装置(S108的一部分)。在附着请求中包括外部网关装置21或无线接入网络B40的基站装置B41连接的接入控制装置B42的标识符或移动终端装置50的保有功能信息等。且有,在此虽然决定了移动终端装置50连接的基站装置B41,但是也可以通过基站装置侧的判断来决定连接的基站装置B41。
基站装置B41将包括在从移动终端装置50发送来的附着请求中的必要信息追加到UE管理部330之后向接入控制装置B24转送附着请求(S109)。且有,在顺序S108的处理中,在不能发现可连接的基站装置B41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装置50向基站装置A32发送附着变更失败消息,由于以往的寻呼处理结束,故以经由接入网络A30接收通信数据的方式进行处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顺序S103中决定了接入控制装置A23使用的无线接入网络,但是接入控制装置A23参照服务加入者信息,例如将无线接入方式的优先位次等的选择无线接入网络的条件包括在寻呼请求条件中后进行发送,在基站装置A32确定了移动终端装置50存在的扇区之后,既可以是基站装置A32基于所述优先位次根据在该扇区中可连接的基站装置的列表(list)来决定无线接入网络,又可以是移动终端装置50基于所述优先位次来决定无线接入网络。
其次,接入控制装置B24将移动终端装置50登录到加入者管理服务器22,进行用户·网络间的相互认证及向加入者管理服务器22登录的接入控制装置B24的登录处理(S110)。加入者管理服务器22确认接入控制装置B24的登录,对于在无线接入网络B40中确立的载体,向接入控制装置B24发送包括认证过的服务加入信息或结算信息等的加入者信息在内的登录确认消息(S111)。并且,接入控制装置B24也向移动终端装置50发送登录确认消息(S1111)。同时,接入控制装置B24基于从移动终端装置50发送来的外部网关装置21的标识符,向外部网关装置21发送载体更新请求(S112),其中,所述载体更新请求,其请求接入控制装置B24与外部网关装置21之间的路径信息的更新及用于通信数据收发的载体的确立。
且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外部网关装置21的标识符作为包括在来自顺序S109的移动终端装置50的附着请求中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在该附着请求中不包括外部网关装置21的标识符,而是接入控制装置B24基于移动终端装置50的标识符,参照加入者管理服务器22的加入者信息来取得外部网关装置21的标识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取得外部网关装置21的标识符。
接收了载体更新请求的外部网关装置21确立接入控制装置B24与外部网关装置21之间的载体,向所述确立出的载体中追加初始策略(policy)和结算规则等(S113),并发送载体更新响应(S114)。在此,在载体更新响应中发送来的信息至少包括用于识别载体的信息。例如,在使用了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Tunneling Protocol(GTP)作为实现接入控制装置B24与外部网关装置21之间的载体的协议的情况下,作为用于识别所述载体的信息,包括了隧道终点标识符(TEID)(tunnel end point)。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初始策略或结算规则作为被包括在载体更新请求中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外部网关装置21也可以从其他网络装置中取得这些信息。
接收了顺序S114的载体更新响应后的接入控制装置B24经由基站装置B41向移动终端装置50确保在无线接入网络B40中的移动终端装置50与基站装置B41之间的无线资源的分配、及基站装置B41和接入控制装置B42的转送路径的设定或QoS的确保这种移动终端装置50与接入控制装置B24之间的载体资源(S115)。若移动终端装置50与外部网关装置21之间的载体确立,则移动终端装置50向基站装置A32发送附着追加结束消息(S116)。接收了该附着追加结束消息后的基站装置A32向接入控制装置A23发送载体确立结束消息(S117)。接收了该载体确立结束消息后的接入控制装置A23读取被缓存的通信数据,并开始经由外部网关装置21向接入控制装置B24转送该通信数据(S118)。在这些附着结束消息及载体确立结束消息中至少包括用于识别从外部网关装置21向移动终端装置50发送的通信数据的信息。
外部网关装置21使用在顺序S113中更新过的路径信息及在顺序S113~S115中确立出的移动终端装置50与外部网关装置21之间的载体,将在顺序S118中转送的通信数据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50中(S119、S120、S121)。在此,在本顺序例子中,虽然示出了在确立了接入控制装置B24与外部网关装置21的载体之后进行接入控制装置B24与移动终端装置50之间的载体的确立的处理顺序,但是并非是在不能确立其中一方之后就不能确立另一方,载体的确立顺序也可以与上述不同。另外,在本顺序例子中,虽然示出了接入控制装置A23将来自移动终端装置50的附着追加结束消息作为触发开始转送的顺序,但是也可以是外部网关装置21确认确立了在无线接入网络B40中的载体后,向接入控制装置A23开始转送开始请求,也可以是其他的转送开始的处理顺序。
图10示出了外部网关装置21的设定变为在接入控制装置A23中进行缓存的设定时的与来自信息包数据网络60的发给移动终端装置50通信数据的接收相关的顺序例子。图11示出外部网关装置21的设定变为在自装置中进行缓存的设定时的顺序例子。
由于若从信息包数据网络60发送来的发给移动终端装置50的通信数据到达外部网关装置21,则外部网关装置21成为对通信数据进行缓存的设定,故外部网关装置21对到达的通信数据进行缓存(S301)。外部网关装置21与图10的顺序103的接入控制装置A23同样地,基于预先设定的信息、和附着时发送的加入者信息,将使用的无线接入网络决定为无线接入网络B40(S302)。
若决定了使用的无线接入网络,则外部网关装置21将包括对决定使用的无线接入网络B40进行识别的信息在内的寻呼依赖消息发送到接入控制装置A23中(S303)。且有,在此,接入控制装置B24在该通信控制部710中具备缓存部,在将缓存的装置从外部网关装置21变更为接入控制装置B24的情况下,不是在后述的顺序S312~S314中,而是在此设定外部网关装置21与接入控制装置B24之间的路径信息。另外,在使用了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Tunneling Protocol(GTP)作为实现接入控制装置B24与外部网关装置21之间的载体的协议的情况下,在顺序S303的寻呼依赖消息中包括用于识别所述载体的隧道终点识别符(TEID)。另外,在使用所述GTP以外的通信协议的情况下,在顺序S303的寻呼依赖消息中至少包括用于识别相当于TEID的载体的信息。
若接入控制装置A23接收到顺序S303的寻呼依赖消息,则报告包括对所述无线接入网络B40进行识别的信息在内的寻呼请求,并基于登录有移动终端装置50的寻呼区域,经由属于该寻呼区域的基站装置B41、B42报告呼叫信号(S304、3041)。由于以后的顺序S305~S311与图10的顺序S105~S111相同,故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由于利用无线接入网络A30转送通信数据的情况下的动作顺序与图10的情况相同,故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图11中,虽然在顺序S312~S314中设定了外部网关装置21与接入控制装置B24之间的路径信息,但是如上述在S303的处理后已经设定好路径信息的情况下,不进行路径信息的设定,在此只进行对确立的载体追加初始策略或结算规则等的处理。由于直到以后的S315~S321为止的处理未将通信数据转送到接入控制装置A23中,故除了在S318中无需转送通信数据这一点上以外都与图10的动作顺序相同,从而省略说明。
由此,顺序S1041、S3041的寻呼请求使移动终端装置50转变为可接收状态,其次,接收了向步骤S107、S307的无线接入网络B40的附着变更请求后的移动终端装置50将无线接入网络B40的附着请求发送到基站装置B41,并设定直到经由无线接入网络B40后的外部网关装置21为止的载体。由此,能够利用该设定出的载体即不具有寻呼功能的无线通信方式B,向移动终端装置50发送接入控制装置A23或外部网关装置21蓄积的来自信息包数据网络60的通信数据。
且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在外部网关装置21从信息包数据网络60接收了通信数据时,利用接入控制装置A23将该通信数据蓄积到缓存部63中,使用RAN判断部631决定转送路径的图10所示的顺序例子、和利用外部网关装置21将该通信数据蓄积到缓存部813中,使用RAN判断部832决定转送路径的图11所示的顺序例子,但是也可以只实施这2个顺序例子中的其中一个例子。即、既可以是外部网关装置21不具备缓存部813及使用RAN判断部832而只实施图10所示的顺序例子,又可以是接入控制装置A23不具备缓存部613和使用RAN判断部631而只实施图11所示的顺序例子。
另外,在图10及图11的顺序例子中,若经由无线接入网络B40开始向移动终端装置50的通信数据的转送,则无线接入网络A30的接入控制装置A23既可以将对通信数据进行缓存的网络装置变更为外部网关装置21或无线接入网络B40的接入控制装置B24,又可以不变更。另外,在变更了进行缓存的网络装置时,通信数据也可以不经由接入控制装置A23,而从外部网关装置21转送到接入控制装置B24。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顺序S1041、S3041中基站装置A32发送寻呼请求,在接收了该寻呼请求后的移动终端装置50转变为可接收状态之后,基站装置A32发送了附着变更请求。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A132发送包括附着变更请求在内的寻呼请求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系统与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10不同在于,核心网络20的接入控制装置A23、无线接入网络A30的基站装置A31~32及移动终端装置50是核心网络120的接入控制装置123、无线接入网络A130、基站装置A131~132及移动终端装置150。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终端装置15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在图12中,对与图2的各部对应的部分(51、511、512、52、531、534、535)附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该说明。如图12所示,移动终端装置150具备:无线通信IF部51、无线控制部52、及通信控制部153。通信控制部153具备:RAN连接判断部531、RAN连接部1532、寻呼接收部1533、无线A控制部534、无线B控制部535。
寻呼接收部(第一无线通信方式通信部)1533在移动终端装置50处于待机状态时,若发给移动终端装置50信息包从信息包数据网络60到达移动通信系统10,则虽然为了将移动终端装置50设为可接收状态而进行了寻呼处理,但是接收由该寻呼处理接收到的寻呼请求,并进行将无线A控制部534设为可接收状态的处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该寻呼请求中包括向无线接入网络B40的附着变更请求,故寻呼接收部1533从该寻呼请求中提取附着变更请求,并向RAN连接部1532输出。RAN连接部(第二无线通信方式连接部)1532在从寻呼接收部1533接受了包括对无线接入网络A30或B40进行指定的标识符在内的附着变更请求时,解释该标识符,并进行向该无线接入网络登录或连接的附着请求的发送处理,使该无线A控制部534或无线B控制部535转变为可接收状态。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A(第一基站部)131的结构的概略框图。且有,无线接入网络A130具备的基站装置A131~A132是与该基站装置A131相同的结构。在图13中,对与图3的各部对应的部分(310、321、322、330、331、332、340、341、342、343)附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3所示,基站装置A131具备:无线控制部310、无线网络控制部1320、UE管理部330、通信控制部340。无线网络控制部1320具备:无线通信控制部321、基站信息通知部322、寻呼报告部1323。寻呼报告部1323若接受包括从接入控制装置A123向无线接入网络B40的附着变更请求在内的寻呼请求的发送指示,则按照该发送指示发送寻呼请求。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接入控制装置A123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在图14中,对与图5的各部对应的部分(610、611、612、613、621、622、632、633)附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如图14所示,接入控制装置A123具备:通信控制部610、移动管理部1620、网络·接入控制部1630。
网络·接入控制部1630具备:使用RAN判断部1631、加入者信息管理部632、UE状态管理部633。若从外部网关装置21中接收到未确定转送路由的通信数据,则使用RAN判断部1631决定该通信数据的转送路由(使用的无线接入网络),在决定出的转送路由利用无线接入网络B40时,将包括向无线接入网络B40的附着变更请求在内的寻呼请求的发送向寻呼部1623进行指示。
移动管理部1620具备:位置管理部621、移交部622、寻呼部1623。在存在向移动终端装置150的接收呼叫的情况下,寻呼部1623根据从使用RAN判断部1631接受到的指示,使呼叫该移动终端装置150的寻呼请求即包括附着变更请求在内的寻呼请求发送到登录有移动终端装置150的寻呼区域内的连接的基站装置A131、A132。
图15是表示利用无线接入网络A130的寻呼功能使移动终端装置150登录于无线接入网络B40,并经由无线接入网络B40进行通信数据的发送的顺序例子的图。在该顺序例子中,具有寻呼功能的接入控制装置A123与无线接入网络A130连接,被连接在无线接入网络B40上的接入控制装置B24不具备寻呼功能。
由于直到顺序S201~S205为止的处理都与利用图10的无线接入网络A30的寻呼功能的情况下的顺序S101~S105相同,故详细的说明省略。从接入控制装置A123接收了包括无线接入网络B40的标识符在内的寻呼请求消息后的各基站装置A131、132,对包括为了与无线接入网络B40连接而所需的接入点的标识符这种信息及移动终端装置150的标识符在内的寻呼请求进行报告(S206)。
在此,在本顺序例子中,作为为了与无线接入网络B40连接而所需的信息,使用在无线接入网络B40中使用的无线频率、带宽、接入点的标识符。在无线接入网络B40为无线LAN的情况下,作为该所需信息,包括无线LAN使用的无线频率的列表及作为无线接入点的标识符的SSID、认证密钥等。且有,作为用于与寻呼请求消息中所包括的无线接入网络B40连接的信息,也可以将预先参照用户的加入者信息或保有功能信息,将用于与移动终端装置150可连接的无线接入网络及各无线接入网络连接的信息作为管理信息,在移动终端装置150侧及基站A131、132侧保持这些信息,并发送识别这些信息的索引号码这样的标识符。
若移动终端装置150接收到顺序S206的寻呼请求消息,则提取用于与寻呼请求消息中所包括的无线接入网络B40连接的信息(S207),并基于用于与所述无线接入网络B40连接的信息,来搜索基站装置B41、42(S208)。若发现可连接的无线接入网络B40的基站装置B41(S208的一部分),则移动终端装置150向所述基站装置B41发送包括UE标识符或附着种类等信息要素在内的附着请求(S209)。
在发现了无线接入网络B40的多个基站装置B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装置150也可以通过电波强度这种无线质量信息或与基站装置B连接的移动终端装置数或通信负载等的混杂状况等,来决定连接的基站装置B(S208的一部分)。且有,在顺序S208的处理中,未发现可连接的基站装置B的情况下,向基站装置A132发送寻呼响应消息并进行以往的寻呼处理,并经由无线接入网络A130以接收通信数据的方式进行处理。
由于直到以后的顺序S210~S221为止的处理与在利用图10的无线接入网络A130的寻呼功能的情况下的顺序S110~S121相同,故详细的说明省略。
由此,顺序S206的寻呼请求使移动终端装置150转变为可接收状态,其次,接收了向顺序S207的无线接入网络B40的附着变更请求后的移动终端装置150将无线接入网络B40的附着请求发送到基站装置B41中,并设定经由无线接入网络B40直到外部网关装置21为止的载体。由此,能够利用该设定出的载体即不具有寻呼功能的无线通信方式B,向移动终端装置150发送接入控制装置A23或外部网关装置21蓄积的来自信息包数据网络60的通信数据。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的无线接入网络不具有寻呼功能时,虽然利用具有寻呼功能的无线接入网络来进行寻呼请求,并将使用的无线接入网络设为可通信状态,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的无线接入网络具有寻呼功能时进行说明。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系统11的网络结构的概略框图。在图16中,对与图1的各部对应的部分(21、22、23、30、31、32、60)附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移动通信系统11具备:核心网络25、以具有寻呼功能的无线通信方式A进行通信的无线接入网络A30、以具有相同的寻呼功能的无线通信方式C进行通信的无线接入网络C45、和移动终端装置55。利用图17对移动终端装置55进行说明。且有,在图16中虽然图示省略了,但是移动通信系统11具有不具有寻呼功能的无线接入网络B40及接入控制装置B24。
核心网络25具备:外部网关装置21、加入者管理服务器22、接入控制装置A23、接入控制装置C26。利用附图19对接入控制装置C26进行说明。无线接入网络C45具备多个基站装置C43~44。虽然无线接入网络A30、C45分别具备2个基站装置,但是这只是一个例示,并不限定于该数目。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入控制装置A23、C26作为这些无线接入网络A30、无线接入网络C45和核心网络25的网关装置起作用,外部网关装置21作为信息包数据网络60和移动通信系统11的网关装置起作用。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终端装置55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在图17中,对与图2的各部对应的部分(52、511、512、531、532、533、534、535)附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移动终端装置55具备:无线控制部52、无线通信IF部56、通信控制部57。无线通信IF部56具备:方式A部511、方式B部512、方式C部513。通信控制部57具备:RAN连接判断部531、RAN连接部532、寻呼接收部533、无线A控制部534、无线B控制部535、无线C控制部536。方式C部513经由无线连接在移动终端装置55与无线接入网络C45内的基站装置C43~C44及接入控制装置C26之间进行通信。无线C控制部536在处于可接收状态时经由方式C部513进行通信数据的收发。
另外,寻呼接收部533在处于待机状态时,即使对于无线通信方式C的寻呼请求也接收,使无线通信方式C的通信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并且返回寻呼响应。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C43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在图18中,对与图3的各部对应的部分(310、320、330、340)附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如图18所示,基站装置C43虽然是与基站装置A31同样的结构,但是只在无线通信IF部341利用无线通信方式C进行与移动终端装置55的通信这一点上不同。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接入控制装置C26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在图19中,对与图5的各部对应的部分(610、620、630)附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如图19所示,接入控制装置C26是与接入控制装置A23同样的结构。
其次,图20是表示在接入控制装置A23中对从信息包数据网络60接收到的发给移动终端装置55的通信数据进行缓存,并经由无线接入网络C45将该通信数据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55的情况下的顺序例子的图。在图20的顺序例子中,在登录有移动终端装置55的无线接入网络与决定了用于通信数据发送的无线接入网络是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的情况下,对待机状态的移动终端装置55进行决定出使用的无线接入网络C45的寻呼处理,使移动终端装置55转变为可接收状态,并转送从信息包数据网络60发送来的通信数据。
在本顺序例子中,无线接入网络A30及无线接入网络C45都具备寻呼功能,登录处理都结束了。另外,在本顺序例子中可判断出,预先设定了在与无线接入网络A30连接的接入控制装置A23中进行缓存处理,在接入控制装置A23中使用无线接入网络C45。由于与无线接入网络C45连接的接入控制装置C26具有寻呼功能,故从接入控制装置A23向接入控制装置C26发送寻呼依赖的消息,利用配置在无线接入网络C45中的接入控制装置C26的寻呼功能,使处于待机状态的移动终端装置55转变为可接收状态来发送通信数据。
由于若从信息包数据网络60发送来的通信数据到达外部网关装置21(S401)则在外部网关装置21中成为在接入控制装置A23中进行缓存的设定,故向接入控制装置A23转送到达的通信数据(S402)。接入控制装置A23参照在网络·接入控制部630中管理的服务加入者信息,参照用户的加入者信息或移动终端装置55的位置信息或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55的通信数据,将使用的无线接入网络决定为无线接入网络C45(S403)。
在本顺序例子中,由于无线接入网络C45具备寻呼功能,故若决定了使用的无线接入网络,则接入控制装置A23将包括对所述无线接入网络C45进行识别的信息在内的寻呼请求发送到外部网关装置21中(S404)。在此,利用接入控制装置A23将与登录有移动终端装置55的无线接入网络C45的寻呼区域连接的接入控制装置C26的标识符包括在寻呼请求中后进行发送。在本顺序例子中,在接入控制装置C26中登录有移动终端装置55。且有,在不具有登录有移动终端装置55的无线接入网络C45的基站装置C43的信息的情况下,至少将能识别移动终端装置55的信息包括在寻呼请求中后进行发送。
外部网关装置21根据接收到的寻呼请求判断登录有移动终端装置55的接入控制装置C26,将寻呼请求转送到该接入控制装置C26中,接入控制装置C26参照由移动管理部620管理的移动终端装置55的位置信息,并基于登录有移动终端装置55的寻呼区域,经由属于该寻呼区域的基站装置C43来报告寻呼请求消息(S405)。且有,即使在从接入控制装置A23发送来的顺序S404的寻呼请求消息中不包括确定接入控制装置C26的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参照移动终端装置55的标识符,参照移动终端装置55登录时确立出的外部网关装置21与接入控制装置C26之间的路径信息来确定接入控制装置C26。
接收了寻呼请求后的移动终端装置55对可连接的无线接入网络C45的基站装置C进行搜索(S406),若发现可连接的基站装置C43则向基站装置C43发送寻呼响应消息(S407)。接收了寻呼响应消息后的基站装置C43将自己的基站标识符等基站装置C43与接入控制装置C26之间的连接所需的信息包括在内来转送寻呼响应。若接入控制装置C26接收到寻呼响应消息,则参照由接入控制装置C26管理的加入者信息,将服务加入信息或结算信息这种加入者信息包括在内,将路径信息更新·载体确立请求消息发送到外部网关装置21中(S408)。
在外部网关装置21中,若接收到路径信息更新·载体确立请求消息,则对在移动终端装置55与外部网关装置21之间确立的载体进行追加QoS策略或结算规则等的载体信息更新(S409)。另外,在本顺序例子中,对于QoS策略或结算规则,虽然被包括在路径信息更新·载体确立请求消息中,但是也可以从其他的网络装置中取得所述信息且与该取得手段无关。若在外部网关装置21中载体信息更新结束,则外部网关装置21将载体更新响应消息返回到接入控制装置C26中(S410)。若接入控制装置C26接收到载体更新响应消息,则与其他装置联合确保移动终端装置55与基站装置C43之间及基站装置C43与接入控制装置C26之间的载体(S411)。
若在移动终端装置55与接入控制装置C26之间能确保载体,则接入控制装置C26向外部网关装置21发送载体确立结束消息(S412)。外部网关装置21将该载体确立结束消息转送到接入控制装置A23中(S413)。由接入控制装置A23缓存的通信数据一旦发送到外部网关装置21之后(S414),经由顺序S408~S414确立出的载体而被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55中(S415、S416、S417)。
在此,在本顺序例子中,虽然示出了接入控制装置C26确立外部网关装置21的载体之后进行接入控制装置C26与外部网关装置21之间的载体信息的更新的处理顺序,但是并非是不在哪个处理结束之后就不能进行另一方处理,与上述载体设定相关的处理次序没有关系。另外,在本顺序例子中,虽然示出了将来自接入控制装置C26的载体确立结束消息(S412、S413)作为触发而开始在接入控制装置C26中的转送的顺序,但是也可以在请求外部网关装置21的载体的设定处理结束后的阶段,对移动终端装置55开始转送处理,并不限定转送开始的处理顺序。
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对移动终端装置50、150利用2个无线通信方式可通信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利用超过2的数目的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同样能够实现。
另外,虽然存在由于无线接入网络或无线通信方式的不同而寻呼请求中所包括的信息或管理这些信息的装置不同的情况,但是如果不具备进行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理的功能,则并不限定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系统结构,例如也可以将基站装置和接入控制装置作为一个装置来实现。
且有,该图2的无线通信IF部51、无线控制部52、通信控制部53、及图3的无线控制部310、无线网络控制部320、UE管理部330、通信控制部340、及图4的无线控制部410、无线网络控制部420、UE管理部330、通信控制部440、及图5的通信控制部610、移动管理部620、网络·接入控制部630、及图7的通信控制部710、移动管理部720、网络·接入控制部630、及图8的数据接收部810、数据转送部820、RAN管理部830、及图9的服务加入者信息管理部901、用户识别信息管理部902、用户位置信息管理部903、及图12的无线通信IF部51、无线控制部52、通信控制部153、及图13的无线控制部310、无线网络控制部1320、UE管理部330、通信控制部340、图14的通信控制部610、移动管理部1620、网络·接入控制部1630、及图17的无线控制部52、无线通信IF部56、通信控制部57、及图18的无线控制部310、无线网络控制部320、UE管理部330、通信控制部340、及图19的通信控制部610、移动管理部620、网络接入控制部630都能通过专用的硬件实现,另外这些各部也可以通过存储器及CPU(中央运算装置)构成,也可以通过将用于实现各部的这些功能的程序下载到存储器中来执行从而实现该功能。
另外,也可以将用于实现图2的无线通信IF部51、无线控制部52、通信控制部53、及图3的无线控制部310、无线网络控制部320、UE管理部330、通信控制部340、及图4的无线控制部410、无线网络控制部420、UE管理部330、通信控制部440、及图5的通信控制部610、移动管理部620、网络·接入控制部630、及图7的通信控制部710、移动管理部720、网络·接入控制部630、及图8的数据接收部810、数据转送部820、RAN管理部830、及图9的服务加入者信息管理部901、用户识别信息管理部902、用户位置信息管理部903、及图12的无线通信IF部51、无线控制部52、通信控制部153、及图13的无线控制部310、无线网络控制部1320、UE管理部330、通信控制部340、图14的通信控制部610、移动管理部1620、网络·接入控制部1630、及图17的无线控制部52、无线通信IF部56、通信控制部57、及图18的无线控制部310、无线网络控制部320、UE管理部330、通信控制部340、及图19的通信控制部610、移动管理部620、网络接入控制部630的功能的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上,通过将记录在该记录介质上的程序读入计算机系统并在该计算机系统中执行该程序,从而进行各部的这些处理。在此,所指的“计算机系统”包括OS或外围设备等硬件。
另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的可携带介质、内置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硬盘等存储装置。而且,“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包括:如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发送程序时的通信线这样的在短时间内动态地保持程序的介质、如成为此时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这样的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程序的介质。另外,上述的程序也可以是用于实现所述功能的一部分,而且通过与已经被记录到所述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的组合能实现上述的功能。
以上,虽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水明,但是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也包括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的设计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虽然本发明适用于具备了多个无线通信方式的移动通信网络,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Claims (12)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具备:
移动终端装置,其利用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在接收到寻呼请求时使该无线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从待机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的寻呼功能的无线通信方式在内的多个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的核心网络;和
对于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的每一个,利用该所述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至少各一个无线接入网络,
所述核心网络具备:
外部网络接收部,其从所述外部网络接收发给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数据;和
连接指示处理部,其在所述外部网络接收部接到收所述数据时,使向利用了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具有寻呼功能的第一无线通信方式的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寻呼请求、和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以外的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下的连接指示,发送到利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第一所述无线接入网络;
连接管理部,其在利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第二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接收到来自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请求时,登录基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与该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和
转送部,其在所述连接管理部登录基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时,使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络,
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具备:
第一无线通信方式通信部,其接收所述寻呼请求,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并且接收所述连接指示;
第二无线通信方式连接部,其按照所述接收到的连接指示,利用由该连接指示指定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发送连接请求,使所述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和
第二无线通信方式通信部,其在所述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处于可接收状态时,利用该第二无线通信方式接收所述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心网络具备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进行存储的缓存部,
所述核心网络的所述外部网络接收部使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存储到所述缓存部,
在所述连接管理部中登录有基于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时,所述核心网络的转送部使从所述缓存部读取出的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心网络具备:
外部网关装置,其与所述外部网络连接;
第一接入控制装置,其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络连接;和
第二接入控制装置,其与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络连接,
所述外部网络接收部是所述外部网关装置所具备的,
所述连接指示处理部是所述外部网关装置或所述第一接入控制装置所具备的,
所述转送部是所述第二接入控制装置所具备的,
所述连接管理部是所述第二接入控制装置及所述外部网关装置所具备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心网络具备对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选择的选择处理部,
所述核心网络的连接指示处理部,在所述选择处理部的选择结果为第二无线通信方式时,使向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寻呼请求发送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络,并且使向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指示发送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心网络的连接指示处理部,在所述外部网络接收部接收到所述数据时,使向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寻呼请求发送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络,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络接收到该寻呼请求的响应时,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下的连接指示发送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络,
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第一无线通信方式通信部接收所述寻呼请求,在接收该寻呼请求时,利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发送其响应,并且转变为可接收状态,接收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下的连接指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心网络的连接指示处理部在所述外部网络接收部接收到所述数据时,使向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包括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下的连接指示在内的寻呼请求发送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络,
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第一无线通信方式通信部接收所述寻呼请求,从该寻呼请求中提取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下的连接指示,并且转变为可接收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指示处理部对将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选择,在该选择出的无线通信方式为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以外的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具有寻呼功能的第三无线通信方式时,使寻呼请求发送到利用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第三所述无线接入网络,
所述转送部在接收到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方式的寻呼响应时,使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三无线接入网络。
8.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方法,
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具备:
移动终端装置,其利用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在接收到寻呼请求时使该无线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从待机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的寻呼功能的无线通信方式在内的多个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的核心网络;和
对于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的每一个,利用该所述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至少各一个无线接入网络,
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具备:
第一过程,所述核心网络从所述外部网络接收发给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数据;
第二过程,所述核心网络在所述第一过程中接收到所述数据时,使向利用了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具有寻呼功能的第一无线通信方式的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寻呼请求、和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以外的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下的连接指示,发送到利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络;
第三过程,所述移动终端装置接收所述寻呼请求,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并且接收所述连接指示;
第四过程,所述移动终端装置按照所述接收到的连接指示,利用由该连接指示指定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来发送连接请求,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
第五过程,所述核心网络在利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第二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接收到来自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请求时,登录基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与该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
第六过程,所述核心网络在所述第五过程中登录基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时,使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络;
第七过程,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在所述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处于可接收状态时,利用该第二无线通信方式接收所述数据。
9.一种核心网络,经由与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在处于待机状态的移动终端装置接收到寻呼请求时使该无线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的寻呼功能的无线通信方式在内的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的无线接入网络,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进行通信,进而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
所述核心网络具备:
外部网络接收部,其从所述外部网络接收发给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数据;
连接指示处理部,其在所述外部网络接收部接收到所述数据时,使向利用了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具有寻呼功能的第一无线通信方式的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寻呼请求、和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以外的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下的连接指示,发送到利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第一所述无线接入网络;
连接管理部,其在利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第二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接收到来自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请求时,登录基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与该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和
转送部,其在所述连接管理部登录基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时,使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络。
10.一种移动终端装置,利用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在接收到寻呼请求时使该无线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从待机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的寻呼功能的无线通信方式在内的多个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具备:
第一无线通信方式通信部,其接收利用了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具有寻呼功能的第一无线通信方式的寻呼请求,并且利用所述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接收对基于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以外的第二无线通信方式的连接进行指示的连接指示;
第二无线通信方式连接部,其按照所述接收到的连接指示,利用由该连接指示指定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来发送连接请求,使所述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和
第二无线通信方式通信部,其在所述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处于可接收状态时,利用该第二无线通信方式接收数据。
11.一种程序,使核心网络的计算机作为以下的部而起作用:
外部网络接收部,其从所述外部网络接收发给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数据;
连接指示处理部,其在所述外部网络接收部接收到所述数据时,使向利用了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具有寻呼功能的第一无线通信方式的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寻呼请求、和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以外的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下的连接指示,发送到利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第一所述无线接入网络;
连接管理部,其在利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第二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接收到来自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请求时,登录基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与该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和
转送部,其在所述连接管理部登录基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连接时,使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络,
其中,所述核心网络经由与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在处于待机状态的移动终端装置接收到寻呼请求时使该无线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的寻呼功能的无线通信方式在内的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的无线接入网络,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进行通信,进而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
12.一种程序,使移动终端装置的计算机作为以下各部起作用:
第一无线通信方式通信部,其接收利用了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具有寻呼功能的第一无线通信方式的寻呼请求,并且利用所述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接收对基于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一个即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以外的第二无线通信方式的连接进行指示的连接指示;
第二无线通信方式连接部,其按照所述接收到的连接指示,利用由该连接指示指定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式来发送连接请求,使所述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和
第二无线通信方式通信部,其在所述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处于可接收状态时,利用该第二无线通信方式接收数据,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利用包括具有在接收到寻呼请求时使该无线通信方式的通信状态从待机状态转变为可接收状态的寻呼功能的无线通信方式在内的多个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22958 | 2007-08-29 | ||
JP2007-222958 | 2007-08-29 | ||
PCT/JP2008/065563 WO2009028673A1 (ja) | 2007-08-29 | 2008-08-29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コアネットワーク、移動端末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85351A true CN101785351A (zh) | 2010-07-21 |
Family
ID=40387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04316A Pending CN101785351A (zh) | 2007-08-29 | 2008-08-29 |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核心网络、移动终端装置及程序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208694A1 (zh) |
EP (1) | EP2187674A4 (zh) |
JP (2) | JPWO2009028673A1 (zh) |
CN (1) | CN101785351A (zh) |
EA (1) | EA018367B1 (zh) |
WO (1) | WO2009028673A1 (zh) |
ZA (1) | ZA20100171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70755A (zh) * | 2011-06-08 | 2017-08-18 | 阿尔卡特朗讯 | 用于为用户实体提供网络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A018367B1 (ru) * | 2007-08-29 | 2013-07-30 | Шарп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 Система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способ радиосвязи, базовая сеть, абонент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US20090325608A1 (en) * | 2008-06-27 | 2009-12-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ulti-mode paging |
US9198157B2 (en) | 2009-05-08 | 2015-11-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aging for local IP access packets |
JP5473860B2 (ja) * | 2010-10-27 | 2014-04-16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基地局の省電力化制御方法 |
US20120250601A1 (en) * | 2011-03-28 | 2012-10-04 | Hyung-Nam Choi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method for exchanging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
US9148846B2 (en) * | 2011-06-30 | 2015-09-29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 selection |
GB2500722A (en) * | 2012-03-30 | 2013-10-02 | Nec Corp | Base station provi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configuring WLAN communication |
US8830858B2 (en) * | 2012-03-30 | 2014-09-09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Utilizing scanned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information |
JP6194883B2 (ja) * | 2012-04-26 | 2017-09-13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制御ノード、制御ノードに実装される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WO2014013660A1 (ja) * | 2012-07-20 | 2014-01-23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ページング制御装置、ページング方法、無線端末、及び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
CN103229548B (zh) * | 2012-11-23 | 2016-11-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统一无线控制器 |
JP6240318B2 (ja) * | 2013-06-05 | 2017-11-29 | ホアウェイ・テクノロジーズ・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を管理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US10114939B1 (en) * | 2014-09-22 | 2018-10-30 | Symantec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devices |
US10285110B2 (en) * | 2014-11-04 | 2019-05-07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Intelligent traffic routing |
EP3099087A1 (en) * | 2015-05-28 | 2016-11-30 | Gemalto M2M GmbH | Method for operat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27144A (en) * | 1993-05-07 | 1994-07-05 | Associated Rt, Inc. | Cellular telephone location system |
SE514018C2 (sv) * | 1993-09-23 | 2000-12-11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etod för registrering i ett cellindelat mobilradiosystem |
SE503862C2 (sv) * | 1994-06-27 | 1996-09-23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för uppkoppling av förbindelse i analogt mobiltelesystem |
PL356450A1 (en) * | 1999-12-30 | 2004-06-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ybrid cellular network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s method |
JP2003163979A (ja) * | 2001-11-27 | 2003-06-06 | Yamaha Corp | リモコン制御機能を備えた装置 |
JP3915022B2 (ja) * | 2001-12-03 | 2007-05-16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端末、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US7251488B2 (en) * | 2002-06-28 | 2007-07-31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ordinating services in integrated WLAN-cellular systems |
US20040102199A1 (en) * | 2002-11-22 | 2004-05-27 | Serge Haumont | Paging area having multiple radio technologies |
US20040157626A1 (en) * | 2003-02-10 | 2004-08-12 | Vincent Park | Pag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
US6940844B2 (en) * | 2003-10-17 | 2005-09-06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WLAN capabilities of a dual mode GPRS/WLAN or UMTS/WLAN WTRU |
US20050143143A1 (en) * | 2003-12-30 | 2005-06-30 | Erez Schwartz |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universal-mode communication with power saving |
US7978683B2 (en) * | 2004-04-14 | 2011-07-12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Method of transferring call transition messages between network controllers of different radio technologies |
JPWO2005115034A1 (ja) * | 2004-05-21 | 2008-03-2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第3世代移動体通信・無線lan統合システム及び第3世代移動体通信・無線lan統合方法 |
US20060062235A1 (en) * | 2004-09-23 | 2006-03-23 | Boris Ginzburg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odified Bluetooth® discovery and link establishment in presence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JP4254729B2 (ja) * | 2005-03-16 | 2009-04-1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通信制御方法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る移動局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4890046B2 (ja) | 2006-02-21 | 2012-03-07 | 光洋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 回転式工作装置 |
US8706144B2 (en) * | 2006-02-22 | 2014-04-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1x and 1xEV-DO hybrid call setup |
US8879565B2 (en) * | 2007-08-20 | 2014-11-04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ethod of updating core domain information for routing a ser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
EA018367B1 (ru) * | 2007-08-29 | 2013-07-30 | Шарп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 Система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способ радиосвязи, базовая сеть, абонент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US8054802B2 (en) * | 2007-10-29 | 2011-11-08 | Alcatel Lucent | Hand-off trigger at access technology borders |
-
2008
- 2008-08-29 EA EA201070183A patent/EA018367B1/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08-29 US US12/675,365 patent/US2010020869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8-08-29 CN CN200880104316A patent/CN101785351A/zh active Pending
- 2008-08-29 JP JP2009530210A patent/JPWO2009028673A1/ja active Pending
- 2008-08-29 WO PCT/JP2008/065563 patent/WO200902867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8-29 EP EP08828745.3A patent/EP2187674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
- 2010-03-10 ZA ZA2010/01718A patent/ZA201001718B/en unknown
-
2011
- 2011-06-07 JP JP2011127619A patent/JP2011199900A/ja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70755A (zh) * | 2011-06-08 | 2017-08-18 | 阿尔卡特朗讯 | 用于为用户实体提供网络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070755B (zh) * | 2011-06-08 | 2022-06-10 |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为用户实体提供网络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00208694A1 (en) | 2010-08-19 |
JP2011199900A (ja) | 2011-10-06 |
ZA201001718B (en) | 2011-06-29 |
EA201070183A1 (ru) | 2010-12-30 |
WO2009028673A1 (ja) | 2009-03-05 |
EP2187674A4 (en) | 2014-01-22 |
EA018367B1 (ru) | 2013-07-30 |
JPWO2009028673A1 (ja) | 2010-12-02 |
EP2187674A1 (en) | 2010-05-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85351A (zh) |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核心网络、移动终端装置及程序 | |
EP2044799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ly connecting to a voice network (uma network) | |
US9762389B2 (en) | Moderation of network and access point selection in an IEEE 802.11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101341559B1 (ko) | 사용자 그룹 지원을 가지는 플렉서블 네트워크 구조 | |
EP2482610B1 (en) | Basestation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KR20070102709A (ko) | 통신 시스템, 통신 시스템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네트워크액세스 디바이스 및 네트워크 액세스 디바이스를 제어하는방법 | |
EP2036380A2 (en) | Network selection | |
JP6009242B2 (ja) | ユーザ所有の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に第三者の無線端末を接続させる認証方法、アクセスポイント及びプログラム | |
US8504023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data flow | |
CN108271433A (zh) | 一种数据报文处理方法及控制面网元、用户面网元 | |
CN103384365A (zh) |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业务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 |
US20160165531A1 (en) | Method for enhanced access selection for a user equipment in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system for enhanced access selection of a user equipment | |
JP6219587B2 (ja) | 複数の無線ベアラにアクセス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US20110216709A1 (en) | Providing access to a gprs network | |
JP6266064B2 (ja) | ユーザ所有の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に第三者の無線端末を接続させる認証方法、アクセスポイント及びプログラム | |
US10015729B2 (en) | Providing access to a GPRS network | |
US11350332B2 (en) |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a mobile terminal between access stations in a multi-operator context | |
JP6266063B2 (ja) | ユーザ所有の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に第三者の無線端末を接続させる認証方法、アクセスポイント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3873454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JP6266062B2 (ja) | ユーザ所有の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に第三者の無線端末を接続させる認証方法、アクセスポイント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4812017B (zh) | 感知无线接入模式的方法、系统和移动性管理实体 | |
KR20130051252A (ko)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다이어미터 메시지 서비스 방법 및 장치, 다이어미터 메시지 서비스를 위한 망 연동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