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火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公开的每一篇获奖作品都几乎是硕士乃至博士水平的,甚至相比很多知名期刊上的文章都不遑多让,但这些作品的作者却只是中学生甚至只是小学生,他们迈过了各种“天堑”般的坎,完成对很多人甚至是对很多专业硕士博士来说都是“天书”般的科研项目。这份获奖清单在网上也算是掀起了一股轩然大波,让我等吃瓜群众深感“后浪”的强大。事情仍然在发酵,逐渐地,有成立调查组的,有发表声明的,有为“过度参与”致歉的,有坚称“没有参与”的,看得瓜友们乐此不疲。

在笔者看来,要想平息这次风波,尤其是平息大众的声音,就不能具体作品具体处理,曝光哪篇才处理哪篇。只要相关负责人眼没瞎、脑没坏,都应该能看到网友们呼声最大的、最有效的建议应该是组织现场答辩,最好还能现场直播,让我们能近距离欣赏“后浪”们的风采。不过很显然,目前还没看到类似的呼应,所以可能是“心有鬼”,又或者是在顾忌什么。此外,单纯处理这些作品还不够,如果最终真的确定大部分作品都有问题,那么所有相关评委都应该被停职调查,至少以失职处罚,毕竟这种事情从来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说白了,只要评委脑子没坏,都可以判断出大部分作品都是超出了“力所能及”范围,既然终究都是过审了,那付出点代价也不过分吧。

造假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但即便如此,为啥笔者偏偏拿这件事来说呢?可能很多人觉得这只是一件普通的造假事件,甚至有很多人会说“孩子是无辜的,有错也是父母”来劝告大家不要过度传播这件事情,但笔者认为这件事情并不能当成简单的造假事件。众所周知,获奖人数是有限的,我相信也有参赛选手是踏踏实实自己做的,问题就是,真正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畴内踏踏实实自己做出来的作品,相比目前获奖清单上的作品,我估计是“难登大雅之堂”了,所以你越踏实、越亲力亲为,反而越有可能被刷。这从来就不是个案,我们大学时参加的各种数学建模竞赛,何尝不是如此?所以,当“后浪”们的作品登上了领奖台,真正做科研的反而被遗忘在角落,这无异就是一种扼杀。虽然这所谓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不像高考那样会严重影响人生轨迹,但我觉得这种事情跟“顶替别人上大学”并没什么实质不同。

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要为这件事情的发酵出一分力。虽然我们在这里瞎扯几句改变不了什么形势,但扯的人多了,总有可能扯得动的,再不济也能让下次某些人做某些类似行为的时候收敛一些。可能最终的受害者还是孩子,但我们总不能因为整件事情中有孩子的参与就不说该说的话了。

别忘了,还有那些无端被刷掉的孩子的感受。

(本文纯粹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人的意见~)

转载到请包括本文地址:https://kexue.fm/archives/7611

更详细的转载事宜请参考:《科学空间FAQ》

如果您还有什么疑惑或建议,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继续讨论。

如果您觉得本文还不错,欢迎分享/打赏本文。打赏并非要从中获得收益,而是希望知道科学空间获得了多少读者的真心关注。当然,如果你无视它,也不会影响你的阅读。再次表示欢迎和感谢!

如果您需要引用本文,请参考:

苏剑林. (Jul. 18, 2020). 《也来扯几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Blog post]. Retrieved from https://kexue.fm/archives/7611

@online{kexuefm-7611,
        title={也来扯几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author={苏剑林},
        year={2020},
        month={Jul},
        url={\url{https://kexue.fm/archives/7611}},
}